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盐碱古沁的特征等鉴别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山玉器盐碱古沁的特征等鉴别三篇

红山玉器盐碱古沁的特征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玉

专家,研究古玉十分细致深入,深知盐碱对玉质的腐蚀力度。古玉受侵,土沁较普遍,盐碱沁较少。清代陈性在《玉纪》中说,:“沿东海一代出盐之处,谓之碱土。玉在其中不过百年,已腐烂不堪矣。”此言虽说盐碱腐蚀过甚,还不至于百年就腐烂不堪,但的确腐蚀性极强。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说:“出自碱卤地者,多腐烂。”

红山玉器的高仿者,深知当代强酸对玉质的腐蚀效果,有近似盐碱古蚀之处,所以大批仿品无处不在,无处不见。红山玉器的盐碱沁,与人为强酸腐蚀的仿品,有本质区别。现在以本文的插图《青白玉猪龙神与变形勾形龙组合器》为例,剖析红山玉器盐碱沁的特征。此器由猪龙神与变形勾形龙两件玉器组成,应该是红山玉器中的奇品奇观。赤峰市博物馆所藏小河沿文化(前红山文化)异型玉佩饰,玉蜻蜓或玉蜜蜂,就是一件组合器。此件玉猪龙神,猪首,人身,坐姿。双手牵扶龙鬃,坐骑在龙背上,双足并立于龙脊(猪龙神臀下有深槽,以夹卡龙脊)。变形勾形龙,是无足的勾形龙化育后而生出四足,变为弯頸,弓背,卷尾(尾端出现卷涡纹)。此形龙应是成龙,勾形龙应是龙之幼子。成龙则是猪龙神升天的坐骑或乘具,猪龙神则是成龙的御手或主宰。此器可证,

在红山时代诸种玉龙中,猪龙(玦)或兽首龙(玦)的品位,应当高于勾形龙。

红山玉器的盐碱沁,是随着玉器所埋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由于积水,水中含有盐碱物质。积水经过旱涝变化,盐碱浓淡亦发生变化,其腐蚀力的强弱亦随之变化。红山玉器,几千年中必然经受过若干次环境的大变化,几百年几十年中亦经受过若干次环境的小变化。所以研究红山玉器的盐碱沁,与研究其他沁状一样,就是要研究其自然状态,研究其自然状态中的不同层次。

此件《青白玉猪龙神与变形勾形龙组合器》,出土于滦河沙滩,应是祭器。经过二十余年的观察与研究,红山玉器盐碱沁的特征如下:一、玉器表面有较为平展的腐蚀层,腐蚀层的高度一致,沁凹却有深有浅;腐蚀层面原始的刮磨痕迹,其痕受侵而变形(或深或浅或宽或窄);腐蚀层上有沁坑、沁孔、沁沟,重处底部蚀空,上部相连,似核桃皮状;腐蚀较轻处,玉表有较轻浅的沁凹或其他形式的沁迹。二、玉器表层的原始玉质受侵而异化为新的盐碱类,色白似盐碱层。此层上亦有原始的刮磨痕迹,证明是原始玉质的异化层,而非盐碱的沉淀层。三、沁入玉内的盐碱,不断向玉表分泌,凝聚为面状、醭状、絮状,此状不大可能人为仿造。四、玉表上的微黄色,是泥沙颗粒,而非人为的胶状黄色涂抹物。人为的泥沙涂抹,必须掺合胶质,其状可辨。五、玉表上的

泥沙层,与盐碱异化层已经形成一种共生共融状态,而非单摆浮擱状态。六、最值得关注的是脱去腐蚀层(即脱皮)之处,这是研究红山玉器盐碱沁(以及脱皮沁)特征的重要区域。此区自然沁的各种特征鲜明而集中,许多迹象与人为迹象迥然不同。(1)脱去腐蚀层之处,包浆足处,其亮泽,非器磨之亮,非手盘之亮,非人为包浆之亮,而是油汪汪的,淌油一般的亮。(2)其浆白中泛青,透明晶莹纯净,重叠堆积状,其上绝无磨痕。(3)浆体向未脱皮处浸润,交融处呈滋润状,色深泛青,其状自然而然,仿品上绝无此状。(4)脱皮处的大小沁坑均呈土咬坑之状,即沙粒咬出的圆坑状;沁孔均为大肚状,孔口为薄壳状。人工钻孔为柱状,或喇叭状。而人工仿制盐碱沁,则是另一副状态,主要是运用酸蚀。我国北方许多地方有盐碱土,却没有发现过酸性土。1)人工仿品,先在玉表钻凿大小深浅不一的坑疤。因其钻凿有深浅轻重,玉表棱面的高度不一致。2)然后染色,其色红紫黄不一,视市场需求而定。人们崇尚鸡血红,2002年以后鸡血红红山高仿玉器便覆盖海内外。染色深透,许多人不知当代染色技术之高超,亦不知高仿玉器盘后染色能够晕散之状态,误为自然沁色。3)运用强酸咬蚀,使其棱角弱化,并产生盐碱腐蚀的效果。有的磨钝棱角,但磨痕容易露出伪造破绽。4)强酸咬蚀的玉表,也有化学反应后(异化)的新的盐类物质产生,玉表上结有白醭、白膜、白色或黄色的玉

质结块(酸蚀后的残块);但白色物比较薄淡,也有泛出的现象。这与红山玉器真品上的盐碱物质的状态,有明显区别。亦有加厚人造的白色包浆,其涂抹物、人造物容易辨别。5)最使人迷惑不解的高仿品,就是上述仿品流入市场之后,经过盘玩流传,改变了原初的模样;更有甚者,近年来从南方至北方,玉玩界掀起一种职业性地全国大盘高仿红山玉器的热潮,使玉表产生显著变化,棱角变成平疤(所谓桔皮纹),染色晕散,亮泽温润,未见识过红山熟坑真品者,便误为真品。于是乎红山玉器真品就遭遇了假亦真来真亦假的境遇,于是乎高仿品就赢得了红山珍品文物的评价与鉴定的惊世

殊荣(高仿品盘后之状态,另有专述,此不赘言)。

作者声明:本人自发表《红山玉器纵横谈》系列文章与《红山玉器鉴定之要》等文章以来,全国有百十家网站转载,但有的网站不注明作者姓名与出处。再发生此事,将追究侵权责任。神秘的红山文化玉人(曹楠2005.11.10)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2003年两度对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发现6座红山文化墓葬,其中4号墓的发掘最引人注目。这座墓选址在遗址最中心部位的山梁主脊上,直接将墓穴开凿于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上。墓南北长3.9米,东西宽3.1米,深4.68

米,墓底距地表深5.33米。墓主人为一成年男性,年龄45~50岁,仰身直肢葬。随葬有玉器6件,计玉凤1件、斜口箍形器1件、玉镯1件、玉人1件、玉环2件。其中以玉人、玉凤最为重要,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

玉人出土在左侧骨盆外侧面下,淡青色软玉,体形圆厚。裸体,瘦身,五官清晰;眉头紧皱,双6艮半合,嘴巴半张,俨然一副神灵附体的痴迷状态。双臂曲肘扶干胸前,双腿并立,额间凹陷,肚脐凸鼓,雕刻线条宽短而概略。背面在颈两侧及颈的后部对钻三孔呈三通状,通高1 8.5厘米。

这件玉人怎么使用、具有什么意义呢?

在红山文化分布的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地区,曾经出土过多件类似的石或玉质人面形制品。例如,内蒙巴林右旗那日斯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1件人面形石饰,高1.7厘米,宽2.2厘米,厚0.2厘米。用薄石片磨光加工制成椭圆形,中间钻有并列的小圆形孔,似为双目,下端外凸齿状纹。背面还保留原有的石片毛面痕迹,应是佩带或镶嵌物。查干诺尔洪格力图积石冢出土2件人面形石饰,高2.7厘米、宽2.5厘米、厚1.4厘米。面饰呈扁圆形,面部外鼓,目、眉、鼻、嘴等五官雕琢成型,两条弯浓眉连接于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