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28137fc4ffe473368abb4.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C )A.4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E.7.,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D )B.4mlC.30LD.4LB.40.76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tl/2药物消除 D )B.6tl/2 D.10h/2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12.需要14.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D )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E.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D )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BD)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CD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12.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CE )A.AUCB.CLC.TmD.KE.Cm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DE )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1-6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1-6](https://img.taocdn.com/s3/m/4256314469eae009581bec5b.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理因素、药物疗效之间的科学。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消除。
第二章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
(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吸收:除血管给药外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阐述提高难溶性且亲脂性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经胃肠道的吸收。
答:口服灰黄霉素同时服用高脂肪食物可促进吸收,脂类食物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而胆汁中胆酸离子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促进吸收;也可改变制剂工艺和处方,如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可将其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答: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当pK a值与pH相等时则解离型药物和未解离型药物各占50% ,当pH变动一个单位值时,未解离型与解离型比例随之变动10倍。
当酸性药物的pK a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占有较大比例,弱酸性药物溶出随pH增加而增加;而碱性药物pK 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其解离型药物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小肠从上到下pH值逐渐减小,吸收量增加。
因此,弱碱性药物可制成肠溶衣。
3、如何从剂型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答: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与数量,一般认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简答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bce50f2cc58bd63086bda5.png)
1.如何从制剂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A 增加药物溶出速度a 制成盐类b 制成无定型药物c 加入表面活性剂d 用亲水性包含材料制成包含物B 增加药物的表面积C 加入口服吸收促进剂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而言,由于受到为肠道内pH 值的影响,药物以分子型和接力型两种形式存在。
构成消化道上皮细胞膜内类脂膜,它是药物吸收的屏障,通常脂溶性较大未解离型分子易通过,解离后离子型不易通过。
为肠道内已溶解药物的吸收会受到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和未解离药物脂溶性大小的影响。
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几乎完全不解离,程度高,吸收差。
他们的吸收只能通过提高胃液pH 值来实现。
正常小肠的pH 值接近中性,通常pKa>3.0 的酸以及pKa<7.8 的碱很容易吸收。
3.鼻粘膜给药的途径A 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B 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消化道内代谢和药物在肠胃液中的降解。
C 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D 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4.影响软膏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剂型因素、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技术的应用5.影响要鼻腔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与生理因素有那些?生理因素:A 鼻黏膜极薄,黏膜内毛细血管丰富,药物洗手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及药物在肠胃道的溶解。
B 成人鼻腔内分必物的正常pH 为5.5—6.5C 鼻黏膜纤毛的同步运动与清除外来异物的功能理化性质:A 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B 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和粒子大小C 吸收促进剂于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吸收6.如何通过制剂学方法来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可以通过改造药物的大小A 将药物修饰成仍具有原来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B 利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脂质体、微孔微粒、纳米粒、复合乳剂等各种载药系统。
7.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种族、个体差异,饮食8.如何利用药物代谢的规律来知道药物及其制剂设计?A 前体药物类制剂的设计:如左旋多巴在体内经酶解脱羧后再生为多巴胺,而发挥治疗作用B 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的设计C 药酶抑制与制剂设计D 药物代谢和剂型改革9.简述药物从肾脏排泄的机理,若病人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从肾脏排泄机理角度如何指导医师进行解救?A 机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B 苯巴比妥中毒,从肾脏排泄机理角度可给予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碱化尿液,减少肾小管中的重吸收,加速药物排泄,可用甘露醇等利尿剂增加尿量,促进药物排除等。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解答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9000a619b89680202d8251a.png)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解答注:第一、二页为题目,第三页起为题目解答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吸收5、分布6、代谢7、排泄8、消除9、膜脂10、膜蛋白一、简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假说-夹层学说?3、什么是液态镶嵌模型?4、生物膜的特性有哪些?5、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哪些?6、主动转运的特点有哪些?7、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药物的理化性质方面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9、可以使药物晶型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口服给药的各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的大小顺序是什么?三、计算题1、某病人用一种新药,已知此药的V积为10 L,k为0.01h-1,今以每小时2mg速度给某患者静脉滴注,6h停止滴注,问停药后2h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2、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生物物半衰期为6h,静脉滴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少时间?3、某患者以每小时150mg的速度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2=1.9h,V=100 L,问C ss 是多少?滴注经历10 h血药浓度是多少?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3μg/ml,静脉滴注速度应为多少?4、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为80%,ka=1.0 h-1,k=0.1 h-1,V=10 L,今服用该药250mg,如该药物在体内的最低有效血药浓度为10μg/ml,问第二次服药的时间最好放在第一次服药后的几小时为妥?5.已知药物k=0.55h-1,V=60L,临床治疗时给患者在0.5h内快速摘注,欲维持有效治疗浓度在12~25μg/ml,试求维持剂量、静脉滴注时间间隔、负荷剂量。
6.某药口服吸收后在体内呈一室分布,其血药浓度如下表和下图所示,试求该药的有关动力学参数。
7.已知某药k=0.55h-1,V=1.5L/kg,现行某体重40 kg患者.需多次静脉注射给药,欲使该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12μg/L,最高稳态血药浓度为25μg/L,请计算给药间隔时间。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解答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a5c49e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f.png)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解答解答:剂型因素是指药物剂型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制剂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
3、生物因素解答:生物因素是指影响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生物学因素,包括个体差异、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等。
4、吸收解答:吸收是指药物在给药部位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5、分布解答: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达到药效作用的过程。
6、代谢解答: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等器官。
7、排泄解答: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肺等器官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8、消除解答:消除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和排泄的综合过程,包括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9、膜脂解答:膜脂是指生物膜中的脂质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等,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10、膜蛋白解答:膜蛋白是指生物膜中的蛋白质成分,是生物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一、简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解答: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2、什么是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假说-夹层学说?解答:夹层学说是指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层构成,中间夹杂着膜蛋白和其他生物分子,形成一个类似于油包水的结构,是目前广泛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假说。
3、什么是液态镶嵌模型?解答:液态镶嵌模型是一种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假说,认为生物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膜蛋白构成的液态结构,膜蛋白在磷脂分子中自由扩散并参与药物的跨膜转运。
4、生物膜的特性有哪些?解答:生物膜的特性包括选择性通透性、液态结构、动态性和不对称性等。
5、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哪些?解答: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主动转运、被动扩散和膜蛋白介导的转运等。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298875a8102d277a22f3d.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无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首过效应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314c68bb68a98270fefa35.png)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 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药物主要在血液中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分布越广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 B.5 L C.25 L D.50L E.500L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容的是(C)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 B 、溶出度 C 、崩解度 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A 、胃 B 、小肠 C 、结肠 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 )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 B 、肌肉注射 C 、静脉注射 D 、直肠给药9 、体药物主要经( A )排泄A 、肾 B 、小肠 C 、大肠 D 、肝10 、体药物主要经( D )代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 A 、主动转运 B 、促进扩散 C 、吞噬 D 、膜孔转运 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6-10] A 、C=C 0(1-enk τ)/(1-e-k τ )·e-k t B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C=KaFK 0 /V (Ka-k )·(e -k t - e -kat )D 、C=k0 /kV·(1- e-k t )E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AUC B 、t 0.5 C 、T max 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不需要载体参加C不消耗能量D有饱和现象E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确的是(BCD)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的吸收、分布、代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或从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 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体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 A、1.5h-1 B、1.0h-1 C、0.46h-1 D、0.23h-1 E、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EA、0.05小时-1B、0.78小时-1C、0.14小时-1D、0.99小时-1E、0.42小时-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药量为原来的B A、1/2 B、1/4 C、1/8 D、1/16 E、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D A、4 t1/2 B、6 t1/2 C、8 t1/2 D、10 t1/2 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B A、12.5h B、23h C、26h D、46h 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μg/mL。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83f3a8a70b4c2e3f56276378.png)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答卷及参考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答卷及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676b1d2bcd126fff6050bec.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共 15 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1.大部分药物汲取的机理是( D )A.逆浓度关进行的耗费能量过程B.耗费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挪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用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挪动过程D.不用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挪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汲取的要素是(D)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汲取机理的是( C )A.主动转运B.促使扩散C.浸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以下哪项切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A.均匀稳态血药浓度是(Css) max 与( css) min 的算术均匀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 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 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积累因子与剂量相关E.均匀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 Css)min 的几何均匀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除去速度常数为 0.3465h ,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C )6. 以下相关药物表观散布溶积的表达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A.表观散布容积大,表示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散布容积表示药物在体内散布的实质容积C.表观散布容积不行能超出体液量D.表观散布容积的单位是“ 升/小时”E.7.静脉注射某药 ,X0=60mg, 若初始血药浓度为 15ug/ml, 其表观散布容积 V 为( D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 在体内每日除去节余量百分之几( A )9.假定药物除去切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 tl/2 药物除去 99.9% ?( D )10.对于胃肠道汲取以下哪些表达是错误的(C)A.当食品中含有许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添汲取量B.一些经过主动转运汲取的物质,饱腹服用汲取量增添C.一般状况下 ,弱碱性药物在胃中简单汲取D.当胃空速率增添时欢迎共阅E.脂溶性 ,非离子型药物简单透国细胞膜11. 一般以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汲取的大概次序( A )A.水溶液 > 混悬液 > 散剂 > 胶囊剂 > 片剂B.水溶液 > 混悬液 > 胶囊剂 > 散剂 > 片剂C.水溶液 > 散剂 > 混悬液 > 胶囊剂 > 片剂D.混悬液 > 水溶液 > 散剂 > 胶囊剂 > 片剂E.水溶液 > 混悬液 > 片剂 > 散剂 > 胶囊剂12. 单室模型药物 ,单次静脉注射除去速度常数为0.2h-1, 问除去该药99% 需要多少时间( B )13.以下 ( )不可以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颠簸程度AA.颠簸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颠簸度D.均匀稳态血药浓度14. 单室模型药物 ,生物半衰期为6h, 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 需要多长时间(B)15. 以下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辨别方法( E )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 判断法D.F 查验E.亏量法二、多项选择题(共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B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汲取、散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部分药物经过这类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地区转运的过程称促使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要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地区向高浓度地区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地区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能够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取细胞内或从细胞内开释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经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ABDE )A. 主动转运B.促使扩散C.主动扩散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点( ACE)A.不用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地区向低浓度地区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克制现象4、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BE)A.耗费能量B.可与构造近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汲取的药物,所以,应当(AD)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 对于胃肠道汲取以下哪些表达是正确的(ABD )A.大部分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汲取B.一些生命必要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汲取经过主动转运来达成C.一般状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简单汲取D.当胃空速率增添时,多半药物汲取加速E.脂溶性、离子型药物简单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汲取的影响要素是(ABCD)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除去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汲取的生理要素(BCE)A. 药物的给药门路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固性E.胃排空速率9.以下相关生物利用度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BC)A.反后服用维生素 B2 将使生物利用度提升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固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添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 以下相关药物表观散布容积地表达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CD)A.表观散布容积大,表示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散布容积表示药物在体内散布的实质容积C.表观散布容积有可能超出体液量D.表观散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 千克E.表观散布容积拥有生理学意义11.可完整防止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CE )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12.对于药物动力学顶用“速度法” 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相关参数的正确描绘是ABDEA.起码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除去B.须采纳中间时间 t 中来计算C.一定采集所有尿量(7 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偏差要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颠簸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13.对于隔室模型的观点正确的有( AB )A.可用 AIC 法和拟合度法来鉴别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快速散布,成为动向均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观点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CE )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 DE )三.简答题(共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答: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汲取、散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说明药物的剂型要素,集体生物要素和药物疗效之间互相关系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e341bb581b6bd97f19eab9.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得机理就是(D )A、逆浓度关进行得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得高浓度向低浓度侧得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得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得因素就是(D )A、药物得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得溶出速度C、药物得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得晶型3、不就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得就是( C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得药物动力学规律(B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就是(Css)max与(css)min得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得AUC等于单剂量给药得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得AUC大于单剂量给药得AUC D、达稳态时得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就是(css)max与(Css)min得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得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得生物半衰期( C )A、4h B、1、5hC、2、0h D、O、693h 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得叙述中,叙述正确得就是( A)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得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得单位就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A.20L B、4ml C。
30L D.4LE.15L8、地高辛得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D )A、4h/2B、6tl/2 C、8tl/2 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就是错误得(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得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得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得大致顺序( 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 )A.1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问题详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08d261fbd64783e09122b60.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C.药物的粒度D.药物旋光度E.药物的晶型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A.4hB.1.5hC.2.0hD.O.693hE.1h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A.20LB.4mlC.30LD.4LE.15L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A.4h/2B.6tl/2C.8tl/2D.10h/2E.12h/2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11.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2.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A.12.5hB.23hC.26hD.46hE.6h13.下列( )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波动百分数B.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4.单室模型药物,生物半衰期为6h,静脉输注达稳态血药浓度的95%需要多长时间()A. 12.5hB. 25.9hC. 30.5hD. 50.2hE. 40.3h15.下列那一项不是药物动力学模型的识别方法()A.图形法B.拟合度法C.AIC判断法D.F检验E.亏量法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即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称促进扩散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有()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主动扩散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几条是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几条是主动转运的特征()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应该()A.反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有肠肝循环现象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大多数脂溶性药物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吸收B.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等的吸收通过主动转运来完成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7.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是()A.溶出速率B.粒度C.多晶型D.解离常数E.消除速率常数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A.药物的给药途径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0.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地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有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或升/千克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1.可完全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是()A.舌下给药B.口服肠溶片C.静脉滴注给药D.栓剂直肠给药E.鼻黏膜给药12.关于药物动力学中用“速度法”从尿药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的有关参数的正确描述是A.至少有一部分药物从肾排泄而消除B.须采用中间时间t中来计算C.必须收集全部尿量(7个半衰期,不得有损失)D.误差因素比较敏感,试验数据波动大E.所需时间比“亏量法”短13.关于隔室模型的概念正确的有()A.可用AIC法和拟合度法来判别隔室模型B.一室模型是指药物在机体内迅速分布,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C.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D.一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男均相等E.隔室概念比较抽象,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直观性14.用于表达生物利用度的参数有()A.AUCB.CLC.TmD.KE.Cm15.非线性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的参数是()A.KB.VC.CLD.KmE.Vm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 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 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 试述口服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特征?四.计算题(共4题,共35分)1.(本小题6分)已知某药物的半衰期为6h,若每天静脉注射给药2次,试求该药物的蓄积系数R?2. (本小题9分)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 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该药的 k,t1/2,V,CL,AUC以及 12 h的血药浓度。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04ea4c2856a561252d36f91.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2.生物等效性:是指两个不同的制剂(但其成分、制剂的类型相同)的吸收速率和程度统计学上的比较,即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上,仿制制剂与被仿制的制剂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是否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3.肾清除率:肾清除率是指两肾在单位时间(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某种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肾清除率。
4.隔室模型: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
为了定量地研究这些过程的变化,需建立数学模型,称其为动力学模型,而隔室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5.膜动转运:通过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药物的转运机制有哪些? 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特点有哪些?答:药物通过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有以下几种(一)、被动转运药物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
为大部分药物的转运方式(二)载体媒介转运 指膜上的化学载体与药物结合并将药物转运至膜的另一侧,然后与药物分离。
载体转运分主动转运和促进扩散。
主动转运逆浓度差、需载体和耗能、有饱和性和竞争性。
被动转运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饱和性和竞争性2.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存在哪几种方式?哪种是细胞对微粒的主要作用机制?3.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哪些?答:一.代谢相互作用二.种属差异性三.年龄和性别差异4.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至少写出4种)答:①肾脏排泄:一般药物在体内大部分代谢产物通过肾由尿排出,也有的药物以原形由肾清除。
②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可以部分地通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
③乳腺排泄。
④其他途径:挥发性药物如吸入性麻醉剂等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5.写出单室模型药物采用残差法求算药动学参数的步骤?三、计算题(20分)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mg后,定时收集尿液,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式,已知该药物属单室模型,分布容积30L,求该药的t1/2,K e,CLr,以及80 h 的累积尿药量。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868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4.png)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生物药剂学试卷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制剂的组成、性质、质量控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
2.生物制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蛋白质制剂、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等。
例如,重组蛋白质制剂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干扰素等;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基因治疗药物如CAR-T细胞疗法等。
3.请简要介绍生物药剂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
生物药剂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此外,生物药剂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也更为确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开发中,生物药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4.请简述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
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配方和制剂选择等步骤。
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目标基因并进行表达,通过细胞培养和表达系统的选择,将基因表达为蛋白质。
然后,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和结构确认,最终制备成适合注射的药物。
5.请简述生物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生物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等。
物理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外观、溶解度、pH值等;化学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纯度、杂质含量等;生物活性分析包括药物的生物效应、药理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确保生物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部分:药物动力学试卷1.什么是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2.请解释下列术语: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药物通过生物体的表面,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广泛分布和积累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被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气体和汗液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3.请解释药物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
•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排泄速度和持久性。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网课测试题答案5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网课测试题答案5](https://img.taocdn.com/s3/m/8f5793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0.png)
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药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对药物动力学含义描述错误的是()A、用动力学和数学方法进行描述B、最终提出一些数学关系式C、定性地探讨药物结构与体内过程之间的关系D、可知道药物结构改造、设计新药E、制订最佳给药方案2.关于药物的分布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药效强度取决于分布的影响C、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D、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E、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肝脏的代谢无关3.药物的效应与体内的药物浓度成正比关系。
()A.正确B.错误4.生物体内进行药物代谢的最主要的部位是()。
A.血液B.肾脏C.肝脏D.唾液5.食物的类型和胃内容物影响药物的吸收。
()A、错误B、正确6.关于药物一级速度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半衰期与剂量无关B、AUC与剂量成正比C、尿排泄量与剂量成正比D、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的绝对量恒定7.尿药法解析药物动力学参数的符合条件()A.药物服用后,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B.尿中原形药物出现的速度与体内当时的药量成正比C.肾排泄符合一级速度过程D.药物必须是弱酸性的8.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A、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B、未解离型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取决于吸收部位的PHD、弱酸型药物在PH低的胃液中吸收增加E、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决定的9.生物体内进行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是()A、肝微粒体代谢酶B、乙酰胆碱酯酶C、琥珀胆碱酯酶D、单胺氧化酶10.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A.胃B.小肠C.大肠D.直肠E.肺泡11.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称为表面分布容积。
()A.错误B.正确12.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分布。
()A.正确B.错误13.药物的粒度病人的尿量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718cfba0d4a7302763aa5.png)
1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2 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被动扩散3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游离药物4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5 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药物主要在血液中6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7 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8.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小肠9.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溶液剂10 .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D)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12.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B)A.0.5 LB.5 LC.25 LD.50LE.500L13.药物的消除速度主要决定(C)A.最大效应B.不良反应的大小C.作用持续时间D 起效的快慢E.剂量大小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C)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D)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C )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C)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A)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D)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C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D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A )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B )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D)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C )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E)[6-10]A 、C=C 0(1-enk τ)/(1-e-k τ )·e-k tB 、F=(AUC0 →∝)口服/ AUC0 →∝)注射C 、C=KaFK 0 /V (Ka-k )·(e -k t - e -kat )D 、C=k0 /kV·(1- e-k t )E 、C=C0e-k t1 、表示某口服制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B )2 、表示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A )3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E)4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滴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D)5 、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变化规律是(C )(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BCD)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BCD)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CD )A 、AUCB 、t 0.5C 、T max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BCE )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DE )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CDE)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BCD)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一、 A型题(最佳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的边缘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需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2、不是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机理的是C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C、渗透作用D、胞饮作用E、被动扩散3、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B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4、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D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5、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D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6、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国细胞膜7、药物剂型对药物胃肠道吸收影响因素不包括E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D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9、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A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0、已知某药口服肝脏首过作用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AA、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B、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t1/2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11、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E、吸收速率常数Ka大12、关于表观分布容积正确的描述BA、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B、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C、有生理学意义D、个体血容量E、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13、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C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正常人对某一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D、与病理状况无关E、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消除速度成正比14、测得利多卡因的生物半衰期为3.0h,则它的消除速率常数为DA、1.5h-1B、1.0h-1C、0.46h-1D、0.23h-1E、0.15h-115、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EA、0.05小时-1B、0.78小时-1C、0.14小时-1D、0.99小时-1E、0.42小时-116、某药静脉注射经2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BA、1/2B、1/4C、1/8D、1/16E、1/3217、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的百分之几A、35.88%B、40.76%C、66.52%D、29.41%E、87.67%18、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1/2药物消除99.9% DA、4 t1/2B、6 t1/2C、8 t1/2D、10 t1/2E、12 t1/219、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消除速度常数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BA、12.5hB、23hC、26hD、46hE、6h20、一病人单次静脉注射某药物10mg,半小时血药浓度是多少μg/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于含有相同量同样化学结构的药品,并不一定有相同的疗效,不同厂家的同一制剂,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同一药品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
对于相同的药品,不同的人服用可产生不同的疗效。
(20分)
请分析:
1.根据案例说明药物在一定剂型中产生的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药物因素主要有药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合并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机体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变异、心理、生理和病理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会引起不同个体或是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发生变异,导致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不同,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或是虽然药物浓度相同,但反应性不同,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
这两方面的变异,均能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
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量”的不同,即药物产生的作用大小或是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但药物作用性质没有改变。
仍是同一种反应。
但有时药物作用出现“质”的差异,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反应。
在临床用药时,应熟悉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根据个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做到用药个体化。
同一药物可有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给药途径。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不同药剂所含的药量虽然相等,即药剂当量相同,药效强度不尽相等。
因此需要用生物当量,即药物不同制剂能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
不同药物剂型,其中药物剂量不同,应用时亦应注意区分选择。
硝酸甘油静脉注射5~10μg,舌下含锭0.2~0.4mg,口服2.5~5mg,贴皮10mg,剂量相差更大。
近年来生物药学随着药动学的发展,为临床用药提供了许多新的剂型。
缓释制剂利用无药理活性的基质或包衣阻止药物迅速溶出以达到比较稳定而持久的疗效。
口服缓释片剂或胶囊每日一次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一天。
肠外给药除一般油溶长效注射剂外还有控释制剂可以控制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恒速释放,恒速吸收。
例如硝酸甘油贴皮剂每日贴一次。
匹鲁卡品眼片置结膜囊内每周一次。
子宫内避孕剂每年放置一次。
不仅保证长期疗效,也大大方便了病人。
2.简要说明这些因素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1、剂型因素;
2、生物因素;
3、体内吸收机理。
二、禁食和非禁食服用维生素B2的肾排泄率分别为22%和40%。
(20分)
请分析:
1.维生素B2转运机制是哪种?并分析这种机制的特点?
维生素B2转运机制是主动转运,并只在小肠上段进行。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必须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
2.简要说明药物的转运机制包括哪些?并从能量、载体、膜变形方面比较这些机制的特点?
(1)被动扩散
概念:又称为被动转运,即药物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
大多数药物通过这种方式透过生物膜。
特点:从高浓度区(吸收部位)向低浓度区域(血液)顺浓度梯度转运,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
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所以也称为单纯扩散。
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不受共存的类似物的影响,即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
位特异性。
途径:
①类脂途径:由于生物膜为类脂双分子层,非解离型的脂溶性药物可以溶于液态脂质膜中,更易透过细胞膜;
②膜孔途径:细胞上有许多含水的蛋白质细孔,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和水可由此扩散通过。
被动扩散可以用Ficks第一定律解释,转运速度与药物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油水分配系数和膜的扩散面积成正比,与膜的厚度和药物分子大小成反比。
(2)主动转运
概念: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载体数量有关,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⑥有结构特异性;⑦有部位特异性。
存在主动转运的物质:K+ 、Na+、I—、单糖、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
主动转运的吸收速度比较块。
(3)促进扩散
概念: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载体;③不需要能量;④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存在促进扩散的物质:单糖类、季铵盐和氨基酸等。
促进扩散的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4)胞饮作用
由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将某些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维生素和重金属等摄入细胞。
药物在人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转运机制,有时一种药物可通过几种转运机制同时进行,但多数药物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
3.说明禁食和非禁食服用维生素B2的肾排泄率不同的原因?
维生素B2转化为黄素单核苷酸(flavine mononucleotide,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e adenine denucleotide,FAD),均为组织呼吸的重要辅酶,并可激活维生素B6,将色氨酸转换为烟酸,并可能与维持红细胞的完整性有关。
由胃肠道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嗜酒可减少维生素B2的吸收,吸收后分布到各种组织及乳汁,仅极少量贮于肝、脾、肾、心组织。
蛋白结合率中等。
半衰期为66~84分钟。
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血液透析可清除维生素B2,但比肾排泄慢。
三、下图显示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药物总量较少时,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当体内药量增加至某一程度时,由于蛋白结合出现饱和现象,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急剧增加,大量药物转移至组织中,因此血浆中药物量所占比例急剧下降。
因此,当应用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时,由于给药剂量增加使蛋白结合饱和,或者同时服用另一种蛋白结合能力更强的药物后,由于竞争作用导致蛋白结合能力弱的药物被置换出来,游离型药物浓度显著增加,从而改变药物的分布,引起药理效应显著增强或出现毒副作用。
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20分)
请分析:
1.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是否可引起疗效的显著变化?
对于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血浆蛋白浓度的改变,其他药物竞争性结合均可显著改变药物的作用强度。
2. 影响药物与蛋白结合的因素有哪些? 在血液中总有或多或少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药物,由于分子量变大,不宜跨膜转运,从而影响药物的分布和排泄。
药物与血液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结合后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未结合的药物为游离型,具有药理活性。
结合型药物游离性药物以一定比例处于动态平衡,当游离性药物被转化或排泄,血药浓度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自血浆蛋白释出呈游离型。
药物不同,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也不同,结合率高的药物,生效慢、作用时间较长。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成发生置换现象。
四、左旋多巴泡腾片和普通胶囊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见下表:(10分)
请分析: 1. 根据案例分析哪种剂型生物利用度高?分析生物利用度高的原因?
答:左旋多巴泡腾片,通过增大给药剂量或利用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2. 还可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左旋多巴生物利用度?
1.剂型的影响
主要是剂型的性质与处方组成影响药物吸收,所以力求改进剂型设计和制剂成分来提高生物利用度。
2.药物在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
缩短药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
3.肝脏首过作用
心得安、利多卡因、阿司匹林等药都有一定程度的肝脏首过作用,所以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给药途径有关。
max max 剂 型 ( h ) ( μg/ml ) (μg ⋅ h ⋅ ml -1) 肠溶性泡腾片 2.7 ± 0.2* 2.97 ± 0.28* 7.21 ± 0.61* 普通胶囊 1.1 ± 0.2 1.76 ± 0.42 3.89 ± 0.99
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判断生物利用度减少的原因,方法是通过门静脉插管技术,将药物直接注入,排除胃肠道代谢分解的可能性,然后一同剂量iv 比较,就能确定是否有药作用,而左旋多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全是由于胃肠道代谢分解造成。
4.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在药物体内处置时,吸收、分布、蛋白结合,代谢、排泄均可能发生饱和现象,使它们的动力学特征不符合线性规律。
如由于首过作用可使生物利用度降低,但当大剂量时肝代谢饱合时,生物反而升高。
五、给某患者静脉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1050 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
以血药浓度与时间做图得一直线,即:
试求该药的k ,t 1/2,V ,CL ,AUC 以及12h 的血药浓度(30分)
解:作图法
根据 ,以 lg C 对 t 作图,得一条直线
0lg 303.2lg C t k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