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及练习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https://img.taocdn.com/s3/m/5dbc142fdd36a32d73758117.png)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看看下面的翻译是否正确例如: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译成: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
)3.“留”即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4.“删”即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0b2e7d680203d8cf2f24e5.png)
文言文翻译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与,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与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XX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80e86bb14e852459fb5717.png)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135b479a417866fb84a8e20.png)
文言文翻译练习文言文翻译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文意2.结合上下文,领悟句意3.逐词翻译,注意句式特点文言文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准确表达原意文言文翻译方法:1.词语扩展法 2.替换法 3.保留法4.增补法 5.调整词序法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唐纪八》)⑴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⑵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二、阅读下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第③④小题为上海卷原题)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译文: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译文: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译文:三、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edc954f705cc17552709e2.png)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课下翻译全文。
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以下原则:1.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照顾前后,确凿译句;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就具体操作而言,可参照如下方法:
1.保留:凡古今义相同的词和专用名词都可保留。
如“陈康肃公善射”中的“陈康肃公”在翻译时就可以保留下来。
2.增补: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地方翻译时要增补出来。
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第二个“曰”前省略了“贫者”一词,翻译时要补充上。
3.省略:无实在意义的虚词,要省略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第一个“之”字无实在意义,不译。
4.替换: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也要替换。
如:“满坐沉寂,无敢哗者”中的“坐”应译为“座”,“无”译为双音词“没有”,“哗”译为双音词“喧哗”。
5.调整: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要进行语序的调整。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属介宾短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放在谓语“语”前,“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
6.变通:直译难以确凿表意时,可以意译。
1/ 1。
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及练习
![文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fe64c7277232f60ddcca1b6.png)
信: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不歪 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例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例2、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译文: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即使 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
达:通达。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例1、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4、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 臣,无乃后乎?(《国语· 越语上》)
译文:现在您已经被困在会稽山上了,这种情 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史
记· 绛侯世家》)
译文:如果有危急,周亚夫真可以担任带兵 (的职位)。 6、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 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 译文:谢公与别人正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 淮水前方派的使者(或:送信的人)到了。 (谢公)看完来信,默默地不说话。
文言翻译
总体原则: 严复:译事三难:信、达、雅。
1.“信”: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2.“达”: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畅、语气不走样。
3.“雅”: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 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 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 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例1、万乘难与比行。 译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有跟(他) 同等的品行。 例2、 百乘,显使也 译文:带领一百辆车的使臣,就该是显贵的 使臣了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练习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55335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9.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一日之功可窥其全貌。
然欲窥其全貌,必先练习翻译。
翻译之技巧,非一日可成,然下列数法,可助学子渐进。
一、熟读原文,理解大意翻译之前,首当其冲者,便是熟读原文。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理亦适用于文言文翻译。
学子宜反复阅读原文,力求理解其大意。
大意明了,翻译方能得心应手。
1. 逐字逐句理解。
将原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仔细阅读,了解其含义。
如遇生僻字词,宜查阅字典,以免误解。
2. 分析句子结构。
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学子需掌握其基本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解句意。
3. 理解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学子需了解其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至关重要。
学子宜多读文言文,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
1. 阅读经典著作。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文言词汇。
2. 查阅字典、词典。
遇到生僻字词,及时查阅字典、词典,了解其含义、用法。
3. 制作词汇卡片。
将常用文言词汇制成卡片,便于随时查阅和记忆。
三、掌握语法,提高翻译能力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学子需掌握其基本语法规则,以提高翻译能力。
1. 学习文言文句式。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掌握其基本结构。
2. 理解文言文虚词。
如“之”、“乎”、“者”、“也”等,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分析句子成分。
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保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2. 留白处理。
原文中有些语句,意蕴深远,难以用现代汉语表达,可适当留白,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调整语序。
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4. 注重语境。
翻译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避免断章取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https://img.taocdn.com/s3/m/8ceb45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c.png)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64d959be1e650e52ea9985.png)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替换法
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
对译法 意译
的人的推崇。
总结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为:
•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 2.以今义当古义 • 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 增添 •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 漏了 •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 语语法规则
信、达、雅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翻译下列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 3.该译的词没有译
出来
• 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 5.该删除的词语仍
然保留
古文翻译,补充技巧:
• ★一定要直译,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 •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 的解释。(“信”)
•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 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 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 无须自作聪明。
增补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调整法
1、居君之国而穷,君无奈为不好士乎。 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贫困不堪,恐怕您是 不喜爱人才的吧? 2、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他的妻子埋怨他,捶着胸口说 3、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现在我们饿得面黄肌瘦,君王慰问你, 给你送来粮食。 4、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到时他加罪与我,也将会只凭别人的话。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71c30776c66137ee06198f.png)
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 原文词语要逐个落实;原文遣词造句的 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也要和原文 一致。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
• 意译:忠于原意、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 构。原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 • 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方式。 1.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 句中的“乌纱”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 吏”,翻译时应意译为“官吏”而不能直译为“乌 纱帽” 译文: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 2.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 “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 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 复命。
③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 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 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 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例1.是知也(通假字--要替换)
这就是聪明智慧呀 例2.可以为师矣(古今异义--要替换) (就)可以凭借此事做老师了 或(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例3.贫者语于富者曰(词类活用--要 替换-名词用做动词,告诉)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⑥调――调整。
•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 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主要调倒装句 • 例1、子何恃而往(宾语“何”前置,应为子恃何 而往) • 例2.何有于我哉 (宾语“何有”前置,应是“于 我有何哉”) • 例3、徐喷以烟(介宾短语后置,应是“以烟徐喷” • (我)把烟慢慢地喷过去
④删――删略。
•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 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 用虚词,便可删略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36e5a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a.png)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并非易事。
要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相应的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信”即忠实原文,准确无误。
这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不歪曲原意。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应直译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词语。
2、达“达”指译文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进行调整,使译文流畅自然。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如果直译为“我每天三次省察我自身”,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应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雅“雅”要求译文有文采,尽量生动、优美。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其意思,还应尽量展现其优美的意境。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都可以保留不译。
2、删删除原文中无需翻译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
3、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意思完整。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士气”,使句子更通顺。
4、换将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尝”译为“曾经”,“思”译为“思考”。
5、调调整原文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比如,“何陋之有”,应调整为“有何陋”,再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62fb2600722192e4536f685.png)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1、“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2、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一)、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
例1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左传•崤之战》)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就是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2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3、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今异义词)例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4、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以删除。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例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a91fd426fff705cc170a95.png)
文言文翻译一、翻译要求:(1)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2)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3)雅:语言优美。
二、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翻译考点: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义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四、翻译步骤:(1)审:审清踩分点,即两类考点。
(2)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3)连:按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抄在答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翻译方法:(1)对:即对译法。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字的翻译1. 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瑟鄙陋(的意见)2.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使大国之间的交往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的选取它。
(2)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译相同的专有名词(地名,人名等;年号…)(3)换:即替换法。
(4)删:即删减法,包括发语词、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停顿…例: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之”、“也”删掉)(5)补:即增补法,原句中的省略,古今用词的不同。
1.单音节实词对译成双音节实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变更你的差役,回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2.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个更快乐?”…3.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6)调:即调位法,包括:主谓倒置等六、如何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339c90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e.png)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创造,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化,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我们在语文上接触到了文言文,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一些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美丽、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精确表达出来。
解释:“信”,就是译文要精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美丽。
留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全都。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敏捷翻译原文的词语,敏捷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状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出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2f52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b.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篇范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练、含蓄、典雅。
要翻译好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才能准确传达其意义。
1.简练:文言文用词简洁,一个字往往代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甚至多个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字义。
2.含蓄:文言文表达往往含蓄而委婉,需要译者充分理解文化背景,恰当表达其含义。
3.典雅:文言文语言典雅,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二、掌握翻译原则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不添加个人理解,不随意删减或增补。
2.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程度,尽量用现代汉语表达,同时保持原文的风格。
3.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使译文通顺、符合逻辑。
三、翻译方法与技巧1.直译:对于可以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采用直译的方法,确保翻译准确。
2.意译:对于无法直接对应翻译的词语和句子,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意译,使译文通顺。
3.留白:对于原文中含糊不清或有意留下的空白,可以适当留白,不必强求翻译。
4.注释:对于一些特殊用法或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词语,可以在译文后加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四、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实例: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此句中,“学而时习之”是一个完整的意群,表示学习的动作和方式;“不亦说乎”是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也令人高兴吗?”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修辞效果。
五、结语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翻译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3d1e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0.png)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词句,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这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避免生硬、晦涩的翻译,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生动、优美,富有文采。
不过,在考试中,我们重点追求的还是“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不需要翻译。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沛公”“霸上”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之乎者也”等。
3、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换成“我”,“日”换成“每天”,“省”换成“反省”。
4、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将其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例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就是宾语前置的调整。
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省略的主语“士兵们的勇气”。
三、文言文翻译的解题技巧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走”“去”“使”“假”等;还有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以”“于”“之”等。
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课文、做相关练习来加强积累。
文言文翻译五原则
![文言文翻译五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9e535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c.png)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吾辈后世所能尽解。
然欲通古人之意,必先翻译之。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需遵循五原则,方能得其中味。
一、忠实原文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即为忠实原文。
所谓忠实原文,即翻译者需尽力保持原文之意,不增不减,不偏不倚。
文言文之语言,往往含蓄委婉,一字一句,皆蕴含深意。
翻译时,须细心揣摩,力求将原文之精华,完整地呈现于今人面前。
如《左传》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时,当忠实地传达出孔子对四位弟子之关爱,以及孔子谦逊自抑之情。
二、文白对照文言文翻译,需文白对照,使读者易于理解。
所谓文白对照,即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翻译,使读者在阅读文言文的同时,能了解其白话文之意。
如《庄子·逍遥游》中有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翻译时,可对照白话文:“朝菌不知道阴晴圆缺,蟪蛄不知道春夏秋冬。
”如此,读者便能轻松理解原文之意。
三、注解生僻字词文言文中,生僻字词众多,翻译时需注解。
注解生僻字词,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
如《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雎鸠,一种水鸟,读者若不知其意,便难以理解全句。
翻译时,可注解:“雎鸠,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栖息。
”如此,读者便能领悟全句之美。
四、注重语境翻译文言文,需注重语境。
语境,即文章所处的环境、背景。
翻译时,须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翻译时,需考虑项羽英雄末路之境遇,译为:“力能拔山,气盖天下,时运不利,马也不肯跑了。
”如此,方能凸显原文之意。
五、遵循语法规则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法上存在差异,翻译时需遵循语法规则。
如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与白话文中的主谓宾结构不同。
翻译时,需根据白话文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结构。
如《论语》中有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可调整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如此,译文才符合白话文语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607123915f804d2b16c1a8.png)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
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
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例句:览物之情,得无..说乎.?..异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例句:河曲智叟亡以..致书以观。
..应。
家贫,无从(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a5088a852458fb760b5633.png)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是以理解为前提 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 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 但是,在译文语言的组织上是有一些 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概括地说, 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概括地说,可 以简称为“ 以简称为“对、换、调、留、增、删” 六字诀。 六字诀。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 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 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一类词, 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词语。 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词语。 顾谓良曰: 孺子! 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取履。 译文:(老者)回头对张良说:“小子! 译文: 老者)回头对张良说: 小子! 下去,取鞋子。 下去,取鞋子。”
1.做到 信达雅” 1.做到“信达雅” 做到“ 2.采用 直译法” 采用“ 2.采用“直译法” 3.注意 关键点” 注意“ 3.注意“关键点” 4.落实 基本法” 4.落实“基本法” 落实“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 我为愚。 我为愚。(《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却反而使他 译文:我曾给鲍叔谋划事情, 更加困窘,(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但是 更加困窘,(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 子安之。 子安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译文: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 译文: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 有八十匹马。公子认为在齐国可以安居了, 有八十匹马。公子认为在齐国可以安居了, 不复有四方之志) (不复有四方之志)。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 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 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 句中的主、 宾成分,介词, 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 面的量词, 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 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文言翻译
考纲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考纲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 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2006年安徽卷)
译文: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 译文:不是(君王) 饭吃, 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 累有相示,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收贮,然未一披。
达:通达。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 通达。明白通顺, 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例1(月考1)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月考1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学生误译:既痛念逝去的好友, 学生误译: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自己想 到。 译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 译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想到自己 (生命短暂)。 生命短暂)。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 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 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 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 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 丁之一啜。 丁之一啜。 (《古微堂内集·学篇》) 译文: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 译文:翻看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
例2(月考2)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月考2 义粜何必越,虽于中国亦可。 学生误译: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 学生误译: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虽 然在中国也是可以的。 然在中国也是可以的。 译文: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 译文:出卖道义,何必到越国?即使 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 在中原之国也是可以的。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译文: 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 译文:(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 早遣送我回娘家。 早遣送我回娘家。
然力足以至焉, 而未至,) ,)于人为可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 而在己为有悔。 讥,而在己为有悔。
此外,也还有一些方法技巧性的经验, 此外,也还有一些方法技巧性的经验, 比如: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义项; 比如:根据上下文的文意选择多义词义项; 对文句进行语法结构解析判定通假字、词类 对文句进行语法结构解析判定通假字、 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 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揣摩句子语气的轻 重缓急选用现代汉语语气词, 重缓急选用现代汉语语气词,以准确表达思 想感情;利用文言整句、并列短语结构、 想感情;利用文言整句、并列短语结构、互 文等一些句式规律理解文句; 文等一些句式规律理解文句;判断一些修辞 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等文学文化现象; 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等文学文化现象;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习惯性的句式短语(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习惯性的句式短语(凝固 结构)等等,以使译文通达晓畅。 结构)等等,以使译文通达晓畅。
例2(月考1)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月考1 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译文1:尽管书信来往, 译文 :尽管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那 怀念郁结。 怀念郁结。 译文2:尽管书信来往, 译文 :尽管书信来往,但不足以解除 那郁结在心头的怀念之情。 那郁结在心头的怀念之情。
雅:美丽。用流畅、自然、富有文 美丽。用流畅、自然、 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并吞八荒之心。 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译文: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在船。 译文:主人客人下马来到船上。 译文:主人客人下马来到船上。
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 主要是各类“倒装”现象, 处,主要是各类“倒装”现象,译文依据 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 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 的移位调整。 的移位调整。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09天津卷)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 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信: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诚实。忠于原文,字字落实, 不歪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不歪曲,不随意增减意思。 例1(月考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月考1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学生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学生误译:将军逃跑,是认为有利。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译文:将军逃跑,是把这样做当做有利的。
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学会两相结合,做到字字落实。 学会两相结合,做到字字落实。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 译文对应原文, 的句式, 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 音词。 音词。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 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 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 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 种事情啊。 种事情啊。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 无乃后乎? 臣,无乃后乎?(《国语·越语上》) 译文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种情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2.“达”: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2. 达 指译文的通顺畅达。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 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 语气不走样。 畅、语气不走样。
3.“雅”: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3. 雅 指译文的优美自然。
是用简明、优美、 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 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 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 ,(其 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其 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 实)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能分条说明 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 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 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万乘难与比行。 月考01) 万乘难与比行。(月考01) 01 译文: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有跟 译文: 同等的品行。 (他)同等的品行。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 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 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 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 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 发语词“ 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 助词“ 助词“之”、“是”,以及一些音衬助 偏义复词的一方等。 词、偏义复词的一方等。
文言翻译
总体原则: :译事三难:信、达、雅。 总体原则: 严复: 严复 译事三难:
1.“信”: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信 指译文的准确无误。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2006年上海卷)
译文:(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 译文: 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 ,(我 另外让( 收藏起来, 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 没有读过(这些文章)。 (我)没有读过(这些文章)。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 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 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 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 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 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 消失的事物等;另外, 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 既可保留,也可折合。 称,既可保留,也可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