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古典园林的全盛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
长安
长安城的街道绿化,由于政府的重视而十分出色。 贯穿于城内南北向大街和三条东西向大街宽度均在百 米以上,其他的街道也有几十米宽。街的两侧有水沟, 栽种整齐的行道树,称为紫陌,以槐树为主,公共游 憩地则多以榆树、柳树。除此之外也采用其他树种如 桃、柳、杨之类。
长安城郊外林木繁茂,山清水秀,南郊和东郊都 是私家园林荟萃的地方。关中平原的南面、东面、西 面群山环抱,隋唐的许多行宫、离宫、寺观都建置在 这一带。北面则是渭河天堑,沿渭河布列汉唐帝王的 陵墓,陵园内广植松柏,增进了这里的绿化。长安的 绿化不仅局限于城区,还以城区为中心向四面辐射, 形成了近郊乃至关中平原生态大环境绿色景观。
a山水画:趋于成熟;山水画家总结创作经 验,著“画论”
b山水诗与山水游记:成为两种重要的文学 体裁(诗画渗透的自觉追求;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 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 尤为明显例如诗人王维)
历史背景
6. 7.
唐代无论宫廷和民间都盛行赏花、品花
技木牡进 术。丹步观 利还等,赏 用有,培植
4.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两京以外也有
5.皇家造园以隋、初唐、盛唐最为频繁,天宝以后,皇 家园林的全盛局面消失,一蹶不振
三大类型:皇家、私家、寺院
大内御苑
特征: 1.紧邻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宫与苑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中有园林成分, 苑林区内有宫殿的建置) 3.宫城和皇城内广种松、柏、桃、柳、梧桐等树木 4.宫廷区的绿化种植很受希重望视,树种也是有选择的
具体细节 1.大体上仍沿袭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 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建筑, 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为游赏景点 2.海北有十六组建筑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南 有五个小湖 3.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 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 创新的规划方式 4.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 5.西苑以人造渠、海、池、湖,模拟天然河湖水景而 构成一个完整水系,又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而构 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
嫁也育物 接能出栽 法引许培 、种多的 灌驯珍园 浇化稀林 法、品艺 、移种术 催栽如有 花异琼了 法地花很 等花、大
斗均 拱已传 制趋统 度于的 以成木 及熟构 规,建 范具筑 化有, 的完在 装整技 修的术 、梁和 装架艺 饰制术
度方 、面
全盛期的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
历史背景
二、唐朝 公元618年李渊开国建唐,定都长安。唐王朝是中国封
建社会历史上贡献最大、国力最强、历时较长的王朝,其中 接近一半的时间处于黄金时代。唐高祖李渊在建国初期就设 立京师和地方学校注重培养和收揽人才,迅速恢复生产,增 加国家赋税收入,沿用租庸调制,并根据情况做了增加和删 改。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登上皇位, 他兴学校、重科举,修唐律,建法制,行节俭,废门阀,巩 固边疆,加强对外交流,国泰民安,史称‘贞观之治’
寺观园林
1.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又从世俗化逐渐文 人化
2.城市寺观园林:发挥城市公共园林职能,由于世俗活动的 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
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
3.郊野寺观园林:寺观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旅游 发展,保护了郊野生态环境
4.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 系已经成型
1.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互相 渗透,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2.意境的涵蕴尚处在朦胧状态 3.影响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谢谢观看
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健全并加 强中央集权制,定隋律,惩贪官,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建立 科举选官制度,发展经济,颁布均田令,减免赋税,打击豪 强势力,注重水利建设(广通渠)等。隋文帝爱惜民力、勤 俭治国、革除弊政,使得隋朝在统一后的短短时间内,社会 经济、文化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呈现出百姓安居乐业、 国势强盛的局面
6.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深化
各地的私家园林发展状况
1.长安:私家园林集中荟萃 2.洛阳:私园之多不亚于长安 3.江南:扬州私园兴建不在少数,多以主人姓氏作为园 名 4.成都:杜甫浣花溪草堂
希望 唐代风景名胜区遍布全国各地,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 一例
杜甫浣花溪草堂
文人园林兴起
概念: 1.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 陶冶性情、表现隐逸 2.广义上不仅指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 指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郊野山岳风景地带的寺观
1.全国各地以寺观为主体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到唐代差 不多陆续形成 2.寺观作为香客和游客的接待场所,对风景名胜区的区 域格局的形成和原始型旅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寺观的建筑力求和谐于自然的山水环境,起着“风景 建筑”的作用 4.植树造林作为僧、道的公希义望活动,有利于风景区环境 保护的工作
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
1.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 比较普遍 2.筑山:“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 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以土山居 多;但都能表现“有若自然”的气 氛 3.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 城市供水结合 4.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5.建筑:种类繁多,大到殿堂楼阁, 小到茅舍草堂;个体形象和群体布 局丰富多样
私家园林
1.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 和局部的细致处理
2.园林山水景物赋予诗画的情趣
3.通过山水景物诱发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初见端倪
4.“中隐”思想与士流园林的发展,官僚阶层的壮大 和官僚政治的成熟为士流园林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和经济基础
5.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境地, 促进文人园林兴起,形成文人的园林观
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郊、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 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 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 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行宫、离宫均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远离都城)如西苑、华清宫仙游宫等
西苑
隋朝的西苑又称会通苑,是隋 炀帝杨广的宫苑之一,位于洛阳宫 城的西侧。在历代帝王营建的苑囿 中,隋朝的这个西苑或许不及汉代 的上林苑,但其规模可与秦始皇的 阿房宫相比。面十七里,南面三十 九里,西面五十里,周一百二十余 里,比洛阳城大两倍多。其内丘陵 起伏。洛水和谷水贯穿其中,水资 源非常丰富。
历史背景
一、隋朝 隋炀帝杨广于公元605年称帝。他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
是立即向全国大批征用民工,大兴土木,迁都洛阳,大造宫 廷苑园。调动大量民力从南方向北方运送奇材怪石,建造宫 殿和苑囿。第二件事是开凿大运河,他三下扬州,动用财力 民力数不胜数,且在公元612年至614年三次发兵攻打高丽均 失败,给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灾难,终于爆发隋末农民大 起义。在农民起义军的冲击下,各地的官僚、豪强相继起兵, 占据一方,隋王朝灭亡的大局已定。
产生的背景:
希望
1.唐代文人对山水风景的鉴赏具有一定水平
2.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
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
并把对人身哲理的体验、宦海沉Fra bibliotek的感慨注入造园之中
3.代表人物: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元稹、
李德裕等
意义:文人参与造园,意味着文人的造园思 想“道”与工匠的造园技艺“器”开始有了 初步结合
园中 林国 景古 观典
隋唐时期的古典园林
林隋 是唐 什时 么期
样的 的古 ?典
园
盛中为 期国什 ?古么
典隋
园唐 林时 的期 全是
历史背景
一、隋朝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开国建隋,定都大兴(长安),
在位24年。公元588年,隋文帝的二儿子杨广率领50万大军, 分兵五路向江南的南朝发动了总攻。公元589年一举攻下建 康,消灭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接着又陆续摧毁了各地 分散的反抗,中国统一。
西苑北面是一条蜿蜒盘亘的大水龙,名为龙鳞渠, 依地形高低而曲折跌宕,流入湖中,遂与南部连为 一体。各具特色的十六宫院面渠而建,其内殿堂楼 阁,构造精巧,壮观华丽,西苑南部是一个水深数 丈,方圆十余里的人工湖,湖上建有方丈、蓬莱、 瀛洲三座仙山,高出水面百余尺,相隔三百步
西苑
历史变化: 1.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 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 2.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则天时叫神都苑, 面积已收缩大半 重要意义: 1.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 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都极为浩大 2.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 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 3.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历史背景
1.经济:地主小农经济得到恢复,经济高度发展 2.政治: 国家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三省六部制,确立科 举制度,广大知识分子改变了消极避世和消极无为的态度 3.意识:a儒、释、道共尊,以儒家为主,儒学重新获得正 统地位
b知识分子改变消极无为态度 4.文化:兼容并蓄,对外来文化襟怀宽容 5.文学艺术:群星璀璨、盛极一时
水庭: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西方净土中,另见一种水庭的形 制,在殿堂宫殿建筑群前面开凿方整的大水池,池中有 平台,也是唐代寺观园林的一种表现形式
北京大觉寺
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
1.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多以亭为中心、 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2.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公共园林,作为 文人名流聚会饮宴、市民游憩的场所 3.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公共园林、城 市绿化配合宫廷、邸宅、寺观的园林,完全可以 设想长安城内的那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4.衙署园林,唐代两京中央政府的衙署内,多有 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
长安
隋朝的大兴城 1.由宇文恺主持兴建 2.总体规划形制(保持北魏洛阳的特点) A 宫城偏处大城之北,宫城和皇城构成城市中心区 B 中轴线自北向南通过皇城与朱雀门大街,直达大城 正南门,形成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C 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形成居住区“坊” 和“市”,市坊严格分开 D 开凿四条水渠解决城市供水,为城市的风景园林建 设提供用水的优越条件,促进皇家园林的发展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 临幸游憩的地方
例如大明宫、禁苑、兴庆宫
行宫御苑与离宫御苑
特征: 1.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 的地带(如骊山、天台山、终南山)
2.这些宫苑都很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不仅保证了帝王 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为他们创设了天人和谐的人居 环面境的,高同素时质反与映高出水唐准人。在宫苑希建望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
皇家园林
1.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而 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上
2.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 时期更为重要(数量多、规模大),出现了像西苑、华 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3.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希大望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 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