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应该以预防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治疗起来很麻烦,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但是又有哪些预防的好方法呢?下面来了吆!
1从个人层面积极采取措施
树立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培养高尚的道德责任感。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为核心,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关系,具有为人诚实、谦虚谨慎、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前途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自尊、自信、悦纳自己;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能够与环境保持平衡。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合理地渲泄、排解消极情绪,富有幽默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从家庭层面积极采取措施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素质教育观念。包括生理和心理、情感与意志、品德与个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最大限度的和谐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畸形发展。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要鼓励孩子广交朋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做人;要引导孩子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障碍。家庭成员应该性格开朗,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彼此间关系融洽,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家庭气氛要温馨,具有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借助学校渠道及时解决孩子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着充足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这是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的。
3从学校层面积极采取措施
高校应建立完备的心理健康预防、监测体系。比如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丰富心理咨询经验的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于存在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和跟踪治疗;班级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委员在协助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及时发现班级出现心理异常的同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高校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比如针对有自卑、自责心理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鼓励式教育方法,培养其克服种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关爱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高校要建立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要大力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精神扶贫”工程,应定期为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他们增强自信心,不因贫困而影响自己的学业,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贫困,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劳动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4从社会层面积极采取措施
社会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经常广泛地开展以家庭美德教育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爱的家庭关系,倡导营造温暖、幸福、健全稳定的有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我们有必要从“第一现场”家庭入手,紧密结合学校、社会,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安全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