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打秋千》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快乐玩耍的场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打秋千-范唱》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阶知识和简单的乐理知识,能够跟上节奏,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打秋千-范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歌声表达出孩子们在秋千上玩耍的快乐心情。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内容,用歌声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内容。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技巧。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用于伴奏和节奏训练。
4.秋千:用于模拟歌曲中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打秋千-范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场景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展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歌声表达出歌曲中的快乐心情。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唱。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土家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家族的音乐特色对于他们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土家族的音乐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家族的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会土家族特色的唱腔。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土家族的音乐特色。
2.示范教学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分析、评价土家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秋千》的歌谱、土家族音乐特色介绍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道具:如秋千等,用于营造教学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土家族的音乐特色。
同时,播放歌曲《打秋千》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打秋千》的歌谱,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跟随模仿,体会土家族的唱腔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音高进行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
随后,各组轮流演唱,相互评价。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介绍土家族的其他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打秋千》的背景,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准确地把握节奏和音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提高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特别是合唱部分。
2.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掌握,合唱时的音准和和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让学生了解秋千的作用和乐趣,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然后逐句教唱,注意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节奏和音高。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游戏环节:设计相关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时的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成歌曲《打秋千》的简谱形式,标注出需要注意的节奏和音高。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演唱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表现。
可以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进行。
《打秋千》-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精品PPT教学课件
1
2020/12/6
2
2020/12/6
3
同学们,知道“秋千”这项运动吗?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 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 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 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 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 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 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 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 较大项目。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 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 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2020/12/6
5
2020/12/6
仡 佬 族
服 饰
6
•
2020/12/6
仡 佬 族
服 饰2020/12/6
8
仡佬族——鞋子
2020/12/6
9
打秋千
1、兄弟们呀 打呀秋千,秋千晃来又晃去呀, 来来去去响丁当 哎咿呀。
2、姐妹们呀 打压秋千,秋千晃得高又高呀, 花裙飘飘在云间 哎咿呀。
2020/12/6
4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 “土人”,“土蛮”等。 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语音特点上接近苗语,但同源词接近壮侗语, 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仡佬族与苗族长达1000多年的交流历史造成的。 仡佬语过去被认为属汉藏语系,国外也有人认为属于澳泰语系,而且从仡佬语独立的数词 系统来看, 应是澳泰语系里最古老的支系之一。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演唱)打秋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9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演唱)打秋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打秋千教学分析:《打秋千》是湘教版音乐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旋律欢快、质朴流畅、富有童趣,形象的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
歌曲为四四拍子,一段体结构,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
二声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具有打秋千的律动感,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场景。
曲中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还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词也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欢聚在一起打秋千的快乐场景,表现了仡佬族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歌唱基础,但是二声部的演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这堂音乐课通过引导学生在不断自主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设想:歌曲《打秋千》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和音乐旋律的高低线条,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歌曲的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是合唱的演唱形式。
为了降低难度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低声部的节拍与旋律,首先学习打好节拍,再加上旋律学唱二声部,引导学生感受二声部的节拍来为小伙伴加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节奏并学会唱二声部。
在学习一声部时,通过观赏画面,聆听歌曲,自主学习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旋律欢快的情绪。
通过让学生体验打秋千时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再通过师生合作,分组合作演唱等方式学习两个声部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二声部合唱的感觉与效果,从而把握歌曲的内涵并能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整首歌曲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三拍子的韵律感知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在这方面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歌曲《打秋千-伴奏》。
2.培养学生对三拍子韵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童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打秋千-伴奏》,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
2.教学难点:感知和表现三拍子的韵律,以及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感受歌曲的童趣。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和掌握三拍子韵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乐器:钢琴、秋千等。
3.练习册: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孩子们在秋千上的欢乐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千的认识和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打秋千-伴奏》的内容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歌曲节奏做动作,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伴奏。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三年级音乐教材,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感强,词曲简单易学。
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摇摆的场景,充满了快乐和活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阶、节奏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学会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2.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学习。
3.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逐句教唱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词曲。
4.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乐谱、音响设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音乐教室,保证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宽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秋千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千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打秋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操练(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秋千的其他歌曲或舞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快乐游玩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歌曲采用了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歌唱方面可能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打秋千》,了解歌曲的背景及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打秋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及音色变化,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表演、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述孩子们在秋千上的快乐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播放《打秋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3.学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变化,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表演: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动作设计。
5.讨论:引导学生谈论歌曲的主题和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名称:《打秋千》1.2/4拍2.16小节结构3.简单易懂的歌词4.明快的旋律5.学会演唱歌曲6.掌握歌曲节奏和旋律7.音准、节奏、音色变化8.音乐理论知识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演唱歌曲的表现力、音准、节奏等方面。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打秋千|湘艺版
打秋千说课稿《打秋千》是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和意思,用自然、真诚的声音演唱歌曲;2、初步感知二声部,为学唱二声部做准备。
教学设计思路:歌曲《打秋千》选自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也想通过本课歌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掌握旋律、节奏、互相配合完整二声部合唱,并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由于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学生不易听出旋律来,也就不能感受二声部的和谐美。
我就让学生从模仿动作和轻声跟唱低声部入手,使他们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唱会了低声部。
然后情境带入,进入高声部的学习,课中我启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与老师的合作,生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本课设计,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启发提问、情绪体验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听唱模仿动作方法、分组比较、合作交流、体态律动的方法对音乐的表现有深一层次的认识,在趣中增长见识、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找到情趣、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选择精致、思路清晰的教学策略,用课件激趣、双情渗透的方法,以情激情、点燃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使学生学会歌曲、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想一下歌曲中的小伙伴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打秋千呢?(听全曲第二遍)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打秋千吧。
(1)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观察,描述老师打秋千的特点;(2)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观察,老师转身几次,共几个乐句;(3)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轻声跟唱,老师第几个乐句,秋千打得最高;(4)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轻声跟唱,全班一起完整的打秋千。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案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三年级音乐教材,歌曲旋律轻快,歌词简单易懂,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打秋千》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歌曲的童趣和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处理。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准确表达歌曲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演唱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秋千》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打秋千》的歌曲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完整地演唱《打秋千》这首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和音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同时,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打秋千》这首歌曲进行欣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第七课《打秋千》ppt课件
4444444444444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打秋千
丢手绢
陀螺 跳绳
拔河 小小足球赛
藏猫猫
溜冰圆舞曲
•
叮 当当 叮 0 当 0︱ 叮 当当 叮 · 0︱
0 当 0︱叮 当当 叮 0 当 0︱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0︱
0 ︱
9999999999999999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打秋千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99
打秋千??打秋千的风俗与放风筝一样流行近年这项打秋千的风俗与放风筝一样流行近年这项活动也在逐步恢复
第七课《打秋 千》
打秋千
仡佬族民歌
贵阳仡佬族
•打秋千的风俗与放风筝一样流行,近年这项 活动也在逐步恢复。打秋千的活动在清明、寒 食时节展开,有运动和娱乐的功能,也兼有信 仰上的原由。
这首歌曲是仡佬族儿歌。他们是仡佬族的兄弟姐 妹。打秋千是仡佬族人民在过春节时进行的一项 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他们有很多种打秋千的方 式,比如扁担秋,西洋秋。歌曲中的小伙伴是在 用拜秋,扁担秋是其中最常用的比赛形式,)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7课《打秋千》|湘教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7课《打秋千》|湘教版《打秋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二声部的和声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计思路:歌曲《打秋千》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
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的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也想通过本课歌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为了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两个声部的旋律,更好的完成歌曲的合唱。
我从让学生用“Lu”模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唱第二声部,并掌握其节奏。
然后再进入第一声部的教学。
在第一声部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美,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及所表现的情景。
在教唱歌曲第一声部歌词时,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荡着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来理解并唱好“下滑音”。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学中贯穿双声部合唱。
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
音乐课程也要求不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最后进行合唱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唱准自己的声部,不要喊唱、抢唱,还要注意倾听别的声部,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倾听另一声部,唱准自己的声部。
教学用具:钢琴、串铃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律动: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来吧!(放音乐,带领学生跳起来。
)(二)发声练习: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非常好听的旋律,想请同学们用“Lu”来哼唱。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演唱)打秋千》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5
仡佬族服饰
仡佬族民歌
仡佬族民歌
下节音乐课,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4 4
4 4
X XX X0 X0 | X XX X0 X0 |
晃 呀么 晃 呀, 晃 呀么 晃 呀,
X XX X0 X0 | X XX X. 0 |
晃 呀么 晃 呀, 晃 呀么 晃 ,
X XX X0 X0 | X XX X 0 |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三年级上册 《第七课(演唱)打秋千》
优质课课件公开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打秋千
仡佬族
仡佬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北 部,是一个崇拜竹子的民族。仡 佬族一年之中要过两个年,一个 是春节,另一个就是仡佬年,在 农历三月初三过。
还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叫做“ 吃虫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 二 ,这一天,每家的饭桌上都 会有几盘别有风味的菜——炸蝗 虫、酸蚂蚱、炒蝶蛹等。
晃 呀么 晃 呀, 晃 呀么 晃 。
(小学教育)2019年(秋)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7课《打秋千》教案 湘艺版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高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场景,然后仡佬族小朋友的可爱形象徐徐进入屏幕),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打秋千)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打秋千》。(课件出示课题)
五、讲授新课:
1、欣赏录音范唱:
问题:①歌曲是几拍子的?A、2/4 B、4/4
2、既然我们已经分析了歌曲的演唱情绪,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加上感情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学生带上感情来演唱歌曲。(老师用录音机录音)
3、刚才,老师偷偷用录音机把同学们的声音录了进去,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在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哪些地方唱的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自己总结,总结完毕后,复唱歌曲。)
三、导入练习:
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学生、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要求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节奏读出这首儿歌。(1—2名学生,然后学生拍手齐读。)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录音机
学生: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
学生活动预设
备注(教师的思考)
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置鲜艳背景,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大家好,今天陈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表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
5、学生随范唱跟唱。
歌曲处理:
1、这首歌曲,老师这里有几种唱法,同学们来对比一下,哪种唱法比较好听,同学们要做出选择,并且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仡佬族民歌
贵阳仡佬族
打秋千的风俗与放风筝一样流行,近年这项活 动也在逐步恢复。打秋千的活动在清明、寒食 时节展开,有运动和娱乐的功能,也兼有信仰 上的原由。
这首歌曲是仡佬族儿歌。他们是仡佬族的兄弟姐 妹。打秋千是仡佬族人民在过春节时进行的一项 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他们有很多种打秋千的方 式,比如扁担秋,西洋秋。歌曲中的小伙伴是在 用 是其中最常用的比赛当当 叮 · 0︱
0 ︱
•
叮 当当 叮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0 当 0︱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
叮 当当 叮 0 当 0︱叮 当当 叮
0︱
0 ︱
9999999999999999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打秋千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99
打秋千
丢手绢
陀螺 跳绳
拔河 小小足球赛
藏猫猫
溜冰圆舞曲
44444444444444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