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植物的生殖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5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5篇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无性繁殖的典型的图片,嫁接、扦插过程的示意图,组织培养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的实例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有性生殖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看书、填表温故知新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补充完善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完整版)《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doc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陈国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1.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比较植物多种生殖方式的异同。
2.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是保证种群的延续和对环境适应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进行扦插的探究活动。
四、教学准备PPT、视频、富贵竹或绿萝实物。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播放植物由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观看视频,回忆七年级活跃课堂气(第 1 课时)一段视频。
有关植物生殖的知识,氛,吸引学生有性生殖【提问】这段视频显示的是植物由完成课本填图。
注意力,引发种子萌发到开花的一段过程,我们好奇心,激发知道开花后就结果了,那在开花和学生学习兴结果之间还发生了什么呢?那种子趣。
通过回忆里的哪个部分会发育为一株新植物旧知识引出新呢?形成种子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最课内容。
重要呢?请学生完成课本图 7-1 的填空。
组织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及课本填图,师生共同总结在形成种子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最为重要,因为它们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会发育为种子中的胚,最终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育为新植株。
总结:这种经过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扦插PPT出示一盆吊兰图片。
【提问】1.用刚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法解释吊兰是如何繁殖新个体的?2.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吊兰?3.两种方法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总结】无性繁殖的种类(扦插、嫁接、压条、分根)。
【思考】扦插繁殖新个体的方法和有性生殖的方式有什么根本区别吗?【总结】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请学生再举出一些扦插的例子。
然后 PPT 展示部分扦插成活的植物的例子,如富贵竹、番薯、柳枝等。
植物的生殖教案
植物的生殖教案
主题: 植物的生殖
目标:
1. 了解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2. 理解植物的生殖器官和其功能
3. 了解植物的传粉和传播方式
教学步骤:
引入: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植物的花朵、果实和种子。
引发学生对植物生殖的兴趣和疑问。
1. 植物的生殖方式:
- 通过花朵进行有性生殖 (显示图片或实物花朵)
- 花朵的结构和功能
- 雌蕊和雄蕊的作用
- 花粉和花药的含义
- 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生殖 (显示图片或实物根茎)
- 分株繁殖和匍匐茎的含义
- 具有匍匐茎的植物的例子
2. 植物的传粉方式:
- 昆虫传粉 (显示图片或视频)
- 花朵的形态适合昆虫传粉
- 昆虫如何吸引到花朵并传输花粉
- 风传粉 (显示图片或视频)
- 花粉轻盈,适合风传播
- 比较风传花粉和昆虫传花粉的优劣势
3. 植物的传播方式:
- 种子传播 (显示图片或实物种子)
- 胚珠是如何形成种子的?
- 种子的特点和优势
- 孢子传播 (显示图片或实物孢子)
- 孢子的形成和释放方式
- 孢子的传播途径和目的
4. 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利用植物的生殖方式和传播方式进行园艺和农业种植
- 如何合理利用植物的繁殖方式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总结:
回顾课堂内容并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殖方式、传粉方式和传播方式。
《植物的生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实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殖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殖方式2. 有性生殖的特点和实例3. 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实例4. 观察植物的生殖现象5. 思考植物的生殖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实例。
2. 教学难点: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观察植物的生殖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殖问题。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植物的生殖方式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实例。
3. 投影仪和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2. 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介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解释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实例分析:展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生殖方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殖方式,并提出自己对植物生殖问题的思考。
七、课堂练习八、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思考植物的生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植物的生殖方式。
2. 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的生殖方式的进化意义,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他们对植物生殖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植物的生殖方式,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植物生殖问题的思考。
2. 请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殖方式,并思考哪种生殖方式更适应于不同的环境。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
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使学生掌握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植物的生殖器官,了解其生殖方式。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植物生殖的相关知识,植物生殖器官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出植物的生殖话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区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植物生殖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植物生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实例分析,正确区分和应用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
3. 评价学生对植物生殖过程中重要器官的认识和理解。
4. 评价学生对植物生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生殖器官,让学生猜测其生殖方式。
2. 主体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植物,分析其生殖方式,并展示给其他组。
3. 实践活动:户外观察,寻找校园或周边的植物,记录其生殖方式。
4. 总结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优秀4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优秀4篇)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篇一一、教材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
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部分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部分,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
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
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
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
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
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
五、教法教具材料的准备(1)准备蔷薇枝条、刀片、嫁接薄膜。
植物的生殖教案
植物的生殖教案一、引言植物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繁殖器官实现新个体的产生和繁衍。
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对我们更好地护理和培育植物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繁殖器官以及相关实验和观察方法。
二、植物的生殖方式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两个亲本植物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花的有性生殖: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器官。
花由花萼、花瓣、花蕊和雄蕊组成。
-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蕨类植物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释放出来后形成蕨类植物的新个体。
- 藻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藻类植物通过生活史的交替形式完成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在无配子结合的情况下,由单个亲本植物产生新个体。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 茎的无性繁殖:植物的茎通过地下匍匐茎或地上匍匐茎的方式繁殖。
- 叶的无性繁殖:部分植物的叶片可以发生形成新个体的变态。
- 块茎的无性繁殖:一些植物通过块茎的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的繁殖器官1. 有性繁殖器官- 花瓣:花的有性繁殖器官,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 花药:花的雄蕊部分,内含花粉,并通过传粉媒介传播。
- 雌蕊:花的雌蕊部分,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接收花粉并产生种子。
2. 无性繁殖器官- 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通过茎的节段或芽鳞的活动扩展新个体。
- 根:某些植物的根部可以发生无性繁殖,如地下茎或根茎。
- 叶片:有些植物的叶片具备生长和繁殖的能力,通过单叶复制或裂叶再生形成新个体。
四、实验与观察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和观察:1. 观察花的结构:选择不同种类的花朵,仔细观察其花瓣、花药和雌蕊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
2. 花粉传播实验:收集不同植物的花粉,通过昆虫或人工手段将花粉传播至其他植物的柱头上,观察是否能够成功结出果实。
3. 茎的无性繁殖实验:选择植物茎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节段,进行水培或土壤培养,观察新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植物的生殖教案
植物的生殖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生殖教案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2. 理解植物生殖的重要性;3. 掌握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 能够描述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5.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殖方式;2. 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
教学难点:1. 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的理解;2. 雌雄异株植物和雌雄同株植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2. 植物的模型(可以用纸板或橡皮泥等材料制作);3. 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用图片或幻灯片介绍不同的植物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例如通过花朵传粉和种子扩散等。
引发学生对植物的生殖的兴趣。
二、学习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10分钟)1. 介绍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花药和花丝。
2. 让学生观察植物花朵的结构,注重花药和花丝的位置和构造。
可以用模型辅助讲解。
3. 解释花药和花丝的功能,即花药内含有花粉,花丝负责支撑花药。
三、学习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10分钟)1. 介绍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2. 让学生观察植物花朵的结构,注重子房、花柱和柱头的位置和构造。
可以用模型辅助讲解。
3. 解释子房、花柱和柱头的功能,即子房内含有胚珠,花柱和柱头负责接收花粉和促使受精。
四、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15分钟)1. 讲解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可以结合实际例子或实验说明,例如蜜蜂传粉或模拟传粉实验。
2. 强调传粉的重要性,即需要花粉和花朵的合作才能完成植物的生殖过程。
3. 解释受精过程,即花粉在花柱上成长,柱头释放出花粘,花粘粘住花粉使其萌发和生长,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胚珠结合形成种子。
五、实验探究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在一个容器中放置含有花粉的纸片,观察花粉的传播情况。
植物的生殖教案
植物的生殖教案植物的生殖教案植物的生殖是指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它是植物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植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主要方式。
本文将以植物的生殖为主题,探讨植物的繁殖过程、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以及植物生殖的重要性。
一、植物的繁殖过程植物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细胞的结合。
在生殖细胞的形成阶段,植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雄性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称为花粉发生,而雌性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称为胚囊发生。
在花粉发生过程中,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花粉粒。
而在胚囊发生过程中,胚囊母细胞也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一个胚囊。
接下来,花粉粒通过传粉的方式到达花的雌蕊部分,进入花柱。
在花柱内部,花粉粒与胚囊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来繁殖后代的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产生遗传上的变异,有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而无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无需生殖细胞的结合来繁殖后代的过程。
这种方式不会产生遗传上的变异,后代与亲本基本相同。
有性生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自花授粉是指花粉从雄蕊传到同一花的雌蕊,而异花授粉是指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花粉粒通过传粉媒介(如昆虫、风、水)到达雌蕊,进行受精。
无性生殖的方式也有多种,包括分株、扦插、离体培养等。
分株是指植物通过地下茎或根茎的分裂来繁殖后代。
扦插是指将植物的一部分(如枝条、叶片)插入土壤或水中,使其生根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离体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使其发育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三、植物生殖的重要性植物的生殖对于维持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植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的后代具有遗传上的变异,这使得植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方,植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能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精选8篇)
⽣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名⽆私奉献的教育⼯作者,有必要进⾏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作,教学设计⼀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解种⼦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结构的异同、了解裸⼦植物、被⼦植物的划分依据。
本课还安排有⼀个学⽣实验,⼀个观察与思考,⼆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学⽣实验的顺利进⾏; ⼆、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个指导学⽣进⾏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动⼿、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分析: 初⼀学⽣⽣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能⼒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法及步骤。
初⼀学⽣的思维⽐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注意⼒吸引过来,还能极⼤的提⾼学⽣学习⽣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内容较多,学⽣年龄⼩,⼤脑兴奋中⼼容易疲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标: ⼀、知识⽬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种⼦和⽟⽶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植物⽐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植物和被⼦植物。
⼆、能⼒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法,培养学⽣观察、分析思考的能⼒; 2.通过⼩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植物和被⼦植物,认同绿⾊植物与⼈类⽣活的密切关系。
八年级生物教案:植物的生殖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3. 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的方式,如扦插、嫁接、压条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过程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成、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方式。
2. 教学难点: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花、果实、种子的形成,无性生殖的概念和常见方式。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显微镜、植物标本、实验材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新课:讲解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3. 课堂实验:观察植物的生殖器官,了解有性生殖过程。
4. 教学无性生殖:讲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方式。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生殖器官内容: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了解它们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观察植物标本,填写观察报告。
2. 活动二:实验探究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活动方式:分组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七、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了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方式内容: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和常见方式。
活动方式:讲授法,引导学生讨论无性生殖的优点和缺点。
2. 活动二:探讨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内容:让学生探讨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实例。
八、教学内容与活动活动方式:讲授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2. 活动二:案例分析内容: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案例并分享结论。
(完整版)第一节_植物的生殖教案
达标检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
1.玉米种子的胚是由下列哪一结构
发育而来的?()
A.卵细胞B。
受精卵C.胚珠D。
子房
2.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中,属于有
性生殖的是()
从乳酸菌的分裂生殖B。
红薯的根进
行繁殖
C。
油菜用种子繁殖D。
马铃薯的块
茎繁殖
3“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后者的繁殖方式
是()人.嫁接B.分根C。
扦插D.杂交
4.常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
树,主要因为这种生殖方式能够()
A.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
产
生优于亲本的品种
C 。
操作简便口。
能大量繁殖
5.在进行嫁接时,要将砧木和接穗
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目的是()A.让
根吸收的水能运送到枝条上去 B.让
枝条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送到根
部
C。
保持接穗、砧木一般粗,便于欣赏
D。
利于两部分形成层细胞分裂出的
新细胞愈合在一起
6.
(1)嫁接包括两种方式,图。
植物的生殖、教案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一.教学目标知识:1.能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能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1.通过填图和描述活动,培养学生组织知识的能力。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
3.训练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有关生物诗词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有关艺术素养。
2.通过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树立生物不断发展和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探究活动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活动,归纳出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无性生殖的应用。
3.探究活动设计中问题的提出,扦插的材料,设置重复组,活动的落实。
四.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请每小组的学生以“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为题,收集有关的事例资料。
3.布置课前查找花的结构和它在生殖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思路学生赏析诗词导入课题---------→回忆讨论描述出有性生殖概念 ---------→观察、思考交流收集的资料,说出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并总结出无性生殖概念---------→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了解无性生殖的不足及益处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1.引入:课件展示:白居易《燕诗》,学生赏析诗词描写了什么?导入课题“植物的生殖”。
2.复习:课件展示: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传粉、受精的过程,帮助学生知识再现,以填写书本P2框图。
3.描述概念:启发学生归纳被子植物生殖的重要特点,概括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4.过渡设问: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举例说明。
5.小组讨论:结合“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已有知识基础上多挖掘,比一比,哪个组想的最多。
6.交流归纳:交流中注意帮助学生矫正错误概念和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概括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7.无性生殖的应用。
8.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的生殖教案
植物的生殖教案教案: 植物的生殖一、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生殖的基本概念,明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意义。
2. 掌握植物生殖的方式及其特点,包括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种子发芽和苗期管理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要点1. 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2. 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
3. 种子的结构、发芽过程和苗期管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导师会简单对生殖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谈谈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意义。
2. 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导师会选择几个常见的植物作为例子,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有性生殖包括自交和异交两种方式,无性生殖包括萌生、扦插和分裂等方式。
3. 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1小时)通过讲解教材、直观的实物和模型等多种方式,导师详细解释了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让学生对花的生长发育、花的花粉、花蕊、雌雄生殖器官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4. 种子的结构、发芽过程和苗期管理(1小时)导师通过小实验,呈现了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深入分析了发芽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经营种子的方法,以及苗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5. 总结(10分钟)导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学生今天的收获和重点,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的复习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因为许多植物的生殖特点较为复杂,所以学生最好能够通过讲解教材来理解。
教师应该结合模拟示范和实物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体验。
2. 互动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关于植物生殖的问题讨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观察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识别不同的植物,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和生殖特点,加深学生对植物生殖特点的理解。
4. 实验法:教师可以将生殖特点或生产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实验演示,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实际问题的运作。
《植物的生殖》优教教案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教材分析】
对于有性生殖在前面已学习过有关知识,只是没有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理解有性生殖是两性细胞结合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来繁殖,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联系实际,掌握无性生殖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能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能够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并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3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教学重点】
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教材分析】
对于有性生殖在前面已学习过有关知识,只是没有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理解有性生殖是两性细胞结合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来繁殖,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
通过联系实际,掌握无性生殖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视频、图片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一、有性生殖: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二、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母体直接产生。
三、无性生殖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扦插2嫁接
【课后反思】
每种生物都不会因为群体中某个体的死亡而灭绝,这是因为个体在死亡之前,一般都会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不同种类的生物,其生殖特点有所不同。
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
植物的生殖教案
植物的生殖教案植物的生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特点、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及其优劣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殖的兴趣,增强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殖器官。
三、教学难点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对比及其优劣势。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一下植物的生殖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植物是如何繁殖的?第二步:学习生殖方式(15分钟)1. 主要讲解两类植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通过植物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常见的方式有根茎离体,茎叶离体,花果离体等。
3. 有性生殖:通过花的柱头与花粉结合,形成种子或果实,通常涉及两个不同个体的参与。
第三步:学习生殖器官(20分钟)1. 学习植物的生殖器官:雄蕊和雌蕊。
2.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含有花粉,受精后形成种子。
3. 雌蕊:由柱头和子房组成,柱头接收花粉,子房内形成种子。
第四步:分析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优劣势(25分钟)1. 教师呈现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传粉、植株繁殖等。
2. 学生小组讨论不同植物生殖方式所面临的问题、优势和劣势。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优劣势。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为什么植物选择了不同的繁殖方式。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中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及其适应性。
2. 呈现研究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
2. 板书、讲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殖特点、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并能够分析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的优劣势。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生活案例、现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的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受精和种子形成。
3. 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的方式,如扦插、嫁接、压条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1. 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受精和种子形成。
3. 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受精过程的理解。
2. 无性生殖方式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殖方式。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殖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探讨无性生殖的特点和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殖方式。
2. 讲解有性生殖:介绍有性生殖的概念,讲解受精过程和种子形成。
3. 讲解无性生殖:介绍无性生殖的概念,讲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常见方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无性生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植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植物生殖的实践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殖方式。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植物两种生殖方式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观察,评估学生对植物生殖方式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观察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植物生殖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生物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3. 课外阅读材料,介绍植物生殖的实例和故事。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殖方式。
2. 讲解有性生殖:介绍有性生殖的概念,讲解受精过程和种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的生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的内容。
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奏着绵延不绝、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
而且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节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应用,着重突出了植物的生殖方式与环境的相适应。
这节课与其他章节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尤其为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结合新课程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
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中和学生实际,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与技能: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扦插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对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学生生活中有过接触,但对概念和本质没有科学的认识,所以把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区别作为本节的重点,而实际生活中学生实践操作经验几乎没有,所以把尝试植物的扦插作为本节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习过开花和结果,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此知识过渡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应不大。
三、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我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程序1.设计思路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然后回忆植物生殖的主要特点,分析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针对花生、玉米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个体,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又是怎么来的?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再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并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同时分析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并进行扦插尝试。
展示植物嫁接的图片,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通过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明确了这两种生殖的异同点,加强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连贯性。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合作讨论、分析、理解扦插存活率的高低与对材料处理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斟酌,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展示课堂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由易到难,主要是考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及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适时地做出客观性、鼓励性的评价。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点拨并组织学生搞好各项活动,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
3.板书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我从四个方面引导学习展开学习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机写如下的板书: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点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又称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合子是第二代发育的起点。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
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
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
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
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
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
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
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
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
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
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
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
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
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
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
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
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
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万颗。
如果它们均匀地分布在银河系中,则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约为4600光年。
因此我们认为,宇宙中还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恐怕暂时无法同他们进行有效的联系。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全面,带我们领略了宇宙的神奇奥妙,也让我们为各国科学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叹。
我们经过学习,也将掌握这些科学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奥秘。
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
在这一节的教学里,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补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学家的贡献”、“从有机物到细胞”等科学假说、实验,并特别强调“这些假说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其它观点”,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这样设计是依据如下论述:“由于所有的科学概念均依赖于实验和观察的证实,所以从原则上讲,当出现新的证据时,一切科学知识都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