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所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条件。
2.风险: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害程度。
3.辨识:通过调查、研究等手段,确定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分布。
4.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征、暴露途径等因素,分析和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的潜在危害。
5.控制:采取技术、管理等手段,降低、消除危险源造成的风险。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第四条辨识目标本企业应对全企业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辨识,确保辨识结果准确、全面。
第五条辨识方法本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文献查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和行业经验等文献,了解和辨识常见的危险源。
2.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3.员工意见征集:通过员工意见调查、安全巡查等方式,征集员工对潜在危险源的看法和建议。
4.专家咨询: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提供专业意见。
第六条辨识结果记录本企业应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辨识报告。
对于发现的危险源,应明确其危险性级别、暴露途径、可能的损害后果等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七条评价范围本企业应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对人员、财产、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安全: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安全的潜在危害,例如人员伤亡、中毒等。
2.财产安全:评估危险源对财产的潜在损失,例如设备损坏、火灾等。
3.环境安全:评估危险源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例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序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系统地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能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定义危险源:指能够引起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体、材料、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
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管理层负责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 各部门负责自身工作区域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做好记录与报告;3. 所有员工必须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工作,积极提出改进建议。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1. 制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计划,明确工作范围和时间节点;2. 开展工作区域的危险源辨识,按照先进的识别方法和工具进行,详细记录识别结果;3. 对辨识结果进行风险评价,包括对风险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可控性进行分析;4. 基于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防范、隔离措施、预警标识等;5. 定期复评已评价的危险源,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6. 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和报告,并建立档案。
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1. 直接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发现并记录可见的危险源;2.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员工发放调查问卷,征求他们对工作环境和作业活动的意见和建议;3. 风险矩阵法:通过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分别分级,绘制出风险矩阵图,以辅助风险评价;4. 专家评估法:邀请安全专家参与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来确定风险水平;5.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通过对设备或系统的故障模式和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评估风险;6. 事件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件树,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发展路径,评估风险。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和控制危险源,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包括全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等。
第二章辨识与评价流程第三条辨识与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1. 编制危险源清单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危险源清单,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源位置、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等。
2. 辨识危险源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明确危险源的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 评价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评价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措施的紧急程度。
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制定具体的措施实施计划。
5. 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与跟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措施实施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措施有效。
第四条辨识与评价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危险源的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2. 实地调查法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包括危险源位置、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等。
3. 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4.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第五条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根据已辨识与评价的危险源,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人员培训、防护设施设备的采购与维护、工艺改进等。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按照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计划,履行相应的职责,确保措施的落实。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危险和风险无处不在,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因此,对于危险的准确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成为了组织管理和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一)目的:1. 确定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2. 辅助组织管理层和员工认识危险和风险的概念,提高危险和风险意识;3.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事故损失和财产损失,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并将在组织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基本原则和方法(一)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2. 科学、准确、系统,尽量量化和可视化;3. 全员参与,责任明确;4. 持续改进,适应变化。
(二)方法:1. 辨识危险:通过危险源的识别和特性分析,明确危险源的种类和影响;2. 评价风险:通过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的量化,确定风险的等级;3.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危险管控措施;4. 监控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定期评估危险和风险。
四、工作流程(一)危险辨识流程:1. 收集信息:收集组织内外的各类信息,包括设施、设备、人员、技术、环境等;2. 识别危险源: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3. 分析特性: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特性分析,包括危险源的种类、危险程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4. 辨识危险:根据特性分析结果,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其对组织的危害程度。
(二)风险评价流程:1. 评估概率:根据辨识结果,对每个危险源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2. 评估影响: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辨识结果,对每个危险源对组织的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分为重大、严重、一般三个等级;3. 评估风险:根据概率和影响的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是指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关风险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因素。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和责任:确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结构和责任人,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危险源辨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方式等。
3.风险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可能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4.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5.监测与纠正: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危险源和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6.培训和宣传: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7.记录和报告: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和事故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以及所有员工。
第三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价,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应遵循科学、综合、系统、预防的原则。
第五条单位应建立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与权限。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第六条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确认的过程。
第七条危险源识别应全面、深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环境的危险源,如空气污染、噪声、震动等;2. 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3. 物质原辅材料的危险源,如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质等;4. 作业方式的危险源,如高空作业、维修作业等。
第八条单位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工作场所巡查;2. 安全检查、监测;3. 安全培训与教育;4. 事故隐患排查。
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完善危险源识别的记录与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危险源识别的时间、地点、人员;2. 危险源的性质、位置、可能带来的危害;3. 危险源的识别结果与处理措施。
第十条单位应及时处理发现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与消除。
第三章风险评价第十一条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第十二条风险评价应包括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考虑潜在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第十三条风险评价应确保科学、公正、客观,依据相关标准或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危险源的特性和性质;2. 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3. 单位的现有风险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明确风险的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5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进行,公司制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消除或控制潜在的危险源,降低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
二、范围适用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项目以及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实验室等。
三、术语定义1.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工艺。
2.风险评价: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过程。
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一般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4.管理措施: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包括消除危险源、控制风险、防范预防、应急处理等措施。
5.责任人:指被指定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管理措施的人员。
四、制度要求1.危险源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员工对所辖区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将辨识结果记录并进行归类分析。
(2)对于发现的新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或消除,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3)辨识结果应明确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影响范围等信息,并进行文档化保存。
2.风险评价(1)辨识后的危险源要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评价要综合考虑潜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暴露时间以及员工的易感性等因素。
(3)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3.管理措施(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2)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教育、设立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等。
(3)责任人要负责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进行跟踪和评估。
4.监督与评估(1)公司要定期组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组织相关部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危险源辨识1.收集信息:收集与企业、员工和公众安全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有关设备、物质、工艺、环境、操作等方面的信息。
2.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的信息,识别与企业安全相关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电气危险源等。
3.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故、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加以辨识。
4.定性分析: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对安全、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程度。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和风险程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即发生的可能性。
2.风险严重程度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伤害、危害或损失的严重程度,包括人身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
3.风险等级划分: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风险严重程度,按照一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4.风险评估报告: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报告,明确风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程度,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管理制度1.责任分工: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辨识和评估工作正常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源。
2.工作流程:明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识别和评价等多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文件记录:建立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危险源辨识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便于随时查阅和回顾。
4.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源,减少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危险源的全面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企业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危险源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危险源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指南,执行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监测、评估、监控管理,执行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二章评价范围与方法准则第四条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第五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第六条企业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第七条风险管理及评价准则: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对全过程(企业工程业务流程)、全范围(企业管辖的平面与空间)、企业范围的全部人员(包括企业职工、施工方、供应商和承包方等)进行风险辨识,然后进行量化评估分级,再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保证所有的风险辨识充分,并处于受控状态。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下面将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该管理制度的目的包括:1.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环境:通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企业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失的危险源,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事故和污染的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和环境。
3.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过程,促使企业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估,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二、制度内容和要求1.危险源辨识: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活动、设备、材料、工艺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的方法可以包括观察、询问、检查、测量、测试等。
2.风险评估:根据辨识结果,对各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3.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各个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
这有助于企业确定重点整改的危险源,并优先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措施的制定应考虑成本、可行性和效果等因素。
5.风险监测和改进:建立风险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制度和措施。
三、制度执行和监管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和监管机制,包括:1.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意识。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一、基本原则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
2. 建立危险源分类建档、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3. 加强对危险源与环境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 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并定期更新。
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辨识,包括可能带来的伤害类型、频率和严重后果等。
3. 定期开展危险源稳定性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
4.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危险源的模拟和预测。
5. 将危险源辨识结果纳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工具1. 对现有工作流程和作业进行系统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2. 利用专业设备和仪器检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进行人员访谈和调查,了解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体验。
4. 依托专家评审和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危险源辨识。
5. 利用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一、基本原则1.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
2.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3. 风险评价需要依据科学、客观和可重复的方法进行。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2. 进行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频率。
3. 采用专业软件和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和计算。
4. 结合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评估危险源可能引发的灾害后果。
5.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更新和修订。
三、风险评价的内容1. 对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2. 对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 风险控制是为了降低危险源的风险水平,保障员工和环境安全。
2. 采取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3. 风险控制需要进行有效的宣教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制度一、危险源识别1.1 危险源识别范围应包括: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所有设备设施、所有物料、人员和环境条件。
1.2 危险源识别应遵循客观、全面、系统、动态的原则,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2.1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因素;1.2.2 可能导致设备设施损坏、故障和潜在的化学反应;1.2.3 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因素;1.2.4 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影响、公共卫生和安全问题的因素。
二、风险评估方法2.1 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和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
2.2 风险评估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和规定,以及公司自身的管理要求进行。
2.3 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3.2 后果严重程度;2.3.3 影响范围;2.3.4 经济和社会影响。
三、风险等级判定3.1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分为五个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
3.2 风险等级判定应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经济和社会影响等因素。
四、风险控制措施4.1 根据风险等级判定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和个体防护等。
4.2 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和有效的原则,同时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风险报告与记录5.1 各部门应定期向公司安监部门报告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等情况。
5.2 公司安监部门应对各部门的风险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公司的风险报告,报送公司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5.3 各部门应对风险报告及相应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建立和完善风险档案。
六、风险沟通与培训6.1 公司安监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沟通会议,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员工和管理层,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务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辨识公司范围内生产、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管理及道路运输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危险源实施分级、分类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归公司安全部负责。
第二章危险源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第四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及职责公司成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设置安全部,任安全部负责人,安全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具体工作:(一)组织实施阶段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指导公司部门对生产、管理和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控制和管理活动,排查安全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组织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二)负责对公司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办和动态检查;(三)定期讲公司重大危险源想行业主管部门上报。
第五条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第六条危险源辨识范围包括(一)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企业员工以及从事道路活动的车辆、人员;(二)生产工作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恶劣天气、道路状况、车辆车况、设备设施、违法违章操作等。
第七条危险源分类:公司范围内生产及服务中的危险源按照影响范围分为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场所、设施设备。
第八条危险源分级: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两级危险源,依据风险级别分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一)可能引发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因素一般风险的危险源列为一般危险源;(二)可能引发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了能引发道路交通一般及以上事故的危险因素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该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类别;2. 列举每个危险源类别下的具体危险源;3. 采用专业工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系统辨识,包括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设备危险、工艺危险等;4. 归纳总结危险源,生成危险源辨识报告。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确定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危险源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2.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观察,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3. 运用定量或定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4. 生成危险源评价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标准和判定方法;2. 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3.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评估和复查,及时更新管理措施。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1.1 管理目标1.2 适用范围2. 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2.1 预防为主2.2 综合管理2.3 法律依据3.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3.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3.2 危险源评价的目标和方法4. 重大危险源管理4.1 重大危险源的判定标准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4.3 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复查5. 安全培训和教育5.1 员工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5.2 安全培训的计划和实施6. 安全责任和奖惩制度6.1 安全责任的界定和分工6.2 安全奖惩制度的规定7. 事故报告和调查7.1 事故报告和登记7.2 事故调查和分析8. 制度执行和监督8.1 制度执行的程序和要求8.2 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9. 附则9.1 重大危险源清单9.2 参考文件9.3 修订记录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了一份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本。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实施本单位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管人员兼任;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电气、机械设备人员兼任;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便于开展矿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分公司矿山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 术语和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它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不但包括对危险源的识别,而且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判断。
辨识完之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危险源管理。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职责4.1分公司经理负责建立本公司的风险评价小组,并组织分管项目的副经理及相关人员负责对其所属项目的危险源(点)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核和批准。
4.2安全科、生技科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危险源(点)进行监测、控制。
4.3安全科、生技科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接受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4.4分公司各单位分别负责对本单位的危险源(点)进行识别、排查、汇报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点)。
5、工作内容及要求5.1危险源辨识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实效性原则;(3)有限范围原则;(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5)适宜性原则;(6)预防性原则;(7)输出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5.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登记重大安全风险5.3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要求(1)应涵盖所有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生产现场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一氧化碳中毒等)。
(2)应涵盖分公司所有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3)应涵盖所有工作过程如采矿、掘进、提升、运输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危险源。
(4)应考虑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通风等。
(5)应考虑正常、非正常的情况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6)应考虑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如排废渣、废渣堆放等。
(7)应认定并评估工作或活动的次生危险。
如:矿井井下水位失控导致淹井、造成人员伤亡等。
(8)应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如人员调整、法律法规的修订对生产作业安全管理的影响等。
(9)辨识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的因素。
5.4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5.5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实施矿山风险评价。
5.6安全检查表法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得出正确的评估。
安全检查表法,有问有答,通俗易懂,简单易学,使员工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员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5.7采用LEC法能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5.8安全科、生技科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5.9分公司根据矿山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其风险控制措施原则(1)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后考虑采用个人防护设备;(2)对于不容许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容许的程度;(3)对于可容许风险,需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不断监视,防止其风险变大至不可容许的范围;(4)风险控制措施应与矿山安全生产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能力相适应。
5.10矿山管理单位、部门对本单位、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追踪评价,每年一次对矿山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效果检查和评审,通过持续的风险评价,实现对风险评价的动态、闭环的管理,据情况对其进行完善。
5.11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关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5.12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单位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清单上报安全科:(1)相关法律法规更新时(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3)开展新的活动之前(如新建工程等)(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5)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7)发现新的危险源时(8)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9)相关方要求5.13安全科组织相关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回顾。
风险评价结果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单位。
6、危险源识别常见下列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3)现场观察法(4)座谈法(5)安全调查表法7、危险源识别的步骤(1)调查确定危险源: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过去的经验及事故情况,结合现场检查、判断等办法来确定危险源并进行分类。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3)危险源评价:根据安全标准化的有关要求,决定采用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源点进行风险评价。
D=LEC每个危险源点都要用数值来表示危险等到级。
作业场所或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中风险评价为D=L乘E乘C的具体计算过程。
8、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计算公式为D=LEC。
其评定标准见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2)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 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3)制定危险预防措施: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9、职业卫生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步骤1.收集职业危害场所的相关基础资料,辨识危险源。
2.现场作业条件调查。
3.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现场检测。
4.职业危害风险计算。
计算公式:职业危害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等级)1/4注: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接触限值职业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等级划分标准作业条件各项等级划分标准风险指数等级划分10、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规定10.1危险源划分的依据,是以引发事故“四要素”为依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环境因素。
10.2危险源风险评价级别确定的规定(1)A级由总公司确定,并对B级进行审查批准(2)B级由分公司确定,并对C级进行审查批准(3)C级由分公司车间确定,并对D级进行审查批准(4)D级由分公司车间班组长确定,并开会讨论后上报车间审查批准。
10.3危险源评价管理程序(1)由班组按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本班组危险源。
(2)危险源确定后进行分级,并由班组讨论控制措施,汇总上报车间。
(3)车间将所属班组上报危险源汇总后,召开技术人员、班组长、老工人参加的研讨会,对班组确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责任人是否妥当,进行认真研讨后上报分公司。
(4)由分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主持,召集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分公司危险源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后,研究具体的危险源管理办法上报总公司。
10.4危险源管理分工A级——由公司安全副总经理负责,相关职能部室负责检查,安全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分公司由经理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日常管理。
B级——由分公司副经理负责,相关职能科室检查,安全科监督管理,车间主任负责管理,班组长负责具体管理。
C级——由车间副主任负责,安全员及队长、班组长负责检查,安全组负责监督管理,班组长负责具体管理。
D级——由班组长负责,岗位工人不断检查,兼职安全员负责监督管理。
11.风险评价具体流程图概率估计 损失或不利后果分析风险等级风险接受准则风险接受风险减轻 风险转移 风险规避风险监测和检查 风险处理措施风险监测 否是结束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1.目的为了确保员工能够识别关键任务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让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山西黎城粉末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矿山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管理工作。
3.职责3.1分公司经理:负责对识别出的关键任务的审批和批准,提供执行关键任务所需的资源。
3.2技术副经理:负责组织人员审核关键任务,组织对关键任务控制措施的实施。
3.3分公司安全科:负责对关键任务的识别及控制计划的制定;对关键任务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3.4分公司安全科:负责对从事任务观察工作人员进行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3.5矿山单位:负责矿山作业范围内的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
3.6分公司生技科:负责编写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4.工作内容及要求4.1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4.2完成的风险分析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危害物料评估等。
4.3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使之用于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活动。
4.4作业指导书要强调关键工作的步骤和安全措施,编写的作业指导书应符合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源辨识全面;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等要求。
4.5作业指导书存放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在员工培训、一对一沟通、小组会议、作业场所执行关键任务时,应使用作业指导书。
4.6依据关键任务分析,认定需要许可的范围,并将认定的需要许可的范围清单发放给受影响部门。
4.7为确保许可分配的一致与正确,要有识别了分配许可的责任人,并提供培训和进行能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