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解题及其读法
比较文学常考题目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常考题目1. 《管锥编》是钱锺书(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
《管锥编》论题四则:一、遮蔽与澄明; 二、文化胚胎与根本;三文字般若四、《管锥编》的体例“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
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管锥编》是钱钟书的学术代表作。
“管锥编”至少有三层意思。
第一,暗藏着“钱钟书”的名字,是“钱钟书集”的意思。
第二,“以管窥天,以锥指地”的意思,既表示自谦,也表示自有一方天地。
第三,“以具体显现共相”的意思。
表示的是一种方法论。
“管”、“锥”中具体,“天”、“地”则是共相。
钱钟书虽然学贯中西,但在治学上他所钟情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路径,《管锥编》最能体现这一点。
中国古代治学重随时心得,故各种形式的治学札记盛;但随近、现代文化的转型,写读书札记的这一传统治学模式淡出了,渐代之以格式化著述。
《管锥编》是钱钟书读书心得之结集,仍以札记体成书,显然没有迎合时代性著述风气,而是选择了传统的治学模式。
钱钟书之所以没有随风气转移,在于其治学上心有所定、意有所守。
在研究者为呆板的格式化著述所苦的今天,《管锥编》所体现的治学方法治学精神不乏匡正时弊之价值。
中国古代谈治学最为透脱深入者要属章学诚,钱基博曾推崇备至,著《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以发扬章氏之学。
钱钟书自幼受家学熏陶,故在治学上有与其父相仿之处,对章氏之学亦多有认同和遵循。
钱基博曾在日记中言:“儿子钟书能承余学,尤喜搜罗明清两朝人集,以章氏文史之义,抉前贤著述之隐。
发凡起例,得未曾有。
每叹世有知言”。
其实,钱钟书“以章氏文史之义”所研究的远不止明清两朝的集子,《管锥编》之研究,也多遵循了章氏之义,细入体察,不难发现这一点。
所以,据章氏之学,研读《管锥编》,更能深得其中三昧。
2.什么是谈艺录。
《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锺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
主要对中国近体诗进行广泛批评。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王玉德2010-12-22 01:17:22 来源:《儒藏论坛》第四辑一、钱基博的家世与生平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又字哑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
其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俶。
五代以来,钱氏是江浙望族,文脉一以贯之。
无锡的一支钱氏是典型的“文化型家族”,重视学术文化。
无锡钱氏有堠山、湖头两大支,钱基博为堠山城西支武肃王(五代时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镠)第三十二世孙;钱穆(字宾四)则为湖头文林公支武肃王第三十四世孙。
钱基博与钱穆一直有良好的交往,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说:“余在中学任教,集美、无锡、苏州三处积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钱子泉。
生平相交,治事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
”钱基博对自己能出生在这样的钱氏家族感到欣慰,“自以始得姓于三皇,初盛于汉,衰于唐,中兴于唐宋之际,下暨齐民于元明,儒于清,继继绳绳,卜年三千,虽家之华落不一,绩之隐曜无常,而休明著作,百祖无殊,典籍大备,灿然可征也”[钱基博:《无锡光复志·自叙篇第六》。
]。
钱基博于1948年夏编撰了《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由此可知,钱家的辈字有维、福、基、锺、汝等。
钱基博的祖父钱维桢(1811—1886),字榕初,是前清贡生,曾创办江阴全县义塾,与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导人物冯桂芬相友善,近代文人陈三立曾亲自为之立传。
钱基博的大伯父钱福炜为举人,选授苏州府长洲县学教谕,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二伯父钱福煐(钱熙元)GFD A120岁举秀才,恬淡荣名而又急公好义。
钱福炯的弟弟福炽为国学生。
钱家的基字辈多达16人,其中基鸿为县学生,基康为附贡生,候选训导,基成为附贡生、教师,基成比基博兄弟年长14岁,故基博兄弟和后来的锺书兄弟都从小受业于基成。
钱基博的生日与孟子的生日是同一天,钱基博于是对孟子情有独钟,他在《孟子约纂》说:“博于《孟子》一书独有至好,以为发孔子之所未发。
钱基博 学不阿世
钱基博学不阿世2017年是钱基博诞辰130周年暨逝世60周年。
同为学者,他不像其子钱锺书那样誉满天下,对经史之学的精通却丝毫不让其子。
他曾自述“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史记·儒林列傳》的这句话,是对他毕生学行的真实写照“国性之自觉” 年幼的钱基博、钱基厚兄弟,每天吃完饭后,总是乖乖地站在一旁,等候接下来的抽背。
母亲和伯父仔细地听着他们背诵,发现错字了,“重背。
”稚嫩的童声顿了顿,又认真地背起来:“子曰:‘天生德于予……’”看见长辈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们便知道过关了。
紧接着学习新的内容,不读完20遍,不算完成一日的课业。
在家学浸润下,钱基博的旧学功底十分深厚。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只读古书的人。
在十二三岁时,钱基博翻阅哥哥借的《格致新报》,读到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觉得耳目一新,从此对西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认为经史“不切时务”。
他和弟弟首先是自学算学,有时甚至瞒着父兄,取家中藏的经史,到书铺去换取上海制造局出版的各种物理化学书来看。
1905年,钱基博参与组织理科研究会,起初,会费由母亲替他出,之后他去给商业巨头薛南溟的两个儿子教授算学,工资足以缴纳会费。
1909年,钱基博进入江西提法使陶大均的行署任职,后来还在军政分府参与过文书工作。
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军队的风气却令钱基博大失所望,“我当日看到革命军人嫖赌腐化,不问军政!”他们日夜笙歌,军部阒寂无人。
钱基博想献议,竟找不到接洽的人。
他心中气闷,遂将“参谋须知”的小册子翻译了,搁在参谋长的桌上,结果半个月过去,册子未揭开一页。
当时,国民党员暴横异常,地方恶霸争着入党以求护身符。
军政分府的人,因为农民抗租,就派兵下乡,士兵强奸了民女,最后却凭革命军人的头衔含糊了事。
“革命仍是以大众的痛苦,造就少数人的地位与煊赫。
”钱基博的革命情绪,从此萎缩。
他闭门研究法国革命史,发觉“法兰西文明古国,并不高明许多”,再看美国的民主,大选时“举国若狂,真非我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对西学的兴趣由是大减。
清夏燕居录之四: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清夏燕居录之四: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文学史及其文学史观受西方体系影响甚巨。
这些文学史著对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梳理虽有其贡献在,但其僵化统一的形式难免和传统学术体系有所抵牾,且读来毫无趣味——其实史学著作是可以写得很有趣的,比如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黄仁宇先生之《万历十五年》、曹聚仁先生之《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吉川幸次郎之《中国诗史》等。
而传统文化学术史如《汉书·儒林传》那样分经叙次、叙其流别,明则明矣,然难见整体原委及文学流变之大略。
钱基博先生治学却又不故意标新立异,他“树义必衷诸古,取材务考其信”,譬如《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对近世各文学大家的学术演变和态势作了精辟的总结,在明确的时代环境中详次其来龙去脉。
他在《四版增订识语》中说:“此次增订,有郑重申叙,而为原书所未及者三事:第一、疑古非圣,五十年来,学风之变,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由湘而蜀(廖平),由蜀而粤(康有为,梁启超),而皖(胡适,陈独秀),以汇合于蜀(吴虞);其所由来者渐矣,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第二、桐城古文,久王而厌,自清末以逮民国初元,所谓桐城文者,皆承吴汝纶以衍湘乡曾文正公之一脉,暗以汉帜易赵帜,久矣;惟姚永概、永朴兄弟,恪守邑先正之法,载其清静,而能止节淫滥耳。
第三、诗之同光体,实自桐城古文家之姚鼐嬗衍而来;则是桐城之文,在清末虽久王而厌,而桐城之诗,在民初颇极盛难继也。
此三事,自来未经人道,特拈出之。
”在清末民初那纷繁复杂的学术文化环境里,能如此洞悉源流,明确师承演变,非常人所能为。
想来必须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反复消化比较,对每个学者的学术传承和特点进行归纳,并置之大环境中方能明了其价值与作用。
此种学术研究方法与其子钱钟书先生相类,只是钱基博胜在厚重扎实,而钱钟书则更为广博睿智。
但学术的严谨与细致,他们则一脉相承,显然钱钟书的学术品格受其父影响甚深。
二零零五年出版的汤晏所著《一代才子钱钟书》中就有如是记载:“钱锺书伯父去世后,由父亲钱基博直接管教……钱锺书在中学读书时,其父在无锡国学专门学校教书,每星期五晚上两节课,即跟他父亲到国专随堂听课。
文学史的权力-——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阅读
The Power of Literature History The Reading of the Qian Ji - bo' s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作者: 涂耀威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学研究
页码: 47-50页
主题词: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评论 文学史研究
摘要: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的解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本文梳理了近70年来学术界对此著的各种阅读、评价,分析钱著本身的特点,解读造成评论差异背后学理上的原因,以期窥见学术界对于文学史书写与编撰等问题认识上的变化,了解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在文学史学上的经典意义。
古文家钱基博对文学革命的退让与反击
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文人与以林纾、刘师培、陈拾遗等人为代表的复古派文人就文言的存废、文言白话的优劣等问题展开激烈论战,为推行白话和促成国语统一取得了舆论上的优势。
1920年1月24日,北洋政府《教育部令第七号》通令全国国民小学一、二年级改国文为语体文,废除古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
同年颁布的《教育部令第八号》通令小学读本“宜取普通语体文,避用土语,并注重语法之程式。
”①其后,学衡派、甲寅派重弹文言优长的旧调,两度掀起争端。
鲁迅讽刺拒发白话文的《甲寅周刊》说,他们“不过以此当作讣闻,公布文言文的气绝罢了”;他同时宣告,即使真的“将有文言白话之争,我以为也该是争的终结,而非争的开头”。
②不过,从中国现代语言文学的实际发展进程来看,文言文并未因为白话文的通行而“气绝”、消亡,文言白话与新学旧学之争也并未终结。
现代古文家与国学名家钱基博(1887-1957)就是一个坚持文言写作、且以旧文化续命者自任的博学鸿儒,他在文学革命方兴未艾之时,未正面撄其锋,但在革新势头减弱之后,他的反击格外凌厉,对胡适由原来的尝试接受转向言辞批判,彰显了中国新文学叙事的否定之维。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乃博学鸿儒,为人敦厚而风骨卓然,其学以经史为根底,以集部之学为渊薮,涉猎广博,多有建树,于艺文之道、经子之学造诣殊深。
其文化立场以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为宗,故于究心国粹之余,颇能融化新知,通经致用,著述有《经学通志》、《〈周易〉解题及其读法》、《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孙子章句训义》等十余种。
近代诗评巨擘陈衍赞其“学贯四部,著述等身,肆力古文词,于昌黎习之,尤哜其胾而得其髓。
其致吴稚晖一书,不亚乐毅《与燕惠王书》。
”③现古文家钱基博对文学革命的退让与反击[澳门]龚刚摘要:对于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以至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自发端之初以迄当代,素有争议。
作为古文家和认同“中体西用”思想的开明守旧派,钱基博对胡适及其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和新诗运动经历了由退让到反击的转变,彰显了中国新文学史单向叙事的否定之维。
姜晓云《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姜晓云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
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
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
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
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
“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
”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
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情国故”也有独到看法,“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钱基博自传》)。
四书五经,都在先生“考镜源流,发明指意”之列,重要的史书、史论,能“观其会通”。
周秦诸子均有涉猎。
先生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并不过誉。
张謇读钱基博先生文而感叹说:“大江以北,未见其伦。
”钱基博先生“以文章教学后生”,治学与教学紧密相连,诚如《钱基博自传》所言:“其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先生提倡读书治学最重视方法,在学生“穷思极索”写出习作之后,将自己的创作成果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
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变圣约翰大学重英文而轻国文这一教学现状,主动开设中国文学史,其名作《现代中国文学史》就是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因民族救亡需要,西学被大量引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整体遭遇到学术界的片面否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先生力求以古为新,“发国性之自觉”(钱基博《〈国学文选类纂〉总叙》)。
在《治学篇》中,先生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示人以治学的基本方法:“究其原始,叙其流变,条理通贯,别有会心。
中国文学史(钱基博)(1)
中国文学史(钱基博)(1)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文学治文学史,不可不知何谓文学;而欲知何谓文学,不可不先知何谓文。
请选述文之涵义。
文之含义有三:(甲)复杂非单调之谓复杂。
《易·系辞传》曰:“文相杂,故曰文。
”《说文·文部》:“文错画,象交文。
”是也。
(乙)组织有条理之谓组织。
《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
”注:“绘画之事,青与赤谓之文。
”《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是也。
(丙)美丽适娱悦之谓美丽。
《释名·释言语》:“文者,会集众彩以成绵绣;会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
”是也。
综合而言,所谓文者,盖复杂而有组织,美丽而适娱悦者也。
复杂乃言之有物。
组织,斯言之有序。
然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故美丽为文之止境焉。
文之涵义既明,乃可与论文学。
文学之定义亦不一:(甲)狭义的文学,专指“美的文学”而言。
所谓美的文学者,论内容,则情感丰富,而或不必合义理;论形式,则音韵铿锵,而或出于整比、可以被弦诵,可以动欣赏。
梁昭明太子萧统序《文选》:“譬诸陶匏为入耳之娱,黼黻为悦目之玩”者也。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虽传之简牍,而事异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
若其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名曰《文选》云耳。
”所谓“篇什”者(《诗》雅颂十篇为一什,后世因称诗卷曰篇什。
)由萧序上文观之,则赋耳,诗耳,骚耳,颂赞耳,箴铭耳,哀诔耳,皆韵文也。
然则经(姬公之籍,孔父之书。
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4期㊀ 硕博论坛收稿日期:2018-06-11基金项目: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WXY201710)ꎮ作者简介:李丹(1995-)ꎬ女ꎬ内蒙古呼伦贝尔人ꎬ硕士研究生ꎮ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ꎮ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李㊀丹(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ꎬ新疆乌鲁木齐㊀830017)摘㊀要:㊀钱基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ꎬ长达44年的从教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国文教学经验ꎬ并形成多部著述ꎮ其中对国文教学的目的㊁国文教材的选择㊁国文教授的程序均有详细的阐述ꎮ研究钱基博的国文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智慧ꎬ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可资参考的建议和启示ꎮ关键词:㊀钱基博ꎻ国文教育思想ꎻ现代启示中图分类号:K825.4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4-0108-03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4.022㊀㊀钱基博(1887-1957年)ꎬ江苏无锡人ꎬ是我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父亲ꎮ他不仅是学贯四部的国学大师ꎬ著有多部国学著作ꎬ如«经学通解»«现代中国文学史»等ꎬ而且他也是一位语文教育实干家ꎬ并在四十余年的从教期间出版了多部有关国文教学的著述ꎬ例如«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一书ꎬ旨在帮助初学者找到学习国文的方法ꎬ以及七部涵盖所有学校教育阶段的国文读本教材ꎮ在这些专著和讲义中既有理论探讨ꎬ又有教学实践ꎬ鲜明地体现了钱基博的国文教育思想ꎬ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深刻的启示ꎮ㊀㊀一㊁钱基博参与国文教育的经历中国是一个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度ꎬ钱基博亦是如此ꎮ五岁从长兄子兰先生受书ꎻ九岁读毕 四书五经 ꎬ皆能背诵ꎻ十三岁自读多部历史巨著ꎻ十六岁独自草拟«中国舆地大势论»ꎬ并刊布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ꎬ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ꎻ后又撰«说文»一篇ꎬ刊布在刘光汉主编的«国粹学报»上ꎮ[1]3由此可见ꎬ钱基博知识丰富ꎬ擅长写作ꎬ为后来从事的教育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国文功底ꎮ辛亥革命后ꎬ钱基博自愿参军ꎬ官职很高ꎬ月薪常在二百元以上ꎬ但仍 时有遐思 ꎬ后因无锡县立第一小学缺国文教员ꎬ虽然月薪只有二十元ꎬ钱基博仍欣然前往ꎬ自此委身教学ꎬ从小学一直教到大学ꎬ长达44年之久ꎮ钱基博的教育经历主要集中在四个时期ꎬ分别是1917年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国ꎻ1926年于光华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ꎻ1938年于蓝天国立师范学院担任国文系主任ꎻ1946年于华中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ꎮ钱基博一生致力于国文教学ꎬ尤其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ꎮ除了寓育人于教学之中ꎬ钱基博还一贯倡导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ꎬ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和全盘西化ꎬ以图养成中华固有的民族精神ꎮ钱基博不仅自己读书和做学问ꎬ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㊁有益于民族㊁有益于社会ꎬ体现了钱基博对待学问严谨的态度和对自身高尚品格的坚守ꎮ㊀㊀二㊁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的体现钱基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优秀的教育经验和思想并形成著述ꎬ对现代语文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ꎮ钱基博的一些文章和讲义ꎬ如«国文教授私议»«復滁县教育会询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报告书»«江苏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李㊀丹: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㊀硕博论坛(文言)高等小学国文教材»等ꎬ对国文教学的目的㊁教材的选择㊁教授的程序分别进行了明确具体的阐述ꎬ体现了钱基博重在启发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的国文教育思想ꎮ(一)国文教学的目的钱基博在国立师范学院新生入学时讲到 什么叫做国文?就是一国有一国之文学ꎻ无论哪一国的人ꎬ总需对那一国的文学有相当的教学与造诣ꎮ [2]169钱基博认为ꎬ作为一名中国人ꎬ就有义务对中国的文学进行相应的了解ꎬ最低限度也应该达到会 看 ㊁会 读 ㊁会 写 ㊁会 作 ꎮ所以ꎬ钱基博在开设国文课程之前就确定了国文教学的目的ꎬ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ꎬ不能简单地将国文课上成文学鉴赏课或者单一的写作课ꎮ首先ꎬ国文教学 须指导学生以一种适用之文字技能 ꎮ[2]57钱基博将其逐层进行解释ꎬ主要是为了明确国文教学应使学生达到通解普通语言文字㊁能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ꎮ另外ꎬ还有一点是师范学校所独有的ꎬ即 解悟高等小学校及国民学校国文教授法 ꎮ[2]58简言之ꎬ就是在之前两点要求的基础上ꎬ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能够较好的掌握读书㊁作文㊁教学生读书作文三种技能ꎬ为今后的国文教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ꎮ体现了钱基博注重对师范生国文基本功的训练ꎬ特别是注意方法与能力的训练ꎮ对当今的准教师们具有一定的启示ꎮ其次ꎬ国文教学应 涵养同学文学之兴趣以启发知德 ꎮ[2]57韩愈说过 沉浸醲郁ꎬ含英咀华 ꎮ学生学习兴趣越浓ꎬ就越是容易从文学作品中感悟做人的道理ꎬ进而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ꎬ树立正确的三观ꎮ而学生学习兴趣越淡ꎬ则 知德 必随之减退ꎮ对此ꎬ钱基博认为ꎬ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ꎬ而不是直接教授文章大意和主旨ꎬ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主动读书的习惯ꎬ培养学习兴趣ꎮ(二)国文教材的选择钱基博将国文教材的种类分为五项ꎬ分别是 近世以渐及近古之文章㊁文字源流㊁文法要略㊁文学史㊁小学国文教授法ꎬ最后一项是师范学校所独有ꎮ [2]58钱基博强调ꎬ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选教材应符合中国文化上共同的元素ꎻ二是选择中国文学中被大多数人传诵的文学作品ꎮ不仅注重文学兴趣ꎬ同时也注重文学理智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因文学的欣赏渐渐引起阅读古书的习惯和能力ꎬ从浅入深ꎬ由今及古ꎬ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ꎮ另外ꎬ钱基博也针对国文教材的选编提出相应原则:一是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国文教材ꎮ小学阶段的学生读物应以儿童文学为主ꎬ如儿童故事㊁儿歌㊁谜语等ꎮ主要是为了引起儿童对文学的兴趣ꎬ逐渐培养儿童的文学审美能力ꎮ而到了初级中学阶段ꎬ国文课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ꎬ学生读物就应该选择传记㊁小说㊁诗歌等文体ꎮ精读选文是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精神ꎬ略读选文是为了配合精读的内容ꎬ让学生广泛涉猎多种文学作品ꎬ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ꎮ高级中学阶段的选文要选取中国古代的小说㊁戏曲ꎬ而非外国翻译作品ꎮ因为要发挥国文的实用功能ꎬ符合学生毕业后的现实需要ꎮ二是要选择符合学生性别特点的教材ꎮ钱基博认为ꎬ为女子选文要注重女性特点ꎬ只有这样ꎬ女性读者才能在阅读作品时感同身受ꎬ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精神ꎮ钱基博虽然受过封建男权思想的影响ꎬ但其按性别选择教材的课程设计理念还是比较超前的ꎮ[3](三)国文教授的程序民国时期的国文课ꎬ主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国文功底ꎮ因此ꎬ钱基博在阅读教学时的教授程序是在课前发给学生讲义ꎬ由学生自注难字ꎬ自加句读ꎬ自分章节ꎮ教师则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ꎬ并判定成绩ꎬ等到上课的时候ꎬ教师解答学生不懂的问题ꎬ并对文章进行句读和解析ꎮ最后提出与本文有关的阅读篇目ꎬ通过对比阅读ꎬ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ꎬ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ꎮ而对于写作教学ꎬ钱基博认为ꎬ其重点是体现在讲㊁读㊁作三者的联系上ꎮ所以ꎬ钱基博每讲一题文字ꎬ必定先让学生作文ꎬ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作文功力深浅程度ꎬ之后教师要示以范作ꎬ并在讲授作文时ꎬ一一指出学生文中的优劣之处ꎬ并依照范文ꎬ让学生彻底了解文题含义ꎬ从而改正自身的不足ꎮ可以发现ꎬ钱基博的国文教学更注重实践ꎬ 纸上得来终觉浅ꎬ绝知此事要躬行ꎮ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国文的要点ꎬ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ꎬ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ꎬ教师也予以示范ꎬ使学生拥有了对照的标准ꎬ教师自身的国文水平也有所提高ꎮ㊀㊀三㊁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㊀㊀(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德钱基博一生学贯四部ꎬ著作等身ꎮ不仅对国文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ꎬ在国学方面的成就也非常之高ꎮ钱基博从小熟背四书五经ꎬ对经㊁史㊁子㊁集有自己的见解和研究ꎮ另外ꎬ钱基博不仅醉心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ꎬ而且对数学㊁自然科学也很感兴趣ꎬ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4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十六岁便著成了«中国舆地大势论»一书ꎮ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渊博的知识积淀ꎬ钱基博后来给学生教授国文时ꎬ也常常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ꎬ让学生耳目一新ꎬ增加了学习国文的兴趣ꎮ现今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学习钱老的精神ꎬ俗话说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ꎬ自己必须有一桶水ꎮ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自我丰富和提升ꎬ才能紧跟时代步伐ꎬ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ꎬ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ꎮ钱基博认为ꎬ作为教师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ꎮ他在自述中说到ꎬ 斯为教也ꎬ必诚必信ꎻ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ꎬ乃开诚以示物ꎻ显言不可以避患ꎬ故托古以明义ꎻ务正学以言ꎬ无曲学以阿世ꎮ [1]5他认为师者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ꎬ对待教学的态度应是认真诚实的ꎬ钱基博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一准则ꎮ对于语文教师来说ꎬ要不断学习钱基博这种在学术和教学方面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严谨真诚的态度ꎬ坚持探求新知ꎬ丰富和武装自己的头脑ꎬ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ꎮ(二)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国文教学中ꎬ钱基博注重从学生心理出发ꎬ循循善诱㊁教学相长ꎮ[4]他提倡 以学之精神为教 ꎬ一面学一面教ꎮ在作文教学中ꎬ钱基博每次都仔细为学生批改作文ꎬ大到文章结构的明确ꎬ小到标点符号的使用ꎬ还亲自写下水作文给学生参考ꎬ使学生快速了解自身文章的缺点ꎬ及时改正ꎮ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ꎬ语文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ꎮ在阅读教学中ꎬ钱基博首先依据学生特点选定合适的阅读材料ꎬ其次让学生自读ꎬ教师及时指出错误ꎬ指导分析和鉴赏文章的方法ꎬ最后教师范读ꎬ目的是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ꎬ掌握阅读的方法ꎬ培养鉴赏阅读文章的兴趣ꎮ面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ꎬ教师往往成了 裁判 ꎬ而不是以身作则的 教练 ꎮ公布答案ꎬ宣判成绩ꎬ然后讲评ꎬ成为课堂里的常态ꎮ无休止的循环往复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时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ꎬ教师自己也无暇读书㊁写作ꎬ只是应付无穷无尽的作业和杂务ꎮ面对此种弊端ꎬ我们更应该从前辈身上汲取智慧ꎬ学习 学 和 教 相结合的精神ꎬ改变教学现状ꎬ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兴趣ꎬ教师也能在教中学ꎬ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ꎮ通过梳理钱基博的国文教育思想ꎬ使我们了解了钱基博有关国文教育教学的思想及实践经验ꎬ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有很多有益的启示ꎮ作为后辈的我们要努力吸收前人智慧ꎬ总结方法ꎬ合理运用至今天的语文教学中ꎬ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ꎮ参考文献:[1]㊀钱基博ꎬ文明国.钱基博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ꎬ2013.[2]㊀钱基博.国文教学从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3.[3]㊀赵然冉.钱基博国文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ꎬ2015.[4]㊀赵志伟.以法施人ꎬ念及童蒙 钱基博的语文教学思想及其启示[J].语文建设ꎬ2014(7).(责任编辑㊀蒲应秋)TheModernEnlightenmentofQianJibo sThoughtsontheChineseLanguageEducationLIDan(SchoolofLiteratureatXinjiangNormalUniversityꎬUrumchiꎬ830017)Abstract:㊀Mr.QianJiboisanideologicalandpracticaleducationist.His44yearsofexperienceinteachingtheChineselanguageenabledhimtoaccumulateawealthoftheChineselanguageteachingexpe ̄rienceandformedmanyworksꎬgivingdetaileddescriptionofthepurposeofteachingtheChineselan ̄guageꎬtheselectionofmaterialsforitsteachingꎬandtheproceduresofitsteaching.StudyingQianKibo sthoughtsontheChineselanguageeducationhelpsusdrawwisdomfromitandprovidesreferentialsug ̄gestionsandimplicationforteachingthemodernChinese.Keywords:㊀QianJiboꎻtheChineselanguageeducationideasꎻthemodernenlightenment。
钱基博 中国文学史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英文文档:Qian JiBo"s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Qian JiBo"s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renowned literary history book written by the famous Chinese literary critic and scholar Qian JiBo.The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its ancient origins to the modern era.In this book, Qian JiBo explores the various literary forms and movements that have shaped Chinese literature throughout history.He discusses the major literary works and authors from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nclud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analyzes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One of the key contributions of Qian JiBo"s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its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continuity of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China.Qian JiBo argues that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result of the cumulative efforts of many generations of writers and scholars, and that each literary movement is a response to the previous ones.The book also highlights the rol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in shap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Qian JiBo examines howhistorical events and political changes have influenced the themes and styles of literary works, and how writers have used literature as a means of expressing their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cerns.Overall, Qian JiBo"s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the rich and divers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It provides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radition and its various forms, and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society in China.中文文档:钱基博《中国文学史》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家和学者钱基博所著的一部著名的文学史书籍。
试论钱基博民族主义思想——以《现代中国文学史》为例
a s o g t hw oepoa o pei n h rc r t s t rao , t ep r n vl i tecnt t l m t u o s r rsi cm l t adcaat ii .I sn a t es a l e, s o s nl i h h s m c xy e sc s e h ol e h a y
试 论钱 基 博 民族 主义 思 想
— —
以《 现代 中国文学史》 为例
胡悦 晗
(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 学系 , 上海 2 04 ) 02 1 摘 要: 钱基博的《 现代 中国文学史> 蕴含 的民族主义思想 , 主要 有 以下三 个特 点 : 承接 晚清“ 经世致 用” 观点 而来 的文化
读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札记
读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札记读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札记钱先生的这本《现代中国文学史》,是我看到的同类文学史里最独出机杼的一部。
钱先生所指的“现代”,是1911-1930;全书分上编“古文学”和下编“新文学”,“起王闿运以迄胡适”;下编分“新民体”、“逻辑文”和“白话文”三部分。
新民体主讲康有为、梁启超,逻辑文是严复、章士钊,白话文主讲胡适(附黄远庸、周树人、徐志摩等)。
我关注的重点在“白话文”这一部分。
论胡适之文。
“其为文章,坦迤明白而无回澜;条理清楚而欠跳荡;阐里有余,抒情不足”;又论胡适之诗,谓只耐一回读:“亦伤于率易,绝无缠绵悱恻之致,耐读者之寻味”,然也指出其优点:“幸尚清顺明畅,不为烂套恶俚”。
对于胡适的文学主张,钱并未直论,而先是转述了大篇幅的胡先骕对胡适文学革命的驳斥;又引述大量裘毓麟批驳胡适“科学方法”之言论。
很明显,钱是站在胡先骕、裘毓麟一边的,对胡适的批评十分严厉,甚至刻薄:一时大师,骈称梁、胡。
二公揄衣扬袖,囊括南北。
其于青年实倍耳提面命之功,惜无扶困持危之术。
启超之病,生于妩媚;而适之病,乃为武谲。
夫妩媚,则为面谀,为徇从;后生小子喜人阿其所好,因以自睢不悟,是终身之惑,无有解之一日也。
武谲则尚诈取,贵诡获;人情莫不厌艰巨而乐轻易,畏陈编而嗜新说。
论“欧化的国语文学”。
这种风尚的始作俑者是鲁迅之译西洋小。
说,以顺文直译为尚,摹欧文以国语。
钱对此也是持批评态度,谓其“佶屈聱牙,过于《周诰》;学士费解,遑论民众”。
接着钱基博批驳其自相矛盾:你们开始倡导白话文的时候,不是标榜言文一致吗?现在又时兴“欧化的国语文学”,硬涩难读,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论鲁迅、徐志摩。
钱很有眼力,认为周、徐二人分别是小说、诗界的魁首名家。
“树人著小说,工为写实,每于琐细见精神,读之者哭笑不得。
志摩为诗,则喜堆砌,讲节奏,尤贵震动,多用叠句排句,自谓本之希腊;而欣赏自然,富有玄想,亦差似之;一时有诗哲之目。
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新文学观
论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新文学观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是民国时期湖南文学史学家钱基博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至今仍广泛被学界所引用及推崇。
本书从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共分五编,系统介绍了现代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并从审美观、文体特征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进行深刻分析。
其间钱基博提出了以新文学为中心的新文学观。
钱基博主张,新文学对文学创作模式和文学编排形式有新的追求,它以立足于现实的假设和传统文学的空间逻辑为基础,既延续古典文学的传统,又展示出新的状态。
新文学追求创造力和客观性,使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类型更富有创新空间并形成更加丰富的写作技巧,从而树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基础。
钱基博的新文学观极具内涵,他主张人可以从客观性角度把握文学事件及其具体因素,而如何客观地叙述以及如何从多方面批判现有文学,进而指明它们在现实创作中的作用,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目的就在于能够从文学作品本身多角度解析出隐含的引伸性思想,从而最大限度地表达普世价值观。
总之,钱基博针对现代中国文学史,提出以新文学观为中心的独到观点,使科学系统地考察文学趋势、阐释文学发展,对推动文学变革和文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振甫是怎么做到编研结合的——以《文史通义》为中心的考察
出版史料栏目编辑·缪立平周振甫是怎么做到编研结合的※——以《文史通义》为中心的考察/周振甫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大家,也是杰出的文史学者。
作为集“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于一身的周振甫,他一生主要的编辑工作是文史类书籍方面,其个人研究和著述的领域也集中在传统的文史方面。
他一生手握“两支笔”,一支是编辑他人文稿用的笔,另一支是自己写作文稿用的笔。
用钟叔河先生的话讲,好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
有人形象地说是“蓝笔自娱,朱笔编文”。
[1]周振甫确实一辈子都拥有这两支笔,交替使用,相得益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研结合”、主业副业齐头并进。
这二者本来是有矛盾的,比较难统一的,但在周振甫那里做到了“红”“蓝”协调,互相促进。
本文以他在《文史通义》的学习、编辑和研究几方面的具体事例,来探究一代名编编研结合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对同行有一些启示。
一、无锡国专时期初学《文史通义》1931年8月,周振甫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它是一所致力于研究传统文化,培养国学人才的专科学校。
国专一方面积极顺应世界潮流,努力与现代教育体制接轨,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和血脉。
钱基博、朱东润、冯振、陈柱、顾实、郭绍虞、周谷城、章太炎、吕思勉等国学大家和教育名家都曾先后在这里任教,可谓一时俊彦咸集于此。
作为高等学府,第一要务和最大贡献就是培养人才。
对此,刘桂秋在《无锡国专编年事辑》(引言)中,有过分析和概说:与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动辄拥有数千名教职员工、几万名学生相比,无锡国专的办学规模实在是小得“可怜”。
据粗略统计,无锡国专办学二十余年来,一共才只招了两千余名学生,其中因时局动荡、辗转流徙等原因,正常毕业者不到一千人。
但是,就是在这一两千名学生中,却涌现了一大批国学研究、文史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高质量的人才。
在无锡国专前三届的毕业生中,曾经出过王蘧常、唐兰、吴其昌、侯堮、蒋天枢、钱仲联等学术成就卓著的文史学者。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解题及其读法闫真真【期刊名称】《华文文学》【年(卷),期】2015(0)2【摘要】Qian Jibo, master of Guoxue(Studies in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educator, has produced writings that cover Sibu(four categories of ancient books that refer to the Confucian classics , orthodox histories , the pre-Qin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nd collections of literary works)and the hundred school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With the reorganiz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Qian’s works in recent thirty year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Qi an’s biography and the history of his scholarly studies have been on the rise, particularly those in his A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 Modeled on Qian ’s style of Jieti ( subject interpretation ) ,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xpound Qian ’sint erpretation of“Modernity”,“Literature”and“History of Literature”in his A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lections by scholars on his views of“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as the age advances.%钱基博是近代着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著述兼及四部,旁涉百家。
钱基博与中国近代文学
钱基博与中国近代文学钱基博(1887-1957)是我国近现代学问淹博的着名国学大师。
他虽身逢乱世,却秉承家学,矢志不改,不离典训,着作等身,以自己一生的心力为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基博作为近现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学者,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所着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正是近代文学研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作品。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也是文学史上由古典转入现代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转折时期。
本书所谈的,“起于王闿运,终于胡适之”,以近代文学为主,兼顾进入二十世纪后的所谓“旧文学”。
断代文学史以这一时期文学作为内容的,本书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学术着作。
虽然,此前的同类着作尚有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近三十年中国之文学》等。
但它们的篇幅都较小,评述也颇为简略。
钱基博立足近代,上溯明清,下探民国,正本溯源,以阔大的学术视野为这部断代文学史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史学价值。
同时,作者对于这一时期文学界代表人物的时代背景、思想根源等也有深层次的挖掘。
《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大特色,在于谈近代作家的创作时,十分注重他们与古典文学的传承关系。
如谈王闿运,归在“魏晋文”的名目下;谈樊增祥与易顺鼎,归于“中晚唐诗”;谈陈三立与郑孝胥,则归入“宋诗”。
本书作者将当时的文学分为二类:一为古文学,以王闿运、章太炎、刘师培、陈衍、王国维、吴梅等为代表;一为新文学,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士钊、胡适等为代表。
全书体例与史书中的《儒林传》相仿佛,在人即为传记,在书即为叙录,文献丰富,网罗广博,时有一些文坛掌故穿插于中。
与其他几部专史为新文学张目不同,钱着叙述旧文学则较为详尽,立论对旧文学也多有回护。
传统中国的“文”或“文章”,不只具有审美价值,更牵涉政治、学术、人生等。
离开了确定的时代氛围与作者生平,散文研究很难做深入的探讨。
在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中,以专章的形式为每一个值得在历史上留名的作者记录下了第一手的研究信息,从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到师承,既标明了每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又解读了作家创作的源流和创新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解题及其读法
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著述兼及四部,旁涉百家。
然而,与钱基博厚重的学术思想成反差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钱基博只是作为学贯中西、享誉当代的大学者钱锺书的父亲出现在钱学论著中,被一笔带过,其人其学几近湮灭。
近三十年来,随着钱基博著述的整理出版,钱基博生平史、学术史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对《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最为突出。
钱氏论学,喜作“解题”,诸如《〈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老子〉解题及其读法》、《读子卷头解题记两种》、《〈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等。
本诸“知人论世”,“解题”先论作者生平、学行,再对书题作考据性的解诂,最后对全书的主旨及历代学人的评价等做一提要钩玄。
本文略仿钱氏“解题”体,试图较为清晰地论述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展现的对“现代”、“文学”、“文学史”的阐释,及随着时代的推移,学人对钱基博这种“现代文学史”观的反思。
一、钱基博其人其学
钱基博(1887-1958),字子泉,又字哑泉、子潜,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
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
治学“务为浩博无涯涘”①,兼及四部,旁涉百家。
著述甚丰,于经部,《周易》心得颇多,有《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所重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鉴于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叙次经学源流,记载每多疏舛,于魏晋以下缺焉不详,而清儒绍述其意,又胶于门户,难以彰显学术流变之迹,著有《经学通志》、《后东塾读书志》(又名《古籍举要》)等,对经学的版本、目录、源流方面均有精审细考;于史部,推崇章学诚《文史通义》,诵习此书逾四十年,成《〈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主张通经于史,以史观文,归于致用,推往以知来;于子部,“亦多匡发”,撰写《〈老子〉解题及其读法》、《孟子约纂》、《读〈庄子·天下篇〉疏记》、《周秦诸子聚讼记疏证》、《名家五种校读记》等,同样讲求稽流溯源;
尤擅集部,“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这得益于他淹贯经、史、子、百家学术的渊博学识和会通的治学理念,尤其是以史学观照文学研究,注意辨别历代文学兴废得失、发展变化,以推知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径。
著有《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骈文通义》、《韩愈志》、《〈文心雕龙〉校读记》、《〈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国学文选类纂》、《近百年湖南学风》等,其中《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是钱著影响较大者。
其他,如文字学、兵学、文献学、文物研究、国民外交、地方志的编纂,甚至武侠小说等都有涉猎。
钱基博曾在军队中有短暂的幕僚经历,1913年投身教育,由小学、中学、师范以至大学,历任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学与经学教务长、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国文教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务主任、光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任教于浙江大学、湖南蓝田师范学院。
1946年抗战胜利后,选择武汉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任教终其身。
在40多年国文教学中,钱基博成就了上述丰富的论著,同时还专门编有《国学必读》、《语体文范》、《模范文选》、《国师文范》、《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中国文法说例》(又名《中国文字圈识则例》)等国文教材。
其国文教育思想与其学术思想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著述大多以精炼的文言文写就,坚守中国文化本位,阐发现代学术转型与传统间的流变与发展,而不是粗暴的割裂古今,全盘西化。
然而,与钱基博厚重的学术思想成反差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钱基博只是作为学贯中西、享誉当代的大学者钱锺书的父亲出现在钱学论著中,被一笔带过,其人其学几近湮灭。
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有了转变。
1986年5月,岳麓书社出版《现代中国文学史》和《近百年来湖南学风》。
1987年,在章开沅校长倡议下,华中师范大学推出了《纪念钱基博先生诞辰百周年专辑》,首次将部份遗著结集面世,并收录友朋弟子纪念论文10篇诗词8首,追忆钱基博学问品行,为我们了解钱基博提供了窗口。
十年后,学报编辑曹毓英以此次整理工作为基础,出版《钱基博学术论著选》,以钱基博国学六部分类法选
编经、史、子、集、小学、校雠目录学篇目,并附有《钱基博先生著作目录》,部份展现了钱基博学术成就,对推动钱基博研究的深入开展可谓功不可没。
1993年,中华书局将钱基博在三四十年代先后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上古至隋唐)、《中国文学史》(宋辽金)、《中国文学史》(元)、《明代文学》和《读清人集别录》汇总,定名为《中国文学史》(三册)出版,这也是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在大陆地区第一次完整出版。
②1997年,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专列钱基博为一卷,虽然没有挖掘出新材料,不过书后附有《钱基博先生小传》、《钱基博先生学术年表》和《钱基博先生著作要目》,对钱基博研究不无小补。
此后一二十年间,钱基博著述陆续再版或重印,不但民国时期出版的著作得以再版,一些讲话、书信、地方报刊连载长文等也渐渐被发掘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21年陆续推出《钱基博集》系列论著,号称“国内收录最为齐备的钱基博先生文集”③,目前已出至第三辑。
主编傅宏星积十多年之功,在海内外广为搜求,再现了许多珍贵散篇文章和自印本、稿本作品。
通过系统全面地梳理钱氏论著的版本异同及分布情况,澄清了既往整理出版中的一些错讹、混淆之处,为钱基博学术思想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文献支持。
特别是书后附录的“校订后记”对每本书写作缘由、版本情况、内容简介、研究现状等做了提要钩玄式的介绍,其中不乏对钱基博学术思想的深度解读,从中可见钱基博的治学兴趣、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学界思潮、教学任务等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治学方法也逐渐从古今会通发展到中西比较,对梳理钱基博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在阅读中不能忽视。
④随着文献整理的渐趋完备,钱基博生平史、学术史的研究也日渐增多,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了“钱基博与国学研讨会”,研讨会论文结集《钱基博学术研究》也随之出版。
钱基博文献整理工作的逐渐完备,使钱基博全面研究与重新定位成为可能。
据笔者粗略统计,近三十年来,两岸四地以钱基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已有两百多篇,硕博士论文七篇,专著主要有两部。
研究内容上,大体集中在对其家世、生平经历及人
品学风的总体性研究、教育思想与实践论述、经史诸子及文献学研究、文学思想研究及钱氏父子代际研究等。
其中,对于钱基博文学思想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现代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