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2完整篇.doc
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企业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发展与维护,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与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全过程。
第三条定义1.企业:指本公司及其子公司。
2.战略合作伙伴:指与企业在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
3.合作伙伴关系管理:指企业通过协商、沟通和监督等方式,建立并有效维护与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第四条合作伙伴选择的原则1.与企业战略相契合:合作伙伴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契合,共同努力探求长期发展。
2.互补优势:合作伙伴应具备与企业互补的资源、技术或市场优势。
3.诚信合作:合作伙伴应具备诚信、守法的品质,并乐意与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4.可连续性合作:合作伙伴应具备稳定的财务情形和可连续发展本领。
第五条合作伙伴评价机制1.成立评审小组: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评审小组,负责对合作伙伴进行评审。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订立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战略目标契合度、资源与技术优势、商业信誉等。
3.定期评估与监测: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与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流程1.确定合作伙伴需求:企业与相关部门明确合作伙伴的需求及合作目标。
2.搜集候选合作伙伴信息:通过市场调研、媒体信息等途径搜集候选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
3.评估合作伙伴:评估合作伙伴的战略契合度、资源与技术优势、商业信誉等,确定合作伙伴候选名单。
4.实地考察与谈判:对候选合作伙伴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深入谈判。
5.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全都看法后,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义务。
6.合作伙伴关系维护:依据合作协议要求,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章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第七条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原则1.开放透亮: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应具有开放透亮的特点,双方应及时沟通、共享信息。
公司合作伙伴与业务合作管理制度

公司合作伙伴与业务合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公司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行为,提高合作效率和品质,保障公司利益,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全过程,包含合作伙伴选择、合作协议签订、合作事项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基本原则在业务合作中,公司与合作伙伴应本着诚实、信任、公平、互惠的原则进行合作,并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
第二章合作伙伴选择第四条合作伙伴筛选1.公司应依据业务需求和合作计划,订立合作伙伴筛选标准和程序。
2.合作伙伴应具备合法经营资质,财务情形稳定,具备良好的业务和品质水平。
3.公司应进行合作伙伴的背景调查,包含但不限于经营情形、信用记录、合作历史等方面。
第五条合作伙伴评估1.公司应订立合作伙伴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2.对于符合合作伙伴筛选标准的候选方,公司应进行综合评估,包含但不限于资质、实力、服务水平、合作意愿等方面。
第六条合作伙伴准入决策1.公司应依据合作伙伴评估结果,进行准入决策。
2.准入决策应经过公司内部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授权。
第三章合作协议签订第七条合作协议订立1.公司与合作伙伴应依据业务合作内容,订立合作协议。
2.合作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合作期限、业务合作范围、酬劳方式、合作停止条件等内容。
第八条合作协议谈判1.公司与合作伙伴应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的程序,进行合作协议的谈判。
2.谈判过程中,双方应诚实守信,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诉求和期望。
第九条合作协议审批1.合作协议的审批程序应符合公司内部相关规定。
2.不同层级的合作协议,审批权限不同,应依据公司规定的权限矩阵进行审批。
第十条合作协议签订及更改1.合作协议的签订应由公司授权的人员代表公司签署,确保合法有效。
2.合作协议更改应经过双方协商全都,并依照公司规定的更改程序进行。
第四章合作事项管理第十一条业务合作执行1.合作双方应依照合作协议的商定,履行各自的责任。
2.公司应订立相应的项目计划和执行方案,具体明确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
企业合作伙伴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合作伙伴管理规章制度一、背景介绍企业合作伙伴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与其建立合作关系的外部组织或个人。
合作伙伴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合作伙伴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制定一套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二、合作伙伴筛选与评估1. 合作伙伴筛选在与合作伙伴合作之前,企业应该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筛选。
筛选的标准应包括合作伙伴的信誉度、专业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
另外,企业还需要考虑合作伙伴是否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2. 合作伙伴评估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后,企业应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成果、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调整合作策略的依据。
三、合作协议签订1. 协议内容合作协议是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达成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应包括合作目标、责任分工、权益保障、合作期限等条款。
协议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商讨,并由双方共同确认。
2. 协议履行双方应按照协议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履行合作协议。
合作过程中,双方应确保信息共享、及时沟通,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合作期满后,双方应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继续合作。
四、合作伙伴关系维护1. 沟通与协调为确保合作伙伴关系的顺利进行,企业应与合作伙伴保持积极的沟通与协调。
双方应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合作情况,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流通畅。
2. 培训与支持企业应向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支持,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产品知识、销售技巧、市场分析等方面。
企业还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以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
五、合作伙伴退出机制1. 退出条件合作伙伴退出的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合作期满、合作目标无法达成、合作伙伴违反协议等情况。
企业应与合作伙伴达成一致,并按照事先约定的程序进行退出。
2. 退出程序合作伙伴退出程序包括通知期限、资料归档、业务交接等环节。
企业管理制度-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

协作伙伴办理准则总则为确保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展开战略和运营政策的完结,充沛开掘区域项目资源,鼓舞XX以外区域的事务展开,标准协作伙伴的办理,下降企业运营本钱,结合公司章程和公司实践情况,制定本办法。
1.树立协作关系一、协作伙伴要具有的以下条件:1.具有固定的作业场所。
2.具有XX人员资格证,且从业本质杰出的的检测员【3】人以上。
3.是依法树立的个体工商户或法人安排。
二、达到协作流程1.由公司派遣人员进行实地审阅,查验协作伙伴是否具有以上条件。
2.公司与具有条件的协作伙伴签定《协作协议》,协作区域以省、市、区、县进行区分,准则上一个区域内只树立一个协作伙伴,且每个区域内的检测、工程、结算标准也一概相同,由公司依据实践的事务展开情况终究承认。
3.协作伙伴自行担任本区域主管机构(包含但不限于XX、XX等)的和谐作业,公司担任供给所需的宣扬资料的模板。
4.协作伙伴在承包项目时,在帮忙公司与客户签定正式的检测服务合同后,协作伙伴安排自己的检测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测并出具开始的检测陈述,检测员对检测项目签字终身担任。
5.协作伙伴要遵纪守法,严厉恪守公司的规则及《协作协议》的约好,年度合同额达不到使命政策的,公司有权中止两边的协作。
6.协作伙伴需依照《协作协议》中的约好向公司交纳确保金。
2.协作伙伴的权力和责任一、协作伙伴的权力:1.参与公司举行的相关训练;2.要求公司供给所需的宣扬资料的模板,以及技能咨询方面的电话回答。
二、协作伙伴的责任:1.有责任恪守《协作协议》以及《协作伙伴办理准则》;2.若将事务展开到协作协议约好的区域以外,有责任提早奉告公司,避免产生区域间不必要的抵触;3.有责任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及保存公司商业秘要;4.有责任协作公司不定期对协作伙伴检测项意图抽检。
3.协作伙伴的违规一、协作伙伴产生以下行为现实,公司有权单独解除合同,有权要求协作伙伴补偿因而形成的悉数经济丢掉。
公司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公司合作伙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公司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合作效率和风险掌控本领,特订立本公司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第二章合作伙伴准入与评估第一节合作伙伴准入1.公司合作伙伴的准入应符合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要求,需通过评估和筛选程序,并经公司管理层批准。
2.合作伙伴准入重要考虑以下因素:–合作伙伴的信誉度和商誉;–合作伙伴的资质和技术实力;–合作伙伴的财务情形和经营情况;–合作伙伴的合作意愿和目标全都性。
第二节合作伙伴评估1.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合作伙伴的业绩和服务质量;–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和可连续发展本领;–合作伙伴的合规性与风险管理本领。
2.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合作伙伴绩效排名,对于表现不佳的合作伙伴,采取相应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调整合作模式、停止合作关系等。
第三章合作伙伴管理第一节合作协议签署与管理1.公司与合作伙伴需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合作协议应包含以下内容:–合作目标和范围;–双方权益和责任;–合作期限和停止条件;–保密条款和知识产权条款;–争议解决方式和法律适用;–其他双方商定内容。
3.公司应建立合作协议档案,定期进行合作协议的审查和更新,并及时将最新的合作协议通知相关部门。
第二节日常合作管理1.公司与合作伙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难点。
2.定期召开合作伙伴会议,共同讨论合作事宜,沟通经验和反馈看法。
3.公司应建立合作伙伴档案,包含但不限于合作伙伴基本信息、合作情况和绩效评估等内容,供日常管理和决策参考。
第三节风险掌控与合规管理1.公司应加强对合作伙伴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督。
2.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合规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3.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或风险事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警示、整改、暂时停止合作或停止合作等。
第四章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第一节绩效考核机制1.设立定期的绩效考核周期,评估合作伙伴的综合绩效表现。
企业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企业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与内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伙伴间的良好合作与互利共赢,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与其内部员工、合作伙伴(包含但不限于供应商、客户、代理商等)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
第二章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第三条责任与义务1. 内部合作伙伴关系主管部门企业应设立内部合作伙伴关系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合作事务。
2. 内部合作伙伴岗位设置企业将设立内部合作伙伴岗位,负责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3. 内部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内部合作伙伴关系主管部门应乐观推动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协同工作。
第四条沟通与信息共享1. 内部沟通渠道企业内部应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包含但不限于内部会议、内部邮件、内部论坛等,以便部门间及时沟通和沟通。
2. 内部合作伙伴信息共享各部门应及时共享相关合作伙伴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联系方式、合作历史、合作需求等,并设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3. 内部合作伙伴关系报告每个部门应定期向内部合作伙伴关系主管部门报告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情况,包含合作项目、进展情况、挖掘潜力等。
第五条争议解决机制1. 内部合作纠纷处理假如显现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纠纷,各部门应及时向内部合作伙伴关系主管部门报告,并乐观搭配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和解决。
2. 上级部门介入对于无法由内部合作伙伴关系主管部门解决的合作纠纷,上级部门有权介入并进行协调处理。
第六条内部合作伙伴关系评估1. 评估指标与方法企业应建立内部合作伙伴关系评估指标与方法,对各部门的合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合作进展、协作效果、合作效益等。
2. 评估结果与奖惩措施依据评估结果,对于合作良好、效果显著的部门予以表扬、嘉奖;对于合作不佳、效果不明显的部门予以提示、引导以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面向合作伙伴的管理制度

面向合作伙伴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合作效率,强化风险管理,特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业务活动的个体、公司及其他法律主体(以下简称为“合作伙伴”)。
第二章合作伙伴准入管理第一节合作伙伴申请1.合作伙伴申请应提交相关资格证明、业务经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料子。
2.企业将依据合作伙伴的申请料子进行审核,并有权要求合作伙伴供应增补资料或进行面试。
3.审核通过的合作伙伴将被正式录入企业的合作伙伴管理系统。
第二节合作伙伴评估1.企业将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绩效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合作伙伴的业绩、服务质量、合规情况等。
2.若合作伙伴的绩效未实现企业规定的要求,企业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合作、降低合作等级等。
第三章合作伙伴合作事项管理第一节合作项目确定1.合作伙伴与企业在开展合作前,应明确合作的具体项目或业务范围、合作目标、合作期限等。
2.合作伙伴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确实定后,应及时在书面合同中明确合作条款和双方责任。
第二节业务管理1.合作伙伴应依照合同商定的业务要求和标准,完成合作项目的交付。
2.合作伙伴应定期向企业报告合作项目的执行进展、成绩及相关问题,确保透亮度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3.合作伙伴应妥当保管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不得泄露、窜改或滥用。
第三节风险管理1.合作伙伴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
2.合作伙伴应搭配企业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并依照企业要求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
第四章合作伙伴退出管理第一节合作期限1.合作伙伴与企业的合作期限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2.若合同期满,双方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决议是否延长合作期限。
第二节合作伙伴退出1.若合作伙伴存在违约行为、不符合企业要求或无法连续履行合同义务等情况,企业有权决议停止合作。
2.停止合作时,双方应依照合同商定,进行相关账务结算和资料交接。
第五章附则1.本制度自实施之日起生效,企业有权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修改。
合作伙伴管理制度大全范文

合作伙伴管理制度大全范文合作伙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合作伙伴的管理,规范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合作效率,确保双方的权益,特制定本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方与所有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合作企业、经销商等。
第三条合作伙伴指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或合作合同与我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条合作伙伴应当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和合作所需的资源,并且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合作意识。
第五条合作伙伴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我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或合作合同中的各项规定。
第六条我方将依法保护合作伙伴的权益,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合作机制,共同发展、共同分享成果。
第二章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准入第七条合作伙伴的选择应当根据我方的业务需求和战略规划进行,具体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予以公示。
第八条合作伙伴准入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实力,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口碑,能够提供满足我方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第九条合作伙伴准入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提交合作申请,经过初步审核,进行实地考察,与我方签署合作协议或合作合同。
第十条合作伙伴准入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作伙伴的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合作伙伴享受不同的权益和管理。
第十一条合作伙伴准入后,应当及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和经营信息,如发生变更应及时通知我方,并提供更新的资料。
第三章合作伙伴的权益与义务第十二条合作伙伴享有与我方合作相关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产品优先供应、价格优惠、市场支持、技术支持等。
第十三条合作伙伴应当履行与我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或合作合同中的各项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按时提供产品或服务、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时支付费用等。
第十四条合作伙伴应当维护我方的商誉和品牌形象,不得利用我方的名义从事违法违规的活动。
第十五条合作伙伴在合作期间不得与我方进行竞争,不得在合作协议或合作合同约定的地区、行业从事相同或类似的业务。
第十六条合作伙伴应当保护我方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任何第三方。
企业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管理制度

企业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与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关系,确保双方的权益和利益,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评估第二条公司招募合作伙伴应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进行,确保合作伙伴的选择公正合理。
第三条招募合作伙伴前,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合作伙伴的背景调查和信用评估,对合作伙伴的资质、经验、财务情形、信用记录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合作伙伴库进行动态管理。
第四条合作伙伴的评估应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专业本领、市场合位、管理水平、创新本领、风险掌控本领等方面,确保合作伙伴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契合。
第三章合作协议的管理第五条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应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全部合作必需签订合作协议并依照协议执行。
第六条合作协议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含但不限于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管束、合作酬劳等。
第七条企业与合作伙伴签订的合作协议应经法务部门审核,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并能充分保护企业的权益和利益。
第八条合作协议的修改和停止应经双方协商全都,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相应调整。
第九条企业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对合作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合作进展,并对合作协议的执行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四章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与发展第十条企业与合作伙伴应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显现的问题和争议,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动。
第十一条企业应定期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评估,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合作效果、服务质量、风险掌控、互动沟通等,通过评估结果进行合作伙伴的分类和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合作伙伴管理制度,包含合作伙伴信息管理、业绩考核、风险评估、信用监控等,以确保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和可连续发展。
第十三条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应建立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双向评价、业务拓展、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合作伙伴的发展和成长。
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长远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各方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制定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引言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建立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和互惠共赢。
二、定义和范围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与其直接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
直接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等。
三、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原则1. 相互尊重与信任:双方应相互尊重和信任,在合作过程中坦诚相待,共同维护合作伙伴间的互信关系。
2. 公平公正与诚实守信:双方应依法合规经营,遵守合同约定,不得有欺诈、虚假陈述等不诚信行为。
3. 双赢合作与共同发展:合作双方应积极推动双赢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业务互补等方式促进共同发展。
四、合作伙伴选拔与评估1. 合作伙伴筛选:公司将根据业务需要和合作伙伴的能力、信誉等综合考核指标,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筛选。
2. 合作伙伴评估:对已有的合作伙伴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对其合作履约情况、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五、合作伙伴合同管理1. 合同签订:公司与合作伙伴在合作关系达成前,应根据合作内容和法律要求,签署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2. 合同履约:合同约定的履约期限、服务标准等要求应得到双方的认可和遵守,如有违约行为,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罚和补偿。
六、合作伙伴绩效管理1. KPI设定:根据合作伙伴关系目标和合作项目的特点,设定适合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明确合作伙伴的绩效要求。
2. 绩效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帮助合作伙伴改进和提升绩效水平。
七、风险管理与纠纷解决1. 风险评估与应对:公司与合作伙伴应共同评估合作过程和合作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 纠纷解决机制:公司与合作伙伴在发生纠纷时,应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如协商不成,可采取法律途径解决。
合作伙伴合作与管理制度

合作伙伴合作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规范和管理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利益,订立本制度。
1.2 本制度订立依据《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具有合法、合规的性质。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2.2 合作伙伴包含但不限于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合作项目伙伴等。
2.3 合作伙伴合作与管理具体细则和流程依据不同的合作类型,在本制度的基础上另行订立。
第二章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第三条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3.1 合作伙伴应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声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无不良经营记录。
3.2 合作伙伴应具备肯定的市场竞争力,包含但不限于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等。
3.3 合作伙伴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本领和合作意愿,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并搭配企业的战略目标。
第四条合作伙伴评估流程4.1 企业相关部门提出合作伙伴申请,并填写合作伙伴评估表。
4.2 合作伙伴评估委员会组织评估,对合作伙伴的资质、本领、信誉等进行评估,并给出评估看法。
4.3 企业领导小组审批,依据评估看法决议是否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并确定合作方式、合作期限等。
4.4 合作伙伴管理部门进行合作伙伴的合同签订和注册登记。
第五条合作伙伴信息管理与更新5.1 企业合作伙伴库应建立合作伙伴的信息档案,包含但不限于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等。
5.2 合作伙伴信息应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核,确保合作伙伴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3 合作伙伴发生重点变动时,应及时通知合作伙伴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信息更改登记和更新。
第三章合作伙伴合作与商定第六条合作合同的签订6.1 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前,应签订合作合同。
合作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合作内容、合作期限、费用调配等。
6.2 合作合同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合作内容的商定7.1 合作内容应明确具体,确保合作目标的实现。
团队协作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团队协作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为了提高企业的团队协作效率和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水平,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准则,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订立《团队协作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员工及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
三、团队协作管理原则1.互信互助原则:全部成员应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团队的共同目标达成。
2.有效沟通原则:成员之间应乐观自动地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信息,保持信息畅通。
3.合理分工原则:依据成员的本领和特长合理调配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4.目标导向原则:明确团队的工作目标,订立明确的计划和行动方案,连续跟踪和评估进展,并及时调整。
5.知识共享原则:成员应共享本身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团队的学习和成长。
四、团队协作行为规范1.敬重他人:成员应敬重团队中每个人的看法和贡献,不鄙视、不羞辱、不挖苦他人。
2.乐观参加:成员应乐观参加团队讨论和决策,提出合理建议,不懈怠、不消极防范。
3.保持诚信:成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做虚假宣传、不有意误导他人,保护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利益。
4.守时守约:成员应按时出席会议、完成任务,尽量不拖延和违约。
5.充分责任感:成员应对本身承当的任务充分责任感,对错误和失误负责并及时矫正。
6.协作共享:成员应与团队成员进行良好合作,自动共享资源和知识,相互帮忙解决问题。
7.看法表达:成员应勇于提出本身的看法和观点,但要敬重他人的看法,并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讨论和辩论。
8.私人事务分别:成员应将私人事务与工作事务分开,不进行私人恩怨、私利行为等。
五、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规范1.选择合作伙伴:公司会对将要与之合作的伙伴进行认真评估,选择有实力、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
2.合作协议签订:与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前,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利益,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模式和内容。
3.信息共享与保密:与合作伙伴之间应及时共享相关信息,保持信息的流通和透亮度,但涉及商业秘密和保密信息的应予以保密。
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与内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促进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企业运营效能,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与内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包含但不限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代理商、分销商等各类合作伙伴。
第三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互利、诚信的原则,遵从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规范,并以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第二章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第四条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重要包含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五条在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中,本企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权益和义务,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激励员工创新和发展。
第六条本企业要鼓舞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增长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部门间的协同效应,确保企业整体运营效能。
第七条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有问题时,应及时沟通,找出问题根源,参考相关数据和情况,协商解决,并在遇到重点问题时及时汇报和请示企业管理层。
第八条本企业要定期召开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睬议,沟通经验,共享成功案例,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章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第九条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重要包含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代理商、分销商等各类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十条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要遵从公正、公平的原则,妥当处理供应商的投诉和纠纷,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
第十一条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要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供应优质的售后服务,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
第十二条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确保合作伙伴的利益,在合作伙伴中保持厚道诚信的形象。
第十三条与代理商、分销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管理要明确双方的权责,建立明确的销售政策和销售渠道,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秩序。
第十四条外部合作伙伴关系中显现的问题,应及时跟进并解决,对重点问题应及时报备企业管理层。
公司对外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公司对外合作伙伴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企业发展的壮大,公司对外合作伙伴的数量和种类也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地管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提高合作效率,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特制定了对外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二、目的与原则1.目的:建立规范的合作伙伴管理机制,确保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项目高效、稳定进行。
2.原则:公平、诚信、互利共赢、依法合规。
三、管理内容1.合作伙伴的筛选与评估- 公司将根据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关联度、声誉、资质等方面进行筛选和评估。
- 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公司将制定相应的合作准入标准,明确双方应具备的资质与条件。
- 针对具体合作项目,公司将制定专门的评估指标和流程,确保选择与合作伙伴最佳匹配的方案。
2.合作伙伴的合同管理- 合作伙伴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需通过正式合同进行约定并签署。
- 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合作期限、范围、方式、目标等,确保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确保合同的执行和履约情况。
3.合作伙伴的运营管理- 公司将与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合作项目中的问题与挑战。
- 在合作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公司将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 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公司将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
4.合作伙伴的退出与终止- 在合作项目结束或出现重大违约等情况时,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协商解决并确保资产和利益的合理回收。
- 公司将建立相应的退出与终止机制,明确相关流程和责任,确保双方在终止合作时的权益得到保护。
四、责任与权利1.公司责任- 公司应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保障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 公司应尽到监督和管理合作伙伴的责任,确保合作伙伴遵守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
2.合作伙伴责任- 合作伙伴应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履行合作项目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 合作伙伴应确保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管理制度

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高企业的采购本领和供应质量。
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全部合作活动和交易行为。
第三条基本原则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合作管理应遵从以下原则: 1. 互利共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探求利益最大化。
2. 公平公正:平等对待供应商合作伙伴,不鄙视任何一方。
3.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守法经营,共同遵守合同和协议商定。
4. 风险掌控:充分评估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风险水平,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章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选择第四条供应商评估企业应依照肯定的程序和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情况; 2.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本领; 3. 供应商的生产本领和交货本领; 4. 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和支出条件; 5. 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第五条供应商审批企业应建立供应商审批制度,明确供应商的准入标准和审批流程。
供应商的准入标准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2. 能够满足企业的采购需求; 3. 具备稳定的供货本领; 4. 有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本领; 5. 无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第六条供应商合同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或服务的认真规格和质量要求; 2. 交货期、付款条件和发票要求; 3. 不行抗力和违约责任的规定; 4. 知识产权和保密条款; 5. 合同的更改、解除和停止条件;6. 其他双方共同关怀的事项。
第三章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管理第七条供应商绩效评估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评估。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一、引言: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维护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合作效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性文件。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公司与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目的:1.明确双方的权责义务,维护合作关系的稳定性;2.提升合作伙伴间的沟通效率,减少合作项目的风险;3.鼓励双方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共同追求共赢发展;4.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合作伙伴的选拔和评估:1.合作伙伴的选拔应严格按照公司的合作伙伴选择标准进行,包括企业业绩、信誉、专业能力等指标;2.合作伙伴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前,需提供真实、准确的企业信息和相应的资质证明;3.对合作伙伴的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合作伙伴的表现、服务质量、市场拓展能力等。
四、合作伙伴关系维护:1.双方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交流合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解决;2.双方应确保信息交流的及时、准确和保密,不得将任何有关合作伙伴的商业信息泄露给第三方;3.双方应遵守合作协议中约定的权益保护条款,不得侵犯对方的商业利益;4.双方应保持相互间的尊重和诚信,不得以任何欺诈、敲诈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
五、合作伙伴关系终止:1.双方可在合作期满前提出终止合作关系的申请,但需提前书面通知对方;2.在发生以下情况时,任何一方有权单方面终止合作关系:-对方严重违反合作协议约定且无法纠正的;-对方存在违法行为或其他严重失信行为的;-合作双方的经营范围发生重大变动或合作前提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六、合作伙伴关系变更:1.合作双方可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双方协商一致方式调整合作方式、业务范围等相关事项;2.双方应及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并将变更内容写入合作协议的附件或补充协议;3.变更后的合作事项应按照合作协议的规定执行,双方应共同努力确保变更后的合作关系顺利进行。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目录:一、前言二、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三、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管理目标和原则2. 合作伙伴入选标准3. 合作伙伴评估与选择4. 合作伙伴的权利和责任5. 合作伙伴的培训和支持6. 合作伙伴的退出和终止四、实施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因素1. 组织领导和推动2. 信息共享和沟通3. 项目规范和标准化4. 奖惩机制和考核评价五、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评估和修订六、结论一、前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越来越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以确保业务合作的可靠性、高效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升级,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也成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合作伙伴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内容、实施关键因素以及评估和修订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合作伙伴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选择和管理合作伙伴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范、流程和制度。
它是一种管理手段,旨在确保企业能够选择到具备正确价值观和符合企业要求的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协同式的业务合作体验,同时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意义重大。
首先,它有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合作伙伴观和合作伙伴选择的方法论,从而能够选择到具有合适潜力和资质的合作伙伴。
其次,它能够建立起基于合作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使合作伙伴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业务支持,还能够促进行业共同发展和取得共同的商业成果。
最后,它还能够降低因合作伙伴行为失范而带来的商业风险,并且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三、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管理目标和原则管理目标是明确合作伙伴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意图。
原则是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准则,包括诚信原则、风险管理原则、共赢原则以及流程透明公正原则等。
企业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

企业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合作和协调,确保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健康有序发展,订立本《企业与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的订立依据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与各类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合作等关系。
第三条总体要求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应遵从公平、互利、诚信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章合作伙伴选择第四条合作伙伴评估与选择1.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企业应依据业务需要,进行合作伙伴的评估和筛选。
2.针对潜在合作伙伴,企业应进行尽职调查,考察其资质、信誉、经验、财务情形等情况。
3.企业应采取公平、透亮、竞争性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合作伙伴。
第五条合作伙伴关系建立1.在确定合作伙伴后,企业应与其签署书面合作协议、合同等法律文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合作协议、合同应包含合作范围、条件、期限、风险分担、绩效考核、保密义务等内容。
3.在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后,企业应与合作伙伴保持紧密沟通,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风险。
第三章合作伙伴管理第六条合作伙伴履约管理1.企业应对合作伙伴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依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
2.对于履约不达标的合作伙伴,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含但不限于限制合作范围、停止合作等。
第七条合作伙伴信息管理1.企业应建立合作伙伴信息数据库,记录合作伙伴的基本信息、信用情形、业绩等。
2.企业应定期更新合作伙伴信息,及时取得合作伙伴的最新情况。
第八条合作伙伴绩效考核1.企业应建立合作伙伴绩效考核体系,对合作伙伴的业绩和履约情况进行评估。
2.基于绩效考核结果,企业可对合作伙伴进行嘉奖或惩罚,并及时与其沟通。
第九条合作伙伴风险管理1.企业应识别和评估合作伙伴的风险,订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企业应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及时应对合作伙伴可能存在的风险。
公司相关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合作伙伴的管理,规范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监督和评价,确保合作伙伴的质量和信誉,提高公司业务合作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合作伙伴的选择1. 合作伙伴的选择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优先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实力和口碑的企业或个人。
2. 选择合作伙伴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其业务范围、经营状况、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方面。
3. 对合作伙伴进行资格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合法证件齐全;(2)无不良信用记录;(3)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4)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5)与我公司业务相关且具有合作潜力。
三、合作协议的签订1. 合作协议的签订应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双方权益。
2. 合作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合作双方的基本信息;(2)合作项目的范围、内容、目标;(3)合作期限、合作方式、合作费用;(4)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5)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四、合作伙伴的监督与评价1. 公司应建立健全合作伙伴监督机制,定期对合作伙伴进行监督和评估。
2. 监督内容:(1)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2)合作伙伴的履约情况;(3)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4)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
3. 评价方法:(1)根据合作协议约定,对合作伙伴的履约情况进行考核;(2)收集客户反馈,了解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3)结合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五、合作伙伴的调整与解约1. 如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公司有权调整或解约:(1)违反合作协议;(2)经营状况恶化;(3)信用状况恶化;(4)服务质量不达标;(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合作伙伴调整或解约应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合作协议约定进行协商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最新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

合作伙伴管理制度总则为确保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掘区域项目资源,鼓励XX以外区域的业务发展,规范合作伙伴的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结合公司章程和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建立合作关系一、合作伙伴要具备的以下条件:1.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
2.具有XX人员资格证,且从业素质良好的的检测员【3】人以上。
3.是依法成立的个体工商户或法人组织。
二、达成合作流程1.由公司委派人员进行实地审核,查验合作伙伴是否具备以上条件。
2.公司与具备条件的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区域以省、市、区、县进行划分,原则上一个区域内只设立一个合作伙伴,且每个区域内的检测、工程、结算标准也一律相同,由公司依据实际的业务开展情况最终确定。
3.合作伙伴自行负责本区域主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XX、XX等)的协调工作,公司负责提供所需的宣传资料的模板。
4.合作伙伴在承揽项目时,在协助公司与客户签订正式的检测服务合同后,合作伙伴组织自己的检测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测并出具初步的检测报告,检测员对检测项目签字终身负责。
5.合作伙伴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及《合作协议》的约定,年度合同额达不到任务指标的,公司有权终止双方的合作。
6.合作伙伴需按照《合作协议》中的约定向公司交纳保证金。
第二条合作伙伴的权利和义务一、合作伙伴的权利:1.参加公司举办的相关培训;2.要求公司提供所需的宣传资料的模板,以及技术咨询方面的电话解答。
二、合作伙伴的义务:1.有义务遵守《合作协议》以及《合作伙伴管理制度》;2.若将业务发展到合作协议约定的区域以外,有义务提前告知公司,以免发生区域间不必要的冲突;3.有义务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及保守公司商业机密;4.有义务配合公司不定期对合作伙伴检测项目的抽检。
第三条合作伙伴的违规一、合作伙伴发生以下行为事实,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合同,有权要求合作伙伴赔偿因此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4第2页四、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1.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均由合作伙伴按公司提供的技术参数自行采购,并向公司提供采购发票、清单的扫描件和照片。
2.合作伙伴原有的仪器设备要提供仪器设备的采购证明(清单、发票的扫描件和照片),每年将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检定证书的扫描件和照片交由公司统一存档,做好日常使用、维护和检查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3.合作伙伴要将所有设备的材料(校准证书等)收集后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和设备台账,并负责管理。
4.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由检测员分包负责,并做好设备使用记录统计汇总。
5.仪器设备技术指标降低或损坏,已无维修价值,由合作伙伴根据总公司技术参数从新购置,并向总公司提供采购发票复印件及照片。
第五条检测安全管理一、安全检测措施1.安全检测目标: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轻伤事故控制在2.5‰以内,力争实现零事故。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加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检测现场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检测现场的安全检查、安全监督,并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实行三级安全管理,建立以经理为直接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检测管理人员和职工应按《安全生产责任制》所规定的制度,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3.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检测人员进入检测场所时,及时做好安全三级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不能录用。
组织工人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对无证操作者一律不允许上岗作业。
建立安全交底制度:在检测前,检测技术人员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针对检测作业的实际情况,作详细、具体、明确的安全交底。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专职安全员在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个职工,使职工心中牢记“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
4.安全措施: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作业必须安全”的方针,检测现场必须采取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完成检测的任务。
检测现场所有人员应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纪律和制度。
5.检测现场必须有保障检测安全要求的照明。
在2米以上检测高度进行检测作业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检测负责人对本项目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负责。
6.检测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检测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7.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工具,严禁违章作业。
在有预留洞口、电梯井道口或有安全警示牌的地方进行检测作业时,应做好防滑、防坠措施,以防坠落事件的发生。
8.大型起重设备下,严禁站人或进行其它作业,以确保检测安全。
二、安全预案:1.紧急预案中的主要人员:检测室全体人员2.人员培训(1)对检测人员进行紧急预案中主要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的培训。
告知人员如果发生危险应该寻求哪些帮助。
(2)对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预防的培训。
(3)对检测场所的总的道路图和邻近道路的识别进行培训。
(4)应急电话——急救中心:120 消防中心:119。
3.危险的发生及撤离(1)在工作时其他装置区发生危险影响(听到警报时),安全的关闭手中的检测仪器,检测人员有序的安全的到达主干道,沿主干道到达紧急集合地点集合。
(2)在其它区域发生危险时,安全的关闭手中的检测仪器,检测人员有序的到达主干道,并且观察风向尽量在上风向方向撤离,沿主干道到紧急集合地点。
(3)工作时工作地点发生的其他伤害绊倒:发生绊倒时班组长应观察受伤者的情况,视受伤者的情况派人员护送到医疗中心治疗,并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窒息:人员出现窒息的表现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
这时班组长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带其到荫凉通风处休息,同时补充水分。
有所好转后应更换人员让其回去休息。
如果情况无好转应带领其到医疗中心治疗。
并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火灾:当检测发生火灾时要马上组织有关人员利用灭火器和室内外固定消防设施扑灭初起火灾。
一时难以扑灭的,要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布置力量控制火势蔓延,并同时组织检测场所周围群众现场施工人员撤离、疏散。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到现场指挥,通知自己的救援小组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
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当有人员受伤时把伤员救出危险区,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消防官兵没有到来时,主管领导要维护现场秩序,避免发生混乱。
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擅自滞留,以免影响消防车进入事发现场对火灾的扑救。
三、高空作业1.高空作业注意事项(1)产生高空坠落其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痹大意,作业之前设有按以高空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2)准备工作做得仓促,有的工作可以在地面上先做来做,导致在向处工作时间加长消耗体力,引发坠落事故。
(3)高空作业使用的安全工作在作用前未作认真检查。
(4)高处作业时站在箱子、木桶、铁桶不牢固的结构上工作,而引起坠落。
(5)梯子不牢固或爬竹梯时底下没人扶梯,梯子向后滑或向两侧倒而坠落。
(6)遇到刮大风在高处工作,无特殊防护装置,引起坠落事故。
2.预防高空坠落措施(1)凡在离开地而3米以上的地点进行高空作业时强调作业人员应集中精力,严格按以高空安全工作规程执行,防止发生事故。
(2)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工作尽是减少高空作业。
(3)在脚手架上工作,必须绑好安全带,挂牢安全绳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
(4)高处作业应使用工具袋。
较大的工具、材料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5)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有关人员,不允许其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
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保护,防止落物伤人。
(6)不准将工具及仪表上下投掷,要用安全绳子系牢后上下吊送。
防止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合作伙伴企业管理制度4合作伙伴管理制度总则为确保XXXX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掘区域项目资源,鼓励XX以外区域的业务发展,规范合作伙伴的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结合公司章程和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建立合作关系一、合作伙伴要具备的以下条件:1.具备固定的办公场所。
2.具有XX人员资格证,且从业素质良好的的检测员【3】人以上。
3.是依法成立的个体工商户或法人组织。
二、达成合作流程1.由公司委派人员进行实地审核,查验合作伙伴是否具备以上条件。
2.公司与具备条件的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区域以省、市、区、县进行划分,原则上一个区域内只设立一个合作伙伴,且每个区域内的检测、工程、结算标准也一律相同,由公司依据实际的业务开展情况最终确定。
3.合作伙伴自行负责本区域主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XX、XX 等)的协调工作,公司负责提供所需的宣传资料的模板。
4.合作伙伴在承揽项目时,在协助公司与客户签订正式的检测服务合同后,合作伙伴组织自己的检测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测并出具初步的检测报告,检测员对检测项目签字终身负责。
5.合作伙伴要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及《合作协议》的约定,年度合同额达不到任务指标的,公司有权终止双方的合作。
6.合作伙伴需按照《合作协议》中的约定向公司交纳保证金。
第二条合作伙伴的权利和义务一、合作伙伴的权利:1.参加公司举办的相关培训;2.要求公司提供所需的宣传资料的模板,以及技术咨询方面的电话解答。
二、合作伙伴的义务:1.有义务遵守《合作协议》以及《合作伙伴管理制度》;2.若将业务发展到合作协议约定的区域以外,有义务提前告知公司,以免发生区域间不必要的冲突;3.有义务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及保守公司商业机密;4.有义务配合公司不定期对合作伙伴检测项目的抽检。
第三条合作伙伴的违规一、合作伙伴发生以下行为事实,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合同,有权要求合作伙伴赔偿因此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1.检测数据不实,以致出具的检测报告内容不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规定的;2.未经公司允许私自出具检测报告;3.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与同行业公司进行合作;4.因合作伙伴原因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管理的行为。
二、公司不定期对合作伙伴检测项目进行抽检,对于抽检过程中,合作伙伴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一经查实公司按照5000-50000元的标准扣除保证金:1.发现检测人员【对检测项目的应检测点未进行检测】情况属于漏检,每次扣除保证金【100】元;2.发现检测人员因【检测操作方法不正确,测量的数据与真实数据存在偏差】情况属于误检,每次扣除保证金【100】元;3.发现合作伙伴因检测人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不合格项目出具合格报告的,每次扣除保证金【1000】元;4.因合作伙伴原因未能妥善保管、保存检测项目各类文档的,发生损毁、丢失情况,每次扣除保证金【1000】元,5.以上情况累计发生【5】次的,公司有权终止双方的合作并不予返还剩余保证金。
因此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合作伙伴赔偿全部损失。
第四条检测服务管理合作伙伴要在公司的统一要求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检测业务。
一、合同管理1.原则上每个检测服务项目都应由客户与公司签订公司提供的制式合同,客户不同意签订公司制式合同的,应由合作伙伴上报公司,经公司审核后方可使用其他版本的合同签约,上述审核流程约7个工作日。
2.合作伙伴同公司在每月16日核对本月业绩。
3.检测服务合同由公司统一编号,每月将签订的合同原件统一交由公司归档。
4.合作伙伴不得在无合同情况下,私自开展检测业务,否则公司有权按照5000-50000元的标准扣除相应的保证金,情节严重的终止双方的合作。
二、检测项目记录管理合作伙伴应做好如下记录管理工作:1.合作伙伴要做好每个检测项目的建档工作,内容包括客户档案、检测服务合同、检测原始记录、现场装置照片、检测报告等,建档的形式应包括电子档、纸质档,建档工作由专人负责,以备公司抽检和核查。
2.电子档记录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统一格式,合作伙伴也可以自行完善和补充电子档记录。
3.记录的安全和保密:A.所有记录必须妥善保管、防潮、防火、防虫蛀鼠咬、避免记录的损坏、变质和丢失。
B.合作伙伴应保护检测原始记录中的客户信息不泄露。
为满足客户查询需要调用记录时,需经公司批准,在保证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进行。
4.记录的保存期和处理:A.检测报告、原始记录等技术记录保存期为三年;B.分公司的检测设备档案保存至《合作协议》合作期满;;C.人员档案长期保存;D.过期的记录需要销毁时,必须经公司按流程审批后方可销毁。
5.上述档案电子数据应每个月上报公司一次。
三、检测服务管理1.检测报告必须由公司网站(XXXXXX)检测报告生成终端出具,并带有防伪标识,凡终端不能查询到记录的报告公司对报告效力不予认可,所产生的一切责任与公司无关,由合作伙伴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