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导学案(统编版)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审美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审美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e561e3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6.png)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能够感受诗词的音乐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认同感。
学习者分析
1.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韵律和意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学习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赤壁之战和苏轼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
首先,加强历史知识的导入和复习,通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次,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有趣的小组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欣赏和解读更多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诗词的魅力和美感。
8.通过对诗词的深入分析和赏析,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9.能够顺利完成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文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重点题型整理
1.题目:请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群,并阐述其艺术效果。
答案:诗中的意象群包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这些意象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宏大的历史场景和浓烈的情感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赞美。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审美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ຫໍສະໝຸດ 册授课内容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统编版必修上册第9课第一篇课文,属于文学审美教学范畴。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赏析苏轼的这首名诗,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领会诗人的情感抒发,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象、韵律和情感,教学难点则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哲理和历史文化内涵。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8d22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a.png)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
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苏轼是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题目)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情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
“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
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附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76356e87101f69e319591.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附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1.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自主学习重难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自主学习方法】反复吟诵法,问答法,讨论法【相关知识链接】1.词①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②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知人论世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
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b902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5.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词作中的名篇。
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雄人物周瑜,抒发苏轼人生空老,功业无成的感慨。
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
(2)对接高考①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及文坛地位等;②作家风格流派、诗词文体;③名句理解性默写;④诗词背景、重点字词的理解;⑤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3)语文素养诗词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本词,学习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2.学生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古典诗词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生命体验、读书经验的缺乏,知识面较为狭窄,对他们来说,如何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品味作者的情感依然是个难题。
并且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多给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本词写于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之后,其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
这里,如果学生不结合背景赏析作品,很难理解这看似消极出世,实则积极入世的复杂情感。
所以,我将赏析眼前赤壁之景,对比周瑜和苏轼形象作为教学重点。
把探究苏轼的复杂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1)重点:对比探究词中典故人物周瑜和词人苏轼的形象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难点:感受诗人苏轼的精神世界,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以及他的人生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他的洒脱旷达和乐观精神。
5.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朗诵和听范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以及苏轼豪放派词风。
(2)情景教学:根据文本,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堂。
(3)师生问答法:问答法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教学方法。
例如《论语》中仅孔子问答弟子就有四百四十多章,由此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应用问答法开展教学活动。
统编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统编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d5f3bbceb19e8b8f6bafc.png)
班级:姓名:9.《念奴娇•赤壁怀古》素养目标1、走近苏轼,了解作者成就和豪放词风;掌握鉴赏方法,培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想象还原、关键词品读、求同探异、知人论世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情。
3、感受词人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懂得苏轼“达观”的真正内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二、背景介绍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 被捕下狱。
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最后,宋神宗才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
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三、文体介绍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四、资料链接1、比较苏轼与某些同学生活中不乏一些同学,或缺乏人生追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或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浅尝辄止,举步不前,半途而废。
对师长的劝告不以为意,自以为是学苏轼的超脱达观,懂得“放下”。
这种“放下”其实是一种“放任”或“放弃”。
苏轼的超脱是适当地放下,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并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
如果苏轼没有追求,如果他因为受到一些打击就沉沦下去,得过且过,中国的文化将会出现一份沉重的清单。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a49544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1.png)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能力目标: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借古抒怀的手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豪迈气势,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二)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体会这首歌的磅礴气势。
[解说:《三国演义》片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词豪放的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得学生能很快进入意境,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
](二)写作背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
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三)作者介绍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下狱。
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
最后,宋神宗才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30ba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2.png)
(1)下片以“遥想”起笔,自然地衔接了上片“人道是”所说的“三国周郎赤壁”之事,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很自然地过渡到对周瑜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词人详略得当地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指挥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寄寓到年少得志、建立奇功的周瑜身上。所以详写周瑜不是闲笔。
(2)上片写听说赤壁传说、寻觅英雄事迹、点明了周瑜在三国英雄中的出众。词人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多是被景物所触动。所以下片相对详写周瑜更符合情感发展,可见词人的情感是流动的,对周瑜的仰慕是真挚的。在上下片的详略描绘后,词人自然点出自己“早生华发”的现状,前后形成对比,情感不禁升华。此刻的词人是清醒的,尤其是那个“笑”字,自嘲的同时,更加重了年华易逝、人生不再的感伤,更准确说,应是苦闷。
四、学习活动三 比较分析,感悟深情
1.全词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处,情感由激烈豪壮到感伤苦闷,思考结尾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梦、尊、江、月”等意象是否更增添了全词苦闷的愁绪呢?同学们试结合课前对文本的预习,小组讨论一下。
明确: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灵活地查阅与文本有关的内容,从中学会知识迁移与建立。
(2)虽有些许愁绪但仍有旷达在其中。通过查阅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背景资料和同时期作品,在比较分析中,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作品。同时被贬的背景,如果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抒发的是感伤苦闷之情,那就与《定风波》中面对坎坷人生力求解脱之道,拥有旷达超脱胸襟的苏轼相矛盾。在《定风波》中,“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莫听”“何妨”“谁怕”等诸多内容都在直接交代词人当时的心境和心胸。所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应是词人知晓了“风流人物”也要面对被历史淘洗的事实后,选择在江月下、江风中凭吊英雄同时,举杯逍遥,在失落中寻求暂时的解脱,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洒脱。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3472a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0.png)
演示完毕,感谢凝听
2.教材重难点
1 本课的重点是:
品味词作豪放雄 浑的气势,体会 词人所抒发的壮 志难来自的感慨。重点2
本课的难点是: 理解理解词中
难点 写景、咏史、
抒情相结合的 写法,理解 “人生如梦” 的思想情绪。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苏轼不少词作,这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仅凭个人经历难以理解 诗人的矛盾情感,鉴赏和分析诗歌还不太熟练。
的探究做铺垫。 • (五)(重点讲)细读品味“古地之景” • 引导学生从上阕中找出意向,组织语言描画景观,明确意境;通
过对画面的描画,感受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进而引出下阙 作者思古人之事。
环节二:教学新课
• (六)(重点讲)细读品味“古地之人”“怀古之情”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周瑜与苏轼的形象,知道怀古咏史诗词的 手法——怀古伤今;词人形象与诗人形象的对照,有利于学生接下 来对词人情感的体悟,引导学生从怀古诗词的特点分析词人。
2.板书设计
• 写景:赤壁奇景,雄伟壮阔 • 怀古:周瑜年少有为,风流儒雅 • 伤今:早生华发,壮志难酬 • 态度:旷达洒脱,积极乐观
四、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散布实施,我还课堂于学生,引起 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相信预期的目标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 学生将会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活动起来,学得积极,学 得主动,学得快乐,从而到达师生互动的效果,但在教学 中可能会有一些想不到的问题生成,我会根据具体情况有 针对性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b22c4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6.png)
9.1《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学习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苏词雄浑壮阔的意境和豪放的风格。
2.知人论世,体会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感和超旷的襟怀。
【课堂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文若泉涌,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文豪苏东坡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fā)羽扇纶(guān)巾樯橹(qi áng lǔ) 还酹(lèi)2.解释词义故垒西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一尊还酹江月【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诵读词作,感知内容思考: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词作?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1.咏史怀古诗(词)怀古诗,怀古诗往往是作者由眼中所见之景,引发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
2.上阕写游赤壁所见之景,下阕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怀古诗常见思路为临古地、思古人、抒己情。
学习任务二:深入研读,品析词作1.观古地之景(1)词人登临赤壁,看到了哪些景?这些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景物: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
感受:雄浑壮阔,恢宏磅礴。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它好在哪里?“大江东去”勾勒出一个阔大的空间背景,“千古”一词则渲染出一个雄跨古今的时间背景,宏大的空间和久远的时间相对应,在这个时空背景中,风流人物直奔眼底,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翻译: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拍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明确:“乱”——巨石奇形怪状,参差交错;“穿”——夸张手法,写出山崖的陡峭以及高耸入云的动势;“惊”——拟人手法,写出波涛如怒的汹涌;“拍”——写出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空”——纵向写浪之高;“千堆”——横向写浪之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8ae41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4.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和豪放词派。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学习重难点】1、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读发、讨论归纳法、power point课件【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俞文豹在《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苏轼)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简单翻译)此段对话准确生动地概括出柳永词作和苏轼词作的不同,这也是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豪放派苏轼词人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简介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苏轼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绘画上擅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后人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3、开创性贡献——豪放派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曲谐”,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使词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丰富了词的意境。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三、词题解读①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位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②赤壁怀古——标题,“赤壁” 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怀古”:追怀古昔,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词题、诗题。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0cfdaedd36a32d72758147.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
2、把握结构,理解含义,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3、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语言积累与速读感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公瑾()纶()巾强虏()华()发酹()2、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词。
【资料点拨。
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诵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轻重缓急”是说朗读要有轻有重,语速要有快有慢。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从哪些角度来选材构思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羽扇纶巾”的为什么不是“智绝”诸葛亮,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呢?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中语句分析概括?4、对于词中“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情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情感,结合本词的特点及作者人生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5、《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拓展延伸:苏轼不仅是豪放词的开创者,也是婉约中的圣手,如怀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资料: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fe78b4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e.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整个教学设计以怀古类诗词鉴赏为抓手,让学生整体感知怀古类诗词的基本框架: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怀。
以三个问题为导向:(1)“怀古”的“怀”和“古”各指什么?(2)词人笔下,赤壁是怎样的?周瑜在赤壁之战是怎样的形象?(3)为何千古英雄聚焦于周瑜这一古人?推动整体教学过程,重点分析解决词人对周瑜的情感变化,讨论分析“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所包含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设计为主线,以师生对话为主体,在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词的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选取眼前赤壁的景物,注入作者的感情,引出英雄人物;下片紧承英雄而来,通过怀古,追忆三国英雄周瑜,从外貌、作战能力等方面刻画周瑜,表达了作者对周瑜的倾慕和景仰,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和旷达之情,全文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忆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和旷达的情怀。
【学情分析】在本单元课前已经给学生具体讲解了词的基本知识,并且充分预习,所以这节课不再涉及词的知识。
另外,高一时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学习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加上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苏轼的作品,在初中已经学过《定风波》,因此学生对苏轼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一定的方法来鉴赏分析怀古类诗歌还不熟练。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13857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d.png)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词牌名的由来,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鉴赏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读词的内容和意境。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词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词中壮阔的自然景色和英雄人物的赞美,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感受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典故及其作用。
赏析词中豪放的意境和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体会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人生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词中的典故等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
教师提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哪个历史时期?(三国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有许多英雄豪杰,你们能说出几个吗?(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三国时期有关的词——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核心素养目标】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5e90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针对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的困难,我意识到需要加强对鉴赏方法的指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专门安排一节课,系统地讲解诗词鉴赏技巧,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氛围方面,我觉得可以更加注重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并适当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为了更好地实施改进措施,我计划以下几步行动:
1.优化课堂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趣味性。
2.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找到的拓展资源,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诗词朗诵会或创作比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文学素养。
-建议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历史背景等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鼓励学生撰写诗词鉴赏小论文,通过深入研究,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评论,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审视诗词作品,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上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注意到在课堂上,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设计一份小测验,以检测学生对诗词内容、意象、修辞手法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50739a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f.png)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本 课运用多媒体辅助(图片、视频)和文学艺术语言建构写景、 写人、抒情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豪放XXX和旷达情怀。 3、发现点拨的“对话式”教学法
采取“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 论、回答”的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根据他们 的思路进行引导点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 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真实经历。 4.合作探究法
【设计意图】由词人及其词派导入,让学生 对本文文风有一个初步认知,为后面对照豪 放派柔顺约派词风的不同做铺垫
环节二、诵读感知
1、学生齐读,揣摩语速、语调;教师正音,作诵读指点。 2、请学生读,其他学生作评 3、播放名家朗读视频,学生跟读,感受朗读中的感情变 化,进一步体会词句的意思和情感 4、全班齐声诵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绘景——赤壁之景 江山如画 怀古——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抒情——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环节四、合作探究
分小组合作探究词的最后一句中 “人生如梦”的内涵,并且就同一时期 的作品分析,以《东坡》《定风波》 《浣溪沙》为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理解“人生如 梦”的思想内涵,体会词人特有的旷达 洒脱的情怀。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合作探究
内容解读
诵读感知
导入解题
环节一、导入解题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 种从它产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情势,虽然以 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XXX却大大限 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 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 词的发展指出了另一条路,他首创了豪放词派,改变了五 代以来婉约柔美的风格,对后代词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 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c1c1e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7.png)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科语文年级高一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单元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理解词作中蕴含的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旷达洒脱的豪情”,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
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但是古诗词往往具有思维的跳跃性、抒情的含蓄性,学生难于理解文意和背后蕴含的情感,最终造成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而局限于死记硬背的层面。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学会鉴赏诗词,写作短评。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理解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开阔意境;体会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情怀;把握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重难点1.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学会鉴赏诗词,写作短评。
2.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通过探究理解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教学方式与策略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时间分配一、导入中国当代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的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黄州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却因文人苏东坡的一词二赋而闻名天下。
今天,通过余秋雨的文字和以前学习过的苏轼诗词,带领学生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进苏轼。
2分钟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感受旷世奇才苏东坡的魔力。
二、整体把握:怀古诗(词)结构: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人、抒一己之怀观眼前之景:本词写了什么景,景物有什么特点?(1)何处之景:赤壁(2)文中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景之特点:奇险雄伟、雄奇壮丽(4)具体分析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1.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5. 积累苏轼名句。
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把握苏轼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豪放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一、走近作者:苏轼 (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阕,文四千余篇。
苏轼如同一块兀立不动的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绘画”工枯木竹石。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
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二、了解词牌常识1.词牌的内涵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词牌,这是因为各家叫法不同。
2.词牌的分类(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未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明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三、了解豪放派词: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四、了解背景:《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五、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
“赤壁怀古”——怀古诗。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六、了解名家点评:(1)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
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2)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
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
“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
“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
“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
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
周郎是宾,自己是主。
借宾定主,寓主于宾。
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
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
——清代学者黄苏七、积累基础知识:(一)字音:羽扇纶.巾(ɡuān) 樯橹.(lǔ) 酹.(lèi) 瑾.(jǐn)(二)释义:1.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2)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手摇羽扇;头戴纶巾(3)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2.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指长江。
今义:江河的通称。
(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英雄。
今义:指跟男女情爱有关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轻浮放荡。
(3)故国..神游古义:这里指旧地。
今义: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
八、朗读节奏: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诵读提示:“~~”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九、内容解读:(一)白话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二)赏析结构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三)赏析内容:1.赏析上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2.赏析下片:(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