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为国者(wèi)D不得下咽(yàn)洎牧以谗诛(zì)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苏洵《六国论》同步练习(附答案)

苏洵《六国论》同步练习(附答案)

导语:做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下面是苏洵《六国论》同步练习,欢迎同学们过来做一做!【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í)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繁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六国论》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六国论》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六国论【1】苏洵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3】,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

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5】,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6】,何哉?与嬴【7】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8】。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9】连却之。

洎【10】牧以谗诛,邯郸为郡【1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12】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13】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5】,是又在六国下矣。

【注释】【1】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此文为苏洵论文章《权书》中的第八篇。

苏洵对北宋屈辱苟安的政策十分不满,于嘉佑元年(1056)写下此文。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六国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暴秦之欲无厌.B.当.与秦相较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秦伯说,与郑人盟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其实..(祖辈父辈)..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颠覆..(被灭亡)C.①而犹有可以..孤危(智商)..不赂而胜之之势(能因为)②可谓智力D.①至于..(先例、旧事)..颠覆(以致)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D.火尚足以明.也4.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李牧连却.之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 D.外连衡而斗.诸侯5.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B.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D.其势弱于秦(被动句)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①破灭之道.也(原因)②六国互.丧(彼此)B.①率.赂秦耶(全都)②固.不在战矣(原本)C.①暴.霜露(暴露)②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D.①强弱胜负已判.矣(分清)②与.嬴而不助五国(给予)7.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始速.祸焉(加速)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B.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C.①诚.不得已(实在)②革灭殆.尽之际(全都)D.①则胜负之数.(命运)②苟.以天下之大(如果)8.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不赂者以.赂者丧A.洎牧以.谗诛B.苟以.天下之大C.至丹以.荆卿为计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9.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可专以罪秦也罪:归罪B.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C.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视:看待D.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逆:预料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其孰能讥之乎C.张喙而恐喝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焉独存,虽王可也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思厥先祖父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 B.①⑦ C.②⑤ D.①⑥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使六国各爱其人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

《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

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故事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刘邦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叙事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

B.《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从树木、流水常见现象入手,以类比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善始善终。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六国论》,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①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②一人之心,万人之心也C.①赂秦而力亏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课文4~6段,完成1~4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实在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后秦击赵者再.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

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

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

“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二、语言运用5.(2010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

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六国论》同步训练(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训练(含答案)

《六国论》同步训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宋)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清)李桢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A、其实百倍
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B、思厥先祖父
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C、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D、始速祸焉
速:招致。今指速度快。
E、可谓智力
智谋和力量。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 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用,介]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 谋臣 [用、介 ]
(7)以天下之大,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8)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凭借、介] [而, 连] [而, 连]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句 (之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 A.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 一。 B.《六国论》和《过秦论》的“论”都是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 C.苏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 苏洵的书斋名。 D.《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 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A、日割月削
“日”“月”,名词作 状语
• B、以地事秦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

• C、义不赂秦 “义”,用作状语:坚持正义
• D、不能独完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 E、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1、六国破灭,非兵不 利
2、六国互丧,率赂秦 耶
3、暴霜露
4、与嬴不助五国也
5、洎牧以谗诛
6、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7、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
武器 都 暴露,冒着 结交、亲附,交好 等到 将要,快要 命运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六国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ai)暴霜露(bao)B思厥先祖父(jue)胜负Z数(shti)C弊在赂秦(Id)为国者(wd)D不得下咽(%n)洎牧以谗诛(zi)提示:A项中“暴”读"p『;C项中“为”读MOi”; D项中“洎”读讥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疑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Z大苟:如果。

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火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Z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Z地有限,暴秦Z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Z故事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捉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倒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 古义为哪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刀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上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Z破也,妇恬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答案:B6•下列句中吁”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冲吁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吁”为“和”的意思,B项屮“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屮"于"与例句屮吁•” 皆是"比”的意思。

【高中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六国论》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六国论》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实百倍”中“其实”是指它的实际数目。

B.“思厥先祖父”中“祖父”是指父亲的父亲。

C.“可谓智力孤危”中“智力”指智慧和力量。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故事”指旧事。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

B.第二段以割城为例,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分论点作论证。

C.第三段分析齐、魏、楚三国不赂秦而破灭的情况,剖析其破灭的原因。

D.文章属于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恢宏的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苏洵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实在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后秦击赵者再.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

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

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

“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二、语言运用5.(2010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

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 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 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 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 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 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 思厥先祖父 ③ 然后得一夕安寝 ④ 可谓智力孤危 ⑤ 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⑥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⑧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 ①③⑤B. ②④⑦C. ⑥⑦⑧D. ①⑤⑨A. 洎(ji )牧以谗诛B. 弊在赂(1®秦C. 暴(bao )霜露D. 胜负之数(shu )不得下咽(ydn ) 弃之如草芥(jie ) 革灭殆(dai )尽之际 思厥(jue )先祖父 奉之弥(mi )繁 率(1®赂秦耶 小则获邑(yi ) 与( y®) 嬴而不助五国也 ① 暴秦之欲无厌 ② 不爱珍器重宝 ③ 始速祸焉 ④ 革灭殆尽 ⑤ 或曰:六国互丧 ⑥ 却匈奴七百余里 学而不厌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不速之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未易量 李牧连却之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⑥D. ③④⑤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六国论》同步练习与提升练习(附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与提升练习(附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与提升练习(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大患.患:担忧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C.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运数【解析】选C。

义:坚守道义。

2.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选D。

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解析】选B。

A项“暴”同“曝”。

C项“厌”同“餍”。

D项“当”同“倘”。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或曰:六国互丧,________________?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________________,不能独完。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始速祸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案:(1)率赂秦耶盖失强援(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19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同步练习

六国论同步练习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清清楚楚。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答案:B解析:B项,厌:满足。

4.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可谓智力孤危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B解析:A项古义是指“祖辈”;C项古义是指“智力和力量”;D项古义是“旧例”。

7.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思,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以攻取之外②以有尺寸之地③举以予人④以地事秦⑤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⑥洎牧以谗诛⑦不赂者以赂者丧A.①④/②⑤/③/⑥⑦B.①⑥⑦/②③/④⑤C.①⑥⑦/②④/③⑤D.①②④/③⑤/⑥⑦答案:A解析:①④介词,“用”;②⑤连词,表结果;③介词,“把”;⑥⑦介词,“因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提示: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①②B.②⑤C.③④D.①⑤提示:①被打破,被攻克;②攻克;③解除,破解;④被攻占,被攻克;⑤攻克,攻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秦伯说,与郑人盟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其实..(祖辈父辈)..百倍(实际上)②思厥先祖父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②至于颠覆..(被灭亡)C.①而犹有可以..孤危(智商)..不赂而胜之之势(能因为)②可谓智力D.①至于..(先例、旧事)..颠覆(以致)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D.火尚足以明.也4.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例:李牧连却.之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 D.外连衡而斗.诸侯5.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B.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D.其势弱于秦(被动句)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A.①破灭之道.也(原因)②六国互.丧(彼此)B.①率.赂秦耶(全都)②固.不在战矣(原本)C.①暴.霜露(暴露)②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D.①强弱胜负已判.矣(分清)②与.嬴而不助五国(给予)7.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A.①始速.祸焉(加速)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B.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C.①诚.不得已(实在)②革灭殆.尽之际(全都)D.①则胜负之数.(命运)②苟.以天下之大(如果)8.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不赂者以.赂者丧A.洎牧以.谗诛 B.苟以.天下之大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9.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士兵们不好,仗没有打好】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它的实际数目多达百倍】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这是用兵抗秦的功效】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结局也许不是轻易就能确定的】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的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B.《六国论》是一篇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讽谏宋王朝不要屈服于辽和西夏,一味纳绢输币以求苟安,应当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其统治。

C.《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贾谊、欧阳修、苏洵。

D.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7题(34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1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2分)()A.非兵.(兵器)不利 B.或.(或者)....曰:六国互丧C.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D.此言得.之(适宜、得当)1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其实..颠覆..,理固宜然.. C.暴霜露,斩荆棘.. D.至于..亦百倍 B.思厥先祖父1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与战败而亡者.③以.有尺寸之地④举以.予人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14.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①诸侯之所亡.()②思厥.先祖父()③举.以予人()15.翻译文中加线句子:(12分)①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6.第二段从哪个方面来论证六国破灭之因的?(1分)主要是针对哪三个国家而言的?(3分)运用了哪几组对比(5分)?哪些论证方法?(3分)17.据文意,“古人云”中“薪不尽”“火不灭”各比喻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16分)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①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②为.国者()③苟.以天下之大()19.翻译文中划线句:(9分)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3分)四、补充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贿.赂(huì) 燕(yàn)赵厥(júe)B.暴.(pù)霜露自古洎.(jì)今回溯(suò)C. 蕴藉(jiè) 与嬴.(yíng) 熨(yù)帖D.日削(xiāo)月割付梓(zǐ)押解(jiè)2、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且燕赵处秦革灭贻尽之际D农者殆则土地荒3、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⑤4、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①句读之不知②唯弈秋之为听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皆不可限以时月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其势弱于秦⑦唯利是图⑧吞舟是漏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大概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清清楚楚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再:第二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6、下列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7、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8、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共8分)①暴秦之欲无厌(通)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通)③当与秦相较(通)④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⑤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通)⑦同舍生皆被绮绣(通)⑧可得闻与(通)10、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3分)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③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1。

说说下边加黑词语的意义,写出其古今义。

(每题3分共12分)①.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今:)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今:)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今:)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今:)1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人有卖骏马者,比(连续)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每空1分,共30分)(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思厥先祖父,,,。

(3)古人云:“,,,。

”(4)齐人未尝赂秦,,何哉?。

(5),可谓智力孤危,,。

(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良将犹在,,,当与秦相较,。

(7),,,,并力西向,。

(8)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

《六国论》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A4、D5、D6、D7、D8、A9、A 10、A二、11、B 12、C 13、D 14、损失,丢失;其,他们的;全部15、①那么,秦国最想得到的,诸侯最怕失去的,原本就不取决于战争了。

②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它们就越急迫。

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清了。

③最终落到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

④拿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16.赂秦而亏,破灭之道也。

韩楚魏。

对比一:秦攻取所得与受贿所得对比;对比二:诸侯赂秦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对比三:祖辈父辈创业之难与子孙奉送之易对比;对比四:诸侯有限的土地与暴秦无限的贪欲对比;对比五:“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

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

17. 喻赂秦之国的土地还没有送光。

喻秦国的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

三.18. 胁迫,挟持; 治理; 如果19. ①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害怕得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喉咙去。

②治国者千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挟持啊!③如果凭着这么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远远在六国之下了。

20. 分三层: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