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物理固体压强综合试题
上海市2017~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二:固体的压强
固体的压强一、填空题1.(2019浦东新区一模)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
某初中生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4帕,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牛;当他平躺在床面上时,他对床面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018杨浦一模)如图6所示,在竖直壁和水平地面的交角处置有边长为0.1米、重20牛的正方体,对正方体施加大小均为10牛的水平力F l 和竖直力F 2。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牛,压强为 帕;正方体对竖直壁的压强为 帕。
3.(2019长宁一模)“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由如图4所示的“着陆器”和由它搭载的“月球车”组成。
在月球表面着陆后,“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这时“着陆器”对地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压强将__________;为了适应月球地面的特殊状况,“月球车”安装了6个车轮,当“月球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如果只有4只轮子着地,那么它对地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压强将_________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2018浦东新区一模)如图4所示,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 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 帕。
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着陆器” 图4 “月球车”图65.(2017宝山一模)一块长方体砖以平放或竖放两种不同的放置方法,放在水平地面上都静止不动,则它对地面施加的压力大小_____,地面受到的压强______。
(前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若平放时地面受到的压强为1500帕,它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徐汇一模题)如图8所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水平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
2021年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3 固体变化压强(含答案)
专题3 固体变化压强1、(2020上海中考8)如图1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 )A .p 甲可能小于p 乙B .p 甲可能大于p 乙C .p 甲一定小于p 乙D .p 甲一定大于p 乙2、(2019上海中考8)如图2所示,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S '(S <S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此时甲、乙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 '、S ,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此过程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Δp 甲、Δp 乙,则( )A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B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C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D .p 甲<p 乙,Δp 甲<Δp 乙3、(2018上海中考8)如图3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压力相等。
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ρ甲<ρ乙,m 甲>m 乙B .ρ甲<ρ乙,m 甲<m 乙C .ρ甲>ρ乙,m 甲>m 乙D .ρ甲>ρ乙,m 甲<m 乙4、(2021浦东一模)如图4所示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均截去各自的一半,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 A .F'甲>F'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 D .无法判断图1甲图2甲乙图3甲乙乙图4 乙甲5、(2021金山一模)如图5所示,质量相等的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2019届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专题(含答案)
专题三:固体压强选择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乙,则()A.P 甲可能等于P 乙B.P 甲一定大于P 乙C.P 甲可能小于P 乙D.P 甲一定小于P 乙2.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都有可能3.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若将两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 后(△V=0.5V 甲),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1一定大于p 2B.p 1一定小于p 2C.p 1一定等于p 2D.p 1可能大于p 2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均为p 0.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p 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甲<p 乙<p 0B.p 甲<p 0<p 乙C.p 乙<p 0<p 甲D.p 乙<p 甲<p 0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在它们的上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 乙,p 甲>p 乙D.F 甲>F 乙,p 甲>p 乙6.甲、乙两个等高的实心均匀圆柱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前和p 乙前,如图所示,把它们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甲剩余部分质量大于乙,再将甲截下部分置于乙上方中央,乙截下部分置于甲上方中央,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后和p 乙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p 甲前可能等于p 乙前B.p 甲后一定等于p 乙后C.p 乙前可能大于p 甲后D.p 甲前一定大于p 乙后7.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和p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 甲可能小于p 乙B.p 甲一定小于p 乙C.p 甲可能大于p 乙D.p 甲一定大于p 乙8.质量分布均匀的立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所示.从顶点A 沿虚线将M 部分截去,关于剩下N 部分对桌面压强与截去角度α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增大B.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增大而减小C.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D.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体积为V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A.P 甲=P 乙B.P 甲>P 乙C.P 甲<P 乙D.都有可能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 甲′和F 乙′、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是()A.F 甲′>F 乙′,p 甲′>p 乙′B.F 甲′>F 乙′,p 甲′=p 乙′C.F 甲′>F 乙′,p 甲′<p 乙′D.F 甲′=F 乙′,p 甲′>p 乙′11.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 高度相等,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 A ′、h B ′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A ′、p B ′的关系是()A.h A ′>h B ′,p A ′<p B ′B.h A ′>h B ′,p A ′>p B ′C.h A ′<h B ′,p A ′>p B ′D.h A ′<h B ′,p A ′<p B ′12.如图所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1:1,现将9个这样的长方体在水平面上叠放成一个正方体,然后抽走其中一块,在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其对地面的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A.1:1B.9:8C.3:2D.8:613.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 甲'一定小于m 乙'B.m 甲'一定等于m 乙'C.m 甲'一定大于m 乙'D.m 甲'可能等于m 乙'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为了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小明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小红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若用“一定不行”、“可能不行”、“一定行”做三个表情包,则“可能不行”的表情包()A.给小明B.给小红C.两人都给D.两人都不给15.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C.D.16.均匀实心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甲、乙各自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的值()A.一定大于1B.一定小于1C.可能等于1D.可能小于117.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甲、乙,底面积S 甲>S 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甲对地压强大于乙对地压强的方法是()A.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B.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C.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1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甲、p 乙和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A.p 甲<p 乙,F 甲<F 乙B.p 甲<p 乙,F 甲>F 乙C.p 甲>p 乙,F 甲<F 乙D.p 甲>p 乙,F 甲>F 乙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分别为.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和p 乙′,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1参考答案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因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p=ρ甲gh 甲=ρ乙gh 乙,即ρ甲=,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V 后,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减少量:△p====,则两正方体减小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则△p 甲﹣△p 乙=﹣=ρ乙Vg(﹣)=ρ乙Vg(﹣)=ρ乙Vg =ρ乙Vg ,因V 甲>V 乙,所以,△p 甲﹣△p 乙<0,即△p 甲<△p 乙,因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后,乙减少的压强较大,所以,甲剩余部分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即p 甲一定大于p 乙.故选B.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相同的比例分别截取一部分,剩余部分的压强仍然相等;设甲截取一部分为△m 甲,设乙截取一部分为△m 乙,因为是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正方体按相同的比例分别截取一部分,则△G 甲>△G 乙,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由S 甲>S 乙、△G 甲>△G 乙、=可知,<,2即p 甲′<p 乙′.故选B.3.由于物体对水平表面的压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则如图所示放置时,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1===+;当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乙对地面的压强p 2===+;乙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p 乙=====ρ乙gh 乙,当乙正方体是沿竖直方向切去时,p乙′=====ρ乙gh 乙,所以,=;由于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如图:则:△V=0.5V 甲=0.5h 甲3,△V=△V 乙=h 乙2L 乙,所以,0.5h 甲3=h 乙2L 乙,即:h 甲2×h 甲=h 乙2L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则:h 甲2<h 乙2,所以,h 甲>L 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则h 甲<h 乙所以,h 乙>L 乙;由于S 乙′=h 乙(h 乙﹣L 乙)=h 乙2﹣h 乙L 乙>h 乙2﹣h 乙×h 乙=h 乙2=S 乙,所以,2S 乙′>S 乙;3则>;由此分析可知:p 1>p 2.故选A.4.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甲=﹣﹣﹣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乙=﹣﹣﹣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可得ρ甲ga=ρ乙gb,由于a 小于b,所以ρ甲>ρ乙;据ρ=可知,m=ρv,即甲切去的质量大于乙切去的质量,即G 甲切>G 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 甲′<p 甲=p 0﹣﹣﹣⑧由②⑤⑦可知,p 乙′>p 乙=p 0﹣﹣﹣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 甲′<p 0<p 乙′.故选B.5.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切去部分的重力G 甲<G 乙,已知S 甲>S 乙,由V=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4△h 甲<△h 乙,减小的压强:△p 甲=ρ甲g△h 甲,△p 乙=ρ乙g△h 乙,△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甲>p 乙;因为F=pS,S 甲>S 乙,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F 乙.故选D.6.、根据甲、乙等高,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V 甲<V 乙则ρ甲>ρ乙,根据P=ρgh,ρ甲>ρ乙,h 甲前=h 乙前P,则p 甲前>p 乙前故A 错误.截去前后图象对比情况如图,B、截取以后S 甲后>S 乙后,G 甲后与G 乙后的重力关系不能确定所以P 甲后和p 乙后关系不能确定,故B 错误.C、乙前和甲后相同高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后重力较大,则G 甲后>G 乙前,S甲后<S 乙前,根据P=得,p 乙前<p 甲后,故C 错误.D、甲前和乙后相同高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前重力较大,则G 甲前>G 乙后,S甲前<S 乙后,根据P=得,p 甲前>p 乙后,故D 正确.故选D.7.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甲1=﹣﹣﹣①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 乙1=﹣﹣﹣②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5可得ρ甲ga=ρ乙gb甲切去部分的重G 甲切=ρ甲gV 甲切=ρ甲ga 2h﹣﹣﹣③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 乙切=ρ乙gb 2h﹣﹣﹣④③:④有==>1可得G 甲切>G 乙切﹣﹣﹣﹣⑤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甲=﹣﹣﹣⑥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 乙=﹣﹣﹣⑦由①⑤⑥可知,p 甲<p 甲1﹣﹣﹣⑧由②⑤⑦可知,p 乙>p 乙1﹣﹣﹣⑨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 甲<p 乙.故选B.8.(1)假设截去角度α等于45°时,M 和N 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如图,沿红色虚线截去,此时剩下N 部分受力面积S 不变,F 增大,由p=可知,压强增大,故可得出的结论:当截去角度α小于45°时,剩下部分的压强始终随α的减小而增大,故AC 错误;(2)当截去角度α大于45°时,如图,沿蓝色虚线截去,由于立方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因此此时剩下N 部分受力面积S 和F 成比例减小,由p=可知,压强不变,故B 错误,D 正确.故选D.9.由图可知:h 甲>h 乙,由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6因此根据p======ρgh 得:ρ甲gh 甲=ρ乙gh 乙,所以,ρ甲<ρ乙;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体积,由G=mg=ρVg 可知:切去部分的物体重力G 甲<G 乙;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根据p=可知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甲;p 乙′==<=p 乙;由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所以,p 甲′>p 乙′.故选B.10.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ρgh,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 甲=ρ乙gh 乙,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S 甲>S 乙,由V=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h 甲<△h 乙,减小的压强:△p 甲=ρ甲g△h 甲,△p 乙=ρ乙g△h 乙,△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p 乙′;因为F=pS,S 甲>S 乙,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F 乙′.故选A.1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A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G A <G B ,物体A、B 高度相等,则由G=mg=ρVg=ρgSh 可得:ρA gS A h<ρB gS B h,∴ρA S A <ρB S B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m A ′=m B ′,由ρ=得m=ρV 可得:ρA V A ′=ρB V B ′,即:ρA S A h A ′=ρB S B h B ′,∴h A ′>h B ′,故CD 错误;∵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压力相等,∴根据p=可知:p A ′<p B ′故A 正确,B 错误.故选A.12.由题意知,不管从哪里任意抽取一块,其重力都相等,因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自身重力,所以其对地面的压力都相等;从最下层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大,从上面两层任意抽取一块,此时压强最小,∵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1:1∴最大受力面积和最小受力面积为3:2,由p=可得,最大和最小压强之比为3:2.故选C.13.设切去的高度为h,因为甲、乙均匀实心正方体,故p=====ρgh;又因为甲、乙对地面压强的相等,所以ρ甲gh 甲=ρ乙gh 乙,即ρ甲h 甲=ρ乙h 乙,又因为ρ甲>ρ乙,故h 甲<h 乙;若在两个正方体上部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 甲'和m乙',则==因为h 甲<h 乙,则h 甲﹣h<h 乙﹣h;故<1,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m 甲'小于m 乙',故选A.14.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小明的设想:沿竖直方向截取部分乙后,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将部分乙放在甲上后,能增大甲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甲对面的压强,由于甲的底面积是一定的,所以增加部分乙的重力后,甲对地产生的压强有可能达不到乙的压强,故应该把“可能不行”的表情包给小明;小红的设想: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乙后叠放在甲上后,乙的压强会减小,甲的压强会增大,故一定能达到压强相等.故选:A.15.海绵的凹陷程度反应了正方体对海绵压强的大小,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由p=可知,甲、乙对海绵的压强都减小,所以海绵的凹陷程度应减小.A、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的更深,故A 错误;B、由图知,甲和乙使海绵的凹陷都变小,故B 正确;C、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程度变小,乙使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变,故C 错误;D、由图知,甲使海绵凹陷程度变小,乙使海绵的凹陷程度增大,故D 错误.故选B.16.设甲乙两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a、b,由题知a<b,如图所示: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前,p 甲=p 乙;则有ρ甲ga=ρ乙gb,所以ρ甲a=ρ乙b﹣﹣﹣﹣﹣﹣﹣①,设两正方体切去的厚度分别为a′、b′,截去的相同质量,由密度公式可得ρ甲a 2×a′=ρ乙b 2×b′﹣﹣﹣﹣﹣﹣﹣﹣②,由①②可得aa′=bb′,即切去部分的底面积相同,由题意可知,原来正方体的底面积关系为S 甲<S 乙,则此时甲的底面积与原来相比,其底面积变化更大;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由于此时甲的底面积与原来相比变化更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更大,故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甲′大于p 乙′,则p 甲′:p 乙′的值一定大于1.故选A.17.A、根据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且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可以直接得到甲的密度大于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同的部分,根据F=G=mg=ρgV 可以得到甲减小的压力就要大于乙减小的压力,但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最后甲的压强不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A 错误;B、两物体原来的压强相等,因为甲、乙都是长方体即柱体,由于原来的压强相同,由公式p=ρgh 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在h 甲小于h 乙条件下,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由公式p=ρgh 可知,甲对水平面的减小的压强大于乙对水平面减小的压强,所以最后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B 错误;C、两个物体原来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图知甲、乙的重力不确定,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同的部分,作用面积不变,两个物体减小的压力相同,由于甲的受力面积较大,故甲减小的压强较小,则么甲剩余部分的压强一定大于乙剩余部分的压强,故C 正确;D、在甲、乙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则甲增加的压力与乙增加的压力相等,由于甲的底面积大,所以甲增加的压强较小,最后甲的压强一定小于乙的压强,故B 错误.故选C.18.(1)由图知,切去后甲切去部分与甲整体的比例大于乙切去部分与乙整体的比例,所以剩余部分占整体的比例甲的小于乙的比例,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质量相等,所以甲剩余部分的重力小于乙剩余部分的重力;由于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相等,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力F 甲<F 乙;由图知,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由p=可知,p 甲<p 乙.故选A.19.(1)∵两物体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G 甲=G 乙,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 甲=F 乙时,G 甲=G 乙,由图可知,V 甲>V 乙,S 甲>S 乙,∵ρ==,∴ρ甲<ρ乙,∵p=,∴p 甲<p 乙;(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L,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且ρ甲<ρ乙,则根据p=ρgL 可知,甲减小的压强小于乙减小的压强,所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甲′和p 乙′的大小关系为p 甲′>p 乙′.故答案为:ρ甲<ρ乙、p 甲<p 乙;p 甲′>p 乙′.。
上海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讲(固体压强专练)
【固体压强专练】知识大纲:考点一、压力1、压力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压力的三要素:①大小______________②方向_________________③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压强1、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__考点三、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小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四、柱形固体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五、固体压强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切割-例1、如图3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柱形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p B’的关系是()A p A’>p B’B p A’<p B’初状态(原来)变化的物理量(变化)末状态(后来)变形1、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对地面的压强。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A′、P B′的关系是()。
A.P A′一定大于P B′B.P A′可能大于P B′C.P A′一定小于P B′D.P A′可能等于P B′变形2、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对地面的压强。
上海市(2019-2023)中考物理分项汇编专题08 压强动态选填题含详解
专题08压强动态选填题一、单选题1.(2020·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A .p 甲可能小于p 乙B .p 甲可能大于p 乙C .p 甲一定小于p 乙D .p 甲一定大于p 乙2.(2019·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S '(S >S '),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S ,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p 甲、△p 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 甲<p 乙,△p 甲>△p 乙B .p 甲<p 乙,△p 甲<△p 乙C .p 甲>p 乙,△p 甲>△p 乙D .p 甲>p 乙,△p 甲<△p 乙一、单选题1.(2023·上海崇明·统考二模)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A 、B 是两容器液体中距离容器底相同高度的两点.一同学对一些物理量做出如下判断:①甲容器中装的是水,乙容器中装的是酒精;②A 、B 两点的压强相等;③A 点的压强小于B 点的压强;④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2.(2023·上海金山·统考二模)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0,将甲放到乙上方中央后,乙对地面的压强也为p 0。
甲、乙的高度分别为h 甲、h 乙,若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A .h 甲>h 乙ρ甲<ρ乙B .h 甲>h 乙ρ甲>ρ乙C .h 甲<h 乙ρ甲<ρ乙D .h 甲<h 乙ρ甲>ρ乙3.(2023·上海杨浦·统考三模)盛有不同种液体的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S S 甲乙,如图所示,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上海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含答案)
上海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含答案〕2021年初三物理上学期?压强?综合测试〔秦雷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此题3分〕如下图A、B、C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其中盛水的高度也相同,那么它们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与压力F之间的关系是( )A.pA =pB=pC,FA=FB=FCB. pA >pB>pC,FA>FB>FCC.pA <pB<pC,FA<FB<FCD. pA =pB=pC,FA>FB>FC2.〔此题3分〕如下图,甲、乙、丙、丁是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假设把乙、丙中的阴影局部切除后,甲、乙、丙、丁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p丁<p甲=p乙<p丙B.p甲=p乙<p丁<p丙C.p甲>p乙>p丙>p丁D.p丁<p甲<p乙=p丙3.〔此题3分〕如下图,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30cm2;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以下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4.〔此题3分〕如下图,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5.〔此题3分〕【2021·重庆B卷】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位置如下图,此时液面相平。
那么〔〕A.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B.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C.取出小球后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较小的是甲D.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6.〔此题3分〕如下图,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局部后,使甲、乙剩余局部的高度均为h 。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3 压强计算(在柱体或液体中加物体)含详解
专题03压强计算—在柱体或液体中加物体一、常见题目类型1.将物体甲全部或切去一部分体积浸没在容器乙的液体中(见图1)。
2.将乙容器放在甲的上方(见图1)。
3.将另一物体A分别放在柱体甲表面的上方或浸没在容器乙的液体中(见图2)。
4.将一实心物体A分别浸没于甲、乙液体中(见图3)。
图3二、常用到的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1.压强:p=ρgh,p=F/S2.变化(增大或减小)的压强:△p=△F/S△p=ρg△h3.把物体放入柱形液体中浸没时,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pS=ρghS+ρg△h S=G液+G排(F浮)即等于原来液体的重力与物体受到的浮力之和。
F浮=ρ液gV排增大的压力△F=G排=就是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即浮力)。
4.区别液体的压强与固体的压强(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在液体不溢出时,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ρ液gh液=F液/S容器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F地/S容器=G物体+G容器/S容器5.区别液体的压强与固体的压强(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在液体不溢出时,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液=ρ液gΔh液=ρ液gV物体/S容器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地=ΔF地/S甲==G物体/S甲=ρ物体gV物体/S容器6.理解“轻质薄壁”容器即容器的重力为0,内部液体的受力面积与水平面的受力面积相等。
三、例题分析【例题1】(2023闵行二模)将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9所示,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深度为0.1米的酒精和质量为1千克的水。
已知容器乙的底面积为1×10-2米2,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甲乙图9。
①求水的体积V水②现将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小球放入某个容器内,小球浸没于液体中,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恰好。
相等,求该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Δp地【例题2】(2023普陀二模)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甲和盛有水的轻质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桌面上。
(完整版)上海中考物理压强计算专题一附答案.doc
耐思教育压强计算专题一【压强思维导图】i.基础引入:压强变化类计算题和电学压轴题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两座大山,压的孩子们踹不过气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这块难啃的骨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先来看看压强变化类计算问题主要考到过哪几种题型?注意:思维导图中红色字体标出的是2012 年上海一模出现的新题型。
(4)压强变化范围(1)压强变化量(2)液体压强:抽倒加物( h、 m)(3)固体压强:压强变化类计算(5)v、 n取值范围(6)判断计算过程正误切割叠放( h、v、m)七大题型(7)判断解题思路正误:很多学生在这类题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思路,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公式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压强的估值人站立时、物理课本对桌面、“二指禅”: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主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开放性试题压强可能是多少?三个实心正方体水平切割固体压强叠放竖直切割F切去相同质量ps切割切去相同高度p gh压强变化分析切去相同厚度p gh施压竖直向上p' p原p竖直向下p' p原p液体压强杯中球杯中木块抽出相同质量p F s相同深度倒入p gh相同体积ii. 例题讲解1、如图12 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均为980 牛, A 的边长为 0.25 米, B 的边长为0.4 米。
①求正方体 A 的密度ρA。
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③若在正方体 A、B 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V 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和 B′,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V的取值范围。
p⑴ρA= m A = G A = 980牛 3 千克 / 米 3 ( 3 分)V 3 = 6.4 × 10A V A g 9.8牛 / 千克(0.25米)( ρB= mB = G B =1.5625 ×103千克 / 米3) B V B V B g A⑵ p B=FB=GB=980牛/(0.4米)2 = 6.125 × 103帕。
上海市中考物理历年(2019-2023)真题分类专项(压强与浮力实验题)汇编(附答案)
上海市中考物理历年(2019-2023)真题分类专项(压强与浮力实验题)汇编五年中考真题一、实验题1.(2020ꞏ上海ꞏ统考中考真题)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圆柱体在水中下降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台秤示数的变化情况。
他们使圆柱体在水中缓慢下降,将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台秤的示数F2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h(厘米)F1(牛)F2(牛)1 1.0 7.7 10.32 2.0 7.4 10.63 3.0 7.1 10.94 4.0 6.8 11.25 5.0 6.5 11.56 6.0 6.5 11.5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中F1、F2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F1,F2;②表中实验序号的数据表明,圆柱体在相应的位置已全部浸没在水中;③表中两组数据间F1变化量的大小为ΔF1,相应的F2变化量的大小为ΔF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圆柱体在水中缓慢下降的过程中,ΔF1与ΔF2的关系是。
当圆柱体处于实验序号6的位置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牛。
2.(2019ꞏ上海ꞏ统考中考真题)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F.接着,将液体A 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表一液体A(ρA=1.0×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h(厘米)F(牛)△F(牛)1 3 8.5 1.52 6 7 33 9 5.5 4.54 125 5表二 液体B(ρB=0.8×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h(厘米)F(牛)△F(牛)5 3 8.5 1.26 6 7.6 2.47 9 6.4 3.68 12 6 4①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②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③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④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牛,高度为厘米.2023年模拟题一、实验题1.(2023ꞏ上海奉贤ꞏ统考一模)某小组同学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中:①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按照图中abcd所示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小组同学发现测出的结果(F1-F2) (F3-F4)(选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②他们分析发现了此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上海中考物理压轴题--固体液体压强
固体液体压强例题分析:例题1:. 一个底部为正方形,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14(a )所示。
另有质量为2.5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实心正方体A ,如图14(b )所示。
求:⑴图14(a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⑵图14(b )实心正方体A 的密度。
⑶将实心正方体A 放入图14(a )的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变化量。
例题2:金属实心圆柱体甲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体积为10-3米3;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水,水深0.2米。
① 求甲的质量m 甲。
② 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
③ 若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求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量△p 容器的范围。
综合练习:1. 如图4所示,有两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之比2:3,装有质量不等的水。
将密度为0.6×103千克/米3的木块甲放入A容器中,将物块乙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且均不溢出,要求: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相等,则判断甲、乙的体积关系:A V甲>V乙B V甲 < V乙C V甲=V乙D 无法判断2.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轻质、薄壁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
现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如图4所示。
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p 1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 2的关系AB图4图14(a ) (b )A ⊿p1>⊿p2B ⊿p1<⊿p2C ⊿p1=⊿p2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3.如图5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S甲<S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ρ酒精<ρ<ρ水),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水>P酒精,F甲=F乙B.P水>P酒精,F甲<F乙C.P水<P酒精,F甲=F乙D.P水<P酒精,F甲<F乙4.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体积为2×10-3米3的水。
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压强、浮力)
一、单选(压强、浮力)题1.(2020·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A .p 甲可能小于p 乙B .p 甲可能大于p 乙C .p 甲一定小于p 乙D .p 甲一定大于p 乙2.(2020·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A .用钓鱼竿钓鱼B .用吸管吸饮料C .用硬棒撬石块D .用温度计测温二、填空题3.(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鞋底制有花纹,是用来增大_____,起到防止打滑的作用;将窗户的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它主要起到隔热和______作用;电热水瓶上的水位计,是利用_______原理制成的。
4.(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重为2.98N ,体积为1×104m 3的物体A 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牛;若在始终浸没的情况下,用细绳竖直拉着它匀速上升1m ,则拉力大小为_____牛,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_J 。
5.(2021·上海·统考中考真题)某物体重2kg ,重力大小为______,方向______,将该物体丢入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为1×10-3立方米,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
6.(2020·上海·统考中考真题)重为9.8牛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牛,方向为竖直______,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牛。
三、实验题7.(2021·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小明在高海拔地区旅行,发现鸡蛋煮不熟,查阅资料发现煮鸡蛋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水温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不同气压下沸点不同,以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的数据中F1、F2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F1______,F2______;②表中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表明,圆柱体在相应的位置已全部浸没在水中;③表中两组数据间F1变化量的大小为ΔF1,相应的F2变化量的大小为ΔF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圆柱体在水中缓慢下降的过程中,ΔF1与ΔF2的关系是______。
上海初三物理固体压强专题(家教-复习备考均可)带详解
固体压强知识框架:一:压力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基本特征: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一种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两个物体之间不可能产生压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且指向被作用的物体。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从力的性质看,压力属于弹性力,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从施力物体看,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相互挤压的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从力的作用看,压力作用在相互发生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从力的方向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指向地心。
从力的大小看,压力的大小决定于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不一定与重力有关;重力的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二:压强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公式:FPS=P:压强(帕);F:压力(牛);S:受力面积(平方米)固体压强计算公式:FPS=传递特点:只能大小不变的沿原来方向传递压力。
影响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改变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题型体系:题型一、比例、倍数问题[例1]如图,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 )(多选)A、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2:3B、它们的高度之比h A:h B=3:4C、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2:3D、它们的质量之比m A:m B=1:3由于是实心圆柱体且粗细均匀,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压强公式可用P=ρgh,则h=P/ρg,列式计算可得h A:h B=2:3;又由公式P=F/S,F=mg.S相同,所以质量比与压强比相同。
对于粗细均匀的实心圆柱体且放在水平地面上:由F=F/S=mg/S=ρVg/S=ρShg/S=ρgh。
上海初三物理02 压强计算专题复习-学生版
7.如图,装有水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 1×10﹣2 米 2,静止在水平面上. ①若容器内水的体积为 2×10﹣3 米 3,求水的质量 m 水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
②若容器内水的质量为 m,现有物体 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请选择一个,
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不会溢出),可使水对容器底部压强 p′水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 p′
压强 PB。
(3)若容器足够高,在容器 A 和 B 中再分别倒入相同体
甲
乙
积的甲、乙液体,使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求:
容器 A 和 B 底面积之比(SA:SB)值的所在范围。
A
B
-2-
三、固体放到盛有液体的规则容器中(关键是ΔP 液、ΔP 容的辨析、注意判断液体 有没有溢出
例 1.如图所示,高度相同的轻质柱形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容器的底面 积分别为 9S 和 S。甲容器中盛有质量为 9 千克的水,乙容器中盛满深度为 0.2 米的酒 精(ρ酒精 = 0.8×103 千克/米 3)。求: (1)甲容器中水的体积 V 水。 (2)乙容器中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酒精。 (3)现将密度为ρ的实心物体 A 先后放入水和酒精中,发现水未溢出,且物体 A 静止后, 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相同。计算物体 A 的密度ρ。
-9-
3.某实心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 20 千克、体积为 8×10﹣3 米 3、底面积 为 4×10﹣2 米 2.
①求圆柱体的密度ρ;
②求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③水平面上还有 A、B 两个圆柱体(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请将其中
(选填“A”
或“B”)圆柱体竖直叠放在另一个圆柱体的上部中央,使上圆柱体对下圆柱体的压强最大.求
整理上海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讲(固体压强专练)
文件编号: 31-03-F5-97-AC整理人 尼克 初三物理固体压强练习初三物理固体压强练习一.填空题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在物体表面上的作用效果用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2.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___的大小有关,还跟___的大小有关,表示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____。
3.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___Pa。
4.将重98牛,底面积为20厘米2的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为帕,它表示的意思是。
5.体重为500N的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为4dm2,则该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是Pa。
6.一长方形木块平放和侧放在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压力之比为。
7.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底面积之比为2:1,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
甲容器装满酒精,乙容器装满水,则甲、乙两桌面所受压强之比为,所受压力之比为。
8.有一铁圆柱体,底面积是10厘米2,重78.4牛,放在水平面上,用30牛的力竖直压它,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牛,压强是帕。
如果用20牛的力向上提它,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牛,压强是帕。
9.如下图1所示,一边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实心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推算出与木块有关的哪些量及其计算式?如下表中“1”所示,写出三个量及其计算式。
表1图1二.选择题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力一定越大B .压力越大,对受力面的压强越大C .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2.图3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3.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A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C 、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蔳D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4.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拧螺钉时,在螺母下面垫加一个较大的平面垫圈B .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C .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D .房屋的地基比墙宽5.有一长方方形木块,沿中线竖直切去右半部,剩下部分对水平支承面(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是( )A 、压力减半,压强减半B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C 、压力不变,压强减半D 、压力减半,压强不变6.下面对强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物体密度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B 、物体体积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C 、物体重力直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产生压强越小7.下列情况中,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A 、人站立在地面时B 、人单脚着地,另一脚向前跨步时C 、人蹲在地上时D 、人席地而坐时8.关于压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都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B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C 、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A) (B)(C) (D)D 、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物体的重力9.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1)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2)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压力的关系的两个图是( )A .(甲)和(乙)图B .(甲)和(丙)图C .(乙)和(丙)图D .任意两图均可图410.水平桌面上放着等质量的铜、铁、铝三个立方体,它们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 .铜块 B. 铁块 C. 铝块 D. 一样大11.一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站着不动B .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地向岸边挪动C .赶快跑向岸边D .立即改成单脚站立12.竖直向上用力将木板按在天花板上,已知所用的力为10N ,木板质量为1kg ,那么天花板受到的压力为( )A 、10NB 、19.8NC 、9.8ND 、0.2N13.将质量相等的铅球、铁球、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铅球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B 、铅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大C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无法比较D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无法比较三.实验题1. 测出1张纸对水平桌面产生压强做法是:①用 称出 ;②用 量出纸的 算出纸的 ;③用公式,求出对桌面压强,再除以算出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强。
历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专项(压强)好题汇编(附答案)
历年上海市中考物理真题专项(压强)好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圆柱形容器A,B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现在两容器中各放入一个物体,物体均漂浮在液面上且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两物体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小红认为:若两物体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小于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A.V甲可能等于V乙B.V甲一定大于V乙C.V甲可能小于V乙D.V甲一定小于V乙4.如图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 对地面的压力。
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的关系是( )A.m A′一定大于m B′ B.m A′可能大于m B′ C.m A′一定小于m B′ D.m A′可能等于m B′5.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
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 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 6.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 A<S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 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D.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B.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D.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8.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固体压强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固体压强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用相同材料,相同质量的物质做成实心的长方体,球体和圆锥体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若三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 甲、F 乙、F 丙及p 甲、p 乙、p 丙,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A .F F F >>甲乙丙B .F F F ==甲乙丙C .p p p ==乙甲丙D .p p p >>丙甲乙2.如图1可表示“M 与N 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 属于N 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XY Z A 溶质溶剂溶液B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C 压力重力浮力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A .AB .BC .CD .D3.我们在宾馆常会用到旅行用的牙膏(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压强B .这支新牙膏受到的重力是3NC .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 .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4.把《科学》七年级下册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A .6帕B .60帕C .600帕D .6000帕5.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
先将气球放入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瓶口(如图A ),向球内吹气,气球变大(如图B),用瓶塞塞住底端的瓶口(如图C ),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
假设吹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 1、p 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 3、p 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12p p <B .12p p =C .34p p <D .34p p =6.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 、金属块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 .B 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A .P 甲>P 乙>P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P 甲=P 乙=P 丙7.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科学知识中,错误的是()A .做饭时打开锅盖看到有白雾,白雾是锅里的水汽化产生的。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练 专题07 压强计算(其他类型题)含详解
专题07压强计算——其他类型题1.(2023黄浦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的质量为0.2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
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1)若甲中水的质量为1.8千克,求水的体积V 和甲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 。
(2)求距容器底部0.1米的A 、B 处,水和酒精压强的差值∆p 。
图10甲2.(2023青浦一模)某科考小组在水平松软的地面上发现了一头大象四足站立时留下的足印,他们测量了足印的深度,并测出每个足印的面积约为4×10-2米2。
他们将一根圆柱形金属棒竖直放置在同样的地面上,发现金属棒在地面上留下的压痕深度正好与大象足印深度相同。
表中是金属棒的数据。
①求金属棒的质量m ;②求金属棒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求大象的重力G 。
3.(2023徐汇一模)如图14所示,足够高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之间有一带有阀门K 的细管相连通(细管横截面积忽略不计)。
此时阀门K 关闭,甲中盛有水。
密度高度横截面积8×103千克/米31.5米5×10-4米2图14①若甲中水的体积为3×10-3米3,求水的质量m水。
②若甲中水的深度为0.2米,求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
③若甲中水的深度为H,向乙容器中倒入水,使甲、乙内水的体积相同,此时将体积为V物体丙放入甲中浸没。
再打开阀门K,发现水会通过细管流入甲容器。
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3S、2S,水的密度为ρ水,细管与地面距离为h,求物体丙的体积V范围。
4.(2023虹口一模)底面积为2×10-2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装满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1960帕。
①求水的深度h水;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③将物体甲浸没在水中,分别记录放入甲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1、p1′;然后将水换为某种液体并装满容器,分别记录放入甲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p2′,如下表所示:序号液体种类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放入甲前p(帕)放入甲后p′(帕)1水245034302某种液体28423724(a)小明根据上述信息,求出了容器重力G客,过程如下:根据Δp=ΔFS =G容S而Δp=p2-p1=2842帕-2450帕=392帕所以G容=ΔF=ΔpS=392帕×2×10-2米2=7.84牛请判断:小明的计算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求出G容;(b)求甲的密度ρ甲。
上海市2017~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二:固体的压强(含解析)
①A、B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也就是质量之比;因为密度不变,所以根据ρ=m/V可知,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因为底面积相同,质量之比就等于长度之比为2:1;
②根据P =ρgh,因为h甲=h乙,ρ甲=ρ乙,所以P甲=P乙,压强之比为1:1。
8.(2019金山一模)如图6(a)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0帕和10帕,则对桌面压力较大的为(选填“甲”或“乙”),如果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如图6(b)所示,则乙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帕。
【答案】1∶4;1∶1。
【解析】(1)由a:b=1:2可得:底面积关系S甲:S乙=a2:b2=1:4,因为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由p=F/S可得,F甲:F乙=pS甲:pS乙=S甲:S乙=1:4;
(2)现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后,压强不变,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之比p'甲:p'乙=1:1。
【答案】压力作用效果;1.5×104;变小。
【解析】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初中生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4帕,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5×104牛;当他平躺在床面上时,受力面积变大,由p=F/S可知:他对床面的压强将变小。
2.(2018杨浦一模)如图6所示,在竖直壁和水平地面的交角处置有边长为0.1米、重20牛的正方体,对正方体施加大小均为10牛的水平力Fl和竖直力F2。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牛,压强为帕;正方体对竖直壁的压强为帕。
2016徐汇二模如图5所示ab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规格相同的实心长方体长方体的密度为长度为l高度为h现将两长方体按图5甲乙所示的方式放置则甲图中a对地面的压力f甲不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力f乙的关系f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乙图中b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可表示为1417
2021年上海中考物理复习专题4 固体压强计算(含答案)
专题4 固体压强计算1、(2021嘉定一模)如图1所示,棱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立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8千克。
求:①物体A 的密度ρA 。
②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小明设想在A 、B 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截取一定质量Δm ,并将截取部分Δm 置于对方的上表面,使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p B ´。
上述做法是否都可行?请说明理由。
请写出满足p A ´=p B ´时的截取和放置方式,并计算出Δm 。
2、(2021宝山一模)如图2,质量均为m 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 、B 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 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4ρ和5h ,B 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5ρ和8h 。
① 试求A 、B 对地面压强之比p A :p B ?② 为了使A 、B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___________(选填“质量”、“高度”、“体积”或“无法实现”),并通过计算简述你的理由。
AB图1图23、(2021普陀一模)将实心均匀圆柱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960帕和1176帕,已知圆柱体A 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 求圆柱体A 的高度h A 。
② 若圆柱体A 、B 的底面积、高度关系如右表所示。
(a )求圆柱体B 的密度ρB 。
(b )现将圆柱体A 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高度叠放在圆柱体B 的中央,则A 、B 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 A 和∆p B ,求∆p A 与∆p B 的比值。
4、(2021崇明一模)某实心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20千克、体积为、底面积为22410-⨯米. ①求圆柱体的密度ρ;②求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水平面上还有A 、B 两个圆柱体(相关数据如图7所示),请将其中 (选填“A”或“B”)圆柱体竖直叠放在另一个圆柱体的上部中央,使上圆柱体对下圆柱体的压强最大.求出此最大压强.圆柱体 底面积 高度 A S 5h B3S3h图7圆柱体 底面积 质 量 A S 5m B5Sm5、(2021浦东一模)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压强变化练习例题分析:1、如图3所示,把质量为m 甲、m 乙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甲=2ρ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为P 0。
若在乙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四分之一高度,并将甲块叠放在乙块上面,此时乙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 乙,则m 甲、m 乙及P 乙、P 0的大小关系为()A .m 甲=4m 乙 P 乙=1/4P 0B .m 甲=2m 乙 P 乙=1/2P 0C .m 甲=1/2m 乙 P 乙=P 0D .m 甲=1/4m 乙 P 乙=P 02、如图6所示,边长分别为a 、b 的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 ,则甲物体的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物体的质量。
若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均为V 的部分后,两正方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之比Δp 甲:Δp 乙为。
3、甲、乙两块砖体积相同,长、宽、高之比是4∶2∶1,已知ρ甲<ρ乙,现将它们按图3所示方法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上面砖块对下面砖块的压强与下面砖块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的是()4、如图12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为0.2米,B 的边长为0.3米,A 的密度为3000千克/米3,B 的密度为2000千克/米3.①求正方体A 的质量;②求正方体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③若正方体A 、B 在底部中间挖去厚度为0.1米,底面积为S 的相同柱形后,如图16乙所示,A 、B 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 P '和B P '.则A P '、B P '(选填“能”或“不能”)相等,请通过计算说明. 综合练习:1.如图(a )(b )所示,若分别沿虚线方向切去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的左侧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A 、只有(a )图发生变化B 、只有(b )图发生变化C 、图(a )(b )均会发生变化D 、图(a )(b )两种情况均不会发生变化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三块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三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A 、p 甲=p 乙=p 丙B 、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以上都有可能3.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 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 的大小关系为()A 、p 甲<p 乙;m 甲<m 乙。
B 、p 甲<p 乙;m 甲>m 乙。
图6甲乙A .B .C .D .图3甲乙甲乙甲乙乙 甲图12A BA B (甲) (乙)图4 甲 乙C 、p 甲>p 乙;m 甲>m 乙。
D 、p 甲>p 乙;m 甲=m 乙。
4.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 甲=p乙。
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使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 '甲>p '乙,则()A 可能是截去相同的质量。
B 一定是截去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C 可能是截去相同的体积。
D 一定是截去相同高度。
5.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做法是 ( )A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B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C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D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6.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V 甲>V 乙>V 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相等的力F (力F 小于物体重力),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A .P 甲<P 乙<P 丙 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P 甲=P 乙>P 丙7.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的大小如图2所示。
下列方法中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是……………………………() A .都沿水平方向截去了相同的高度 B .都沿竖直方向截去了相同的厚度C .将乙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并放到甲的上表面D .将甲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并放到乙的上表面8.图4所示的圆柱体甲和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m 甲=m 乙,ρ甲>ρ乙。
现准备分别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部分物体后,再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
以下截法中,有可能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 .水平截去相同的高度。
B .水平截去相同的体积。
C .水平截去相同的质量。
D .按原来高度的比例,水平截去相等比例的部分高度。
9.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 甲和S 乙,高度分别为h 甲和h 乙。
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图2甲乙甲乙图4甲乙乙乙甲乙10.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一部分,且使甲、乙两个立方体剩余部分的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A p 甲>p 乙B p 甲=p 乙C p 甲<p 乙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1.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则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切去的厚度Δh 甲、Δh 乙的关系是()A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B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C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D p 甲<p 乙,Δh 甲<Δh 乙。
1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长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是()A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B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C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体积D .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力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
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正确的推理是()A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B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C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D 、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14.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对水平地面压强相等,已知ρ甲<ρ乙。
分别在这两个正方体放上物体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放上等质量的两铁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还是相等B 、分别放上等质量的铁块和木块后,甲正方体对地面增加的压强大C 、分别放上等体积的两铁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D 、分别放上等体积的铁块和木块后,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15.如图2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甲、乙长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此时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力F 甲′和F 乙′、压强p 甲′和p 乙′的关系为()A .F 甲'>F 乙', 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 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16.如图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柱形物体甲、乙体积甲乙图2甲乙 甲乙图2甲乙相等,甲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则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关系是 ( )A .F 甲一定小于F 乙B .F 甲可能等于F 乙C .F 甲一定大于F 乙D .F 甲可能大于F 乙压强综合计算1、一个边长为0.1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的均匀正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
求:(1)正方体的质量m 。
(2)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3)为了改变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小明和小华同学设想沿竖直方向切去任意厚度A ,如图11(a)所示,并将其分别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如图11(b)、(c)所示。
小明认为图11(b)的放法可使压强减小,小华认为图11(c)的放法可使压强增大。
请判断,小明的设想是______的,小华的设想是______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2.如图10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均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边长为0.1米,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求:①甲的密度。
②甲对地面的压强。
③若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 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下表中有两种推理,请判断这两种推理内容判断(选填“正确”或“错误”)推理一 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1。
(1) 推理二如甲、乙质量相等,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2。
(2)3.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2×l03 千克/米 3, ρB 为 0.3×l03 千克/米 3。
求: (1)物体A 的质量m A 。
(2)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3)为使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芳与小李讨论后认为将正方体A 沿水平方向切下体积V 1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 上方,或将正方体A 沿竖直方向切下体积V 2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 上方都可以达到目的,请求出V 1与V 2的之比。
4.如图12所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京’”是用我国新疆著名的“和田玉”雕刻(阴刻)而成的。
印章总质量3.24千克,印章底面长与宽都为112毫米。
已知“和田玉”的密度为3.0×103千克/米3。
求⑴印章的体积。
⑵小丽同学利用以上数据算出中国印平放时对水平纸面的压强。
其解答过程如下:F =G =mg =3.24千克×9.8牛/千克=31.752牛 S =L 2=0.112米×0.112米=1.2544×10-2米2图10 甲乙图12A B图11图11P =F /S =31.752牛/(1.2544×10-2米2)=2531.25帕小丽同学的解答过程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把印章放回质量为1.76千克,底面积为200厘米2的金属锦盒后放在展台上(底面完全接触),求金属锦盒对展台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