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评课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研究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这节课,XXX把研究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研究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原因是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两边完全一样、两边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轴对称图形》评课稿一、总评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做文章,使值的我学习的一节课。

二、值的我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数学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王老师从孩子们喜爱的话题入手,“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看,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在了我们的屏幕上”,让学生在教师叙述的意境中,初步感知蝴蝶的对称美,接着让学生再次感受人们利用自然界的美创造出对称的物体——天安门、飞机、奖杯。

再次感知物体的对称性。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这一知识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从生活走向数学;后面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各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把数学融入了生活。

真正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王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后面的美丽的轴对称物体的欣赏,都为学生乐学、好学创设了丰富的情境。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一:整体评议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案例点评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2.鼓掌活动。

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

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

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6.引导发现法: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6篇)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6篇)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6篇)《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精选6篇)教师能把握住习作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圈画习作中的重点词语,教给了学生审题的方法。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篇1大家好,我是第四学区xx小学的陈xx,刚才黄xx老师,武xx主任分别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动手操作活动方面进行了评课,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本节课中预设和生成的亮点。

本节课的生成在细节,处处见教师智慧和底蕴。

亮点一:教师能在预设生成中因势利导。

当孩子们在在汇报生活中什么是对称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出眼睛是对称的,接下来其他还就说出耳朵、手、脚等,这些答案是在我们预设范围之内的,可是由于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其他孩子的思考空间也定格在身体器官上了,而李教师结合自己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我们身体左右都是对称的,而后教师以手为导,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这样的因势利导,自然而然的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对称图形。

在教学中,当孩子的回答出现了从众心理时,教师能及时因势利导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拓宽孩子们的思维。

亮点二:教师智慧应对非预设中生成,使课堂精彩纷呈。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生成,在每一次生成中都能巧妙应对,让孩子们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判断鱼和国旗时,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声音,教师抓住时机耐心带领孩子们操作,不仅让孩子们观察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使孩子们很清楚的判断出对称图形不仅要完全重合还要注意图案也要对称。

动手玩数学是本课的特色,在孩子们动手撕对称图形的时候,我们预设的应该是孩子们常见的小树、星星、衣服、心形简单的对称图形,可是本课中,孩子们却撕出了各样看不出的图形,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李老师活用课堂尴尬生成带领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能力使每一个图形都有自己图案。

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不仅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反而让所有学生能大胆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反复的操作和疑问中更加清楚的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一:整体评议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案例点评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2.鼓掌活动。

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

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

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6.引导发现法: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一:整体评议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案例点评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2.鼓掌活动。

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

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

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6.引导发现法: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9篇)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9篇)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9篇).doc》《轴对称图形》评课稿篇1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本课张老师设计了撕纸的游戏...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ongwen/xinwengao/1087832.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评课稿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题:轴对称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出示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单明了的定义:“轴对称就是指一个图形能够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两边完全相同。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师可以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

3.活动探究:(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探究。

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并用彩色纸剪下轴对称线两边的部分,然后将两边的部分重叠在一起,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轴对称的特点和找出轴对称线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记忆。

5.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并用彩色纸剪下轴对称线两边的部分,将两边的部分重叠在一起,观察是否完全重合。

然后教师让学生互相检查答案。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找出家里的一些具有轴对称性的物品,并画出它们的轴对称线。

四、板书设计:轴对称定义:一个图形能够关于一条直线对称,两边完全相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活动任务。

但是,有些学生在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轴对称图形》听课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听课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听课评课稿《轴对称图形》听课评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__老师的《轴对称图形》,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__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感受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我们老师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体验学生的想法,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学生的思维上去看待问题,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落到实处,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

这节课__老师紧紧抓住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观察一起对称的建筑物、一些日常物品后,与学生一起明确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接下来过渡,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我们学过的图形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进而引入到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即轴对称图形。

__老师的教学艺术与能力越来越强,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到课堂并且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有一种积极探究欲望。

接下来的探究环节,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进行小研究,1.观察下列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这里老师应该对于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指导,从两点出发,一是用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折的方法来判断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二是在图形中画对称轴。

三是画对称轴时用铅笔、用虚线。

虽然看似很微小的提醒,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学生的画对称轴的方法,与学生进行判断的方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还认为小研究的设计过于复杂,问题过多,只需要提出要求即可,不一定非得用问题的方式提出。

当然在今天的教学中,因为老师生怕学生说不好或者说不出来,老师在交流时参与过多,让学生没有了更多发言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管住自己少说话或者不说话,也是一种能力呢?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一、优点:
1、以学生作品为素材,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热情,同时也为引出“对折”这一关键词作铺垫。

2、通过观察比较,充分交流,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属性,即“对折后完全重合”。

有个环节不容忽视:老师两次让“作者”来介绍你是怎么剪的,第一次让“蝙蝠”作者介绍,引出对折的方法,第二次让“苹果”的作者说,让学生明白因为他没有对折,只是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所以得到的图形不是对称图形。

3、练习中提供了充足的直观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说理,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制作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建议:
1、当遇到归纳小结探索规律类型问题时,如“像这样对折后剪出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往往一下子答不上来,可以安排小组可同桌讨论。

2、第一次介绍对称轴时应画在相应的.图形上。

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也让学生画一下。

3、既然课始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帖上黑板,那么在揭示定义后,是否让学生判断自己课前制作的图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

4、课尾,教师介绍了许多轴对称图形,最好也要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后)。

5、在判断平面图形时,可让学生进行对折验证,还可增加“圆”这一图形,一是拓展平面图形,二是更好地理解一个图形可能有多条对称轴。

总的来说,小陆老师作为一个教龄不到四个月的青年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组织有效,师生交流顺畅,总体效果
不错,继续加油!。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

《轴对称》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轴对称》评课稿聆听了祁老师的课。

下面就祁老师执教的《轴对称》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祁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祁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祁老师先简单复习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定位浅显,凸显广泛性。

引导学生观察立交桥、脸谱、交通标识、风筝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轴对称图形概念进行了改编,紧接着设计了几道找对称轴的题目进行了巩固。

用表格法对比学习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向着理论层面延伸。

借助研究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老师将垂直平分线定义进行的展讲,向学生渗透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祁老师没有注意到。

镜面对称和立体图形的对称并不是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其中在镜子中看钟表、在水面上看车牌号是比较难懂的题目,教师应该进行精析。

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选择题中容易出现理论辨析,教师应该多设计几个判断题,争取当堂解决简单的概念分析问题。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这周星期四有幸听了杨老师执教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自己的几点想法。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杨老师的教学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并得到什么是“对称”。

这一个环节的处理非常自然,而且有很强的实效性,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2.鼓励操作实践,创造美教学中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很好地抽象出对称图形的特点一一对折后,物体的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学生根据自己对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重视概念理解,思维美杨老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活动去让学生感受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感受对称,而且通过折图形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利用轴对称概念去判别轴对称图形,同时让学生折一折更好地感受轴对称图形。

还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图,使学生在心目中对对称图形又有更深的了解和巩固。

4.关注情感体验,升华美在练习的设计上,能够做到多方面的兼容。

使练习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升华和体现。

从趣味性的角度看,杨老师也十分注重这一点,用猜一猜“字母”,“汉字”的另一半去考察学生的认知,有趣而贴切。

总之,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才组成了这千姿百态的世界。

杨老师这节课带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受那充满魅力的数学美,并引导学生用自己聪慧的头脑与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

一次教研,一次冲撞,教研不止,学习不尽。

通过本次课例活动,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接下来我们会积极研讨交流,共同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评课稿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明确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可能不一样。

教学重点是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顾老师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

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然后再探索出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知,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顾老师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奠定了基础。

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探索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建议:一、在情境创设方面,在趣、情、思上下功夫。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教者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年级数学《轴对称》的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轴对称》的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的评课稿授课教师:武春翠评课教师:者佳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下午好!昨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武老师执教的《轴对称》这堂课,使我眼睛亮了,看得远了,真是收获多多。

《轴对称》这堂课,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本堂课武老师设计理念新,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和“学中做”等数学思想。

采取“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它做到了扎实有效,流程自然,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下面我就对《轴对称》这堂课谈谈我具体的想法:本堂课的特色。

1、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对称。

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操作中研究,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操作的方法,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2、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善于引导。

整堂课教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耐心引导,适时点拨,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4、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创境激疑时,通过探究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应用特征对一些图形进行判断,使学生在探究这些图形美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受对称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5重视“做中学”,真正做到了先尝试,后练习,促进数学知识的整体化。

教师遵循“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感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征:剪一剪——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折一折——判断轴对称图形;画一画——对称轴的位置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创造出各种形状的轴对称图形,真是学以致用。

再完美的课堂,也会留下点遗憾,1、在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有点少,教师的点评.2、教师的板书有点牵强,能否换一点学生易懂的板书。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评课稿
1.朱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融汇于猜一猜、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深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师让学生先用眼观察,再动手操作,实现了由表象到具象的转化,使得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的认识不在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内里。

再在最后出示图片,回到观察,引导学生利用具象中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抽象的问题,实现了升华,提升了能力。

3.出示的轴对称图形多为左右对称,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可补充其他形式的轴对称的图形,以拓展学生的理解层次。

另外练习环节可再丰富一点,有层次一些。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

《轴对称》评课发言稿《轴对称》评课稿今天某某老师在四年(6)班上了一节《轴对称》。

总体思路清晰,教态自然,教学目标达成,学生活动充分,是一节很不错的课。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来表达我的看法。

一、优点(一)难点突破有方法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而对于中下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学生容易直接画线,而不是找对称点,或者对称点的位置找不准。

画图没有一定的步骤。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某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找对称点,分析对称点的特点上。

通过学生自己找对称点的活动,加深对对称点的认识,为画图做充分的准备。

同时通过问题“你是怎样画得越快越好的?”促使学生整理画图步骤。

(二)学生活动很充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到达真正掌握和运用知识。

某老师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一是观察3组对称点,问你有什么发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概括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自己发现了对称点特征而产生成就感,也促使学生更愿意去探索,从而帮助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某老师通过让学生先想一想它的另一半,再自己画,同时思考“你是怎样画得越快越好的?”来总结画图步骤。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反思概括能力。

从课堂作业来看,学生的活动的效果是很不错的,最后一题的提高题班级大部分同学都画得又快又好。

这也说明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不足(一)某老师在和学生介绍对称点时,说一般记为A,A’,但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标记。

同时学生上台指一指对称点时,也没提醒学生要写上字母,导致活动一进行多用了一点时间。

(二)活动二结束,反馈学生作品时,呈现的作品数太多,而且没有及时指出错误的原因,这里速度太慢,导致一节课的时间来不及。

总体上,某老师的课很出色,让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2022年。

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评课稿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感知——操作——体会”来获取知识,遵循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做文章,现简单点评如下: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数学教学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老师从孩子们喜爱的话题入手——剪纸,从对称与不对称中感知物体的对称的美。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轴对称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这一知识的形成层层深入,逐步从生活走向数学;后面的巩固练习,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各种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又把数学融入了生活。

真正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2、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邵老师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

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

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探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原因是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两边完全一样、两边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评课稿
今天向顾老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课。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直观认识了对称轴。

本课时内容主要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且通过直接画出一些图形的对称轴,研究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以及设计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渗透数学中“无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的过程,并准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是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设计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听了顾老师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课,结合放假在家查阅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通透教材是把握重难点的关键
三年级下册有《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四年级也有《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同样的课题,重点是什么?难点会有何区别?带着这样的疑问翻阅了三、四年级教参,关注到:三年级是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识别是否对称;四年级是要求找出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并能在平面图形上画出对称轴。

同样的课题,不一样的内容,决定学的广度及深度。

每每历经相同主题而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目标,都会不禁感叹:若教上一次大循环就好了。

当然,若没能执教过这个年级,教参就是最好的老师,她会启示你旧知与新知的彼岸,便于你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搭建联系与转化间的桥梁。

二、在美的熏陶中感受对称。

顾老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美丽的对称图形,如庄严肃穆的天坛、国徽、京剧脸谱、海上日出风景图等。

是啊,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使得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理解了对称美的价值。

数学美无处不在,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

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把数学美反映出来,表现出各种数学美,以期不断地感染学生,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学
生学习数学不再枯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在美的意境中受到感染,熏陶。

美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验知识的内在美,从而主动地去追求美的事物。

所以教师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涵美,从审美角度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欣赏、表现、创造数学美。

三、离开讲台成就了最美的瞬间
孩子走上讲台演示、讲解如何在平面图形中画对称轴的不同策略时,顾老师可以侧着身子离开讲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点拨或请其他同学补充修正。

是呀,课堂的主人原本就是孩子,可在我们老师不放心让他们讲、让他们做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想的权利,留下的只有教师的“不断地讲”,而且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讲”,这是否就是形象的“灌”……
世上最难的事是让教师闭嘴。

是的,教师要善于说,也要善于不说。

我们的教育就是相信生命,敬仰生命,是每个生命体以其自然之伟力来绽放,让学生自己学的教育。

教师应是在孩子自由习得知识、生长过程中的一位“放牧者”、“关注者”,而非“喂养者”,那我们的位置就不要固定、无需一直在前,把阵地留给孩子们,他们的交流、他们的碰撞会震撼出意想不到的世外天空,其间的质疑、相互间的辩论就是他们最需要补给的成长养分。

如何做得到这些?我想,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整合教材,设计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情境,植一棵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牛顿树,保持一颗敬畏生命的心去等待……这将成为我以后每每备课前反复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顾老师这节课还有有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1.学生折、画对称轴,花费时间太多,导致时间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想某些教学环节是不是可以做些改动,使整个教学环节更紧凑流畅。

2.教师语言还应再精炼准确一些。

3.让学生自主研究、交流,老师作为热心的旁观者,把展示和表达的机会更多的给与孩子,让孩子质疑,教师做引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