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状况,以及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但学生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逐步了解和掌握北宋的政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宋的政治状况。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宋政治状况的相关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宋政治的短视频。

4.课件: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繁荣与衰落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是讲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北宋政治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北宋政治的发展,认识到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对北宋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激发学生对北宋政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形成对北宋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

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3).措施导致的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

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尝试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提前下发预习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

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再现北宋政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图片: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然后提问:“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臣)轻武(将)的措施,一扫五代十国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从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赵匡胤图片、北宋形势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赵匡胤图片和《沁园春.雪》请出宋太祖,从而导人本课。

二、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龙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并和继任者宋太宗通过先南后北局部统一南方及中原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和电视剧《天龙八部》讲清:北宋的版图只局限于原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通过“杯酒释兵权”,先引导学生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

本节内容侧重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

首先,有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到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改革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兴衰,对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掌握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改革。

2.教学难点: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建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文献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北宋政治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政治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宋朝的建立等。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体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掌握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北宋的政治制度。

2.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引出北宋的建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状况,让学生对北宋的政治有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的“潜龙勿用”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宋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北宋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北宋的政治》这一课时,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主要讲述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

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北宋的政治制度(教材P35-36)二、北宋的政治实践(教材P36-38)三、总结与思考(教材P3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形态和政治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

(2)掌握北宋时期官僚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3)了解北宋时期的官职等级和官员的差别性。

(4)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实践,包括废除均田制、推行市易法、设立保甲制度等。

2. 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北宋时期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能够运用历史思维方式,理解和评价古代政治文化。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尊师、乐学的情感品质。

(2)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北宋时期官僚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2)了解北宋时期政治实践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基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的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文化。

(2)如何将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的结构联系起来,体现出相互之间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北宋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

(2)问答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布置在课前或课中的思考问题。

(3)互动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思考者、交流者和学习者。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PPT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丰富的历史资源。

(2)板书设计:通过板书设计,重点呈现本节课的要点和思路。

(3)其他教学工具:如学案、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等。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和学案。

(2)在课前布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内容分析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王安石变法虽然去的一些成效,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北宋的建立者、时间、都城,看图知道北宋的地理位置。

历史解释:知道北末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并理解北末加强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影响。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宋朝加强集权与重文轻武的影响,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家国情怀:明白北宋文治局面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提升对宋朝文化及中华文化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图史互证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为导入,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建立历史联系,落实时空观念。

(二)讲授新课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教师活动通过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小故事,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2)学生活动通过情景再现,问题引领、故事叙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

(3)教师活动(4)学生活动通过教材研读,概况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重文轻武的政策(1)教师活动首先是“轻武”从原因、措施及结果三方面进行叙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反映了宋朝的什么风气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

探究新知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28页《相关史事》,讲述陈桥兵变的经过。

【学生活动】了解陈桥兵变。

(二)局部统一【教师活动】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讲述北宋建立时只占有后周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它的南方和北方仍然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说宋初统一全国有哪些障碍。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答:在北面,有强大的辽以及受辽庇护的北汉政权。

在南面和西面,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政权。

【教师活动】讲述宋太祖为了统一大业,在大臣赵普等人的建议下,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掉后蜀、南汉,统一南唐,收复吴越。

在灭掉南方政权后,宋太祖把重心转移到北方,进攻北汉。

可惜在中途宋太祖暴亡。

宋太宗继位后,面对辽支持的北汉,无法攻下,不得不撤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3讲解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情况。
(4)思考:科举制发展的影响和重文轻武的利弊?
(5)知识大比拼: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并说明理由。
5.巩固提升:出示训练题目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视频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选代表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板书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2)强化集权: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行政: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6)研读材料,巩固所学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材料研读并思考回答: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学生听歌曲,了解与此有关的人物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播放视频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南北统一的情况
(2)讲解北宋的建立和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3)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从而引出宋太祖为什么加强中央集权?
学生合作探究
思考判断作出回答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形象直观、加深印象、增加注意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的政治》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北宋的政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
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
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
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
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
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
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
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
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
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内

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环节时间
3
5
(二)局部的统一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
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
力?
学生看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
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提
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
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
权的?
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重而无发兵之权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
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
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17
③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
不专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2)集中行政权(夺其权)
1)、在中央(相权)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
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
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2)在地方
派文臣担任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并设通判,以分知州
权力。

完成书本P30材料研读,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集中财权(制其钱谷)
在各路设立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
20 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教师讲述:北宋通过一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

此外,北宋
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也起到了强
化中央集权的作用。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展示材料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
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
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
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北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重文轻武政策
板书:重文轻武的政策:
1.文臣统兵格局的形成
1)目的
2)形成
3)表现
4)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完成材料研读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2.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达到了它的顶峰。

得到选拨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墨菲(Rhoads Murphey):《亚洲史》
(1).宋朝的科举制度有哪些发展?
(2)结合材料思考宋朝科举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作用
教师设问: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否只有积极的作用而没有坏处呢?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32知识拓展,了解重文轻武的弊端。

课堂小结
展示本课知识线索
回顾本课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