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思考论文
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高职教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面临的困难,探索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同时亦具有不同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自身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如何实现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密切配合和良性循环,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1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过程中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从而推动高职教育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高职教育是与动态的经济社会紧密相联的,高职教育如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课题。
只有实现“高职教育—经济—社会”的和谐循环,高职教育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服务理念: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社会服务。
2.1 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是高职院校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学生的质量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把“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指导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指南,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
2.2 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表现是为社会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解决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有机统一。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高等教 育虑 的思 想 片面理 解和 过分强 调 “ 职业 岗位 能力 ,实际 操作 技
1 . 学生可 持续发展 能力培养 的重 要性 高职
高 职学 生可 持续 发展 能力培 养 ,主要是 指高 职 院校在 人才培 养的 过程 中 ,不仅要 让学 生掌 握一技 之长 ,具有 岗位适 应 能力 , 顺 利 就 业 ,而 且还 要 让 学 生在 未来 的工 作 中具 有 潜在 的发展 后 劲 ,成就 自己的事业 。通 俗 的说 ,学生 可持续 发展 能力就是 职业
空间 。作 为高 职教 育来讲 ,必须对 学生 可持续 发展 能力培养 给予 足够 的重 视 。 在 “ 持 续 发展 ” 的众 多 价值 目标 中 ,人 的 可持 续 发 展应 可 该是 可持 续发 展体 系 中最 大 的价值 目标 ,这是 可持 续发展赖 以实 现 的基本 前提 条件 、 资质与 动因 。现今 我 国的高等 教育领 域 。可
相应 的课程 和相 关 的系列讲 座 ,并 开展 了一 系列 的校 内外 实践 活
动。 此外 ,观念转 变不 仅仅 是教 育者 、受教 育者 和用 人单位 的观 念要 转变 ,更重 要 的是主管 部 门和有关 领导 的观念 要转 变 ,从 导
题显 得越 来越 重要 ,迫 切需 要对高 职学 生可 持续发 展能力 培养 问 题进 行认真思考 与积极 探索 。 2高职学 生可持续发 展能 力培 养的基本现 状 . 在高 职教 育 中培养学 生 可持续 发展 能力 ,是指 高职教 育既 要
经济 社会 的需求 ,不应 再仅 仅局 限于 向某一 岗位群 输送 人才 。而 应立 足于 现在 ,着眼 于将来 ,要 为学生 终身 发展 、可持 续发 展奠 定基 础 。为此 ,我院 在制定 人才 培养方 案 、构建课 程体 系 时给予 了足 够 的重 视 ,进一 步的拓 展与 扩宽专 业 口径 ,在 素质 教育 模块 和选 修课设 置上 ,充 分考虑 学生 可持续 发展 能力要 求 ,特别 是在 培养 学生创 业 品质 、创新精 神和 创造 能力方 面有针 对性 的开 设 了
试论高职学院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 可 持 续 发 展 能力 应 该包 括 与 . 自己的专业 技能相 关或 者不相 关的 能
确 认 识 ,世 界 公 认 的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入职场 之后有 一个 很长 的适应 期 ,就 是 由于 自己不能及 时摆 正心态 ,面对 环境 的改变 , 自己却不 愿意 改变 ,看 什么 都觉得 不顺眼 ,心 里有 了疙瘩 , 行动就 无法 到位 ,在工 作上不 能得心 应手 。
试 论 高职 学 院 学生 可持 续 发展
能力 的 培 养
邀请 国外 专家 学者来 学校 讲学 ,展示 外语 的魅 力 ,培 养学 生 的英语学 习兴 趣 。加大 外籍语 言教 师聘 请力度 ,培 养 学生 的 口语和 写作 能力 。 目前 ,我 们 学生 的大学英 语 四六级 考试具 有很 高 的通过率 。 3 3创造 校 园环 境 . 通过精 心设计 的有利yAb o d ra
3 13 开展 全英 留学生教 育项 目 ._ 培养教师英语能力 我 校于2 0年 开展全英 语授 课的 01 留学 生项 目,根据 当时学校 的情况 , 只有极个别的教师能进行英语授课, 不可 能开展 这样 一个项 目。因此 该项 目的开展却 反映 了一些 领导 的高瞻远 瞩。英语是官方语言的南亚留学生的 授 课 均 是 由从 英 语 国 家聘 请 专 家 进 ◎陈卫群 湖南生物机 电职业技术学院 行 ,并且学校 协调 各个 部 门,选取各 个院 系教研 室英语 水平相 对较 高 的中 【 摘要 】 高职 学 院 的培 养 目标 是高 技 能的 复合 型 人才 ,学 生的可 持 续 发展 能 力在 很 大 方教师 协助教 学 ,当外 籍教师 不管 是 程度上决定 了他们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因此注重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显得 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都有中方 至关 重要 ,本 文从 不 同的 角度 阐述 了可持 续发展 能力的 内涵 和基本 的 培养途 径 。 老师参 与。使 得我 们 的教师在 英语语 【 关键词】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言上和英语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上都受 益 匪浅 ,培养 了大批 的综 合性人 才 , 当 今 社 会 ,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一 的 目的是 为了让学 生学 会认 知 、学 会 不 仅满足 了双语 教 学 的需要 ,而 且大 个 比较 热 门 的话 题 。 它 是 伴 随 着 工 做事 、学会 做人和 学会 生存 ,学会 生 力 发展 了留学生教 育 。 32提 高学生 英语基 础 . 业 化 大 生 产 , 人 们 开 始 认 真 思 考 存是最终的表现形式,要生存首先得 组织各 类外语 口语及 演讲 竞赛 ,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关 系 而 产 生 的 正 努力使 自己适 应环 境 ,很多大 学生步
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自2010年开始,我们学院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经过三年的探索和能力逐渐改变了教学理念,完善了新的课程体系。
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构建了“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在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职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实践、崇尚职业的育人氛围。
在我们学院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方向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方面的一些问题。
1 何谓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
包括知识的增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的实现等。
二是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实现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是学生不断进取,实现终身发展的能力。
学生终身发展不只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还包括学生工作以后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从而适应未来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
然而,在目前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教育以升学率为主要教育目标,使得高职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缺失。
这些可持续能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
2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人才模式转型既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又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步骤。
①坚持问题入手,科研先行。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站在国内外、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局、满足社会、企业、家长需要,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就业竞争力和因材施教的角度上分析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作的着力点,审视教育理念、专业定位、供需脱节、质量监控和制度保障等面临的问题,将转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作为课题立项,开展系统化、针对性研究,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Q 塑 Q:§ !
创 新 教 育
关于 高职 院校学生社 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曹 烨 ( 江苏食 品职 业技术学 院 江苏 淮 安 2 3 0 ) 2 0 3 摘 要 : 几年来 , 国高职 高专院校 学生社 田活 动 日趋活跃 , 为校 园文 化的主要 内容和 学生素 质培 养的有 效载体 。但在其 发展过程 近 我 成 中也 暴露 出了一 些 问题 。本 文针对 这些 问题 , 出 了加 强社 团建设 的途 径和 方法 , 提 以推进 社 团的可持 续发展 。 关键词 : 学生社 团 建设 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G4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08 (0 81() O 2 - 1 1 7 - 9X 20 )2b- 1 8 0
2 用科学 的方法实现高校社 团的可持续 发展
鉴 于 新 形 势 下 高 职 院 校 社 团发 展 中 出 现 的各 种 问题 , 有关 部 门要 提 高 对社 团活动 重要 性 的 认识 , 采取 实 际措 施 解 决社 团发 展 中 的 困难 和 问题 , 强 对社 团活 动 的管 理 和 加
组织 , 同时 要 把握 时 代 的发 展 要 求和 高 校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采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 革 的 需 要 , 用 科 学 的 方 法 来 适 应 社 会 变
因 1 1 社团管理不够规范 .
目前 , 多高职 院 校社 团没 有 规 范 的章 许 程, 管理 制 度 不 够 严 谨 、 科 学 , 团 内部 的 社 监 督 机 制 不完 善 , 有具 体 的 活动 计 划 等 。 没 学校 对 学 生社 团 的监 督 不够 , 对学 生 社 团 的 工 作 是 否 正 常 、活 动效 果 是 否 满 意 、 经 费 使 用是 否 合理 、负责 人 是 否尽 职等 情 况 , 缺 乏 了解 , 乏 对 大 学 生 社 团 工 作 的 评 价 机 缺 制 , 团干 部 不 能 享 受学 生 干 部 的 待 遇 等 。 社 1 2 缺乏 专家 型老 师的指 导 . 争 取 在 本 领 域 颇 有 造 诣 的 教 师 和 专 家 的 热 心 支 持 和 指 导 , 社 团 发 展 的 重 要 一 是 环 。 虽 然 大 部 分 社 团 拥 有 自己 的 指 导 老 师 , 在 社 团运 作过 程 中 , 正发 挥 指 导 作 但 真 用 的 指 导 老 师 为 数 不 多 , 别是 科 技 学 术 特 型社 团。由于对社 团作用认识 不到位 , 对 指导老 师的考评奖励 机制不健全 , 响了 影 社 团指 导 教 师 的 积 极 性 , 的指 导 老 师甚 有 至 是 义 务 为社 团 兼 职 , 致 指 导 老 师 投 入 导 的 时 间和 精 力 不 够 , 社 团 的 扶 持 和 指 导 对 不够 , 使得 一 些 社 团 活 动 在低 水 平 上 徘 徊 。 1 3 社团结构 不均衡 , 究学术 型社 团数量 . 研 偏少, 质量 偏低 目前 高 职 院 校 大 学 生社 团 中 娱 乐 型 和 实践 型 的 社团 数量 占社 团总 量 的大 部 分 , 学 术研 究性 社 团的 发 展 则 普 遍 不 景 气 。 学 生 参与 社 团 活动 主要 靠 兴趣 和 爱 好 的驱 使 , 娱 乐和 实 践性 社 团丰 富 学 生 的课 余生 活 , 足 满 了 学 生 的 需 求 , 而 受 到 了 学 生 的广 泛 欢 因 迎 。但是 , 为科 技 创新 重 要载 体 的 学 术性 作 社 团 则 很难 具 备 这 样 的 吸 引 力 。少 量 的学 术 研 究 型社 团也 因为 其 社 团 的 特 性 缺 乏 必 要 的支 持而 很 难生 产 出高 质量 的学 术 成果 。 1 4 资金不 足 , . 导致 活动停 滞 或发展 受 阻 学 生 社 团 的活 动 经 费 主要 来 源 于 校 团 委 行 政 经 费 、社 团会 员缴 费 和 社 会 赞 助 等 三个方面 。其中 , 由于 校 内 一 般 社 团 数 量 庞 大 , 团委 拨 款 微乎 其 微 , 校 自筹 经费 难 以 为 系 , 会 赞 助 很 难 稳 定 。 资 金 匮 乏 是 制 社 约 社 团 发 展 的 最 大 瓶 颈 。 同 时 , 团 活 动 社 场 所 的 限 制 , 要 设 施 的缺 乏 导 致 了 社 团 必 活 动效 果 难 以 到 位 , 动 作用 难 以 发 挥 , 活 就
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崔 丽娟 管建慧 雒亚洲 ( 包 头 轻 工 职 业 技术 学 院 乳 品 工 程学 院 )
摘要 : 培 养 高职 学 生 可持 续 发展 能 力 必须 注 意要 从 学生 的学 习活 识 面要 求更 宽 , 对教 师 的适应性 要求 更广。 ④ 开 放 实训 』 室, 动入 手 , 从调 整 教 师所 扮 演 的角 色开 始 , 以学 习形 式 的转 变 为契 机 , 以 充 分发挥 现 有实训平 台的功效 。 教学模 式 的转 型使 实训室 构建 适 宜 的学 习环境 为保 障 , 以培 养学 生 的创 新 创造 能力 为提 升 。 和 理 实一体 化教 室成 为 师生教 学 活动 的主 要场所 , 满足 师 关键词 : 新人 才培 养 模 式 高职 学生 可 持 续 发展 能力 培 养
题。届 时首 先 , 毕业 生再 学 习能力得 到提 高。其 次 , 毕 业生 决 方案 , 同 时又要讲 究工作 方法和步 骤。 ( 1 ) 坚持 问题 入手 , 科研 先 行。 各级 领导 高度 重视 人 才 实践 创新 能力 得 到一定 程度 的加 强。 再次 , 毕 业生 组 织协 进 而提 高 了高职 学 生的可 持 续发 培 养模 式转 型 , 站在 国 内外 、 自治 区经 济社 会发展 、 高 等职 调 能力有 大幅 度 的改 善 ,
1 何谓 高职 学生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学 习 的顾 问。 这种 模式 是 以学 生 为中心 , 以教 师为辅 助 的 笔 者 认 为 高职 学 生 的可 持 续 发展 能力 应 包括 以下 几 教 学模式 。 这 就要 求教 师在教 学过程 中 , 强 调知 识传 授 , 把
点: ~ 是学 生 不断地 挖 掘 自身 潜力 , 实现 全面发 展 的 能力 。 学生 当做 知识 灌输 的对象 的传统 教学模 式。 ⑧ 以学 习形式 包括 知 识 的增 加 、 情 感 态度 和价 值 观 的发展 、 过程 与 方法 的转 变为契机 。 学生在 学 习过 程 中 , 可 以对 知识 以 自己的 的实现 等。二是 学生 不断 学 习析 , 再通 过 与 教 师、 与 同学 之 间 的交 流 、 能力 。 三是 学生 不断 进取 , 实现终 身发 展 的能力 。 学生 终身 沟 通 、 互动、 协调 与合作 等。获 得更 多 的理 解 , 掌 握更 多 的 发展 不只 是学 生在校 期 间 的发展 , 还 包括 学生 工作 以后 的 知识 的同 时 , 培养 了学生 与人沟 通及 团结 合作 的能力 。④ 发展 , 这就 要 求学生 不仅 要 掌握 在校 期 间所 学的知 识和 技 以培养 学生 的创新创 造 能力为 提升 。 创新 能力 是 民族 进步 能, 更 要学 会 如何 学 习的 学 习 方法 , 从 而适 应 未 来 高速 发 的灵魂 、 经济 竞 争 的核 心 ,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 是 未来社 展, 竞争 激烈 的社 会。 然而 , 在 目前 应试 教育体 系下 , 我 国 会 生 产 的特 点 所决定 的。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对于 我们 教 育 以升 学 率 为主要 教育 目标 , 使 得高 职学 生在 实践 动手 具 有 更重 大 的意义 。然 而创 新 能力 的智力 潜 能 , 需要教 育 能力 方面 存在缺 失。这 些可持续 能力 的缺 失 必然会影 Ⅱ 向 高 者 去 系统地开 发。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其次 , 可持 续发展 能力 的培 养利 于学生 创新 创 造 。在培 养可 持续发 展 人 才 的过 程 中 , 应 以从 业 能力 的培 养 为 出发
点, 结合 实际企 业 的生产 过 程 和环 境 , 加 强 训 练 学 生 的 综 合
】H ) _ .【 】 ) _ . 【 】. _ ( ) _ .【 】 > ●【 】 ) _ .【 】H ) _ . 【 】 ) I
才培 养 的规律 , 黄冈职 业技 术学 院高职 酒店 管理 专 业课 程 体 系 的构建 符合 高等 职业 教 育 围绕 典 型 的 职业 活 动 设 置 课程 的规 律 。在产学 合作 教育 下 , 以酒 店从 业者 职业 能 力发 展 为 导 向的课 程体 系 , 明确 了高 职酒 店 管 理 专 业 培养 酒 店 基 层 、
一
合, 其 终极 目标是 通过 可持 续 发 展 能力 的培 养 , 促 使 学 生个
体素 质不 断完善 、 和谐 和完美 。
首先 ,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培 养 利 于 学 生 从 业 。 做 为 职 业
教育 基本 目标是 , 要 求 学生 在 德 、 智、 体、 美 等方 面全 面 发展
展 。 本 文 秉 承 以人 为 本 , 为 增 强 高职 学 生 的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 , 提 出职 业 能 力培 养 的 有 效 途 径 。 关 键词 : 职 业 能 力 ; 高职 学 生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培 养
在 教育 部《 关 于推进 高等 职业教 育改 革创 新 引领 职业 教 育科 学 发展 的若 干意 见 》 中, 提 出“ 改革 培 养 模 式 , 增 强 学 生 可持 续发 展 能力 ” 。将 培养 学生 的可持 续发 展 能力 提 到 了一 个新 的高 度 。高职 教育是 培养 生产 一线 高素 质技 能 型人 才 , 然而, 高职 学生 毕业后 , 能 否 在 专业 岗位 上 创 新性 地 展 开 工 作, 能 否真 正发 展其 自身 潜 能 , 能否 具 有 可 持续 发展 职 业 能 力等 诸多 问题 , 迫使 高职学 生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的培 养成 为 当 前亟 待解 决 的问题 。
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思考论文
关于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职院校象雨后春笋一般迅速成长,高职院校的数量已占据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也快速壮大,在校生规模已占到了高等院校的一半以上,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段黄金般的发展期。
但是,随着高职院校的增多特别是每年高考人数的不断下降,高职院校也走过了依靠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在生源争夺中将展开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内涵建设保持持续发展,成为每个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教高[2011]12号文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在承担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高技能人才中长期规划》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而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也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而在内涵建设中,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开阔视野,开放胸襟高职院校必须坚定信念,保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激情。
教育部2001年12号文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世界眼光,吸收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中国实际创出中国特色,而且敢于进行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
通识教育与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浅析
that they w ould do.
综上 ,在 汉翻 英 ,或者 英翻 汉 的 时候 ,要综 合 考虑两 种
b:The girls sw am faster than it w as expected 语 言 的表 达 方式 的区 别 ,善 用衔 接 手 段 ,使 得 文章 看起 来
“市场 零 对接 ”,为社 会 提供 高 素质 技 能型 应用人 才。 这种 知识 结构 的均 衡 与和谐
。
注 重 “动 手 能力 ”“行 动 能 力 ”的培 养模 式 取 得 了 良好 的市 2 通 识教 育作 用
场 效 果 ,就业 率 逐 年 提 高 ,如 我 院 高职 学 生 近 三 年 的就 业 21通 识 教育 在 与职 业 知识 相 关 的专 业 知识 之 外 ,提 .
totle)的 “自由教 育 ”思 想 ,即 自由人 受 教 育 的 目的在 于 发 2.3 通 识 教 育提 供 给 学 生 应 对 职 业 和 世 界 变 化 的 知
展 理 It ̄To心 智 以探 求真理 ,它 以 受教育 者 不 为生计 所 迫 为 识基 础 。没 有通 识 教育 所打 开 的眼 界和 宽 广 的知 识储 备 ,
一 些 ;同样 (2a)中 的 省 略 要 比使 用 替 代 词 语 的(2b)要 略 微 此句 在 翻 译 时 ,把 “身 材 ”作 主 语 变换 成 了 “他 ”作 主
经济 一 些 :
语 ,非 常巧 妙。
(1)a:The girls swam faster than it was expected 4 小 结
的综合 能力。
面发 展 的人 。
但 二者 的不 同之 处在 于 ,素质 教 育是从 素 质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生态化的思考
马 晓 阳
( 南京信 息职 业技术 学 院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4 6 )
摘 要: 自从 大幅度扩 招 以来 , 高职教 育疾速发展 的规模 超 出 了教 育生 态 系统 承载 力 范围 , 破 坏 了系统原 有的 生态平衡 。提 出了 我 国高职教 育可持 续发展 生 态化 的对 策建议 , 高职教 育必须 坚持和谐 发展 理念 , 遵循 生 态平衡原 理 , 合 理配 置教 育资 源, 优 化 高 职教 育结构 , 走 生 态可持 续发展道路 。 关键词 : 高职教 育 ; 生态化 ; 可持 续发展 ; 对 策
大差距。2 0 0 9 年全 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 1 2 1 5所 , 主要分布在华 北、 华东、 华 南地 区 , 东 部地 区( 1 1省市 ) 有 5 1 4所 , 占总数 的 4 2 . 3 %; 西部地 1  ̄( 1 2省 区市) 虽 土地 面积 占全 国的 7 1 . 5 %, 高职 院校只有 2 9 3 所, 仅 占总数的 2 4 . 1 %, 差距之大 , 可见一斑 。全 国 1 0 0 所骨干 院校中 , 东部有 4 7所 , 西部有 2 5所 , 东部骨干 院校数
( 二) 生态 承载 力 超 载
育毛入学率超过 5 5 %, 江苏为 4 2 %, 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阶段 。而西部一些经济较落后地 区还处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 育过渡的 阶段 , 云南为 1 7 . 5 7 %, 贵州只有 1 3 . 8 %, 比全 国平 均水 平还 低 1 0 . 4个百分点。 可见 , 我国高职教育生态系统 呈现 出区域
协调发展 。
二、 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失衡 分析
( 一) 生 态 理念 缺 失
试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挑战杯”活动为例
・
1 0・ 2
张
斌 : 论 高 职 学 生可 持 续 发 展 能力 的培 养 试
适应 能力是指 面对新 环境的一种承受能力 .而高 职 学生 的适 应能力 主要包括社会适应 能力 、岗位适应能 力
及发 展适应 能力 等。 由于大 多数 高职学生 的工作 岗位是
收 稿 日期 :0 2 0 — 5 2 1— 3 1
作者简介 : 张斌 (9 1 )男 , 南 临 高 人 , 东 轻 工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学 生工 作 处 处 长 、 师 。研 究 方 向 : 等 职 业 教育 。 17 一 , 海 广 讲 高
一
者认 为 ,高职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集 中体现为特定水平 的学习能力 、 适应 能力和创新能力 , 所谓 “ 特定水平 ” 该 应 以当前高 职学生 的 良好水平为标准。 ( ) 二 高职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体 现
学习能力是指 运用科学 的学 习策略去独立地 获取知
、
高职 学生可持 续发展 能力界定
还要 培养学生 的求 知欲与终生学 习观念 ,才能使学生 的
学 习能 力 不 断 提 高 。
( 高职学生可持续 发展能 力的内涵 一) 高 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构成 比较复 杂 ,迄 今没 有统一定义 。喻永均等人认为r, 高职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 力是 由“ 良好 的职 业道德 、 熟练 的职业技 能 、 必要 的理 论 基 础 、 强 的学 习能力 、 较 较强 的社会适 应能力 、 科学 的创
为 -, 职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即其创 造性能 力 , 高 3高 ] 是
职 学生在毕 业 后的职 业生涯 中 , 续 不断学 习 、 累 、 连 积 开
拓、 进取 , 将知 识 、 验转化 为新产 品 、 技术 , 能够适 经 新 并 应社会 , 断提 高的潜在发展能力 。尽 管说法众 多 , 不 但笔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之刍议
作 者简介: 靛敏( 5一 , 广东 人, 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陈 1 2 )男, 潮阳 武汉 9 教授, 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教学与新究
第1 4卷 第 3期 21 0 2年 3月
天津职 业 院校联 合 学报
J un l f a j o a in ln tue o ra n V c t a si t s o Ti i n o I t
N o . o .1 3V 1 4
M a.2 2 r 01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培养之刍 议
关 键 词 : 高职 教 育 ;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 身 学 习 可 终
中 图分 类 号 : 7 9 2 G 1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5 2 2 1 ) 3 0 3—0 17 8 X( 0 2 0 —0 0 4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社 会 发 展 的必 然 要 求 , 时 也是 高 职 教 育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转 变 高 等 职业 教 育 价 值 观 , 同 改 革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始 终 保 持 勃 勃 的 生 机 与 活 力 , 养 出 具 有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 高 等 职业 使 培 技 术 人 才 , 而 推 动 整 个 社 会 的 和谐 发展 。 从
教 育 , 免 沦 为 本 科 教 育 的压 缩 饼 干 , 面 强 调 实 践 、 手 能力 , 忽 视 了基 础 理 论 课 , 至 把 数 学 课 全 部 避 片 动 而 甚
都 停 掉 了 , 一 个 极 端 走 向另 一 个 极 端 。这 种 从 市 场 出发 , 用 “ 、 、 ” 从 采 短 平 快 的方 式 培 养 社 会 急 需 的 人 才 ,
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本” 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 直以来都 比较注 重培养学生数控 一 操作技能 以满 足人 才市场的需求 ,忽视 了对学 生应对 岗位 变化 、 产业升 级 、 职业 成长 的能力 的培养 ; 注重 培养学 生 的 数 控技术专业能力 , 忽视 了对学 生科 学人文修养 、 创新能力 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 2 .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较低 当前 , 我国高职 数控技术 专业人 才培养 目标 主要定位
参考 文献 :
随着英语 教改 的深 入开展 , 其评价 体系 已从 单一化 向
多元化发展 。评 价的内容可 以包括课堂教学 评价 、单元评 价 、 期评价 、 项评 价 、 合评 价 等 , 学 单 综 形式 可 以是 听 、 、 说
读、 写等 。 考试 是英语 教学评 价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师生 均应十分重视 。 随着 社会的发展 , 对英 语 的综合应 用能力要 求越来越高 , 考试就 要改 变以往 的出题模 式 , 1语 和听力 把 3
想、 想象对识记 内容分组 、 归类 , 高记忆单词 的数量。 可提 根
据短时记忆的用量有 限性原理 ,每 次向学生呈现 7个左 右 的组块 , 并让学生不断复述 , 巩固和记忆 。 以便 四、 教学反馈是英语教 学的重要环节
的分析和评价 。 实践证 明 , 学生经常体验 失败就会导致激励
教育广 角
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夏罗生 。 朱树红 (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 南 湖 摘 张 家界 470 ) 2 0 0
要: 数控技 术是机械 制造业 的技 术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数控技术水 平 已成为衡 量一个 国家现代 化水平 的标 志 , 高职院校肩 负着
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doc
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者:刘增安张小菊贾树生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高职教育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社会规范和心理品质。
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综合育人、发扬个性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作者简介]刘增安(1964- ),男,河北赞皇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与管理;张小菊(1965- ),女,湖北宜都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与管理;贾树生(1978-),男,河北张家口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河北石家庄050081)[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SZ07405)[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178-0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
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适应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指明了方向。
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在办学中出现了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
一些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按照企业岗位要求,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能够实现就业就可以了,至于素质养成,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学生就业后完全可以在工作中提高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思考[摘要] 不少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中都提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且均对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着自己的解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仍然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点和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观念培养
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代思维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理论。
传统工业的发展,以追求社会财富的总量为目标。
它虽然带来了社会繁荣,但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给生态、环境等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自然界对人类进行了“报复”,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问题。
人们通过反思才意识到人类的发展取决于与其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 即自然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目前,不少高职学院在培养目标中都提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问题。
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向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深入以及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的结果。
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教育既要满足高职学生目前就业的近期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今后生存、发展及竞争的长远需要。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
就业,而且还要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
通俗的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职业位移(迁移)能力,或者就是岗位“迁移”能力。
也可理解为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人一生中一般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干一辈子,因此就业岗位“迁移”能力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计,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空间。
作为高职教育来讲,必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的理解定位欠准确。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产业化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人才。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往往片面理解“职业岗位能力”,将其狭义化地定义于某种专门岗位,结果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低,对未来适应性差;专业设置过分面向热门的岗位群,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实际教学中过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忽视理论素质提高;教学只重实际操作,而忽视人文、社会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计划制订的终极性。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终极性教育现象严重,没有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考虑甚少,较少关
注给予学生终身有益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在较宽的时空中适应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再就业能力和发展的空间受到抑制。
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有造就,不是看他现在知道多少,而是看他将来还能学会多少。
而将来能学会多少,则取决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高低。
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若过分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必然导致学生的基础溥弱、适应能力不强,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同时,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必须依托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离开宽厚的基础知识作依托,专业技能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因此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两个方面,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完全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每门课程教学都在刻意维护和追求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泛必要的整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了相关学科的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不仅教学投入大或重复投入,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时间、浪费教育资源,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四)教学中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现象严重。
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功近利的现象相当突出,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存在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文化基础教育的
倾向,他们把职业教育当作单纯的找工作、谋出路的手段,认为技能培养才是真工夫。
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缺少为学生的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和人生中的再就业考虑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只注重资格证书的获取,忽视获取资格证书能力的培养。
为了体现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多数高职院校施实了多证书、多资格证的制度,并将其纳入学生毕业离校的基本条件。
高职院校实施多证书制、实施职业资格认证本无可厚非,但若过分追求,势必起到误导作用,致使学生疲于资格证书的考试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
要在当前短短的三年制(实际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半)高职教育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三方面去考虑。
(一)转变职教观念,关注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以某一种(类)职业岗位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以“胜任某种岗位”、“具备胜任某种岗位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标准。
这种培养目标定位显然是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的。
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变换更新速度提高,其结果必然会使一次性学习和终身就业成为过去时,社会也不再单纯需要“就业型”教育,而呼唤“创业型”
教育。
创业型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求,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向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应立足于现在,更应着眼于将来,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观念转变不仅仅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用人单位的观念要转变,就我国国情来讲,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包括教育主管部门)的观念要转变,从导向上(比如从评估标准上)和有关方针政策上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各个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工作,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与竞争的需要。
(二)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关注学生非专业性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过去一提到学生的素质问题,便会想到专业技术素质。
但在从业过程中,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除专业素质之外,非专业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校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其日后发展却不如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其根本原因就是综合素质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
因为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会做人、不会办事、不会共事,而有些学习成绩平常的学生,他们会做人、会办事、会共事、会生存,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有经济头脑,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可见,非技术性职业素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职位升迁和经济收入。
但由于高职学
生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培养比较难,所以,教育者(包括管理者)往往忽视,不下功夫去做、去抓、去管,这是目前高职人才综合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人才的共性指标是综合素质。
现在职场流行一句俗语“拼就是拼的综合素质”,此言一语道明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综合素质当然包含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固然重要,是初次入职的入场券,但非专业性的其他素质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却影响久远。
(三)重视基础课教学,在内容与学时上要有足够的保障。
重视基础课教学,不只是在学时上要有足够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在内容上也要进行重新整合,以节省学习时间,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学生毕业之后要具备跨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发展潜质。
因此学生唯有拓展加厚基础知识,才能自我学习更新与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以适应就业岗位变迁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于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仅局限于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解,它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内容。
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只有真正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玫璐.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
阶段性抉择[j].职教论坛, 2004 (13) .
[2]贺武华廖明岚.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观念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
[3]高琰. 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5).
[4]吉春玲,仪淑丽.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哈尔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5).
备注: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y2008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