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力和氢键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2
13
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1. 由于电子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极性 分子也会出现瞬时偶极,所以非极性分子 与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色散力。
2. 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固有偶极作用 下,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诱导偶极 与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_
2020/12/2
14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分子间力和氢键
2020/12/2
1
分子间力 (Molecular Interaction)
气体液化成液体,液体凝固成固体。 表明在物质分子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称为分子间力, 或叫范德华力。
分子间力是决定物质的沸点、熔点、 气化热、熔化热、溶解度、表面张力、 粘度等性质的主要因素。
2020/12/2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极的性偶分极子=与固非有极偶性极分+子诱之导间偶,极也会
发生极化作用。
2020/12/2
11
分子间力
分子具有偶极矩和变形性是分子间 具有作用力的根本原因。
分子间力的种类 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2020/12/2
12
分子间力的产生
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分子没有 极色性散。力但—电—子分在子运间动由,于原瞬子时核偶也极在所不产停生地 振动。使原子的核作与用电力子。云之间发生瞬时的 相非对极位性移分。子正与、非负极电性荷分中子心之暂间时存不在重色合散, 产间力生极。瞬短时,偶但极电子。和这原种子瞬核时总偶在极不尽停管地存运在动时, 瞬时偶极不断的出现。
1. 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发生定向极化。 因固有偶极取向而产生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
+
_+
_
2. 极性分子定向极化后,会进一步产生诱 导偶极,存在诱导力。
20320./12存/2 在色散力。
15
分子类型
分子间力种类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色散力、诱导力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色散力、诱导力、 取向力
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这种性质叫分子的
变形性。
μ(诱导)=α· E
E — 电场强度
+_
+_
_
+
α— 极化率 (单位场强产生的诱导偶极)
E 一定时,α越大,分子变形性越大。
2020/12/2
10
极性分子的极化
+
_+
_
固有偶极
取向
变形
(永久偶极) (定向极化)
(变形极化)
极性分子本身是个微电场,因诱而导,偶极
4
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分子的极性
产生: 每个分子都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
负电的电子组成,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 等。所以整个分子是电中性的。
电荷中心——正电荷或负电荷的集中点.
如果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 在同一点上,那么分子就具有极性。
2020/12/2
5
双原子分子
两个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正、负电荷 中心重合,不具有极性,为非极性分子。
E(诱导) E(色散) E(总) (kJ·mol-1) (kJ·mol-1)(kJ·mol-1)
Ar 0.000 0.000 8.49 8.49
CO 0.003 0.008 8.74 8.75
HI 0.025 0.113 25.8 25.9
HBr 0.686 0.502 21.9 23.1
HCl 3.30 1.00 16.8 21.1
几何构型 直线 直线 V形 直线 正三角形 四面体
分子极性非极性极性 极性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2020/12/2
8
偶极矩(μ) — 描述分子极性大小
分子中电荷中心的电荷量(q)与正、负电
荷中心距离(l)的乘积。 μ=q ·l
+q
_q
l—偶极长度; μ—库·米(C·m) μ=0 非极性分子
l
μ≠根0据极μ可性以分推子断,μ某越些大分,子分的子几极何性构越型强。
例 即H2对 双原子分子:HCl 分子的H极性取决H 于键的极H性; Cl 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反之, 极性+_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_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负电荷中心比
正电荷中心更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使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
2020/12/2
6
多原子分子 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 分子的几何构型
HX
HF HCl HBr HI
μ/(10-30如C·m)CS62.4μ0=0 则3.6为1直线2形.63分子 1.27
分子极性
2020/12/2
SO2
μ=5.33
依则次为减V弱形分子
9
分子的变形性
非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云与核发
生相对位移(分子极化),分子变形,并出
现偶极,这种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NH3 H O 20220/12/2
13.3 36.3
1.55 1.92
14.9 8.99
29.8 47.2
18
分子间力的影响因素
分子间距离: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 力越弱。
取向力:分子的偶极矩越大, 取向力越强。
温度越高,取向力越弱。 诱导力: 极性分子的偶极矩越大 诱导力越强 非极性分子的极化率越大
例 H2O
H
H
CO2
2020/12/2
_+
O
+_ _ _+
极性分子
O
_+
C
O
+
+ _ 非极性分子
7
小节: 键的极性取决于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离.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
分子类型 + _
+_
+_
离子型 极性 非极性
分子 Br2 NO H2S CS2 BF3 CHCl3 键的极性非极性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 极性
2020/12/2
16
分子间力的特点
是一种电性作用力。
作用距离短,作用范围仅为几百皮米(pm)。 作用能小,一般为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 比键能小 1~2个数量级。
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对大多数分子来说,以色散力为主(除极 性很大且存在氢键的分子,如H2O外)
2020/12/2
17
分子
E(取向) (kJ·mol-1)
色散力:分子的极化率越大, 色散力越强。
2020/12/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9
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α×10-40 熔点 沸点 一般来溶说解,度结构 C·m2·V-1 ℃ ℃ 相H2似O 的乙同醇系列丙物酮
He 0.225 -272.2 -268.9 0质.1,37相0对.59分9 子0.质684 Ne 0.436 -248.67-245.9 0量.1越74大0,.8分57子变1.15 Ar 1.813 -189.2 -185.7 0形.4性14越6大.5,4分子8.间09 Kr 2.737 -156.0 -152.7 0力.8越88强,-熔、沸- Xe 4.451 -111.9 -107 点1.9越4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