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名称(英文):Biochemistry课程编号:B16015课程总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学分:4.5课程分类:必修课开设学期:第3、4学期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先行课:《植物学》、《动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课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其先行课为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本课程的作用是为后续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实验技术和方法。
其任务是掌握植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和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物质组成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了解和掌握有机物代谢的途径和基本条件,了解代谢调控的方式、过程及意义。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和现状,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生物化学的定义2.生物化学的内容4.生物化学的发展及现状(三)重点生物化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四)难点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一章氨基酸(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性质。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第二节氨基酸的性质(三)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四)难点氨基酸性质第二章蛋白质(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非共价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第三节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性质及等电点;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三)重点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四)难点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信号传导的级联放大效应
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酶促级联反应等方 式实现信号的放大和传递。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01
包括网格蛋白依赖性和非网格蛋白依赖性的内吞作用,涉及膜
受体的聚集、内陷和分离等过程。
受体介导的细胞外排作用
02
包括ABC转运蛋白家族介导的外排作用,涉及药物、代谢废物
生物化学技术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中应用
基因治疗载体设计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设计和构建基因治疗载体,如病毒载体 和非病毒载体,以实现目的基因的高效传递和表达。
细胞治疗技术研发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扩增和改造细胞,如CAR-T细胞 疗法中T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
疗效评价与安全性研究 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基因或细胞治疗产品的生物活性、 纯度和安全性等指标,以确保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和毒性物质的排出。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阐述氮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生理意义, 以及蛋白质营养在维持氮平衡中的作用。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蛋白质组 学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和启动子 的相互作用,控制基因
转录的起始和速率。
转录后水平调控
包括RNA剪接、修饰和 转运等过程,影响
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 效率。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高级生化教学大纲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
高级生化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言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还为生物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因此,高级生化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实验技术,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石,它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重点介绍DNA、RNA和蛋白质等核心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涉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代谢途径与调控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转化的重要过程。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详细介绍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主要代谢途径的反应途径、产物和调控机制。
此外,还将探讨代谢途径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谢调控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四、酶学与酶工程酶学是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酶的分类、酶的催化机理以及酶的应用等内容。
此外,还将介绍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酶在生物工艺、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五、膜生物化学膜生物化学是研究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的学科。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膜在信号传导、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涉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膜蛋白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六、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在高级生化教学大纲中,将介绍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酶学实验技术、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等内容。
此外,还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实验室安全和伦理意识。
七、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级生化教学大纲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包括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分 析实验,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 机制的研究实验。
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齐 全、完好。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注意个人和他 人的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 安全。
物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具备开展生
物化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
学人文素养。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选用
《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参考书目
《医学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最新版)等。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以拓宽视野和深化理解。
核酸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的结构与分类,核苷酸的 理化性质。
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 级结构,DNA的理化性质, DNA的复制、转录和表达调控。
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的种类与结构特点,RNA的 功能与调控机制。
核酸的理化性质
紫外吸收,变性、复性与分子杂 交。
糖类结构与功能
血液生化诊断
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生化 指标的变化,判断机体代 谢状况及疾病情况。
生物化学技术在治疗中应用
药物设计与合成
利用生物化学原理设计新药,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专科生化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考核方式生物化学属于考试课,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其中理论成绩占90%,实验考试成绩占10%。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生物化学与医学;4、本书纲要。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三字英文缩写符号;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概念、主要化学键和形式: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掌握α-螺旋,β-折叠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概念和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引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化学键;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2、熟悉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多肽链的写法;生物活性肽的概念;肽单元概念;模体(motif)、锌指结构、分子伴侣的概念;结构域(domain)的特点;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沉淀,等电点沉淀,凝胶过滤,超过滤和超速离心;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3、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的原理和意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授课学期:第2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016年( 自编教材)必读书目:[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 陈诗书,医学生物化学(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以生物化学为立足点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好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学时)(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化工程英文名称:Biochemical Engineering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0总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生物化学工程,简称生化工程。
它是运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进行工业开发的一门学科。
它即可视为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又可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化工程是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化学、微生物、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会将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合理地与生物技术研究相结合,力图突出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解决生化反应过程开发、放大等工程技术问题的特点,让学生确实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生物化学、微生物、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学习生化工程的基础内容和基本理论,掌握将化学工程基本原理应用到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绪论和课程教学方法2、均相酶催化反应动力学(1)酶反应的特征(2)可逆酶反应的动力学(3)影响酶反应的因素3、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1)酶的固定化方法(2)固定化酶的性质(3)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4、细胞反应过程动力学(1)细胞反应的化学计量学(2)Monod方程(3)底物消耗动力学与产物生成动力学(4)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和估算(5)固定化细胞反应动力学5、理想流动生化反应器(1)分批操作的搅拌罐反应器(2)连续操作的全混流理想反应器(3)连续操作的活塞流理想反应器(4)补料分批操作反应器6、传递过程(1)氧传递的双膜理论(2)影响氧传质的因素(3)搅拌反应器的结构与计算7、反应器放大与设计(1)反应器放大设计的依据和方法(2)工业反应器放大设计实例(3)生化工程设计与工程计算讨论8、新型反应器与生化工程进展四、学时分配表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生化工程》,伦世仪堵国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概述及基本过程
基因表达的定义和意义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蛋白质的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表达的基本过程
包括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加工等步骤,其中转录是指DNA模板链在RNA聚合酶的作 用下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加工 包括修饰、折叠和定位等步骤。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的定义和类型
基因表达异常是指基因在转录或翻译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蛋白质合成量或功能异常的现象。基因表达异 常可分为转录水平异常和翻译水平异常两种类型。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 病往往伴随着特定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出现异常。因此,研究基因 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酶动力学原理及应用
米氏方程
01
介绍米氏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其意义,解释米氏常数Km和Vmax
的含义及其在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02
阐述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抑制剂和激活剂等对酶促反应
的影响及其机制。
酶动力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03
举例说明酶动力学在疾病诊断、药物设计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3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生物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高级结构
01
02
03
蛋白质二级结构
指蛋白质分子中局部主链 的空间结构,包括α-螺旋、 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 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医学院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温州医学院教务处二00九年二月生物化学教学大纲(Teaching plan of Biochemistry)前言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本版《生物化学》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医学规划教材。
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生化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丰富,知识全而且新,脉络清晰,特别是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跟踪科技发展前沿,既突出理论知识,又强调与医学的联系和应用实践,使其与综合性大学生物化学教材有所区别。
教材遵循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的需求。
本《生物化学》教材由查锡良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根据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结合我校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大纲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大部分,并对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内容和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
2、掌握研究生物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理解和熟悉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学研究的各种常见技术、设备和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3、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
4、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并辅以讨论,复习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
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编码:03110342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76/实践总学时24周学时:理论学时2 /实践学时1 学分:1.5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及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生物化学的新进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生命及疾病从分子水平深层次地加以理解,为今后从根本上理解和研究疾病发生机理打下扎实基础,培养高层次的临床人才。
医学生物化学是医学科学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作为医学生,应很好学习并系统地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技术手段。
根据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要求,本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如下:①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主要掌握的知识点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与医学应用的联系;与临床教学及应用密切有关的内容,包括血液生化、肝胆生化。
②掌握研究生物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理解和熟悉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学研究的各种常见技术、设备和方法。
③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越来越多地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
可见,生物化学与其他有关的基础医学如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物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组织学及寄生虫学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基础。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生物化学》(第7版)主编查锡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自编参考书:《生物化学》(第二版) 张乃蘅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医学生物化学》徐晓利马涧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沈同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笔试,闭卷实验:操作考核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1)分发仪器、仪器介绍,生化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层析理论氨基酸薄层层析(2)电泳理论,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3)VitC的提取与测定,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竞争性抑制(4)酶的特异性、温度、PH及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5)碱性磷酸酶的提纯(6)碱性磷酸酶Km值测定(7)血清sGPT活性测定(8)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考查)二、教学内容纲要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二)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生物化学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范畴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肽键和多肽链。
(二)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生物活性肽的作用,蛋白质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
(二)详细讲解氨基酸的理论性质,肽键和多大肽链。
(三)一般介绍蛋白质的生理作用,生物活性肽的作用,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概念,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
(二)了解蛋白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形式。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详细讲解空间结构的概念,次级键的种类次级键的维系蛋白质的分子空间构象中所起的作用。
(三)一般介绍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一级结构是这间构象的基础。
(二)了解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二)详细讲解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一般介绍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目的与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二、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蛋白质的变性,胶体性质,紫外吸收。
第五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一、目的与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序列分析和空间结构测定。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二)一般介绍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序列分析和空间结构。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核酸中的碱基成分,戊糖与核苷核苷酸的结构和命名。
(二)掌握核酸的一级结构。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核苷酸的结构和命名;一级结构的概念。
(二)详细讲解嘌呤与嘧喧的基本结构及字母符号;戊糖与核苷;DNA、RNA一级结构的异同点。
第二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DNA的二级结构。
(二)了解DNA的超螺旋结构,DNA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二)一般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背景,DNA结构的多样性,DNA的超螺旋结构,DNA 的功能。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mRNA、tRNA的二级结构和功能,rRNA的功能。
(二)了解tRNA的三级结构,rRNA的二级结构,其他小分子RNA、核酶。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三类RNA的功能。
(二)详细讲解mRNA的二级结构。
(三)一般介绍rRNA的二级结构;TRNA的三级结构,其他小分子RNA、核酶。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二)掌握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DNA的变性,复性和杂交。
(二)一般介绍核酸的一般理论性质。
第五节核酸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核酸酶的概念。
(二)了解核酸酶的种类。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核酸酶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核酸酶的种类。
第三章酶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酶的分子组成,酶活性中心。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酶活性中心。
(二)详细讲解酶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酶促反应特点。
(二)了解酶促反应机制。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酶促反应特点。
(二)一般介绍酶促反应机制。
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了解酶活性的没定和酶活性单位。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详细讲解米氏方程,Km、Vm的意义,酶的竞争性抑制及其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米氏方程的推导,酶活性的测定和酶活性单位。
第四节酶的调节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酶活性的调节。
(二)了解酶含量的调节,同工酶。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酶的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
(二)详细讲解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三)一般介绍酶含量的调节。
第五节酶的分类与命名一、目的与要求: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
二、教学内容:一般介绍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六节酶与医学的关系一、目的与要求:.了解酶与医学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般介绍酶与疾病的关系,酶在医学上应用。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四章糖代谢第一节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糖的生理功能。
(二)了解糖的消化吸收。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糖的生理的功用。
(二)一般介绍糖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一、目的与要求:掌握糖酵解的定义、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糖酵解的定义、调节和生理意义。
(二)详细讲解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糖有氧分化的定义,反应过程ATP的生成。
(二)了解有氧分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糖有氧分化的定义,A TP的生成。
(二)详细讲解糖有氧分化的反应过程。
(三)一般介绍有氧分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第四节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一、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和调节。
(二)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和调节。
(二)重点讲解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二)了解糖原累积症。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糖原的合成和与分解。
(二)详细讲解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三)一般介绍糖原累积症。
第六节糖异生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糖异生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二)了解糖异生的调节,乳酸循环。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糖异生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二)一般介绍糖异生调节,乳酸循环。
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