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习作例文 优质教案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与方法,自信地表达。
语言运用: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维能力: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表达真实情感的方法。
审美创造:能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解析】关注旁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自读思考,旁批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别了,语文课》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中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并且从这两篇例文中体会充满爱和感恩的情感。
关注习作例文写作方法: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清楚并写出情感变化,通过描写具体事物和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教学重点】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能把印象深刻的内的容写具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果情感有变化,将至变化写清楚。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上语文课吗?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再学习语文,不再学习中国文字,你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少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机会学习语文了,我们一起去例文中看看吧!2.出示习作例文题目:《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2)二、自主阅读,交流情感(一)《别了,语文课》(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别了,语文课》,借助旁批,说一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习作例文与习作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例文与习作(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习作例文的结构特点与表达方式,学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积极表达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习作例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例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
2. 习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或自由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写出有深度、有个性的作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新授:讲解习作例文,分析其结构、表达方式及优点。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例文的看法和理解。
4. 写作指导: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习作例文分析:列出例文的主要结构、表达方式和亮点。
2. 写作技巧总结:总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如开头、结尾、过渡等。
3. 作文题目:板书布置的作文题目。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篇命题作文,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2. 选做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如日记、读后感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此教案旨在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通过导入、新授、讨论交流、写作指导、课堂练习、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教案教学设计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
总(8)课时
课题
习作例文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写文来自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2)集体交流: “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4.背诵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书中习作例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学习例文《别了,语文课》
1.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
5.总结: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
三、分层作业
A优等生: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B中等生:积累相关阅读方法。
C潜能生:积累好词佳句。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及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一、我来仿1.谈话导入同学们,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2.合作探究(1)请你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说说“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汇报交流: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这种情感变化的?预设1: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
预设2: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
预设3: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
①前后对比写出情感变化。
A.以前上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现在“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B.以前“不喜欢语文课”,现在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②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达感情。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③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我”对语文课的真实情感。
A.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感受到中文的丰富和优美。
B.想起自己再也没有学习中文的机会,心里难过,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3)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所学课文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开始喜欢上语文课不舍→读完张先生送的书不舍→温习语文反复写字不舍→默书进步我却哭了不舍→老师同学送书道别不舍)教师点拨: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4)请你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在这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预设1:从母亲在冬天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给“我”取暖,我体会到了母亲爱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习作例文与习作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奇妙的想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可以在给出的题目中选一个写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这个习作内容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是在前面铺垫了想象基础后的想象能力锻炼,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奇妙的想象世界。
习作例文安排了两篇关于想象的文章,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一些想象的思路,例如可以顺着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反方向想象,为学生写想象故事提供了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创作。
教学目标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
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重点1.感受例文中两则故事的趣味性,教学想象写作的技巧要点。
2.辅导学生写作,拓展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好一个进行想象的题目。
课时安排2课时(参见《英才教程/同步作文期末考场满分作文》《英才作文课堂》)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1.课件展示上节课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手指印图画和故事续写,师生交流。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小试牛刀”进行了一些想象的实践,用手指印创造出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物,还续写出了十分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想象的特点和魅力。
过渡:同学们,除了画画和写作,在上节课中的“交流平台”环节中,我们还讨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发挥想象力写成的文章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人,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原因吗?(指名学生进行回答,相机出示三句话:“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想象很奇特”;“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3.教师总结,引出习作主题“奇妙的想象”。
小结:想象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够给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赋予生命,让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情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一起感受想象力的神奇。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我家的小狗(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熟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体会“王子”的淘气可爱。
2.阅读例文,能够简单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与写作手法。
3.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小狗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体会“王子”的淘气可爱;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分析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形态的狗。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认识了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狗是最常见的小动物,你们喜欢狗吗?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通过学习了解博•希哈先生家的狗——“王子”。
(板书:我家的小狗)【设计意图: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你觉得文中的“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那几件事来写小狗淘气可爱的?(作者从两件事情描写小狗的淘气可爱:一是小狗“王子”学“狗”字的时候叫得真欢;二是“王子”竟然敢跟火车赛跑,真有趣。
)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读中感悟,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三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2
上课日期: 月 日第 节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真情自然流露在写作中的作用。2.激发学生倾吐内心情感的欲望。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使文章能够达到真情自然流露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学习写作的方法,引导训练,从而掌握技巧。2.体会写作方法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出示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从上面的词语中选一个来概括。
示例一:犹如暴风雨前夕,别样的安静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晚上的家长会,我要怎么面对,看着这样的成绩,回想起妈妈那失望的眼神和失落的表情,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我的心,隐隐作痛。(惧怕)
示例二:刚放学的我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回家,我好想快点回去。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心急如焚地想要回家。此刻的我,就是心急如焚,眼泪也不知不觉地落下。我好想回家,我好想对他们说,我不要离开你们,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这一刻的心情,不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我只知道,我的行动比我的步子要快,脑袋还没转过来,脚下已经迈开了许多步……(归心似箭)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四、交流分享,动笔写作
1.读清习作要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生交流,拓展思路。
(1)让学生把课本中呈现出来的两组词语认真读一读,归纳出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第一组:畅快欣喜若狂激动欣慰感动归心似箭盼望
第二组:惧怕愤怒沮丧愧疚难过忐忑不安追悔莫及
预设:课本上出示的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现人物情感的,但是这两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第一组词语表达的情感是积极、乐观的,第二组词语表达的情感是消极、悲观的。
(3)引导学生仿照片段就每个词语所体现的情感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进行体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学设计(例文指导)(苏教版)
《习作3》教学设计(例文指导)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领会本次的习作要求,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
教学重、难点: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课前准备: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书吧,你最喜欢哪本书?2、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在阅读中我们学会了思考,感悟了人生,提高了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作3”。
3、板书课题:读后感的写作。
二、读例文,感悟写法1、张佳星同学读了《海伦·凯勒传》后心潮澎湃,写下了自己读完后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
自读例文,思考:(1)例文围绕《海伦·凯勒传》写了哪些内容?(2)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2、交流讨论。
(1)例文首先叙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又谈了自己读完后的感受,最后以海伦·凯勒的一句话作总结。
(2)全文洋溢着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读完以后,有种迫不及待想找来原著读一读的欲望。
3、小结。
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就要让人产生一种读书的欲望,为了达到这一点,读书时一定要边读边思,边感受:书中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三、明确要求,完成作文1、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
2、确定习作材料,完成习作,在学生练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讨论,修改习作。
4、选出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在班上交流。
5、誊写习作。
四、板书设计读后感的写作抓住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4.《小练笔》: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5.《习作讲评》: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质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文体的例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能力。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习作例文》大单元教案-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习作例文1》: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的范文分析,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2.《习作例文2》:分析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表现手法,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2.在案例分析时,尽量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成果展示能力。
4.关注沉默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
5.针对个别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后辅导,确保教学质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以及议论文如何通过论据支撑来表达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自然地运用这些技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例如:如何从生活中提炼论点,如何搜集和筛选论据,如何构建逻辑清晰的论证过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课件
(2)写作内容。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_____感__受_____写下来。
点拨:本题考查审题能力。根据课本中习作的要求答题即可。
2. 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感受。
下面的感受中哪些是你有过的?打“√”。
A. 畅快( ) C. 感动( )
厌恶
喜欢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 种变化的呢?。
具体事例
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 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 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 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 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 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 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④A. 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吃汉堡套餐, 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 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 )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 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 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 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连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 B. 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 ( )我把胳肢窝下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 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 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 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 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 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三单元 习作例文与习作1
1.学习写法:如何抒发真情实感。
2.学习写法: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3.片段赏析,体会细致描绘对表达真情的作用。
(1)出示《我懂得了母爱》片段,全班齐读。
可是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每次走近母亲——倚靠在路灯旁的母亲,我就会有这种感觉。淡淡的灯光洒了母亲一身,那是我喜欢的橘黄色。尘埃在灯光下飞舞,盘旋着,跳跃着,再轻轻地落到别处。母亲的影子被她悄然不顾地踩在了脚下,颓然无声。每次迎接我的都是母亲的笑颜,在暗淡的灯光中慢慢绽开,酒窝里包含了无尽的爱意。每次走近母亲,我都会暂时忘却辛劳,温馨溢满了我的心灵,把我融化了。背后那股暖暖的灯光还在零星地跳跃着,是它见证了这浓浓的母爱。
个人批注
作业布置:
完成习作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把上面讨论的内容付诸实践,本次习作训练的主题就是“让真情自然流露台”的讨论回顾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写作方法。
2.师生评读“初试身手”中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写法。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融情入景(事)的写法。此时可再请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生共同评改,以加强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这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是因为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
4.教师总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要从生活中去抓住“动情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描写让真情自然流露,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被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清晰、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通排课时: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例文》优秀设计
习作例文教材分析:《别了,语文课》讲了“我”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给“我”一本书后,“我”对语文课的态度由“厌恶”变成“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并决心自修语文的事情。
本文把“我”对语文的不舍之情始终贯穿于叙事之中。
无论是与父亲的对话,还是老师、同学的留言和送书,都饱含着“我”对祖国、对母语的不舍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描写了“母亲用阳光晒被子”“毕大妈用阳光晒水”的“阳光的两种用法”。
作者以情带文,写出了阳光带给自己童年的幸福回忆,表达了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与本单元类似的体例,且在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进一步巩固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胸臆的写法,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总结前面两篇课文运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哪些,然后快速浏览习作例文,发现习作例文与前面两篇课文的相似之处。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例文的写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习作例文,读懂习作例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难点1.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
2.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例文 》精品教案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教学重点】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表达情感的方法,便于更好地学习例文。
二、例文《别了,语文课》。
默读课文。
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一开始:不喜欢上语文课。
不能学语文,心里难过——痛语文课上:(噙着泪——擦拭着泪水——呜咽——泪水模糊了眼睛——心里非常难过) 告别语文课:“我”热泪盈眶。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感情。
三、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题目是“阳光的两种用法”,阳光有哪两种用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阳光的两种用法。
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2.文中塑造了两位母亲的形象,通读全文,想一想,她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勤俭、朴实、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有智慧和温暖的心。
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两件事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例文,更进一步了解了表达情感的方法,我们可以仿照这些例文,把感情渗透到习作中去。
【板书设计】(一)《别了,语文课》通过三个事例表达情感:1.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鼓励“我”,“我”却哭了。
2.同学们给“我”的纪念册留言。
3.告别语文课,老师留言,同学送书,“我”热泪盈眶。
(二)《阳光的两种用法》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与习作第一课时教案优秀版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掌握写文章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例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交际内容1.读教材48页,说说这次的交流内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有时,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如《那个星期天》有一段叙述了“我”怎样“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有时,我们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2.读一读,找规律读一读,你收获了什么?读一读交流内容,我发现写文章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有:(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
(1)“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4.我拓展,我积累。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精编版)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是否有过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的经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从而导致缺乏表达的欲望。
你们想不想改变这种状况呢?(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其实,只要大家对自己多一点信心,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不难激发表达的欲望。
只要敢于说真话、述真情,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2.理解何为“真情”。
师:好的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东西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用真情打动人。
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真情”的含义呢?师生交流:(1)真人真事;(2)亲身经历;(3)真实感受;(4)符合客观实际的事等。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把上面讨论的内容付诸实践,本次习作训练的主题就是“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整合复习,借鉴写法1.结合“交流平台”的讨论回顾课文《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写作方法。
预设: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是围绕着“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主题来选编的,《匆匆》一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等;《那个星期天》中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心理,有直接描写心理独白,也有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这些方法都有利于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师要通过复习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些写法的要领,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方法。
2.师生评读“初试身手”中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写法。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初步掌握了融情入景(事)的写法。
此时可再请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写作片段,师生共同评改,以加强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1.学习写法:如何抒发真情实感。
(1)阅读、交流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别了,语文课》这篇例文讲了作者由开始对语文课“厌恶”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让他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他知道自己要移民到中美洲而无法再学习语文了。
(2)交流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情感的变化的。
交流示例:生:作者先写“我”现在上课时专心听讲,与之前的不喜欢形成对比,表明“我”对语文课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接着借阅读张先生送的书、与爸爸对话、阅读报纸等几个事例,流露出“我”为不能再学语文而担忧难过;再叙述默写有进步,“我”内心更痛苦;最后写离别时同学留言和老师送书两件事,来凸显“我”难过及感动的心情。
文末写“我”决心自修中文,突出表达了“我”对语文的眷念和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交流写法,谈体会。
示例:文章主要通过写“我”对语文的情感的变化来突出“我”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由对语文的“不喜欢”到后来的“喜爱和眷恋”,作者抓住了“我”在课堂上的变化,写出了“我”的内心活动和感受,最后写老师和同学送别的场面,整篇文章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习写法:运用具体的描写表达真情。
(1)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说说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从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的做法中,我体会到了母亲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将母爱发挥到极致,感受到她们温馨慈爱背后的辛酸苦楚。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敬佩和感激之情。
(2)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明确:作者以“老阳儿”来贯穿全文,先简介“我”童年时艰苦的生活环境,接着讲述母亲晒被子来温暖“我”和毕大妈煮阳光给孩子洗澡的事情: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把晒暖的被子叠起来保温;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暖和了。
作者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两个慈爱、辛勤、聪明的慈母形象,字里行间满溢着浓浓的温情,作者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引导。
交流示例:生:母亲和毕大妈这种对阳光的用法体现了作为母亲的“智慧和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师:看来,如果要学会表达真情,不仅要会细致地观察,而且要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再现生活中的动情点。
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指的具体的描写除了可描写景物外,还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
3.片段赏析,体会细致描绘对表达真情的作用。
(1)出示《我懂得了母爱》片段,全班齐读。
(2)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这个片段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就是因为运用了具体的描写,再现了动情点。
4.教师总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要从生活中去抓住“动情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描写让真情自然流露,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被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清晰、动人。
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四、交流分享,动笔写作1.读清习作要求,师生交流,拓展思路。
(1)让学生把课本中呈现出来的两组词语认真读一读,归纳出这两组词语的特点。
第一组:畅快欣喜若狂激动欣慰感动归心似箭盼望第二组:惧怕愤怒沮丧愧疚难过忐忑不安追悔莫及预设:课本上出示的这两组词语都是表现人物情感的,但是这两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第一组词语表达的情感是积极、乐观的,第二组词语表达的情感是消极、悲观的。
(2)出示片段,引导学生体会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从上面的词语中选一个来概括。
示例一:犹如暴风雨前夕,别样的安静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晚上的家长会,我要怎么面对,看着这样的成绩,回想起妈妈那失望的眼神和失落的表情,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我的心,隐隐作痛。
(惧怕)示例二:刚放学的我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回家,我好想快点回去。
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心急如焚地想要回家。
此刻的我,就是心急如焚,眼泪也不知不觉地落下。
我好想回家,我好想对他们说,我不要离开你们,我要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这一刻的心情,不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我只知道,我的行动比我的步子要快,脑袋还没转过来,脚下已经迈开了许多步……(归心似箭)(3)引导学生仿照片段就每个词语所体现的情感用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进行体现。
预设:教师准备纸条,每张纸条上写一个课本中给出的词语。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从上面两组词语中抽出七个,先由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词语写片段,然后推选写得好的学生在班级汇报,最后两个小组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写得更好。
2.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1)从课本所给的情感体验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并写下来。
(2)写的时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3)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3.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指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1.教师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预设:展示的习作让学生读完后,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看出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评议重点:(1)是否表达出了真情实感;(2)是否做到了内容具体;(3)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4)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5)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和错用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那一次,我真感动生活中有许多感动,有的我早已遗忘。
然而那一次,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每当想起,心中还是充满了感动。
①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太阳透过玻璃照在地板上,洋溢着金色的光辉。
我的心情如阳光一般,充满了喜悦——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妈妈走过来,亲切地问我:“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呀?”我欢喜地回答:“我——我要一支竖笛!”妈妈点了点头,说:“好,你在家里,我去给你买。
”②说完便提上包,出门了。
我站在窗口,看着妈妈离去。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我是多么想要一支竖笛啊!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回来。
这时,外面忽然变暗了,一大片乌云聚在了上空。
③我意识到,可能要下雨了。
果然,不一会儿,外面就下起了雨。
句段赏析①开门见山,点明题目,总领全文。
②交代事情的起因,简洁的对话满溢着浓浓的温情。
③描写周围的环境变化,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妈妈的遭遇埋下伏笔。
先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后来雨越下越大。
雨点打在玻璃窗户上,发出“咚咚”的声音。
这声音也敲击着我的心:妈妈还没回来呢!出去时天气明明好好的,怎么就下雨了呢?妈妈会不会被雨淋湿?她前天得了感冒,给这雨一淋,不是更严重了吗?④此时,我只能祈祷妈妈快点回来。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还没回来。
大雨还在下着,不时还伴着“轰隆隆”的雷声。
我心中充满了担心,之前心中的喜悦荡然无存。
⑤我听着门外的动静,希望听到妈妈敲门的声音。
正当我来回踱步时,终于盼来了妈妈的叫门声。
我箭步冲了过去。
门外,妈妈手中提着一个塑料袋,袋中装的正是我的生日礼物——竖笛。
再看看妈妈,全身湿透了,发丝上沾着水珠,脸上还淌着水。
妈妈说:“我回来了!出去后没找到卖竖笛的地方。
后来又遇上暴雨,走了好几条街,总算为我的宝贝女儿买到了……”⑥妈妈抹了一下脸上的雨水,心里很轻松似的。
我赶忙接过妈妈手中的竖笛,竖笛完好无损,似乎还泛着暖意。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仿佛看见妈妈四处寻找竖笛的身影;我仿佛看见妈妈迎风艰难行走的身影;我仿佛看见妈妈全身被淋湿,却仍护着竖笛的身影……⑦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就无比感动。
看到这支竖笛,我又不禁热泪盈眶……⑧④用一连串的问句,细腻地刻画出“我”对妈妈担忧的心理。
⑤时间在推移,“我”之前的喜悦消失,开始充满了担心。
⑥此处的语言描写活画出一位慈爱的母亲形象,让人感动。
⑦用排比句抒发“我”对母亲冒雨买礼物、护礼物的感激之情。
⑧结尾抒情,照应开头,升华了主题。
总评:文章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叙写了母亲冒雨为“我”买生日礼物的事情。
文章前后呼应,条理清晰,紧紧扣住“感动”二字,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感受,文章真实感人,让人印象深刻。
那一次,我哭了我不喜欢哭。
运动赛场上,我的膝盖摔青了,我没有哭;班干部竞选,我因一票之差竞选失败,我也没有哭。
但是那一次,我哭了,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儿地往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