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环电阻的识别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环电阻的识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色环电阻的识别》,是中职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内容。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整合

本节是学生未来踏上工作岗位从事电子产品装接工作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教材内容抽象、操作过程缺乏,不便掌握。为此,我将教材内容结合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了重新整合,力求可观测、可体验、可交流。

2.学情分析

学生为中职机电专业一年级,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厌烦理论学习,但反应敏捷、喜欢操作。

3.教学目标确定

依据职业教育特色、企业岗位需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熟记色环电阻各色环颜色含义。

2.明确四色环电阻和五色环电阻区别。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判定色环电阻末环;

2.能正确识读色环电阻阻值。

素质目标

为适应企业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色环的意义和色环电阻的识读是本节课重点;而末环的判定较复杂,定为本节课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本节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

项目教学法:做中学,学中做,现场操作,理实一体化进行。

2.学法指导:

本节课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动手实践加深理解、现场操作获取生产体验的学习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1课时的教学活动依次设计为五个环节。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3分钟)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课对他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让他了解岗位需求,我以“13年全国“求是”杯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现场比赛场景”来设计学习情境,提问:为什么参赛选手能快速的进行元器件安装与选择呢?并出示实物主板电路,指出在许多电器电路板中都存在有色环电阻这一电子原件,激发学生学习色环电阻的兴趣。

二:确定任务(2分钟)根据前面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工作任务为色环电阻的识别。再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我将总的任务分解为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子任务。

三:实施任务(25分钟)在本环节,教师只提供信息线索,学生将紧紧围绕任务利用实物和信息化资源获取相关的信息,通过体验、探索和交流方式来进行学习。

方式一体验

为了使学生对电阻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课前安排学生去电子生产工厂参观,各组将士体验感受于上课前交给老师,完成课前准备。

方式二探索

色环意义和色环电阻的识别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221步骤来攻克重点。2:两个活动,攻克色环意义难关;一是电路板上找色环电阻;二是数色环。2个信息化资源:一是色环电阻的识别软件,课上用它来演示便于理解;课下可作为学生训练的强化工具,二是网络精品课程。让学生利用一体化教室里的电脑上网登陆电工精品课程平台,观看我制作的色环电阻的微视频,进行交互学习。1个色标游戏。色环电阻末环的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请4-6名学生上台,每人手持一种颜色卡纸代表一个色环,按要求排成队列,展示电阻色环排列情况,各小组按展示要求读出电阻标称阻值和允许误差。通过学生合作参与,活跃课堂,提高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方式三交流

我组织学生展开阶段性的小组讨论,通过对不同观点交流,形成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施任务环节中,我们除了妙趣横生的游戏之外,还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答题测试这种闯关形式。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学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习进程,灵活调控教学进度。

环节四:总结评价

学生在前面的闯关环节所取得的成绩,都记录在表格里,形成过程性评价;同学之间对学习态度、协作能力等进行互评;教师对学生课上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从而形成多元化的动态体系。考评成绩生成评价量表,对于考评合格小组,给予他们鼓励,从中选出明星小组;不合格,则提示他们在相应的环节继续进行学习。

环节五拓展提高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我设计了3个不同层次的拓展性问题供学生选择,让学有所成者、学有所思者和学有所创者都能够发挥其潜力。

四、板书设计分析:

黑板左边色环的意义和识别规律。另外便是学生展示区,展示研究的成果。

五、教学反思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全员参与,动手操作,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

3.在提高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渗透着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