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闻媒体和工作者如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在新闻实践中。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始终如一地把新闻的触角面向基层群众,投身到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去,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每时每刻都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跳跃着人民群众炽热的脉搏,展示出伟大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豪迈雄姿。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将是我们新闻报道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当然,要做好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好一个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弘扬新时期的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精神高地。
二是新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媒体良知,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责任。
媒体宣传荣辱观与媒体自身的荣辱观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媒体荣辱观就是媒体的价值观,就是媒体自身的价值导向,是媒体自身的兴趣、爱好、嗜好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媒体的荣辱观,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荣辱观,决定了新闻题材的选取、新闻制作的手段、新闻效果的释放,乃至对新闻受众的塑造。因此,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首先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全力做到“三贴近”。“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新闻宣传的第一位。我们的媒体没有必要总是将新闻关注的焦点放在明星、富豪、精英和所谓的成功人士之上,这样的新闻价值取向似乎告诉人们这个社会只是“名人”的社会、“精英”的圈子,而把群众排除到社会舆论体系之外,群众当然对此意见很大。所以我们的媒体要把新闻的视角尽量延伸到普通人、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
三是新闻媒体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还要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加强情操修养、维护新闻事业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守土有责,反对一切亵渎新闻事业的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反对制造虚假新闻、见利忘义,以及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要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职业操守,反对为制造眼球效应恶性竞争、颠倒是非,混淆社会价值判断。要坚决反对“严肃新闻娱乐化、娱乐化新闻低俗化、弱势人物妖魔化,反面人物人性化”等种种有违新闻规律的错误价值取向。
总之,正确的荣辱观要求媒体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我们相信通过在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人员中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必将使我们的舆论宣传形成一个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高尚优雅又符合大众口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样一种“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慎于事实判断,严格把关,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
由于社会生活、社会动态、社会趋向、社会问题、社会舆论、突发事件等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真相更容易为表相所掩盖。有些媒体往往出于竞争的需要,或图省事疏于核准事实,或干脆为媚俗而沦入胡编乱造,客观上破坏了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某些受利益驱动有意制造假新闻,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很大的威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关系到舆论导向是否正确,关系到新闻报道是否成功,而且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把握好社会新闻报道的客观尺度,确保受众从媒体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媒体
要加强对稿件的核查、甄别,督促和鼓励记者争取第一手材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提高每一篇新闻作品的质量,树立可以信赖的传媒形象。
二、不媚俗、不偏激、不冲动,坚持报道的高格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由于历史上一些黄色小报和某些西方新闻观的渊源和影响,加之当前报业竞争的白热化,社会新闻报道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着眼于浅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动态,追求单纯的猎奇性和感官刺激,以满足部分受众低俗的需要。二是不顾社会后果,片面追求所谓的“卖点”,对某些社会事件大肆炒作、渲染,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媒体负有正确传播社会价值观的责任,社会新闻必须坚持具有健康的主题思想,摆脱低级趣味,坚持高格调、高层次,以真实、权威、可信的内容,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力量,使读者从我们的报纸上受到正确舆论的引导,认清社会的主流走向。新闻工作者应做到以文明科学的内容正确引导广大读者,以为民所求的信息热情服务广大百姓,以敢为民呼的文章扶正祛邪、扬清激浊,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向读者提供更多充满科学、民主、文明的欢愉的社会新闻,以此来打响社会新闻的品牌,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
三、坚持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原则,力争做好社会的“观察哨”和“监督岗”,着力于发现并解决具有广泛关注度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舆论监督的主战场,媒体在有关舆论监督的报道中,更要坚持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原则,着眼于解决问题,发挥好社会新闻的作用,使其监督更加有效,解决问题更加得力。新闻媒体首先要提高政治敏锐性与观察力,以政治家的眼光对社会问题进行估量,尤其是对某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要了解其各种议论、意见、建议及锋芒所向,做出正确的判断;要正确把握热点问题的本质所在;要对报道之后可能对实际工作与受众产生的影响与效果作前瞻性的估量;做到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提倡什么,鞭挞什么,旗帜鲜明,不能有半点含糊;哪些问题要突出报道,哪些问题暂不宜报道,哪些问题要大声疾呼,哪些问题则淡化处理,哪些问题要“加热”,哪些问题要“降温”,都要从纵览全局的高度去正确把握。
四、丰富社会新闻的文化内涵,实现对全社会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好的社会新闻应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是提高受众的文化观念、精神境界,以及人文素养的关键。社会新闻欠缺一定的文化内涵,便会使得新闻报道流于表面,流于肤浅。有文化内涵的新闻报道能使受众的头脑清醒而富有理智,最终使大众的意见趋于一致,稳定受众的思想。同时,社会新闻要本着“关照社会、关照他人”宗旨,“在平凡中寻找不平凡”,“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生活的真实感动人,给受众提供更深刻的心灵体验,积极倡导人文精神。它应该反映整个社会带普通性的问题,反映那些影响社会大范围的新现象。新闻媒介只有从纯粹的社会热点事件报道中跳出来,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更把焦点聚集在对事件社会责任感的张扬和体现上,深层次地剖析社会现象,引领社会前进。
五、加强对群众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进行直接的指导和服务。
社会新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因此社会新闻要着眼于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体察群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指导群众。社会新闻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生产生活中的疑惑与困难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其价值大小表现在所提供的的信息对受众需求的有用性的大小。当遇到个人力量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寄希望于媒体,媒体的关注不仅能够使个体的问题得以解决,还为社会上同类问题提供了普遍、广泛的示范作用。当受众对不断涌现的某种新事物,新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时,社会新闻就应通过客观、冷静、全面、理性的分析来指导受众作出正确的判断。“在一个较自然的报道构架中,通过解释、分析、提供服务性信息,让读者既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怎么做”。社会新闻只要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新闻价值就会随新闻有效性利用的增长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