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赏析 大三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
世界遗产赏析课程论文
题目:福建省泉州清源山拟申报世界遗产的价值分析学号:20130962320140
姓名:陈倩倩
学院:旅游学院
系别:旅游系
年级专业:2013级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龚萍
完成日期:2016年1月12日
福建省泉州清源山拟申报世界遗产的价值分析
摘要
申报世界遗产既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地区优秀的自然或文化遗产的认可,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是对当地自然文化资源的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保护,为人类的生态环境和文物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泉州清源山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珍贵的景物,是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遗产的宝库。因此,能够成功申请世界遗产对该地区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对清源山旅游资源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论述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哪些标准,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字:世界文化遗产,清源山,佛教,摩崖石刻,丝绸之路
目录
1.引言 (1)
2.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分布及内容 (1)
2.1.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分布 (1)
2.2.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内容 (1)
3.泉州清源山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2)
3.1.摩崖石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3)
3.2.海上丝绸之路——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
少是特殊的见证 (3)
3.3.多元宗教文化——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
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4)
4.泉州清源山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4)
5.参考文献 (6)
清源山旅游景区,俗称北山。是闽南中部戴云山的余脉,山峰延绵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旅游景区是199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清源山风景区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分布及内容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共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达六十多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区与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一)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分布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位于东经118°30'~118°37',北纬24°54'~25°0'之间,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距厦门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因为山上泉眼诸多故有别称为“泉山”,因山高入云霄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
(二)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的内容
自古以来,清源山风景区就以36洞天和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三世佛、舍利塔、明代石室、灵山圣墓、虎乳泉、清源洞、赐恩岩等景为胜。以下列举几处独具代表意义的景胜。
1.道教代表——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已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它是我国现存最大,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它由一块形似老翁的天然巨岩,经民间巧夺天工的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鼻祖老子的坐像。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壮观,后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
2.佛教代表——三世佛和舍利塔
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的密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位于清源山的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三尊佛像分别为,中尊释迦像;左尊称为药师佛;右尊叫弥陀佛。南侧一方石刻记载三世佛刻于1292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1952年在清源山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石塔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塔内顶部为藻井斗拱结构,层层叠起,增大了塔内的空间;正面壁上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环境、摩崖石刻浑然一体,更显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敬畏怀念之情。
3.伊斯兰教代表——灵山圣墓
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
4.清源洞
清源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观空楼、佛祖殿,裴仙祠等建筑。清源洞位于清源山顶峰,是清源山36岩洞之首,人称之为“第一洞天”。进山门顺石阶而上左侧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纪德碑一方,上刻:“泉山之句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洞顶原建“千峰紫翠亭”,现只留下“蜕岩”,以及等历代石刻数方。
5.明代瑞像岩石室
瑞像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的主要景点之一。矗立于天柱峰上,创建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石雕艺术重要实物资料。
二、泉州清源山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凡是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泉州清源山风景区符合以下三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接下来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摩崖石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清源山石刻遍布全山,共计五百余方,其年代最早为宋代,内容极为广泛,书法形式多样,纂、隶、楷、行、草皆备。石刻主要分布在36个岩洞上,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清源洞(89方)、赐恩岩(77方)、弥陀岩(72方)、南台岩(41方),以及瑞象岩(18方)。文体内容风格各异,字径有大、中、小,最大字径达
4.18×3.90米。众多的石刻是泉州历代书法家及历史名人遗留下的珍贵手迹,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书法形式、内容迥异,称得上是当时独具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在清源山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刻。位于清源洞顶巨岩上的南向,有幅高0.64米,宽1.10米的楷书,曰“大明‘蜕岩’”字迹,款为“致仕知州陈惠”。陈惠乃福建晋江人,系官山西沁州知州。在南台寺东侧巨岩壁间南向,框1.02×1.30米,著有楷书“出岫无心”,上下款为“王子真书天历壬申比丘白云立”。位于弥陀岩弘一法师墓塔前左侧,著有楷书“‘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最后遗墨”,此乃弘一,俗名李叔同撰写。位于赐恩岩下,大旗山南麓南向,楷书有“宋李文肃公结岩醉月岩,后学何乔远构亭”真迹,字径达0.60×0.50米。(二)海上丝绸之路——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泉州古城历史悠久,海外交通发达,宋元两代海上贸易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这段独一无二的历史,在清源山风景区便能找到宝贵的印记。
据介绍,在清源山景区的九日山上,留有宋至清代与航海祈风有关的石刻 13 方。它们记载了海交活动的历史,弥补了史籍记载的不足,是我国人民与亚非拉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极高的史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