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ppt课件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稿)【书籍】1、苏崇德主编;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唐昆雄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4、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5、唐克军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袁银传,《中外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研究》2005年8、陈立思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9、周琪教授等著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期刊】《比较教育研究》(核心、CSSCI)《外国教育研究》(核心、CSSCI)《全球教育展望》(核心、CSSCI)《外国中小学教育》(核心、CSSCI)《上海教育科研》(核心)一、日本国民思想教育的历史沿革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东亚国家,也是一个善于学习、改造利用别国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民族。
从古到今,日本对他国文化的积极利用是分阶段的,其相应的国民思想教育也有不同的阶段性。
在古代,结合本国的国情,积极吸取中国的儒家和道教文化,把儒学、道教及神学融合,实行国家国民思想教育;从1872年后,积极汲取西方文化,并从上到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也不例外。
(一)古代日本国民思想教育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统治阶级进行国民思想教育主要以儒学和神学教育为主,而武士道精神教育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宫廷教育和武士教育这两条途径,比较系统、明确地展开的。
1、儒学与神学教育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中,深深打上了日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的烙印。
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公元285年左右,儒学传入日本。
另据《隋书 倭国传》的记载,公元5世纪前半叶,日本的皇室和贵族已接受汉字和儒学的影响。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所)政法学院年级 2014级专业学科教学(思政)小组成员温欣姜丽冮阳范文雪日期 2014年12月7日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战争的废墟中再度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经济大国。
与此同时,它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加快。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日本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日本国内,近些年来政局动荡不安,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和发展。
在日本的发展史上,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兴国振邦的作用,也曾经是军国主义的帮凶。
因此,研究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
下面我们小组将分五个方面分别研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主要特点、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信仰、道德价值标准的不同,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各具特色。
日本在1947年公布了“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取代了战前的《教育敕语》。
《教育基本法》第一条(教育目的)规定:“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从而“完美人格”就成了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目标。
20世纪50年代是日本的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浓厚的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突出内涵。
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以恢复,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意识在冷寂了20年之后又再度沉渣泛起。
196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理想的人》的咨询报告,该报告阐明了理想的日本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2019/11/24
3
2.国家全面干预。 日本的“道德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如日本 政府在战后确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后来又确立了特 设道德教育体制;文部省实施教科书审定制度,通过审定教 科书,使其内容与当时政府的政治主张相吻合。日本对其道 德教育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 布置,有一整套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和政策。通过建立从 文部省、德育研究机构、研究会、地区教育机构、学校等一 整套管理体制,国家从整体上抵制消极因素的副作用,推行 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系统化;较好地运用 行政和法律的力量来加强道德教育,使之适合社会发展的要 求;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如 2000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对现行中小学德育课教学进行全面 改革,责成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对德育课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并要求其在2001年以内提出关于中小学生德育课教学的指导 纲要建议等等。
2019/11/4
7
2.感恩教育。
在日本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孩子们 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的成 功,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教育孩子知道感恩师长,是他们给了自己知识, 启迪了自己的智慧。教育孩子知道感恩自己的 朋友,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了自己无 微不至的关怀,为自己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2019/11/24
2
1.达成共识。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 1984年,中曾根康弘曾指出:“教育荒废”的现象实际上是青 少年“心灵荒废”的表现,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 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 操教育。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 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 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 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 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 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 改为“德智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在了突出的地位。
《关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PPT的配套讲义(完善版)

儒家思想:日本将圣德太子时期传入的中国儒学改造为使用日本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更换为“忠义勇信俭”,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被换为“忠”。
统治阶级将这种本土化的儒家思想纳入武士教育中,在家意味着孝顺,在朝廷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1、为统治阶级制造舆论2、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3、引导人们与社会相适应国家主义教育: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主张一切个人要求、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的利益及权利,以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及皇国国民思想,从而树立国民的神国意识与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和魂洋才:“和魂”指的是神国主义思想,“洋才”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和魂洋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神国主义思想又逐步染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而且越来越浓厚。
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秉承国家主义的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万世一系”的传统是国家富强之基础,维护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人民护国的精神和护国的体力。
军国主义教育: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国家主义教育逐渐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开始向国民灌输“武国”思想。
神国主义思想:它和天皇崇拜观念紧密相连。
《日本书纪》是一部国家正史性质的著作,它把国家和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正统化、神圣化了。
《十七条宪法》中明确规定:除了与天照大神有血统渊源的皇室成员,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问鼎皇位,否则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大不敬,要全民共诛之。
这就使得军国主义教育能够顺利实行。
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传播到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便是“多元主义”思想。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三)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开展德育的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宿点,因此,高度关 注和深入研究学生,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借鉴日本中小学 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特别活动课,进行阶段性分 层教育,不仅有利于我们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而且 有利于我们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并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人 。
的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完完全全起到了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政治目的。它教育国民 要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国民们忠于主君、忠于日 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甚至极端的发展到 “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的地步。
(二)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惨败的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不得不走 上“民主化”的道路。政治体制的巨大变化使得日本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随之而变,从而有了不同于战前的新鲜 内容。
1、民主主义教育:承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真理和正义, 注重劳动与责任,提倡独立自主的精神。民主政治下的教育 制度应该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教育机会的机构,避 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科书的统一化,承认教师在教育 中的自由。《教育基本法》第八条规定说:“(政治)教育必 须尊重作为有健全判断能力的公民所必要的政治教养。”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紧密联系,显示社会和学生的实 际,注重现实性和针对性。日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本国的实 际相结合,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施以教育,有效地预防了 社会问题的扩大化。
➢ (二)少图形式,重求实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 弊端是形式主义严重,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实 效性有待加强。我们看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面上不动 声色,不图形式,但重实效。这样做不但没有削弱思想政治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给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参照。
日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2.利用动画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动画采取的是渗透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隐蔽的思想政 治教育手段,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娱乐之 中进行。它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传播日本民族文化。日本动画通过对历史某一时期 的还原再现,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获取了民族文 化。其次,阐述各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世纪 福音战士》涉及基督教世界观,《幽灵公主》涉及日本传 统神道教思想,《虫师》涉及神道教和佛教思想,这些动 画还都涉及到探讨世界本源问题。再次,日本动画存在对 伦理道德的判断。几乎在每部动画中,都有对其中人物的 善恶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判断。
16
2பைடு நூலகம்
1.达成共识。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 1984年,中曾根康弘曾指出:“教育荒废”的现象实际上是青 少年“心灵荒废”的表现,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 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 操教育。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 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 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 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 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 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 改为“德智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在了突出的地位。
13
3.采用社会合力方法。日本文部省认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 教育,必须把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合力, 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如PYA组织(日本家长、教师协 会简称) 设立专门委员会和各种小组,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教学活动,对学校教育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参加该组织的成员 主要有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的人,有社会名流、律师、 工程师、建筑师、商场经理、会计、艺术家、僧人、家庭主妇和 退休老人等。会长由家长担任,会员交纳会费。该组织具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把教育好青少年视为己任,无偿地从事各种教育 活动,特别是在自愿捐助教育基金和诲人不倦方面作出了表率。 又如成立“母亲读书会”,妈妈们定期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交 流心得,既为孩子作了示范,又能不断充实自己,同孩子们也有 了共同的话题。日本社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各地方道 府县及市町村有义务为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公民的文 化素质创建一定的学习环境,修建一系列社会教育设施。这些教 育设施开展不同的活动,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 另外,重视利用大众媒体和社会大环境文化生活强化德育教育。
第六章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pptx

这时儒学研究的特点是:极力调和儒、佛、神教三教,甚至以附 会的方式寻找相互类似之处,既然不二,那么就意味着宋儒思想同 禅宗思想具有共同性,由于当时佛教是国家宗教,这就决定了儒学 只能处于禅宗的附庸地位,可见神僧兼习和传播儒学的目的不在于 推广儒学,而是将宋学视为“助道”借以弘扬禅宗,例如把儒家宣 扬的“无常”同佛家“五戒”比附“认为其名异而其义同”处于这 种附庸地位的儒学只能给日本上层统治阶级在实施各项举代以后日本儒学在国家神道和明治维
谢谢观看 新以来的实用西学冲击下,呈现出萎缩之势,已
不对日本近现思想发生重大影响了。
rc
从总体上看,中国儒学对日本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极大的启发了日本民族的理性思辨能力,强化了日本的国 家政治制度和天皇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学说,增强了社会等级 意识,促进了古代日本社会中的祖先崇拜意识和群体之间亲 情关系的凝聚力,增强了社会意识形态中伦理道德秩序和责 任感,但是,日本儒学家是根据自己现实所需求来筛选和汲 取中国儒学思想中适合的思想的变形了的日本儒学必然不同 于中国儒学。
第六章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第一节 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儒家思想教育 (一)背景 (二)儒学传入日本后大致经历 1.早期的儒学阶段(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2.儒学成为禅宗的附庸阶段(镰仓、室町时代) 3.儒学的全盛阶段(江户时代) 4.近代儒学衰落阶段
1.早期的儒学阶段(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早期的儒学在日本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仅限于皇室贵族文
在中国儒学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日本儒学一直抵制中国儒学中的 某些思想观点:
①抵制中国儒学的禁欲主义倾向,反感对人的自然性欲的压抑。 ②把中国儒家的现实精神转化为日本独特的享乐主义,中国儒 家思想是现实的人生哲学。
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浅析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政法学院思政班学号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古至今,日本民族都是一个善于消化和吸收他国文化为我所用的民族,因而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杂糅体。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不例外,也有本土理论和外来理论两大来源。
(一)本土思想和理论1、神道教理论教义。
神道教是日本最早的宗教,神道教的理论教义包涵:神国观念。
日本以神国自居,大肆宣传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吹嘘上天赋予了日本统治世界的权利。
靖国神社就是当时日本社会为大力推行神国观念教育而确立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爱国”场所。
事实上,神国主义观念历来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终极劣根: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
这一观念的主要内容是:既然大和民族是由神选定的最优秀的民族,都是天照大神的子孙,那么天皇就是现实人间的“活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日本要以天皇的名义统一世界,因而日本民族所进行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的意志而进行的“圣战”。
这实际上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因为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造就一代又一代绝对服从天皇指挥、忠诚于大和民族、可为天皇尽忠殉节的忠臣良民,为日本天皇发动侵略战争赢得万民拥护。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日本的神道教理论并非纯粹的本土理论。
在古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儒学、佛教和道教思想;在近代社会,神国主义思想又掺入了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融合成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理论支持。
2、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以刀剑效忠主君为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以修文练武为业,自幼接受超斯巴达式的严格军事训练和忠诚及献身等思想教育,以培养实干能力、尚武精神和奉献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就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实际上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武士们忠于主君、忠于日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关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PPT的配套讲义(完善版)

儒家思想:日本将圣德太子时期传入的中国儒学改造为使用日本的儒学,将“仁义礼智信”更换为“忠义勇信俭”,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被换为“忠”。
统治阶级将这种本土化的儒家思想纳入武士教育中,在家意味着孝顺,在朝廷意味着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宗教政策与思政教育:1、为统治阶级制造舆论2、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3、引导人们与社会相适应国家主义教育: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主张一切个人要求、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的利益及权利,以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
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大力宣传君权神授及皇国国民思想,从而树立国民的神国意识与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和魂洋才:“和魂”指的是神国主义思想,“洋才”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
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培养“和魂洋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满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神国主义思想又逐步染上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而且越来越浓厚。
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森有礼的国民教育论秉承国家主义的核心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应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日本“万世一系”的传统是国家富强之基础,维护他的最好办法就是灌输“忠君爱国”思想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培养人民护国的精神和护国的体力。
军国主义教育:大正时期,日本政府和军部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国家主义教育逐渐演变为军国主义教育,开始向国民灌输“武国”思想。
神国主义思想:它和天皇崇拜观念紧密相连。
《日本书纪》是一部国家正史性质的著作,它把国家和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正统化、神圣化了。
《十七条宪法》中明确规定:除了与天照大神有血统渊源的皇室成员,其他任何人没有资格问鼎皇位,否则就是对天照大神的大不敬,要全民共诛之。
这就使得军国主义教育能够顺利实行。
杜威的“多元主义”思想:在大正时期,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传播到日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体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便是“多元主义”思想。
第六章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绕神道与儒道的一致性(神儒合一),对佛教批判指责,反对儒学和
佛教中的禁欲主义,主张物活论的自然生命之道,宣扬命定论与宿命 论等几个方面来对宋学加以论证和辨析的,其中,日本朱子学的开创 者藤原惺窝和林罗山在使儒学摆脱禅宗的附庸地位,对佛教的猛烈批 判,主张神儒合一,使日本儒学向伦理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导向引流
这时儒学研究的特点是:极力调和儒、佛、神教三教,甚至以附 会的方式寻找相互类似之处,既然不二,那么就意味着宋儒思想同 禅宗思想具有共同性,由于当时佛教是国家宗教,这就决定了儒学 只能处于禅宗的附庸地位,可见神僧兼习和传播儒学的目的不在于 推广儒学,而是将宋学视为“助道”借以弘扬禅宗,例如把儒家宣
扬的“无常”同佛家“五戒”比附“认为其名异而其义同”处于这
第六章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第一节
Hale Waihona Puke 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儒家思想教育 (一)背景 (二)儒学传入日本后大致经历 1.早期的儒学阶段(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2.儒学成为禅宗的附庸阶段(镰仓、室町时代) 3.儒学的全盛阶段(江户时代) 4.近代儒学衰落阶段
1.早期的儒学阶段(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的历史作用。
4.近代儒学衰落阶段
进入近代以后日本儒学在国家神道和明治维
新以来的实用西学冲击下,呈现出萎缩之势,已
不对日本近现思想发生重大影响了。
谢谢观看
rc
从总体上看,中国儒学对日本思想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极大的启发了日本民族的理性思辨能力,强化了日本的国
家政治制度和天皇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学说,增强了社会等级 意识,促进了古代日本社会中的祖先崇拜意识和群体之间亲 情关系的凝聚力,增强了社会意识形态中伦理道德秩序和责 任感,但是,日本儒学家是根据自己现实所需求来筛选和汲 取中国儒学思想中适合的思想的变形了的日本儒学必然不同 于中国儒学。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3、集团主义教育。 集团主义是封建武士道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衍生了精神胎儿, 是有理性指导。这种日本式的集团主义把武士的“忠诚意识”升华 为公民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因而“同集体化程度最高的社会的 公民相比,日本人对自己所属的团体,如社会、公司等,更有责任 感。看起来近乎荒谬,然而事实确实如此,这正是他们的干劲和效 率的一部分。”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随处可见。日本的 社会和学校都强调树立集体观念、养成和群的性格。日本企业特别 重视对职工进行富有日本特点的企业精神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来培 养职工对团体的忠心,培养团体价值观,难怪有人称日本的工作人 员叫“工作狂”、“工蜂”。学校则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培养学 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从 而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忠于”集体的观念。 这种对企业的忠心意 味着对自己所属的团体的忠诚,从对小团体的忠诚逐渐上升为对大 团体——国家的忠诚,形成了举国上下的推动日本飞速发展的集体 力量。
(三)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开展德育的基本前提和最终归宿点,因此,高度关 注和深入研究学生,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借鉴日本中小学 道德教育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特别活动课,进行阶段性分 层教育,不仅有利于我们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而且 有利于我们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并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人 。 (四)建立开放模式,营造宽松环境。 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环境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 点,而相比较之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封闭、保守。应建 立开放型模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宽松的环境中陶冶 情操。
的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完完全全起到了为日本侵略扩张服务的政治目的。它教育国民 要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国民们忠于主君、忠于日 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甚至极端的发展到 “武士道就是死,离开死非武士道”的地步。
最新日本的教育ppt模版课件

01日本教育概述Chapter教育体系与制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030201教育目标与理念教育投入与支教育经费教师队伍教育设施02日本基础教育Chapter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教育内容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数学等基础知识。
教育特色强调亲子互动和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教育特色教育目标01教育内容02教育特色0303日本高等教育Chapter研究生教育详细阐述日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等。
本科教育介绍日本大学的本科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日本大学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研究等。
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育研究生院概述简要介绍日本研究生院的设立背景、目的及特点。
课程设置与研究方向详细列举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各个专业的研究方向。
学术研究与成果展示研究生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国际合作等。
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政策01语言与文化课程02留学生支持与服务0304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Chapter职业教育体系专门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大学职业教育1 2 3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民间职业培训机构在线职业培训课程职业培训机构与课程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培训企业内训师制度05日本教育特色与优势Chapter注重礼仪和纪律教育严格的校规和日常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贯穿始终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创新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06日本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Chapter教育信息化改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智能化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日本教育的国际化政策介绍日本政府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如留学生支援、国际交流合作等。
[课件]日本教育PPtPPT
![[课件]日本教育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48c7b66bec0975f465e22b.png)
日本教育理念
• • • • • • 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强调人的素质提高,即素养至上 “平等,一个也不落下” 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的强制性教育 没有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 教育改革后‘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 表现自己的机会
华 群 日 穿在 军昨 原供 的天 “奉 靖是 鬼有 国日 子二 神本 兵战 社战 ”战 丑败 走军 犯 剧纪 。服 的 不念 的的 断日 人靖 上, 趾国 演“ 高神 。供 气社 奉 扬前 ” 地, 侵 游一
•
近年来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了新的思路,在实践层面 上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就归纳日本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征(营造民主的 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教师有效指导和明确的教学目的)及其对学 生智力、创造力培养等方面 。
•
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场面热火朝天、笑声不断,在一旁观摩 的老师也不时地鼓掌为学生的精彩表现喝彩和加油。学生普遍反映这样 的活动很开心,也很喜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了班级的团结和同 学间的信任,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
7.1
了 塌灾 级此 的演 月 强次 房习 日 烈设 屋中 , 地想 中, 在 震在 抢日 日 的东 救本 本 抗京 出自 首 震以 来卫 都 防北 。队 东 灾埼 当队 京 救玉 天员 以 助县 ,模 西 演南 约拟 的 习部 有将 入 。地 一 间 区 名 发 万老 举 生 人人 行 里 参从 的 氏 加倒 防 9 1 130
•
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 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个组织是自 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报酬,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 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
成主 。义 教日 育本 ,的 即孩 学子 校从 军小 国就 主开 义始 教接 育受 的军 形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09.2020
2
1.达成共识。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 1984年,中曾根康弘曾指出:“教育荒废”的现象实际上是青 少年“心灵荒废”的表现,呼吁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中曾根康弘曾亲自出马,领导日本进行第三次教 育改革,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的七条设想之一就是加强道德情 操教育。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其发表的教改报告中 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 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 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1988年度教育白皮书强调:道 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日本下决心提高道德教育的地位,在 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把战后提出的“智德体”的排列顺序 改为“德智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列在了突出的地位。
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 经验及启示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05.09.2020
1
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早在1950 年,日本政府就明确提出:“在远东,反共的最大 武器就是要启蒙日本国民。”因此,必须在日本开 展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反共防共国 民的工具。中曾根康弘上台后,把“国际国家”视 为他任期内的最大任务,认为实现“国际国家的日 本”是日本制定并推行自己德育政策的出发点,要 教育国民懂得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要增加日本“作 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 大国的分量”。可见,无论何时,日本思想政治教 育的中心内容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 主,其政治色彩十分突出。本的“道德教育”由政府指挥、文部省操作执行。如日本 政府在战后确立了全面主义道德教育体制,后来又确立了特 设道德教育体制;文部省实施教科书审定制度,通过审定教 科书,使其内容与当时政府的政治主张相吻合。日本对其道 德教育采取了国家全面干预的办法,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 布置,有一整套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和政策。通过建立从 文部省、德育研究机构、研究会、地区教育机构、学校等一 整套管理体制,国家从整体上抵制消极因素的副作用,推行 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系统化;较好地运用 行政和法律的力量来加强道德教育,使之适合社会发展的要 求;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作用,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如 2000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对现行中小学德育课教学进行全面 改革,责成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对德育课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并要求其在2001年以内提出关于中小学生德育课教学的指导 纲要建议等等。
05.09.2020
5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政治 体制的巨大变化而变化,以求更加贴近现实、 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贴近学生。内容 也是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而不断补充和完善。 除了民主主义教育、团体教育和集团主义教 育三大类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05.09.2020
05.09.2020
8
3.体验性教育。 日本文部省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力提倡并推广“体验学习” 活动。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和集 体协作精神。充分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精神世 界,养成内在的道德性。主要内容有:自然体验、家务劳动体 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等。日本文部省在1997年实施了“青少年野 外教育推进事业”,在全国范围开展让青少年走向野外进行自 然体验活动,规定每年7月20日至8月19日为“青少年野外教育 体验活动月”,以此使青少年形成刻苦、忍耐、自治、自理等 刚强之心和积极向上进取之心。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吃苦耐劳精 神,日本学校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青少年进行 家庭劳动体验磨难教育。以此来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活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 动力。另外,在日本一些学校还开展“上山下乡”等活动。组 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农村、岛屿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 活,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劳动品格。
05.09.2020
9
05.09.2020
10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日本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方位的特征,非常注重 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全方 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除学校、家庭外还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宗教教育、社区和社会工 作体系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灌输性、渗透性、体 验性、疏导性和全方位性。它的方法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05.09.2020
7
2.感恩教育。
在日本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孩子们 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的成 功,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 教育孩子知道感恩师长,是他们给了自己知识, 启迪了自己的智慧。教育孩子知道感恩自己的 朋友,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给了自己无 微不至的关怀,为自己排忧解难,渡过难关。
6
1.国际意识教育。
日本的国情是地小人多,资源匮乏,如果离开了国际 社会,它就难以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 育要求在深入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广泛了解异 国文化,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以 此取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强调“只有做一个真 正的国际人,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所以,日本 特别强调对青少年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
05.09.2020
4
3.加强立法。 立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全面深入的保证, 又是教育工作实施的依据。日本政府就是以立法的 形式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日本的《教育基本法》 和《学校教育法》是日本教育实施的依据,也是思 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日本设立了 一整套教育法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准 绳。日本政府亲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 并明确由政府主管教育的文部省执行。责权非常明 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