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

合集下载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古文赏析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古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古文赏析【作品介绍】“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

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要】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

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出处:《左传》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导语】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姜姓,左⽒,名明,鲁国都君庄(今⼭东省肥城市⽯横镇东衡鱼村)⼈。

春秋末期史学家、⽂学家、思想家、散⽂家、军事家。

师尚⽗姜⼦⽛⼆⼗⼀世孙,鲁国太史丘成之⼦。

下⾯是分享的⽂⾔⽂《郑伯克段于鄢》原⽂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武姜,⽣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惊姜⽒,故名⽈寤⽣,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制,岩⾢也,虢叔死焉。

佗⾢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叔。

祭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都不过参国之⼀,中五之⼀,⼩九之⼀。

今京不度,⾮制也,君将不堪。

”公⽈:“姜⽒欲之,焉辟害?”对⽈:“姜⽒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多⾏不义,必⾃毙,⼦姑待之。

” 既⽽⼤叔命西鄙北鄙贰于⼰。

公⼦吕⽈:“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叔,⾂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民⼼。

”公⽈:“⽆庸,将⾃及。

”⼤叔⼜收贰以为⼰⾢,⾄于廪延。

⼦封⽈:“可矣,厚将得众。

”公⽈:“不义,不暱,厚将崩。

” ⼤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将启之。

公闻其期,⽈:“可矣!”命⼦封帅车⼆百乘以伐京。

京叛⼤叔段,段⼊于鄢,公伐诸鄢。

五⽉⾟丑,⼤叔出奔共。

书⽈:“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弟;如⼆君,故⽈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于城颍,⽽誓之⽈:“不及黄泉,⽆相见也。

”既⽽悔之。

颍考叔为颍⾕封⼈,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舍⾁。

公问之,对⽈:“⼩⼈有母,皆尝⼩⼈之⾷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尔有母遗,繄我独⽆!”颍考叔⽈:“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相见,其谁⽈不然?”公从之。

公⼊⽽赋:“⼤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赋:“⼤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古文观止1: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1: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1: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庄公寤(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公弗许。

1、初:当初。

故事中追述往事的口气;2、共叔段:庄公弟,名段。

“共”是国名,其逃亡的地方,今河南辉县。

“叔”为兄弟排行居后;3、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

“寤”通“牾”,逆,倒着;4、亟:多次,屡次。

[译文]当初,郑武公娶申国公主为妻,叫做武姜;武姜生庄公和公叔段。

庄公出生时难产,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tā)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tài)叔”。

1、制:郑国的邑名,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2、岩邑:险要的城邑;3、佗:同“他”;4、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语;5、京:郑国的邑名,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译文] 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向庄公请求把制作为共叔段的封邑。

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地方,可以惟命是从。

”武姜又请求把京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zhì),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bì)害?”1、祭仲:郑国大夫,名足,字仲,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谋略家;2、雉:古时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3、参:同“三”;4、堪:经受得起;5、焉:哪里。

辟:同“避”。

[译文]祭仲说:“都城的城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

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要】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

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出处:《左传》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了解】“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

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述】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

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出处:《左传》初①,郑武公嫁给于魏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武姜⑤,怒姜氏,故谓之“武姜”,遂恶人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继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去矣⑩,伦邑唯命⑾。

”恳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谅、北鄙贰于己(22)。

屦吕曰(23):“国苦不堪言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恳请事之;若弗与,则恳请除之,佛性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交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以矣。

薄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薄将哀帝。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文赏析“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开篇的第一则故事,除了说明多行不义必自毙之外还讲说了兄弟的悌,以及后面颍考叔劝君,庄公掘地见母表现出的孝及君臣之义,是孝悌故事中的经典。

古文观止收录了《左传》版本并加附表题为“多行不义必自毙”,标题取自于文中庄公之语也。

后《史记》在郑亦记录了《春秋》中的这个事件。

【故事概要】鲁隐公元年即鲁国隐公的第一年。

其中唯一一件战争的事情就是这个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

庄公姑息养奸,纵容其弟,其弟骄纵欲夺王位,后庄公使机打败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并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有重归于好。

【原文】出处:《左传》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世子,多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不久之后,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同时听命于自己。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

”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

”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

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

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古文观止1-001 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1-001  郑伯克段于鄢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至死不见;在中国古代,黄泉指人去世之后所往之地。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颖谷;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你有母亲可以供给食物给她,唯独我没有(母亲)。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隐公元年》
遂寘(zhi)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 见也。”既而悔之。颍(ying)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 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 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 曰:“尔有母遗,繄(yi)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 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 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 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即位:周代最高统治者为周王,下属诸侯爵位“公侯伯子男”,领地为“国” 制、京:郑国地名。 百雉:城墙面积,一雉长三丈高一丈;三百丈是春秋时国 君的特权(1公里;250米的平方,算算看) 多行不义,必自毙:做多了不讲道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隐公元年》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 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 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庄公告诉颖考叔原因,并且也告诉他自己后悔的心情。 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挖掘土地到泉水,打通一条隧道与母亲相见。 其乐也融融:和乐自得。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隐公元年》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 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持续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有孝心的人)。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泄泄一作:洩洩)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译文:从前,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古文观止目录

古文观止目录

古文观止目录展开全文《古文观止·卷一》——周文(出自《左传》)一、郑伯克段于鄢二、周郑交质三、石碏谏宠州吁四、臧僖伯谏观鱼五、郑庄公戒饬守臣六、臧哀伯谏纳郜鼎七、季梁谏追楚师八、曹刿论战九、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十、宫之奇谏假道十一、齐桓下拜受胙十二、阴饴甥对秦伯十三、子鱼论战十四、寺人披见文公十五、介之推不言禄十六、展喜犒师十七、烛之武退秦师十八、蹇叔哭师《古文观止·卷二》——周文(出自《左传》)一、郑子家告赵宣子二、王孙满对楚子三、齐国佐不辱命四、楚归晋知罃五、吕相绝秦六、驹支不屈于晋七、祁奚请免叔向八、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九、晏子不死君难十、季札观周乐十一、子产坏晋馆垣十二、子产论尹何为邑十三、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十四、子革对灵王十五、子产论政宽猛十六、吴许越成《古文观止·卷三》——周文(一)出自《国语》一、祭公谏征犬戎二、召公谏厉王止谤三、襄王不许请隧四、单子知陈必亡五、展禽论祀爰居六、里革断罟匡君七、敬姜论劳逸八、叔向贺贫九、王孙圉论楚宝十、诸稽郢行成于吴十一、申胥谏许越成(二)出自《公羊传》十二、春王正月十三、宋人及楚人平十四、吴子使札来聘(三)出自《谷梁传》十五、郑伯克段于鄢十六、虞师晋师灭夏阳(四)出自《礼记·檀弓》十七、晋献公杀世子申生十八、曾子易箦十九、有子之言似夫子二十、公子重耳对秦客二十一、杜蒉扬觯二十二、晋献文子成室《古文观止·卷四》——战国文(一)出自《战国策》一、苏秦以连横说秦二、司马错论伐蜀三、范雎说秦王四、邹忌讽齐王纳谏五、颜斶说齐王六、冯谖客孟尝君七、赵威后问齐使八、庄辛论幸臣九、触龙说赵太后十、鲁仲连义不帝秦十一、鲁共公择言十二、唐雎说信陵君十三、唐雎不辱使命十四、乐毅报燕王书(二)李斯十五、谏逐客书、(三)屈原十六、卜居、(四)宋玉十七、宋玉对楚王问《古文观止·卷五》——汉文(一)《史记》一、五帝本纪赞二、项羽本纪赞三、秦楚之际月表四、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五、孔子世家赞六、外戚世家序七、伯夷列传八、管晏列传九、屈原列传十、酷吏列传序十一、游侠列传序十二、滑稽列传十三、货殖列传序十四、太史公自序(二)司马迁十五、报任少卿书《古文观止·卷六》——汉文一、高帝求贤诏——汉高祖二、文帝议佐百姓诏——汉文帝三、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汉景帝四、武帝求茂才异等诏——汉武帝五、过秦论上——贾谊六、治安策--贾谊七、论贵粟疏——晁错八、狱中上梁王书——邹阳九、上书谏猎——司马相如十、答苏武书——李陵十一、尚德缓刑书——路温舒十二、报孙会宗书——杨恽十三、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汉光武帝十四、诫兄子严敦书——马援十五、前出师表——诸葛亮十六、后出师表--诸葛亮《古文观止·卷七》——六朝唐文一、陈情表——李密二、兰亭集序——王羲之三、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四、桃花源记--陶渊明五、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六、北山移文——孔稚珪七、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八、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九、滕王阁序——王勃十、与韩荆州书——李白十一、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十二、吊古战场文——李华十三、陋室铭——刘禹锡十四、阿房宫赋——杜牧十五、原道——韩愈十六、原毁--韩愈十七、获麟解--韩愈十八、杂说一(龙说)--韩愈十九、杂说四(马说)--韩愈《古文观止·卷八》——唐文作者:韩愈一、师说二、进学解三、圬者王承福传四、讳辩五、争臣论六、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七、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八、与于襄阳书九、与陈给事书十、应科目时与人书十一、送孟东野序十二、送李愿归盘谷序十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十四、送杨少尹序十五、送石处士序十六、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十七、祭十二郎文十八、祭鳄鱼文十九、柳子厚墓志铭《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一、驳复仇议——柳宗元二、桐叶封弟辨--柳宗元三、箕子碑--柳宗元四、捕蛇者说--柳宗元五、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六、梓人传--柳宗元七、愚溪诗序--柳宗元八、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九、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十、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十一、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十二、待漏院记——王禹偁十三、黄冈竹楼记--王禹偁十四、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十五、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十六、岳阳楼记--范仲淹十七、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十八、义田记——钱公辅十九、袁州州学记——李觏二十、朋党论——欧阳修二十一、纵囚论--欧阳修二十二、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古文观止·卷十》——宋文一、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二、送杨寘序--欧阳修三、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四、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五、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六、丰乐亭记--欧阳修七、醉翁亭记--欧阳修八、秋声赋--欧阳修九、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十、泷冈阡表--欧阳修十一、管仲论——苏洵十二、辨奸论--苏洵十三、心术--苏洵十四、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十五、六国论--苏洵十六、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十七、范增论--苏轼十八、留侯论--苏轼十九、贾谊论--苏轼二十、晁错论--苏轼《古文观止·卷十一》——宋文一、上梅直讲书——苏轼二、喜雨亭记--苏轼三、凌虚台记--苏轼四、超然台记--苏轼五、放鹤亭记--苏轼六、石钟山记--苏轼七、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八、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九、前赤壁赋--苏轼十、后赤壁赋--苏轼十一、三槐堂铭--苏轼十二、方山子传--苏轼十三、六国论——苏辙十四、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十六、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十七、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十八、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十九、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二十、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二十一、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古文观止·卷十二》——明文一、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二、阅江楼记--宋濂三、司马季主论卜——刘基四、卖柑者言--刘基五、深虑论——方孝孺六、豫让论--方孝孺七、亲政篇——王鏊八、尊经阁记——王守仁九、象祠记--王守仁十、瘗旅文--王守仁十一、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十二、报刘一丈书——宗臣十三、吴山图记——归有光十四、沧浪亭记--归有光十五、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十六、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十七、徐文长传——袁宏道十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

作品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初1,郑武公2娶于申3,曰武姜4,生庄公及共叔段5。

庄公寤生6,惊7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8。

爱9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10,公弗许11。

及庄公即位12,为之请制13。

公曰:“制,岩邑14也,虢叔死焉15。

佗邑唯命15。

”请京16,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17。

祭仲18曰:“都城过百雉19,国之害也20。

先王21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23,中五之一24,小九之一25。

今京不度26,非制也27,君将不堪28。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29?”对曰:“姜氏何厌之有30!不如早为之所31,无使滋蔓32,蔓难图33也。

蔓草犹34不可除,况35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36,子姑37待之。

”既而38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39。

公子吕40曰:“国不堪41贰,君将若之何42?欲与大叔43,臣请事之44;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45。

”公曰:“无庸46,将自及47。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48,至于廪延49。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50。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51。

”大叔完聚52,缮甲兵53,具卒乘54,将袭55郑。

夫人将启之56。

公闻其期57,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58以伐京。

京叛59大叔段,段入60于鄢,公伐诸鄢61。

五月辛丑62,大叔出奔共63。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64,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65;称郑伯,讥失教也66;谓之郑志67。

不言出奔,难之也68。

遂寘69姜氏于城颍,而誓之70曰:“不及黄泉71,无相见也。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丘明〔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廩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泄泄一作:洩洩)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译文】从前,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含在线朗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含在线朗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译文(含在线朗读)更多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一段故事,被收入了《左传》中。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及翻译。

此篇文章不仅可以帮助中文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原文:郑人有疾,使告于管仲曰:“我尝藏匿剑于阙之上,不可以不以遗君,君其取之。

”管仲舍人提一,往取剑。

见其有瑕,曰:“此剑已坏,不可以用也。

”尽之市,得铁数百斤,又以告管仲曰:“得铁而无所为,非盗乎。

”管仲曰:“吾赠君,不复敢取。

”归而使人移铁于鄢。

乃使人献之郑伯,使曰:“管仲遗君此剑,请以命之。

”郑伯曰:“是已,而吾闻管仲与天下合谋者三,谓之梁惠、赵盾、孙叔敖,皆国士也,将安求不可?”乃唯以礼谢之。

郑伯区区乎自持其国,不以诈过人,而管仲助之以金玉;又欲以剑锥之,乃欲骄其君,使诸侯之士相仇也。

且人臣贵国家,不贵私人。

自今以往,人君务本,以安其民,则国安乐也。

翻译:郑国有一位病人,他派人向管仲求助,说:“我曾经藏剑在宫门上方,必须把它遗赠给君主,您请取来。

”管仲指派一个家仆去将剑取来。

家仆发现剑已经有瑕疵,说:“这把剑已经不可用了。

”他们把剑拿到市场上卖掉,得到了几百斤铁。

管仲对此很满意,但是他不打算拿铁回去,因为这有可能让别人误会自己是偷盗来的。

返回家中后,他又派人把铁送到了鄢城。

随后他让人把这些铁献给郑国国君,说:“这是管仲送给您的剑,请您用它驱除敌人。

”郑国国君回答说:“我听说管仲与天下同心协力,包括三个国士梁惠、赵盾和孙叔敖,这些人应该不会欺骗我。

”因此,他仅表示感谢管仲的礼物。

郑国国君不带诈骗,仅以正义和守信为原则统治国家,管仲却通过金玉和美好礼物愚弄国君,试图让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发生冲突。

然而,人民无论何时都应该重视国家,而不是个人利益。

从现在开始,君主们应该倾力于治国教民,保持国家的安全和幸福。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管仲用铁代替了剑,并把铁送给了郑君,试图通过这个行动欺骗郑君。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

左丘明《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鉴赏《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古文观止篇1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篇1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篇1郑伯克段于鄢
近期在阅读古文观止一书内容,对其中典故及故事略作记录,予以共勉。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

郑庄公是一位明君,却面临着同母弟弟共叔段的叛乱。

共叔段仗着母亲的溺爱,恣意妄为,企图夺取王位。

然而,郑庄公并未直接干涉,而是采取了观察与等待的策略,预先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在共叔段发动叛乱之前,郑庄公早已暗中布置好了军队。

一旦叛乱爆发,他便迅速出击,将共叔段逼入绝境。

在鄢地,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郑庄公凭借智慧与勇气,最终将共叔段击败。

共叔段投降后,郑庄公并未将其处死,而是选择了流放。

这一举动既体现了郑庄公的仁慈与大度,也保全了兄弟之情。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典故,更是一部关于权力斗争的教科书。

它告诉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

郑庄公的智慧在于他能够洞察人心,看清共叔段的野心,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应对。

他的策略则体现在他的忍耐与等待上,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等待时机成熟后再一举将共叔段击败。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带来荣耀与地位,也可以引发争斗与分裂。

因此,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权力的腐蚀作用。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

《郑伯克段于鄢》鉴赏及译文注释《郑伯克段于鄢》是由左丘明所创作的,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郑伯克段于鄢》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战国|:左丘明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题解】《左传》,原称《左氏春秋》,又因为它是解释和阐发《春秋》一书的,所以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细密而翔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以鲁国国君的在位纪年,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记载了这两个半世纪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述了发生在春秋初期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它通过描述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溺爱以及其弟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反映了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矛盾冲突和斗争。

【一段】初,郑武公①娶于申②,曰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行。

【注释】①初:当初,起先。

这是许多古代典籍追述往事时的习惯用语。

郑武公:姓姬,名掘突,郑国的第二代国君,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4年在位。

其先君为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郑武公继位后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建都在新郑(今属河南),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

下文的庄公是他的嫡长子。

②申:国名,姜姓,今属河南南阳市。

③武姜:郑武公夫人,“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的姓。

④庄公: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

共(ɡōnɡ)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古人常按伯、仲、叔、季排行,故称叔段;后因出逃共国,故又称共叔段。

共,其地在今河南辉县市。

⑤寤(wù)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来,即逆产。

寤,通“牾”。

⑥恶(wù):讨厌,厌恶。

⑦亟(qì):屡次。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古文观止》学习笔记之《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学习笔记之《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学习笔记之《郑伯克段于鄢》缘起:翻阅《古文观止》及多本注、疏、译,凡是多本忽略、注疏不详、笔者存疑之处,一一记载,此乃一家之言,以资参详。

《郑伯克段于鄢》是《古文观止》首篇,节选自《左传·隐公·隐公元年》。

1、“京城大叔”与“今京不度”的辩证关系。

武姜为叔段请京之后,时人便称其为“京城大叔”,”大“亦作”太“。

而依循古代长幼之序:伯(孟)、仲、叔、季,“伯”才能称大,比如周太王的长子名为”太伯“,次子名为”仲虞“,幼子名为”王季“,所以“大叔”这个称呼表示礼法颠倒。

那么为何诸侯的弟弟获封食邑居然被人视为乱法,祭仲所说“今京不度”便是论据。

那么京邑何以不度?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担任卿士之职(相当于首席执政大臣),并且获封郑国,定都京邑,随着领土扩张,最后定都郐邑,而郑国迁都“郑”(今河南新郑一带)是郑文公时期发生之事,所以本文所说“将袭郑”之“郑”应指郐邑。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京邑既然是旧都,根据”先王之制“推断,都城最多百雉,国都最多三百雉,京邑做为曾经的国都或者临时国都而言,城墙范围应该超过百雉并在三百雉之下,这个符合先王之制,但是作为食邑而言,则不合先王之制。

食邑的行政单位属于都城,而京邑原本是国都,所以”非制也“。

以旧都作为食邑封给叔段,故而祭仲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所以时人戏称”京城大叔“。

2、”郑伯克段于鄢”的理解。

儒家经典俗称经传体,微言以经,大义于传,故称经传。

孔子记录此事只有一句微言:郑伯克段于鄢。

那么有何大义?所以左丘明将此事的前因后果详细阐述出来,最终定论如下: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为什么”郑伯“二字表示仲尼讥讽郑庄公失教?就是因为叔段身为弟弟却无悌德,郑伯身为兄长却无慈德,所以孔子没有表明两人的兄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题解】《左传》,原称《左氏春秋》,又因为它是解释和阐发《春秋》一书的,所以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细密而翔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以鲁国国君的在位纪年,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记载了这两个半世纪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述了发生在春秋初期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它通过描述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溺爱以及其弟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反映了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矛盾冲突和斗争。

【一段】初,郑武公①娶于申②,曰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行。

【注释】①初:当初,起先。

这是许多古代典籍追述往事时的习惯用语。

郑武公:姓姬,名掘突,郑国的第二代国君,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4年在位。

其先君为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郑武公继位后攻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建都在新郑(今属河南),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

下文的庄公是他的嫡长子。

②申:国名,姜姓,今属河南南阳市。

③武姜:郑武公夫人,“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的姓。

④庄公: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

共(ɡōnɡ)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古人常按伯、仲、叔、季排行,故称叔段;后因出逃共国,故又称共叔段。

共,其地在今河南辉县市。

⑤寤(wù)生:指胎儿出生时脚先出来,即逆产。

寤,通“牾”。

⑥恶(wù):讨厌,厌恶。

⑦亟(qì):屡次。

【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是逆产,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并因此讨厌他;姜氏喜欢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始终)没这样做。

【二段】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

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注释】⑧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xínɡ)阳市东北。

⑨岩邑:形势险要的城邑。

岩,繁体字原作“崴”,险要、高峻的意思。

邑,古代人群聚居的地方,有大有小。

虢(ɡuó)叔:虢国的国君。

虢分东、西、北三国,均为姬姓国。

其中西虢在周平王东迁雒邑后,也徙都上阳(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又称南虢。

这里指为郑国所灭的东虢,其故地见注⑧。

死焉:死在那里。

焉,在这里用作兼词,相当于“于是”或“于之”,并兼有表示陈述或判断语气的作用。

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

大(tài)叔:即太叔,对共叔段的敬称。

大,通“太”。

【译文】等到庄公即位,姜氏请求把制邑封给共叔段。

庄公说:“制邑是形势险要的地方,(当年)虢叔就死在那里。

要其他城邑,我唯命是从。

”(姜氏)请求(把)京邑(封给共叔段),(庄公答应了姜氏这一请求,)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三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注释】祭(zhài)仲:即祭足,郑国大夫。

都城:都邑的城墙。

雉(zhì):量度单位,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制:制度,规定。

大都(dū):大的都邑。

下文“中”、“小”分别指中等都邑和小的都邑。

三国之一: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下文“五之一”和“九之一”,则分别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按“先王之制”,伯爵诸侯的国都,城墙为三百雉,过则逾制。

国,国都。

(注意此“国”字和上文“国之害也”句中的“国”字在词义上的区别。

)不度:不合法度。

不堪:忍受不了。

这里有不好控制的意思。

焉辟害:怎么躲避祸害呢?焉,(注意此句中的“焉”用在句首的疑问代词,怎么。

辟,通“避”。

字与上文“虢叔死焉”句的“焉”字及下文“君何患焉”句的“焉”字,在词性、词义和用法上的不同。

何厌之有:“有何厌”的倒装句,即有什么满足呢?厌,通“餍”,饱足,满足。

(注意:“何+动词+之有”,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固定格式。

)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

(注意: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动词带双宾语结构。

)滋蔓:滋长,蔓延。

这里指欲望或势力不断扩张和发展的意思。

图:图谋,谋划。

这里有对付的意思。

况: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不义:指不义的事。

自毙:自己栽跟头。

毙,仆倒,倒下去。

姑:姑且,暂且。

【译文】祭仲对庄公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是国家的祸害了。

先王规定的制度是,大的都邑(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规模)不合规定,不符合(先王的)制度,国君您是难以控制的。

”庄公说:“是姜氏请求要京邑,又怎么能避免祸害(发生)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呢!不如及早给太叔另安排一个地方,不要让他的欲望和势力不断扩张;如果再扩张下去,那就难以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好除掉,何况国君您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然会自己栽跟头。

您就等着瞧吧。

”【四段】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注释】既而:不久。

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一件事过去不久,紧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鄙:边邑,边地。

贰于己:意谓使原来庄公直接管辖的地方同时也属自己管辖。

贰,两属,臣属于二主。

公子吕:字子封,郑国大夫。

若之何:对它怎么办。

之,指共叔段所造成的西部和北部边邑两属的局面。

(“若+之或其他介词宾语+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固定格式。

)生民心:使人民产生别的想法。

生,这里是“使产生”的使动用法。

无庸:不用。

指暂时不必除掉共叔段。

庸,用。

自及:自己赶上(将要发生的灾祸),即自取灭亡的意思。

及,赶上。

【译文】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境城邑和北部边境城邑同时接受自己的管辖。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位君主,国君您准备怎样对待这一局面呢?国君要是想把君位让给太叔,臣下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给他,那就请把他除掉,不要让百姓产生其他想法。

”庄公说:“不必,他会自取灭亡的。

”【五段】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注释】收贰以为己邑:指共叔段把既属庄公管辖又属自己管辖的西部和北部边邑,干脆收为自己单独管辖的城邑。

至于廪延:指共叔段的领地和势力范围扩展到廪延。

廪延,郑国城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厚:本义是指山陵大,这里指领地扩大,实力雄厚。

众:更多的人,指人民、百姓。

暱(nì):同“昵”,亲近。

这里有“拥护”、“拥戴”的意思。

崩:本指山陵崩塌,这里指垮台。

【译文】太叔又(进而)把两属的西部和北部边邑收为自己(直接管辖)的城邑,(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收拾他)了!(不然,他的)实力一大将会得到更多的人(拥戴)。

”庄公说:“没有正义,人民就不会拥戴他。

(他实力再)雄厚,也只能落个垮台(的下场)。

”【六段】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注释】完:修葺(qì),指修治城墙。

聚:聚集,指积聚粮食。

缮:修缮,修理整治。

甲兵:泛指武器装备。

甲,铠甲。

兵,兵器。

具:准备。

卒:指步兵。

乘(shènɡ):指战车。

春秋时代甲车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袭:突袭,偷袭。

夫人:指武姜。

启之: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

启,开。

帅:率领。

车二百乘(shènɡ):战车二百辆。

乘,在这里用作量词,古代军队组织单位。

按春秋时代的编制,二百乘共有甲士六百人、步兵一万四千八百人。

(注意这一句的“乘”字和上文“具卒乘”句中“乘”字在词义上的区别。

)鄢(yān):郑国邑名,在今河南鄢陵县境。

伐:攻打,攻讨。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字,其中“之”字指代共叔段。

五月辛丑:古代以干支记日,此处“辛丑”指周历五月的二十三日。

出奔:逃亡国外。

出,离开本国国境。

奔,逃跑。

【译文】太叔修治城郭,积聚粮食,整治装备武器,充实步兵和兵车,准备偷袭郑国国都,姜氏准备(作内应)打开城门。

庄公得悉太叔起兵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攻打京邑。

京邑(的人)背叛了太叔,太叔逃到鄢邑,庄公到鄢邑攻打他。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逃亡到共国。

【七段】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注释】书:指相传为孔子所阐述的《春秋》一书。

下旬“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的原经文。

难之:以之为难。

“之”指“共叔段出奔”这件事。

或谓“难”(nán),是责备、责难的意思,即责备郑伯故意促成其弟的不臣不弟行为。

【译文】《春秋》(记载此事时)说:“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做兄弟的,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攻)如同两个国君(互相攻打),所以称“克”;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于教诲;说整个事件出于郑庄公的本来用心,而不说(共叔段)“出奔”,是由于(史官记述时)不便直说其事。

【八段】遂真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注释】真(zhēn):放置,安置。

城颍:郑国城邑名,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

黄泉:地下的泉水(多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全句意思是说,不死不相见。

【译文】(庄公)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就(再也)不要相见了!”过后,(庄公)对他说的话又感到后悔。

【九段】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颍考叔:郑国大夫。

颍谷:郑国边邑,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

封人:管理疆界的官员。

封,疆界,边界。

有献于公:指进献东西给献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