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精品PPT课件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环境影响评价*
1
课程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 专业课,从环境质量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依据环境价值论的 基本原理,探讨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行为间的价值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 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等。 • 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规
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7
1.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 价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
美国是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国家环 境政策法》1970.1.1),之后,瑞典(1970)、新西兰(1973)、 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 1976)、印度(1978)、菲律宾(1979)、泰国(1979)、中国( 1979)、印尼(1979)等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目前,已有100 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 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 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 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目 的)。
环境影响评价*
13
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其它:短期影响、长期影响;暂时影响、连续影响;地方
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活、生态环境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人教版生物)

死亡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3)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产生,除了在
农田中施用适量的肥料并防止流失或人工
打捞水葫芦外,还应采取的措施
是 生产或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
(举出一种即可)
(4)水葫芦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如何化害
为利,加以利用,也是人们思考的问题。请举出
利用水葫芦的方法
用水葫芦制沼气或制饲料或制肥料
.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7.去年以来,雾霾天气一直困扰着我国北 方一些地区,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 出现机会增多,危害加重。不少地区把雾霾天 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PM2.5对雾霾天 气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请你回答: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MP2.5是指空气中直径 小于或等于 2.5μm (微米)的固体颗粒物或液滴的总称,它的数值 越高代表空气污染程度越高。PM2.5主要对
呼吸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2)去年以来我省多地市出现过雾霾天气.如果 遇到雾霾天气,说出至少两种自我保护办法。 ① 戴口罩 ;② 雾霾天气少开窗 .
生物
首页
末页
生物
首页
末页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2.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B ) A.乱砍滥发 B.植树造林 C.乱捕滥杀 D.排放废气
生物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3.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
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
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件与答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pH
6.5~7.0 6.0~6.5 4.5~6.0
溪红点鲑
√
黑头呆鱼
√
×
×
牛蛙胚胎
√
√
√
小龙虾
√
√
×
注:“√”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
3.0~4.5 × × × × ×
A.水体pH的变小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B.牛蛙胚胎在水体中可存活的pH范围最大
(3)请在下列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 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如图所示
生物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目 录
CONTENTS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01 自主预习 02 互动探究 03 课堂精练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课时学习目标
内容 了解酸雨等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第四单元 第七章
2.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 ( C )
A.安装净化装置 B.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
C.减少污水排放 D.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3.(2021·岳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 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D )
A.垃圾分类处理
B.重视新能源开发、利用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D.废电池土壤填埋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七章
6.用过的废旧电池不要和生活垃圾一起扔掉,而要单独回 收,主要原因是 ( C )
A.节约能源
B.防止酸雨的发生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2)(人教版生物)

(南美洲)薇甘菊 → (我国南方沿海)薇甘菊 → 破坏生态环境
地中海实蝇(制止从疫区进水果 )→未破坏我国生态环境
地中海实蝇
薇甘菊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看了这个标题,你也许会问:不是要保护生物 吗?生物怎么又成了入侵者呢?请看下面的事例。 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 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兔流窜 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 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 度繁育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 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 种原产南美洲的叫做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 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分的条件下迅速蔓延 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 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 侵者茂盛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 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 破坏。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 (西藏)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藏高原西 北部)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甘肃) 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省) 哈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新疆)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广东)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江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云南 )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河南)
课堂小结
分析 人类 活动 对生 态环 境的 影响
人口增长及其 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 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破坏生态 环境事例
1、乱砍滥伐 2、工业废气排放
3、水华和赤潮
4、乱捕滥杀
5、生物入侵
改良生态 环境作为
《环境生物学》 第七章

结论: (1)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表明该有机物或废水可被微生物 氧化分解。两条呼吸线之间的距离越大,有机物或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越好; 反之亦然(图7-1A)。 (2)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基本重合,表明该有机物不能被活性污泥 微生物氧化分解,但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图7-1B)。 (3)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下,说明该有机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且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了有害抑制作用,生化呼吸线越接近横坐标,抑制作 用越大(图7-1C)。 3、测定相对耗氧速率曲线
第七章 生物净化和治理的传 统方法
[本章要点]
本章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研究 内容和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微生物 处理污染物的特点、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 微生物处理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诞生的背景: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使人类必须发动一场“环境革命” 来拯救自身,环境生物技术因此而诞生并日益受到重视,人们把生物 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注意力转向环境保护。
6.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7.环境的生物监控技术研究
四个热门方向:
基因工程菌从实验室进入模拟系统和现场应用过程中,如何解决其遗传 稳定性、功能高效性和生态安全性等方面问题
开发废物资源化和能源化技术,利用废物生产单细胞蛋白、生物塑料、 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以及利用废物生产生物能源,例如甲烷、氢气、乙醇 等
耗氧速率就是单位生物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生物量可用活性污
环境保护概论第7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ppt课件

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
一、土壤污染
1. 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 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 象。
2. 土壤污染的特点 ① 土壤污染物主要通过农作物和食品间接进入
人体 ② 土壤污染的判定比较复杂 ③ 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不易及时发觉
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
二、土壤净化
1. 概念:分解、转移、转化,使土壤 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1939年,瑞士科学家Paul Müller发明了DDT
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除虫菊
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鱼藤
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3. 有机合合成了一种有机 氯化合物——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
2 Cl 蔡德勒
Cl
+ Cl3CCH(OH)2
• 原因: • 危害: • 防治
☺ 水土保持
Diversion ditch effective for draining steep slopes
Forest terrace suitable for reforestation in degraded mountain zones
Algerian terrace
☺ 水土保持
•等 高 种 植
☺ 水土保持
•沿 等 高 线 营 造 防 护 林
☺ 水土保持
•陡 坡 地 退 耕 还 林
☺ 水土保持
•沿 沟 建 淤 地 坝
☺ 水土保持
•修 水 窖 雨 季 蓄 水
☺ 水土保持
•工 程 措 施 与 生 物 措 施 结 合
☺ 水土保持
•修 建 梯 田
☺ 水土保持
2. 净化作用的原因 ① 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解转化; ② 有机无机胶体吸附、解吸、代换,
第四单元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共28张PPT)

我国自然保护区已超过2000个 ,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2021-2022学年集体备课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 环境。当前,人类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特别 需要我们关注。不少地方的森林被砍伐,那里 的环境正在恶化;不少河湖爆发水华,水质恶 化变臭;许多地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 气体在增加,还不时降落酸雨;“垃圾围城” 正在不少城市上演。面对些问题,我们是无能 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 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2021-2022学年集体备课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问题1:滥伐森林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什么影 响?
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流 失、洪水、干旱、
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荒 漠化
动植物急剧减少
2021-2022学年集体备课
问题2:有些工厂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这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采用毒素的方式捕鸟,主要采用蜘蛛毒, 还有就是使用夹套的方式捕鸟。
物种减少,虫害泛滥、食物链受到破坏, 导致生态不平衡
2021-2022学年集体备课
问题5: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不赞成,这不仅如此,还有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 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可以减少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021-2022学年集体备课
3.人口增长会引发哪些问题呢?
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021-2022学年集体备课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 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一生物圈,为了人类的 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 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 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七章生态安全ppt课件

1、生态与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某种或某一简单的污染问题
2、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空间上已扩大化。 3、当代环境问题是人类历史上各个发展阶段所引发的问题 的累积。 4、生态与环境问题社会化 5、生态与环境质量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三、生态安全的特点
整体性
不可逆性 长期性 全球性 四、国际社会有关生态安全的研究讨论 • 国际组织有关生态安全的讨论 • 美国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动向引人注目 • 其他西方国家的主要观点 • 国际讨论中值得注意的一种论调 • 在目前有关生态安全的国际讨论中,有一种论调很值得我们注意。西方 学和某些国家的政府认为,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和国际安全具有 重要影响,甚至构成了一种威胁,这就成为西方近年流行的“中国威胁 论”的又一新说。
4) 紫茎泽兰属多年丛生状半灌木植物,株高1-2米,根呈绳索状,十分发达, 花呈白色,茎和叶柄呈紫色,故叫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被称为 “牛羊天敌” 。紫茎泽兰主要随河谷、公路、铁路自南向北传播,大致时间在 1986年以后传入我国。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源。 就当前来说,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有四大方面: changjian 国土安全问题、水安全问题、环境与健康安全问题、生物安全 问题。
二、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国防安全、 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
原因在于: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陈国阶 认为: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 环境处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状态。 • 归纳起来,所谓生态安全,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 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 状态。
成信工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7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Ecological problems?✓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或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植被覆盖率减少、植被质量下降✓土壤质量退化、生产力下降✓湖泊、河流干枯、断流✓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葫芦疯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稳定性遭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福寿螺、飞机草)✓生态灾难:沙尘暴、泥石流、蝗灾、害虫爆发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1 相关术语☐种群:某一区域同种个体的集合☐群落:生活在某一地区中所有种群的集合☐优势种☐生境☐生物量☐异质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因子☐植被覆盖率☐承载力☐敏感区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生态影响是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生态影响评价是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间接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累积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生态监测: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
1.1 相关术语与概念1.1.2相关概念☐特殊生态敏感区:是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07环境经济学第七章物质平衡理论课件

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存在积累, 即K>0时,E* = E^+K
• 物质污染物不一定必然排入环境,如果循环利用,污染物就 有可能返回生产过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 在这一条件下,图7-1可以变为图7-2。
图7-2 考虑循环利用后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生态足迹:综合计量人类的环境影响
脚踏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的生态足迹比较
假定住在离工作5公里处的地方
脚踏车的生态足迹为:0.0122公顷/人 公共汽车的生态足迹为:0.03公顷/人 小汽车的生态足迹为:0.14公顷/人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企业内部的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企业之间的循环:组织生态工业链,把不同的经济
资源环境消耗的指标类型
综合性的生态足迹指标:人均生态足迹 资源消耗性的指标:人均水耗、人均能耗、人均 物耗、人均地耗 污染排放性的指标:人均垃圾产出、人均废水排 放、人均废气排放 生态保护性的指标:人均绿地、人均水面积、人 均林地等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 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 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 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 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环境管理框:
获得来自生产框和消费框的废弃物EP 和EH,获得 来自生产框的用于环境治理的投入IP和来自消费框 的劳动力LH。
治理后的废弃物ZE排入环境。
环境框:
环境框向生产框提供原材料M。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它对消费框产生一个服务流 Y。一般来说,这种服务流量将随污染物排放量的 增加而减少,随环境的改善而增加。
生态学课件第7章 群落特征

3)盖度coverage I) 概念: 盖度:植物体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之 比,叫投影盖度,简称盖度。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面积与样地面积之比,又 叫显著度、优势度。 草本植物2.5cm高处草丛断面积,乔木取 1.37m高处断面积(胸高断面积DBH)。 II)盖度—多度关系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灌木; 多度大,盖度小草本; 多度小,盖度大乔木
3、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 • 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 生物空间异质性
异质性是多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4、岛屿与群落结构
•
• •
种-面积关系 S=cAz MacArthur平衡假说: 迁入迁出 绝灭速率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生境岛屿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5、一个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6、平衡说与非平衡说
3、个体学派、有机体学派 不同群落有时有明显的差异,有时却彼此 混合,以至于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有机体学派:沿着环境梯度或连续环境的群落 组成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生物群落是鲜明而 间断分开的,群落具有整体性,是一个有机整 体。 个体学派:连续环境下,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 的,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边界的实体, 多数情况下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2、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 干扰disturbance 定义:相对离散的,对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造成 破坏性影响的事件。分自然干扰、人为干扰等。 (2) 干扰与层盖度
(3) 干扰与林窗、群落缺口 对缺口的抽彩式竞争:优势者取决于随机因 素。条件:1、存在许多入侵缺口及生存力相 等的物种;2、其中任何一种在其生活史过程 中能阻止其他物种再入侵。 (4) 中等干扰假说 干扰频率/干扰强度中等程度时生物多样性最大. (5) 干扰理论与生态管理 利用干扰管理生物群落,如利用火进行干扰管 理. --小火不止,大火不至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件(共29张PPT)

12.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
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C )
A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 .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 .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D .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B)
A .我们的生存环境即刻变得美好
B .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C .我们的政府注意环境保护
D .我们的学习进步
4.以下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是 (D)
A .“吃野味!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B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C .大自然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谱不可取
( B)
A .素炒土豆丝、西红柿炒蛋、红烧肉、海带汤
B .清灼油菜、荷包蛋、清炖朱鹅、穿山甲汤
C .清炒空心菜、苦瓜炒肉、清蒸蛋、紫菜汤
D .清灼西兰花、焖豆腐、回锅肉、鱼头汤
(4)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天然大氧吧”,你如何领悟?正确的一项
是
( B)
A .农家特色菜一条街,生意好做
B .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
(5)多用肥皂,少用或不用洗涤剂; (6)改用无磷洗衣粉; (7)请用布袋购物; (8)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作为个人交通工具; (9)使用无氟冰箱; (10)废电池不乱扔。
【例】下列各项中,有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A .节约用水 B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 .向河流、田野大量排放污染物 D .养成用塑料袋盛装蔬菜和食品的习惯
材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 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我们必须树立和坚守“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习 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L 景观价值;定性描述,随着森林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W 水源涵养、防洪减灾、保持水土和净化污染等价值。 M 调节气候,产出氧气。
第7章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7.3 环境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6)案例分析 David Pearce用CBA分析英国温带森林的造林项目。 造林效益的价值内容 G 固碳降低温室效益的价值;按照6%贴现率计算,山地天然次生林固碳效益现值为每 公顷142英镑,低地混交林每公顷254英镑。 S 保障经济发展 I 保持社区的融合
年份 年初存款 1 2 3 4 5 1000 1080 1160 1240 1320 单利8% 年末利息 80 80 80 80 80 年末本利 1080 1160 1240 1320 1400 年初存款 1000 1080 1166.4 1259.71 1360.49 复利8% 年末利息 80 86.4 93.31 100.78 108.84 年末本利 1080 1166.4 1259.71 1360.49 1469.33
Bk C k (1 EIRR) k 0 k 1
n
EIRR≥r时,方案可选。
第7章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7.3 环境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6)案例分析 David Pearce用CBA分析英国温带森林的造林项目。 造林效益的价值内容 T 木材价值; 直接市场法获取市场价格和价值。 R 娱乐价值;每公顷3---424英镑。 D 生物多样性价值;定性描述,随着森林结构的变化,多样性也发生变化。
第7章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7.4 环境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3)人力资本法 评估受影响的人体健康损失成本(I)
I
(L
k 1
n
k
Mk )
式中I是环境质量变化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成本, Lk是第k个人因健康问题所导致的平 均工资损失,Mk是第k个人医院就诊的医疗费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7章1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人教版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楠木沟自然保护区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2014-9-17
我 为 环 保 献 一 策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1.使用无磷洗涤剂。 2.随手关紧水龙头。 3.不乱扔电池。 4.不用一次性碗筷。 5.拒食野生动物。 6.选购绿色产品。
谢 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代(公元) 人口数(亿)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折线图(%) 30
增长率(%)
25 20 15 10 5 0
1949
增长率(%)
1
1959
2
1969
3 4 年代(公元)
1979
1989
5
1999
6
2009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人口数(亿)
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
2
740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49 1979 1989 1999 2009
1
2
滥伐森林 大气污染 水污染
乱捕滥杀
3 4
1、滥伐森林2ຫໍສະໝຸດ 2、大气污染22014-9-17
2014-9-17
3、水污染
2
2014-9-17
4、乱捕滥杀
2
电池乱扔
2014-9-17
2014-9-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五)生态系统
❖ 生物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 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 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
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评价范围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
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 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 生态影响识别 包括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因素)、 作用客体(影响对象)、影响的效应。
❖ (1)影响因素识别:要点:①内容全面;②全过程识 别;③识别主要工程及其作用方式。
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 表现形式: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 ❖ 时间: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 ❖ 收集行业类别: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 ❖ 资料性质: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
划、规定、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 他生态调查材料等。
(2)现场勘查法
❖ 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 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 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 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 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六)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生物成 消费者
生
分
分解者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态
系 统
能源-Solar 非生物 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 water, soil etc.
• 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污染危害等。 • 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二)调查方法
专家和公众 咨询法
现场勘查法
资料收集法
3 2 1
4
生态监测法
5
遥感调查法
(1)资料收集法
❖ 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 ❖ 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时性,引用资料必须建
一、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提示和观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 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 负荷或环境容量。
❖ 二、生态影响评价中涉及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的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 系的学科。
(二)种群
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
(三)群落 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体。
❖ 一般区域
❖ 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2.判定步骤
(1)确定工程的占地情况 包括涉及的陆域、水域、永久性占地、临时性占
地等。 (2)判断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敏感性 (3)依据工程相关情况进行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 • 评价范围 (1)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是生态因子之
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
❖ 特殊生态敏感区
❖ 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 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地等。
❖ 重要生态敏感区
❖ 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风 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 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
(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 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 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 的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漏的生态问题。
❖ 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同步开展。
(4)生态监测法
❖ 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 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有代表性地布点。
三级评价
02 03
二级评价
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 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 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一)调查内容
1.生态背景调查
重点: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 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
• 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
❖ (2)影响对象识别:内容包括:①生态系统及其主导 因子;②敏感受保护目标;③主要自然资源;④景观。
❖ (3)影响效应识别:即影响后果与程度识别,主要内 容:①影响的性质;②影响的程度;③影响的可能性 (直接/间接影响发生的可能性)。
2. 评价因子筛选 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建立可行的评价
工作方案。应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1)明确拟评价的主要生态因子。 (2)判识可能的影响程度。 (3)法规要求的评价因子必须包括在内。
7.3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内 反映评价工作范围
容 和
内的生态背景特征
指 和现存的主要生态
标 问题
范 不小于评价工作的 围 范围
01 一级评价 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 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 等数据
成分
食物和原料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
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地域的连续性 (Tibet railway)、物种多样性、生物组成的协 调性(hare)、环境条件匹配性。
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timber, fishery)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Pulp wood)
关注特殊问题: 珍稀濒危生物生境、水源地、 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生态脆弱带
第 7 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
生态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 态系统特点与环境服务功能,明确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 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受程度,确定应 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生态安全:西部干 旱地区沙漠化,华北缺水,广西、贵州的石漠化 问题等
7.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性工作
❖ 一、评价等级和范围
(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1.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
HJ19-2011) (1)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 (2)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