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请学生选择一个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成功案例,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要求:不少于800字,包括案例背景、实施措施、成效分析及启示。
3.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人群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及实践情况。
-要求: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不少于1000字,包括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案例包括:某城市的绿色交通、某地区的生态农业等。
2.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案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你认为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道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习惯。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
2.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适宜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可持续发展知识。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案
人教版(2019版)必修二第五章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课程标准
2.10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
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教学目标
(一)综合思维
根据具体实例,综合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内涵,概括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区域认知
根据不同区域特征,举例说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人地协调观
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和主要途径,树立人地协调观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案例探究法——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小组讨论法——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五、教学媒体:
图片——展示相关案例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学习人地关系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内容,也探究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路径,如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可持续发展。
课程作业
完成导学案课后习题
七、教学反思。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先从《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开始导入,然后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最后通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活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二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分析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然后提出几条广为大众接受的具体措施,并分别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最后通过活动“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教材地位】在学习完必修一和必修二之后,学生们已经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的包含范围非常广泛,必修二最后一章设置环境与发展的意义就是要学生们能够形成统一而科学的发展理念。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人地协调观:认识到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才能持续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途径的实施方法;【教学难点】碳汇交易的理解;【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示图片】P100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发布任务】结合图片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结合环境问题举例,回顾上节课的“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复习旧知,建立与新知之间的联系。
【导入新课】可持续发展【播放视频】《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提问】大家对2032年的世界有什么期待吗?【回答】学生举手回答对2032年的期待。
利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看来大家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但是目标并不容易实现,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呢?【讲授新课】可持续发展的缘由(形成原因)【思考】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找出符合人类生存的一种发展道路呢?【发布任务】阅读教材P101文字部分,说明人们思想的转变对可持续发展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将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问题等,激发学生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兴趣。
2.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把握人地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
-学生需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并能够将这些原则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相结合。
2.分析实际案例,提出促进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具体案例中的人地关系问题,设计出既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兴趣需求:高一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性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外,通过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等,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积极性。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掌握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分析实际问题;
-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政策,并能结合实际进行运用。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会运用地理图表、地图等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
-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出解决人地关系问题的策略;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围绕“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掌握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人地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3.学会分析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人地关系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点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2.能力培养:强调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政策;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
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
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讲授法:教师系统地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其实践应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热情,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教师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等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案例二:某企业为追求利润,忽视环保,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5.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所学知
b.作为一名青少年,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责任感。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关注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的相关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Βιβλιοθήκη 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
-学习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3.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和目标,使学生全面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介绍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GIS的基本操作:讲解GIS的基本功能,如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等,并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了解GIS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各小组针对以下主题展开讨论:“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GIS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案例及启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思考题: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析家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案例分析:
-收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分析人地协调的不同层次3.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经验4.了解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挑战5.评价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二、教学内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不耗尽资源,也不影响后代子孙继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方式。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需要相互协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人地协调的不同层次(1)空间平衡和布局协调合理利用各区域的资源和发展条件,实现地理空间上的平衡和布局协调。
(2)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协调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资源利用和自然环境之间达到协调。
(3)社会经济和开发环境协调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利益,同时也不影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经验(1)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制定环境法规等政策来保障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2)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中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如:国土空间规划,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
4.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挑战(1)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全球各国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取得重要进展。
(2)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变得日趋严重,需要各国联手通过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5.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前景(1)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全球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等。
(2)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可以通过创新科技、发展绿色经济等手段,使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好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小组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听取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进行现场观察实地考察或者小组作业四、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情况调查2.学生课堂表现与作业情况3.考试评分结果五、教学建议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原则进行了深入讲解,并且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经验和全球趋势及挑战进行了分析,着重引导学生对人地协调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思考,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课标解读1.行为条件运用资料,要求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需要运用资料,通过相关资料来讲解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2.行为层次说明,属于知识层面中的理解水平,其中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行为结果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部分在于让学生理解坚持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能理解并践行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最终实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4.水平要求根据课标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课标中的最高要求为水平二,即: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分析人文地理事象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各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辨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与问题,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走和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够结合资料说明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并能认识到必须走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区域认知);与他人合作,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并制定对人文地理事象研究调查的相关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探究科学真理的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地理实践力)。
5.内容要求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途径,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如下: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地理2第五章第二节。
从章节编排上来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由两个教学因子组成,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知识的构成呈进阶关系。
从图像系统来看,本节由10张图幅构成,基本上将重难点内容都用图片资料呈现出来,而且在呈现类别上都是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图或者结构图来示意;在呈现方式上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核心原则,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多维度性和复杂性。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4.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理解区域差异对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重要性。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综合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
•小组讨论题卡、学生作业纸。
•课外阅读材料(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介绍)。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环境与发展案例,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问题导向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视频或图片(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设疑引思:提出问题:“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有没有一种发展模式能够既满足当前人类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新课教学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概念解析:详细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的协调与平衡。
•原则阐述:介绍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中的“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单元,主要内容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模式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重要性;2.了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模式;3.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科学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产生;3.可持续发展模式;4.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绿色生态建设。
2. 教学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问题、模式等内容;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绿色生态建设。
四、教学过程1. 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将向学生展示现代城市与小村庄的对比图片,询问学生对这两种类型地区的看法,并引出环境问题引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 教学活动二: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等多媒体展示,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产生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相关内容。
3. 教学活动三: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更直观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 教学活动四: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绿色生态建设问题,并让学生在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 教学活动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交流归纳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方针。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游戏法和分组讨论法等,使学生更生动活泼地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但相较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游戏法和分组讨论法需要更加精心的安排和组织,需要教师花费较多心思。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案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理解不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来?学习过程任务1:阅读教材101--108页,标划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
(1)阅读教材108页自学窗,梳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
任务2:案例分析。
阅读教材103页,填写表格任务3:活动探究。
阅读教材104页活动材料,提出你对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看法。
任务4:合作探究(1)探究可持续发展内涵之间的关系(2)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3)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任务5:典例解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中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
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晾晒储存。
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9月份,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
(1)图为河西走廊地区示意图,图示区域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祁连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
(3分)(2)从气候条件评价其对河西走廊地区发展玉米制种的影响。
(2分)(3)下图为该区玉米秸秆利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选择填空)。
(2分)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4)玉米种植及其秸秆利用过程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有: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
(3分)任务6:当堂检测。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3.利用GIS技术,设计一个分析人地关系问题的简单案例。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以下要点: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内涵。
2.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意义、现状及挑战。
3. GIS技术在分析人地关系问题中的应用。
4.辩证思维在分析人地关系问题中的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通过举例、图示、数据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结合本地实际,分析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影响。
4.辩证思维在分析人地关系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人地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7.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过展示一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人地关系问题的关注。图片和视频将包括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类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污染、城市拥堵等。通过观看这些资料,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地关系紧张的现状,从而产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地理】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2节——走向人地协调2. 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地理班3.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五上午第1节4.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地理实践力、地理综合思维、地理空间观念和地理人文关怀。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够:1. 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地理实践力。
2.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3. 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识别和分析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差异,形成地理空间观念。
4. 关注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培养地理人文关怀,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推理来理解复杂问题。
此外,学生喜欢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习,善于从同伴那里获取信息,进行知识构建。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学生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困难:(1)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2)如何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差异;(3)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实践能力;(4)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导入: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 :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
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背景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2.内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①可持续➢不只顾短期利益、"杀鸡取卵"➢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②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放弃不减慢不倒退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读图:说明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各是什么?政府是环境监管主体,通过教育、立法、政策引导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影响程度也最大。
所以,企业必须在生态保护中担当责任主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公众是环境保护的主角,推进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践行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公众也是企业和政府的监督者。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①消除贫困→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指导,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力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生产本地特色明显、附加值较高农产品,带动就业与经济增长。
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
出另一份有关气候问题的协议《京都议定书》。 违背共同性原则
4.舟山渔场实行定期“休渔”制度 符合持续性原则
5.修建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留出活动通道 符合公平性原则
问题导学2
阅读课本104~106页,思考下列问题。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2、我国消除贫困的措施有什么?
3、什么是绿色经济?
4、个人可持续消费倡导什么原则?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 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 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 社会公平。
你能区分“绿色经济”、“循 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吗?
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 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和不合理消费。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如何才 能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农村消除贫困途径举例: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时期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崇拜自然
人类历史时期
采集渔猎时代
人地关系特点
环境对人类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影 响较弱。人类对环境崇拜加依赖。
后果
环境问题没有出现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人类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改造自然
工业社会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 然的主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倡导可持续消费
循环经济:
• 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 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 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 效利用
• 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 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难点】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
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20年后的期望(图5.7)。
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有力的声音。
师: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
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的内容“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然后结合视频进行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和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预习情况检查:
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追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学生: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哪三个基本原则?
学生: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追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学生:政府、企业和公众。
追问: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哪些尝试?
学生: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等等
评价:大家对课本的阅读很仔细,预习得很不错。
三、深入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过渡: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下面我们来一起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提问:图中的A、B、C分别代表什么?并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学生:A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B经济系统C生态系统(含资源)……
点拨:根据箭头上的流动要素:资金、劳动力、生活、生产、环境资源。
追问:基础、条件、目的分别是哪个可持续呢?
学生:基础是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点拨:经济的发展要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同时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呼吁各国政府和人们为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根据大家对可持续发展三个原则的认识,请思考下列环境日的主题分别体现了哪一个或哪些原则呢?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2014年: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2018年:“塑”战速决。
学生:思考后回答对应的原则。
教师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三个原则。
(二)思考探究:
教师课件展示材料和问题:
2010年12月2日青年时报刊登了题为《母象为救子相拥触电而亡》的报道:
11月29日凌晨,一群由10多头野象组成的象群走出了云南尚勇自然保护区,走在最前面的一头小野象看到固定电线杆用的铁索后,就跑过去用鼻子卷着“荡秋千”,造成水泥电杆
摇晃致使三相高压线中间的一相线脱落在幼象脖子上,并造成当场起火,强大的电流和飞溅的火花把幼象的脖子切进了1/3.眼看宝宝触高压电后在火光中被烧得焦臭刺鼻,救犊心切的母象冲过去想要营救,结果母子双双遭电击身亡。
“母象为救子相拥触电而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来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提示】由于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扩大,压缩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符合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四、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须有所区别。
就下列观点展开讨论,提出你的看法。
从历史的角度看,环境问题的出现有一个发展和积累的过程。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人类燃烧化石能源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
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
从资源消耗的角度看,发达国家人口少,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但人均资源消耗量少。
两者均对环境问题负有责任。
从开发和保护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环保标准高,资金投入大,生态环境好;发展中国家因为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破坏。
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责任。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1.思考探究:请大家思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公众和企业在里面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4图5.11归纳总结。
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
2.消除贫困
读图思考:
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3.发展绿色经济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
案例探究:
请大家结合图形思考,清洁生产有哪些优点?自己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点拨: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也很全面,其实清洁生产的优点我们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去回答和记忆,也很好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吻合。
师:我们再来看看生态农业,大家觉得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以上两个案例都说明了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读图归纳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内容
4.提倡可持续消费
思考:除了下图中所列的,你还能列出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5.活动实践: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
(1)你的闲置物品包括哪些?想要交换的物品有什么?
(2)通过社交平台,发起“闲置物品交换”话题。
参与者需要整理出自己的闲置物品,通过“拍照”“描述”“上传”等步骤,完成闲置物品的信息介绍。
参与者通过浏览他人的闲置物品,找到想要交换的物品,通过线上联系,达成交换协议。
(3)向学校申请场所,举办“闲置物品交换”活动。
已达成交换协议的人可在此完成交换,其他人也可在现场进行物品交换。
(4)未完成交换的衣物、文具等可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五、课堂小结
师:想要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公众参与是关键,同学们,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呢?
学生:……
点拨: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要践行可持续发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和大家的宣誓中,完成今天的愉快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