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浅谈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革 与探讨 I l1}
浅谈我 国水资源 的统一 管理
毕先 允 。 关 红 波 :
(、 1 黑龙江省巴彦县水务局水政水资源办公室, 黑龙江 巴彦 1 10 2 黑龙江省延寿县水务局加信灌区, 5 80 、 黑龙江 延寿 10 0 ) 5 70
摘 要: 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 紧迫的任务 , 论述 了要加 强水资源管理应从三方面入手 。 关键词: 水资源; 管理 ; 方法 缺水问题是 当今世界 的普遍问题 ,随着 并可以允许市场主体依法进行使用权 的有偿流 经济社会 的发展 ,我国水资源问题特另 是水资 转 。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多渠道、多层次投 源短缺 的问题也 日益突 出。2 世纪我 国水资 资开发利用水资源 , 1 加强水权 、产权管理 ,实 源供需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如果在水资源 行所有权 与使用权分离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 管理上没有大的突破 , 那就很难支持 国民经济 转让 , 将有利于促进经 营者和使用者对资源的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求 。因此 , 加强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社 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加强水资源管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 的使用权的流转 ,实际 理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 上是政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资源管理的一 1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种经济手段 ,而不是 目的。它的实施应与很多 我国 目前 的水资源 管理 呈 “ 头管水 , 政策相配套 。其一是有偿转让应 建立在有偿使 多 多头治水 ”的局面 ,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统 用的基础上,即水的使用权的取得如果是行政 的水管理体系 。我国虽然设有七大流域 的管 审批取得 , 其转让还是应该经过行政许可 ;但 理机构 , 但这些流域管理机构没有独立 的管理 如果国家已建立 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已行 职责 ,缺乏统一 调度和 管理流域 水资 源的功 使 了 用收益权 ,某一 主体 已向国家交纳 了水 使 能 ,因而水资源实际上无法真正实现流域统一 资源有偿使用费后才取得 了水资源 的使用 权 , 管理 ,没有能力协调流域 内部各个行政 区之间 则允许依 法进行有偿转让 。其二是水资源的使 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 其他还有如水利和水 电的 用权的取得应与其事业相适应 ,国家在许可水 分散管理,生活用水的分散管理和水利工程及 资源 的使用权 时是依据 事业 的需 要和定 额管 水土保持 的分散管理等。这种分散管理体制有 理 ,而不是凭空就许可水资源使用权 ,这样才 碍水资源和地 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致使水 能避免由此引起的诸如使用权垄断等一系列问 体污染加重 、水环境遭受破坏。为了应付 日益 题。其 三是水的使用权 的转让应 有利于水资源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 急需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 的节约和保护 ,可转让 的权利应限制在 因技术 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 目 ,全国有许多大中 和资金 的投入 ,通过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措 前 城市正 在酝酿筹划 成立水 务局 。新的运行 机 施而空余下来的水量。 制 ,无疑将起到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作用 。 3 改 革 水 价 体 系 2 明确划分政 府管理水 资源的权利空 间 科 学的水价体 系是水 利经济 良性循 环的 和市场机制的边界 重要保证 ,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 目 长期 以来 我 国用计 划手段 配 置水 资源 。 前的水价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在许多人 的心 目中形成 了水资源是典型的 “ 公 其 一 ,定价原 则极不合理 ,导致水 费标 共 物品”的观念。在这种体制下 ,国家是水资 准偏低 。主要表现在农业按供水成本收费 ,其 源管理和保护的主体 ,利用各项权力主导流域 成本不包 括农 民投 劳折资 形成 的固定资产 折 内地 区间水的分配,实施跨流域 和跨地区之间 旧 ,使得现行水费标准不到供水成本 的一 半。 的调水工程 ,采取行政的、经济 的等各种手段 其 二,没有将供水列入商品范畴进行定价和管 来保护 、管理水 资源 ,并取代 了市场主体 , 决 理 。长期 以来 ,将 水费计 收作为 有偿服务 行 定水资源使用的有偿流转 , 从而导致了水资源 为 ,收入 当做事业性收费进行管理 ,有的地方 管理 的混乱和低效率 。然而, “ 公共物品”的 政府将水费纳入 财政专户管理 , 并按预算外资 显著特征是其 消费的 “ 非竞争性 ”和 “ 非排 他 金进行调控。由此出现 了各种不正常现象 :收 性”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 “ 公共物品”的消费, 费难 ,拖欠水费甚 至拒交的事时有发生 ,清理 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可见 ,水 行政事 业收费时往往被列为清理和审查对 象 , 资源在一定程度 上并不是 “ 共物品” 公 ,它作 导致水费标准难 以达到合理水平 ,且水费难以 为 “ 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环境特征等外部性 落实到水管单位使用。其三 , 费标准背离市 水 上 。在这些 “ 市场失灵”的地方 ,应是政府发 场价值 ,市场调节机制失灵。水 费标准一旦确 挥作用的区域 。因此 ,在水生态保护和水 污染 立 , 难以改动,水费不能反应市场 的价值 ,市 治理 ,水资源流域上下游 的分配与补偿 ,水市 场调节机制严重失灵。 场规则的制定与维护等方 面,是政府水 资源管 针对 以上存在 的问题 ,应 当以水价改 革 理的核心内容。当前亟待建立和完善我 国的水 为 突破 口, 建立 科学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 制 , 权制度 ,明晰水资源产权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 主 要 包 括 : 制度 ,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 第一 ,实施符合社 会主义市 场经济规 律 的水市场 。这既是水利改革适应市场机制 的需 的 “ 水价办法 ” ,要体 现市场 经济运 作原则 , 要 ,同时也是水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必然结 做到成本补偿、合理收益 ,体现一般商品的价 果。国家可 以通过行使使用收益权和建立水资 值规律。第二,适 当考虑供求关 系,采取市场 源有偿使用机制 ,将使用权转让给 市场主体 , 调节 , 许部分地 区,在适 当部 门监控下 ,按 允

对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的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方法;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因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做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一、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统一管理概述水资源管理是指在遵循水资源基本特性的前提下,以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目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方法,对水资源开发、治理、分配、利用和保护进行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称。

水资源管理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本文主要讨论从水资源管理的要素出发分类的水资源分散管理和统一管理。

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应于水资源的分散管理,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以公平的、不损害重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方式促进水、土及相关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从而使经济和社会财富最大化的过程。

强调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不能局限于水本身,它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相关联,是集成体的一部分,是多方面协调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管理过程,包括政策制定者、管理执行者、水资源使用者,是对系统的管理。

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趋严峻,以及水资源条件变化,对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持续发展要求,切实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使水资源持续利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2.1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管理不善休戚相关。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关。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1 水 资 源统 一 管 理 是水 资 源 循 环 客观 规 律 的 要 求 . 2
水资源是大气降雨循环再生 的动态资 源 , 地表水 、 地下水相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 资源防治水害 , 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
益 , 国民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的需要 , 适应 制定本法。并在第九条 规定: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 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 门管理相结合 的制
均 只有 24 0m , O ,是世 界人 均的 1 , / 居世界第 19位 , 4 0 是世 界 1 3
升 级 或 购买 时 , 定 要 将 这 些 因素 作 为 重 要 指标 去 衡 量 。 一 33 应 注 意 设 备 的开 关 .

Hale Waihona Puke 的照 明亮度 、 显示 器的亮度 , 如果房外 的光线控制得不好 , 照在
水 资源统一管理 ( 也称统管 ) 是指政府水行政主管部 门代表
国家对水资源实施 的权属管理必须统一 ,它是国家水资源所有
权 主体地位 的体现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能在 国家的统一管
定的能源。机房 的光线方 向、 强度控制恰 当与否 直接影响机房
我 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2 万亿 m , . 8 居世界第六位 , 但人
源少 9 %; 0 喷墨打印机使用的能源也 比激光打印机少 9 %。 以 0 所 我们应选择适合需要 、大小适当的复印机 。打印机与复 印机联
网, 可以减少其空 闲时间 , 效益更高。此外应选择适 当大小 的显 示器 , 因为显示器越大 , 消耗的能源越 多。电脑及 附属产品需要
水 资源问题弓起 国人 的重视始 于 2 世 纪 7 年代末 期 , I 0 0 起
因是华北地区持续干旱 , 出现 了用水紧缺 。事实上 , 在这时期 , 世 界上许多 国家都 出现 了不同程度 的水荒 。基于此 ,我国于 17 98

水资源管理原则

水资源管理原则

水资源管理原则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遵循以下水资源管理原则:1. 综合管理原则综合管理原则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

这意味着需要将各个部门、行业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合理整合,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规划。

同时,要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促进水资源管理的协同发展。

2. 公平与公正原则公平与公正原则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资源是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平等享有的权利。

因此,在水资源管理中,应强调公平分配,防止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滥用。

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水资源的福利。

3. 适度利用原则适度利用原则是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原则。

水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在水资源管理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保护原则生态保护原则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水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管理中,应注重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预防与控制水污染原则预防与控制水污染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推行源头治理,减少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还要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6.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是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

在水资源管理中,应注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推动水资源管理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7. 风险管理原则风险管理原则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水资源管理涉及到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风险因素,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水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和应急能力。

试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试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作 ,但 由于 分 级 、 分 部 门 的 管理 ,人 为造 成 管 理 在 不 同 部 门
使整个 流域 的经济社 会与供用 水的 “ 费用与效 益 ”之 间得 到均衡 和协调 发展 。③ 功能特 性:水 资源具有 多种功 能, 如供 水 、 灌溉 、 发 电、 航运 、水产 养 殖 、改 善环 境 等 功
维普资讯
中国西 部科 技 2 0 年5 ( 0 8 月 中旬 ) 7 第1 期 总 第1 9 ] 第0 卷 4 3 W
张 玉 龙
( 纳斯 县 清 水 河 管理 处 ,新 疆 玛 纳斯 性 、流域特性 、功 能特 性 服 务特性 决定 了水资源必须 进行统一 管理 。水资 源统 一 管理 的实质 是 为 了在保 障 水资源可持 续利 用的基础上 ,实现 水资 源综合开 发、优化 配置 、高效利 用和 有效保护 的科 学组合和 最佳的
才 能 体 现 江 河 治 理 与 水 资 源 管 理 的 统 一 性 和 综 合 性 ,才 能
建立水资源 统一管理体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基 础 、国内外 的实践证 明:实现水资源 可持 续利用必须依靠科 学 的管理体制 。19年我 国第一部 《 98 水法 》条文 中虽然 明确 规 定国务 院水行 政主管部 门负责 全 国水 资源 的统 一管理 工
统一的电网供 电。水 资源 的管理却政出多门,这种 体制只能
是 水 资源 不合 理 的配 置 、低 效 利 用 和 浪 费 。 水 资源 统 一 管 理 体 制 落 后于 其 他 行 业 原 因很 多 ,体 制 长 期 不解 决 是关 键 。加 强 水 资源 的统 一 管 理 ,建 立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新 体制 ,这 是 形 势 的需 要 ,客 观 的 需 要 ,势 在 必行 。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针对我国高坝大库日益增多,调蓄功能不断增强的新情况,加强水库调度和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确处理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与发电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水库中下游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科学确定蓄水时间,向洪水要资源,确保蓄水过程必需的下泄流量,统筹解决蓄水过程与下游用水矛盾。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成果,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各流域、各省区、各市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各行政区要严格年度计划用水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同时,要积极探索水权流转的实现形式,不断健全水权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在这一天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清洁用水、健康世界”,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球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全球有8.84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有5万多亿立方米水体被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水旱灾害事件呈突发频发并发重发趋势。

浅谈水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浅谈水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浅谈水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摘要]水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它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并且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转化的。

因此在”三水”的开发利用上,必须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本文从水资源实行一体管理的必要性、水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和水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方式上进行讨论。

[关键字]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方式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实质是为了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

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优化水资源配置等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便于更好的为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服务。

1.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1.1水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水资源管理要实行一体化水资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这三种不同的水源,而这三种水源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这三种水源在水量、水质、供水和排水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1.1水资源的功能性水资源是国民生产生活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具有多种功能,例如生活用水、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航运等等。

水资源的各个功能之间是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的,要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就必须协调好水资源的各个功能,这也就决定了水资源要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1.1.2水资源的流域性众所周知,水资源一般是以流域为单位的,流域是以水文地理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流域都会涉及到省与省之间、上游下游之间、支流干流之间、左岸右岸之间的利益,这也就要求国家对水资源按流域进行一体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水资源的治理和利用统一协调起来,才能使整个流域内的经济和供水之间得到均衡和协调的发展。

[1]1.1.3水资源的服务性水资源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服务的,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能够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水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

1.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尽管1988年我国颁布了一部《水法》,但由于分工不明确导致了该法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五个核心内容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五个核心内容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五个核心内容水,这生命之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一刻也离不了。

可您知道吗,要把水资源管理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里面可有大学问。

咱先来说说水资源的规划。

这就好比盖房子之前得先画个图纸,得知道咱有多少水,这些水从哪儿来,又能用到哪儿去。

要是没有个合理的规划,那不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嘛!比如说,一个城市,如果不提前规划好水资源的分配,今天这边缺水,明天那边又水漫金山,这日子还能过舒坦吗?再讲讲水资源的开发。

这就像挖宝藏,得小心翼翼,还得有技巧。

不能一股脑儿地乱开发,要不然就把这“宝藏”给毁了。

比如说,有些地方为了短期的利益,过度开采地下水,结果地面下沉,房屋开裂,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然后是水资源的利用。

水这东西,用好了能造福人类,用不好可就成了灾难。

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刀,能切菜做饭,也能伤人。

咱得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不能浪费。

比如,农业灌溉,如果还是大水漫灌,那得浪费多少水啊,要是都改成滴灌、喷灌,那省下来的水可不是一星半点。

接着说水资源的保护。

这就像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得用心呵护。

不能让污水随便排放,不能让垃圾乱扔到河里。

要不然,这水就被污染了,咱们还能喝啥?还能用来干啥?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如果被垃圾和污水填满,那得多让人心疼啊!最后是水资源的监测。

这就像是给水资源做体检,随时了解它的健康状况。

要是发现有问题,赶紧解决,不能等到病入膏肓了才着急。

比如说,监测水质的变化,及时发现污染源头,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这五个核心内容,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哪个都不行。

咱们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水资源,让这生命之源永远清澈,永远流淌,为咱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试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内涵

试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内涵

r our e. es c
W a e m an gem en s oul tr a t h d p a ay Ren i t wo—ha m an t on o t nd age e t n m el co bia in f i bl m n, a y m n to o vsi e
水 、 表 水 、 下 水 ) , 立 了水 行 政 主 管 地 地 ”确 部 门统 一 管 理 城 乡 水 资 源 的 原 则 。 江 泽 民总 书记 多 次 强 调 “ 无 远 人 虑 , 必 有 近 忧 ” 1 9 年 6 批 示 ,9 8 (9 0 月 19 年 5 批 示 ) “ 坚 持 依 法 治 水 的 水 利 杂 志 专 家 委 员 会 会 议 暨 水 资 源 管 理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高 层 研 讨 会 论 文
试 论 水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的 基 本 内涵
口 钱 敏
摘 要 水 资 源 统 一 管理 是 党 中央 新 时期 治 水 方针 的 必 然 要 求 , 过 分 析 水 资 源 统 一 管理 的基 本 内涵 , 出 了水 通 提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模 式 的 改 革 建 议 , 简 要 说 明 了 流 域 管 理 在 水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中 的 地 位 、 用 及 流 域 管 理 与 并 作
区域 管 理 的 相 互 关 系 。
关 键 词 水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内 涵
流 域 管 理
国 家 新 颁 布 的 《 法 》 十 二 条 指 水 第 出 “ 务 院 水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负 责 全 国 国 水 资 源 统 一 管 理 和 监 督 工 作 ” 。 19 年 , 务 院 机 构 改 革 方 案 中 明 98 国 确 :水 利 部 统 一 管 理 全 国水 资 源 ( 空 中 “ 含

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城市水资源管理是指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应与需求矛盾,因此城市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一些策略与方法。

首先,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

这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基础,需要通过法规和政策来统一规范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和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能,划分管理辖区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采取措施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其次,推广节水意识和技术。

城市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和行为对节水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推广科技成果等方式,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引导他们采取节水措施。

此外,可以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如节水洗衣机、节水淋浴头等,提高用水效率。

第三,加大城市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深度利用和回收再利用。

深度利用是指尽量充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例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灰水回收再利用等。

回收再利用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经过适当处理后再利用,例如用于冲厕、清洗道路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海水淡化、地下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扩大城市的水资源。

第四,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需要有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支持。

政府可以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水资源数据。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开展水资源监测和预警,预测和应对恶劣气候等突发情况。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水资源是全球性的资源,往往跨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因此,城市水资源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取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组织国际会议和培训等方式,促进各国在城市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推广节水意识和技术、加大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建立信息系统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

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

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各乡、镇水利(务)站是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受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所在乡、镇范围内的有关水资源管理日常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并对污染、浪费、破坏水资源的行为有权监督、举报和控告。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条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种媒体,应当大力宣传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宣传节约用水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对污染、浪费、破坏水资源的不良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增强全民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水政监察制度。

水政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违反水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七条制定规划,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水资源的考察和评价,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

四、水资源管理的功能(书P230)
水资源管理的四大功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1.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功能
决策的作用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原则与程序 (1)差距原则:决策目标的需要和现实有差距。 (2)紧迫原则:差距需要尽快解决。 (3)力所能及原则:目前条件下差距是可以解决的。
2.水资源管理的计划功能
本章讲授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水资源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方法 水权、水价、水市场 水务管理
第一节
概述
1.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没有水,就没有一切。水资源对地区、国家极其 重要。 水资源管理概念很多种,分途如下: 指为保证在某一地区内可以得到的、具有一定质 量的水资源的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最大限度地 满足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要求而进 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 等)。
5.印度水资源管理机构
行政机构: 国家水资源委员会 中央水委员会 水资源部 农业部 中央水污染防治与控制局 联邦防洪局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的方法
1. 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
管理体制与公众参与 理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强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制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 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 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指水利部、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指:水利厅、水利 局 中国将实施“一龙治水”,改“水利局”为“水 务局”。
流域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 黄河水利委员会 淮河水利委员会 海河流域委员会 珠江流域委员会 松辽流域委员会 太湖流域委员会

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

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

3 水资源行政管理与管理体制
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由于缺乏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长期以来,我国的水 资源管理一直处在一种以地方行政区域管理为核心、地方政府各自为政 的混乱状态。
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水资源政策指导,违背价值规律,开源由 国家投资,用水却是无政府状态;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主体行为多为经济利益所驱动。 各地方政府会不顾一切的从本地区利益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 水资源,而将流域整体的综合利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流域内水资源配 置失衡,地区间矛盾日趋尖锐。
1.水资源所有权
归国家所有
2.水资源使用权 3.水资源处置权
获得取水许可的水消费者 归国家所有
4.水资源经营权
由水利工程供水单位的经营层所有
4 水资源经济管理
4.2 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三)水权转让
水资源是一种国家所有的稀缺资源,稀缺的资源具有价 值,使用这种资源的用户应该支付一定的费用。既然水权是 有偿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权就可以转让、可以交易。
3 水资源行政管理与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的方法是目前我国进行水资源管理最常用的方 法。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行政方法往往要求管理对象尤条件服从,如果运用 不好就会产生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和简单的命令主义;
二是行政方法是一种无偿的行政统辖关系,单一运用行 政管理方法会助长水资源的无偿调拨。
正因为如此,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水 资源管理体制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完善。
制度体系更加严密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
《水法》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形成严密、精细、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构架

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探讨

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探讨

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探讨摘要:水是生命之源,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统一管理中图分类号:tv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水是自然界宝贵的资源,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需要有水资源的存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要有规划,有节制,因为水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加之经济发展带来的相应的水环境污染,使得可用的优质水源越来越少,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水资源,将会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同时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又起步较晚,因此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从而改变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水源紧张、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长期以来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水资源的具体特点,尽快建立起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体系,为发挥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社会生产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1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意义1.1对水资源的理解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它的特征是把自然界现有的有限水资源通过开发、供水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的需水量紧紧联系起来的一个繁杂的动态系统。

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
建立水权制度的意义在于通过划分和明确水资源权属, 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提供一种平 等竞争的市场机制。
4 水资源经济管理 4.2 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二)水权的界定
水权就是水资源的所有权与水资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有 关水的产权。它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水权通常应包括水资源 所有权、开发使用权、处置权、经营权及与水有关的其他权 益。
通过新技术应用等多种手段广泛开源节流;
鼓励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水资源管理等。
补充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目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 内容:配置、节约、保护; 手段:规划、水量分配、水资源论证、取用水 许可、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功能区划等; 制度: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有偿使用、超定
额累进加价等。
我国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
1)水资源规划制度 2)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 4)取水许可制度 6)节约用水制度 8)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 10)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3)水资源论证制度
5)计划用水制度
7)有偿使用制度
9)水功能区划制度
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12)入河排污口管理制度 13)地下水超采区管理制度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
《水法》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形成严密、精细、架
3、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
管理措施更加严格
对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
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
对重点用水户实行考核 对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 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 对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
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王浩院士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理论基础与科技支撑”的报告中提出:

流域统一管理实施方案最新

流域统一管理实施方案最新

流域统一管理实施方案最新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域管理已成为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流域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各方利益诉求不一,流域管理的统一实施一直面临挑战。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流域管理方案,实现对流域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1. 制定统一的流域管理规划根据流域的地理特征、水资源分布、环境状况等情况,制定统一的流域管理规划,明确流域管理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

2. 建立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协作配合,推动流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加强流域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流域水质、水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 推进流域水资源调控制定统一的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流域内各地区和行业的用水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5.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

6. 完善流域管理法律法规完善流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流域管理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责任,加强对流域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流域管理方案由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流域管理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2. 建立流域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流域管理工作,加强流域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

3. 加强宣传和培训开展流域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流域管理的认识和支持度,加强流域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4. 推动流域管理实施按照流域管理方案和时间节点,有序推动流域管理工作的实施,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前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法律法规基础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了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对于水污染的治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转让、收回等管理制度,为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引起水源枯竭提供了依据。

三、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内容1. 水资源调查评价制度(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负责对各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

(2)对于新开发或者改建扩建项目,在审批前必须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评估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2. 水资源分配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根据流域特点、水资源量和质量、生态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2)对于各种用水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申请用水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用水指标进行用水。

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指标擅自使用水资源的单位,将面临罚款、停产等惩罚措施。

3. 水资源保护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水源保护区划和管理制度,对于重要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2)对于污染物排放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并接受监督检查。

违反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将面临重罚甚至关闭整改等惩罚措施。

4. 水资源节约利用制度(1)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对于高耗水企业和行业,必须制定相应的节水计划,并接受监督检查。

(2)鼓励采用新型节水设备和技术,对于节水达到一定标准的单位予以奖励。

5. 水资源监测评估制度(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监测评估机构,负责对各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评估工作。

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

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当前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质量,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用水需求和用水结构等方面。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的分布也极不均衡,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此外,水资源的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在用水需求方面,农业用水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不同行业的用水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高耗水行业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二、水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水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制定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性原则:确保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都能公平地获得水资源,满足其基本的用水需求。

2、效益最大化原则: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3、可持续性原则: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4、系统性原则: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水资源配置优化的方法和技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

1、水资源规划:通过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和策略,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内容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战略资源,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本文着重介绍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统一管理必要性措施可持续发展realizing the unifi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nsuring the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use mao shu-man ,wu wen-bin(qianxi water authority of hebei province, qianxi 064300, china)abstract:water resource is an essential basic strategic resources to human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f we want to accomplish the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we must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paper the necessity and the major measures of the unifi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re mainly introduced.key words:water resource; unifiedmanagement;necessity;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水资源是本世纪最短缺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与发展后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水危机列为未来10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和优先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

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

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

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保护水源地和管理水资源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优先保护水源地是一个基本原则,因为大多数水污染和水短缺问题都源于水源地的恶化。

而水资源管理则需要制定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我们在适当时候有足够的水资源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保护水源地和管理水资源所需的科学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水源地。

水源是可供人们使用的自然水体,例如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

水源地的保护是确保这些自然水体不被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持水体质量和数量的稳定和安全。

保护水源地的科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理水污染水污染是污染水源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理水污染是优先考虑的。

治理水污染可以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来实现,例如在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限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普及水污染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2. 治理水体水土流失水体水土流失也是导致水源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会导致水量减少、水质降低和土地沉积。

对于治理水体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减少毁林开垦、恢复植被和优化土地利用等方法。

3. 加强水源地监测建立水源地监测网络,保持每天对水源地的及时监测报告。

当出现污染和其他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察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这也有助于及时发现水质下降和水量减少的趋势,并采取行动预防。

除了保护水源地,我们还需要管理水资源。

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法包括:1.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首要管理责任制,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改水结构。

实现合理分配和利用水量,并制定水资源保护政策和管理办法。

重点对重点流域和水缺的地区开展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和行动。

2. 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标准和规则需要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标准和规则,包括水污染排放标准、水资源利用的限制和法律责任。

同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灵活的配额和流量控制管理。

3. 实行遥感和GIS辅助管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有助于对大范围水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傅湘 纪昌明摘 要 针对传统水资源管理违背水资源整体性、缺乏区域之间需求选择机会的公平性、阻碍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的问题,探讨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重点构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框架:首先,研究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防洪管理、取水管理、需水管理、节水管理与污水管理五个部分,并分别界定了各种管理方式的定义、目标与管理措施。

其次,评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一个以水权为核心、水价为手段的水市场机制;开发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与实现统一管理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与执法体系;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 统一管理 管理内容 方法一、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统一管理模式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以下简称《水法》 ,确定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新制度,为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分割管理的影响,在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上还存在着许多矛盾,步履维艰。

实际执行中,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方、各部门过分强调各自的管理而影响统一管理的现象较普遍,条块分割管理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扭转。

这必将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国外有些国家在探讨统一管理中,大多数考虑了水、土和环境资源相互联系的管理,也有的在探索水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管理。

基于目前世界各国管水实践所取得的共识,水资源统一管理中有3个关键因素:统一流域内土地和水的管理;将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起来管理;在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时,既要考虑水量,又考虑水质。

在我国究竟如何推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理论性、综合性与多层次性。

在管理工作上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从总体上综合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的管理,再逐步拓宽综合面,实现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 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

其次在管理体系上遵循自然规律,以流域为单元实行统一管理,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地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都是有机的整体 农村水与城市水相互流动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循环,水量与水质之间相互依存,统一管理能有效避免对水的管理因人为因素而分割、分离。

最后,在机构能力建设上,要重点加强流域水管理机构的协调能力 并建立与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关的机构定期交流信息和相互对话的机制。

以体现防洪排涝、水资源供需平衡,水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国城镇水网w w w .c h i n a c i t y w a t e r .o rg1.防洪管理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全国的洪涝灾害具有范围广、频率高、突发性强、损失大的明显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防洪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防洪管理是研究洪灾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在国家、地方、部门以及广大居民在内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一个大系统下,对洪灾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在拟订防洪管理目标时,不能单纯把减少洪灾损失作为防洪的目标,而应当围绕最有效的开发利用洪泛区人力、土地和资源,充分促进当地总生产力发展这个中心。

因此迫切需要综合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学科研究,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高度,重视洪水这种特殊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分析洪泛区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拟订若干种可替代的防洪措施方案,预估每种方案削减洪灾风险获得的效益,并预估实施各方案的费用。

通过风险—费用—效益的综合分析,为决策人员提供各个目标间的利益转换关系,同时结合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给出相应的决策方案或所有优先关系,促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2.取水管理取水管理的目标是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天然河道、湖泊、水库与地下水层的取水,尽量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合理公平地分配水资源。

政府通过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收取水资源费来直接进行取水管理。

取水许可制度是行政计划管理手段,收取水资源费是经济管理手段。

由于水的随机性,在干旱年份或在缺水年份,取水冲突现象非常突出。

对于上下游的取水冲突,上游取水者不仅要着力于自己的发展,还要兼顾下游的利益,管理者有责任帮助下游发展经济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下游在享受上游水资源的益处时,有义务分摊一部分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合理费用,同时要注重节约用水。

对于跨越几个行政管理区的河流取水冲突,一般有三种机制:一是各个区按照固定的取水量从河流中取水,二是各个区按照一定的比例从河流中取水,三是采用拍卖的形式拍卖取水量。

实际上取水冲突涉及优先使用权问题,我国的优先取水权是根据水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确定的。

在满足了人民生活用水的目标以后,依次按照不同级别的优先权按比例提取。

在实际拟订水资源收费标准时,既要做到有利于水资源的管理,又要兼顾到经济运行和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同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效益与用水的具体情况,统筹兼顾,区别对待。

3.需水管理中国城镇水网w w w .c h i n a c i t y w a t e r .o rg需水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供定需。

水资源是有限的,且增加供水量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因为开源需要的投入不断增多且增加的供水量有限。

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只有依靠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来改善供求关系。

这就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需水管理,深入研究来水、供水、用水过程 实现三者之间的优化组合。

水资源的供水水源包括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资源化,有条件的地区还包括区域间调水和海水资源化。

水资源的需求主要指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和环境(保持水环境自净能力的需要)、生态(保持生态平衡)用水。

需水预测需要考虑水资源丰枯波动、人口增长、工业结构状况、农业灌溉面积、灌溉定额、技术进步,经济发展速度、方向、政策等因素。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省、自治区之间的水量分配方案,并要求用水单位申报和审批年度用水计划。

同时水量分配必须要处理好公平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应在保障公平性的前提下,追求有效性。

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的用水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其需水总量是两种趋势综合利用的结果:一是用水规模扩大导致的需水总量增加趋势,二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品耗水降低产生的需水总量减少的趋势。

两种趋势的均衡状态是需水量零增长(用水不再增长,但水资源的使用效益可不断提高,以满足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状态1。

但是出现零增长的时间和用水规模取决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状态与自然资源条件而异。

针对我国的供需情况,必须采取各种控制需水量增加的措施,如:科学编制农、林、牧、渔和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主要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用水量和万元产值用水量;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等。

以此为基础,管理中对超计划用水提高水价,从而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使总用水量低于各地区不同时间相应的经济与科技条件下提供的最大可供水量,从而实现总需水量的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4.节水管理节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同水平年与需水和开源相配合,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共同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节水型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系,达到区域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

正如汪恕诚部长所指出的,要建立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从供水角度看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总用水量,按照分配水量不能超过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原则来分配水资源的使用权,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企业各灌区各自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

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体系。

从需水的角度看问题,它将水资源宏观指标体系具体化,用来规定社会的每一项产品或工作的具体用水量要求。

这两套指标相辅相成,有了这两套指标的约束,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自己的用水和节水指标,就可以层层落实节水责任。

这样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步就能落实到水资源承载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节水管理措施分为社会经济类与工程技术类。

社会经济类管理包括政策、法制管理;建立节水型用水标准化体系;建立国家、地方、用水户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系;实行 中国城镇水网w w w .c h i n a c i t y w a t e r .o rg地区差价的水价和水资源费政策等。

工程技术类包括改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测与调度管理;设计和执行高效节水灌溉制度;按节水灌溉要求设计、实施新建和配套改造的灌溉项目;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广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建立节水技术跟踪、分类、评价信息系统。

5.污水管理污水管理的主体是开展污染防治、控制污染总量和划分水功能区。

水资源管理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特别是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工业污染防治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

使工业企业由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转向全面达标排放。

保护好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完善江河湖库水体和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对城市和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进行监督。

实行江河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加强排污口监督管理,分河段和水域分别定出安全纳污量,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同时监测排污量。

规定超标准排污单位必须缴纳收取排污费,并负责治理,以保证环境用水具备自净能力。

科学划分水功能区,满足不同功能对水质的不同要求,从而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并相应降低处理级别的要求。

三、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方法 1.行政管理建立高效有力的水资源统一管理行政体系,充分体现和行使国家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破除行业、部门、地区分割,形成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的行政体系。

同时建立全新的水资源工作机制,它包括三个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

同时利用补偿建立三个恢复机制: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水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

为实现上述根本目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第一步可以先实行“权属统一、经管公开”的办法。

所谓权属统一,是指水资源的管理权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行使。

所谓经管分开,是指各管理单位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自主运营,待时机成熟实现行业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同时进一步明确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的关系,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关系,兴利与除害的关系等,建立一个以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为中心,分级管理、监督到位、关系协调、运行有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实施全过程动态调控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