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部分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梁志强,林振浪,陈尚勤
【关键词】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凝血因子;血小板
随着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越来越高,然而存活者往往出现多种临床问题及后遗症。在低出生体重儿所出现的众多临床问题中,其危害最大疾病之一为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在早产儿中发生率很高,是造成早产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刘敬等曾对早产儿ivh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认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缺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低血糖、孕母围产期合并症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重要高危因素[1]。还有人认为窒息、快速扩容、输注高渗液、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辅助呼吸和惊厥等临床因素与ivh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关系[2]。可以看出,早产儿ivh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血管因素与血管外因素,而对血管内因素(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出生24h内胎龄小于34周且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共143例。所有患儿家长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本研究。
1.2 分组
1.2.1 ivh组出生3天内经头颅b超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早产儿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出生体重980~1408g;胎龄28~33周。其中i级出血30例,ii级15例,iii级20例,iv级3例。出生重度窒息6例,轻度窒息9例;阴道顺产33例,剖宫产35例;母亲合并妊高征7例,未合并妊高征61例。
1.2.2 无ivh组出生3天内经头颅b超检查显示无颅内出血,且经头颅b超随访至生后2周未发生出血的早产儿75例。其中,男45例,女30例;出生体重950~1487g;胎龄27~33.5周。其中出生重度窒息5例,轻度窒息15例;阴道顺产35例,剖宫产40例;母亲合并妊高征6例,未合并妊高征6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143例早产儿一般资料
1.3 早产儿ivh的诊断方法依据床旁b超扫描结果。ivh分级采用papile分级法[3]: i 级,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出血;ii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出血破入脑室,引起ivh;iii级,ivh伴脑室扩张;iv 级,iii级ivh伴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静脉出血性梗死。i级和ii级为轻度,iii级和iv级为重度。
1.5 研究方法
1.5.1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在出生3天内由b超室专职医师完成头颅b超检查, 探头选择凸阵探头,选择探头频率为3.5~7.5 mhz,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其中无出血组头颅b 超随访至2周,并剔除3天后出血患儿。
1.5.2 所有入选患儿在入院第2天指尖采血查血常规,入院第4天从静脉内抽取3.5ml抗凝血分别进行凝血三项(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
1.6 统计学处理凝血功能的数值采用 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对样本数不小于40,但最小理论频数小于5的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连续性校正公式;对样本数小于40的计数资料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使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在入选的143例的早产儿中,由于标本凝固,或血量不够,其中共有103例早产儿在生后4天内完成凝血三项检测,其中ivh组58例,无ivh组65例。见表2。
将58例ivh患儿分为轻度出血组(i级+ii级)和重度出血组(iii级+iv级),比较两组凝
血指标。结果显示重度出血组与轻度出血组比较,三项指标差异均有在显著性,如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