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5篇范文)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1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直接写出结果,乘法公式应用十分广泛,也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平方差公式是第一个乘法公式,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1)(x+1)(x—1)=_____,(2)(m+2)(m—2)=_____,(3)(2x+1)(2x—1)=____,(4)(y+3z)(y—3z)=_____。
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为进一步探索新知搭建好有力的平台,然后我又让学生讨论交流上面几个等式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字母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的时间,老师应及时的给与必要的指导、鼓励和由衷的赞美,这一点我做的还很不够,今后要多多注意。
然后我有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1)(x+1)(1+x),(2)(2x+y)(y—2x),(3)(a—b)(—a+b),(4)(—a—b)(—a+b)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特征,掌握公式的特征是正确运用公式的关键,除了掌握公式的特征外还有必要理解公式中的字母a、b具有广泛的含义,几字母a、b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个过程,教学中应由易到难逐步安排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2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已经是好几次了,旧教材总是定向于代数方法,新课程理念同几何意义探究,这也是对教学者的一次挑战,通过教学,我从中领会到它所蕴含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在教学设计时应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我在设计中让学生从计算花圃面积入手,要求学生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欣然接受了挑战,通过交流,给出了两种方法,继而通过观察发现了面积的求法与乘法公式之间的吻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这个探究过程是很有效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八年级数学上册《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的目标是会推导公式(a+b)(a-b)=a2-b2,并能简单计算。
上一节学了多项式某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因此在回顾旧知识利用法则来计算(a+2)(a-2),(2x-y)(2x+y)的同时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问学生上面的两个多项式乘多项式中各个式有什么特征?结果又有什么特征,学生的回答跟预测的差不多看是能看出来但要把他描述出来有点困难,因此指导并和学生一起用语言描述:二项式乘二项式中其中一项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的积等于(自己不回答学生回答)两项的平方差,这时就问对吗?学生很快就能反映过来,更能加深印象结果应该等于相同项的平方—互为相反数项的平方。
继续探究同类型的计算:(x+1)(x-1);(m+2)(m-2);(2x+1)(2x-1),都能找到此规律,让学生归纳出结论(用式子),因为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生比较擅长,得出结论是:(a+b)(a-b)=a2-b2,因为结果是平方差所以把公式的名称叫为平方差公式。
接着那学生尝试着用文字归纳,为了归纳的方便把连接两项的符号看成运算符号,该怎么描述此规律:两项的和乘两项的差(提示学生这两项跟前面的两项是一样的)等于这两项的平方差,接着几个二项式乘二项式的练习让学生板演,目的是看看学生的易错点并一起归纳怎样做不容易出错及应注意那些事项:利用平方公式计算,首先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的特点,用不同的符号把找到相同的项和相反的项表示出来,并把它写成公式的形式,先不要急着答案出来。
让学生比较用法则计算跟用公式计算的区别,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它是特殊的整式的乘法,运用这一公式可以迅速而简捷地计算出符合公式的特征的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但运用公式计算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公式的特征,严格要求不能乱套公式。
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通过拼图计算,既可以直观说明公式的几何特征,又可以体现数形结合。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相关知识;2.能够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相关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于解决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个具体的实例问题,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用;2.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完全平方数的差,并请一个学生读出来。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数能否约分。
学生猜测不行。
教师再请一个学生尝试用一种方法约分或提取公因式。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数确实不能约分或提取公因式。
最后,教师总结出这种差的两个数没有公因式的特点,然后提出平方差的概念。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平方差的特点。
第二步:讲解平方差公式(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平方差公式a^2-b^2=(a+b)(a-b),并解释每个符号和字母的意义。
然后,分析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注意推导过程中的实例和规律。
第三步:练习与探究(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与平方差公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情况,适时给出提示或展开讲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平方差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因式分解等相关问题。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解答和思考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总结出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
第五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扩展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例如,通过一些应用题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可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有哪些地方你觉得困难?3.这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初步灵活运用。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活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因式分解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对公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实际的因式分解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能够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并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如何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平方差公式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方差公式。
例如:已知多项式x^2 - 4,请将其因式分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结构,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例如多项式的乘法、求解方程等。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在学习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一节时由于我过于强调形式,按照因式分解的思路,直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忽略了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导致他们对于与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由于强调形式所以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较差,没有建立整体观念,对于公式的形式、字母的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出现了许多错误现象。
所以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同时大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知识。
在以后的新课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让学生讨论怎样的多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真正理解公式中的a和b,理解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使学生形成了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
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大胆探索,经历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理解。
总之,通过这次反思,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我认识到了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也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认识到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
的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才能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才能日益形成。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之一,它不仅在代数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后续学习因式分解等知识的基础。
在完成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够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方法。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基本形式((a+b)(ab) = a² b²),并能正确地应用于简单的计算。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识别公式中的 a 和 b 时存在困难,导致计算出错。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公式结构特征的强调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我采用了从具体数字计算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最后得出公式的方法。
例如,通过计算(3 + 2)(3 2)、(5 + 4)(5 4)等式子,让学生发现其计算结果的规律,从而引出平方差公式。
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公式的形成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归纳和猜想的过程参与度不高,可能是我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运用了图形的面积来辅助讲解,让学生通过图形更直观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图形的理解存在困难,不能很好地将图形与公式联系起来。
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几何直观的运用需要更加注重细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并且要加强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引入、推导、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的顺序进行教学。
整体流程较为顺畅,但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例如,在推导公式的环节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紧张,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和巩固。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3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3引言本文是对于教学平方差公式的一次反思和总结。
平方差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公式,它在代数运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我对自己之前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一些改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平方差公式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方案。
问题分析在教学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记忆公式的表面,而无法灵活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经过与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得出了一些原因:1.脱离实际: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将平方差公式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公式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概念理解不足:有一些学生对于平方、差、平方差等概念的理解存在混淆和模糊。
3.缺乏练习:在课堂上,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导致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够熟练。
改进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方案:1. 实例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我在课堂上增加了一些实例的引入。
例如,我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和平方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证明勾股定理等。
通过这些实例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作用和意义。
2. 概念澄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差公式中涉及到的概念,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概念的澄清。
我设计了一些概念理解的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示意图,我向学生展示了平方、差和平方差等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内涵和外延。
3. 多样化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我给予了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题目,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共同解决和平方差相关的问题。
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课后练习题,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技巧。
“平方差公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平方差公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以“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为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对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一、教材分析与存在问题对于平方差公式而言,它属于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的延续,并且是因式分解的重要工具,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互换,而且为以后大家学习分式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内容.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课本上的知识介绍的比较多,但学生的情感体验太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以课本为主,依赖课本教学,虽然能够将课本的知识编排紧凑,但是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经验还很不足,没有进一步的情感认知,这就会导致他们无法理解如何将多项式变成公式的过程,容易形成定式思维,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对于公式的结果分析过多,而公式的本质研究较少.在讲课时,教师过于注重公式形式的结果运用,只停留在表面的浅显认识,忽略了公式本质的理解,因此,不少学生在遇到题目的时候只会生搬硬套.再次,现在很多教师都属于一手包办,而缺少学生自主探索.对于课本上的公式介绍,教师会直接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就连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教师也会立刻直接告知学生,而学生一味地接受,并没有静下心来去自主探索,这就逐渐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平方差公式的本质.最后,教师过度注重习题的盲目练习,而缺少本质认识.如今的教育,多以题海战术为主,而不注重讲解公式本质的运用,导致最后学生只会对以前做过的习题运用公式解题,而遇到稍微变形的习题就无法下手,不会举一反三.二、教学改进建议第一,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必须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能力,要做到教师为引导,而学生为主体,教师将课本知识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主去探索,了解公式的演变和推导过程,再由浅入深,最终能解决不同变形的数学习题.第二,形象思维教学.很多学生对于公式中的字母,如“x”、“y”等,都没有什么更深的直观印象,而教师可以用其他比较形象的符号代替,如“甲”、“乙”等,这样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另外,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手中不同颜色的粉笔,对相同结构的式子用相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方便学生对公式规律的总结.第三,关注公式的本质.很多教师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还停留在公式结构表面的浅显层次上面,就是等式左边是两数和乘以两数的差,等式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等到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公式变成以上的形式,然后计算.可是当他们遇到(-x-y)(y-x)时,就会有学生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公式,需要对公式进行变形,再计算.这时可以请学生思考一组关于公式的变形题,针对(a+b)(a-b)=a2-b2,如何改变等式左边的符号或者通过变形使结果仍然等于a2-b2.学生积极动脑,写出了很多变形,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公式.三、教学的目标这一课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明白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要通过不断对平方差公式特点的分析与运用,培养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观察能力.四、教学的反思1.课程的设计与教学程序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都是按照“预习—新课—习题—小结—复习”的步骤进行的,而我们设计的新课程是按照情景初步导入—公式探索—公式运用—问题解决—小结来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式探索环节,因为这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2.教与学的改变.以往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一味地听讲,基本上没有自主的观点.如今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进行教学,只需教师将平方差公式的概念介绍给学生,然后主要由学生去研究与发现其本质.3课堂气氛的转变.以往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由教师在讲台上大谈阔论,而学生埋头记录课堂笔记,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而新的课堂设计能够活跃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集体或者小组的讨论、探索,发现问题,并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随时提出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总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设计上做出改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数学教学添加新的活力.。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先从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a+b)(a-b)=a2-b2引入,把公式反过来:a2-b2=(a+b)(a-b)就成了因式分解了。
让学生观察公式左右两边的结构特点,在这一环节有点着急,应该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发现并说出公式左右两边的结构特点,我再加以归纳和总结,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紧接着,辨一辨,下列多项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来分解因式,为什么?(1)x2+y2(2)x2-y2(3)-x2-y2(4)-x2+y2想要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在学生辨析中第(4)个,学生们说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x2+y2=y2-x2;方法二:-x2+y2=-(x2-y2)因为在前一节课中,学因式分解时,强调:当多项式第一项的系数是负数时,通常先提出“—”号,使括号内第一项的系数成为正数,在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这个时候我对说出两种分解方法的同学及时表扬,并强调两种分解因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分解因式是多项式的'恒等变形。
由此,只有具备平方差公式特征的多项式(即是二项式)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否则,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同学们判断以下两道题目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吗?学习例1.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m+n)2-(m-n)2由于是20分钟的微课,所以我对例题进行了删减与重组。
一个是公式的a,b 代表单项式的题目,一个代表多项式的题目。
讲解时先分析,分清公式里的a,b 是题中的哪一项。
(1)让学生尝试去做,(2)老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
讲完之后师引导学生总结:(1)公式里的两个数指的是a,b而不是a2,b2 (2)其中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并结合具体例子给学生强调,刚好以上两个例题中有这个问题的体现。
为了检验同学们学的如何,老师再随机出一题:9a2-0.25b2正如我所预想的,学生很快集体口答出了结果。
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教学反思在前边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只需要转换思维即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平方差因式分解的探究过程,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但灵活运用公式,如试题:4x2-25y2;a3-a;(2x+y)2-(x-y)2。
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
分析原因:1、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关键还是要搞清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结构特点:公式的左边是这两个二项式的积,且这两个二项式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公式的右边是这两项的平方差,且是左边的相同的一项的平方减去互为相反数的一项的平方。
2、没有仔细审题的习惯,没有先想提公因式的习惯,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比如最简单的是先提公因式后再应用平方差公式,但许多学生提了公因式后不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如:a3-a=a(a2-1)必须化到最后结果a(a+1)(a-1)。
3、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可分三步:(1)写成两项平方差的形式,即找到相当于公式中a、b的项。
(2)按公式写出两项积的形式,即因式分解(3)两项中能合并同类项的各自合并。
4、例题及练习的呈现次序尽量本着先易后难的螺旋上升原则。
(1)a、b代表单独的数字或字母,如:(1)p2-49(2)16-y2(2)a、b代表单独的数字、字母或只含数字、字母的单项式,如:(1)4x2-9y2(2)m2n2-36(3)a、b代表多项式,如:①(2x+y)2-(x-y)2②-(x+y+z)2+(x-y-z)2在此要有“整体思想”的意识,注意:+()2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a2;-()2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b2,然后再套用公式。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学习阶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难点,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知识点的巩固方面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题型要多样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努力挖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材施教,调整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整理归纳(梳理知识方法,教师总结提高)
(五)超市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分层达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1)4x² =( )²
(2)4/9x² =( )²
(3)0.16a² =( )²
(4)9/49x² y²=( )²
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1、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特别与幂的运算性质相结合的公式)的能力较差。
如:-9x² +y²此题先变形式y²-9x²——y²-(3x)²然后在应用平方差公式。
原因:对于公式的形式不熟练,重视不够。
2、因式分解没有先想提公因式的习惯。
原因:方法灵活和习惯不好。
3、在结果也没有注意是否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对用提公因式因式分解进行复习,再次理解因式分解的特点。
3.用式子互逆引入为本节课内容,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新知的探究中。
(2) ______ =( )2- ( )2=(3x+2y)(3x-2y)
左边是_____形式,右边是_____形式,符合因式分解的特点。
4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反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____
形式和特点:
公式的左边是两个数的_____
差的形式;
右边是这两个数的___与这两
个数的___的___。
活动2
1、下列多项式可不可以用平
方差公式?
如果可以,应分解成什么式子?如果不可以,说明为什么?
①x2+y2②x2-y2
初中数学_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分解因式的首先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对平方差公式特点的辨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训练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教学难点将某些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多步骤分解因式的能力.●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当堂训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裁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师]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完成下列填空:(1)(x+5)(x-5) = ;(2)(3x+y )(3x-y )= ;(3)(3m +2n )(3m –2n )= .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思考1:你能试着把这三道题变成因式乘积形式吗思考2:这三个是字符和因式分解吗?他们符合什么公式?公式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49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2522222=-=-=-n m y x x二: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课本P99—P100,思考下列问题:1、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有什么关系?2、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特点是什么?左边特点: 右边特点:3、例1、例2的自主探究后,你觉得这四道例题应该注意什么?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小组合作交流。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引言因式分解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它在代数表达式的简化与求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平方差公式作为一种常见的因式分解方法,能够将一个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三项式的乘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并不容易。
本文将对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提高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目的和意义,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可能对于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产生困惑,无法理解它在数学中的作用和实际意义,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和演示的方式,缺乏互动和实际操作的环节。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积极参与,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而因式分解是一种需要动手操作和思考的技巧,仅仅听讲和看示例是远远不够的。
3. 缺乏巩固和拓展练习在教学结束之后,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巩固和拓展练习机会,导致学生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缺乏练习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无法巩固和运用新学的知识,容易忘记和淡忘。
改进方案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目标和意义,解释它在数学中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平方差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解释。
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3.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在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巩固和拓展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2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21. 引言平方差公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解决二次方程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于是进行了教学反思,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本篇文档将对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的反思和改进进行总结。
2. 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我发现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不够清晰。
他们可能背诵了公式的形式,但并不了解它为什么成立,这导致他们在应用时容易出错。
•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不够熟练。
有些学生不能熟练地将已知条件和公式进行对应,从而正确地求解问题。
•学生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只能机械地套用公式,而不能将公式灵活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3. 教学改进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取了以下改进策略:3.1 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实际应用。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2 推导过程的引导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引导。
通过逐步展示推导过程的每一步,我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思考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来龙去脉,避免仅仅机械地记忆公式。
3.3 实际问题的应用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平方差公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训练。
通过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我增强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和实验等。
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我使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改进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堂小测验和作业的评估,并进行了反馈。
通过评估结果,我发现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冯海霞单位名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9日学科数学年级/册八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十四章因式分解14.3难点名称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向,演绎出平方差公式, 对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变形,把问题转化成能够应用平方差公式来解决问题.一个是没有意识到应先提公因式;二是分解不彻底。
三是(x+y)2 -(x-y)2这类需要整体思想的题型掌握较差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一是逆向思维,二是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难点教学方法自学导入,教师释疑,讲练结合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从前,有一个人向地主租了一块“十字型”土地(尺寸如图)。
为了便于种植,他想换一块相同面积的长方形土地。
问题1:同学们,你能求出这块十字型土地的面积吗?问题2:你能帮助他算出这块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吗?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如何应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学生叙述文字和字母表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b) (a-b)= a2-b2将等号两边交换位置可得到:a2-b2=(a+b)(a-b)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上面的表达式: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b米b米a米a 米a 2-b 2=(a+b) (a-b)结论:我们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来分解因式.反思:我们由乘法分配律得到了提取公因式法,我们也可以由平方差公式得到公式法分解因式.2、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a 2-b 2=(a+b)(a-b)等式左边:两数的平方差,形如()2-()2等式右边: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3、公式中的a,b 可以表示什么?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特征:注意: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 、b ,可以表示数、含字母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练习1:公式中的字母a,b 可以表示什么?练习2:下列多项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说说你的理由。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秦燕
在苏科版的教材安排中,因式分解是紧紧安排在整式乘法的后面。
作为整式乘法的逆运算的因式分解,本就属于难点,而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在乘法公式还未特别熟悉的情况下来学习因式分解,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遵循学生的特点,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首先,我从特例入手,97.52-2.52,请学生在5秒钟内解答出来,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其次,通过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得到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并通过判断来熟悉能用平方差公式来因式分解的多项式的特点。
然后,通过例题,从易及难来让学生来寻找式子中的a和b,让学生感悟到,式子中的a和b不仅可以代表单项式,包括单个的字母和数字,更可以代表一个整体。
由于设计安排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整体学下来学生感觉还不错。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在讲解-p2-q2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时,没有讲透彻,部分学生不是特别清楚原因。
其次,在碰到4a2 改写成()2 时,没有说明()中其实可以填写成±2a,只是因为需要才只写成2a2,所以学生在课后做到类似的填空时,都没有想到要有±。
第三,当学生在总结时,总担心学生不会说,所以有时没有彻底放手留时间让学生归纳。
第四,课堂上出现过352∏-252∏的题目时,学生都能毫不犹豫地提取∏,我还以为他们碰到有
公因式时能知道要先提取,但是却发现,课后学生独立做x3-4x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先提公因式后用平方差公式的题型未来得及讲,只能放在完全平方公式结束后一起讲。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胡超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虽然知识点只有一个公式:a2—b2=(a+b)(a-b)。
但题型的变化较多,易错点较多。
学生容易发生两种常见错误:一个是没有意识到应先提公因式,再就是分解不彻底。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多练题,让学生多见一些题型,多发现自己的错误,再纠正错误。
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一些常见题型掌握较好,而相对复杂如:(x+y)2_(x-y)2这类需要整体思想的题型掌握较差。
对于这类题型还应加强练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不足之处。
第一是学生在黑板上应一次多安排几个,节约时间,这样就不会造成时间不够。
第二是最后应用两三分钟总结因式分解应注意的两点:(1).因式分解应先考虑提公因式。
(2).因式分解要彻底。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法》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式的联系是互逆变形.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探究平方差公式 活动一:1.平方差(分解因式)公式:a2-b2=(a +b)(a-b),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 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展示点评:公式特征(与乘法公式正好相反):左边 是两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差的形 式.(因此叫平方差公式) 小组讨论:运用平方差公式的条件有哪些? 【反思小结】运用平方差公式的条件: (1)多项式是二项式,且两项符号相反(可转化为差 的形式); (2)两项的绝对值分别可化为一个数(整式)的平方 的形式. 针对训练:见《教辅》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应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活动一:分解因式 (1)4x2-9; (2)(x+p)2-(x+q)2. 解答过程见课本 P116 例 3 例 3 分解因式 (1)x4-y4; (2)a3b-ab.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法》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法》
称
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为互逆的恒等变形,提取公因式法
和公式法是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
教材分析 法、简便运算中等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
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
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念,知道因式分解
和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平方差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目标 并能应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算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解:原式=(99+1)(99-1)
=100×98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1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多项式相乘,可以写成公式的形式,直接写出结果,乘法公式应用十分广泛,也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平方差公式是第一个乘法公式,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先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1)(x+1)(x—1)=_____,(2)(m+2)(m—2)=_____,(3)(2x+1)(2x—1)=____,(4)(y+3z)(y—3z)=_____。
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为进一步探索新知搭建好有力的平台,然后我又让学生讨论交流上面几个等式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字母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的时间,老师应及时的给与必要的指导、鼓励和由衷的赞美,这一点我做的还很不够,今后要多多注意。
然后我有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1)(x+1)(1+x),(2)(2x+y)(y—2x),(3)(a—b)(—a+b),(4)(—a—b)(—a+b)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特征,掌握公式的特征是正确运用公式的关键,除了掌握公式的特征外还有必要理解公式中的字母a、b具有广泛的含义,几字母a、b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个过程,教学中应由易到难逐步安排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篇2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已经是好几次了,旧教材总是定向于代数方法,新课程理念同几何意义探究,这也是对教学者的一次挑战,通过教学,我从中领会到它所蕴含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在教学设计时应提供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我在设计中让学生从计算花圃面积入手,要求学生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欣然接受了挑战,通过交流,给出了两种方法,继而通过观察发现了面积的求法与乘法公式之间的吻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这个探究过程是很有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胡超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虽然知识点只有一个公式:a2—b2=(a+b)(a-b)。
但题型的变化较多,易错点较多。
学生容易发生两种常见错误:一个是没有意识到应先提公因式,再就是分解不彻底。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多练题,让学生多见一些题型,多发现自己的错误,再纠正错误。
从本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对一些常见题型掌握较好,而相对复杂如:(x+y)2_(x-y)2这类需要整体思想的题型掌握较差。
对于这类题型还应加强练习。
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不足之处。
第一是学生在黑板上应一次多安排几个,节约时间,这样就不会造成时间不够。
第二是最后应用两三分钟总结因式分解应注意的两点:(1).因式分解应先考虑提公因式。
(2).因式分解要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