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
庄子与柏拉图的真实观比较——庄子诗性真实的现代意义
J n 2 1 u.00
Vo1 2 NO. .8 2
第 2 8卷
第2 期
庄子与柏拉 图的真实观 比较
— —
庄 子 诗 性 真 实 的 现代 意 义
肖 云 恩
( 京 师范 大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学 学 院 , 京 10 7 ) 北 北 0 8 5
摘 要 : 子 关 于 真 实 的 思 想 主 要 体 现 在 “ 性 ”、 真 知 ” “ 人 ” 三 个 层 面 ; 柏 拉 图 的 真 实 庄 真 “ 和 真 这 而
些弊端 是 与 以柏 拉 图为代表 的西 方思想 家们 过于注 重理性 的传 统分 不 开 的 , 而庄 子 真 实 观思 想 中那 些 推崇 自然 、 返璞 归真 的诗性 气 质 则 有助 于 当前人 们 处理好 现代 社会 的那些 弊端 。下 面我们 先从 分析他
追 问具 象化 为审美 的体 验 过 程 , 得对 终 极 问题 的 使
21 0 0年 6月
太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Tay a ie st f c n lg ( o il ce csEdt n o r a iu n Unv r i o h oo y S ca in e ii ) o y Te S o
是, 隐藏在这 些表 面 化好 处 的背 后则 是 现 代 社会 的 种种 弊端 , 如 :1 推崇 科技 至上 , 自然视 为被人 诸 () 将 类征服 的对 象来 加 以无 穷 尽 地 索取 , 而 导 致 了环 从
来都是 以理 性认 知 的角度为 出发点 的 。无论 是 以认
知对象 来 确 立存 在 真 实 性 的 思 想 , 柏 拉 图 的 “ 如 理
道与理念--论庄子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20 0 2年 4月
A Dr 20 .. 02
道 与 理 念
— —
论 庄 子 与柏 拉 图的 文 艺 思想
陈迪 泳
( 东 省 湛 江 市 广 播 电视 大 学 , 东 湛 江 5 4 0 ) 广 广 2 0 5
[ 摘
要] “ ” 理念 ” 别是 中 国先秦 时期 的庄子和 古希 腊 的柏 拉 囝对 宇宙万物 的认识 。两者 道 与“ 分
谓也 。 0 这就 是庄 子道 法 自然 的必 然结论 。 ” 庄子 认为 , 为宇 宙本体 的“ 是 最高 的、 作 道” 绝对
的 美 , 现 象 界 的 “ ” “ ” 相 对 的 , 质 上 投 有 而 美 与 丑 是 本
上 的绝对本 体 。 二 , 第 两者 的价 值论 的含 义相 近。庄
不同。
一
、
哲 学基 础 : 道法 自然 ” “ “ 与 理念龠 定一 切 ”
庄 子 的 “ 有 两 个 来 源 , 是 对 原 始 共 产 主 义 道 一
朴 素道 德 、 治 、 政 自然 人性 的概 括 , 一是 对 太 自然 合 目的而无 目的、 规律 而无 规 律运 动 的 诗 意体察 的 台
万 物 的本体 , 又是 宇宙万物 发 展变 化的根 源 。 柏拉 图
认 为 , 念 就 是 世 界 的 本 原 , 一 种 永 恒 的 、 成 不 理 是 一
变的 、 绝对 的精 抻实 体 。 由此 看来 ,道 ” 理 念 ” “ 和“ 是
相 通 的 第 一 , 者 的 本 体 化 的 含 义 相 近 。 为 形 而 两 皆
规 律 的 融 合 统 一 。 是 对 事 物 运 动 规 律 的 把 握 , 生 道 是
庄子与柏拉图音乐美学观之比较
庄子与柏拉图音乐美学观之比较
邓志伟;陈俐
【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07)002
【摘要】庄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美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音乐美学观体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差异所在.两人分别把“道”和“理念”作为音乐的本质和来源,但是二者产生的途径、存在的形式等都具有差异性.在论述“美”与“善”的关系时,两人都引入了“真”这一范畴,但是“真”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同时,庄子认为善在美中,而柏拉图则认为美在善中.两人都把“自然”作为音乐的标准之一,但是论及音乐的最终标准时,庄子主张最好的音乐是“无乐”,而柏拉图则认为音乐应该反映“善”.两人都注重音乐对于人身心的陶冶作用,分别提出了“近道说”和“净化说”.两人的音乐美学观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自由和善的向往对于当代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页数】5页(P100-104)
【作者】邓志伟;陈俐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8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相关文献】
1.庄子与柏拉图绘画观之比较 [J], 张丰镜
2.庄子与柏拉图的真实观比较——庄子诗性真实的现代意义 [J], 肖云恩
3.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 [J], 孙强
4.庄子与柏拉图文艺观之比较 [J], 刘登阁;
5.庄子与柏拉图审美观之比较 [J], 王明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柏拉图的“迷狂说”与庄子的“心斋说”
柏拉图的“迷狂说”与庄子的“心斋说”——中西古典审美观照理论之比较阎伟【专题名称】美学【专题号】B7【复印期号】2003年12期【原文出处】《江汉论坛》(武汉)2003年10期第97~100页【作者简介】阎伟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武汉430060【内容提要】柏拉图与庄子是中西方影响最为深远的古代哲学家和美学家。
他们几乎同时提出了关于艺术的审美观照方面的理论。
受各自文化习俗的影响,他们的审美观照理论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在审美观照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分野。
比较两者的异同,对于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传统,并确定其发展变化的走向,有着发生学意义上的作用。
【关键词】柏拉图/庄子/原始思维/审美观照中图分类号:B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3)10-0097-04柏拉图与庄子是中西方影响最为深远的古代哲学家和美学家。
两人虽相隔万里,却几乎同时提出了关于艺术的审美观照方面的理论,形成了东西方艺术传统的源流。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这是人类两大文明不约而同的“一次深呼吸”的体现。
在这次吐故纳新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既呈现出了相同或相近的思想经历,同时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
表现在柏拉图与庄子身上,他们的审美观照理论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显现出中西审美观照方式的巨大分野。
考虑到两人著述的庞杂和理论的深邃,为了便于比较起见,仅选最能代表他们审美观照理论的“迷狂说”与“心斋说”,以斑窥豹,探讨他们审美观照理论之异同。
一、柏拉图的“迷狂说”与庄子的“心斋说”理论概述柏拉图的“迷狂说”的前提是他的“理念论”,他认为“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才能代表真理。
而人只有依靠“回忆”,进入“迷狂”的状态,才能见到真理。
理念论、回忆说和迷狂说形成了柏拉图美学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是我们理解“回忆”说与“迷狂”说的关键。
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叙述一下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理念论中,他设定了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肉体与灵魂、人性与神性等的二元分裂,这成为他的哲学和美学的出发点。
庄子研究
二,论述题。
1.庄子的哲学思想中也讨论理性的观点,但他的理性和柏拉图的理性不同之处在于:柏拉图认为人类具有理性和感性两个世界,就像世界有善恶一样,理性是好的,与身体相互分离的。
而庄子则认为最为人类认识最高境界的理性并非和人类的身体截然分开,道无处不在又处处不在。
并且柏拉图认为人类严格按照逻辑推理分析出来的结论具有永恒性,是真理。
但庄子认为真理只存在于人类的内心中。
名者,实之宾也。
名实者,圣人所不胜也。
人类的知识不等于真理,即使通过推理得到的认识也是有缺陷的,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名成者亏,说出来的已经不是真理了。
2.庄子哲学轻视物欲的奔逐,而倾向于精神的自由,并求个人心灵的安宁。
庄子要求我们放弃对物欲和名利的沉醉,庄子对于人间的斗争总是以批评嘲讽的语气,指出其中的执著、盲点与愚昧。
人们常常为了外在名利的价值,而放弃了内在心灵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
人们所向往的富贵功名以及浮华享乐,无不让人付出人性遗忘或心灵遗弃的惨重代价。
在庄子眼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
3.庄子是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维持,这就决定了他对现实的极端不满。
他既不满现实,又无力反抗,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定一切,一死生,泯是非得失,以追求内心调和,精神和胜利而自我麻醉。
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权贵与礼法,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这为自己解除束缚,使自己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为开创形成浪漫主义文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柏拉图与庄子语言哲学观比较
达 出来 。 在 柏 拉 图那 里 ,理 念 世 界 固然 遥 不 可 及 , 可 为 了解 释 理 念 也 要 付 诸 文 字 。这 就 形 成 了 明 知 不 可 言 而 言 之 的悖 论 。尤 其 自
西 方 哲 学 发 生 语 言 转 向 之 后 ,语
不 过 语 ,语 有 贵 也 。 语 之 所 贵 者 意 也 ,意 有 所 随 。 意 之 所 随 者 , 不可 以 言传 也 。 ”成玄 英 疏 :
“ 随 , 从 也 。 意 之 所 出 ,从 道 而
因 而 言 语 是 在 场 的 ,第 一 位 的 ,
作 为 中西 诗 学 的 滥 觞 ,庄 子
而 书 写 文 字 可 以 存 在 于 说 话 者 的 不 在 场 、言 语 的 不 在 场 ,只 能 是 对 言 语 的 一 种 扭 曲 的再 现 ,因 而
轮 回 , 已经 掌 握 了真 理 ,一 旦转 生 为 人 ,就 把 真 理 遗 忘 了 。 闲 此 ,要 重 新 获 得 真 理 ,就 必 须 努 力 去 回忆 自己 的 灵 魂 原 来 对 于 理
我们记忆 ,相 反却威胁 和损 害着
我 们 的记 忆 。 “ 如 果 人 们 学 习 书 写 ,它就 会 在灵 魂 中助长 遗 忘 。
游) 。就 在 《 天 道》 篇 中 ,庄子
义说 : “ 世 之 所 贵 道 者 书 也 ,书
杂 、变 动 不 居 的 , 只 有 理 念 反 映 了事 物 的 本 质 。 正 如 现 实 感 性 世 界 是 理 念 世 界 的 摹 本 一 样 ,书 写 文 字 也 是 口说 的 言 语 的 摹 本 。言
子 眼 中的 “ 道 ”是宇 宙 之本 体 ,
柏拉图对话录与庄子思想的对话与融合
柏拉图对话录与庄子思想的对话与融合
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中国哲学家庄子都是各自时代的杰出思想家,二者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契合与共通之处。
本文将以柏拉图对话录与庄子思想的对话与融合为主题,分析二者思想的异同之处,并提出在当代思想交流中的启示。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为《对话录》,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通过对话形式,揭示了他对于美、善、真、理念、灵魂等概念的思考。
他认为世界乃至物质世界皆是理念的影响下才显现出来,而知识的获得应该通过理念的追寻和思考来实现。
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逍遥游”的观念,强调人应该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他强调自由、无为和自然与人性的和谐。
柏拉图与庄子思想的对话与融合
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对话态势。
柏拉图追求理念的至善,而庄子强调内心的自由和超然,两者在对于“无为”与“理念”的思考上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
二者的思想融合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当代世界的启示,如何在追求真理与内心自由之间求得一种平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
结语
柏拉图与庄子的思想是古代世界思想的瑰宝,它们的对话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二者思想中汲取智慧,寻求真理与内心自由的平衡,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思想世界。
以上是关于柏拉图对话录与庄子思想的对话与融合的部分思考,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与反思。
希望这篇文章符合您的要求。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调整或添加内容,请告诉我。
“理念”之美与“道”之美——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西 , 至高无 尚的体现, 善是 一是神是善 的化身 , 而且善 也是知识和真理 的源泉 ,但又高于一切知识与真理 。 因此 , 善的理念是理念 中最高的理念 , 能够与神并驾 齐驱 。 ( ) 二 庄子美学思想的本体依据 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庄子》 一书中, 他的 美学思想也来源于此。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 道论” , “ ” 成 为他 的美 学思 想 的哲 学基 础 。在庄子 的哲 学 道 便 视野 中,道”是超越于天地之外而又居于四海 中, “ 无 为无形 , 先天地而生 , 可传而不可受 , 可得而不 可见 , 自本 自根 , 自古 以固存 的 ,道 ” “ 同样不 可感知 与 言说 ,
性。
一
世 界 而 存 在 , 现 实世 界 感 性 事 物 的模 式 , 唯 一真 是 是
实 的, 是真理 , 而现实世界变 化无常 , 只是理念的“ 摹 本 ” 影子 ”理念产生万物 , 或“ , 理念产生美 , 某个具体 事物之所以美 , 是因为“ 它分有了美本身” 。 【 在柏拉图 ” 的视野中, 美不是某个 具体的东西 , 是不可感知的, 是
收稿 日期:0 0 0 — 2 2 1— 7 1 作者简介 : 计艳贺(95 ) , , 18一 , 满族 河北承德人 , 男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 东方哲学 ; 滕海滨(99 ) 16一 , 男, , 汉族 山东烟台人 ,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相关研究.
学思想差异性中也蕴含着共同方面 , 主要表现在注重 ” 内在的心灵之美 ”强调真善美的统一、 、 追求 ” 至美 ” 的最高境界等。
关 键词 : 拉 图 柏 庄子 美 理念 道 文章 编号 : 6 1 15 (0 00— 0 5 0 17— 17 2 1 )5 06— 4 中图分 类号 :2 文 献标 识码 : B2 A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语文学刊2008.11○高娟[作者简介]高娟(1980-),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庄子与柏拉图作为中国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源头,分别体现了中西文化各自独特的心理构成、思维模式与文化积淀。
近乎同时代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对美学问题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回首这两人的美学思想,我们既会惊讶于他们的共同之处,也会体察到二者细微的区别。
【关键词】庄子;柏拉图;美在理念;大美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指出:“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和孟庄,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吠陀,希腊出现了荷马、柏拉图。
”“轴心时代(the Axial period)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
在同为动荡的社会时代,柏拉图(前427-前347)和庄子(前369-前286),以各自的思想深度分别闪耀在爱琴海畔和黄河之滨,他们穷其一生思考着各自的人生哲学,也都对“美”的问题有过独到的阐述,今天,我们不妨将二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比较,去寻找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和各自不同的光芒。
柏拉图在《大希比阿斯篇》的讨论中,并没有讨论出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在《会饮篇》中则可以看出:他认为“美”是摄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美,是统一永恒的绝对美,即“美在理念”;而在庄子看来,“道法自然”、“与天合者,为之天乐”乃人生最高境界,并由此提出“大美说”。
细较柏拉图的“美在理念”与庄子的“大美说”,这两种观点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理念”与“大美”都是形而上的本体,是第一存在与终极意义上的东西,两人的美学观点分别都是他们哲学思想的演变:在柏拉图看来,世间万物有一个“理念”或“理式”,这是事物的终极本质,“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理式,是事物的“本然”。
理念是独立于客观事物与大脑之外的客观实体,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摘要: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自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资源,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没有庄子的美学思想,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及其发展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和片面的。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庄子》主要被世人以哲学著作称谓,因此,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以其哲学思想研究为主。
而其中的美学意蕴未得到有效的挖掘。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庄子美学思想的研究才真正进入自觉时期,并很快发展起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道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
庄子的美学思想基于“自然”,指向自由。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视为天地万物最高形态的大美,认为人应超越物质的我、欲望的我,回归自然,才能逍遥地游心于道的境界。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游”、“真”、“心斋”、“坐忘”、“物化”等系列范畴,阐述了对有用与无用、道与技、言与意等关系的重要看法。
庄子的哲学具有浓郁的美学色彩,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的思想“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在中国艺术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游”的概念及所处环境分析游戏之“游”,这主要表现在庄子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上,表明他对所游对象所抱的漫不经心,无所谓,甚至戏弄的态度。
庄子之“游”是重在“游心”。
所谓“游心”,表明庄子之“游”是精神,内心之“游”。
这也充分说明庄子之游的主体是心灵,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中遨游,因之“游心”指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也说明庄子之游是虚游,正所谓“虚而遨游”。
二、道——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与老庄学派的祖师爷老子一样,庄子也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反复加以描述和赞颂。
但庄子所说的“道”既不是宗教中的神祗,也不尽同于柏拉图式的绝对理念,而是带有某种泛神论色彩的无限性实体。
庄子与柏拉图绘画观之比较
标准构成的 :在凡是我们能用同一名称称 呼多数 “ 事物的场合 , 我认为我们总是假定它们只有一个形 式 或理 念 的 。” 理 念决 定 了 同一 类 事物 的样 式 , 且 , : 并 理 念与 它的衍生物——具体的可感 的事物相 比, 是趋于完 美的 , 是更为高级的 : “ 因此 , 仿 术和 真 实距 离是很 远 的。 模 而这 似乎 也正是 它之 所 以在 只把 握 了事物 的一 小部 分( 而且 还是表 象的一部分 )时就能制造任何事物的原 因。 例如 , 们说 一 个画 家将给 我 们 画一 个鞋 匠或 木 匠 我 或 别 的什 么工 匠。 然他 自己对这 些技 术 都一 窍不 虽 通, 但是 , 如果他是个优 秀画师的话 , 只要把他所画 的例如木 匠的肖像 陈列得 离观众有一定的距 离, 他 还 是能骗过 小孩和 一些 笨人 , 们信 以为真的 。 阁 使他 ” 显然 , 理念 在 这里 属于 “ 真实 ” 的范 畴 , “ 是 真善 美” 的统 一 , 画家 的工 作 “ 单 易行 ”1 画则 只 而 简 1绘 6 , 是 一种 蹩脚 的 、 陋的模 仿 , 能 “ 过小 孩 和一 些 丑 只 骗 笨人 , 使他们信 以为真” 。问题的关键在于 ,理念” “ 这一概念从根本上说是脱离 了具体形式 的形而上 学的抽象 , 是先验地存在着决定他物的不可捉摸之 物。既然如此 , 柏拉图所提供的区分美与丑的依据 自然也就属于心理空间的想象范畴了。 柏拉图的想 象世界让“ 这样一个概念在纯粹的 、 美” 隐匿的领域 遭到了遮蔽 , 自然地 , 可视的、 在太阳底下显露 出来 的绘画成为 了理念之真 、 理念之美的陪衬。 关于绘 画之价值, 庄子与柏拉图都预设了区分 好与坏 、 美与丑的标准和参照物。 而这种标准 , 这类 参照物从根本上说却是先验的—— 即未真证实的、 不可把捉的心理衍生物。 在先验的本体论出场的情 况下 , 关于事物的美与丑的判断并不具备 自 然学科 意义上 的“ 真理 ” 的性质 , 明确地说 , 它仅仅只是话 语 力量 的一 种表 现形 式 。 在庄子和柏拉 图所提供的关 于绘域的两种话 语体系中 ,美之为美 ” “ 的参照物的先验特征具备 了 同一的性质 , 而就具体 的绘画操作层面而言 , 二者 又具有 各 自不 同 的特 征 。 在庄子的文本世界中, 画家在绘画时必须具备 “ 值值然不趋 ”“ 、受揖不立 ”“ 、解衣般礴裸” 的状态 , 也 即, 不受任何世俗环境干扰 , 以天然的精神面貌 进行创作。 显然 , 这种创作状态是“ 自然” 的产物 , 或
庄子和毕达哥拉斯美学思想比较
庄子和毕达哥拉斯美学思想比较/****************************************************************************/ 亲爱的朋友,您好,此文档为我站的宣传信息,若需查看部分资料或者购买此套资料,请联系我们的客服或登陆我们的网站--3A学习网万分感谢您对我站的关注与支持!!!/****************************************************************************/子与中国美学》以及王凯的《通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等几部研究庄子美学的专著。
此外,李泽厚、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李泽厚的《华夏美学》、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李旭的《中国美学主干思想》、张今的《中国美学史》、郁沉的《中国古典美学初编》、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王兴华的《中国美学论稿》和陈望衡的《中国古典美学史》等著作中无一不论及庄子的美学思想,这些著作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比较研究方面,关于庄子美学和西方美学之间的比较研究成果出现最多,并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学术亮点。
首先,庄子美学与古希腊的比较。
陈迪永:《道与理念一论庄子与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学报》2002年第4期。
周积成:《比较怀疑论研究:庄子和皮浪主义者塞克斯都斯》,《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
其次,庄子与德国古典美学。
周占武:《庄子与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之比较》,《学报》1999年第6期。
何军民:《比较康德和庄子的游戏思想》,《学报》2002年第1期。
迟维东:《黑格尔变化观与庄子变化观之比较》,《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 期。
第二,庄子与西方18一19世纪的浪漫主义美学。
在这一方面,庄子与卢梭的比较是近年来美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
赵东栓:《庄子与卢梭的浪漫卞义自然观》,《北方论丛》2001 年第5期。
杨永贤:《庄子的“自然之乐”与卢梭的“返于自然”音乐美学思想之比较》,《音乐探索》2002年第1期。
庄子的审美观与美学理论的对比与借鉴
庄子的审美观与美学理论的对比与借鉴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庄子对于审美的观点和美学理论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本文将从庄子的审美观和美学理论出发,与现代美学理论进行对比,并探讨其在当代美学中的借鉴意义。
庄子的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上。
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艺术家,人类应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在《庄子》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色,如“大泽之水,鳣鱼出游,乘白云,御风而上者,非世之所珍也。
”他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与庄子的审美观相对应的是他的美学理论。
庄子强调审美体验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
他认为美的存在依赖于个体的感知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客观的事物本身。
他以“知足常乐”为例,认为一个人只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美。
这种美学理论与现代美学中的主观美学理论有着相似之处。
现代美学理论中,主观美学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在审美中的重要性。
庄子的美学理论对于现代主观美学理论的借鉴是显而易见的。
庄子的观点提醒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应仅仅关注作品本身的形式和技巧,更应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反应。
只有在与作品的互动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美的存在。
除了对美学理论的借鉴,庄子的审美观也对当代审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享受和表面的美,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美。
庄子的审美观提醒我们要回归内心,通过与自然的和谐来体验真正的美。
只有当我们能够放下功利的心态,与自然相融合,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
庄子的审美观与美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他的思想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反应在审美中的重要性,与现代美学中的主观美学理论相契合。
同时,他的观点也提醒我们要回归内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中追求物质和表面美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庄子的审美观与美学理论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
庄子 与柏 拉 图美 学观 之 比较
孙 强
( 蚌埠学院 艺术设计系 , 安徽 蚌埠 230 3 00)
摘 要 : 柏拉图与庄子分别以理念和“ 诠释美, 关从艺术欣赏领域引入世界观。他们对美的本源性特 道” 把
征的表述有相近之处 , 然而也存在 巨大的 不同。从理念与“ 、 象与通融 、 实与 自由三方面进行 分析 , 道” 对 真 试
第3 4卷 第 6期
21年 l 01 2月
辽 宁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u a fUnv ri fS in ea dT c n lg io ig o r lo iest o ce c n e h oo yL a nn n y
Vo 3 1 4 No. 6 De .,01 c 2 1
辽 宁 科 技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学 报
第3 4卷
追求的美体现于“ 中,天地有大美”1 ,道 ” 生天生地” 覆载天地 , 道和 “ j “ “ 1 “ 刻雕众形”l 。从本源性特 _5 1 7
征看 ,道 ” “ 与柏拉 图的理念确 有相 似之处 , 也存 在 很 大 区别 。首先 , 道 ” 非是 一 种 学 问 , 能 通 过 但 “ 并 不
逐 步 回忆 美 本身 的作用 。 ”
从追求知识出发, 通过理性来把握对象是柏拉图美学的特征 , 这一点在他的《 理想国》 有体现。 中
柏 拉 图弘扬 的美是理 念 的具体 化 , 虚无相 对 。这种 美 的理 念建 立在柏 拉 图 自己的哲学 之 』, 与 二是一种 独
立于世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实体。一方面 , 理念具有本源性特征 , 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理念世界先:现实 f 世界而存在 , 是现实世界感性事物的模式 , 是唯一真实的 , 是真理 。而现实世界变化无常 , 只是理念 的 “ 摹本” 影 子” 理念产 生万物 , 或“ , 理念产 生美 , 某个具 体事物之所 以美 , 因为 “ 是 它分 有 了美 的本 身” ] . 。另一方面, ” 理念是至真至美的, 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源头, 即美 的理念。“ 并不是表现于某一个 面 一
和之辨——先秦与古希腊造物思想比较
和之辨——先秦与古希腊造物思想比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造物思想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还是古希腊时期的欧洲,人们都对宇宙的起源、万物的本质、生命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造物思想。
本文将重点探讨先秦和古希腊的造物思想,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探寻其异同之处。
一、先秦造物思想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纷呈,形成了多元的哲学体系。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探讨宇宙和自然界的起源,提出了各种关于造物的思想。
1. 《老子》的道家观点《老子》中提出了道家的观点,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宇宙的生成过程的理解。
他认为,宇宙的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而“道”又是一个超越万物的存在,是宇宙的根源。
老子强调“无为”和“无为而治”,认为道是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都应当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发展。
2. 《庄子》的无为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存在,一切事物都应当顺其自然,不要违背自然之道。
庄子乐观地看待生命的本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自然而然产生的,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发展,不要过于执着,并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3. 儒家对造物的思考在《论语》中,孔子则提出了仁理的思想,认为宇宙是由仁所构成的,而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们要尊重他人,保护生命,以仁爱之心对待万物。
二、古希腊造物思想古希腊是欧洲古代哲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西方哲学的萌芽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万物、生命的产生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体系。
1.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流”,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流动体系,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演化之中。
他主张“火”是宇宙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由火所构成的。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强调了宇宙的动态性和变化性,认为事物的永恒变化是宇宙的本质。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将礼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并以此实践着自己克己复礼的追求,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在诸多的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神话的主题,最能集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和谐”的观念上,中西方音乐美学观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虽然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这一观念却决定了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基础。
但是中西方音乐美学毕竟存在差异,以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的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对立而不冲突。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古希腊时期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极其繁荣,不同学派围绕音乐与政治和审美观点等方面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主要代表学派,有儒家、墨家和道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正春秋战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
”[1]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1)儒家——“倡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其音乐思想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提倡“礼治”,在强调“乐”的政治作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乐德和乐舞,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心。
庄子、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庄子、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李季萍
【期刊名称】《职大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庄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两位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们的美学思想突出地反映了中西古代思想文化的特色,不仅在当时,而且其中某些观点,理论在当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庄子、柏拉图美学思想共性观点之中,寻找其不同点,从而透视中西文化发展源流上的差异.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李季萍
【作者单位】沈阳职工大学,1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乐记》与柏拉图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J], 郑胜东
2.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J], 彭立勋
3.《庄子》与柏拉图《对话集》美学思想之比较研究 [J], 任晓红
4.超現实的审美覌——庄子与柏拉图基本美学思想比较 [J], 李亚白
5.“理念”之美与“道”之美——柏拉图与庄子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J], 计艳贺;滕海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刊2008.11○高娟[作者简介]高娟(1980-),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庄子与柏拉图作为中国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源头,分别体现了中西文化各自独特的心理构成、思维模式与文化积淀。
近乎同时代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对美学问题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回首这两人的美学思想,我们既会惊讶于他们的共同之处,也会体察到二者细微的区别。
【关键词】庄子;柏拉图;美在理念;大美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指出:“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和孟庄,印度出现了《奥义书》和吠陀,希腊出现了荷马、柏拉图。
”“轴心时代(the Axial period)产生了直至今天仍是我们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
在同为动荡的社会时代,柏拉图(前427-前347)和庄子(前369-前286),以各自的思想深度分别闪耀在爱琴海畔和黄河之滨,他们穷其一生思考着各自的人生哲学,也都对“美”的问题有过独到的阐述,今天,我们不妨将二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比较,去寻找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和各自不同的光芒。
柏拉图在《大希比阿斯篇》的讨论中,并没有讨论出美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在《会饮篇》中则可以看出:他认为“美”是统摄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美,是统一永恒的绝对美,即“美在理念”;而在庄子看来,“道法自然”、“与天合者,为之天乐”乃人生最高境界,并由此提出“大美说”。
细较柏拉图的“美在理念”与庄子的“大美说”,这两种观点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理念”与“大美”都是形而上的本体,是第一存在与终极意义上的东西,两人的美学观点分别都是他们哲学思想的演变:在柏拉图看来,世间万物有一个“理念”或“理式”,这是事物的终极本质,“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理式,是事物的“本然”。
理念是独立于客观事物与大脑之外的客观实体,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柏拉图认为,所谓的“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但它却毫不因此有所增、有所减。
”这里的美其实乃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是形而上的特征,它附着在事物或者人的身上才让事物或人成为美的,但脱离了事物或者人,它却是无法存在的,或者说,它可以存在,我们却无法看到、摸到;而庄子所提出的“大美”也是建立在“忘形”的基础上的,《天道》中:“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在庄子看来,具体个别的事物算不得大美,单从感官的形色名声捕捉不到美的真谛,自然而素朴,是“大美”的“存在”,因此它不拘泥于形式,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庄子心目中,艺术的至境是“大美”,最好的艺术是“天籁”、“天乐”,这些都远非形、声、色所能表达,是感官无法捕捉到的。
由此可见,柏拉图与庄子心中的“美”都是一种形而上的特征,具体事物都是表现“美”的载体。
虽然二者有如此相同之处,但细较起来,这两种美学观点实则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取向:1.大美精神,是一种自然朴素本真之美。
《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
真者,所以授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只有本真天合的姿态才是“大美”的,在《天地篇》指出:“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百年之木被认为砍伐,择其所用或被做成酒具,或被弃于沟渠,致使二者都失去了固有的天性,失去了自然淳朴美,庄子最贵“天真”二字,极端厌弃伪饰的东西。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刻意》),因此,庄子的“大美”强调的是真,是美真的统一;而柏拉图强调的“美在理念”的观点却认为“美的东西同时也是善的,”“用于善的方面、产生好的效果的,”美于是成为善的原因,这一观点是与柏拉图“文艺为社会现实服务”的观点是相一致的,是一种比较功用的观点。
2.柏拉图看到了“美”就是使事物之所以为美的那个东西,即“绝对美”,但对它的来源却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而将其归纳为“神”所赋予的,在今天看来,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而庄子的“大美”则建立再“与天合者,谓之天乐”基础上,这里的“天”代表着“自然”,可见,这里的“天”并不神灵,而是一种冥冥(下转第105页)文学史与文艺理论100语文学刊语文学刊2008.11(上接第100页)之中规定着我们行为的“自然规律”,违背了“天”,无论如何也不能美的,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在当今,他的这一美学思想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3.“大美”说更强调的是精神之美,而外形之美反而可以忽视,甚至用外形之丑反衬精神之美,《德充符》等篇中撰出几位体残形畸而德行超众之人,同形全德亏之士作一番对照,他指出就人类的形体与德行来说,后者绝对占重要位置的,“绝对的精神超越相对的实体”。
庄子用形体的“亏”衬托出精神之高超,形体被放在与精神相对立的位置;而柏拉图“美在理念”的观点并没有如此,他只将“美”分为几个阶段:先从人世间个别“美的形体”到“美的行为、制度”,再到“美的学问知识”,最后到“美本身”即“美的本体”。
在这个系统中,柏拉图是有所侧重的:首先认识到“心灵的美比形体的美更珍贵”,而进一步“行为和制度的美也是贯通的,把形体的美看得比较微末”,再进一步,“进到各种知识,看出它们的美”,于是放眼一看已经走过的广大的美的领域,这时他凭临美的汪洋大海,凝神观照,心中起无限欣喜,于是孕育无量数的优美崇高的道理,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
如此精力弥漫之后,他终于一旦豁然贯通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最终会探求到一种奇妙无比的美,即“绝对美”,而这种美本身的关照是一个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比其他一切都强。
形体的、制度的甚至知识的美都是幻相的,只有这“绝对美”才是真实的本体。
在这整个过程中,柏拉图没有用形体或者制度、知识去衬托“绝对美”,而是将这一系列的过程认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缺一不可。
简而言之,庄子的“大美说”是建立在道家自然哲学基础上,追求真美统一,主张超越功利欲望的束缚、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中;而柏拉图的“美在理念”则是建立在他的“理念论”的基础上,主张因善生美、标榜道德教化、讲究实效与功用,以构建理想的城邦。
【参考文献】[1]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华夏出版社,1989:9.[2]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72-273.[3]蔡熙.庄子与柏拉图诗学比较[DB/OL].中国文学网.[4]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北京出版社,1988.[5]王柯平.《理想国》的诗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或者更逻辑地说,“这可以被推断,即其间必有一个语言专家们在此中起了非常理性的规范作用的过程。
”因为,在此句中,“我们可以推断”中的“我们”,在此思维判断中,并不处在最重要的位置,是不明确而可以忽略的部分,因此它不应该成为此句的主语,即此思维判断的主项。
)三、汉语表达“疏”“陋”的解决办法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汉语“疏”“陋”问题呢?首先,我们应该严格地依傍逻辑来建立汉语语法(指“教学语法”),与此同时,改进汉语表达,并将改进后的汉语应用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从小培养严谨精确合理的语言表达习惯,有意识地加强思维的逻辑性。
例如,对汉语判断句普遍缺少联项情况,我们应该积极补上它。
在开始时,也许,我们会觉得这样做会有些别扭,但这样做多了后,我们很快就会习惯并觉得自然进而产生美感。
而对于“这就可以了”之类的句子,如果我们不想加“是”,即“这就是可以了”,那我们就在词典中规定“就”有“系词”的义项(?);对于汉语表达中相当普遍的无主句现象,我们也要对之有更理性的认识,目的还是努力去追求合乎逻辑的表达方式,即更多地意识到“没有主语是不成其为判断的”。
我们就应该多说“天下雨了”、“光被射出来了”,而少说“下雨了”、“射出光来了”;而对于“我不介意做这工作”,如果“做”这个动作与谓语动词是同时的或已经进行了的,则它不必有虚词“去”,如果“做”表示尚未实现的动作,则该句要有“去”,即“我不介意去做这工作”等等。
其次,借鉴外国语言各方面的长处。
王力先生说:“英语语法出自于拉丁语法,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脱离它的窼臼呢。
”[10]如在英语里,有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并且这两种名词被规定用不同的词或词组来修饰。
这种严谨精确的认知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区分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可以加强我们鉴别词义的意识,培养严格划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习惯。
严谨精确合理的表达有助于去培养理性思维。
不严谨精密合理的思维,在其运行过程中,是易于去导致概念不清,偷换概念等特定的思维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笔者建议,“很多”只被用于修饰可数名词,“太多”用于修饰不可数名词,而“许多”于可数和不可数名词并仅被用于日常口语上。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词汇可以让我们来做好这项工作。
等等。
以上这些改动看起来是细微的,但细节往往能决定我们所做之事的成败。
创新需要智慧,智慧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智力后天因素之语言能力的开发培养,就是思维能力开发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智力培养作用。
因为,当严谨精密合理的语言表达形成习惯后,它会促进我们的逻辑性的思维习惯,而这种习惯,通过世代传承,可以演化成为先天的智力。
【参考文献】[1]张志公.现代汉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王大伟.现场汉英口译———技巧与评析[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3]吕叔湘.吕叔湘自选集[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高名凯.高名凯语言学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0.[5]方光焘.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7.[6]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55.[7]张斌.现代汉语[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99.[9]约翰·C ·泰勒.自然规律中蕴蓄的统一性[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0]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198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