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公开课】八年级物理 9.1认识浮力教案

合集下载

【校公开课】八年级物理 9.1认识浮力学案

【校公开课】八年级物理 9.1认识浮力学案

9.1《认识浮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浮力的应用。

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称重法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我能自学、我能探究
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如果给你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水、水槽,你能用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N)石块浸在水(或盐水)中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F(N)
物体受到的F

(N)
小结:(1)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大小:F

= 。

(称重法)
三、我能达标
1、铁块的重力为7.8N,浸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2N,则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2、浸在水中的小石块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12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9N,则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为。

3、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
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
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 B.F2 C.F3 D.F4
4、不会游泳的人带上救生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在死海中,人为什么可以躺
在海水中看书呢?。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9.1认识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9.1认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使用学校:日期:年月日编号:
2、
环节二:教师点拨
液体(空气)的浮力 环节一:师友探究
探究一:液体的浮力
联系重力,抛出的物体会落向地面,可氢气球会上升,放在水中的轻物会浮在水面,可放在水中的重物会下沉,其还受到浮力吗?
问题1.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通过实验判断浸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问题2.在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能支持你的猜想?
问题 3.测物体浮力时,物体能不能与杯子底部相接触?
探究二:空气的浮力
此探究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视频,体会空气的浮力。

环节二:教师点拨:
1.实验方法:称重法。

2.浮力计算。

F G F '
-=浮
浮力产生原因 环节一:师友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因为h 1大于h 2,则P(向上)_____P (向下),所以
F
F。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情感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和游戏为载体,引导他们认识浮力,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信、勇敢、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等。

学具: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浮力的小故事,让他们初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2. 观察实验:孩子们用浮力演示器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不同重量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小组讨论:孩子们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尝试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4. 知识讲解:我引导孩子们学习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浮力的基本知识。

5. 实践操作:孩子们用实物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孩子们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认为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浮力的基本知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9.1认识浮力教案

9.1认识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掌握求浮力的两种方法称量法和压力差法(4)了解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学会类比和比较这两种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通过浮力的知识拓展,让学生经历STS的教育过程。

二、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三、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观赏一段非常精彩的迪斯尼动画片。

(二)定义浮力(1)气体浮力老师:或许你会说动画片都是假的,可是现实中确实有人就做到了。

大家请看真实版的飞屋和“飞人”,请问图片中的人和房子为什么会飞起来呢?学生:有气球拉着,气球受到浮力。

老师:气球受到浮力,谁给气球的浮力?学生:空气老师:空气对气球的浮力是怎样一种力呢?请看图片【播放图片】图中小女孩拿气球【演示】气球实验老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气球。

将气球松开,会怎么样?学生:气球会浮起来、飘起来。

老师:向哪个方向飘?学生:向上老师:向上?斜着向上吗?【手势】学生:竖直向上老师:很好,由此可见空气对气球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

【向上托的手势】老师:生活里面还有好多别的例子。

【播放图片】比如飞艇、热气球等,这些物体无一例外都会受到空气的浮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69页,定义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注意,是气体的浮力!请不要超出范围。

【板书】浮力学生: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老师: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很好,大家说的很准确!老师:是不是只有气球、飞艇才会受到浮力呢?生活里面还有别的例子吗?学生:水漂浮的物体、船……(2)液体浮力老师:请大家看,在我们的实验台上,都有一个乒乓球和盛水的烧杯,我把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会怎么样呢?学生:漂起来、浮起来……老师:乒乓球为什么会漂起来呢?学生:乒乓球受浮力、托力老师:向哪个方向?学生:向上老师:斜着吗?学生:竖直向上老师:很好,请同学们再次定义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学生: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3)两种浮力的总结老师:大家说的很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液体密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装置,演示浮力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利用浮力计和液体密度计,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方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现象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2)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1. (1)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只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

教学设计《认识浮力》教案

教学设计《认识浮力》教案
通过猜想,然后由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2.探究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重物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教师指导
教师总结
重物在空气中静止不动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请同学说出石块重多少牛?
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的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材分析
《认识浮力》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浮力的初步知识,浮力的定义,产生浮力的原因及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知识,本节既是前面所学习的力的测量、重力、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压力压强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将为第二节的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演示实验:课本组装的实验装置
发散思维:还有哪些实验方法或生活实例能够说明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学生分析杠杆气球端向上翘的原因
热气球升空
通过观察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一起研究本节课的第四个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课件展示提示,本节难点,适当把时间还给学生。
1、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看水杯里的乒乓球现在是什么状态。举手回答。
是什么使乒乓球浮在液体表面?
浮力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到底什么是浮力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学生动手,把乒乓球放在水里,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学生举手回答(静止状态)
学生再举手回答(力或浮力)
紧扣前知,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
向上托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 认识浮力 - 教案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9.1  认识浮力 - 教案设计

9.1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1、引入:活动:教师左右手各拿一个乒乓球,左手松开乒乓球下落(为什么下落?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右手掌朝上,乒乓球静止在手上(为什么没有下落?因为手掌对它有个向上的托力)再将乒乓球放在水槽中,乒乓球也没有下落(为什么呢?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托力)展示图片:轮船漂在海面上、树叶漂在水上、人在死海的水面上看书等(教师:其实这个水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就是浮力。

)其它的液体对物体有浮力吗?(演示盐水对木块有浮力)2、感受浮力同学们感受过浮力吗?(学生回答)体验活动:把空矿泉水瓶逐渐压入水中,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

)3、浮力的方向教师:静止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浮力,它还受到其它的力作用吗?能画出受力示意图吗?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是平衡力呢?(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图)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发现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观察一下浮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然后学生练习画出图中的浮力方向。

强调:竖直向上4、我们发现漂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那么浸在水中向上运动的物体受浮力吗?(演示在水中的乒乓球松手上浮)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吗?(学生讨论)能否利用身边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

(提示:证明是否受浮力其实就是看看物体是否受水对它向上的托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浮力,理解浮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以及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浮力计、一个物体、一种液体。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有关浮力的故事,如“乌龟和兔子赛跑”,引导孩子们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演示实验:将浮力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 实践操作: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将物体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浮力计的示数变化,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讨论交流: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游泳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八年级《认识浮力》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认识浮力》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浮力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通过浮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结合浮力知识,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资源,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点。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补充遗漏的部分,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浮力的学习要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鼓励他们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中展现自己的能力。
-激励性评价,针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及Biblioteka 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共同分析、讨论。
2.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木筏、橡皮艇等在水中漂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在水中漂浮?”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量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

2. 浮力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利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生活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浮力的计算 F浮 = G F'阿基米德原理 F浮= ρ水v排g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计示数为5N,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

2. 题目二: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kg,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9.8×10^4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浮力产生了好奇心。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9.1认识浮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等。

2. 浮力概念的讲解: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两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一个体积为300cm³的石头一个体积为500cm³的铝块一个体积为600cm³的铜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浮力概念讲解、浮力计算方法讲解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9.1《认识浮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会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浮力产生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浮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玻璃杯、饮料瓶、气球、大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截去底部的塑料瓶、细线、双面胶、小木块、重锤线、篮球、打气筒、气针、杠杆、钩码。

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1、师:在一个玻璃杯里放一个乒乓球,要求不动玻璃杯把乒乓球取出来。

生交流讨论,想出办法:加水,利用水的浮力把球取出。

课件出示一些与浮力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

师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托了起来?生:受到浮力。

生列举:生活中浮力的现象。

生利用给出的器材,感受浮力的存在。

生将乒乓球压入水中,你的观察和感受?将塑料瓶,气球依次压入水中,你的观察和感受?生观看视频。

2、实验探究1:探究浮力的方向准备实验器材:乒乓球、细线、胶带、玻璃杯、木块、水、重锤线。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将细线一端用胶带粘在乒乓球上,另一端粘在塑料瓶的底部,然后慢慢向塑料瓶里倒水,直到水将乒乓球浮起,将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的方向进行对比。

小组完善实验方案:用小木块将塑料瓶的一端支起,再次将细线的方向与重锤线的方向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生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师:水下的物体也受浮力吗?课件展示:小鱼的困惑:我受到浮力吗?我下面的小石块受到浮力吗?生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实验探究2:探究液体的浮力结合课本170页,生交流讨论实验的方案。

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认识浮力》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有关的过程探索与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相结合。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乒乓球、量筒(口径比乒乓球略大)、水、矿泉水瓶(去底)、细线、胶带、弹簧测力计、大钩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巨型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海面上;热气球升空、飞艇翱翔蓝天等相关浮力现象,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一)什么是浮力?[观察思考]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饮料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2、静止在水面上的饮料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又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体验浮力]请学生将饮料瓶按入水中,亲身体验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存在。

再引导学生结合在集市上看到的氢气球(或氦气球),小时候玩的孔明灯,以及热气球、飞艇等,展开讨论,交流,猜想浸在空气里的物体是否受到向上托的力。

[演示实验]探究空气的浮力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空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托的力。

引导总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将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认识浮力教案

认识浮力教案

认识浮力教案课题:《9.1认识浮力》课题:《9.1认识浮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产生原因的过程,学习使用物理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实事求是地记录。

(2)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

(2)“称重法”测量浮力。

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

(2)“压力差法”计算浮力。

本节课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动手探究,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有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对浮力的认识。

教师器材:铁架台、杠杆、充足气的篮球、套扎气针的气球、矿泉水瓶、乒乓球、烧杯和水。

学生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塑料块、大钩码、小方木、粗毛线、扎有橡皮膜的圆筒、烧杯和水。

1、播放录像,提出问题【课件展示】:两段生活录像“潜水艇下潜,热气球升空”。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里面蕴含着那些科学知识呢?”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回答教学过渡: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

液体和气体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托力,我们称作浮力。

关于浮力,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等等。

教师:语言过渡,板书课题:认识浮力2、揭示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3、自主研讨,合作学习(一)认识浮力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十分普遍,轮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够潜入水下,这些都与浮力有关。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那些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呢?学生讨论,列举生活实例教师评价,提出问题“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课件展示】:活动1:体验浮力的存在学生进行活动,利用桌面器材,自主设计实验,体验液体的浮力,完成学案上的“活动一”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上浮物体和漂浮物体的受力情况教学过渡:同学们的实验暂时到此,请各组同学派代表介绍一下实验的过程,并且回答“活动一”中提出的问题。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9.1 认识浮力 教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9.1 认识浮力 教案

9.1 认识浮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浮力的概念并体验浮力;2. 知道怎样计算浮力的大小;3. 理解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释与浮力有关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逐步形成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实验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3、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3. 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大小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过程。

教具演示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CuSO4溶液、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用细线拴好)、乒乓球、石块(用细线拴好)。

学生实验器材自制量筒、弹簧测力计、一大一小两个石块、细线、水、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铜块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谈话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体验浮力的存在二、进行新课1.浮力的概念2.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3.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观赏几组优美的图片(播放与浮力有关的现象:人躺在死海里看书;鸭子在水中游;落叶漂在湖面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鸭子在水面中游和落叶漂在湖面上的现象,但同学们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呢?回答的很好,因为有力的作用。

鸭子或是落叶除了受自身重力还受到另外一个外力,那么这个外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呢?鸭子或是落叶能飘在水面上,是因为还受到水的浮力。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浮力以及探究浮力的大小。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老师演示一个小实验同学仔细观察。

①用手托着乒乓球。

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

③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

大家知道兵乓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分组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下去巡看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请一组较好的典型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和讲解他们组的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m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现象,如:木块在水中漂浮。

2. 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 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4. 实验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6.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 m排g。

7. 课堂练习: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 m排g = 2kg × 9.8N/kg = 19.6N2.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02232103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新版沪科版201702232103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湖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的盐分高达30%。

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

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这是神灵的力量吗?你能科学的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吗?【自主预习案】任务一:认识浮力。

阅读课本49-50页,回答1、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

木块受到个力的作用,它们是和。

2、漂浮的木块受浮力,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掉入水里的苹果都(受或不受)浮力。

3、叫做浮力。

4、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是。

5、由50页第一段可知:的值,就是浮力的大小。

任务二: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阅读课本50页中间部分看图10.1-3,回答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对物体水平方向的有影响。

但是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比上表面,压强比上表面,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液体对产生长方体向上的压力F2 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F1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任务三: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浮力(个人教案)
一个很深的杯子,把一个乒乓球放进去,谁有办法不把杯子倒过来, 将乒乓球取出来?(用水,吹出来)想到这么多有用的法子,往瓶里倒水的时候,乒乓球就会浮起来,乒乓球为什么会浮起来?
因为有浮力,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浮力,请大家打开课本169页。

板书:第一节认识浮力
展示:学习目标(要求我们要懂得什么是浮力,如何测量,产生的原因及应用)
那么要了解什么是浮力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浮力,拿起我们桌面上的瓶子往水中按一下,看一下有什么感觉?感觉到什么?有浮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我们在生活中能常常感觉到浮力,能否举一些例子?(热气球,轮船,纸飘在水面上)这些物体只要浸在液体或都是气体中,这个时候就会受到浮力,那么到底什么是浮力呢?
板书:什么是浮力?
刚才我们讲到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了浮力,如果是石块,我们一放手它会沉下去,沉在底部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浮力?(有)都说有,但是口说无凭,我们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想一下你怎么通过实验去验证它受到浮力?(学生回答),综合这两位同学的意见。

我们可以先在空气中把物体的重力测出来,再把它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着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那么这样就可以测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那么我们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把物体在空气中测出它的重力,这个时候物体受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还受到弹
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此时石块静止不动,说明这是一对平衡力,F=G,当我们把它浸入水中,物体又受到重力,拉力,(还受到浮力),有没有受到浮力呢?那么我们在这两次实验中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变化,说明物体没有受到浮力,如果它变小,就证明它浸在水中受到浮力,这就是实验的思路,非常的清楚。

这次的实验是分组实验,这一、二两大组的同学,用的是清水,这三、四两个大组的同学用的是盐水,我们探究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吗?下面我们先来会回忆一下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弹簧测力计测量之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刻度值,还要使拉力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伸长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我们就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液体、石块做这个实验,请大家在做实验时把你的数据记录下来。

(8:28)
学生分组实验:请大家把数据记录学案上(12:16)。

有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让大家一起看一看。

(学生演示)非常好,这两位同学口齿非常清楚,表达的非常好,但有一个小毛病,拿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没有使拉力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伸长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数据发现物体浸在水中受到浮力。

刚才他们用的是清水,用盐水的两大组的同学告诉我你测得的物体是否有浮力?物体浸在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有变化(变小)。

说明物体浸在盐水中也受到了浮力,因此说明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将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那么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我们能不能证明它的方向
是竖直向上?(说明实验)。

先测出它在空气中的重力,这个时候弹簧测力计示数是0.6N ,这时我用手托着它,这个时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变化的原因是受到手对它的托力,这托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同样我们把它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是变小,就是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也应该是竖直向上。

板书:方向:竖直向上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这样处理,物体浸在水中处于什么状态(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在相反方向受到的力应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竖直方向上G=F+F浮,所以由此可知,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G-F´
板书:F浮=G-F´(称重法)
而这种方法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为称重法。

好,现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叫浮力?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着浮力。

(课件展示),好,再看刚才这位同学的数据,重力0.5N,该弹簧测力计示数0.2N,所以它是浮力是0.3N,你们的呢?虽然浮力大小不同,但方法相同,称重法F浮=G-F’。

好,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浮力,但我们现在又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要物体浸在水中,它就一定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呢?(演示实验),我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瓶子,我往里面放上乒乓球,当我往里倒水的时候,会怎样,乒乓球会浮上来吗?(不会)下面我们就做实验看一看,这乒乓球确实不能浮起来,不是浸在水中了吗?(它被卡住了)是不是被卡住了呢?(不是),那么你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浮起来呢?我们把盖子把它旋上,把盖子盖
上,乒乓球又浮了起来,为什么?原来乒乓球的底部没有水,那么我把盖子盖上去以后,乒乓球的底部有了水,它就受到了浮力,那么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浮力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正方体浸在水中,正方体有六个面,那么受到水的压强,这6个面会发生什么?有力压着它,它会发生形变,这个物体比较,力发生形变较小,那么我们在正方形6个面贴上橡皮膜浸在水中,这个时候橡皮膜会发生形变,注意左右侧面形变,凹进去的程度相同,为什么正方体左右两个侧面形变相同呢?(学生回答)
理论分析,在黑板上画平面,这个平面的正方形左边代表正方体的左侧面,右边代表正方体的右侧面,如果我在它的左侧面任意找一个A1,它在水中的深度我把它标记为h1,我们在右侧面也找到相同深度的点A2,它的深度是h2,h1=h2,现在物体浸在液体中,深度相同,又浸在同种液体中ρ也相同,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所以左右两个侧面对应部分受到的压强P1,P2. P1=P2,那么他们对应两个部分受到的压力F1,F2,F1=F2,但是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那么左右两个侧面受到的力平衡,正方体前后两个侧面它们的受力情况
是否相似(是),正方体还有上下两个侧面它们的受力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课件)上表面凹陷幅度小,下表面凹陷幅度大,为什么?
我们也对它做了一个理论上的分析(黑板),那么如果说物体上表面离水面的深度为h1,那么下表面离水面的深度我们把它记为h2,这时候两个深度有什么关系?h2>h1。

但是液体的密度是相同,所以
还是由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P=ρgh,由此可知上表面产生的压强P1比下表面产生的压强P2小,p2>p1,由此,上表面产生的压力F1比下表面产生的压力F2小(课件)(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向下,所以上表面受到的压强我们用P向下表示,而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向上,所以我们把它标为P向上)上表面受到压力小于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向下,用F向下来表示,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向上用F向上表示,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所以浮力也可以F浮=F向上-F向下计算
板书:F浮=F向上-F向下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浮力产生的原因,在回想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瓶子下端开口乒乓球浮不起来,把盖子盖上乒乓球又浮起来?把瓶口堵上以后,它又受到向上的压力,那么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乒乓球又浮起来了,说明了:往瓶里灌水,乒乓球下表没有水,没有压力,此时乒乓球不受浮力作用,不能浮起来,把瓶口堵上,乒乓球下表面接触到水,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了浮力,乒乓球就浮了起来。

3、探究空气的浮力(展示视频)
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的钩码,使杠杆平衡。

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不平衡了,为什么?因为篮球的部分空气充入气球后,篮球和气球受到的G不变,杠杆左端翘起了,说明绳子受到的拉力变小,而由F=G-F浮可知,F浮变大。

可见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即浮力。

小结:
1、什么是浮力?
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4、两种计算方法
F浮=G-F’
F浮=F向上-F向下
好,这是我们这节写到的内容,下面大家把学案上的练习快速做一下。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附板书:
9.1认识浮力
1、什么是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大小:F浮=G-F´(称重法)
2、浮力是如何产生的?
F浮=F向上-F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