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物理第24题 力学计算题专题 整理

合集下载

2015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计算题(1)(力与运动)

2015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计算题(1)(力与运动)

【2015·福建·20】1.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像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

1.【答案】(1)1.5m/s 2 (2)20 m/s【考点定位】 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识图能力,理解v-t 图像的含义,利用图像求解加速度与位移、平均速度等【2015·安徽·22】2.一质量为0.5 kg 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 点,距离A 点5 m 的位置B 处是一面墙,如图所示。

长物块以v o =9 m/s 的初速度从A 点沿AB 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 ,碰后以6 m/s 的速度把向运动直至静止。

g 取10 m/s 2。

(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碰撞时间为0.05s ,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

2.【答案】(1)0.32μ= (2)130F N = (3)9W J =考点: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做功等知识【名师点睛】动能定理是整个高中物理最重要的规律,计算题肯定会考,一三问都用动能定理;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必然用到,学生很容易想到【2015·四川·9】3.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到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

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1×106N,匀速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3kW,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

高考物理第24题专题训练题

高考物理第24题专题训练题

高三物理辅导讲义(一)24题第1题如图,ab和cd是两条竖直放置的长直光滑金属导轨,MN和M′N′是两根用细线连接的金属杆,其质量分别为m和2m.竖直向上的外力F作用在杆MN上,使两杆水平静止,并刚好与导轨接触;两杆的总电阻为R,导轨间距为l.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电阻可忽略,重力加速度为g.在t=0时刻将细线烧断,保持F不变,金属杆和导轨始终接触良好.求:(1)细线烧断后,任意时刻两杆运动的速度之比;(2)两杆分别达到的最大速度.第2题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h=1.8 m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M=2 kg、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l1=0.2 m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在A最右端放有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其质量m=1 kg,B与A左段间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二者均静止,现对A施加F=20 N水平向右的恒力,待B脱离A(A尚未露出平台)后,将A取走.B离开平台后的落地点与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1.2 m.(取g=10 m/s2)求:(1)B离开平台时的速度v B.(2)B从开始运动到刚脱离A时,B运动的时间t B和位移x B.(3)A左段的长度l2.第3题反射式速调管是常用的微波器件之一,它利用电子团在电场中的振荡来产生微波,其振荡原理与下述过程类似.如图所示,在虚线MN两侧分别存在着方向相反的两个匀强电场,一带电微粒从A点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在A、B两点间往返运动.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是E1=2.0×103 N/C 和E2=4.0×103 N/C,方向如图所示,带电微粒质量m=1.0×10-20 kg,带电量q=-1.0×10-9 C,A点距虚线MN的距离d1=1.0 cm,不计带电微粒的重力,忽略相对论效应.求:(1)B点距虚线MN的距离d2;(2)带电微粒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t.。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含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含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5新课标I-34(2))【物理—选修3-4】(10分)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波速均为25m/s,两列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i)t=0时,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ii)从t=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答案】(i) X = (50 + 300n)cm n = 0,1, 2······(ii)t = 0.1s【考点】横波的图像;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解析】(i)t = 0 时,在x = 50cm处两列波的波峰相遇,该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6cm, 两列波的波峰相遇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均为16cm 。

从图线可以看出,甲、乙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 = 50cm , λ2 = 60cm ·······○1 (2分)甲、乙两列波波峰的x坐标分别为:X 1 = 50 + k1λ1 , k1 = 0,1, 2······○2 (1分)X 2 = 50 + k2λ2 , k2 = 0,1, 2······○3 (1分)由○1○2○3式得,介质中偏离平衡位置为16cm的所有质点的x坐标为:X = (50 + 300n)cm n = 0,1, 2······○4 (2分)(ii)只有两列波的波谷相遇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16cm ,t= 0 时,两列波谷间的x 坐标之差为:Δx/ = [50 + (2m2 + 1)] ······○5 (1分)式中m1和m2均为整数,将○1代入○5式得:Δx/ = 10(6m2– 5m1) + 5 ·······○6由于m1和m2均为整数,相向传播的波谷间的距离最小为:Δx/ = 5cm ······○7 (1分)从t = 0开始,介质中最早出现偏离平衡位置位移为-16cm的质点的时间为:t = ·······○8 (1分)代入数值得: t = 0.1s ······○9 (1分)【2015新课标II-34】(2)(10分)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Q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s,振幅A=5cm。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2015年新课标1第24题

全国高考物理高考题说题比赛一等奖课件2015年新课标1第24题

首先要考虑没有接通电源的情况下,金属棒所受重力与弹力平衡,考虑 到两弹簧受力相同,可以写出此时力的平衡方程:
2kl1 m g
•再考虑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运用左手定则可判断 出安培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弹簧应进一步伸长,写出新的平衡方 程:
2k (l1 l2 ) mg F
•最后由安培力公式和欧姆定律得到安培力方程和金属棒中的电流与已 知的电动势和电阻的方程。
F BIL
E IR
•综合运用上述方程并代入题给数据,即可得到本题的结果。
六、标准解答
依题意,开关闭合后,电流方向从b到a,由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所受 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 开关断开时,两弹簧各自相对于其原长伸长为 l1 0.5cm 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四、考点
• • • • 共点力的平衡 Ⅱ 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Ⅱ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Ⅱ 胡克定律 Ⅰ
五、解题过程(一审二析三方程)
• 2015年新课标24.(12分) 如图,一长为10cm的金属棒ab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 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 势为12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2Ω。已知开关断开时 两弹簧的伸长量均为0.5cm;闭合开关, 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 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cm,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 。判断 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 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
2kl1 m g
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式中,m为金属棒的质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F BIL
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24 选修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24 选修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课件
选修3-3 题型解读
复习中抓基础、重全面,构建知 识网络,梳理知识要点,加强热点题型的针 对性训练。
类型1 热学基础知识与气体实验定律的组 合
[例1](多选)(1)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 的是________。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 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 膜的面积
[解析] (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 验中,油膜经充分扩散,形成单分子油膜, 故纯油酸体积除以油酸膜面积即为油酸分子 直径,A项正确;由查理定律可知,B项正 确;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 体分子的密集程度两个因素有关,所以气体 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不一定越 大,C项错误;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同性的特
• 依题意,R=10 cm, • 据反射规律与几何关系知,反射光线形成 光斑P1与M点的距离为: • d1=Rtan 30° • 激光束的入射角i=60°, • 设其折射角为r,由几何关系可知折射光 线形成光斑P2与M点间距为: • d =Rcot r
cot r= ,即r=30°
据折射定律得:n
类型2 波的基础知识与几何光学的组合
[例2](1)两列简谐横波a、b在同一种均匀 介质中沿x轴传播,a波周期为0.5 s。某时刻, 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xP=3.0 m处的P点重合, 如图甲所示,则b波的周期为Tb=________s, 该时刻,离P点最近的波峰重叠点的平衡位 置坐标是x=________m。
(2)熟练掌握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的
2.光学部分 (1)明确介质折射率的大小关系,进而明 确光线的偏折方向。 (2)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应 注意全反射临界角条件的判定。 (3)注意理解折射过程中的几何关系,这 往往是解决许多题目的关键。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分类汇编:03-牛顿运动定律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分类汇编:03-牛顿运动定律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牛顿运动定律(2015新课标I-20). 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答案】A、C、D【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解析】向上滑动到最高点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由受力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μmgcosθ = ma1 ,根据图b可得:a1 = -v0/t1 ,由运动学公式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t1和几何关系sinθ = H/x ; 从上往下滑过程也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有:mgsinθ–距离x = v02,物块与斜面μmgcosθ = ma2,v1 = a2(2t1- t1) .解以上各式可得:斜面的倾角θ=arcsin v1+v02gt1间的动摩擦因数μ=v0−v1,选项AC对。

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物块沿斜面向上2gt1cosθ,故选项D正确;仅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无法找到物滑行的最大高度H = Xsinθ = v0(v1+v0)4g块质量,选项B错。

(2015新课标I-25)(20分).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如图(a)所示。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时间内小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

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μ1 = 0.1 μ1 = 0.1 (2)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最终距离为6.5m【考点】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解析】(1) (7分)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 (m+M)g = (m+M)a1·······○1(1分)由图可知。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含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相互作用(含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2015新课标II-22】22. (6分)某学生用图(a )琐事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 )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 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 m/s 2;打点C 点时物块的速度V = m/s; (2)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高度C 斜面的倾角 【答案】(1)3.25;1.79;(2)C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纸带数据可知:加速度s m Tx x x x a BC AB DE CD /25.34)()(2=+-+=;打点C 点时物块的速度s m Tx v BDC /79.12==(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θμθcos sin g g a -=,所以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

考点: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 (2015浙江-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通过导体的热功率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B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力的作用时间成正比 C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 D 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答案】C考点:电功率,功,电容,胡克定律(2015四川-8(1))(6分)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1所示,图2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 cm.。

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

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 N (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

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能守恒与圆周运
律以及功率机车起动问题
匀强磁场中得运
动向心力判断
动,圆周运动轨迹
及圆心
三、近三年全国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对比分析
18 (电学单选题)库
(力学单选题)万有 II (电学多选题)安培定则 I
伦定律,受力分 II
引力定律
以及电流磁效应
析,力得合成。
19
(电学多选
(电学多选题)静电 静电 (电学多选题)带电粒子 II
二、2015年新课标2卷物理试题特点分析
• 4、选做题特点
• 选修部分题型结构跟近几年完全相同,各个 板块都采用两小题得形式,第一道就是选择 题,从五个选项中选出三个正确得,题得内容 都就是课本上得基础知识,选修3-3就是分子 动理论以及波义耳定律,3-4就是光得折射、 光得干涉、波得传播规律,3-5就是波粒二象 性、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 从考试大纲规定得物理知识考点看,力学部分得知识覆盖率更高,知识考查 更全面,但就是今年电学知识所占比例比去年略有上涨。
• 选考题与前几年相同,仍然就是三选一作答,每个版块一道选择,一道计算, 共15分。
• 全卷试题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难题,适当体现学科内知识综合。试题 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考查,将深刻得物理思想和灵活得物理方法 有效地融入试题,多层次、多方位地考查考生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 题将考生“五大能力”得考查置于首位,特别对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 理问题得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得能力有较高要求。 部分试题创设了较新得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解决新得物理问题得能力,对考生得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和物理建模能力 有较高得要求。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物理知识得实际应用。部分 题目背均与生活和科技息息相关,符合新课程理念和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2015年高考理综24、25题的分析

2015年高考理综24、25题的分析

2015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Ⅱ卷物理第24题和25题的分析24.(12分)如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 、B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

已知该粒子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v 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 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30°。

不计重力。

求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解析:设带电粒子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

粒子在垂直于电场 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即︒=︒60sin 30sin 0v v B ① 由此得03v v B = ②设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 ,由动能定理有()020221v v v m qU B AB -=③ 联立②③式得qmv U AB20= ④ 本题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重点体现力和运动的关系、速度的合成和分解、动能定律等内容,题目已知带电粒子在A 点和B 点的速度,根据已知条件,只要能求出粒子在B 点的速度,根据动能定律就可求出A 、B 两点的电势差,因此,本题求B 点的速度就是问题的关键。

要求B 点的速度,需要明白如下几点:(1)A 点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与B 点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相等;(2)根据B 点的速度方向与电场线方向的夹角可求得B 点的速度。

抽样显示:该题满分12分,平均分为3.45分。

有34.7%的同学得零分,满分率占14.89%,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得分情况.得分情况见下表: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53)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83,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拆题(5.25)

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拆题(5.25)

专题:高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拆题(5.25)班级:高三()班学号:姓名:评价:物理计算题历来是高考理科生分档的拉分题,试题综合性强,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的物理情境较复杂,物理模型较模糊甚至很隐蔽,运用的物理规律也较多,对考生的各项能力要求都很高。

为了能在物理计算题上得到理想的分值,应做到细心审题、用心析题、规范答题。

细心审题:做到“看”、“读”、“思”1.看题: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看题时不要急于求解,要全面、细心,对题中关键的词语要多加思考,弄清其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要用着重号加以标注;不能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要重点看清题中隐含的物理条件、括号内的附加条件(即:悄悄话)等。

2.读题:即默读试题。

不管试题难易如何,一定要默读一遍,逐字逐句研究,边读边思索、边联想,以弄清题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排除干扰因素,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各种模型,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思题:“思题”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清楚各物理过程的细节、内在联系、制约条件等,进而得出解题的全景图。

用心析题:做到“明”、“画”、“析”1.明过程: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在审题获取一定信息的基础上,要对研究对象的各个运动过程进行剖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确定每一个过程对应的物理模型、规律及各过程间的联系。

2.画草图:是根据题中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断,画出草图(如运动轨迹图、受力分析图、等效图等)以展示题述物理情境、物理模型,使物理过程更加直观、物理特征更加明显,进而方便确立题给条件、物理量与物理过程的对应关系。

3.析规律:是指在解答物理计算题时,在分析题给物理情境的基础上,灵活选用规律,如力学计算题可用力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也可用能量观点,即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立求解,还可用动量的观点,即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赏析2015年高考安徽物理卷第24题

赏析2015年高考安徽物理卷第24题

1 试 题 及 解 析
F 一 2


【 例1 ] ( 2 0 1 5 年 高考 安徽 卷第 2 4 题 )由 3 颗 星 体 构成 的系统 , 忽 略其 他 星体对 他们 的作用 , 存 在着 一 种运 动形 式 : 3颗 星 体 在 相 互 之 间 的万 有 引 力 作 用 下, 分别 位 于等边 三 角形 的 3个顶 点 上 , 绕 某 一共 同 的 圆心 0在 三角 形所 在 的平 面 内做相 同角速度 的 圆 周运 动 ( 图示 1为 A, B, C 3颗星 体质 量 不相 同时 的
x D y.
√ ) 。 + ( 丢 a ) 一 a
或由
( 1 ) 根 据万 有 引力 定律 , A 星体 所受 B 与c星体
引力大 小 相等
FM : F — G
口 。
c o s A O B 。 一 鲁= D B = 2 = = 2
得出
Rc — R = = = n
形, 得 出
AF
一 一 = : :

( ) R

mc

( 1)
丁 一 兀 ^ 、 / / a 。
2 拓 展 研 究
D C D F A E 优 B
在 AAB D 中, 根 据余 弦定 理可 得
AD 。一 AB + BD 一 2 AB ・BD C O S 6 0。一
试题 的图 1中给 出的 是 3星质 量 全 部 不 等 , 即
( ≠ m。 ≠ 。 ) 的一 般情 况下 的运 动形 式 , 而试 题

( mB m + c )
n 2 ; 一 ’
以 0表示 A, B, C 3星 系统 的质 心 , 则 0 点 在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试题分析二、物理学科试题特点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理科综合试题物理试题结构仍然保持稳定。

必修部分包括8道选择题(单选与多选分开,5单3多,每题分值6分),2道实验(一力一电,力学实验6分,电学实验9分),2道计算题(23题12分,23题20分),选考部分(选修3-4,一道填空题5分,一道计算题10分)。

试题难度相比2014年有所降低,选择题、计算题尤为突出,整个试卷无偏题、怪题,完全符合《新课标考纲》要求。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2015年试题加大了对力学部分知识的考察,突出了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基础地位,电磁学部分难度和分值下降。

选修部分回避了几何光学试题,分值发生变化,第1题由2014年的6分变为5分,由5选3的选择题变化为填空题,第2题由2014年的9分变为10分,并且难度变大。

出题风格注重常规物理模型的考察,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与2014年高考相比,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呈现以下明显特点1、立足基础,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的考察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大部分试题是高三复习过程中重点复习的问题,部分题目似曾相识。

如第14题,回避了近几年常考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试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仅涉及到半径公式的理解。

第15题,考察匀强电场的特点。

第16题,考察变压器的知识。

第17、20题似曾相识,考察机械能和动力学知识,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不止一次练习过类似的题目。

第18题,考察平抛知识。

第21题以嫦娥三号登月为背景综合考察动力学、能量、圆周运动知识,题目综合知识点多,但仍以基础知识为主导。

特别是计算题,第24题难度低,主要考察胡克定律、物体平衡问题,简单涉及到欧姆定律、安培力的知识,题目有一定综合性,但物理情景简单、难度低,是容易得分的题目。

第25题,板块模型,是动力学的经典模型,只要分析清楚板块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拿下此题也不是难事。

这些题目都是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物理基本模型的认识和掌握。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24---活塞封闭气缸模型(解析版)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24---活塞封闭气缸模型(解析版)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模型24 活塞封闭气缸1.常见类型(1)气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需综合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物体的平衡条件解题。

(2)气体系统处于力学非平衡状态,需要综合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3)封闭气体的容器(如汽缸、活塞)与气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果满足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可根据相应的守恒定律解题。

(4)两个或多个汽缸封闭着几部分气体,并且汽缸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解答时应分别研究各部分气体,找出它们各自遵循的规律,并写出相应的方程,还要写出各部分气体之间压强或体积的关系式,最后联立求解。

2.解题思路(1)弄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一般地说,研究对象分两类:一类是热学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另一类是力学研究对象(汽缸、活塞或某系统)。

(2)分析清楚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对热学研究对象分析清楚初、末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依据气体实验定律列出方程;对力学研究对象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力学规律列出方程。

(3)注意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

(4)多个方程联立求解。

对求解的结果应注意检验它们的合理性。

多个系统相互联系的一定质量气体问题,往往以压强建立起系统间的关系,各系统独立进行状态分析,要确定每个研究对象的变化性质,分别应用相应的实验定律,并充分应用各研究对象之间的压强、体积、温度等量的有效关联,若活塞可自由移动,一般要根据活塞平衡确定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关系。

【最新高考真题解析最新高考真题解析】】1.1.((2020年全国III 卷)如图,一开口向上的导热气缸内。

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气缸壁间无摩擦。

现用外力作用在活塞上。

使其缓慢下降。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系统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在活塞下降过程中( )A. 气体体积逐渐减小,内能增知B. 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内能不变C. 气体压强逐渐增大,放出热量D.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E.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吸收热量【答案】BCD【解析】【详解】A .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之间唯一决定,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内能不变,A 错误;BCED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C T=,可知体积减少,温度不变,所以压强增大。

高考物理湖北24题计算题专题

高考物理湖北24题计算题专题

1.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大幅度减少。

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m /s .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s )。

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求:(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m .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2.(14分)中央电视台在娱乐节目中曾推出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 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没有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 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 是长度为L 1=5 m 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将瓶子放在A 点,从A 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 为有效区域. 已知BC 长度L 2=1 m ,瓶子质量m =0.5 kg ,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4,10m/s .g μ== 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 =20 N ,瓶子沿AC 做直线运动,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1)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为多少?(2)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3.(14分)传送皮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运煤传送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30°,以v =2m/s 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运行。

现将一质量为10kg 的煤块(视为质点)轻放于底端,经一段时间送到高2m 的平台上,煤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2,取g =10m/s 2 。

求:(1)煤块从底端到平台的时间;(2) 带动皮带的电动机由于传送煤块多消耗的电能。

由全国高考第24题谈摩擦自锁及其应用拓展

由全国高考第24题谈摩擦自锁及其应用拓展

由全国⾼考第24题谈摩擦⾃锁及其应⽤拓展2019-09-132012年全国⾼考新课标理综卷第24题,原题如下:拖把是由拖把头和拖杆组成的拖地⼯具如图1,设拖把头的质量是m,拖杆质量可忽略,拖把头与地⾯之间动摩擦因数为常数µ,重⼒加速度为g,某同学⽤该拖把在⽔平地板上拖地,沿拖杆⽅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向夹⾓为θ,(1)若拖把头在⽔平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的⼤⼩.(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由静⽌刚好开始运动的⽔平推⼒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的⽐值为λ.已知存在⼀临界⾓θ0,则不管沿拖杆⽅向的推⼒多⼤,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开始运动.求这⼀临界⾓的正切tanθ0.此题是全卷物理试题中最⼤的亮点.第⼆问是⼀个典型的摩擦⾃锁问题,涉及两个主要知识点,其⼀,是最⼤静摩擦⼒,题⽬通过λ的定义实际上给出了Fmax=λFN,第⼆,临界态下的平衡:令推⼒为F,则有Fsinθ0=λ(mg+Fcosθ0),移项整理易看出,当F趋于⽆穷⼤时,有tanθ0=λ.此时只要θ≤θ0,不等式Fsinθ≤λ(mg+Fcosθ)恒成⽴,即达到⾃锁条件.“⾃锁”问题在理论⼒学中通常⽤摩擦⾓或摩擦锥及全反⼒等概念来解决,但在⾼中物理中这些概念是不做要求的.其实⾃锁问题在⾼中物理中由来已久,最典型的当属斜⾯⾃锁.笔者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试验:例如图2,欲使m不能沿固定的斜⾯体M上下滑,需满⾜的条件是什么?学⽣会顺利答出:设滑动摩擦⼒等于最⼤静摩擦⼒,只要保证动摩擦因数µ≥tanθ即可.但如若问在m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很⼤的作⽤⼒也不会使其下滑,需要什么条件?学⽣则会犹豫,甚⾄于不敢作答.这说明相同的⼀个问题从第⼆个⾓度出发对学⽣来说思维跨度是很⼤的.应该注意到这个⾃锁条件与m的质量⼤⼩⽆关,⽽“在m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很⼤的作⽤⼒”与“将原来的m换为⼀个质量更⼤的物块”没有本质区别.如若我们将这个模型做拓展,试想,将⼀个直⾓三⾓形的铁⽚(如上图M的横截⾯)缠到圆柱体上,铁⽚的斜边就构成了连续的螺纹,这样就做成了被誉为“近1000年来最伟⼤的发明之⼀”的螺丝,如图3,还有现在家庭轿车随车⼯具中的千⽄顶基本上也是螺旋式的,螺纹升⾓可看成斜⾯的倾⾓,基本原理相同.再拓展该模型,如图4,已知两侧平⾯对称的楔与物体接触⾯间动摩擦因数为µ,将楔竖直打⼊后若使其不会⾃动滑出,则楔两侧平⾯间的夹⾓θ应为多⼤?不计楔⾃⾝重⼒.解析物体对楔两臂存在压⼒如图FN与FN′,有将臂挤出的趋势,要求楔平衡,把握住这类⾃锁问题的解决办法:沿接触⾯切向的其他外⼒与最⼤静摩擦⼒平衡为临界条件.做如图5所⽰受⼒图并建⽴x-y坐标系,两侧所受静摩擦⼒分别为f与f′,其夹⾓等于θ,由对称性知道FN=FN′,且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2015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检测题24

2015届高考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检测题24

第 5 讲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 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 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A. 两细绳必须等长B.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解析(1) 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B、D.答案(1)BD (2)B2.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A. 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 i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B. 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C. 记下两个测力计F l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D. 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Q 并记下此位置,如上图所示;E. 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 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F. 用刻度尺测量出P、Q之间的距离并记录;G. 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________ 。

高考物理:磁场(2015课标I,第24题)

高考物理:磁场(2015课标I,第24题)

高考物理:磁场(2015课标I,第24题)
看过题之后,相信同学们就会觉得这道题比较简单,根据问题所问:先找安培力的方向,然后求金属棒质量,那么
安培力的方向是?
根据题意,开关闭合后,电路中有电流经过,所以金属棒受到安培力作用,根据电流的性质可以知道方向是从b到a,那么根据安培定则就可以很轻松得到安培力的方向了;
那么金属棒的质量呢?
可能这个问题会有一些同学犯难,没有金属棒的重力怎么求质量呢?上一个问题我们判断出安培力的方向后,根据题意,弹簧是伸长0.5cm,而后改变了0.3cm,就可以知道其是上升了0.3cm,那么剩下的0.2cm是哪里来的?不就是重力作用吗?所以只需要知道弹簧的系数即可。

题中已知条件足够,可以求出安培力大小,然后根据0.5cm的伸长长度求出系数,再根据重力作用使弹簧伸长0.2cm求出金属棒受到的重力大小,然后求得质量即可;
具体过程就不给出了,相信同学们经过提示后就能自行解答了。

近几年高考物理力学综合题24题

近几年高考物理力学综合题24题

近几年高考物理力学综合题24题07年24#.(12分)解:⑪μmg=mω2R ,ω=5rad/s 2分⑫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vA=ωR=1m/s,A 到B 过程用动能定理:1122mv B -mv A2mgh-μmgcos53°·h/sin53°=2 3分 12mv B在B 点时的机械能EB=2-mgh=-4J 2分⑬滑块在B 点时的速度:vB=4m/s。

滑块向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1=g(sin37°+μcos37°)=10m/s2返回时的加速度大小:a2=g(sin37°-μcos37°)=2m/s2, 3分因此BC 间的距离:2v B 1⎛v B-a 2 t -2a 12 a 1⎛sBC=⎛⎛⎛⎛=0.76m 2分208年24、解:⑪设小物体运动到p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对小物体由a 到p 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 -μmgL -2mgR =112m v 2-m v a 222R =12gt 2s =v t 解得:s =0.8 m⑫设在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F ,有:v 2F +mg =mR解得:F =0.3 N 方向竖直向下09年24、答案:(1)3000N ;(2)0.4解析:(1)设货物滑到圆轨道末端是的速度为v 0,对货物的下滑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 1v 0①, 22v 0设货物在轨道末端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F N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 1g =m1②,R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F N =3000N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00N ,方向竖直向下。

(2)若滑上木板 A 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μ1m 1g ≤μ2(m 1+2m 2) g ④,若滑上木板B 时,木板B 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μ1m 1g >μ2(m 1+m 2) g ⑤,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得0.4(3)μ1=0.5,由⑥式可知,货物在木板A 上滑动时,木板不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江西南昌二模,24)有一个冰上木箱的游戏节目,规则是: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箱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箱向前滑动,若箱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箱最后未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就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7 m的水平冰面,选手们可将木箱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箱,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L2=1 m,木箱的质量m=50 kg,木箱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某选手作用在木箱上的水平推力F=200 N,木箱沿AC做直线运动,若木箱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求:(1)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的时间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设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F-μmg=ma1解得a1=3 m/s2.(2)撤去推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2解得a2=1 m/s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间t内的位移为x1=12a1t2撤去力F后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为x2=(a1t)2 2a2木箱停在有效区域内,要满足条件L 1-L 2≤x 1+x 2≤L 1解得1 s ≤t ≤ 76s. 答案: (1)3 m/s 2 (2)1 s ≤t ≤76 s1. 2010年第14题. (16分)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

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60kg 的指点, 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事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o ,绳的悬挂点O 距水面的高度为H=3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

取中立加速度210/g m s =, sin 530.8=o ,cos530.6=o o(1) 求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2) 若绳长l=2m, 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手中。

设水碓选手的平均浮力1800f N =,平均阻力2700f N =,求选手落入水中的深度d ;(3) 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 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小阳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

1. 2010年第14题【解析】(1)机械能守恒 mgl (1-cos α)=12mv 2 ①圆周运动 F ′-mg =m 2v l解得 F ′=(3-2cos α)mg人对绳的拉力 F =F ′则 F =1080N(2)动能定理 mg (H -l cos α+d )-(f 1+f 2)d =0则d=12(cos )mg H l f f mg α-+-解得(3)选手从最低点开始做平抛运动 x=vtH-l=212gt 且有①式解得 x=2()(1cos )l H l α--当l=2H 时,x 有最大值 解得l=1.5m因此,两人的看法均不正确.当绳长越接近1.5m 时,落点距岸边越远.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圆周运动向心力,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及求极值问题。

难度:较难。

2.2009年第13题.(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 。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

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m/s 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 。

求飞行器所阻力f 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

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宽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 3 。

2.2009年第13题.【解法1】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1a匀加速运动21121t a H =,解得2211/22s m t H a == 由牛顿第二定律1ma f mg F =--解得)(442028N ma mg F f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1v ,上升的高度为1s匀加速运动221121t a s ==m 3662212=⨯⨯ 设失去升力后的加速度为2a ,上升的高度为2s由牛顿第二定律2ma f mg =+,22/122410s m a =+= 211t a v ==s m /1222122a v s ==m 6122122=⨯ 解得)(4221m s s h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3a ;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4a ,恢复升力时速度为3v 由牛顿第二定律 3ma f mg =-,23/82410s m a =-= 4ma mg f F =-+,24/61024228s m a =-+=322 且22333422v v h a a +=,=+=434332a a a ha v m 2128686422=+⨯⨯⨯ 333t a v =解得t 3(s)(或2.1s) 注意:失去升力下降不能下降到地面,因为有速度,还要在恢复升力后减速下降(恢复升力后不能马上上升),要在到达地面前速度减为0,然后才能上升。

【解法2】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解(1) 第一次飞行中,设末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221)(mv H f mg F =⋅-- 根据动量定理,有mv t f mg F =⋅--1)( 解得)(442028221N t mH mg F f =--=--=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1v ,上升的高度为1s 根据动能定理,有21121)(mv s f mg F =⋅-- 根据动量定理,有12)(mv t f mg F =⋅--解得:1v =s m /121s m 36=22122a v s ==m 6122122=⨯ 失去升力后上升的高度为2s ,根据动能定理,有212210)(mv s f mg -=⋅+- 解得f mg mv s +=21221=m 6420122=+得)(4221m s s h =+=(3)设失去升力下降3s ,恢复升力后下降4s ,恢复升力时速度为3v 失去升力下降阶段,根据动能定理23321)(mv s f mg =⋅- 根据动量定理33)(mv t f mg =⋅-恢复升力下降阶段,根据动能定理234210)(mv s f mg F -=⋅+-- 并且m h s s 4243==+解得:3v m 212= 得3t =322(s)(或2.1s) 【解法3】用t v -图象和s v -2图象解(1)根据221at h =,作出2t h -图象,如下图 求出加速度22/22s m th a ==,进而求出N f 4=。

(2)正常上升时,加速度21/2s m a =,根据211t a v =,作出t v -图象,如下左图,得s m v /121=,根据as v 22=,作出s v -2图象,如下右图,得m s 3641441==,遥控器出现故障后,加速度22/12s m a =,作出s v -2图象,见下右图,得m s 6241442==,在s v -2图象中,m s 42=。

(3)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3a =2/8s m ;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4a =2/6s m ,前者的末速度等于后者的初速度,根据as v 22=,以及m h s s 4243==+,作出s v -2图象,如下左图,可求得22)/(288s m v =,从而s m v /212=,作出t v -图象,如下右图,得3t =32(s)。

3.2008年第13题.(15分)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 、网高h ,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 ⑴若球在球台边缘O 点正上方高度为h 1处以速度v 1,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 1点(如图实线所示),求P 1点距O 点的距离x 1..⑵若球在O 点正上方以速度v 2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P 2(如图虚线所示),求v 2的大小.⑶若球在O 正上方水平发出后,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P 3,求发球点距O 点的高度h 3.3. 08.13【解析】、⑴据平抛规律得:2112h gt =111x t =v解得:112h x g =v ⑵同理得:22212h gt = 222x t =v且:2h h =22x L =解得:222L g h=v ⑶如下图,同理得:23312h gt =333x t =v且:332x L =设球从恰好越过球网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水平距离为s ,有:2312h h gt -=3s t =v由几何关系得:3x s L +=解得:343h h =2Lh 1 P 1 h P 2 P 3 O v 2 v 14.2007。

15题、(14分)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 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450。

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 m/s2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140。

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量,谋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

(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140=0.242;cos 140=0.970)4. 2007.15题【答案】 4.5×103kg【解析】直升机取水时,水箱受力平衡T1sinθ1- f =0 ①T1cosθ1-mg=0 ②由①②得f =mgtanθ1③直升机返回时,由牛顿第二定律T2sinθ2- f =(m+M)a④T2cosθ2-(m+M)g=0 ⑤由③④⑤得,水箱中水的质量M=4.5×103 kg5.2007.19题、(16分)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端套着一个细环。

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kmg(k>1)。

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

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

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

求:(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5. 2007. 19题【答案】 (1)(k -1)g ,方向竖直向上 (2)H k k 13++ (3)-12-k kmgH 【解析】 (1)设棒第一次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为a 环环受合力F 环=kmg -mg ①由牛顿第二定律F 环=ma 环 ②由①②得a 环=(k -1)g ,方向竖直向上(2)设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向上为正方向,棒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得:21×2mv 12=2mgH 解得v 1=gH 2设棒弹起后的加速度a 棒由牛顿第二定律a 棒=-(k +1)g棒第一次弹起的最大高度H 1=-棒a 221v 解得H 1=1+k H 棒运动的路程s =H +2H =H k k 13++ (3)解法一:棒第一次弹起经过t 1时间,与环达到相同速度v 1′环的速度v 1′=-v 1+a 环t 1棒的速度v 1′=v 1+a 棒t 1环的位移h 环1=-v 1t 1+21a 环t 12 棒的位移h 棒1=v 1t 1+21a 棒t 12 x 1=h 环1-h 棒1解得:x 1=-kH 2 棒环一起下落至地v 22-v 1′2=2gh 棒1解得:v 2=k gH 2 同理,环第二次相对棒的位移x 2=h 环2-h 棒2=-22k H ……x n =-n kH 2 环相对棒的总位移x =x 1+x 2+……+x n +……W =kmgx得W =-12-k kmgH 解法二:设环相对棒滑动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mgH +mg (H +l )=kmgl摩擦力对棒及环做的总功W =-kmgl解得W =-12-k kmgH6. 2006年第14题.(14分)如图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