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导论(完整版)

合集下载

哲学导论复习(完全版)

哲学导论复习(完全版)

《哲学导论》复习1、迄今为止人类精神在其中达到自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哲学是关于精神自身、关于文明之根基、关于人的文化创造之原动力的“知识”。

我们称这种知识为“智慧”。

智慧就是精神之达到自觉。

在某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或在某些伟大的宗教观念中,精神也曾达到了自觉,就是说,在伟大的艺术和深邃的宗教思想中也包含智慧。

所以在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看来,艺术和宗教皆以真理(“绝对精神”)为内容,故可与哲学并置。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

2、为什么可以在一种比喻的说法上说:“大自然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与动物相比,人的器官未曾达到高度的专门化,人在本能装备方面也相当缺乏。

例如,人的牙齿既不是专吃植物的,也不是专吃肉类的,因此,自然没有规定人是食草动物或肉食动物;再如,人的生育并无季节上的限定,人的性活动也无特定的时期。

凡此都表明,就大自然自身的尺度而言,人的本能装备上是不完善的。

作为一个物种,人具有未完成性。

大自然似乎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让人自己去完成那另一半。

人要么作为一个怪种而灭绝,要么去保持和发展幼年类人猿所具有的尝试和学习的能力,并且把尝试和学习看作是自己永远的任务。

3、柏拉图“理念论”的真理性因素是什么?(柏拉图“理念论”包含哪些真理)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观念世界比他同样生活于其中的外部感觉世界更真实。

(真理比实践更真实)这一点立即使我们看到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所包含的真理性因素。

按照柏拉图的看法,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感性事物的世界。

前一个世界是超感性的、非时间的,(因此是真实而不朽的)。

另一个世界由具体的感性事物所组成。

具体的感性事物都是理念的不完善的、易逝的显现。

这种学说表面看来是一种独断的唯心主义,但若认真去想一想,可以发现其中的真理因素。

柏拉图把这种观念(人对外部世界的感觉,尽管可以有真实性,文明却并不以之为基础。

文明不是奠立在关于自身活动与外部自然的“关系”的自为意识上,这种自为意识就是观念。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一、为何需要哲学Karl Jaspers论“轴心时代”:似乎要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中,以及公元前800与公元前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过程中,找到这一历史轴心。

正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最深刻的历史分界线。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人开始出现。

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轴心时期”。

这一时期集中了最不寻常的事件……[中国的诸子百家, 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 巴勒斯坦的先知,古希腊哲人, 等等]在这几个世纪中……几乎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三个互不知晓的地方发展了出来。

这一时代的新颖之处在于,所有这三个地区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作为整体的存在,意识到自身及其限度。

人类体验到了世界的恐怖性和他自己的无力。

人类探询根本的问题。

面对虚空,他争取解放和拯救。

通过有意识地承认自己的限度,人类为自身树立了最高目标。

人类无限制地体验着自我的深奥和超验的澄明。

1.哲学有助于人理解人性与生活伏尔泰: “没有哲学, 我们比动物高明不了多少。

”苏格拉底: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认识你自己。

”人的独特性在于需要而且能够追问生活的意义。

哲学是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性、审视生活、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有一本哲学导论的书名是Philosophy: The Power of Ideas,以表明思想的力量。

书中写道:对发动一场革命来说,金钱和枪炮远远不够;你需要一种哲学。

战争根源于一种哲学,或摧毁一种哲学的努力。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无神论、人道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哲学。

哲学孕育文明,同时也终结文明。

——这似乎呼应着拿破仑的一句名言: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剑和思想。

从长远来看,剑总是思想的手下败将。

”2.哲学有助于专业学习“哲学既不是消遣阅读,也不是随意发表的见解。

哲学家向具有理性的人们清楚地论证了为什么他们应该接受自己的观点。

”(Philosophy: Power of Ideas)提出哲学问题, “寻找哲学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在思想、词语和证明上明察秋毫,在各种事实、事物之间辨别出微小的区别。

哲学导论 第一讲共29页文档

哲学导论 第一讲共29页文档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哲学导论 第一讲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哲学导论 王德峰

哲学导论 王德峰

第一讲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哲学就是人类知识的开端哲学的起点标志着对理性权能的确认。

哲学晚于神话与原始宗教。

神话与原始宗教就是初民解释经验世界的最初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

在对待世界的神话态度中,人类心灵的理性权能从属于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

古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勒斯提出“水就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意味着确立了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在解释经验世界时诉诸人类心灵的理性能力。

理性的对象就是实在的终极真实性。

从这里引出了与单纯的想象与迷信相区别的关于“真正的知识”的观念,哲学从这里起步。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真正的知识”就是对于经验事实普遍有效的概念表达与数学描述。

这种知识概念将哲学排除在知识的范围之外。

经验科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语。

哲学确实不就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并不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具体知识。

但就是,哲学就是人类追求知识之努力的思想基础。

一切经验科学都包含着不能由经验本身加以证实的基本信念作为前提。

这些前提正就是科学的知识体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科学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追问科学的思想基础的可靠性,而一旦由于科学危机的逼迫而进行这样的追问,她便进入了哲学的领域。

在业已形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将知识与智慧加以区别。

对philosophy一词的词源追溯表明,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哲学与智慧相关。

何谓“智慧”?人为什么需要智慧?智慧与知识的关系如何?如何获取智慧?这些问题关乎哲学的性质、作用。

第二节哲学探讨人类信念体系(世界观)的思想根据人不仅生活着,而且知道自已生活着。

在生活意识中包含着人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

每一个人在其实际生活中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不具有一定的生活意识的生存并不就是人的生存状况。

人通过对于生活的意识以及对这种意识的表达与实践,不仅就是对既有环境的适应,而且就是对环境的改变。

哲学导论第1讲

哲学导论第1讲
第一讲 引言:为什么要学哲学?怎么学哲学? 4
3. 特征分析:视界、问题、方法
* 视界:“概念框架”(参见《大问题》第15--22页) 视界: 概念框架” · 概念凭借语言来表达,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规定我们经验的形式,二是把我们的经验组 织起来。根据概念与经验的关系,可将概念分为两类:经验概念和先验概念。与此相应, 也可以把知识分为两类:经验知识和先验知识(参见《大问题》第16页)。 · 由“概念把我们的经验组织起来”可引出:“概念框架”就是按合理的方式把各种基本 概念建构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对各种概念起着“框定”作用,为我们理解世界、审 视生活、认识自我提供特定的视角和图景。 * “大问题”:开放性的问题 大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 哲学关注的是那些最终与“大概念”(如上面讨论的那些基本概念)有关的“大问题”。 或者说,哲学关注的主要是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简要地说,在一个特定概念 框架内提出的问题就是封闭性问题,而对一个概念框架提出挑战的问题就是开放性问题。 * 方法:概念分析、逻辑论证、反思平衡 方法:概念分析 逻辑论证 分析、 论证、 · 概念分析 概念分析:阐明式分析;先验式分析。 · 逻辑论证 逻辑论证 论证是为一个主张(论点)提供理由的说理方式,由一系列陈述组成,人们把表达 理由的陈述称为前提,把表达主张(论点)的陈述称为结论,二者由推理联系起来。论证 的真实性或可靠性来自确凿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简要分类: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 反思 反思意味着从现象返回到本质(实在),从意见返回到真理,从感性返回到理性,从事 物返回到思想。一句话,就是要把思想本身作为思考对象,就是对思想的思想。为了追溯 明确的思想,必须依靠清晰的概念。普遍性的基本概念标志着反思的彻底性,系统性的概 念框架标志着反思的连贯性(隐含《大问题》第14页所说的综合方法)。因此,提出基本概念,创建 概念框架,乃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功。反思平衡:语言 思想 世界关系。 反思平衡: 思想-世界关系 反思平衡 语言-思想 世界关系。

哲学导论(完整版)

哲学导论(完整版)
耕民族,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即四个传统的阶级:士、
农、工、商。士就是地主,农就是耕种土地的 农民。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轻末。 崇尚“耕读传家”。 ●由于经济的原因,中国的家族制度成为世界是 最复杂、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儒家学说主 要是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性。 ●祖先崇拜也由此发展起来。
三、历史的考察(以古希腊为例)
●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背 景希腊半岛贫瘠而多山,随着人口繁衍 ,希腊人只能向海外谋求生存和发展, 他们在爱琴海、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和岛 屿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公元前6世纪波 斯自东向西入侵,造成了国家领土的变 迁、 民族的迁徙和融合,东西方的文化 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外来文化和 自身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 出新思想的萌芽。
二、哲学何为
●哲学是非功利的。
●西方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 面包的滋味更香甜。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它给让你明白吃饭是 为了什么,让你明白活着的意义。
● 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
二、哲学何为
● 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 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 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 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 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 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 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
(一)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理念论主要来源: 其三,师承苏格拉底的哲学。苏格拉底的哲学兴趣主 要在于人事伦理方面。主要探讨什么是美德?什么是 正义?什么是勇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探讨问题的 方式主要是从许多具体事情中寻找出普遍的东西,并 试图对这种普遍性东西作出定义。这种思想方法对柏 拉图有很大影响,激发了他在哲学上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他把从特殊推出普遍的方法与关于世界性质的本 体论联系起来,认为事物的共相是绝对存在者,是具 体事物的本质和根据,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实体。他把 这种共相称之为“理念”,并以其为核心建立了庞大 的哲学体系。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
王德峰的《哲学导论》探讨了自由和决定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从直觉上来说,我们很容易相信自己是自由的,但科学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由因果关系决定的,这两个观念相互冲突。

万事万物的产生都有其原因,比如人推动杯子,杯子就会移动,人的推动是原因,杯子的运动是结果;人感冒了,医生会分析生病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把病治好。

因此,因果律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们认为凡是都有原因,事出有因就是这个道理。

拉普拉斯是决定论的代表,他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不仅是决定了的,而且是由先前状况所决定的,如果先前状况可以决定当前的状况,那么我们根据当前的状况,理论上就可以预见未来的状况。

如果世界是被因果律决定了的,那么我们是否还拥有真正的自由呢?我们所看到的自由选择是否只是一种幻觉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

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

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摘要:一、引言1.哲学的定义与起源2.哲学的价值与意义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存在与本质2.知识与真理3.价值与道德三、哲学流派概述1.东方哲学a.儒家b.道家c.佛教2.西方哲学a.古希腊哲学b.中世纪哲学c.文艺复兴时期哲学d.现代哲学四、哲学方法论1.逻辑分析2.辩证法3.实证主义五、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科学哲学2.伦理哲学3.政治哲学4.美学六、结论1.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2.哲学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正文: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旨在引导读者走进哲学的世界,深入了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它关注存在与本质、知识与真理、价值与道德等基本问题,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原理。

哲学流派繁多,东西方哲学各具特色。

东方哲学以儒家、道家和佛教为代表,强调道德修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西方哲学则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和现代哲学等阶段,关注人类理性、信仰、自由等核心问题。

哲学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包括逻辑分析、辩证法和实证主义等方法。

逻辑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概念、判断和推理;辩证法则强调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规律;实证主义则关注经验和科学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哲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科学哲学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伦理的探讨;伦理哲学对道德原则、价值观念的研究;政治哲学对国家、社会制度的反思;美学则关注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的本质。

总之,哲学导论综合原典教程旨在让读者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流派、方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提升自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哲学导论_王德峰

哲学导论_王德峰

第一讲哲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哲学是人类知识的开端哲学的起点标志着对理性权能的确认。

哲学晚于神话和原始。

神话和原始是初民解释经验世界的最初方式,这种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

在对待世界的神话态度中,人类心灵的理性权能从属于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

古希腊第一位哲人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命题,意味着确立了用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解释经验世界时诉诸人类心灵的理性能力。

理性的对象是实在的终极真实性。

从这里引出了与单纯的想象和迷信相区别的关于“真正的知识”的观念,哲学从这里起步。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真正的知识”是对于经验事实普遍有效的概念表达与数学描述。

这种知识概念将哲学排除在知识的围之外。

经验科学成为知识的同义语。

哲学确实不是一门经验科学,它并不提供关于经验世界的具体知识。

但是,哲学是人类追求知识之努力的思想基础。

一切经验科学都包含着不能由经验本身加以证实的基本信念作为前提。

这些前提正是科学的知识体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科学家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追问科学的思想基础的可靠性,而一旦由于科学危机的逼迫而进行这样的追问,他便进入了哲学的领域。

在业已形成了狭义的知识概念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将知识和智慧加以区别。

对philosophy一词的词源追溯表明,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哲学与智慧相关。

何谓“智慧”?人为什么需要智慧?智慧与知识的关系如何?如何获取智慧?这些问题关乎哲学的性质、作用。

第二节哲学探讨人类信念体系(世界观)的思想根据人不仅生活着,而且知道自已生活着。

在生活意识中包含着人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

每一个人在其实际生活中都必须以某种方式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不具有一定的生活意识的生存并不是人的生存状况。

人通过对于生活的意识以及对这种意识的表达与实践,不仅是对既有环境的适应,而且是对环境的改变。

因此,生活意识是渗透在每一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的观念的东西。

哲学导论整理

哲学导论整理

实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之打交道的事物,都是实际的事物。

识知:识知是对于外部事物的经验的判断。

这一判断的形成,要先外物在人的心灵中留下由视觉、触觉等组成的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

感觉材料只形成对于外物的印象,其自身无法做出判断。

判断需要包含非得自感觉的理解,需要把一组感觉材料同一种观念联系起来,然后才能把杂乱的感觉构成一个别的此物,从而做出判断。

某一事物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就是识知。

经验:经验大都由对个别实际事物的判断所构成,将知觉状态粘合在一起。

理性是经验的根据,如果没有理性则只有一片混沌的知觉状态,无法粘合成经验。

真际:真际是对于外部实际事物的判断被如此判断的道理,但真际不涉及外部事物,而在纯粹思维中展开。

比如"凡方的事物都有四个直角”,这一判断既思及实际,又思及实际事物被判断为方的道理,是拿"方之理”对一类事物有所肯定,从日常生活经验的判断上升到科学的判断。

而真际仅仅思及"方性”本身,我们把"方”看作是直角之为直角的道理本身,真际不依赖于实际的经验证实,不管方的事物是否存在,真际都不会消失。

真际与实际的区分(待补充):在真际中有所领会,才能在实际中有所判断,真际中的东西并不一定在实际中体现,"实者一定不妄,真者未必不虚”。

//有实际,必有真际;有真际,不必有实际。

实际必蕴涵真际,真际可超出实际,真际的范围大于实际。

凡真际与实际重合之处,均为有实际事物存在的领域。

真际并不依赖于实际事物,而是对于实际事物加以判断的道理本身,实际范畴可以被感官感知,而真际存在于纯粹思维中,无法被感知。

人类做学问,就是从实际中推出真际,然后在真际中不断前进,得出尚未在实际中体现的理想。

理想:真际超出实际的部分,即“所应当是”因其还不是有实际事物存在的“所是”故还是虚的,但此“虚”并不是仅将感性材料做任意组合的由情绪和想象做成,无真际之依据的“幻”,而是理想。

理想是由著知微后所知道的“应当”,故而是以真际之理作依据的“应世界本原学说:世界本原学说是本体论的最初形态,可以把世界本原学说称为"前本体论",因为这种学说是本体论的先导,它探讨世界统一性的原理,也就是要揭示诸存在者之最基本的共同规定,还出不了有限的感性具体性之范围,所以还不是本体论。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三,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体用不二,天人合一
1,"道":道的创生、支配、规则、秩序、言说等意义;从崇 “道”行“道”、“身心”关系问题看中国哲学思想的特 点:突出直觉、想象和实践智慧,重和合轻分化; 2,道家:人道效法天道;有与无的“本体”说;知雄守雌、 柔弱如水的智慧说;儒家:天道落实于仁道;天人合一的 “本体”说;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智慧说; 3,中国人终极关怀寓于现实生活的特点:“传宗接代”、 “天地君亲师”;传统“家”的三重意义及问题:“在家” 与“出家”,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原因;中国传统的“家国 同构”及“家”“国”在近代的巨变,重思“体用不二、 天人合一”思想;通过适度的主客二分、天人二分达到新 的天人合一; 4,本体与诠释;“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当代启示。
第三章:生存与本体论
• 一,从神话创世说到哲学本体说
• 1,神话思维:从混沌(chaos)到分化(包括主客关系) • 2,泰勒斯“万物起源于水”的象征意义;凭感觉与思维把 握世界;logos:言说、思想、理性、论证、比例、尺度、 原理等义;赫拉克里特论“逻各斯”,有客观普遍性; • 3,本原与本体:万物之所生、万物之所归; • 从前因后果到自为因果,从时间关系到逻辑关系;所谓 本体即存在者的根据——存在论(与是论); • 4,一元论(monism,沃尔夫)、二元论(dualism)与多元论 (pluralism);从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分化与整合看自存论和共 存论;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如何理解人的“自我依 赖”:人的存在对象性与非对象性;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生活世界
• 一,人为什么产生并需要哲学 • 1,人的问题意识
• 分化、矛盾与问题(意识):“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等等;人的近忧与远虑,是人“生活”的要求; • 寻根究底(追本溯源):前提及其批判 • 超凡脱俗(遗世独立):限制及其破除

第1章哲学导论

第1章哲学导论
2013-7-11 31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二、 哲学的功能
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别人不承认自 己是无知罢了。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 他才能从无知变成有知。“我知道,我 一无所知。”成了他的名言。 歌德也说过,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时才 有准确的知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过程, 就是从“有知”发现“无知”,从“熟 知”求索“真知”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智慧是一 切中最美好的东西”,哲学家“终身孜 孜以求的目标是智慧”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对哲 学这门智慧之学从理论上作了系统研究 的最早学者。他认识到:哲学就是爱智 慧的学问。明确主张用“知识”取代 “智慧”,并把哲学看成是最高智慧。
2013-7-11 19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2013-7-11 28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二、 哲学的功能
㈠哲学的反思 人作为一种能思的动物,哲学构成了他 的天命。哲学是一种反思之学,思辨之 学。哲学反思是提问和批判的前提。没 有彻底的反思和怀疑,就没有真正的哲 学思想。哲学思维方式与人们日常思维 方式不同,在于它一种把“思想”作为 “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否定性思维 方式。
二、 哲学的功能 ㈠哲学具有反思的功能 ㈡哲学具有追问的功能 ㈢哲学具有批判的功能 ㈣哲学具有概括的功能
2013-7-11 26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马 列 教 研 室 哲 学
二、 哲学的功能
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它作 为认识工具,具有提高人类理论思维的 能力和水平的功能;哲学又具有能为人 们表现和确立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 社会信仰、人生理解和价值的追求的功 能;哲学还具有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论功能;导引人类行为的总体规范功能 和审视世界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导论》讲义第一讲哲学的元问题和元方法第一节导言一、哲学的境况1、边缘化之境况及其回暖征兆1)边缘化境况2)回暖之征兆2、边缘化之原因1)社会原因:经济迅速市场化、社会迅速世俗化2)哲学自身原因:缺乏学养(侃大山)、缺乏学品(拍马屁)二、课堂互动(略)三、导论要目1、任何学科的导论都包括两大要目:一是该门学科的“元问题”,即该门学科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该门学科的“元方法”,即如何回答上述元问题的方法。

2、一门学科的导论不同于学科自身;导论可以说是这门学科的哲学:学科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陈述对象;导论回答这门学科是什么,对陈述进行陈述。

第二节哲学的元问题和元方法一、哲学元问题与元方法哲学的元问题:什么是哲学?研读哲学必须首先弄清而且又由很难弄清的问题,就是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元方法:如何回答哲学元问题的方法。

研读哲学家的著述,重点不在于了解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了解他“怎么样说”和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其中的“怎么样说”,就设计研究方法问题;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说”不仅涉及研究方法问题,还涉及研究背景问题。

二、哲学元方法1、功能主义方法1)概念:就某种事物来说,通过它做了或能够做什么,来确定它是什么;就某门学科来说,通过它研究了或能够研究什么,来确定它是什么。

(年轻人经常抬杠:那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成熟的人知道成功的艰难。

我们可以坦率的说“不喜欢什么”,但是我们不能轻率的说“那有什么了不起”)2)学科背景:功能主义语言学:指研究认知(怎么提供信息)、表达(如何述说心情)以及意动(如何施加影响),而不研究其他;功能主义建筑学:只看重房屋的居住功能,而不看重其他(风格类型)行为主义心理学:只关注刺激和反映,而不关注其他(心理活动)……●二十世纪之所以风行功能主义方法,很可能是因为人类的造物能力和表现能力(对象化能力)在这个世纪获得了巨大发展,进而增强了人类的自信心:与其絮絮叨叨地述说意见可能的东西,不如真真切切地把他制造出来或模拟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Descartes)将哲学 分为:
(1)形而上学。他喻之为大树的树根。 (2)物理学。这是树干。 (3)伦理学及其他各门具体科学。这是树枝。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18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Wolff)的分类:
(1)理论哲学: 包括: 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神学,统
称为形而上学。 (2)实践哲学:
自己的精神哲学命名为一篇《精神还乡 记》,一篇《精神漂泊归记》。
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 。或者换言之,凡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 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 之为哲学。于是,科学、艺术创造活动 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哲学活动。
一、何谓哲学
● 哲学的简要定义
哲学是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 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目的在于使我们自己更有智慧、更能自 我反省,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 。
二、哲学何为
●哲学是非功利的。
●西方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哲学能使 面包的滋味更香甜。
●哲学不能当饭吃,但它给让你明白吃饭是 为了什么,让你明白活着的意义。
● 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
二、哲学何为
● 哲学的反思、批判功能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 对一切问题追本溯源寻根究底,作一番反省性 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 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 以接受的一分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省察, 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的权利。 哲学思维就是向传统观念挑战。
一、何谓哲学
● 通常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何谓哲学
● 科学家谈哲学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 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 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 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 ,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的哲学思想。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思想家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分类:
(1)理论性学科:(数学、物理、形而上学) (2)实践性学科:(政治学、伦理学) (3)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
逻辑学在上述三类之外,称之为工具学科。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 爱因斯坦
一、何谓哲学
●文学家谈哲学
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 去寻找家园。
——德国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 )
一、何谓哲学
●白居易诗云:“心泰身宁是归处,故 乡可独在长安”(白居易:《重题》)
● 我生本Leabharlann 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初出城留别》)
一、何谓哲学
● 哲学家谈哲学 德国哲学家谢林(schelling)曾给他
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 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导论。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黑格尔(Hegel)将他的哲学体系分为三大 类:
第一部分:逻辑学(主要是形而上学) 第二部分:自然哲学。 第三部分:精神哲学。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胡适对哲学的门类进行了如下划分:
(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和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3)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4)怎样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 (5)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三、哲学的基本领域
●一般分类: 本体论(有时是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知识论或认识论 价值论
第二章 哲学的起源
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柏拉图(Plato)《泰阿泰德篇》:“惊讶,这尤其 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 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形而上学》:“古往 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 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 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 ,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 明。”
二、哲学何为
●西方当代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 说:“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 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 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 。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 觉,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要激励想象,运用 智慧,防止精神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 持之以恒,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 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哲学导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郑召利
第一章 哲学 人类精神的精华
一、何谓哲学 ● 辞源 哲学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philosophia”,即“
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 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中国上古时代的历 史文献《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人 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 “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 归之。”“知”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 了解和判断出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 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 得多的人。在汉语里,“哲”(通“喆”)字表示“ 智慧”、“聪明”、“贤达”,等。“哲”之为“学 ”,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罗素(Russell):“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
题时,哲学就产生了。”
●《苏菲的世界》一开始就提出了两个最大最高 最普遍的问题:“你是谁?”“世界是从哪里来 的?”
三、历史的考察
●雅斯贝尔斯(K.Jaspers):“轴心时代”理 论
在诸多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 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并且,这三个民族 中的哲学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诞生的。德 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在《历史的 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把人类精神的这一突破时 期称为“轴心时代”,即以公元前500年为中 心,从大约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 时代,世界上所有三个的地区的人类都开始了 剧烈的精神活动,从而奠定了人类的精神基础。
一、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惊异并不等于哲学,惊异是哲学活 动的引线或动因。
●哲学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
,而只是起源于人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 惊奇。由于这种种的惊异,人们便开始 探索,力图解开自然、社会、人生的奥 秘。
二、对普遍性问题的思考
●黑格尔(Hegel):“哲学以思想、普遍者为内容, 而内容就是整个的存在。” “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为无所不包的存在,则哲 学便从那里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