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
前言:在整个西方哲学史的理论框架中,柏拉图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就曾对此明确表述:“公正的说,关于西方哲学最令人信服的特征就是一系列对于柏拉图思想的注脚。在哲学领域内,没有一个问题不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观点。” 1 这无疑是对柏拉图地位的巨大肯定,而奠定他如此重要地位的,正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理论——即作为本体论又作为认识论的“理念论”。作为本体论的“理念论”,将我们面前的世界永远的划分为了永恒真实的“理念世界”以及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致使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在对两个世界的弥合中龃龉前行;而作为认识论的“理念论”,则为我们提供了本质直观的认识方法,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留下了争斗的永恒焦点(尽管经验主义也会潜在的伴随着理念论的影响),哪怕是现代西方哲学也无法躲避“理念论”所投下的倒影。可以这样说,“理念论”所提出的问题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方向,在其后的诸多哲学家中,要么赞同柏拉图,要么反对柏拉图,但无论如何,柏拉图都是西方哲学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
一、作为本体论的理念论及其影响
“理念论”作为本体论可以说是一种理念实在论。在柏拉图看来,人的认识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见,一类不可见”2,前者为可感的具体事物,后者则是理念。理念是具体事物的本质,是可感事物的依据与原型,是永恒的、单一的、绝对的存在;而可感事物则是暂时的、多样的、流变的存在,是对理念的分有与摹仿。个别事物分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但却永远不如理念完满。例如,桌子的理念是一张完美的桌子原型,它只能存在理念世界,而匠人所制造的所有的桌子都只不过是“用他们的眼睛注视着它们的类型”,然后制造出来3,这不过是对桌子理念的分有。万物皆有其“理念”,这些理念才是最真实、最完满的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立于可感的现象世界之上的、本体的理念世界,由此我们面前的世界被划分为了两个不同的层次:作为本体的“理念世界”与作为其摹本的“现象世界”。这种对于两个世界的划分在洞穴比喻和日喻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论述。这个划分正式将哲学的方向指向了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而可感的现象世界则成为了不那么真实的摹本,两个世界从此分裂,如何连接两个世界,重新建立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则成为今后整个哲学史中最重要的问题。
近代的每一位哲学家几乎都在对柏拉图二分世界的困境做出回应,可以说,整个近代哲学,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在为跨越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做出努力。笛卡尔虽然坚持心物二元论,却企图通过一个小小的松果腺连接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斯宾诺莎则是将精神和物质化为实体的两种属性,具体的分殊化为实体的样式,通过属性二元论将两个世界合而为一;莱布尼茨是将世界的本源追溯到彼此孤立却内在一致的“单子”上,希望通过前定和谐解释两个世界的关系。经验论方面,洛克也是个彻底的二元论者,在对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做出区分过后,洛克也对世界进行了二重化的划分,可感对象的属性是可感的现象,而实体则是属性背后的根源,是只知其存不知其为何物的、不变的、永恒的超验存在。为解决洛克的问题,后来者在两个世界中进一步做出选择,要么物体是所有性质的集
合而不是别的东西,要么它是不同于任何性质的某种实体,贝克莱和休谟显然都选择了前者,休谟更是否认了所有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存在,彻底将目光回访到了流变的现象世界。康德也承认两个世界的分离,但却彻底放弃了沟通两个世界的可能,他认为物自体遥不可知,只有现象界能为我们所把握,而黑格尔则刚好反过来认为,康德所谓的不可知的实体性的物自体其实正是主体本身,黑格尔最终用辩证法将两个世界化合成一个绝对精神的存在。
时至现代哲学,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欧陆哲学都仍然难逃两个世界的问题。尽管早期的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然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的“图像论”还是可以找到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影子:柏拉图将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而维特根斯坦则是将语言和现实世界划分为两个领域。在维特根斯坦那里,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语言则是命题的总和,事实中最基础的是原子事实,命题中最基础的则是基本命题,原子事实是对象的存在方式和逻辑结构,基本命题则是不依靠经验的先天的命题,而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就是“逻辑图像”。图像是一些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起来去描述现实事实的逻辑形式,图像就是现实的模型,图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必与现实中的对象或事实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这恰如可感事物对理念的摹仿关系。而现象学的开山鼻祖胡塞尔则企图弥合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分洪,他提出“面向事物本身”,悬置现象之外的世界,在意识之中,以现象为分析的对象,并强调显现的方式是存在方式的一部分,事物如其存在那般显现,也如显现那般存在,他通过本质直观,将现象与存在等同起来,使任何一个现象的显现都具有了本质的意义。这也为解决两个世界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
作为本体论的“理念论”所提出的“两个世界”的问题,至今仍是哲学的主要问题,尽管当代哲学基本走向了反形而上学和反本质主义,但在这种反叛中,“理念论”所涉及的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必然成为其批判和反叛的核心,它仍是当代哲学无法绕过的重要理论。
二、作为认识论的理念论及其影响
如果说,“两个世界”是理念论作为本体论的主要问题,那么“回忆说”则是理念论作为认识论的主要问题。在将世界划分为两个层面过后,柏拉图显然需要一种方式将两个世界重新联结起来,并对知识的来源做出解释,这时他提出了“回忆说”。
在柏拉图看来,不同的认识方式对应不同的认识对象,理念世界只能通过理性来认识,而现象世界则只能通过感官来认识。那么思维是如何达到对理念的认识呢?柏拉图认为只能通过灵魂的回忆。他认为,灵魂在我们出世前就在理念世界存在过,并对理念世界有过观照,但后来灵魂堕落到可感世界遭到污染,因而暂时忘却了理念。但在可感事物的触发下,灵魂可以回忆起曾经的“理念”,并通过学习,最终实现对理念的再认识。这就是说,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对理念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和抽象而得到的,也不是以对感性事物的认识为前提的,相反,个别事物的认识反而是对理念的认识为前提的,只有先有关于理念的知识,我们才可以在遇到具体事物的时候对其进行辨识。这正为我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