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数学理解析版

合集下载

北京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北京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5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集合2{03},{9}P x Z x M x Z x =∈≤<=∈≤,则P M I = (A ){}1,2(B ){}0,1,2(C ){}|03x x ≤<(D ){}|03x x ≤≤ (2)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公比1q ≠.若12345m a a a a a a =,则m= (A )9(B )10(C )11(D )12(3)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4)8名学生和2位第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 )8289A A (B )8289A C (C )8287A A (D )8287A C (5)极坐标方程(1)()0(0)ρθπρ--=≥表示的图形是(A )两个圆(B )两条直线(C )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 )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6)a b 、为非零向量.“a b ⊥”是“函数()()()f x xa b xb a =+-g为一次函数”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设不等式组1103305390x y 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若指数函数x y a =的图像上存在区域D 上的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B)[2,3](C)(1,2](D)[3,+∞](8)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动点E 、F 在棱11A B 上,动点P ,Q 分别在棱AD ,CD 上,若EF=1,1A E=x ,DQ=y ,D P=z (x y z 、、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 的体积 (A)与x y z 、、都有关 (B)与x 有关,与y 、z 无关 (C)与y 有关,与x ,z 无关 (D)与z 有关,与x ,y 无关第II 卷(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北京卷)十年真题(2010)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集合文(含解析)

(北京卷)十年真题(2010)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集合文(含解析)

1
1
﹣0.8
0.1
﹣0.3
﹣1
(2)设数表 A 形如
1
1
﹣1﹣2d
d
d
﹣1
其中﹣1≤d≤0.求 k(A)的最大值;
(Ⅲ)对所有满足性质 P 的 2 行 3 列的数表 A,求 k(A)的最大值.
【解答】解:(1)因为 r1(A)=1.2,r2(A)=﹣1.2,c1(A)=1.1,c2(A)=0.7,c3(A)=﹣1.8, 所以 k(A)=0.7
A.x | 3 x 2
B.x | 5 x 2
C.x | 3 x 3
【答案】A 【解析】
解: B x | x 3 x | 3 x 3 ,
D.x | 5 x 3
则 A B x | 3 x 2,
故选:A.
2.已知集合 A {x | x2 5x 6 0}, B {x Z |1 x 5} ,则 A B ( )
∴A∩B={x|2<x<3}.
故选:C.
6.【2015 年北京文科 01】若集合 A={x|﹣5<x<2},B={x|﹣3<x<3},则 A∩B=(

A.{x|﹣3<x<2}
B.{x|﹣5<x<2} C.{x|﹣3<x<3} D.{x|﹣5<x<3}
【解答】解:集合 A={x|﹣5<x<2},B={x|﹣3<x<3},
A {3, 2, 1, 0,1, 2,3}
∴ A B 1,0,1,2,3 .
故选 B.
4.已知全集U R ,集合 A x | 2x 4 , B {x | (x 1)(x 3) 0} ,则 U A B ( )
历年考题细目表
题型
年份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解答题 解答题

2010年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试题解析数学理科人教B版

2010年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试题解析数学理科人教B版

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抽样测试高三数学试卷(理科)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5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I 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西城·理·题1)1.设集合{|1}P x x =>,2{|0}Q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P Q = B .P Q R = C .P Q Ü D .Q P Ü 【解析】 C ;(1,)P =+∞,(,0)(1,)Q =-∞+∞.(西城·理·题2)2.函数sin cos y x x =+的最小值和最小正周期分别是( ) A.2π B .2,2π- C.π D .2,π- 【解析】 A ;π4y x ⎛⎫=+ ⎪⎝⎭.(西城·理·题3)3.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246a a +=,则5S 等于( ) A .10 B .12 C .15 D .30 【解析】 C ;24362a a a +==,于是33a =,53515S a ==.(西城·理·题4)4.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项测试中的8次成绩如茎叶图所示,1x ,2x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平均数,1s ,2s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这项测试成绩的标准差,则有( ) A .1212,x x s s >< B .1212,x x s s =< C .1212,x x s s == D .1212,x x s s <>3275538712455698210乙甲【解析】 B ;1215x x ==,2222222222221211(761167)(872278)88s s =+++++<=+++++.(西城·理·题5) 5.阅读右面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为( ) A .1321 B .2113 C .813 D .138【解析】 D ;1,1,220x y z ===<;1,2,320x y z ===<;,8,13,2120x y z ===>,故输出138.(西城·理·题6)6.某会议室第一排共有8个座位,现有3人就座,若要求每人左右均有空位,那么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A .12B .16C .24D .32 【解析】 C ;将三个人插入五个空位中间的四个空档中,有34A 24=种排法.(西城·理·题7)7.已知平面区域1||1{(,)0,{(,)01y x y x x y y M x y y x +⎧⎫-+⎧⎫⎪⎪Ω==⎨⎬⎨⎬⎩⎭⎪⎪⎩⎭≤≤≥≥≤,向区域Ω内随机投一点P ,点P 落在区域M 内的概率为( )A .14B .13C .12D .23【解析】 C ;如图,阴影部分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区域为Ω,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区域为M ,由面积比知12P =.(西城·理·题8)8.如图,平面α⊥平面β,αβ=直线l ,,A C 是α内不同的两点,,B D 是β内不同的两点,且,,,A B C D ∉直线l ,,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当||2||CD AB =时,,M N 两点不可能重合B .,M N 两点可能重合,但此时直线AC 与l 不可能相交 C .当AB 与CD 相交,直线AC 平行于l 时,直线BD 可以与l 相交 D .当,AB CD 是异面直线时,直线MN 可能与l 平行【解析】 B ;若,M N 两点重合,由,AM MB CM MD ==知AC BD ∥,从而AC ∥平面β,故有AC l ∥,故B 正确.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西城·理·题9)9.若(2i)i i a b -=+,其中,a b ∈R ,i 为虚数单位,则a b += . 【解析】 3;2i i a b +=+1,2a b ⇒==.(西城·理·题10)10.已知||2a =,||3b =,,a b 的夹角为60°,则|2|a b -= .222(2)44cos6013a b a a b b -=-⋅︒+=.(西城·理·题11)11.将极坐标方程2cos ρθ=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 . 【解析】 2220x y x +-=;2222cos 2x y x ρρθ=⇒+=.(西城·理·题12)12.如图,PC 切O 于点C ,割线PAB 经过圆心O ,弦CD AB ⊥于点E .已知O 的半径为3,2PA =,则PC =.OE = .B【解析】 94,5; 22(26)164PC PA PB PC =⋅=⨯+=⇒=;连结OC ,知O C P C ⊥,于是5PO =,2239235CO OE OP PE =⋅⇒==+.lBCOE PDA(西城·理·题13)13.已知双曲线2213y x -=的左顶点为1A ,右焦点为2F ,P 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12PA PF ⋅最小值为 . 【解析】 2-;12(1,0),(2,0)A F -,设(,)(1)P x y x ≥,2212(1,)(2,)2PA PF x y x y x x y ⋅=--⋅-=--+,又2213y x -=,故223(1)y x =-,于是2212114545816PA PF x x x ⎛⎫⋅=--=--- ⎪⎝⎭,当1x =时,取到最小值2-.(西城·理·题14)14.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若存在非零实数l 使得对于任意()x M M D ∈⊆,有x l D +∈,且()()f x l f x +≥,则称()f x 为M 上的l 高调函数.如果定义域为[1,)-+∞的函数2()f x x =为[1,)-+∞上的m 高调函数,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如果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是奇函数,当0x ≥时,22()||f x x a a =--,且()f x 为R 上的4高调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2,)+∞;[1,1]-; 2()(1)f x x x =-≥的图象如下图左所示,要使得(1)(1)1f m f -+-=≥,有2m ≥;1x -≥时,恒有(2)()f x f x +≥,故2m ≥即可;由()f x 为奇函数及0x ≥时的解析式知()f x 的图象如下图右所示,∵222(3)()f a a f a ==-,由2222(4)()(3)f a f a a f a -+-==≥,故2243a a -+≥,从而21a ≤,又21a ≤时,恒有(4)()f x f x +≥,故21a ≤即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西城·理·题15) 15.(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α为锐角,且πtan 24α⎛⎫+= ⎪⎝⎭.⑴求tan α的值;⑵求sin 2cos sin cos2αααα-的值.【解析】 ⑴π1tan tan 41tan ααα+⎛⎫+= ⎪-⎝⎭,所以1tan 2,1tan 22tan 1tan αααα+=+=--,所以1tan 3α=.⑵2sin 2cos sin 2sin cos sin cos2cos2αααααααα--=2sin (2cos 1)sin cos2sin cos2cos2ααααααα-===.因为1tan 3α=,所以cos 3sin αα=,又22sin cos 1αα+=,所以21sin 10α=,又α为锐角,所以sin α=所以sin 2cos sin cos 2αααα-.(西城·理·题16) 16.(本小题满分13)在一个选拔项目中,每个选手都需要进行4轮考核,每轮设有一个问题,能正确回答者进入下一轮考核,否则被淘汰,已知某选手能正确回答第一、二、三、四轮问题的概率分别为56、45、34、13,且各轮问题能否正确回答互不影响. ⑴求该选手进入第三轮才被淘汰的概率;⑵求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⑶该选手在选拔过程中回答过的问题的个数记为X ,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期望.【解析】 设事件(1,2,3,4)i A i =表示“该选手能正确回答第i 轮问题”,由已知12345431(),(),(),()6543P A P A P A P A ====,⑴设事件B 表示“该选手进入第三轮被淘汰”,则331212()()()()()P B P A A A P A P A P A ==543116546⎛⎫=⨯⨯-= ⎪⎝⎭.⑵设事件C 表示“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 则123112()()P C P A A A A A A =++1231121515431()()()(1)6656542P A P A A P A A A =++=+⨯+⨯⨯-=; ⑶X 的可能取值为1,2,3,4,11(1)()6P X P A ===,21541(2)()(1)656P X P A A ===⨯-=,3125431(3)()(1)6546P X P A A A ===⨯⨯-=,1235431(4)()6542P X P A A A ===⨯⨯=,()123436662E X =⨯+⨯+⨯+⨯=.(西城·理·题17) 17.(本小题满分14分)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CD ⊥底面ABCD ,PD CD ⊥,E 为PC 中点,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CD ∥,ADC ∠=90°,1AB AD PD ===,2CD =. ⑴求证:BE ∥平面PAD ; ⑵求证:BC ⊥平面PBD ;⑶设Q 为侧棱PC 上一点,PQ PC λ=,试确定λ的值,使得二面角Q BD P --为45°.PEDCB A【解析】 ⑴取PD 的中点F ,连结,EF AF ,因为E 为PC 中点,所以EF CD ∥,且11,2EF CD ==在梯形ABCD 中,AB CD ∥,1AB =,所以EF AB ∥,EF AB =,四边形ABE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 AF ∥,BE ⊄平面PAD ,AF ⊂平面PAD , 所以BE ∥平面PAD . ⑵平面PCD ⊥底面ABCD ,PD CD ⊥,所以PD ⊥平面ABCD ,所以PD AD ⊥.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1,0,0)A ,(1,1,0)B ,(0,2,0)C ,(0,0,1)P .(1,1,0),(1,1,0)DB BC ==-.所以0,BC DB BC DB ⋅=⊥.又由PD ⊥平面ABCD ,可得PD BC ⊥, 所以BC ⊥平面PBD .⑶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1,1,0)BC =-,(0,2,1),,(0,1)PC PQ PC λλ=-=∈, 所以(0,2,1)Q λλ-,设平面QBD 的法向量为(,,)n a b c =,由0n DB ⋅=,0n DQ ⋅=,得02(1)0a b b c λλ+=⎧⎨+-=⎩,所以21,1,1n λλ⎛⎫=- ⎪-⎝⎭,所以cos45||||n BCn BC⋅︒===, 注意到(0,1)λ∈,得1λ.(西城·理·题18) 18.(本小题满分14分)椭圆C:22221(0)x y a b a b+=>>.⑴求椭圆C 的方程;⑵设过点D (0,4)的直线l 与椭圆C交于,E F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OEF ∆为直角三角形,求直线l 的斜率. 【解析】 ⑴由已知225c a b a =+=, 又222a b c =+,解得224,1a b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4x y +=;⑵根据题意,过点(0,4)D 满足题意的直线斜率存在,设:4l y kx =+, 联立22144x y y kx ⎧+=⎪⎨⎪=+⎩,消去y 得22(14)32600k x kx +++=,222(32)240(14)64240k k k ∆=-+=-,令0∆>,解得2154k >. 设E 、F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x y x y , ⅰ)当EOF ∠为直角时,则1212223260,1414k x x x x k k +=-=++, 因为EOF ∠为直角,所以0OE OF ⋅=,即12120x x y y +=, 所以21212(1)4()160k x x k x x ++++=,所以222215(1)32401414k k k k ⨯+-+=++,解得k =ⅱ)当OEF ∠或OFE ∠为直角时,不妨设OEF ∠为直角,此时,1OE k k ⋅=,所以111141y y x x -⋅=-,即221114x y y =-……① 又221114x y +=…………② 将①代入②,消去1x 得2113440y y +-=, 解得123y =或12y =-(舍去), 将123y =代入①,得1x =所以114y k x -== 经检验,所求k 值均符合题意,综上,k的值为.(西城·理·题19) 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1e x a f x x ⎛⎫=+ ⎪⎝⎭,其中0a >.⑴求函数()f x 的零点;⑵讨论()y f x =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⑶在区间,2a ⎛⎤-∞- ⎥⎝⎦上,()f x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⑴令()0f x =,得x a =-,所以函数()f x 的零点为a -.⑵函数()f x 在区域(,0)-∞上有意义,22()e xx ax a f x x +-'=⋅,令()0f x '=得12x x ==,因为0a >,所以120,0x x <>,当x 在定义域上变化时,()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所以在区间,⎛-∞ ⎝⎭上()f x 是增函数,在区间0⎫⎪⎪⎝⎭上()f x 是减函数.⑶在区间,2a ⎛⎤-∞- ⎥⎝⎦上()f x 存在最小值2a f ⎛⎫- ⎪⎝⎭, 证明:由⑴知a -是函数()f x 的零点,因为10a x a --=-=>, 所以10x a <-<.由()1e x a f x x ⎛⎫=+ ⎪⎝⎭知,当x a <-时,()0f x >.又函数在1(,0)x 上是减函数,且102ax a <-<-<.所以函数在区间1,2a x ⎛⎤- ⎥⎝⎦上的最小值为2a f ⎛⎫- ⎪⎝⎭,且()02a f -<.所以函数在区间,2a ⎛⎤-∞- ⎥⎝⎦上的最小值为2a f ⎛⎫- ⎪⎝⎭. 计算得2e 2aa f -⎛⎫-=- ⎪⎝⎭.(西城·理·题20) 20.(本小题满分13分)对于各项均为整数的数列{}n a ,如果i a i +(i =1,2,3,…)为完全平方数,则称数列{}n a 具有“P性质”.不论数列{}n a 是否具有“P 性质”,如果存在与{}n a 不是同一数列的{}n b ,且{}n b 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①123,,,...,n b b b b 是123,,,...,n a a a a 的一个排列;②数列{}n b 具有“P 性质”,则称数列{}n a 具有“变换P 性质”.⑴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3n n S n =-,证明数列{}n a 具有“P 性质”;⑵试判断数列1,2,3,4,5和数列1,2,3,…,11是否具有“变换P 性质”,具有此性质的数列请写出相应的数列{}n b ,不具此性质的说明理由;⑶对于有限项数列A :1,2,3,…,n ,某人已经验证当2[12,](5)n m m ∈≥时,数列A 具有“变换P 性质”,试证明:当”22[1,(1)]n m m ∈++时,数列A 也具有“变换P 性质”.【解析】 ⑴当2n ≥时,1n n n a S S -=-2221(1)[(1)1]33n n n n n n -=----=-,又10a =,所以2*()n a n n n =-∈N . 所以2(1,2,3,)i a i i i +==是完全平方数,数列{}n a 具有“P 性质”;⑵数列1,2,3,4,5具有“变换P 性质”, 数列{}n b 为3,2,1,5,4,数列1,2,3,…,11不具有“变换P 性质”,因为11,4都只有与5的和才能构成完全平方数, 所以数列1,2,3,…,11不具有“变换P 性质”; ⑶设2,121n m j j m =++≤≤, 注意到22(2)()44m m j m j +-+=+-, 令441h m j =+--, 由于121,5j m m +≤≤≥, 所以4412212h m j m =+--+≥≥,又22244142m h m m j m m -=--++--≥,2242(2)60m m m --=-->, 所以2h m <,即2[12,]h m ∈,因为当2[12,](5)n m m ∈≥时,数列{}n a 具有“变换P 性质”, 所以1,2,…,441m j +--可以排列成123,,,,h a a a a ,使得(1,2,,)i a i i h +=都是平方数.另外,244,441,,m j m j m j +-+-++可以按相反顺序排列, 即排列为2,,441,44m j m j m j +--++-,使得22(44)()(2)m j m j m +-++=+,22(441)(1)(2),,m j m j m +-+++-=+ 所以1,2,22441,44,,1,m j m j m j m j +--+--++可以排列成 2123,,,,,,44h a a a a m j m j ++-, 满足2(1,2,,)i a i i m j +=+都是平方数. 即当22[1,(1)]n m m ∈++时,数列A 也具有“变换P 性质”.。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参考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sin cos βαβαβα--+= )]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sin sin βαβαβ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集合=-====-P M x y y P y y M x 则},1|{},2|{( )A .}1|{>y yB .}1|{≥y yC .}0|{>y yD .}0|{≥y y2.若xx x f 1)(-=,则方程x x f =)4(的根是( )A .21 B .-21 C .2 D .-23.设复数=+=+-=2121arg ,2321,1z z i z i z 则( )A .π1213B .π127 C .π125 D .-π1254.函数)1(11)(x x x f --=的最大值是( ) A .54 B .45 C .43 D .345.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0(0122222>>=+>+b a byax y b x a 与的曲线大致是(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l c c S )(21+'=台侧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 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体的体积公式334R V π=球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xyxy xyxyOOOOABCD6.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且)2(π≠<<C C B A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C A sin sin <B .C A cos cos <C .tgC tgA <D .ctgC ctgA <7.椭圆ϕϕϕ(sin 3,cos 54⎩⎨⎧=+=y x 为参数)的焦点坐标为( ) A .(0,0),(0,-8) B .(0,0),(-8,0)C .(0,0),(0,8)D .(0,0),(8,0)8.如图,在正三角形ABC 中,D ,E ,F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 G ,H ,I ,J 分别为AF ,AD ,BE ,DE 的中点.将△ABC 沿DE ,EF ,DF 折成三棱锥以后,GH 与IJ 所成角的度 数为( )A .90°B .60°C .45°D .0°9.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插入原节目单中,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A .42B .30C .20D .1210.已知直线1)0(022=+≠=++y x abc c by ax 与圆相切,则三条边长分别为|a |,|b|,|c|的三角形( )A .是锐角三角形B .是直角三角形C .是钝角三角形D .不存在11.若不等式6|2|<+ax 的解集为(-1,2),则实数a 等于( )A .8B .2C .-4D .-81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OB 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3032,0,0=+==y x y x ,则△AOB 内部和边上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总数是( ) A .95B .91C .88D .75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A B CDEFG H JL数 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二 三总 分 17 18 19 20 21 22 分 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如图,一个底面半径为R 的圆柱形量杯中装有适量的水.若放入一个半径为r 的实心铁球,水 面高度恰好升高r ,则=rR14.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 结果与相应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观察表中数据 的特点,用适当的数填入表中空白( )内年龄(岁) 30 35 40 45 50 55 60 65收缩压(水银柱 毫米)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 )145 舒张压(水银柱 毫米) 70 73 75 78 80 83 ( )8815.如图,F 1,F 2分别为椭圆12222=+by ax 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POF 2是面积为3的正三角形,则b 2的值是16.若存在常数0>p ,使得函数 =)()(px f x f 满足)(),)(2(x f R x p px f 则∈-的一个正周期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解不等式:.1)1(log)2(log 21221-->--x x x18.(本小题满分12分)rr↑↓(1)(2)xyOPF 1F已知函数)(,2cos 4sin 5cos6)(24x f xx x x f 求-+=的定义域,判断它的奇偶性,并求其值域.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边长为22,侧棱长为4.E ,F 分别为棱AB ,BC 的中点, EF ∩BD=G .(Ⅰ)求证: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 (Ⅱ)求点D 1到平面B 1EF 的距离d ; (Ⅲ)求三棱锥B 1—EFD 1的体积V .ABCD EFGB 1C 1D 1A 1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 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 当每辆车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时,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一辆. 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50元.(Ⅰ)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车?(Ⅱ)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21.(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在边长为l 的等边△ABC 中,圆O 1为△ABC 的内切圆,圆O 2与圆O 1外切,且与AB ,BC 相切,…,圆O n+1与圆O n 外切,且与AB ,BC 相切,如此无限继续下去. 记圆O n 的面积为)(N n a n ∈. (Ⅰ)证明}{n a 是等比数列; (Ⅱ)求)(lim 21n n a a a +++∞→ 的值.ABCO 1O 222.(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1l相切,点C在l上.x:-=(Ⅰ)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的方程;(Ⅱ)设过点P,且斜率为-3的直线与曲线M相交于A,B两点.(i)问:△ABC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ii)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求这种点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北京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C2.A3.C4.D5.D6.A7.D8.B9.A 10.B 11.C 12.B 二、填空题: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13.332 14.(140)(85) 15.32 16.2p 注:填2p 的正整数倍中的任何一个都正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对数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满分12分.解:原不等式变形为)22(log)2(log21221->--x x x .所以,原不等式3230,203,01,0)1)(2(22201,0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x x .18.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满分12分.解:由Z k k x k x x ∈+≠+≠≠,42,2202cos ππππ解得得.所以)(x f 的定义域为}.,42|{Z k k x R x x ∈+≠∈ππ且因为)(x f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2cos(4)(sin 5)(cos 6)(24x x x x f ---+-=-)(),(2cos 4sin 5cos624x f x f xx x 所以=-+=是偶函数.当xx x x f Z k k x 2cos 4sin 5cos6)(,,4224-+=∈+≠时ππ1c o s 32c o s )1c o s 3)(1cos 2(222-=--=x xx x ,所以)(x f 的值域为}221211|{≤<<≤-y y y 或19.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的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满分12分.(Ⅰ)证法一: 连结AC.∵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正方形,∴AC ⊥BD ,又AC ⊥D 1D ,故AC ⊥平面BDD 1B 1.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故EF ∥AC , ∴EF ⊥平面BDD 1B 1, ∴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 证法二:∵BE=BF ,∠EBD=∠FBD=45°,∴EF ⊥BD. 又 EF ⊥D 1D∴EF ⊥平面BDD 1B 1, ∴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 (Ⅱ)在对角面BDD 1B 1中,作D 1H ⊥B 1G ,垂足为H.∵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且平面B 1EF ∩平面BDD 1B 1=B 1G , ∴D 1H ⊥平面B 1EF ,且垂足为H ,∴点D 1到平面B 1EF 的距离d=D 1H.解法一:在Rt △D 1HB 1中,D 1H=D 1B 1·sin ∠D 1B 1H. ∵422221111=⋅==B A B D ,,174144sin sin 2211111=+==∠=∠GB B B GB B H B D∴.17171617441=⋅==H D d 解法二:∵△D 1HB 1~△B 1BG , ∴GB B D BB H D 11111=,∴.1717161442221211=+===GB B B H D d解法三:连结D 1G ,则三角形D 1GB 1的面积等于正方形DBB 1D 1面积的一半, 即21112121B B H D G B =⋅⋅, .1717161211===∴GB BB H D d(Ⅲ)EF B EF B D EFD B S d V V V 1111131∆--⋅⋅===.31617221171631=⋅⋅⋅⋅=20.本小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满分12分.解:(Ⅰ)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未租出的车辆数为125030003600=-,所以这时租出了88辆车.(Ⅱ)设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x 元,则租赁公司的月收益为50503000)150)(503000100()(⨯-----=x x x x f ,整理得307050)4050(5012100016250)(22+--=-+-=x x xx f BO n-1O nACABCDEFG B 1C 1D 1A 1B 1BG DD 1HB 1BG DD 1H所以,当x =4050时,)(x f 最大,最大值为307050)4050(=f ,即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4050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为307050元.21.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数列极限、三角函数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 满分13分. (Ⅰ)证明:记r n 为圆O n 的半径,则,633021l tg l r =︒=.2130sin 11=︒=+---nn n n r r r r所以,12),2(3122111lra n r r n n ππ==≥=-于是91)(211==--n n n n r r a a 故}{n a 成等比数列.(Ⅱ)解:因为),()91(11N n a a n n ∈=-所以.323911)(lim 2121l a a a a nn π=-=+++∞→22.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与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及位置关系,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满分13分.解:(Ⅰ)依题意,曲线M 是以点P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曲线M 的方程为x y 42=.(Ⅱ)(i )由题意得,直线AB 的方程为⎪⎩⎪⎨⎧=--=--=xy x y x y 4)1(3)1(32由消y 得.3,31,03103212===+-x x x x 解得所以A 点坐标为)332,31(,B 点坐标为(3,32-),.3162||21=++=x x AB假设存在点C (-1,y ),使△ABC 为正三角形,则|BC|=|AB|且|AC|=|AB|,即⎪⎪⎩⎪⎪⎨⎧=-++=+++222222)316()32()131(,)316()32()13(y y 由①-②得,)332()34()32(42222-+=++y y.9314-=y 解得但9314-=y 不符合①,所以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无解.① ② )332,31()32,3(-xy 42=l32-332xyA OB P(1,0)-1因此,直线l 上不存在点C ,使得△ABC 是正三角形. (ii )解法一:设C (-1,y )使△ABC 成钝角三角形, 由321)1(3=⎩⎨⎧-=--=y x x y 得, 即当点C 的坐标为(-1,32)时,A ,B ,C 三点共线,故32≠y . 又2222334928)332()311(||y y y AC +-=-+--=,22223428)32()13(||y y y BC ++=+++=, 9256)316(||22==AB .当222||||||AB AC BC +>,即9256334928342822++->++y y y y ,即CAB y ∠>,392时为钝角.当222||||||AB BC AC +>,即9256342833492822+++>+-y y y y ,即CBA y ∠-<时3310为钝角.又222||||||BC AC AB +>,即2234283349289256y y y y ++++->,即0)32(,03433422<+<++y y y . 该不等式无解,所以∠ACB 不可能为钝角.因此,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点C 的纵坐标y 的取值范围是)32(9323310≠>-<y y y 或.解法二: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2)38()332()35(=++-y x . 圆心)332,35(-到直线1:-=x l 的距离为38,所以,以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于点G )332,1(--.当直线l 上的C 点与G 重合时,∠ACB 为直角,当C 与G点不重合,且A ,B ,C 三点不共线时, ∠ACB 为锐角,即△ABC 中∠ACB 不可能是钝角. 因此,要使△ABC 为钝角三角形,只可能是∠CAB 或∠CBA 为钝角. 过点A 且与AB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9321).31(33332=-=-=-y x x y 得令.过点B 且与AB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3(3332-=+x y . 令33101-=-=y x 得.又由321)1(3=⎩⎨⎧-=--=y x x y 解得,所以,当点C 的坐标为(-1,32)时,A ,B ,C 三点共线,不构成三角形.因此,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点C 的纵坐标y 的取值范围是).32(9323310≠>-<y y y 或。

(北京卷)十年真题(2010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立体几何文(含解析)

(北京卷)十年真题(2010_2019)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立体几何文(含解析)

专题09立体几何历年考题细目表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8年北京文科06】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1.A.1 B.2 C.3 D.4【解答】解:四棱锥的三视图对应的直观图为:PA⊥底面ABCD,AC,CD,PC=3,PD=2,可得三角形PCD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侧面中有3个直角三角形,分别为:△PAB,△PBC,△PAD.故选:C.2.【2017年北京文科0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60 B.30 C.20 D.10【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三棱锥,该三棱锥的体积10.故选:D.3.【2015年北京文科0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A.1 B.C.D.2【解答】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四棱锥,且四棱锥的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底面为正方形如图:其中PB⊥平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PB=1,AB=1,AD=1,∴BD,PD.PC═该几何体最长棱的棱长为:故选:C.4.【2013年北京文科08】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对角线BD1的三等分点,P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A.3个B.4个C.5个D.6个【解答】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AB|=3,则A(3,0,0),B(3,3,0),C(0,3,0),D(0,0,0),A1(3,0,3),B1(3,3,3),C1(0,3,3),D1(0,0,3),∴(﹣3,﹣3,3),设P(x,y,z),∵(﹣1,﹣1,1),∴(2,2,1).∴|PA|=|PC|=|PB1|,|PD|=|PA1|=|PC1|,|PB|,|PD1|.故P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3,,共4个.故选:B.5.【2012年北京文科07】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锥的表面积是()A.28+6B.30+6C.56+12D.60+12【解答】解: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边长为4和5的三角形,一个侧面垂直底面的等腰三角形,高为4,底边长为5,如图,所以S底10,S后,S右10,S左6.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S底+S后+S右+S左=30+6.故选:B.6.【2011年北京文科05】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A.16B.16+16C.32D.16+32【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三视力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棱锥的底面边长为4,故底面面积为16,棱锥的高为2,故侧面的高为:2,则每个侧面的面积为: 4,故棱锥的表面积为:16+16,故选:B.7.【2010年北京文科05】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B.C.D.【解答】解:由正视图可知去掉的长方体在正视线的方向,从侧视图可以看出去掉的长方体在原长方体的左侧,由以上各视图的描述可知其俯视图符合C选项.故选:C.8.【2010年北京文科08】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点Q是CD的中点,动点P在棱AD上,若EF=1,DP=x,A1E=y(x,y大于零),则三棱锥P﹣EFQ的体积()A.与x,y都有关B.与x,y都无关C.与x有关,与y无关D.与y有关,与x无关【解答】解:三棱锥P﹣EFQ的体积与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和三角形EFQ的面积有关,由图形可知,平面EFQ与平面CDA1B1是同一平面,故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是P到平面CDA1B1的距离,且该距离就是P到线段A1D的距离,此距离只与x有关,因为EF=1,点Q到EF的距离为线段B1C的长度,为定值,综上可知所求三棱锥的体积只与x有关,与y无关.故选:C.9.【2019年北京文科12】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l,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解答】解: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该几何体是把棱长为4的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则该几何体的体积V.故答案为:40.10.【2019年北京文科13】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解答】解:由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知: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若l⊥α,l⊥m,则m∥α.故答案为:若l⊥α,l⊥m,则m∥α.11.【2016年北京文科11】某四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柱的体积为.【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上部是一个以俯视图为底面四棱柱,棱柱的底面面积S(1+2)×1,棱柱的高为1,故棱柱的体积V,故答案为:12.【2014年北京文科11】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最长棱的棱长为.【解答】解:由主视图知CD⊥平面ABC,设AC中点为E,则BE⊥AC,且AE=CE=1;由主视图知CD=2,由左视图知BE=1,在Rt△BCE中,BC,在Rt△BCD中,BD,在Rt△ACD中,AD=2.则三棱锥中最长棱的长为2.故答案为:2.13.【2013年北京文科10】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体积为.【解答】解:几何体为底面边长为3的正方形,高为1的四棱锥,所以体积.故答案为:3.14.【2019年北京文科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Ⅰ)求证:BD⊥平面PAC;(Ⅱ)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Ⅲ)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解答】证明:(Ⅰ)∵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BD⊥PA,BD⊥AC,∵PA∩AC=A,∴BD⊥平面PAC.(Ⅱ)∵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ABC=60°,∴AB⊥AE,PA⊥AE,∵PA∩AB=A,∴AE⊥平面PAB,∵AE⊂平面PAE,∴平面PAB⊥平面PAE.解:(Ⅲ)棱PB上是存在中点F,使得CF∥平面PAE.理由如下:取AB中点G,连结GF,CG,∵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CG∥AE,FG∥PA,∵CG∩FG=G,AE∩PA=A,∴平面CFG∥平面PAE,∵CF⊂平面CFG,∴CF∥平面PAE.15.【2018年北京文科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Ⅰ)求证:PE⊥BC;(Ⅱ)求证:平面PAB⊥平面PCD;(Ⅲ)求证:EF∥平面PCD.【解答】证明:(Ⅰ)PA=PD,E为AD的中点,可得PE⊥AD,底面ABCD为矩形,可得BC∥AD,则PE⊥BC;(Ⅱ)由于平面PAB和平面PCD有一个公共点P,且AB∥CD,在平面PAB内过P作直线PG∥AB,可得PG∥CD,即有平面PAB∩平面PCD=PG,由平面PAD⊥平面ABCD,又AB⊥AD,可得AB⊥平面PAD,即有AB⊥PA,PA⊥PG;同理可得CD⊥PD,即有PD⊥PG,可得∠APD为平面PAB和平面PCD的平面角,由PA⊥PD,可得平面PAB⊥平面PCD;(Ⅲ)取PC的中点H,连接DH,FH,在三角形PCD中,FH为中位线,可得FH∥BC,FH BC,由DE∥BC,DE BC,可得DE=FH,DE∥FH,四边形EFH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EF∥DH,EF⊄平面PCD,DH⊂平面PCD,即有EF∥平面PCD.16.【2017年北京文科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解答】解:(1)证明:由PA⊥AB,PA⊥BC,AB⊂平面ABC,BC⊂平面ABC,且AB∩BC=B,可得PA⊥平面ABC,由BD⊂平面ABC,可得PA⊥BD;(2)证明:由AB=BC,D为线段AC的中点,可得BD⊥AC,由PA⊥平面ABC,PA⊂平面PAC,可得平面PAC⊥平面ABC,又平面PAC∩平面ABC=AC,BD⊂平面ABC,且BD⊥AC,即有BD⊥平面PAC,BD⊂平面BDE,可得平面BDE⊥平面PAC;(3)PA∥平面BDE,PA⊂平面PAC,且平面PAC∩平面BDE=DE,可得PA∥DE,又D为AC的中点,可得E为PC的中点,且DE PA=1,由PA⊥平面ABC,可得DE⊥平面ABC,可得S△BDC S△ABC2×2=1,则三棱锥E﹣BCD的体积为DE•S△BDC1×1.17.【2016年北京文科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1)求证:DC⊥平面PAC;(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PC⊥平面ABCD,DC⊂平面ABCD,∴PC⊥DC,∵DC⊥AC,PC∩AC=C,∴DC⊥平面PAC;(2)证明:∵AB∥DC,DC⊥AC,∴AB⊥AC,∵PC⊥平面ABCD,AB⊂平面ABCD,∴PC⊥AB,∵PC∩AC=C,∴AB⊥平面PAC,∵AB⊂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AC;(3)解:在棱PB上存在中点F,使得PA∥平面CEF.∵点E为AB的中点,∴EF∥PA,∵PA⊄平面CEF,EF⊂平面CEF,∴PA∥平面CEF.18.【2015年北京文科18】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 且AC=BC,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VB∥平面MOC;(2)求证:平面MOC⊥平面VAB(3)求三棱锥V﹣ABC的体积.【解答】(1)证明:∵O,M分别为AB,VA的中点,∴OM∥VB,∵VB⊄平面MOC,OM⊂平面MOC,∴VB∥平面MOC;(2)∵AC=BC,O为AB的中点,∴OC⊥AB,∵平面VAB⊥平面ABC,OC⊂平面ABC,∴OC⊥平面VAB,∵OC⊂平面MOC,∴平面MOC⊥平面VAB(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CB中,AC=BC,∴AB=2,OC=1,∴S△VAB,∵OC⊥平面VAB,∴V C﹣VAB•S△VAB,∴V V﹣ABC=V C﹣VAB.19.【2014年北京文科17】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为A1C1、BC的中点.(1)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2)求证:C1F∥平面ABE;(3)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解答】解:(1)证明:∵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BB1⊥AB,∵AB⊥BC,BB1∩BC=B,BB1,BC⊂平面B1BCC1,∴AB⊥平面B1BCC1,∵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B1BCC1;(Ⅱ)证明:取AB中点G,连接EG,FG,则∵F是BC的中点,∴FG∥AC,FG AC,∵E是A1C1的中点,∴FG∥EC1,FG=EC1,∴四边形FGEC1为平行四边形,∴C1F∥EG,∵C1F⊄平面ABE,EG⊂平面ABE,∴C1F∥平面ABE;(3)解:∵AA1=AC=2,BC=1,AB⊥BC,∴AB,∴V E﹣ABC S△ABC•AA1(1)×2.20.【2013年北京文科1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Ⅰ)PA⊥底面ABCD;(Ⅱ)BE∥平面PAD;(Ⅲ)平面BEF⊥平面PCD.【解答】解:(Ⅰ)∵PA⊥AD,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由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PA⊥平面ABCD.(Ⅱ)∵AB∥CD,AB⊥AD,CD=2AB,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故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故有BE∥AD.又AD⊂平面PAD,BE不在平面PAD内,故有BE∥平面PAD.(Ⅲ)平行四边形ABED中,由AB⊥AD可得,ABED为矩形,故有BE⊥CD①.由PA⊥平面ABCD,可得PA⊥AB,再由AB⊥AD可得AB⊥平面PAD,∴CD⊥平面PAD,故有CD⊥PD.再由E、F分别为CD和PC的中点,可得EF∥PD,∴CD⊥EF②.而EF和BE是平面B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故有CD⊥平面BEF.由于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21.【2012年北京文科16】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解答】解:(1)∵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又DE⊄平面A1CB,∴DE∥平面A1CB.(2)由已知得AC⊥BC且DE∥BC,∴DE⊥AC,∴DE⊥A1D,又DE⊥CD,∴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DE⊥A1F,又A1F⊥CD,∴A1F⊥平面BCDE,∴A1F⊥BE.(3)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DE∥BC,∴DE∥PQ.∴平面DEQ即为平面DEP.由(Ⅱ)知DE⊥平面A1DC,∴DE⊥A1C,又∵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A1C⊥DP,∴A1C⊥平面DE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22.【2011年北京文科17】如图,在四面体PABC中,PC⊥AB,PA⊥BC,点D,E,F,G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Ⅰ)求证:DE∥平面BCP;(Ⅱ)求证:四边形DEFG为矩形;(Ⅲ)是否存在点Q,到四面体PABC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解答】证明:(Ⅰ)∵D,E分别为AP,AC的中点,∴DE∥PC,∵DE⊄平面BCP,∴DE∥平面BCP.(Ⅱ)∵D,E,F,G分别为AP,AC,BC,PB的中点,∴DE∥PC∥FG,DG∥AB∥EF∴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PC⊥AB,∴DE⊥DG,∴四边形DEFG为矩形.(Ⅲ)存在点Q满足条件,理由如下:连接DF,EG,设Q为EG的中点,由(Ⅱ)知DF∩EG=Q,且QD=QE=QF=QG EG,分别取PC,AB的中点M,N,连接ME,EN,NG,MG,MN,与(Ⅱ)同理,可证四边形MENG为矩形,其对角线交点为EG的中点Q,且QM=QN EG,∴Q为满足条件的点.23.【2010年北京文科17】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CE =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解答】证明:(Ⅰ)设AC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 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Ⅱ)连接FG.因为EF∥CG,EF=CG=1,且CE=1,所以平行四边形CEFG为菱形.所以CF⊥EG.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BD⊥AC.又因为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所以BD⊥平面ACEF.所以CF⊥BD.又BD∩EG=G,所以CF⊥平面BDE.考题分析与复习建议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和距离)等.历年考题主要以选择填空或解答题题型出现,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为: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和距离)等.预测明年本考点题目会比较稳定,备考方向以知识点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和距离)等为重点较佳.最新高考模拟试题AD与BD所成的角为()1.在正方体中, 1A.45?B.90C.60D.120【答案】C【解析】如图,连结BC1、BD和D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由AB=D 1C 1,AB ∥D 1C 1,可知AD 1∥BC 1, 所以∠DBC 1就是异面直线AD 1与BD 所成角,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BC 1、BD 和DC 1是其三个面上的对角线,它们相等. 所以△DBC 1是正三角形,∠DBC 1=60° 故异面直线AD 1与BD 所成角的大小为60°. 故选:C . 2.在正方体中,用空间中与该正方体所有棱成角都相等的平面α去截正方体,在截面边数最多时的所有多边形中,多边形截面的面积为S ,周长为l ,则( ) A .S 为定值,l 不为定值 B .S 不为定值,l 为定值 C .S 与l 均为定值 D .S 与l 均不为定值【答案】C 【解析】正方体的所有棱中,实际上是3组平行的棱,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 如图:与面1A BD 平行的面且截面是六边形时满足条件,不失一般性设正方体边长为1,即六边形EFGHMN ,其中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22EF =, ∴六边形的周长l 为定值32. ∴六边形的面积为,由正方体的对称性可得其余位置时也为正六边形,周长与面积不变, 故S 与l 均为定值,故选C.3.在四面体P ABC -中,ABC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3,3PA =,4PB =,5PC =,则四面体P ABC -的体积为( )A .3B .23C .11D .10【答案】C 【解析】如图,延长CA 至D ,使得3AD =,连接,DB PD , 因为,故ADB ∆为等腰三角形,又,故,所以即,故CB DB ⊥,因为,所以,所以CB PB ⊥,因,DB ⊂平面PBD ,PB ⊂平面PBD ,所以CB ⊥平面PBD , 所以,因A 为DC 的中点,所以,因为,故PD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又,而4PB =,故即PBD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所以,故选C.4.若,a b 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αβ⊥B .若,则αβ‖C .若,则αβ‖D .若,则αβ‖ 【答案】C 【解析】A 中,若,平面,αβ可能垂直也可能平行或斜交,不正确; B 中,若,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不正确;C 中,若,a b αβ⊥⊥,则,a b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线,a b ‖必有αβ‖,正确;D 中,若,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不正确.故选C.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A .23π B .32π C .3π D .43π 【答案】B 【解析】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正方体的一角得到的. 故:该几何体的外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所以:球的半径,则:.故选:B . 6.如图,正方体中,E 为棱1BB 的中点,用过点A 、E 、1C 的平面截去该正方体的下半部分,则剩余几何体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解:正方体中,过点1,,A E C 的平面截去该正方体的上半部分后, 剩余部分的直观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图中粗线部分.故选:A.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这两个平面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C.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均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D.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答案】D【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正确;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这两个平面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B正确;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均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正确;当一条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垂直时,该直线与平面不一定垂直,D错误,故选D.-中,8.《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之为“鳖臑”.在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点E,F分别为PC,PD的中点,则图中的PD⊥平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且PD CD鳖臑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 【解析】由题意,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PDDC ,PD BC ⊥,又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BC CD ⊥,所以BC ⊥平面PCD ,BC PC ⊥,所以四面体PDBC 是一个鳖臑, 因为DE ⊂平面PCD ,所以BC DE ⊥,因为PD CD =,点E 是PC 的中点,所以DE PC ⊥, 因为,所以DE ⊥平面PBC ,可知四面体EBCD 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四面体EBCD 是一个鳖臑, 同理可得,四面体PABD 和FABD 都是鳖臑, 故选C.9.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AB ⊥平面ABC ,A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AB △是以AB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 【答案】48π 【解析】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取AB 的中点F , 设其中心为O ,由6AB =, 得,PAB ∆是以AB 为斜边的等腰角三角形,PF AB ∴⊥,又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 ,PF ∴⊥平面 ABC ,PF OF ∴⊥,,则O 为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球心, 外接球半径,∴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故答案为48π.10.若将一个圆锥的侧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其展开图是半径为3,圆心角为23π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 【答案】223π 【解析】因为展开图是半径为3,圆心角为23π的扇形,所以圆锥的母线3l =,圆锥的底面的周长为,因此底面的半径1r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圆锥的高,所以圆锥的体积为.11.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正确命题序号是_____. (1)若m α,n α∥,则m n ∥ (2)若m α⊥,m n ⊥则n α∥(3)若m α⊥,n β⊥且m n ⊥,则αβ⊥; (4)若m β⊂,αβ,则m α【答案】(3)(4) 【解析】 若,则m 与n 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1)错误; 若则n α∥或n α⊂,故(2)错误; 若且m n ⊥,则αβ⊥,故(3)正确;若,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可得m α,故(4)正确;故答案为:(3)(4) 12.长方体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若在侧棱1AA 上存在点E ,使得,则侧棱1AA 的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2 【解析】设侧棱AA 1的长为x ,A 1E =t ,则AE =x ﹣t ,∵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C 1EB =90°, ∴,∴2+t 2+1+(x ﹣t )2=1+x 2, 整理,得:t 2﹣xt+1=0,∵在侧棱AA 1上至少存在一点E ,使得∠C 1EB =90°, ∴△=(﹣x )2﹣4≥0, 解得x≥2.∴侧棱AA 1的长的最小值为2. 故答案为2.13.如图,在Rt ABC ∆中,1AB BC ==,D 和E 分别是边BC 和AC 上一点,DE BC ⊥,将CDE ∆沿DE 折起到点P 位置,则该四棱锥P ABDE -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答案】327【解析】在Rt ABC ∆中,由已知,1AB BC ==,DE BC ⊥,所以设,四边形ABDE 的面积为,当CDE ∆⊥平面ABDE 时,四棱锥P ABDE -体积最大, 此时,且,故四棱锥P ABDE -体积为,,30,3x ⎛⎫∈ ⎪ ⎪⎝⎭时,0V '> ;时,0V '<,所以,当33x =时,max 327V =. 故答案为32714.三棱锥P ABC -的4个顶点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PA ⊥平面ABC ,ABC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则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______. 【答案】65【解析】△ABC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可得外接圆的半径2r asin60==︒2,即r =1.∵PA ⊥平面ABC ,PA =h ,球心到底面的距离d 等于三棱锥的高PA 的一半即h2,那么球的半径R2,解得h=2,又由知,得'65d =故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65故答案为65. 15.如图,该几何体由底面半径相同的圆柱与圆锥两部分组成,且圆柱的高与底面半径相等.若圆柱与圆锥的侧面积相等,则圆锥与圆柱的高之比为_______.【答案】3 【解析】设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则圆柱的高1h =R ,圆锥的母线长为L ,因为圆柱与圆锥的侧面积相等, 所以,,解得:L =2R ,得圆锥的高为2h =3R ,所以,圆锥与圆柱的高之比为33RR=. 故答案为:3 16.直三棱柱中,,设其外接球的球心为O ,已知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1,则球O 表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16π. 【解析】如图,在Rt ABC ∆中,设,则.分别取11,AC A C 的中点12,O O ,则12,O O 分别为111Rt A B C ∆和Rt ABC ∆外接圆的圆心, 连12,O O ,取12O O 的中点O ,则O 为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 连OA ,则OA 为外接球的半径,设半径为R .∵三棱锥O ABC -的体积为1, 即,∴6ac =.在2Rt OO C ∆中,可得,∴,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O 球表面积的最小值为16π. 故答案为:16π.17.在三棱锥P ABC -中,ABC ∆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25PC =.(1)求证:平面PAB ⊥平面ABC ;(2)若点M ,N 分别为棱BC ,PC 的中点,求三棱锥N AMC -的体积V . 【答案】(1)见证明;(2) 26=3V 【解析】(1)取AB 中点H ,连结PH ,HC .∵,4AB =,∴PH AB ⊥,22PH =. ∵等边ABC ∆的边长为4 ∴23HC =,又25PC = ∴∴90PHC ∠=, 即PH HC ⊥ 又∵,AB平面ABC ,CH ⊂平面ABC ∴PH ⊥平面ABC ,又PH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ABC(2)∵点M ,N 分别为棱BC ,PC 的中点 ∴点N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1=22PH 且∴三棱锥N AMC -的体积18.如图所示,三棱柱中,90BCA ∠=°,1AC ⊥平面1A BC .(1)证明:平面ABC ⊥平面11ACC A ;(2)若,11A A A C =,求点1B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3 【解析】 (1)证明:1AC ⊥平面1A BC ,.,,BC ∴⊥平面11ACC A .又B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2)解:取AC 的中点D ,连接1A D .,.又平面ABC ⊥平面11ACC A ,且交线为AC ,则1A D ⊥平面ABC .1AC ⊥平面1A BC ,,∴四边形11ACC A 为菱形,.又11A A A C =,1A AC ∴是边长为2正三角形,13A D ∴= .面11BB C C ,1BB ⊂面11BB C C1AA ∴面11BB C C设点1B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为h .则.,,3h ∴=.所以点1B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为3.19.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如左图),且=BE BF ,将AED ,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点A (如右图).(1)求证:A D EF '⊥; (2)当13BF BC =时,求点A 到平面DEF 的距离. 【答案】(1)见解析;(2)375【解析】(1)由ABCD 是正方形及折叠方式,得:A E A D '⊥',A F A D '⊥',,A D ∴'⊥平面A EF ', 平面A EF ',.(2),,,52DEFS∴=设点A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d ,,,解得375d =. ∴点A 到平面DEF 的距离为375.20.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SD ⊥平面ABCD ,//AB CD ,AD CD ⊥,SD CD =,AB AD =,2CD AD =,M 是BC 中点,N 是SA 上的点.(1)求证://MN 平面SDC ; (2)求A 点到平面MDN 的距离. 【答案】(1)见证明;(2)127d = 【解析】(1)取AD 中点为E ,连结ME ,NE ,则//ME DC ,因为ME ⊄平面SDC ,所以//ME 平面SDC ,同理//NE 平面SDC . 所以平面//MNE 平面SDC ,从而因此//MN 平面SDC .(2)因为CD AD ⊥,所以ME AD ⊥.因为SD ⊥平面ABCD ,所以SD CD ⊥,ME SD ⊥.所以ME ⊥平面SAD . 设2DA =,则3ME =,2NE =,,10MD =,5ND =.在MDN ∆中,由余弦定理,从而,所以MDN ∆面积为72. 又ADM ∆面积为12332⨯⨯=. 设A 点到平面MDN 的距离为d ,由得732d NE =, 因为2NE =,所以A 点到平面MDN 的距离127d =. 2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3PA =,//AB CD ,AB AD ⊥,,2AB =,E 为侧棱PA 上一点.(Ⅰ)若13PE PA =,求证:PC //平面EBD ; (Ⅱ)求证:平面EBC ⊥平面PAC ;(Ⅲ)在侧棱PD 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AF ⊥平面PCD ?若存在,求出线段P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Ⅰ)详见解析;(Ⅱ)详见解析;(Ⅲ)存在,线段PF 长32. 【解析】 (Ⅰ)设,连结EG ,由已知AB//CD ,DC 1=,AB 2=,得.由1PE PA 3=,得AE 2EP=. 在ΔPAC 中,由AE AGEP GC=,得EG //PC . 因为EG ⊂平面EBD ,PC ⊄平面EBD , 所以PC //平面EBD .(Ⅱ)因为P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所以BC PA ⊥. 由已知得AC 2=,BC 2=,AB 2=,所以.所以BC AC ⊥. 又,所以BC ⊥平面PAC .因为BC ⊂平面EBC , 所以平面EBC ⊥平面PAC .(Ⅲ)在平面PAD 内作AF PD ⊥于点F ,由DC PA ⊥,DC AD ⊥,,得DC ⊥平面PAD .因为AF ⊂平面PAD ,所以CD AF ⊥. 又,所以AF ⊥平面PCD .由PA 3=,AD 1=,PA AD ⊥, 得3PF 2=. 22.已知三棱柱的底面ABC 是等边三角形,侧面AA C C ''⊥底面ABC ,D 是棱BB '的中点.(1)求证:平面DA C '⊥平面ACC A '';(2)求平面DA C '将该三棱柱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比. 【答案】(1)见证明;(2)1:1 【解析】(1)取,AC A C ''的中点,O F ,连接OF 与C A '交于点E , 连接DE ,,OB B F ',则E 为OF 的中点,,且,所以BB FO '是平行四边形.又D 是棱BB '的中点,所以DE OB .。

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理科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数学北京卷理科试题及答案
中数据可知 a ________ .若要从身高
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联系电话:62164116、82618899
在 [120,130),[130,140),[140,150) 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 18 人参加一 项活动,则从身高在 [140,150] 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________.
(I) ( II)
(III)
证明: A, B,C Sn ,有 A B Sn ,且 d ( A C, B C) d ( A, B) ;
证 明 : A, B,C Sn , d ( A, B), d ( A,C), d (B,C) 三 个 数 中 至 少 有 一 个 是 偶
数;
设 P Sn , P 中有 m(m 2) 个元素,记 P 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
与 BP 的斜率之积等于 1 . 3
(I)
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II)
设直线 AP 和 BP 分别与直线 x 3 交于点 M , N ,问:是否存在点 P 使得 PAB
与 PMN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本小题共 13 分)
已 知 集 合 Sn X | X x1, x2 ,..., xn , xi 0,1,i 1, 2,..., n (n 2) .对 于
13, 4,0 , y 3x
解 析 : 双 曲 线 焦 点 即 为 椭 圆 焦 点 , 不 难 算 出 为 4, 0 , 又 双 曲 线 离 心 率 为 2, 即
c a
2, c
4
,故
a
2, b
2
3
,渐近线为
y
b a
x
3x

2010北京高考数学真题(理科)及答案

2010北京高考数学真题(理科)及答案

(A )(B ) (C ) (D ) 2010北京高考数学真题(理科) 第I 卷 选择题(共40分)一、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集合{}{}2|03,|9P x Z x M x R x =∈≤<=∈≤,则P M =(A ){}1,2(B ){}0,1,2(C ){}|03x x ≤<(D ){}|03x x ≤≤2,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公比1q ≠.若12345m a a a a a a =,则m = (A )9 (B )10 (C )11 (D )12 3,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集合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4,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总数为(A )8289A A (B )8289A C (C )8287A A(D )8289A C 5,极坐标方程(1)()0(0)ρθπρ--=≥表示的图形是(A )两个圆 (B )两条直线(C )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 )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6,,a b 为非零向量,“a b ⊥”是“函数()()()f x xa b xb a =+∙-为一次函数”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设不等式组1103305390x y 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若指数函数x y a =的图象上存在区域D 上的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1,3](B )[]2,3(C )(1,2](D )[3,)+∞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8,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动点E ,F 在棱11A B 上,动点P ,Q 分别在棱,AD CD 上,若11,,,E F A E x D Q y D P z ====(,,x y z 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 的体积 (A ) 与,,x y z 都有关(B ) 与x 有关,与,y z 无关 (C ) 与y 有关,与,x z 无关 (D ) 与z 有关,与,x y 无关第II 卷 (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科)考试说明: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在草稿纸和试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和刮纸刀等用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2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若集合,则A. B. C. D.2. 复数的共轭复数是A. B. C. D.3.已知,则的值是A. B. C. D.4. 抛物线的准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A. B. C. D.5. A、B两名同学在4次数学考试中的成绩统计如下面的茎叶图所示,若A、B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比A的成绩稳定B.<,B比A的成绩稳定C.>,A比B的成绩稳定D.<, A比B的成绩稳定6. 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过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与A、B两点,若是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 B. C. D.7. 函数在定义域内可导,其图像如图所示,记的导函数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A.B.C.D.8.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若,则输出的A.B.C.D.9.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正视图中的弧线是半圆),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可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单位:)A.B.C.D.10.现将一个边不等的凸五边形的各边进行染色,每条边可以染红、黄、蓝三种颜色中的一种,但是不允许相邻的边有相同的颜色,则共有()种染色方法A.30 B.36 C.48 D.50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一项是A.“”是“直线与直线相互平行”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直线垂直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是“直线垂直于平面”的充分条件C.已知a,b,c为非零向量,则“a•b=a•c”是“b=c”的充要条件D.,。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 B.{0,1,2} C.{x|0≤x<3} D.{x|0≤x≤3}2.(5分)在等比数列{an }中,a1=1,公比q≠1.若am=a1a2a3a4a5,则m=()A.9 B.10 C.11 D.123.(5分)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B.C.D.4.(5分)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A88A92B.A88C92C.A88A72D.A88C725.(5分)极坐标方程(ρ﹣1)(θ﹣π)=0(ρ≥0)表示的图形是()A.两个圆B.两条直线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6.(5分)若,是非零向量,“⊥”是“函数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5分)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上存在区域D上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1,3] B.[2,3] C.(1,2] D.[3,+∞]8.(5分)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A1E=x,DQ=y,D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的体积()A.与x,y,z都有关B.与x有关,与y,z无关C.与y有关,与x,z无关D.与z有关,与x,y无关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0.(5分)在△ABC中,若b=1,c=,∠C=,则a= .11.(5分)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 .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12.(5分)如图,⊙O的弦ED,CB的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BC=2,AD=3,则DE= ;CE= .13.(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渐近线方程为.14.(5分)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15.(13分)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6.(14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Ⅲ)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17.(13分)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p,q(p>q),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记ξ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ξ0123p a d(Ⅰ)求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Ⅱ)求数学期望Eξ.18.(13分)已知函数f(x)=ln(1+x)﹣x+x2(k≥0).(Ⅰ)当k=2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Ⅱ)求f(x)的单调区间.19.(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13分)已知集合Sn ={X|X=(x1,x2,…,xn),xi∈{0,1},i=1,2,…,n}(n≥2)对于A=(a1,a2,…an,),B=(b1,b2,…bn,)∈Sn,定义A与B的差为A﹣B=(|a1﹣b1|,|a2﹣b2|,…|an﹣b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证明:∀A,B,C∈Sn ,有A﹣B∈Sn,且d(A﹣C,B﹣C)=d(A,B);(Ⅱ)证明:∀A,B,C∈S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Ⅲ)设P⊆Sn,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证明:≤.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10•北京)(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 B.{0,1,2} C.{x|0≤x<3} D.{x|0≤x≤3}【分析】由题意集合P={x∈Z|0≤x<3},M={x∈Z|x2<9},分别解出集合P,M,从而求出P∩M.【解答】解:∵集合P={x∈Z|0≤x<3},∴P={0,1,2},∵M={x∈Z|x2<9},∴M={﹣2,﹣1,0,1,2},∴P∩M={0,1,2},故选B.2.(5分)(2010•北京)在等比数列{an }中,a1=1,公比q≠1.若am=a1a2a3a4a5,则m=()A.9 B.10 C.11 D.12【分析】把a1和q代入am=a1a2a3a4a5,求得am=a1q10,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得m.【解答】解:am =a1a2a3a4a5=a1qq2q3q4=a1q10,因此有m=113.(5分)(2010•北京)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B.C.D.【分析】从正视图和侧视图上分析,去掉的长方体的位置应该在的方位,然后判断俯视图的正确图形.【解答】解:由正视图可知去掉的长方体在正视线的方向,从侧视图可以看出去掉的长方体在原长方体的左侧,由以上各视图的描述可知其俯视图符合C选项.故选:C.4.(5分)(2010•北京)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A88A92B.A88C92C.A88A72D.A88C72【分析】本题要求两个教师不相邻,用插空法来解决问题,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88种排法,再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中,共有A92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用插空法解决的排列组合问题,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88种排法,然后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中,共有A92种排法,∴一共有A88A92种排法.故选A.5.(5分)(2010•北京)极坐标方程(ρ﹣1)(θ﹣π)=0(ρ≥0)表示的图形是()A.两个圆B.两条直线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分析】由题中条件:“(ρ﹣1)(θ﹣π)=0”得到两个因式分别等于零,结合极坐标的意义即可得到.【解答】解:方程(ρ﹣1)(θ﹣π)=0⇒ρ=1或θ=π,ρ=1是半径为1的圆,θ=π是一条射线.故选C.6.(5分)(2010•北京)若,是非零向量,“⊥”是“函数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先判别必要性是否成立,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到,则成立,再判断充分性是否成立,由,不能推出函数为一次函数,因为时,函数是常数,而不是一次函数.【解答】解:,如,则有,如果同时有,则函数f(x)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因此不充分,而如果f(x)为一次函数,则,因此可得,故该条件必要.故答案为B.7.(5分)(2010•北京)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上存在区域D上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1,3] B.[2,3] C.(1,2] D.[3,+∞]【分析】先依据不等式组,结合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画出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利用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特征,结合区域的角上的点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作出区域D的图象,联系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由得到点C(2,9),当图象经过区域的边界点C(2,9)时,a可以取到最大值3,而显然只要a大于1,图象必然经过区域内的点.故选:A.8.(5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A1E=x,DQ=y,D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的体积()A.与x,y,z都有关B.与x有关,与y,z无关C.与y有关,与x,z无关D.与z有关,与x,y无关【分析】四面体PEFQ的体积,找出三角形△EFQ面积是不变量,P到平面的距离是变化的,从而确定选项.【解答】解:从图中可以分析出,△EFQ的面积永远不变,为面A1B1CD面积的,而当P点变化时,它到面A1B1CD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会导致四面体体积的变化.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2010•北京)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1).【分析】首先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分子和分母进行复数的乘法运算,得到最简形式即复数的代数形式,写出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解答】解:∵,∴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是(﹣1,1)故答案为:(﹣1,1)10.(5分)(2010•北京)在△ABC中,若b=1,c=,∠C=,则a= 1 .【分析】先根据b,c,∠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进而求得B,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得a.【解答】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b<c,故B=,则A=由正弦定理得∴a==1故答案为:111.(5分)(2010•北京)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 .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3 .【分析】欲求a,可根据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列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a,欲求选取的人数,可先由直方图找出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及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再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代入其公式求解.【解答】解:∵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10×(++a++)=1,解得a=.由直方图可知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为100×10×(++)=60人.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为10人,所以身高在[140,150]范围内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3人.故答案为:,3.12.(5分)(2010•北京)如图,⊙O的弦ED,CB的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BC=2,AD=3,则DE= 5 ;CE= .【分析】首先根据题中圆的切线条件再依据割线定理求得一个线段A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线段的关系可求得CE的长度即可.【解答】解:首先由割线定理不难知道AB•AC=AD•AE,于是AE=8,DE=5,又BD⊥AE,故BE为直径,因此∠C=90°,由勾股定理可知CE2=AE2﹣AC2=28,故CE=.故填:5;.13.(5分)(2010•北京)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4,0),(﹣4,0);渐近线方程为y=x .【分析】先根据椭圆的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得到双曲线的c值,再由离心率求出a的值,最后根据b=得到b的值,可得到渐近线的方程.【解答】解:∵椭圆的焦点为(4,0)(﹣4,0),故双曲线中的c=4,且满足=2,故a=2,b=,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故答案为:(4,0),(﹣4,0);y=x14.(5分)(2010•北京)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 4 ;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π+1 .【分析】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包括沿x轴正方向和沿x轴负方向滚动.沿x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顶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B落在x轴上时,再以顶点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类似地,正方形PABC可以沿x轴负方向滚动.【解答】解:从某一个顶点(比如A)落在x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A 点落在x轴上,这个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x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1,因此该函数的周期为4.下面考察P点的运动轨迹,不妨考察正方形向右滚动,P点从x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A点运动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点为中心,滚动到C点落地,其间是以BP为半径,旋转90°,然后以C为圆心,再旋转90°,这时候以CP为半径,因此最终构成图象如下:故其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故答案为:4,π+1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15.(13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Ⅰ)把x=代入到f(x)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即可;(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把sin2x变为1﹣cos2x,然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把cos2x变为2cos2x﹣1,得到f(x)是关于cosx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把f(x)变成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根据cosx的值域,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出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解:(Ⅰ)=;(Ⅱ)f(x)=2(2cos2x﹣1)+(1﹣cos2x)﹣4cosx=3cos2x﹣4cosx﹣1=,因为cosx∈[﹣1,1],所以当cosx=﹣1时,f(x)取最大值6;当时,取最小值﹣.16.(14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Ⅲ)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分析】(Ⅰ)设AC与BD交于点G,则在平面BDE中,可以先证明四边形AGEF 为平行四边形⇒EG∥AF,就可证:AF∥平面BDE;(Ⅱ)先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把对应各点坐标求出来,可以推出•=0和•=0,就可以得到CF⊥平面BDE(Ⅲ)先利用(Ⅱ)找到=(,,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再利用平面ABE 的法向量•=0和•=0,求出平面ABE的法向量,就可以求出二面角A﹣BE﹣D的大小.【解答】解:证明:(I)设AC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II)因为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所以CE⊥平面ABCD.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C(0,0,0),A(,,0),D(,0,0),E(0,0,1),F(,,1).所以=(,,1),=(0,﹣,1),=(﹣,0,1).所以•=0﹣1+1=0,•=﹣1+0+1=0.所以CF⊥BE,CF⊥DE,所以CF⊥平面BDE(III)由(II)知,=(,,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E的法向量=(x,y,z),则•=0,•=0.即所以x=0,且z=y.令y=1,则z=.所以n=(),从而cos(,)=因为二面角A﹣BE﹣D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BE﹣D为.17.(13分)(2010•北京)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p,q(p >q),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记ξ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ξ0123p a d(Ⅰ)求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Ⅱ)求数学期望Eξ.【分析】(I)由题意知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ξ=0”是对立的,要求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需要先知道该生没有一门课程优秀,根据对立事件的概率求出结果.(II)由题意可知,需要先求出分布列中的概率a和b的值,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得到这两个值,求出概率之后,问题就变为求期望.【解答】解:事件A表示“该生第i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i=1,2,3.由题意可知(I)由于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ξ=0”是对立的,∴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是1﹣P(ξ=0)=1﹣(II)由题意可知,P(ξ=0)=,P(ξ=3)=整理得p=.∵a=P(ξ=1)===d=P(ξ=2)=1﹣P(ξ=0)﹣P(ξ=1)﹣P(ξ=3)=∴Eξ=0×P(ξ=0)+1×P(ξ=1)+2×P(ξ=2)+3×P(ξ=3)=18.(13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f(x)=ln(1+x)﹣x+x2(k≥0).(Ⅰ)当k=2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Ⅱ)求f(x)的单调区间.【分析】(I)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1处的导数,从而求出切线的斜率,然后求出切点坐标,再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最后化简成一般式即可;(II)先求出导函数f'(x),讨论k=0,0<k<1,k=1,k>1四种情形,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ˊ(x)>0和fˊ(x)<0即可.【解答】解:(I)当K=2时,由于所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即3x﹣2y+2ln2﹣3=0(II)f'(x)=﹣1+kx(x>﹣1)当k=0时,因此在区间(﹣1,0)上,f'(x)>0;在区间(0,+∞)上,f'(x)<0;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0<k<1时,,得;因此,在区间(﹣1,0)和上,f'(x)>0;在区间上,f'(x)<0;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和,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k=1时,.f(x)的递增区间为(﹣1,+∞)当k>1时,由,得;因此,在区间和(0,+∞)上,f'(x)>0,在区间上,f'(x)<0;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0,+∞),单调递减区间为.19.(14分)(2010•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Ⅰ)设点P的坐标为(x,y),先分别求出直线AP与BP的斜率,再利用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关系式,化简后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对于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由面积公式得:.根据角相等消去三角函数得比例式,最后得到关于点P的纵坐标的方程,解之即得.【解答】解:(Ⅰ)因为点B与A(﹣1,1)关于原点O对称,所以点B得坐标为(1,﹣1).设点P的坐标为(x,y)化简得x2+3y2=4(x≠±1).故动点P轨迹方程为x2+3y2=4(x≠±1)(Ⅱ)解:若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设点P的坐标为(x,y)则.因为sin∠APB=sin∠MPN,所以所以=即(3﹣x0)2=|x2﹣1|,解得因为x02+3y2=4,所以故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的坐标为().20.(13分)(2010•北京)已知集合Sn ={X|X=(x1,x2,…,xn),xi∈{0,1},i=1,2,…,n}(n≥2)对于A=(a1,a2,…an,),B=(b1,b2,…bn,)∈Sn,定义A与B的差为A﹣B=(|a1﹣b1|,|a2﹣b2|,…|an﹣b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证明:∀A,B,C∈Sn ,有A﹣B∈Sn,且d(A﹣C,B﹣C)=d(A,B);(Ⅱ)证明:∀A,B,C∈S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Ⅲ)设P⊆Sn,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证明:≤.【分析】(Ⅰ)因为每个数位上都是0或者1,取差的绝对值仍然是0或者1,符合Sn的要求.然后是减去C的数位,不管减去的是0还是1,每一个a和每一个b都是同时减去的,因此不影响他们原先的差.(Ⅱ)先比较A和B有几个不同(因为距离就是不同的有几个),然后比较A和C有几个不同,这两者重复的(就是某一位上A和B不同,A和C不同,那么这一位上B和C就相同)去掉两次(因为在前两次比较中各计算了一次),剩下的就是B和C的不同数目,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关系式:h=k+l﹣2i,从而三者不可能同为奇数.(Ⅲ)首先理解P中会出现Cm 2个距离,所以平均距离就是距离总和再除以Cm2,而距离的总和仍然可以分解到每个数位上,第一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第二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如此下去,直到第n位.然后思考,第一位一共m个数,只有0和1会产生一个单位距离,因此只要分开0和1的数目即可,等算出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此外,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数学语言的书写规范.【解答】解:(1)设A=(a1,a2,…,an),B=(b1,b2,…,bn),C=(c1,c2,…,c n )∈Sn因ai ,bi∈0,1,故|ai﹣bi|∈0,1,(i=1,2,…,n)a1b1∈0,1,即A﹣B=(|a1﹣b1|,|a2﹣b2|,…,|an﹣bn|)∈Sn又ai ,bi,ci∈(0,1),i=1,2,…,n当ci =0时,有||ai﹣ci|﹣|bi﹣ci||=|ai﹣bi|;当ci =1时,有||ai﹣ci|﹣|bi﹣ci||=|(1﹣ai)﹣(1﹣bi)=|ai﹣bi|故(2)设A=(a1,a2,…,an),B=(b1,b2,…,bn),C=(c1,c2,…,cn)∈Sn记d(A,B)=k,d(A,C)=l,d(B,C)=h 记O=(0,0,…,0)∈Sn,由第一问可知:d(A,B)=d(A﹣A,B﹣A),d=(O,B﹣A)=k d(A,C)=d(A﹣A,C﹣A)=d(O,C﹣A)=l d(B,C)=d(B﹣A,C﹣A)=h即|bi ﹣ai|中1的个数为k,|ci﹣ai|中1的个数为l,(i=1,2,…,n)设t是使|bi ﹣ai|=|ci﹣ai|=1成立的i的个数,则有h=k+l﹣2t,由此可知,k,l,h不可能全为奇数,即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3)显然P中会产生Cm2个距离,也就是说,其中表示P中每两个元素距离的总和.分别考察第i个位置,不妨设P中第i个位置一共出现了t个1,那么自然有mi个0,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所产生的距离总和为,(i=1,2,…,n),﹣ti那么n个位置的总和即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zhiyuan;zhwsd;qiss;涨停;yhx01248;xuanlv;wsj1012;geyanli;sllwyn;庞会丽;minqi5;Linaliu(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7年2月3日。

2010年高考全国数学卷(全国Ⅰ.理)(含详解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数学卷(全国Ⅰ.理)(含详解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II)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Ⅱ卷3 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S R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V R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 k n kn n P k C p p k n -=-=…一.选择题 (1)复数3223ii+=- (A)i (B)i - (C)12-13i (D) 12+13i1.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运算,重点考查分母实数化的转化技巧.【解析1】32(32)(23)694623(23)(23)13i i i i i i i i i +++++-===--+. 【解析2】232322323i i ii i i+-+==-- (2)记cos(80)k -︒=,那么tan100︒=A.kB. -kC.D.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三角函数知识,并突出了弦切互化这一转化思想的应用.【解析1】sin 80=== ,所以tan100tan80︒=-sin80cos80=-=【解析2】cos(80)k -︒=cos(80)k⇒︒=,()()00000sin 18080sin100sin80tan1001008018080oo ocon con con -︒===--k=-(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解析1】画出可行域(如右图),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ax 12(1)3z =-⨯-=.【解析2】11222z x y y x z =-⇒=-,画图知过点()1,1-是最大,()1213Max z =--=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x +20y -=(A) 4.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析1】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31231322()5a a a a a a a === ,37897988()a a a a a a a === 10,所以132850a a =,所以133364564655()(50)a a a a a a a ===== 【解析2】123a a a =5325a ⇒=;789a a a =103810,a ⇒=6333528456550a a a a a a a ⇒==⇒==(5)35(1(1+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是 (A) -4 (B) -2 (C) 2 (D) 4 5.C 【解析】12451335333322(1(1161281510105x x x x x x x x ⎛⎫⎛⎫+=+++-+-+- ⎪ ⎪⎝⎭⎝⎭x 的系数是 -10+12=2(6)某校开设A 类选修课3门,B 类选择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 (A) 30种 (B)35种 (C)42种 (D)48种6.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分类计数原理、组合知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析1】:可分以下2种情况:(1)A 类选修课选1门,B 类选修课选2门,有1234C C 种不同的选法;(2)A 类选修课选2门,B 类选修课选1门,有2134C C 种不同的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1234C C +2134181230C C =+=种.【解析2】33373430C C C --=(7)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 C DA 1B1C 1D1 OA3B 3C 23D 37.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与【解析1】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 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即111133ACD ACD S DO S DD∆∆⋅=⋅.设DD 1=a,则122111sin 60)22ACD S AC AD ∆==⨯= ,21122ACDS AD CD a ∆== . 所以1313A C D A C D S D D D O a S ∆∆== ,记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为θ,则1sin DO DD θ==,所以cos 3θ=. 【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O ;1O O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就是B 1B 与平面AC 1D所成角,1111cos O O O OD OD ∠=== (8)设a=3log 2,b=In2,c=125-,则A a<b<c Bb<c<a C c<a<b D c<b<a8.C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 【解析1】 a=3log 2=21log 3, b=In2=21log e,而22log 3log 1e>>,所以a<b, c=125-222log 4log 3>=>,所以c<a,综上c<a<b.【解析2】a =3log 2=321log ,b =ln2=21log e, 3221log log 2e <<< ,32211112log log e <<<; c=12152-=<=,∴c<a<b (9)已知1F 、2F 为双曲线C:221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1F p 2F =060,则P 到x 轴的距离为(A)(C)(D) 9.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第二定义、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解析1】不妨设点P 00(,)x y 在双曲线的右支,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21000||[()]1a PF e x a ex c =--=+=,22000||[)]1a PF e x ex a c=-=-=-.由余弦定理得cos ∠1F P 2F =222121212||||||2||||PF PF F F PF PF +-,即cos 060=, 解得2052x =,所以2200312y x =-=,故P 到x轴的距离为0||2y = 【解析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0226011cot 1cot 22222F PF S b c h h h θ∆=====⇒=(10)已知函数F(x)=|lgx|,若0<a<b,且f(a)=f(b),则a+2b 的取值范围是(A))+∞(B))+∞ (C)(3,)+∞ (D)[3,)+∞10.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2b 2a a=+>从而错选A,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解析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 =,所以a+2b=2a a+ 又0<a<b,所以0<a<1<b ,令2()f a a a=+,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21=3,即a+2b 的取值范围是(3,+∞).【解析2】由0<a<b,且f (a )=f (b )得:0111a b ab <<⎧⎪<⎨⎪=⎩,利用线性规划得:0111x y xy <<⎧⎪<⎨⎪=⎩,求2z x y=+的取值范围问题,11222z x y y x z =+⇒=-+,2111y y x x'=⇒=-<-⇒过点()1,1时z 最小为3,∴(C)(3,)+∞(11)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A) 4-(B)3-(C) 4-+(D)3-+11.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x (0)x >,∠APO=α,则∠APB=2α,,sin α=||||cos2PA PB PA PB α∙=⋅ =22(12sin )x α-=222(1)1x x x -+=4221x x x -+,令PA PB y ∙= ,则4221x x y x -=+,即42(1)0x y x y -+-=,由2x 是实数,所以2[(1)]41()0y y ∆=-+-⨯⨯-≥,2610y y ++≥,解得3y ≤--3y ≥-+.故min ()3PA PB ∙=-+此时x =【解析2】法一: 设,0APB θθπ∠=<<,()()2cos 1/tan cos 2PA PB PA PB θθθ⎛⎫∙== ⎪⎝⎭ 2222221sin 12sin cos 22212sin 2sin sin22θθθθθθ⎛⎫⎛⎫-- ⎪⎪⎛⎫⎝⎭⎝⎭=⋅-=⎪⎝⎭ 法二:换元:2sin ,012x x θ=<≤,()()1121233x x PA PB x x x --∙==+-≥ 或建系:园的方程为221x y +=,设11110(,),(,),(,0)A x y B x y P x -,()()2211101110110,,001AO PA x y x x y x x x y x x ⊥⇒⋅-=⇒-+=⇒=()222222221100110110221233PA PB x x x x y x x x x x ∙=-+-=-+--=+-≥(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3(B)3(C)(D) 31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析1】过CD 作平面PCD ,使AB ⊥平面PCD,交AB 与P,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有ABCD 11222323V h h =⨯⨯⨯⨯=四面体,当直径通过AB 与CD 的中点时,max h =故max V =. 【解析2】()()22210110111001,,2PA PB x x y x x y x x x x y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II)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10•北京)(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 B.{0,1,2} C.{x|0≤x<3} D.{x|0≤x≤3}【考点】交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由题意集合P={x∈Z|0≤x<3},M={x∈Z|x2<9},分别解出集合P,M,从而求出P∩M.【解答】解:∵集合P={x∈Z|0≤x<3},∴P={0,1,2},∵M={x∈Z|x2<9},∴M={﹣2,﹣1,0,1,2},∴P∩M={0,1,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集合的运算,集合在高考的考查是以基础题为主,题目比较容易,复习中我们应从基础出发.2.(5分)(2010•北京)在等比数列{a n}中,a1=1,公比q≠1.若a m=a1a2a3a4a5,则m=()A.9 B.10 C.11 D.12【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把a1和q代入a m=a1a2a3a4a5,求得a m=a1q10,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得m.【解答】解:a m=a1a2a3a4a5=a1qq2q3q4=a1q10,因此有m=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属基础题.3.(5分)(2010•北京)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 B.C. D.【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立体几何.【分析】从正视图和侧视图上分析,去掉的长方体的位置应该在的方位,然后判断俯视图的正确图形.【解答】解:由正视图可知去掉的长方体在正视线的方向,从侧视图可以看出去掉的长方体在原长方体的左侧,由以上各视图的描述可知其俯视图符合C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记忆和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含义.4.(5分)(2010•北京)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A88A92B.A88C92C.A88A72D.A88C72【考点】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专题】排列组合.【分析】本题要求两个教师不相邻,用插空法来解决问题,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88种排法,再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中,共有A92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用插空法解决的排列组合问题,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88种排法,然后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中,共有A92种排法,∴一共有A88A92种排法.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考查分步计数原理,是一个典型的排列组合问题,对于不相邻的问题,一般采用插空法来解.5.(5分)(2010•北京)极坐标方程(ρ﹣1)(θ﹣π)=0(ρ≥0)表示的图形是()A.两个圆B.两条直线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 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专题】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由题中条件:“(ρ﹣1)(θ﹣π)=0”得到两个因式分别等于零,结合极坐标的意义即可得到.【解答】解:方程(ρ﹣1)(θ﹣π)=0⇒ρ=1或θ=π,ρ=1是半径为1的圆,θ=π是一条射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6.(5分)(2010•北京)若,是非零向量,“⊥”是“函数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专题】简易逻辑.【分析】先判别必要性是否成立,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到,则成立,再判断充分性是否成立,由,不能推出函数为一次函数,因为时,函数是常数,而不是一次函数.【解答】解:,如,则有,如果同时有,则函数f(x)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因此不充分,而如果f(x)为一次函数,则,因此可得,故该条件必要.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别,同时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相关运算.7.(5分)(2010•北京)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上存在区域D上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1,3]B.[2,3]C.(1,2]D.[3,+∞]【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先依据不等式组,结合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画出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利用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特征,结合区域的角上的点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作出区域D的图象,联系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由得到点C(2,9),当图象经过区域的边界点C(2,9)时,a可以取到最大值3,而显然只要a大于1,图象必然经过区域内的点.故选:A.【点评】这是一道略微灵活的线性规划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简单的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中档题.8.(5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A1E=x,DQ=y,D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的体积()A.与x,y,z都有关 B.与x有关,与y,z无关C.与y有关,与x,z无关D.与z有关,与x,y无关【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立体几何.【分析】四面体PEFQ的体积,找出三角形△EFQ面积是不变量,P到平面的距离是变化的,从而确定选项.【解答】解:从图中可以分析出,△EFQ的面积永远不变,为面A1B1CD面积的,而当P点变化时,它到面A1B1CD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会导致四面体体积的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棱锥的体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是中档题.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2010•北京)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1).【考点】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首先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分子和分母进行复数的乘法运算,得到最简形式即复数的代数形式,写出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解答】解:∵,∴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是(﹣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要写点的坐标,需要把复数写成代数形式的标准形式,实部做横标,虚部做纵标,得到点的坐标.10.(5分)(2010•北京)在△ABC中,若b=1,c=,∠C=,则a=1.【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解三角形.【分析】先根据b,c,∠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进而求得B,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得a.【解答】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b<c,故B=,则A=由正弦定理得∴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问题.属基础题.11.(5分)(2010•北京)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0.03.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3.【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欲求a,可根据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列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a,欲求选取的人数,可先由直方图找出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及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再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代入其公式求解.【解答】解:∵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10×(0.005+0.035+a+0.02+0.01)=1,解得a=0.03.由直方图可知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为100×10×(0.03+0.02+0.01)=60人.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为10人,所以身高在[140,150]范围内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3人.故答案为:0.03,3.【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直方图中的各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频率,所以各个矩形面积之和为1.同时也考查了分层抽样的特点,即每个层次中抽取的个体的概率都是相等的,都等于.12.(5分)(2010•北京)如图,⊙O的弦ED,CB的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BC=2,AD=3,则DE=5;CE=.【考点】圆內接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立体几何.【分析】首先根据题中圆的切线条件再依据割线定理求得一个线段A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线段的关系可求得CE的长度即可.【解答】解:首先由割线定理不难知道AB•AC=AD•AE,于是AE=8,DE=5,又BD⊥AE,故BE为直径,因此∠C=90°,由勾股定理可知CE2=AE2﹣AC2=28,故CE=.故填:5;.【点评】本题考查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平面几何的切割线定理,属容易题.13.(5分)(2010•北京)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4,0),(﹣4,0);渐近线方程为y=x.【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根据椭圆的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得到双曲线的c值,再由离心率求出a的值,最后根据b=得到b的值,可得到渐近线的方程.【解答】解:∵椭圆的焦点为(4,0)(﹣4,0),故双曲线中的c=4,且满足=2,故a=2,b=,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故答案为:(4,0),(﹣4,0);y=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双曲线、椭圆的相应知识也进行了综合性考查.14.(5分)(2010•北京)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4;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π+1.【考点】函数的图象与图象变化.【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包括沿x轴正方向和沿x轴负方向滚动.沿x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顶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B落在x轴上时,再以顶点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类似地,正方形PABC可以沿x轴负方向滚动.【解答】解:从某一个顶点(比如A)落在x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A点落在x轴上,这个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x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1,因此该函数的周期为4.下面考察P点的运动轨迹,不妨考察正方形向右滚动,P点从x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A点运动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点为中心,滚动到C点落地,其间是以BP为半径,旋转90°,然后以C为圆心,再旋转90°,这时候以CP为半径,因此最终构成图象如下:故其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故答案为:4,π+1【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图象的变化,其中根据已知画出正方形转动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本题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15.(13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三角函数的最值;二倍角的余弦.【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Ⅰ)把x=代入到f(x)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即可;(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把sin2x变为1﹣cos2x,然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把cos2x 变为2cos2x﹣1,得到f(x)是关于cosx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把f(x)变成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根据cosx的值域,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出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解:(Ⅰ)=;(Ⅱ)f(x)=2(2cos2x﹣1)+(1﹣cos2x)﹣4cosx=3cos2x﹣4cosx﹣1=,因为cosx∈[﹣1,1],所以当cosx=﹣1时,f(x)取最大值6;当时,取最小值﹣.【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及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间求值,此题以三角函数为平台,考查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16.(14分)(2010•北京)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Ⅲ)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设AC与BD交于点G,则在平面BDE中,可以先证明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EG∥AF,就可证:AF∥平面BDE;(Ⅱ)先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把对应各点坐标求出来,可以推出•=0和•=0,就可以得到CF⊥平面BDE(Ⅲ)先利用(Ⅱ)找到=(,,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再利用平面ABE的法向量•=0和•=0,求出平面ABE的法向量,就可以求出二面角A﹣BE﹣D的大小.【解答】解:证明:(I)设AC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II)因为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所以CE⊥平面ABCD.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C(0,0,0),A(,,0),D(,0,0),E(0,0,1),F(,,1).所以=(,,1),=(0,﹣,1),=(﹣,0,1).所以•=0﹣1+1=0,•=﹣1+0+1=0.所以CF⊥BE,CF⊥DE,所以CF⊥平面BDE(III)由(II)知,=(,,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E的法向量=(x,y,z),则•=0,•=0.即所以x=0,且z=y.令y=1,则z=.所以n=(),从而cos(,)=因为二面角A﹣BE﹣D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BE﹣D为.【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和线面平行的推导以及二面角的求法.在证明线面平行时,其常用方法是在平面内找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当然也可以用面面平行来推导线面平行.17.(13分)(2010•北京)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p,q(p>q),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记ξ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ξ0 1 2 3p a d(Ⅰ)求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Ⅱ)求数学期望Eξ.【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I)由题意知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ξ=0”是对立的,要求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需要先知道该生没有一门课程优秀,根据对立事件的概率求出结果.(II)由题意可知,需要先求出分布列中的概率a和b的值,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得到这两个值,求出概率之后,问题就变为求期望.【解答】解:事件A表示“该生第i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i=1,2,3.由题意可知(I)由于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ξ=0”是对立的,∴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是1﹣P(ξ=0)=1﹣(II)由题意可知,P(ξ=0)=,P(ξ=3)=整理得p=.∵a=P(ξ=1)===d=P(ξ=2)=1﹣P(ξ=0)﹣P(ξ=1)﹣P(ξ=3)=∴Eξ=0×P(ξ=0)+1×P(ξ=1)+2×P(ξ=2)+3×P(ξ=3)=【点评】本题课程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是一道综合题,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是近年来理科高考必出的一个问题.18.(13分)(2010•北京)已知函数f(x)=ln(1+x)﹣x+x2(k≥0).(Ⅰ)当k=2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Ⅱ)求f(x)的单调区间.【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I)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1处的导数,从而求出切线的斜率,然后求出切点坐标,再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最后化简成一般式即可;(II)先求出导函数f'(x),讨论k=0,0<k<1,k=1,k>1四种情形,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ˊ(x)>0和fˊ(x)<0即可.【解答】解:(I)当K=2时,由于所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即3x﹣2y+2ln2﹣3=0(II)f'(x)=﹣1+kx(x>﹣1)当k=0时,因此在区间(﹣1,0)上,f'(x)>0;在区间(0,+∞)上,f'(x)<0;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0<k<1时,,得;因此,在区间(﹣1,0)和上,f'(x)>0;在区间上,f'(x)<0;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和,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k=1时,.f(x)的递增区间为(﹣1,+∞)当k>1时,由,得;因此,在区间和(0,+∞)上,f'(x)>0,在区间上,f'(x)<0;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0,+∞),单调递减区间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以及函数的单调性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19.(14分)(2010•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轨迹方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Ⅰ)设点P的坐标为(x,y),先分别求出直线AP与BP的斜率,再利用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关系式,化简后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对于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由面积公式得:.根据角相等消去三角函数得比例式,最后得到关于点P的纵坐标的方程,解之即得.【解答】解:(Ⅰ)因为点B与A(﹣1,1)关于原点O对称,所以点B得坐标为(1,﹣1).设点P的坐标为(x,y)化简得x2+3y2=4(x≠±1).故动点P轨迹方程为x2+3y2=4(x≠±1)(Ⅱ)解:若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因为sin∠APB=sin∠MPN,所以所以=即(3﹣x0)2=|x02﹣1|,解得因为x02+3y02=4,所以故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的坐标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轨迹方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等知识,属于中档题.20.(13分)(2010•北京)已知集合S n={X|X=(x1,x2,…,x n),x i∈{0,1},i=1,2,…,n}(n≥2)对于A=(a1,a2,…a n,),B=(b1,b2,…b n,)∈S n,定义A与B的差为A﹣B=(|a1﹣b1|,|a2﹣b2|,…|a n ﹣b 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证明:∀A,B,C∈S n,有A﹣B∈S n,且d(A﹣C,B﹣C)=d(A,B);(Ⅱ)证明:∀A,B,C∈S 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Ⅲ)设P⊆S n,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证明:≤.【考点】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专题】压轴题;推理和证明.【分析】(Ⅰ)因为每个数位上都是0或者1,取差的绝对值仍然是0或者1,符合S n的要求.然后是减去C的数位,不管减去的是0还是1,每一个a和每一个b都是同时减去的,因此不影响他们原先的差.(Ⅱ)先比较A和B有几个不同(因为距离就是不同的有几个),然后比较A和C有几个不同,这两者重复的(就是某一位上A和B不同,A和C不同,那么这一位上B和C就相同)去掉两次(因为在前两次比较中各计算了一次),剩下的就是B和C的不同数目,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关系式:h=k+l﹣2i,从而三者不可能同为奇数.(Ⅲ)首先理解P中会出现C m2个距离,所以平均距离就是距离总和再除以C m2,而距离的总和仍然可以分解到每个数位上,第一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第二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如此下去,直到第n位.然后思考,第一位一共m个数,只有0和1会产生一个单位距离,因此只要分开0和1的数目即可,等算出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此外,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数学语言的书写规范.【解答】解:(1)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因a i,b i∈0,1,故|a i﹣b i|∈0,1,(i=1,2,…,n)a1b1∈0,1,即A﹣B=(|a1﹣b1|,|a2﹣b2|,…,|a n﹣b n|)∈S n又a i,b i,c i∈(0,1),i=1,2,…,n当c i=0时,有||a i﹣c i|﹣|b i﹣c i||=|a i﹣b i|;当c i=1时,有||a i﹣c i|﹣|b i﹣c i||=|(1﹣a i)﹣(1﹣b i)=|a i﹣b i|故(2)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记d(A,B)=k,d(A,C)=l,d(B,C)=h记O=(0,0,…,0)∈S n,由第一问可知:d(A,B)=d(A﹣A,B﹣A),d=(O,B﹣A)=kd(A,C)=d(A﹣A,C﹣A)=d(O,C﹣A)=ld(B,C)=d(B﹣A,C﹣A)=h即|b i﹣a i|中1的个数为k,|c i﹣a i|中1的个数为l,(i=1,2,…,n)设t是使|b i﹣a i|=|c i﹣a i|=1成立的i的个数,则有h=k+l﹣2t,由此可知,k,l,h不可能全为奇数,即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3)显然P中会产生C m2个距离,也就是说,其中表示P中每两个元素距离的总和.分别考察第i个位置,不妨设P中第i个位置一共出现了t i个1,那么自然有m﹣t i个0,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所产生的距离总和为,(i=1,2,…,n),那么n个位置的总和即【点评】本题是综合考查集合、数列与推理综合的应用,这道题目的难点主要出现在读题上,需要仔细分析,以找出解题的突破点.题目所给的条件其实包含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关于S n的,其实S n中的元素就是一个n维的坐标,其中每个坐标值都是0或者1,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一个n位数字的数组,每个数字都只能是0和1,第二个定义叫距离,距离定义在两者之间,如果直观理解就是看两个数组有多少位不同,因为只有0和1才能产生一个单位的距离,因此这个大题最核心的就是处理数组上的每一位数,然后将处理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能看到整体的性质了.。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北京卷)本试卷共5页,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B.{0,1,2}C.{x|0≤x<3}D.{x|0≤x≤3} 2.(5分)在等比数列{a n}中,a1=1,公比q≠1.若a m=a1a2a3a4a5,则m=()A.9B.10C.11D.123.(5分)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B.C.D.4.(5分)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A88A92B.A88C92C.A88A72D.A88C72 5.(5分)极坐标方程(ρ﹣1)(θ﹣π)=0(ρ≥0)表示的图形是()A.两个圆B.两条直线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6.(5分)若,是非零向量,“⊥”是“函数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5分)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上存在区域D上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1,3]B.[2,3]C.(1,2]D.[3,+∞] 8.(5分)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A1E=x,DQ=y,D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的体积()A.与x,y,z都有关B.与x有关,与y,z无关C.与y有关,与x,z无关D.与z有关,与x,y无关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0.(5分)在△ABC中,若b=1,c=,∠C=,则a=.11.(5分)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12.(5分)如图,⊙O的弦ED,CB的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BC=2,AD=3,则DE=;CE=.13.(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渐近线方程为.14.(5分)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15.(13分)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6.(14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Ⅲ)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17.(13分)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p,q(p>q),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记ξ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ξ0123p a d(Ⅰ)求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Ⅱ)求数学期望Eξ.18.(13分)已知函数f(x)=ln(1+x)﹣x+x2(k≥0).(Ⅰ)当k=2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Ⅱ)求f(x)的单调区间.19.(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0.(13分)已知集合S n={X|X=(x1,x2,…,x n),x i∈{0,1},i=1,2,…,n}(n≥2)对于A=(a1,a2,…a n,),B=(b1,b2,…b n,)∈S n,定义A与B 的差为A﹣B=(|a1﹣b1|,|a2﹣b2|,…|a n﹣b 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证明:∀A,B,C∈S n,有A﹣B∈S n,且d(A﹣C,B﹣C)=d(A,B);(Ⅱ)证明:∀A,B,C∈S 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Ⅲ)设P⊆S n,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证明:≤.2010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北京卷理1)集合P={x∈Z|0≤x<3},M={x∈Z|x2<9},则P∩M=()A.{1,2}B.{0,1,2}C.{x|0≤x<3}D.{x|0≤x≤3}【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5J:集合.【分析】由题意集合P={x∈Z|0≤x<3},M={x∈Z|x2<9},分别解出集合P,M,从而求出P∩M.【解答】解:∵集合P={x∈Z|0≤x<3},∴P={0,1,2},∵M={x∈Z|x2<9},∴M={﹣2,﹣1,0,1,2},∴P∩M={0,1,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简单的集合的运算,集合在高考的考查是以基础题为主,题目比较容易,复习中我们应从基础出发.2.(5分)在等比数列{a n}中,a1=1,公比q≠1.若a m=a1a2a3a4a5,则m=()A.9B.10C.11D.12【考点】87:等比数列的性质.【专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把a1和q代入a m=a1a2a3a4a5,求得a m=a1q10,根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得m.【解答】解:a m=a1a2a3a4a5=a1qq2q3q4=a1q10,因此有m=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属基础题.3.(5分)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图所,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B.C.D.【考点】L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5Q:立体几何.【分析】从正视图和侧视图上分析,去掉的长方体的位置应该在的方位,然后判断俯视图的正确图形.【解答】解:由正视图可知去掉的长方体在正视线的方向,从侧视图可以看出去掉的长方体在原长方体的左侧,由以上各视图的描述可知其俯视图符合C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几何体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记忆和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含义.4.(5分)8名学生和2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A.A88A92B.A88C92C.A88A72D.A88C72【考点】D9:排列、组合及简单计数问题.【专题】5O:排列组合.【分析】本题要求两个教师不相邻,用插空法来解决问题,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88种排法,再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中,共有A92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用插空法解决的排列组合问题,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88种排法,然后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中,共有A92种排法,∴一共有A88A92种排法.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考查分步计数原理,是一个典型的排列组合问题,对于不相邻的问题,一般采用插空法来解.5.(5分)极坐标方程(ρ﹣1)(θ﹣π)=0(ρ≥0)表示的图形是()A.两个圆B.两条直线C.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考点】Q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专题】5S:坐标系和参数方程.【分析】由题中条件:“(ρ﹣1)(θ﹣π)=0”得到两个因式分别等于零,结合极坐标的意义即可得到.【解答】解:方程(ρ﹣1)(θ﹣π)=0⇒ρ=1或θ=π,ρ=1是半径为1的圆,θ=π是一条射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体会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6.(5分)若,是非零向量,“⊥”是“函数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点】29: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9T: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专题】5L:简易逻辑.【分析】先判别必要性是否成立,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到,则成立,再判断充分性是否成立,由,不能推出函数为一次函数,因为时,函数是常数,而不是一次函数.【解答】解:,如,则有,如果同时有,则函数f(x)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因此不充分,而如果f(x)为一次函数,则,因此可得,故该条件必要.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别,同时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相关运算.7.(5分)设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上存在区域D上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1,3]B.[2,3]C.(1,2]D.[3,+∞]【考点】49: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7B: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专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先依据不等式组,结合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画出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利用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特征,结合区域的角上的点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作出区域D的图象,联系指数函数y=a x的图象,由得到点C(2,9),当图象经过区域的边界点C(2,9)时,a可以取到最大值3,而显然只要a大于1,图象必然经过区域内的点.故选:A.【点评】这是一道略微灵活的线性规划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简单的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中档题.8.(5分)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A1E=x,DQ=y,D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的体积()A.与x,y,z都有关B.与x有关,与y,z无关C.与y有关,与x,z无关D.与z有关,与x,y无关【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5Q:立体几何.【分析】四面体PEFQ的体积,找出三角形△EFQ面积是不变量,P到平面的距离是变化的,从而确定选项.【解答】解:从图中可以分析出,△EFQ的面积永远不变,为面A1B1CD面积的,而当P点变化时,它到面A1B1CD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会导致四面体体积的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棱锥的体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是中档题.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1).【考点】A4: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专题】5N: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首先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分子和分母进行复数的乘法运算,得到最简形式即复数的代数形式,写出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解答】解:∵,∴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是(﹣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要写点的坐标,需要把复数写成代数形式的标准形式,实部做横标,虚部做纵标,得到点的坐标.10.(5分)在△ABC中,若b=1,c=,∠C=,则a=1.【考点】HT: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专题】58:解三角形.【分析】先根据b,c,∠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进而求得B,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得a.【解答】解: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b<c,故B=,则A=由正弦定理得∴a==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问题.属基础题.11.(5分)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0.03.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3.【考点】B8:频率分布直方图.【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欲求a,可根据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列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a,欲求选取的人数,可先由直方图找出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及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再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代入其公式求解.【解答】解:∵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10×(0.005+0.035+a+0.02+0.01)=1,解得a=0.03.由直方图可知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为100×10×(0.03+0.02+0.01)=60人.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为10人,所以身高在[140,150]范围内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3人.故答案为:0.03,3.【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直方图中的各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频率,所以各个矩形面积之和为1.同时也考查了分层抽样的特点,即每个层次中抽取的个体的概率都是相等的,都等于.12.(5分)如图,⊙O的弦ED,CB的延长线交于点A.若BD⊥AE,AB=4,BC=2,AD=3,则DE=5;CE=.【考点】N8:圆內接多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专题】5Q:立体几何.【分析】首先根据题中圆的切线条件再依据割线定理求得一个线段A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线段的关系可求得CE的长度即可.【解答】解:首先由割线定理不难知道AB•AC=AD•AE,于是AE=8,DE=5,又BD⊥AE,故BE为直径,因此∠C=90°,由勾股定理可知CE2=AE2﹣AC2=28,故CE=.故填:5;.【点评】本题考查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平面几何的切割线定理,属容易题.13.(5分)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4,0),(﹣4,0);渐近线方程为y=x.【考点】K4:椭圆的性质;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先根据椭圆的方程求出焦点坐标,得到双曲线的c值,再由离心率求出a的值,最后根据b=得到b的值,可得到渐近线的方程.【解答】解:∵椭圆的焦点为(4,0)(﹣4,0),故双曲线中的c=4,且满足=2,故a=2,b=,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故答案为:(4,0),(﹣4,0);y=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双曲线、椭圆的相应知识也进行了综合性考查.14.(5分)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设顶点P(x,y)的轨迹方程是y=f(x),则f(x)的最小正周期为4;y=f(x)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象与x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π+1.【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正方形PABC沿x轴滚动”包括沿x轴正方向和沿x轴负方向滚动.沿x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顶点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B落在x轴上时,再以顶点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类似地,正方形PABC可以沿x轴负方向滚动.【解答】解:从某一个顶点(比如A)落在x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A 点落在x轴上,这个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x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1,因此该函数的周期为4.下面考察P点的运动轨迹,不妨考察正方形向右滚动,P点从x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A点运动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点为中心,滚动到C点落地,其间是以BP为半径,旋转90°,然后以C为圆心,再旋转90°,这时候以CP为半径,因此最终构成图象如下:故其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故答案为:4,π+1【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图象的变化,其中根据已知画出正方形转动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本题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15.(13分)已知函数f(x)=2cos2x+sin2x﹣4cosx.(Ⅰ)求的值;(Ⅱ)求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GS:二倍角的三角函数;HW: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Ⅰ)把x=代入到f(x)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即可;(Ⅱ)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把sin2x变为1﹣cos2x,然后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把cos2x变为2cos2x﹣1,得到f(x)是关于cosx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把f(x)变成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根据cosx的值域,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出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解答】解:(Ⅰ)=;(Ⅱ)f(x)=2(2cos2x﹣1)+(1﹣cos2x)﹣4cosx=3cos2x﹣4cosx﹣1=,因为cosx∈[﹣1,1],所以当cosx=﹣1时,f(x)取最大值6;当时,取最小值﹣.【点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及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间求值,此题以三角函数为平台,考查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16.(14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EF∥AC,AB=,CE=EF=1.(Ⅰ)求证:AF∥平面BDE;(Ⅱ)求证:CF⊥平面BDE;(Ⅲ)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考点】LP: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LS:直线与平面平行;LW:直线与平面垂直;MJ: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设AC与BD交于点G,则在平面BDE中,可以先证明四边形AGEF 为平行四边形⇒EG∥AF,就可证:AF∥平面BDE;(Ⅱ)先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把对应各点坐标求出来,可以推出•=0和•=0,就可以得到CF⊥平面BDE(Ⅲ)先利用(Ⅱ)找到=(,,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再利用平面ABE的法向量•=0和•=0,求出平面ABE的法向量,就可以求出二面角A﹣BE﹣D的大小.【解答】解:证明:(I)设AC与BD交于点G,因为EF∥AG,且EF=1,AG=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EG.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所以AF∥平面BDE.(II)因为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AC,所以CE⊥平面ABCD.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C(0,0,0),A(,,0),D(,0,0),E(0,0,1),F(,,1).所以=(,,1),=(0,﹣,1),=(﹣,0,1).所以•=0﹣1+1=0,•=﹣1+0+1=0.所以CF⊥BE,CF⊥DE,所以CF⊥平面BDE(III)由(II)知,=(,,1),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E的法向量=(x,y,z),则•=0,•=0.即所以x=0,且z=y.令y=1,则z=.所以n=(),从而cos(,)=因为二面角A﹣BE﹣D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BE﹣D为.【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和线面平行的推导以及二面角的求法.在证明线面平行时,其常用方法是在平面内找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当然也可以用面面平行来推导线面平行.17.(13分)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第二、第三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p,q(p>q),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记ξ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ξ0123p a d(Ⅰ)求该生至少有1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Ⅱ)求数学期望Eξ.【考点】C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C8:相互独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I)由题意知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ξ=0”是对立的,要求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需要先知道该生没有一门课程优秀,根据对立事件的概率求出结果.(II)由题意可知,需要先求出分布列中的概率a和b的值,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得到这两个值,求出概率之后,问题就变为求期望.【解答】解:事件A表示“该生第i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i=1,2,3.由题意可知(I)由于事件“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ξ=0”是对立的,∴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是1﹣P(ξ=0)=1﹣(II)由题意可知,P(ξ=0)=,P(ξ=3)=整理得p=.∵a=P(ξ=1)===d=P(ξ=2)=1﹣P(ξ=0)﹣P(ξ=1)﹣P(ξ=3)=∴Eξ=0×P(ξ=0)+1×P(ξ=1)+2×P(ξ=2)+3×P(ξ=3)=【点评】本题课程互斥事件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是一道综合题,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是近年来理科高考必出的一个问题.18.(13分)已知函数f(x)=ln(1+x)﹣x+x2(k≥0).(Ⅰ)当k=2时,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Ⅱ)求f(x)的单调区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52:导数的概念及应用.【分析】(I)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1处的导数,从而求出切线的斜率,然后求出切点坐标,再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最后化简成一般式即可;(II)先求出导函数f'(x),讨论k=0,0<k<1,k=1,k>1四种情形,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ˊ(x)>0和fˊ(x)<0即可.【解答】解:(I)当k=2时,由于所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即3x﹣2y+2ln2﹣3=0(II)f'(x)=﹣1+kx(x>﹣1)当k=0时,因此在区间(﹣1,0)上,f'(x)>0;在区间(0,+∞)上,f'(x)<0;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0<k<1时,,得;因此,在区间(﹣1,0)和上,f'(x)>0;在区间上,f'(x)<0;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和,单调递减区间为(0,);当k=1时,.f(x)的递增区间为(﹣1,+∞)当k>1时,由,得;因此,在区间和(0,+∞)上,f'(x)>0,在区间上,f'(x)<0;即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0,+∞),单调递减区间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以及函数的单调性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19.(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与点A(﹣1,1)关于原点O对称,P是动点,且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等于﹣.(Ⅰ)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设直线AP和BP分别与直线x=3交于点M,N,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HT: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IT: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J3:轨迹方程.【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5E: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Ⅰ)设点P的坐标为(x,y),先分别求出直线AP与BP的斜率,再利用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到关系式,化简后即为动点P的轨迹方程;(Ⅱ)对于存在性问题可先假设存在,由面积公式得:.根据角相等消去三角函数得比例式,最后得到关于点P的纵坐标的方程,解之即得.【解答】解:(Ⅰ)因为点B与A(﹣1,1)关于原点O对称,所以点B得坐标为(1,﹣1).设点P的坐标为(x,y)化简得x2+3y2=4(x≠±1).故动点P轨迹方程为x2+3y2=4(x≠±1)(Ⅱ)解:若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因为sin∠APB=sin∠MPN,所以所以=即(3﹣x0)2=|x02﹣1|,解得因为x02+3y02=4,所以故存在点P使得△PAB与△PMN的面积相等,此时点P的坐标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轨迹方程、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等知识,属于中档题.20.(13分)已知集合S n={X|X=(x1,x2,…,x n),x i∈{0,1},i=1,2,…,n}(n≥2)对于A=(a1,a2,…a n,),B=(b1,b2,…b n,)∈S n,定义A与B 的差为A﹣B=(|a1﹣b1|,|a2﹣b2|,…|a n﹣b n|);A与B之间的距离为(Ⅰ)证明:∀A,B,C∈S n,有A﹣B∈S n,且d(A﹣C,B﹣C)=d(A,B);(Ⅱ)证明:∀A,B,C∈S n,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Ⅲ)设P⊆S n,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证明:≤.【考点】F4: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专题】16:压轴题;5M:推理和证明.【分析】(Ⅰ)因为每个数位上都是0或者1,取差的绝对值仍然是0或者1,符合S n的要求.然后是减去C的数位,不管减去的是0还是1,每一个a和每一个b都是同时减去的,因此不影响他们原先的差.(Ⅱ)先比较A和B有几个不同(因为距离就是不同的有几个),然后比较A和C有几个不同,这两者重复的(就是某一位上A和B不同,A和C不同,那么这一位上B和C 就相同)去掉两次(因为在前两次比较中各计算了一次),剩下的就是B和C的不同数目,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关系式:h=k+l﹣2i,从而三者不可能同为奇数.(Ⅲ)首先理解P中会出现C m2个距离,所以平均距离就是距离总和再除以C m2,而距离的总和仍然可以分解到每个数位上,第一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第二位一共产生了多少个不同,如此下去,直到第n位.然后思考,第一位一共m个数,只有0和1会产生一个单位距离,因此只要分开0和1的数目即可,等算出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此外,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数学语言的书写规范.【解答】解:(1)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因a i,b i∈0,1,故|a i﹣b i|∈0,1,(i=1,2,…,n)a1b1∈0,1,即A﹣B=(|a1﹣b1|,|a2﹣b2|,…,|a n﹣b n|)∈S n又a i,b i,c i∈(0,1),i=1,2,…,n当c i=0时,有||a i﹣c i|﹣|b i﹣c i||=|a i﹣b i|;当c i=1时,有||a i﹣c i|﹣|b i﹣c i||=|(1﹣a i)﹣(1﹣b i)=|a i﹣b i|故(2)设A=(a1,a2,…,a n),B=(b1,b2,…,b n),C=(c1,c2,…,c n)∈S n记d(A,B)=k,d(A,C)=l,d(B,C)=h记O=(0,0,…,0)∈S n,由第一问可知:d(A,B)=d(A﹣A,B﹣A),d=(O,B﹣A)=kd(A,C)=d(A﹣A,C﹣A)=d(O,C﹣A)=ld(B,C)=d(B﹣A,C﹣A)=h即|b i﹣a i|中1的个数为k,|c i﹣a i|中1的个数为l,(i=1,2,…,n)设t是使|b i﹣a i|=|c i﹣a i|=1成立的i的个数,则有h=k+l﹣2t,由此可知,k,l,h不可能全为奇数,即d(A,B),d(A,C),d(B,C)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3)显然P中会产生C m2个距离,也就是说,其中表示P中每两个元素距离的总和.分别考察第i个位置,不妨设P中第i个位置一共出现了t i个1,那么自然有m ﹣t i个0,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所产生的距离总和为,(i=1,2,…,n),那么n个位置的总和即【点评】本题是综合考查集合、数列与推理综合的应用,这道题目的难点主要出现在读题上,需要仔细分析,以找出解题的突破点.题目所给的条件其实包含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关于S n的,其实S n中的元素就是一个n维的坐标,其中每个坐标值都是0或者1,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一个n位数字的数组,每个数字都只能是0和1,第二个定义叫距离,距离定义在两者之间,如果直观理解就是看两个数组有多少位不同,因为只有0和1才能产生一个单位的距离,因此这个大题最核心的就是处理数组上的每一位数,然后将处理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能看到整体的性质了.。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10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建设幸福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育才中学七年四班袁佳惠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多年的“三座大山”,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前仆后继。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完成。

同时,又把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二项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逐步把一个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生机勃勃、奋发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祖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工作,创设幸福中国!然而,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建设“幸福中国”是靠我们没一个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

幸福是个人幸福与国家强盛的统一,也是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的统一。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人、为社会的幸福做贡献。

艰辛的事业、艰巨的任务、艰难的环境、艰险的条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铁人气概“两弹一星”元勋“献身国防科技,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境界,”援藏干布孔繁森“鞠躬尽瘁为人民,雪域高原显忠魂”的赤诚之心;给水利工程团团长李国安“草原沙漠寻甘泉,人民心中树丰碑的高尚情操;下水管道工人徐虎“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的宽广胸怀;售票员李素丽“全心全意为乘客,热情服务送爱心”的工作态度;海空卫士王伟“勇斗霸权不畏死,捍卫主权献青春”的革命英雄主义;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实为准则,这些都是在改革开放和现在化建设新时期,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充分体现。

中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与答案

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与答案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 第 I 卷选择题(共40 分) 一、 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 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集合 P x Z | 0 x 3 , M x R | x29 ,则 P M( A ) 1,2 ( B ) 0,1,2 ( C ) x | 0 x 3 ( D ) x |0x 32,在等比数列 a n中, a1 1,公比 q 1.若 a m a1a2 a3 a4 a5 ,则m(A )9 ( B )10 ( C ) 11 3,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集( D ) 12 合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 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正(主)视图侧(左)视图( A )(B )( C ) (D )4,8 名学生和 2 位老师站成一排合影, 2 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总数为(A ) A 88 A 92 ( B ) A 88C 92 ( C ) A 88A 72 ( D ) A 88 C 925,极坐标方程(1)( ) 0(0) 表示的图形是 (A )两个圆 ( B )两条直线(C )一个圆和一条射线 ( D )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6, a, b 为非零向量,“ a b ”是“函数 f( x) ( xa b) ( xb a) 为一次函数”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 (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x y 11 0a x 的图象上7,设不等式组3x y 3 0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指数函数y存在5x 3y9 0区域 D 上的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 (1,3] ( B) 2,3 ( C) (1,2] ( D) [3, )8,如图,正方体ABCD A1 B1C1 D1的棱长D1C1为 2 ,动点 E, F 在棱 A1 B1上,动点P,Q E FB1分别在棱AD ,CD 上,若A1E F1 1, A E , x D ,(Qx, y, zy大 DP zQ CD于零),则四面体P EFQ 的体积(A)与 x, y, z 都有关(B)与 x 有关,与y, z 无关(C)与 y 有关,与x, z 无关(D)与 z 有关,与x, y 无关PA B第II 卷(共 110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题5 分,共3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北京卷)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

第I卷1至2页、第n卷3至5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集合P={x^Z 0Exc3}, M ={x w Rx2兰9},则PI M =(A) {1,2} (B) {0,1,2} (C){x|0 w x<3} (D) {x|0 < x < 3}1, B •解析:P Jo,1,2〉, M = I-3 4,3】,因此P^M hb,1,2"(2)在等比数列taj中,印=1 ,公比q H1 .右a m = 8182838485,则m=解析:很容易看出这是一个面向我们的左上角缺了一小块长方体的图形,不难选出答案。

(4)8名学生和2位第师站成一排合影,2位老师不相邻的排法种数为3—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分别如右图所示,则该4A .解析:基本的插空法解决的排列组合问题,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 ) 9(B) 10(C) 11(D) 122, C.8m二內比比印比=q qm =11(B ) A8C9 AX (D ) A8C7将所有学生先排列,有A种排法,然后将两位老师插入9个空解析:2 3 4 10 10q q =q = ,因正(主)視图此有中,共有A 9种排法,因此一共有 A 8A 9种排法。

(5) 极坐标方程(;?-1 )^-7:) =0 ( T _0)表示的图形是(B )两条直线解析:原方程等价于 '二1或-二,前者是半径为1的圆,后者是一条射线。

(6)若a , b 是非零向量,“ a 丄b ”是“函数f (x)二(xa - b)・(xb - a)为一次函数”的(A )两个圆(C ) 一个圆和一条射线(D ) —条直线和一条射线(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 B .解析:f (x) =(xa b)L(xb2—a) =(a b)x +(b— a )x —a ,b ,如a 丄b ,则有a ,b=0,如果同时有 b = a ,则函数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因此不充分,而如果 f(x)为一次函数,则a ^0,因此可得a _b ,故该条件必要。

x y -11 _0I 『(7)设不等式组3X - y • 3 一 0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D ,若指数函数5x -3y 9 汕y=a x 的图像上存在区域D 上的点,贝U a 的取值范围是(1,3](B )[2,3] (C ) (1,2](D )[ 3, •::]7, A .解析:这是 道略微灵活的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区域xD 的图象,联系指数函数 y = a 的图象,能够看出,当图象经过区域的边界点 (2,9)时,a 可以取到最大值 3,而显然只要a 大于1,图象必然经过区域内的点。

(8)如图,正方体ABCD- ABQD!的棱长为2,动点E 、F 在棱A^上,动点P , Q 分别在棱AD , CD 上, 若 EF=1 , A 1E=x , DQ=y , D P = z(x,y,(A)与x,y,z 都有关 (E)与x 有关,与y,z 无关 (C) 与y 有关,与x,z 无关 (D) 与z 有关,与x,y 无关8, D .大于零),则四面体PE FQ 的体积解析:首先由割线定理不难知道 AB AC =AD AE ,于是AE =8,DE =5,又BD _AE ,故BE 为直径,因此• C =90,由勾股定理可知CE 2 =AE 2 -AC 2 =28,故CE解析:这道题目延续了北京高考近年 8,14,20的风格,即在变化中寻找不变, 从图中可以分析出,.:EFQ1的面积永远不变,为面 ABCD 面积的4,而当P 点变化时,它到面 ABCD 的距离是变化的,因此会导致 四面体体积的变化。

第II 卷(共11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旦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 -i(9)在复平面内,复数 9,( -1,1).2i 2i(1 i)=i(1 i) - -1 i解析:〜(―汎1i)')(10)在厶 ABC 中,若 b = 1,c =、、3,. C ^—,则 a = 3 10, 1。

sin B-^ ・b=^x1 今B「,A=「解析:c32,因此 66(11)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的身高(单 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

由图中 数据可知a = ___________ 。

若要从身高在[120 , 130), [130,140) , [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 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 [140,150] 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 ___________ 。

11,0.030, 3解析:由所有小矩形面积为1不难得到a =0.030,而三组身高区间的3:2:1,由分层抽样的原理不难得到140-150区间内的人数为 3人。

(12)如图,LI O 的弦 ED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 A 。

若 BD — AE ,AB = 4, BC = 2, AD = 3,则 DE = ____________CE = _________12, 5,2.7 人数比为2 2 2 2(⑶已知双曲线才『1的离心率为2,焦点与椭圆詁的焦点相同,那么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_______ ;渐近线方程为13(现0 ), y = ±T3x解析:双曲线焦点即为椭圆焦点,不难算出为 -4,0,又双曲线离心率为 y =±b x =±j3x 渐近线为 a(14)如图放置的边长为 1的正方形PABC 沿x 轴滚动。

设顶点P ( x ,y )的轨迹方程是y = f (x ),则f (x )的最小正周 为 ___________ ; y 二f (x )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像与 x 轴 所围区域的面积为。

说明:“正方形PABC 沿x 轴滚动”包括沿x 轴正方向和沿x 轴负方向滚动。

沿x 轴正方向滚动指的是先以 顶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当顶点 B 落在x 轴上时,再以顶点 B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此继续。

类似地, 正方形PABC 可以沿x 轴负方向滚动。

14, 4,二1解析:不难想象,从某一个顶点(比如 A )落在x 轴上的时候开始计算,到下一次 A 点落在x 轴上,这个 过程中四个顶点依次落在了 x 轴上,而每两个顶点间距离为正方形的边长 1,因此该函数的周期为 4。

下 面考察P 点的运动轨迹,不妨考察正方形向右滚动, P 点从x 轴上开始运动的时候,首先是围绕 A 点运动14个圆,该圆半径为1,然后以B 点为中心,滚动到 C 点落地,其间是以 BP 为半径,旋转90°,然后以 C 为圆心,再旋转90°,这时候以CP 为半径,因此最终构成图象如下:因此不难算出这块的面积为 7:12,即a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13分)2已知函数f(x) = 2cos 2x sin x-4cosx。

(I)求f (§)的值;(n)求f (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5(I)兀2兀2兀兀 3 9f ( ) =2cos sin 4cos 1 2 二3 3 3 34 4(2)2 2f(x) =2(2cos x -1) (1-cos x) -4cosx2= 3cos x - 4cos x -1gV x R2 7♦cos x 一———因为cosx」-"l,所以当cosx=—1时,f(x)取最大值6;当3时,取最小值3。

(16)(本小题共14分)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丄AC,EF// AC,AB= 2,CE=EF=1. (I)求证:AF//平面BDE(n)求证:CH平面BDE(川)求二面角A-BE-D的大小。

16证明:(I)设AC与BD交于点G,因为EF // AG,且EF=1 1AG= 2AC=1,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F // EG。

因为EG P平面BDE,AF 一平面BDE,所以AF //平面BDE。

(II )因为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且CE丄AC,所以CE丄AC,所以CE丄平面ABCD。

如图,以C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0,0,2+ 0 +0), A (迈,施,0) , D O/2 , 0, 0), E (0,2.2 — 20,1), F ( 2 ,2, 1)o 所以 CF =( 21),BE =( 0,— d ,1 = 0。

所以 CF 丄BE , CF 丄DE ,所以CF 丄平面1)。

所以 CF .BE = 0-1+仁o , CF .DE =—i BDE2辽(HI )由(II )知,CF = ( 2 , 2, 1),是平面则 n ・BA =o , n BE =0 o(x, y,z) (、、2,0,0) =0即(x, y, z) (0, -迈⑴=0所以 X=0 ,且 Z 八 2 y 。

令 y=1 ,则 z= ' 2。

所以 n= ( 0,1,2),从而 COS ( n , 兀因为二面角A-BE-D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 A-BE-D 为6。

(17) (本小题共13分)某同学参加3门课程的考试。

假设该同学第一门课程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4 ,第二、第三门课程取5得优秀成绩的概率分别为 p , q ( p > q ),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优秀成绩相互独立。

记E 为该生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数,其分布列为E 01 2 3P6 125ab24 125(n )求p , q 的值; (川)求数学期望E E 。

17解:事件A ,表示该生第i 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i=1,2,3。

由题意可知4P(AJ,P(A 2)=p,P(A 3)=q. 5(I)由于事件 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得优异成绩”与事件“ =0 ”是对立的,所以该生至少有一门课程取1) , DE =(- -2 , 0, BDE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n = (x,y,z ),CF得优秀成绩的概率是戶 6 119 1 -P( =0)=1125 125 (II)由题意可知,2+ 0 +p ( =0)二p (A 1A 2A 3)J (i — p )(i —q)二532 ,q=整理得pq= 5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