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称与敬称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
古代的敬称和谦称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敬称常常用于对长辈、上级、神明等尊敬的对象,而谦称则用于自谦、对晚辈、下级表示尊重等场合。
以下是一些古代的敬称和谦称举例:敬称:
1. 大人:对于地位高、有权势的人的尊称,例如官员、贵族等。
2. 大师:对于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或者高僧的尊称。
3. 大仙:对于神明或者道家修行者的尊称。
4. 恭敬不如从命:对于皇帝的尊称,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谦称:
1. 末将:指自己是将军的晚辈,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2. 不才:表示自己不够才学、能力不高,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3. 愚蠢:表示自己的智慧不够,常常用于自谦的场合。
4. 鄙人:表示自己地位低微,常常用于向上级或者贵族表示尊重的场合。
以上是古代的一些敬称和谦称的举例,这些词语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称呼,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文化观念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 1 -。
(完整版)常见谦辞、敬辞(附习题及答案)
常见谦辞与敬辞谦称是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自己,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对方.1.谦辞“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敢”字一族。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
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拙"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鄙"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2.敬辞“令”字一族。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向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常见谦辞与敬辞
5.下面是一则留言,其中有两处用得不够妥当,请将其序号填在 横线上,并进行修改。 小李同学: 您好! 今天,我于百忙之中①,到你的班级致谢,不巧的是你不在,真是 遗憾②。那天,我丢失了钱包,十分着急,多亏你拾金不昧,使我 的钱包得以璧还③。我万分感谢。今略备薄礼④——笔记本,聊表 谢意,望笑纳⑤。 祝:学业有成! 高三十二班 王超 应该修改的是 改为 ① 删去 改为 ③物归原主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 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 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 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 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 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 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光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 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 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 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2.敬辞 “令”字一族。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 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 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阃——尊称 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如拜读——指阅 读对方的文章 ;拜辞——指向对方告辞;拜访——指访问对方; 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 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 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 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 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 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 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 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 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繁文缛节——谦称和敬称
谦称和敬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仁兄、仁弟: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礼、大作、大驾。
.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
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表示歉下。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以示谦下,常见的有::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
[“贱”相当于“我的”] :小女、小儿、小号。
:微臣:卑职.,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窃思、窃念、窃闻。
谦称、敬称、贱称
3、称师长:夫子、丈人、老(如:李老)、父、 亚父、甫、母、膝下、爷、高堂、泰山、先考、 先妣。 4、称朋友、同辈的人:先生、卿、子、公、坦、令郎、令爱、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使用第二人称代 词,如:尔、汝等。 四、贱称:小子、竖子。 五、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 1、加“从”表示叔伯关系。 2、加“太”表示长一辈。 3、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如:先大母婢也。
谦称、敬称、贱称
一、谦称 1、王侯自称:朕、寡人、孤、寡君、不谷。 2、臣子自称: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仆、愚、某、小人、鄙人、不才、 不肖、不佞、后学、贱子。 4、女子自称: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家严(家君、家尊)、家慈、舍弟 (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 加舍)、拙荆、贱息、犬子、弱息、息女、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陛下、庙号(如:世宗)、殿下。 2、称臣子:麾下、足下、执事、阁下、左右、君。
敬称与谦称
敬称与谦称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辞和谦辞、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谦辞。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尊敬称谓
1. 大人:用于对身份崇高、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如官员、贵
族等。
2. 大人之名:用于对高级官员或地位显赫的人表示尊敬。
3. 太守:用于对地方行政长官表示尊敬。
4. 都督:用于对统领军队、掌握一方武权的将领表示尊敬。
5. 公子:用于对家世显赫、出身尊贵的人表示尊敬。
6.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表示尊敬,特别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
7. 敬称:用于对长辈、学者、名人等表示敬重。
谦称
1. 小人:用于对自己表示谦虚,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自己的低调。
2. 谦谦君子:用于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秀品质表示谦虚。
3. 愚兄愚弟:用于对同辈或好友表示谦让。
4. 敢问尊姓大名:用于对陌生人表示恭敬,表达对对方身份的重视。
5. 公子台:用于对同辈或朋友表示谦逊。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这些称谓和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表达尊重和彼此间礼节的作用。
虽然现代社会使用的称谓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
古代的谦称与敬称(2010-10-07 07:26:06)转载分类:网论书法标签:文化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代文化常识——称谓称号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返回
(5)称对方亲眷 ①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②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③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④令弟。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⑤令妹。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⑥令坦。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⑦令郎。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⑧令爱。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⑨千金。旧时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⑦弱息。原指年幼弱小的子女,后多指幼弱的女儿。
⑧息女。古人对外人称自己的女儿。 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⑨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 贫贱有小.女.。
(《汉书·高帝纪》) (《宋史》)
2.敬称
返回
(1)称君王
①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冯谖客孟尝君》)
返回
(3)称师长 ①夫子。尊称,译为“老师”或“您”。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
②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译为“您”。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③老。对老年人的尊称。如张老、谢老等。
(《论语·微子》)
④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周代贵族取字时,
(2)批判性的:
返回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近内远礼曰炀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m ǐn) 2.庙号
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皇帝的谥号较长,不便称呼, 所以唐宋以后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 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 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
古代汉语谦称、敬称、特殊称谓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尊长者自称:在上7、晚辈自称:在下8、老人自称:老朽、老夫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8、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谦称与敬称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小儿,犬子-----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辞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谦称与敬称
敬辞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令堂: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子的敬称令爱:对别人女儿的敬称令阃:令荆: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爱:指上对下赏识爱护,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赏识爱护。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朋:指代贵宾高邻:对邻居的尊称。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敬称自己的弟弟、敬称别人的弟弟、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1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常用敬辞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用于邀请他人的套语,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询问他人之姓的敬语贵庚:问人年龄的敬词。
庚,指年龄大作:对人著作的尊称大驾:对他人的敬称谦辞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词,那么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表达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表达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方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方“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那么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那么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方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那么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之马矢奏春创作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暗示对他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暗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方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方“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分歧,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暗示谦逊的自称。
比方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不才”、“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他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他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之宇文皓月创作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暗示对他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暗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方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方“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分歧,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暗示谦逊的自称。
比方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不才”、“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他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他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之蔡仲巾千创作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暗示对他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暗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方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方“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分歧,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暗示谦逊的自称。
比方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不才”、“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他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他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古文中敬称和谦称、讳称的使用
古人的敬称和谦称、敬词和谦词、讳称【1】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患难谦词。
简言之,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词,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准确使用敬辞和谦词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敬称又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
比如对君主称“王”、“大王”、“君”、“上”、“陛下”,对一般人称“公”、“卿”、“子”、“君”、“先生”、“足下”、“夫子”、“丈人”等,这些都是敬称,与现代汉语的“您”相仿。
比如“孔子、朱子”就是尊称;君王称臣下,则用“卿、爱卿”;对有知识有名望的人称“君、先生”;对老人称“老丈、”,与现代汉语的“老人家、阿公”相仿;与关系密切的人交往,尊称更多,按对方年龄、辈分、性别不同,分别用“尊兄、仁兄、贤弟、贤妹、贤侄、世叔”等称谓,或尊称“阁下、足下”;称呼对方的亲属,也要加尊称,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对方妻子为“尊夫人”,有时候称“嫂夫人”,则又有了些亲切感;再进一步,连与对方相关的事物也要用尊称,如问对方姓名、家住何处,要说“请问尊姓大名”、“仙乡何处”;问年龄,要问“贵庚几何”;对方的住宅称“贵府、府上”;对方的作品称“大作”;对方的观点称“高见”。
此外,称人之字,也是一种敬称。
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因而现在详细地说明原由,希望或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句中的“君实”是司马光的字,这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一种敬称。
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
比如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对别人说自己的儿子,称“愚儿、犬子”;说比自己小的亲属,称“舍弟、舍侄”等;说自己的妻子,称“寒荆、拙荆、荆妻、贱内”等;对别人说自己的长辈和兄长,称“家父、家母、家兄”等,这些都是谦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谦称与敬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小儿,犬子-----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辞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如: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
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着、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寒舍:谦称自己的家;犬子:称自己的儿子;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