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其中就业问题一直是广大毕业生最为关心的话题。
面对招聘的不确定性、求职困难度的提高和职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需要做出更加努力的努力和更加明智的策略。
现状分析:首先,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与就业人数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新兴职业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与大多数高校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完全一致。
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等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面临更加严峻的人才市场。
其次,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素质较低,他们对社会生产和市场环境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加之大学本科课程结构单一、理论教育居多,而工程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对不足,毕业生成长为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第三、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人生观不够成熟,只关注个人短期经济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和职业发展意识。
很多毕业生往往盲目追求大型国有企业,忽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直接影响到就业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第四、同时,就业机会获取渠道和方法相对单一,大多数学生依靠招聘会、就业网站、内推、猎头机构等渠道获取就业机会,但这些方式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毕业生被动接收招聘信息,缺乏主动发现和掌握瞎拐弯、带薪实习、拥有闲暇时间做自己的项目等方式,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增强找工作的主动性。
对策建议: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需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不断调整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实施实训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导向和行业导向的教育和培养,以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合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拓展就业渠道和多元化求职方式,加强职业导向和周期导向的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
大学生在学期间就应该针对未来的工作领域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预约对应领域的职业导师或校内就业指导中心进行面对面思考、引导和咨询,并尽早收集行业信息,不仅与行业协会或商会联系,还可以通过老师引荐、同学推荐、实践机会自行获取就业机会,提高大学生主动拓宽就业机会的能力。
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的实践研究——以宁波大学海运学院为例
5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现状调查与对策的实践研究——以宁波大 学海运学院为例 姓名:宋臻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指导教师:王钢
20070901
摘要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大学
生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不少大学生存在生涯发展问题,主 要表现在生涯迷茫和面临选择时的不知所措。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人生
研究用“生涯辅导”解决大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
通过对生涯发展问题的现状调查、生涯辅导实践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一方面, 希望能够了解大学生生涯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
措施,转变生涯辅导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成长 成才;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案例高校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它高校开展生涯辅导
二、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笔者对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近三年入学新生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
2
将来的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发展没有规划的占62.2%1有规划的占32.8%,
而其中有明确规划的仅占4.9%,近三年关于生涯发展问题的调查中,认为入学 一年后仍然存在生涯迷茫问题的学生平均值超过39.1%。在大学期间,大学生普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作者:来源:《中国共青团》2018年第10期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综合素质最高的劳动群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目前,宁波正在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奋斗目标,加快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宁波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创业条件和营商环境,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人才的共同助推。
近年来,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各在甬高校就业处数据显示,近两年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的比例平均在41.28%。
大学生对宁波城市的整体感观、就业心态等要素直接关乎宁波接收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和人才流动态势,这些现实问题促使我们去研究大学生就业选择背后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研以宁波在甬高校2018届、2019届毕业生及学院就业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
目前在甬高校本科院校为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为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等10所,研究生院校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1所。
据统计,以上院校2018届毕业生总数为42973名,2019届毕业生总数为43422名,为了尽量扩大覆盖面和样本数据的代表性,调研样本覆盖了在甬17所大专院校的不同专业。
为提高调研问卷的科学性,前期召开座谈会,就问卷进行研讨。
问卷确定后,样本数据采取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调研确定样本量为1000人,问卷调查发放总数1000份,回收954份;面对面访谈72人,其中在甬高校就业处相关工作人员17人,大学生代表55人。
最终通过资料统计、数据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
(一)在甬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现状和趋势特点1. 就业情况现状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比例总体不高,且有微幅下降的情况。
据人社局和在甬各高校的就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宁波市14所高校年均培养毕业生约4.5万名,留在宁波就业的学生约1.7万名,只占毕业生总数的40%左右。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多,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难就业”问题日渐显现,必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至关重要。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学生数量均同比上年增加60万人左右,而国家全部劳动力当中有超过一千万人是大学生,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大学生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整体来看,虽然大学生作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优势,但是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市场结构相脱节,且没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存在重重困难。
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更多知识技能和创新方式,才能为毕业后更好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自身就业能力期待过高。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教育工作,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开始面向大众广泛招生,使大学教育成为普通标准,本科学历也逐步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骤增。
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常常忽视自身就业能力水平,对就业期望过高,导致就业困难,就业压力增大。
二是选择就业岗位不够理性。
新生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问题上相对独立、更加自我,一些大学生不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一线城市的“高大上”,为跻身大城市,常常忽略自身适应能力,导致就业幸福感降低,生活压力感攀升;一些大学生不仅仅重视“硬福利”,还特别重视弹性工作时间、学习培训机会、带薪休假等“软福利”,对工作岗位要求过高,对自身能力水平没有清醒认识,导致工作能力和岗位需求不相匹配,出现辞职常态化、跳槽普遍化等现象,导致就业市场不稳定、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三是高校教育问题导致就业困难。
高校教学理念各不相同,有的没有对教学制度进行合理改革创新,导致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无法接轨,从而让学习失去本身意义。
宁波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出炉
宁波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出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2017年春天举办的一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博览会上,一名大学生设计制造的数控硬币分拣机械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离毕业还有一年,宁波工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小周就开始张罗毕业实习的事情,“从小就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意境,在宁波念了几年书,觉得这里就是我理想中的栖息地。
希望通过毕业实习,为自己寻求更多留在这里的机会。
”这个来自遂昌的姑娘说起自己对于未来的打算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像小周一样喜欢宁波,想要留在宁波工作的学子,在我市应届毕业生中为数不少。
宁波调查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宁波大学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0%想要在浙江省择业,而其中,6成的人更是明确表示,“喜欢宁波,要在宁波地区就业。
”据了解,我市连年升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是吸引不少毕业生留在宁波的重要原因。
在海曙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的高学明毕业于宁波大学。
因为在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他曾领取到一笔6000元的就业补贴。
“这笔钱都抵得上我入职之初近两个月的工资了。
感觉宁波对大学生超级有诚意!”据了解,这一备受高校毕业生关注和欢迎的政策出台于2013年,此后,政策一再升级。
如今,只要是毕业2年内、到宁波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保满一年的高校毕业生,就可以获得最多3年每满1年2000元的就业补贴。
找工作,难么?来自调查队的这份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万人,同比增加万人,毕业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浙江省,本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线年全国毕业生总数达到史无前例的795万人,增量与增幅均超往年,同时,2017年还将有40万至50万名留学生回国就业创业,就业总体形势可以说是近年来最严峻的。
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一份《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来自全国的9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对于我国就业形势的持不乐观态度。
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未相应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传统热门专业,导致某些专业人才过剩,而一些新兴行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
就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一个问题。
3. 就业能力不足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难以适应职场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1. 推动产教融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
2.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了解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3. 提升综合素质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素质在就业过程中同样重要。
4. 鼓励创业就业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和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5.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学校、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对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岗位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
三、结语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改善,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宁波高校毕业生在甬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10
10TH ISSUE OF 2018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一)在甬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现状和趋势特点 1. 就业情况现状 在甬高校毕业生留甬就业比例总体不高,且有微幅 下降的情况。据人社局和在甬各高校的就业部门的数据 显示,宁波市 14 所高校年均培养毕业生约 4.5 万名,留 在宁波就业的学生约 1.7 万名,只占毕业生总数的 40% 左右。宁波近几年年均接收大学毕业生约 5 万名。 宁 波 大 学,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等 6 所 在 甬 本 科 院 校, 2016 届毕业生中本地生源比例平均为 15.4%,2017 届 毕业生中本地生源比例平均为 10.5%。所有毕业生留甬 就 业 比 例 2016 届 平 均 在 40%,2017 年 这 一 比 例 已 经 下滑到 39%。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等 8 所 在甬高职院校,2016 届毕业生中本地生源比例平均为 26.9%,2017 届毕业生中本地生源比例平均为 25.4%。 所有毕业生留甬就业比例 2016 届平均在 40%,2017 届 平均在 43%。 2. 就业趋势特点 大学生就业存在“慢就业”及“将就就业”心态。 超过 50% 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临近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大 学生中,存在不急于找工作、慢慢观望或过渡心态的人 越来越多。除少数对自身将来规划较为明确的同学外, 多数同学比较盲目,对于行业内部、岗位情况并不是非 常了解的前提下,多数存在“将就就业”的情况。 (二)大学生对宁波的城市印象及评价 1. 对宁波城市总体认同度较高。在受访大学生中, 近 60% 的大学生认为近几年宁波的城市建设发展较快、 交通设施日渐完备、出行惠民。75.23% 的在甬高校大学 生对宁波城市印象较好,79.54% 的大学生认为宁波作为 新一线城市实至名归,其中 41.76% 看好宁波未来发展可 以接近、追赶杭州。 2. 普遍认为宁波属于宜居型城市。超过 50% 的受访 大学生认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生活、工作 节奏适中;其中部分学生认为宁波金融发展有优势,民 营经济发达。相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等新 一线城市,受访者普遍认为宁波属于宜居城市,生活幸 福感较强。 3. 对宁波经济格局了解不深刻,印象以“港口经济”
【文献综述】宁波市高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和对策分析
文献综述电子商务宁波市高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和对策分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999年5月,教育部宣布将大幅度扩大该年度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并且在今后几年将继续扩大。
此后,中国高等教育加速了扩张的脚步,招生规模以每年百万的速度递增。
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渐大众化,相应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的压力和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变化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社会大众关注的、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航与学子座谈时提到: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需要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
以“CNKI 博士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平台,搜索“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因为近几年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均呈现增长势,大学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这一情况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政府、高校和相关机构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深入的探究,也提出很多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成递增趋势。
二、研究主要成果1.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研究者大致从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和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
1)高校方面。
周元洪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认为高校存在盲目扩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到位、实践环节缺乏等问题,这些对于毕业生的就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的同时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部分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习专业结果和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指导不全面系统,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
2)用人单位方面。
周元洪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中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现在人才市场明显处于买方市场,很多用人单位提高了用人的标准。
宁波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从企业要求看:
从企业的需求来看,除了专业背景, 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 和敬业精神。
今年特点:
两方面: 一是宁波生源毕业生回来就业的明显多了, 这同在外地城市就业成本过高有很大关系; 二是对本科生的需求量开始大于大专生,这 是因为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高技能、高学历 人才的需求量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宁波生 源毕业生在3.5万人左右,在甬高校毕业生 在3.8万人左右,今年1月至10月,我市已 接收高校毕业生5万余人,预计全年将接收 5.3万人左右,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宁波生源占了60%
5.3*0.6=3.18万 3.18/3.8=84%
总结用人单位条件:
111 =19.34% 574
从专业看:
据复旦大学研究生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 银行、外贸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三资企业 以及政府涉外经济部门等。 而人民大学给出的资料也如出一辙:就业去向近年 来除了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民营 企业等金融机构、外贸机构和公司企业外,到国内的 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 如到4大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越来越多等。
从岗位看:
比较忙,学到的东西 不多,工资奖金也不 高,但有些大的外企 货代,工资福利还不 错; 首先,国贸可就业单位: 通常比较忙,但如果做 的还可以,奖金比较高, 而且比较锻炼人;
1.贸易公司--作单证、贸易谈判等等。 较前两种工作比较轻松,基本工资比较高,福利也 2.货代公司—货运代理 不错,有些大的外企,还有出国学习的机会,但通 3.船公司-常没有奖金; 4.报关行、报检行。 只要有报关证、报检证, (其实高中水平的人作这行正好) 这句话不是我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就业率低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就业状况分析1.就业优势不如以往在过去的几年中,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就业机会相对稀缺。
而且,许多行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经验和实践能力,这使得 freshly graduated 的学生的就业状况相对较差。
另外,高校毕业生对薪资与职位等需求相对较高,一些企业对此并不满足,因此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2.地域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是影响其就业状况的因素之一。
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同时竞争也相对更加激烈,因此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机会难度更大。
相比之下,小城市或者一些偏远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但竞争却相对较小。
3.学科专业差异高校毕业生的学科专业也是直接影响其就业状况的因素之一。
目前社会上对一些新颖但并不十分受追捧的专业需求较小,如视觉设计、环境艺术、公共管理等。
而且,不同的行业对专业的需求度也不同,这使得一些专业就业难度更大。
二、解决方案1.积极开展实习经历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在其求职中十分重要,如果在求职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企业会更加重视应聘者的应聘信息。
另外,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借此机会积极权限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见识,积淀亲身经历,提高职业素养。
2.补充自由技能高校毕业生除了要拥有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自由技能,如编程、语言、翻译等。
这些技能可以有效的提升求职者的竞争力,并协助其在就业市场中获得更加优越的职位。
3.寻找专业性社群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可以考虑加入专业性的社群,这些社群有助于求职者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求职企业先决条件,并提供求职者更多的就业机会。
4.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在求职中,高校毕业生不应自我设限,应主动积极地进行求职活动,如参加校园招聘会、向已经就业的同学寻求内部推荐等。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并未相应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困境。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传统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导致这些领域的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
而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由于大学生对其了解不深,导致供需不平衡,错失了一些就业机会。
1.3 就业能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影响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2.1 提高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分享就业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2.2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局限于传统行业,还要关注新兴行业和岗位。
可以通过参加招聘会、实习实践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符合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4 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2.5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对大学生的招聘数量,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中,本科生数量已经超过350万人,而研究生数量也达到了100余万人。
这些大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将毕业离校进入社会,但是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这不仅是一个社会负担,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和人才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就业机会的不足,现在社会上供大于求,导致个别大学生对工作挑剔,而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只能一次次投递简历,得以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进而得到明确的工作方向这样一条艰辛的道路。
其次,大学生就业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虽然能够学习到全方位的知识和理论,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无法适应环境及所面临的面试题目,影响了他们的择业机会和工作发展。
二、对策措施针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状况,应该采取专业的策略和措施。
具体而言,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发现合适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校园招聘,了解校招企业的具体招聘要求,充分了解自身的专业和技能水平,自我改进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
此外要着眼于校外机会,多参加各类就业招聘会、专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增强就业的渠道,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2. 提升就业实践经验大学生要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役留,这些实践活动将成为大学生的宝贵经验和众多社会职位的先决条件,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
同时,大学应该开展校内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内积累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水平。
3. 适当降低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大学生要意识到,刚毕业并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工作或发挥所谓的“创新”,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来说,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和目标,多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逐步累积经验,从而顺利地进入理想的职业上升通道。
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倾向及其对策分析研究
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倾向及其对策分析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群体,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倾向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倾向及其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倾向。
在人口流动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留在宁波这个城市就业成为重要问题。
据调查显示,宁波市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宁波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能给予毕业生较好的发展平台。
其次,宁波市的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较高,能够满足高校毕业生的个人需要和追求。
最后,宁波市的企业文化和创新氛围较好,能够吸引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兴趣。
其次,探讨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对策。
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在宁波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宁波市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宁波市需要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满足高校毕业生的生活需求。
同时,宁波市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技能提升机会,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宁波市需要积极创新,扩大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进一步深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倾向的原因和对策。
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倾向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首先,宁波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
它拥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其次,宁波市的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是吸引高校毕业生的关键因素。
宁波市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高校毕业生希望在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生活和工作,而宁波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倾向也面临一些挑战。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一、引言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但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
二、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加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大量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而就业岗位有限,导致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 职业能力不足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虽然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3. 职业规划不清晰许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盲目从众、跟风选择的现象。
他们缺乏对自身兴趣和优势的认知,导致在就业过程中迷失方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对策建议1.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个性化的求职辅导服务。
学校可以组织职业规划讲座、求职技巧培训等活动,帮助毕业生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
2. 加强实践教育与实习实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推行实习实训制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3. 推动产学研结合高校与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通过深入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使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提高就业率。
4. 鼓励创业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创业政策,给予创业者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支持,激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减轻就业压力。
5. 建立行业专业化人才输送渠道学校与相关行业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化人才。
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双向选择、共同培养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总结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但通过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实践教育与实习实训、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创业就业以及建立行业专业化人才输送渠道等对策,我们可以逐步缓解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一、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随之上升。
就业市场呈现出“大量招聘,难以招聘” 的格局,不少大学生在身处求职的压力下,面临着就业挑战。
1.就业压力沉重据数据显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二万万人以上,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需要寻找相对困难的就业途径。
大学生在手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同时也缺乏实际能力和相关技能,很难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投递简历时找不到需要的岗位。
2.就业岗位缺乏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岗位缺乏。
许多招聘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短期内大学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就业难度因此加大。
此外,许多大学生企图去涉足一些高薪行业,但这样的行业的需求不大,导致求职难度大大增加。
3.大学生技能需求和市场需求差异大近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技能应对市场需求,不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与市场要求相匹配,就业难度加大。
二、解决方案探讨1.提前做好规划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规划。
可以通过联系招聘网站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招聘人才的要求和岗位需求,就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同时,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实习等活动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2.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学习一些热门的语言技能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将来就业的时候更加有竞争力。
同时,积极学习新型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工作市场上获得跟高的认知度。
3.多种途径和平台求职大学生在求职时,可以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平台、校园招聘等多种平台寻求合适的工作机会。
在社交平台上结交职业人脉,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掌握行业建设和市场要求,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自己的就业率。
4.改变招聘方式为了解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问题,招聘方也需要改变岗位需求和招聘方式,鼓励年轻人投入到一些新领域,提供各种培训、实习机会。
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解决方法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解决方法的研究第一章:前言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在如今百舸争流的就业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却面临着就业压力的挑战。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因此探讨大学生就业状况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2.1 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就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据统计,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但是就业不稳定和就业压力十分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911万人,其中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
2.2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化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市场更是进一步收缩。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找工作不易、起薪低、待遇不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前途。
第三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3.1 教育问题目前,我国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书本知识,忽略实践和创新精神,教育内容和要求未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
3.2 就业信念问题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少积极的就业信念,他们放弃追求理想的工作,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能力不足。
3.3 城乡不平衡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导致城市就业竞争更激烈。
3.4 创新与实践能力不足我们所看到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是那些有能力创新和实践的人,而现今的许多大学生,由于校园文化的影响以及所受教育的不足,导致他们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想法和创新精神。
第四章: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4.1 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力度目前很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就业信息,而没有进行具体的职业规划和指导等服务。
在甬在就读大学生择业情况调研分析
摘要通过对在宁波就读大学生继续留在宁波倾向的问题研究并编制调研问卷,进而分析大学生在留甬就业倾向方面的特点。
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选择是否留甬的标准主要涉及工作发展前景、工资收入、个人潜能的发挥、家人的意愿等。
很大部分非宁波户口的学生还是希望继续留在宁波就业或者创业的。
分析这些因素的相关性,能对宁波做好吸引高文化水平劳动力的工作有所建议,提供帮助。
关键词宁波大学生;择业倾向;SPSS软件分析目录一、引言 (2)(一)宁波大学生就业率 (3)(二)毕业后是否继续留在宁波 (3)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4)(一)研究的目的 (4)(二)研究方法 (4)(三)研究内容 (4)四、对大学生择业的建议 (13)(一)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 (13)(二)学校角度出发 (13)(三)从政府角度出发 (14)附录 (15)一、引言“双向选择,自主搏业”的就业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在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上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在面向市场需要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还不高,二不同的学科专业的职业定向趋势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意愿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受家庭社会关系影响较大。
整个宁波市全日制高校在校生达13.7万人,成人高校在校生约5.2万人。
但是,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到底有多少人选择继续留在宁波发展奋斗呢?那又什么原因使得在甬就读的大学生选择就需待在宁波或者离开宁波呢?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进行分析。
二、研究背景综述(一)宁波大学生就业率据统计宁波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创业人数为3000人,出国深造的人数,以每年增加5000人的速度在增长。
总体来说宁波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
宁波几乎每所高校的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
(二)毕业后是否继续留在宁波宁波大学生如此高的就业率,其中大部分毕业生主要是看中宁波是座沿海城市,比较有活力,经济水平比较发达,具有相对优惠经济政策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从加强就业指导方面,有郭慧娟, 韩媛媛(2010)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提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比如: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数量太少;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部分地区保护主义严重; 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题; 高校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影响;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等。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主要有: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 大学生专业能力下降; 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等等。
大学生就业能力差,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也是重要原因。
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使综合素质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
但是在择业方面选择条件相对优越的东部大城市无可厚非。
只从大学生自身调整并不妥,缩小各地区待遇的差距才是解决就业地区集中的根本途径。
(2)从市场角度分析,邢亮,王芳(2003)在《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认为:可以由教育部牵头, 委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把已建立起来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将各省市收集的用人信息和毕业生生源信息输入到全国的就业信息网, 将各部门、各地区举办的供需见面会通过信息网络的沟通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最广阔、最实用的信息平台。
这样就可以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库。
有利于市场与就业者之间的信息获取,由于地区间人才流动存在很多不便,加上统计量巨大,所以在全国实行有很大的困难。
(3)择业自由与就业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其中刘春燕(2010)《在西方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启示》里面指出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 大学生获得了择业自由, 也相应地失去了就业保障, 面临着较高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进入与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工作, 意味着专业知识达不到充分利用, 进入低工资行业工作, 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被打了折扣。
这个理论主要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4)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作用及其重要,郭平,颜烨弘,黄凌子,席鹏辉(2010)在《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认为政府要着力缩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部门和体制外部门之间、高利润
行业和低利润行业之间的就业环境差异。
其中,中央政府应统筹全局,通过转移支付、政策优惠、价格补贴等手段。
积极促进落后地区落后行业的发展,并努力消除因制度缺陷而产生的就业环境不公。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的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推出符合当地的就业促进政策,促进就业环境公平。
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大量就业地集中问题,人员的过于集中,便会造成相对就业困难。
(5)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就业,李欣(2007)于《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中提出: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既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又能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拥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前的不利和挫折而错误的认识自己,对就业造成压力。
(6)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需要调整,王素霞(2006)在《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中认为: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出现, 与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理性分析, 职业意识淡漠有相当大的关系。
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 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潜力如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都了解甚少, 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也缺乏思考和规划。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 就极易出现求职时的盲目性以及跟风现象。
因此, 大学生应有就业危机感, 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通过心理咨询等途径学会理智地分析自己, 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形成自己的职业锚, 找准自己的求职方向, 为成功求职做好知识、能力、智慧、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 力争找好、找对第一份工作, 为自己将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第一块基石。
现在大学生盲目求职现象严重,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长远的工作计划。
不能盲目跟风,急于求成。
(7)大学生应当扩大自身就业途径,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郭绚霞(2009)在《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中指出: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
所以,引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
目前,用人单位喜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宽广,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
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期间,有意识、有方向、有目标,培养、打造自己,为未来就业做准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就业力。
这个观点对于长期在校园,不接触社会。
以至于毕业以后不知所措,就业困难的广大大学生群体来说非常现
实,应当在学校就开始提升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对市场的适应性,才有助于以后的就业。
2 国外的相关研究
(1)教育和市场的需求要相结合,泰希勒(Teichler),克姆(Kehm,1995)对高等教育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对高等教育和就业之间关系的争论反映了这样的趋势:功利主义观点与将功利主义意图变为战略行为的、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并存。
大学应当对学生的教育切合劳动市场的需求,在扩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育机构之间的协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科根(Kogan,1988)指出人们习惯于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为经济领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负责,相反,对于大量高等教育毕业生对经济结构、传统的劳动力市场部门和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却很少研究,而这种影响无疑构成了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重要内容。
这种观点认为就业问题是市场劳动力部门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不断协调关系才能够改善的。
不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3)就业是文凭的重要性只是一个方面,布劳格(Blaug,1972)指出: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期望通过文凭信号识别出雇员能力的高低,教育与收入之间正相关的普遍性是现代社会科学最显着的发现,也是少数几条适合分析所有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准则之一。
这也反映了目前市场的状况,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大量文凭,证书而忽略了社会能力的提高,造成就业困难。
参考文献
[1]郭慧娟,韩媛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9
[2]邢亮,王芳.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
[3]刘春燕.在西方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
[4]郭平,颜烨弘,黄凌子,席鹏辉.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5]李欣.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6]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
[7]郭亮. 从就业危机看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J] 扬州大学学报,2010.4
[8]邵华.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9]罗建河. 试论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有限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10]贺兴利. 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关系不确定因素探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2007.3
[11]郭绚霞.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J]改革与开放,2009.7
[12]张留禄. 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09.5
[13]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
[14]吴宏彪.求职营销-找工作的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15]王沛.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科学出版社,2007.2
[16]吴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2004.4
[17]姜尔岚,吴成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8
[18]徐子良.当代大学生创业就业理论与实践[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8
[19]Teichler,U.,Kehm B.M,1995,“Toward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 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30,No.2,pp.1 15-132
[20]Blaug,Marke,1972,“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Earnin gs:What Does Signi fy.Higher Education,1972,1(1):54.
[21]Kuznets,s.,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5,pp.29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