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 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24d76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3.png)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变异的原因和分类,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导学内容:一、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什么?1. 定义:生物的变异是指在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出现的与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性状或特征。
2. 举例:比如同一个物种中有些个体身体颜色较深,有些较浅;有些个体体型较大,有些较小等。
二、变异的原因和分类1. 变异的原因:a. 遗传因素:基因的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外界环境: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生物发生变异,比如气候、食物等因素。
2. 变异的分类:a. 有益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能够增加其生存的机缘。
b. 有害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害,可能导致其生存能力减弱。
c. 中性变异:对生物个体既不利也不害。
三、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使得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别,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 适者生存:有益变异使得生物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生存的机缘。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有害变异则会被淘汰。
导学任务: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分类。
2. 思考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讨论有益变异和有害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角色。
3. 完成教室作业,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生物变异现象的理解。
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闻名的生物变异案例,如达尔文的雀儿喜案例等。
2. 探讨变异现象与基因突变的干系,思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如气候、食物等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本次导学案结束,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其原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祝大家进修愉快!。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6课《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6课《生物的变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ba2f4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6.png)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6课《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变异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并探究变异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变异的概念和原因,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逐步理解变异的概念,并了解变异的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变异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探究变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变异的概念、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变异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变异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张图片中的生物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变异现象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变异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变异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变异的原因。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5.总结归纳:总结变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变异概念和原因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变异的概念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的原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变异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科学-生物的变异现象-
![六年级科学-生物的变异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889bc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4.png)
爱 健康 名誉
财富
3.变异的形式
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不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称为可遗传 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产生的变异, 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开播花种结长果出新苗
可遗传的变异:
舌头 能卷
双眼皮
舌头 不能卷
从统计结果中, 你有什么发现吗?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物种之 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一些不同的特征, 这种现象
称为变异。
仔细观察下面几种生 物,你有什么发现?
兰花
为什么金鱼、康 乃馨、玉米会有 这么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 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 同引起的变异现象,所 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用 眼 不 当 造 成 近 视
,
都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的, 大概在10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
变异,从而长出四片叶子。
见过这种草吗? 它叫三叶草。三叶草通常
都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的, 大概在10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
变异,从而长出四片叶子。
因为珍惜难求,所以 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 心目中幸运的象征, 人们相信它的叶子中 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 样东西: 爱、健康、 名誉、财富。商人们 抓住了这一商机,以 四叶草为主题,制作 了多种纪念品出售。
同遗传现象一样, 变异现 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 在的。谚语“一猪生九 崽, 连母十个样”, 就是 对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
你还能找出 类似的谚语 或俗语吗?
龙
一
一
一
生
母
六年级生物变异现象科学教案
![六年级生物变异现象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1f6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f.png)
六年级生物变异现象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遗传基本知识,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2.掌握常见生物的变异现象以及原因。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发现兴趣。
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学会用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现象。
2.难点: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材:生物教科书、教学课件。
2.实验材料:若干常见生物标本、实验器具。
3.图片和视频资料:关于生物变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的日常观察和发现实例,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
2.实验教学法: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观察生物变异现象。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并分析观察到的生物变异现象。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更多生物变异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生物的特殊现象,如长得比其他同类更高的植物、长得比其他同类更大的动物等。
2.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观察到生物的一些特殊的变异现象?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疑问或解释吗?第二步:理论知识介绍(10分钟)1.通过教材和课件的展示,向学生介绍生物的遗传基本知识,解释基因和变异的概念。
2.讲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迁移、自然选择等。
3.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几个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叶子颜色的变异、动物体形的变异等。
第三步:实验观察(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个生物标本。
2.指导学生观察标本的特征,并记录下标本之间的差异。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是遗传变异还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观察到的生物变异现象,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41bc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8.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本课教学内容与前一课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为第三课指导学生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做铺垫。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发现一家四口中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差异,引入对变异现象的研究。
第二部分,课前调查自己与家人的特征,课上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从对人的分析类比推理到其他动物,发现动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变异现象。
第三部分,组织小组活动,学生将不同的米进行分类,并找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从而发现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建构对生物变异现象普遍存在的认识,进而初步建立变异概念。
第四部分,认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从而为下一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做好认知准备。
2.教学目标描述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
理解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很多特征是不同的。
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动植物变异的不同类型。
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概念。
3.重点与难点重点:描述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
难点: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概念。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不同品种的米、动物变异现象学习单。
学生分组材料:自己与父母的特征的调查表。
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生物的遗传,知道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些相似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形态结构上,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2.不过,我们也观察到生物的子代和亲代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也有不同之处,这就是变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生物的变异性质。
3.板书课题:6.生物的变异二、学习新课活动一:体会人类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变异性1.教师引导:我们跟父母有些特征是相似的,不过也有一些特征是不一样的,并且我们跟兄弟姐妹之间在某些地方也存在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24f68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a.png)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2《生物的变异现象》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变异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常识,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分析、推理等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的变异现象。
2.难点:生物变异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变异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变异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变异现象,让学生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0274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1.png)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2.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现象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了解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教学磁带、投影仪、幻灯片、生物变异样本等。
2.学生个人课桌、活动室和教学利器。
3.生物变异的图片,包括颜色、形状和某些器官的样本。
三、教学内容1.引入,导入生物多样性、进化的话题。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
2.调查生物变异的类型。
通过幻灯片和生物样本,给学生展示生物的颜色、形状和某些器官发生变异的样本。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察。
3.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让学生自己探索水平,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测。
4.介绍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通过让学生阅读和讨论材料,了解各种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以及该变异如何适应环境。
5.给生物变异小组演示,让学生了解小组别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变异日志,以及小组陈述小组检查结果,与小组分享结果。
6.小组辅导和集体写作。
指导学生根据小组日志或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让每个小组各自总结一个表格,检查不同类型的生物变异,原因和影响。
根据范例表格,整理所有小组的汇总表格。
7.总结,回答问题。
在生物变异演示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如何?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
通过提问来引入和介绍新的知识,调查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理解。
2.连横。
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案例法。
通过生物变异的实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类型和影响。
4.团体研讨。
通过让学生分组或小组工作,深化学生对生物变异的了解和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2.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d0b8df61fb7360a4c6547.png)
2.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 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 学生讨论。
(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 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1. 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出示成龙一家三口的照片)2. 学生仔细观察。
3. 交流发言。
4. 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 小结。
(幻灯片出示人的外形差异图片)6. 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 讲解:变异。
[设计意图:从寻找成龙一家三口的不同入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深入探究人的外形特征有哪些不同提供证据。
]三、了解变异的种类1. 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 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 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图片。
4. 汇报交流。
5. 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 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8. 了解变异的种类。
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生物的变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353d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a.png)
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变异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同时,他们对于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原因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难点:变异原因的理解,特别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变异的现象和原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双胞胎兄弟,一幅是变色龙,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会有变异现象?2.探究变异的类型: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变异的类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探究变异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4.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变异现象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上2.6《生物的变异》教案+同步习题
![苏教版科学六上2.6《生物的变异》教案+同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6cf50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3.png)
6.生物的变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能够描述人、动物、植物的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
2.通过学习,了解变异的概念,并能归纳概括出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片存在的。
3.通过学习,了解变异有两种形式: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科学探究: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变异的相关问题。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出探究生物变异现象的完整计划。
3.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做出生物变异意义的合理猜想。
科学态度:1.在科学探究中,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观点。
2.在科学探究中,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生物变异问题的相关思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变异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难点】重点:描述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特征。
难点: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变异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袋、各种各样的米、笔、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图片: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
2.对比: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有什么不同特征?3.学生思考回答。
4.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之间,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贴板贴:小动物之间小动物和妈妈存在不同特征)[设计意图:利用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够直观的让学生看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是存在不同特征的,从而引出了大家对“变异”这一现象的讨论。
]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植物存在变异现象1.师:动物存在这样的现象,那植物存在这样的现象吗?接下来呀,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2.图片:各种各样的米。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米,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3.师:这些米,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大家觉得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呢?4.展示观察表格,交流如何填写。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ddd1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7.png)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1《生物的遗传现象》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的其次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熟悉到生物具有变异现象等学问点。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找一找(依据英国双胞胎全家照找出哪两个是双胞胎)环节,引导学生熟悉生物具有变异现象,我们可以依据生物的变异现象来初步探寻孩子与父母的不同之处。
二、通过大量资料来进一步熟悉变异现象不仅是人类特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有变异现象的。
植物:以三叶草的变异(四叶草或者五叶草)、豌豆、玉米、牡丹、郁金香等植物为例,说明植物的变异现象;动物:以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金鱼、猫等为例,说明动物具有变异现象。
三、拓展迁移,学会应用简介“龙生九子”的例子,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四、缺陷与缺乏本节课内容比拟多,时间上有点紧,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同时,还要让这节课具好玩味性。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2我在这节课的执教中,根本上表达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承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熟悉,同时学生的观看、推想、收集证据等力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纳通过出示同学父母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我们哪位同学的父母,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与此同时也回忆了我们的身体特征会遗传。
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征,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
“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本课开课局部的设计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解决了“对典型特征的熟悉”。
接着我采纳先让学生找找与父母间的不同、与同学间的不同,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当学生在肯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我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引导学生“通过以上的比拟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觉了什么现象?”,“从刚刚的活动中,你又发觉了什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看、大量事实信息的沟通、碰撞,让学生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是如此这样一个详细的概念。
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
![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1e965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8.png)
1.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对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变异的类型及其特点: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是指可以传递给后代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指不能传递给后代的变异,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
(5)科的表达、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素养。
(6)科学伦理的培养: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变异在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观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提前通知学生携带教材,并在课堂上检查是否携带。如有学生未携带教材,可提前准备教材的电子版,以便在课堂上分发给未携带教材的学生。
从教学总结的角度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他们能够理解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掌握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态度,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并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4)生物变异的应用:介绍一些生物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农业遗传育种、医学基因治疗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2.拓展建议:
(1)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推荐一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科普书籍,如《生物变异的秘密》、《遗传与变异》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生物变异的奥秘。
(2)观看科普视频:推荐一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科普视频,如《生物变异的奇妙世界》、《遗传与变异的科学》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9605e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0.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知道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热爱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变异的概念,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 学会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变异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2. 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2. 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变异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变异的概念,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 课堂探究:a. 让学生观察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记录它们的变异现象。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变异的原因。
4. 实践操作: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变异现象。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变异的理解。
6.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学等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变异现象,并思考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8. 板书设计: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示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遗传的变异└──示例:环境因素、营养状况六、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变异现象,并思考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736063a2161479171128bb.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2、教材的编排:(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
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
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
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
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
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2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小学科学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df6d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c.png)
小学科学419《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小学科学教案: 生物的变异现象【引言】生物的变异现象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生物的变异指的是生物在遗传上或形态上的差异。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探索变异现象的原因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变异现象进行科学实验。
【目标】1. 学习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2. 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和作用。
3. 发现和观察生物的变异现象。
4. 进行变异现象相关的科学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生物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 让学生先思考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生物变异的概念(15分钟)a. 向学生解释生物变异的概念和定义。
生物变异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在遗传上或形态上的差异。
b. 进行一些例子的讨论,例如:人类的身高、花的颜色等都可以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 生物变异的原因(15分钟)a. 解释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通过图表和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这两种原因是如何导致生物的变异现象的。
4. 生物变异的作用(15分钟)a. 向学生解释生物变异的作用。
b.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生物变异在物种适应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5. 观察和记录(20分钟)a. 给学生分发观察记录表格,并解释如何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变异现象。
b. 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身边的生物,并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变异现象。
c.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观察结果。
6. 分享和讨论(15分钟)a.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察到的变异现象进行分享。
b.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就观察到的变异现象进行讨论。
c.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变异现象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和扩展讨论。
7. 科学实验(25分钟)a. 介绍一种与生物变异相关的简单科学实验,例如:草的生长在不同水域中的变化。
b. 分发实验指导册,并解释实验步骤和记录要求。
六年级下册科学变异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00c04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f.png)
六年级下册科学变异知识点科学变异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生物、物质或现象在进化、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改变。
在六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变异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科学变异知识点。
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中基因的随机改变,这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遗传变异通常通过突变来实现,突变是DNA序列发生意外的变化。
它可以是点突变(单个碱基的改变)、插入或缺失(DNA序列中插入或删除碱基)、倒位(DNA序列的翻转)等形式。
2. 环境变异环境变异指的是个体或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差异。
环境因素会对生物的生理、形态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特征有所不同。
例如,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高度、叶片大小、花朵颜色等都可能发生变异。
3. 人工选择与驯化人工选择是人类根据对生物特征的需求,有意识地选择某些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改良或改变物种特征的效果。
这种选择可以使物种发生明显的变异。
驯化则是通过长期人为选择与培育,使野生物种逐渐适应人类控制和利用的过程。
著名的例子包括犬类的驯化与品种繁衍。
4. 化石变异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或痕迹,在地质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以及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情况。
例如,古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恐龙族群的多样性与进化。
5. 病原体与抗药性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或寄生虫。
它们具有较高的变异性,能够快速适应抗生素或抗病药物的治疗。
当一种病原体在被抗生素或抗病药物杀灭时,由于变异,可能会出现一小部分个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个体将会获得生存优势,并逐渐在群体中扩散,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6. 不育变异不育变异指的是个体或物种在生殖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异,导致其无法生育后代。
这种变异可能与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性腺功能的障碍等有关。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生物的变异现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2bb88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2.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教学目标:1、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判。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运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
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
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2、明白太阳系的构成,明白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明白太阳的有关知识。
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3、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微小。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进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究的。
教学重点:组成太阳系的要紧天体。
教学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教学预备: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伙儿面前的是一幅漂亮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关心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
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专门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奇异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究奇异的宇宙隐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究宇宙的无穷隐秘吧!由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每天看到的熟悉的星星谈起。
面对满天星斗,学生会想到专门多,例如有些是本身能发光,有些不能,于是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
模拟升空的情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把自己置身于宽敞的宇宙空间,去探究无穷的宇宙隐秘,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觉什么。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发觉得越多越好,同时能用一些方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
九
养
子 ,
九 子
,
之 果 ,
之学
子
,
子
九
有
有
子
子
不
九
同 。
个 样 。
苦 有 甜 。
愚 有 贤 。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见过这种草吗?它叫三叶草。三叶草通常 都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的, 大概在10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
变异,从而长出四片叶子。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见过这种草吗?它叫三叶草。三叶草通常 都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的, 大概在10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发生
变异,从而长出四片叶子。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因为珍惜难求,所以 四叶草一直是欧洲人 心目中幸运的象征, 人们相信它的叶子中 包含了人生想要的四 样东西:爱、健康、 名誉、财富。商人们 抓住了这一商机,以 四叶草为主题,制作 了多种纪念品出售。
数 学
爱 健康 名誉
财富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3.变异的形式
数
可遗传的变异:
学
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不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 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 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
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种结长果出新苗
数 学
可遗传的变异: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这是因为遗传物质的
学
变化和生长环境的不
同引起的变异现象,所
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
数
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
学
存在的。谚语“一猪生
九崽,连母十个样”,
就是对变异现象的生动
描述。
你还能找出 类似的谚语 或俗语吗?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龙
一
生
母
一 颗
一 母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不可遗传的变异:
数 学
用 眼 不 当 , 造 成 近 视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比较下面一对孪生姐妹与他们数 父及母她的们照与片父,母找 之出间她在们外之形间特以征学
上有哪些不同。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有
无
学
耳
耳
垂
垂
无耳垂
有耳垂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卷发
数 学
直发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双眼皮
数
单眼皮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舌头能卷学
舌头不能卷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
学
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
形特征差异有多大。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特征1 人数 特征2 人数
记数 录学
有耳垂
无耳垂
表
直发
卷发
单眼皮
舌头 能 卷
双眼皮
舌头 不能卷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从统计结果中, 你有什么发现吗?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物种之 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
称为变异。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仔细观察下面几种生 物,你有什么发现?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兰花
数
学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数 学
为什么金鱼、康 乃馨、玉米会有 这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