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学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四)强调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案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等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思维品质。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建立了多元化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将采用生动、人性化的语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政治学科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哲学思想方法的基本原理,如辩证法、实证法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对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本案例充分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引入时事热点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哲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培养他们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哲学思想方法的基本原理,如辩证法、实证法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现实问题。其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碰撞,培养创新意识。再次,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4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与实质,树立创新意识(2)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把握辩证法的本质。
(3)明确创新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课前自主学习案一、辩证否定观:(1)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质:既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__________”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在本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理论依据:(2)内涵理解:(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创新的作用1、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目录
☆3.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嘚要求4
z4a83
☆3.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嘚要求5
z4a84
☆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嘚灵魂 教案1
z4a85
☆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嘚灵魂 教案2
z4a86
☆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嘚灵魂 教案3
z4a87
☆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嘚灵魂 教案4
z4a49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3
z4a50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4
z4a51
☆2.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5
z4a52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嘚教案1
z4a53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嘚教案2
z4a54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嘚教案3
z4a55
☆3.7.1世界是普遍联系嘚教案4
z4a95
☆3.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2
z4a96
☆3.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案3
z4a97
☆3.12.3价值嘚创造与实现 教案1
z4a98
☆3.12.3价值嘚创造与实现 教案2
z4a99
☆3.12.3价值嘚创造与实现 教案3
z4a27
☆2.4.1世界嘚物质性 教案2
z4a28
☆2.4.1世界嘚物质性 教案3
z4a29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1
z4a30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2
z4a31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3
z4a32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4
z4a33
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
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案】一。
知识梳理(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否定的含义:事物____ ___ ,即_______ ,__________ 。
2.辩证否定的特征辩证否定是_______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是_______的环节,新事物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_________”,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要求:树立_______ 意识。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理论依据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_______和________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任何事物对它________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都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
2.基本内涵(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_________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_________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因而也是对它________方面去理解的。
(3)辩证法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二者的关系:创新是对既有________、_________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4.方法论要求(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________,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必修4导学案 编制人
高二政治必修4导学案编制人:张晓萌审核人: 高二政治学科组领导签字:导学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预习案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辩证否定观的含义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3. 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4.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培养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涉及的重点内容。
2.自主完成检测案,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及相关的学习难点。
3.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预习自测】(大约在10分钟)【课前预习填空】1.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的基础。
(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
(3)辩证的否定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4)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5)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6)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关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
(8)辩证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要求我们。
【我的疑惑】(将在预习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处理)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二、合作探究1. 下列观点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有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C.百头竿尺,更进一步D.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E.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F.看到洗澡水脏了,就连同盆中的小孩子一起倒掉2.材料: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我们的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017年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全套
2017年⾼中政治新⼈教版必修4《⽣活与哲学》教案全套2017学年⼈教版⾼中政治必修四【⽣活与哲学】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学期备课组教学计划⾼⼆政治(必修四)2017、09、01⼀、指导思想:本备课组在学科组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作,以《普通⾼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依据积极学习课改相关精神和新课程标准,以提⾼教学质量、完成⼩⾼考为⽬标,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法,实现知识、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标的统⼀,充分发挥政治课程的育⼈功能,全⾯提⾼学⽣的政治素养,培养学⽣分析问题能⼒、探索能⼒、合作能⼒,为终⾝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期⼯作重点:⾼⼆第⼀学期,教学任务也⽐较繁重。
在本学期的有限课堂教学时间之内,充分提⾼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业⽔平测试能够⼈⼈过关。
三、主要措施1.加强思想政治⽅向的引导,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理解、认同正确的政治观点。
2.加强学⽣课后辅导,及时解决学⽣不明⽩的问题,避免因问题累积⽽厌学。
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按⼩⾼考考纲组织教学。
四、教学安排五、教学课时每周2课时第⼀课美好⽣活的向导(第⼀课时)全章概述本课从学⽣熟悉的寓⾔典故、⽣活故事、名⼈名⾔⼊⼿,让学⽣初步认识哲学与我们的⽣活和实践有密切关系,学习和领会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么产⽣的,哲学与世界观、⽅法论的关系。
引导学⽣消除哲学的神秘感,激发学习哲学知识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新课程学习1.1 ⽣活处处有哲学★新课标要求(⼀)知识⽬标1、理解哲学智慧⽣成于⼈类实践活动、源于⼈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联系⽣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活中。
(⼆)能⼒⽬标培养学⽣⽤理性的眼光认识⾃然、社会、⼈⽣的变化发展的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让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活需要哲学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哲学智慧⽣成于⼈类实践活动、源于⼈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 1.1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第一单元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第一单元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第一单元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单元 3.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教案第一单元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案第三单元 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案第三单元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案第三单元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三单元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三单元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第三单元 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三单元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第三单元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二单元 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第二单元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第二单元 5.1意识的本质教案第二单元 5.2意识的作用教案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第四单元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第四单元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第四单元 12.1价值与价值观教案第四单元 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第四单元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全册)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主备人:【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含义2.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使学生初步具有用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的能力。
【知识结构】【课堂预习】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2、哲学源于人们对 的追问和对 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 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自主探究】(判断)1.哲学很高深,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 )2.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堂检测】1.恩格斯说过,“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强调()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3. 哲学的本义是指( )A. 智慧B. 聪明的人C. 真理D.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4.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此可以这样理解()A.哲学在世界之内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学习哲学可以使人更聪明5.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生活与哲学全册经典教学案例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二)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有哲学思想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知识准备1、哲学的含义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
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
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素有转化。
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则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
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
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这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他的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点评:(看我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就和成功。
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模拟练习:邓亚萍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5岁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97年退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高考考点1、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二、知识梳理1、辩证否定的含义2、辩证否定的实质3、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4、创新的作用:(1)(2)(3)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结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创新是。
三、巩固练习1.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2.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A.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3.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
欧几里德的成功表明( )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③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
”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
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5.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C.否定一切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6.《大学》里记载着这样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10课导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1)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2)辩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4)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运用:(1)分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扣留(2)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3)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二、【重点、难点】:(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课堂探究1 (P75):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它与辩证否定有何不同?◇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哲理结论1、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这是因为:(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编制人:王芸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作好标记和勾画,标注关键词。
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把握教材体系。
【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了解哲学的产生、本义及哲学的任务。
2.识记哲学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与把握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懂得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哲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学习重难点】1.哲学的概念2.哲学与具体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预习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阅读课本4—6页了解、概括哲学的起源、本义及任务,并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和标记。
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产生:(2)哲学的本义:(3)哲学的任务:阅读课本7—9页概括哲学的概念,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在教材上做好勾画和标记。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P7(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能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辨:哲学很高深,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哲学是哲学家的事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联系:4.概括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情,与我们常人无关。
构建第一课知识体系:【探究案】探究一:自主学习中的疑问探究二:1.见教材P5童年的思考。
(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2)这则材料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2.见教材P9牛顿的故事。
(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课后拓展】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人教课标版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教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doc
《哲学的基本问题》活动探究型教案1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有所了解,知道了哲学的含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本节是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节,在哲学的发展和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而如何正确认识各哲学派别的本质,就需要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学习,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及理解为什么。
本节从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谈起,通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交锋,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学习其包含的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不可知论。
在知晓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进而探讨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由于哲学本身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需教师进一步引导。
所以,对为什么的学习,就先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起,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教学生活化的特点,这在基础上,再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就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本节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其心智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对于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理解,不能很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较差,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素材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并思考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问题环节二:新知探究故事:形神之辩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十课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学案一、教学要求基本要求:理解辩证否定观及其要求,了解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把握辩证法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理解创新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懂得创新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的作用,明确创新对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发展要求:明确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与依据,初步树立创新意识。
比较全面地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参加创新实践的能力。
明确创新对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提示与建议: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表明迷信权威的危害和独立思考的价值。
收集以批判性思维获得创新成果的事例。
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开拓创新的意义。
二、预习完成1.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否定,即。
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的基础。
(2)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也不是,而是和、和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
(3)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
我们不仅要,,还要立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即;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2)辩证法的本质,是、、。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关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
(4)辩证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我们。
3. 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的发展。
创新推动的变革。
创新推动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
三、知识梳理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否定是发展、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2)辩证否定法的本质;(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理解目标(1)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书本知识和权威思想的关系;(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3)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运用目标(1)分析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3)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二、能力目标1、学会用辨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辨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辨证的否定观并不是否定一切,抛弃一切,扔掉书本,蔑视权威,而是既克服又保留,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敢于怀疑,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2、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3、培养学生破处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使学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一个人来说,创新意味着个人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念、新境界,创新实现了个人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3、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及社会制度的变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工程师研究如何增设新的电梯。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人教版必修四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一、联系的普遍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
1、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客观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022年学习资料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和 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方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思想-破 -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立新
GU-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015-11-23
牛刀小试-如有人感叹,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 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B-▣A.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 -▣B.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C.把手机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查,放弃使用手机-▣D.创新科技,消除人 的弱点
牛刀小试-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加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C-加②对每一 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 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牛刀小试-如清魏源曾指出: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古。这给我们的启示-▣A.要以怀疑 切的精神否定权威-C-口B.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超越客观条件-▣C.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D.坚持 证否定,把握新旧事物的联系
案例一-口1-2015年11月17日,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联合 行全球-首款石墨烯3D触控芯片解决方案Z-Touch新品发布会-,-为石墨烯应用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Touch压力触控的应用仅是未来颇具潜力众多应用-的开始,后续期待充分发挥石墨烯优势,在可穿戴、-物联网 领域推动更广泛的应用。-·常州目前已集聚石墨烯原料及下游应用企业51家,预-计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12亿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导学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准备:1、辨证的否定的含义、2、辨证的否定的实质3、创新的意义。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例题示范:文具盒的设计日本有一家名叫普拉的经营文化用品的小企业,曾经一度面临倒闭的危险。
新招进公司不久的年轻女职员王村浩美,在销售文具中发现,许多人来买文具都不是只买一样,而是几样一起买。
她想到自己以前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书包里也总是放着好几样文具,很不方便。
她想如果能够设计出一种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放入钢笔、铅笔、橡皮、小刀、圆规、绘图尺一样的文具;并且在盒子的外面印上色彩鲜艳和形象生动的图画。
她把这种想法告诉老板后,老板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点子。
既不必改动原有的生产设备,也不需要做新的巨大的投资。
经过精心设计,一种新颖美观的文具盒诞生了,不但中学生喜欢,就连机关、企业的办公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也纷纷前来购买。
尽管这套文具盒的价格比原先单价文具盒的价格总和要高出一倍以上,但是仍然十分热销,一年之内就卖出了300万盒,公司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利润。
点评:(看我的——)唯物辩证法认为: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辨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在创新中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王村浩美设计文具盒,既有对对过去文具盒的继承,又有对过去文具盒的否定,是在“扬弃”中创新,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模拟练习:斜式口袋的发明以前,德国有一个叫伦格尔的小商贩,为了养家糊口,即使是寒冷的严冬,也得在街上行走。
由于寒风凛冽、衣衫单薄,他常常想把手插在大衣的口袋里取暖。
而当时的大衣口袋都是方方正正的、水平式的。
因为大衣的设计者和一般穿大衣的人都认为,大衣口袋是用来装东西的,必须是方形才方便使用。
伦格尔则从“想把手插进口袋里取暖”的需要出发,感到有必要将方形口袋改为斜形口袋,他于是设计了斜式口袋的大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的本质就是。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是通过实现的。
(2)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①②
③④
探究活动二: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探究活动三:想一想,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
②
③
二.构建知识体系:
【探究案】
探究1波茨坦地球研究中心于德国隧道钻探专业生产商一起开发了一台充满创新思想的深孔钻机,用来挖掘储存在岩层中的热水。
研究中心能利用热水推动一座5兆瓦的电站运转,并从中获取电能和热能。
结合材料分析创新的社会作用?
探究2 “一国两制”方针曾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
今天“一国两制”的方针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平和,民众安居乐业。
结合“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谈谈创新的社会作用。
代经验自然科学相对应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与现代理论自然科学相
对应的则是辩证的思维方式。
材料二重彩油画是中国的重彩画与西方油画融合后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新样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
(1)依据材料一想一想,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创新的社会作用的?
探究4 (1)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郭象认为“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突然自生”,“突然自死”。
(2)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
”
杜林认为矛盾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
比较以上三则材料所列举的老子和郭象、韩非和董仲舒、黑格尔和杜林言论的不同?前三位言论代表了什么思想?后三位又代表了什么思想?两种思想的根本分歧在哪?
【训练案】
一.选择题
1.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③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向高向前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美国一直把工业技术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依靠新技术革命发展成为全球超级大国。
欧盟的创新做法是依托跨国技术合作,将分散在各国的高科技力量.资金和技术系统组织起来,集中公关,为实现欧洲科技领先.经济兴旺奠定牢固的基础。
上述事实表明()
①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只有经济发达国家才能实现技术创新④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表明()
A.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B.先有理论创新,后有实践创新
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
D.理论创新无止境
4.下列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
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②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③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主观题
5.“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请运用有关哲学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创新。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综合探究导学案答案
探究案答案
探究1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研制的深孔钻机通过挖掘储存在岩层中的热水,利用热水推动一座5兆瓦的电站运转,并从中获取电能和热能就体现了这一点。
探究2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使得香港和澳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平和,民众安居乐业。
探究3(1)①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②是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思维方式的变革,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内容不同。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中西融合后的重彩油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从而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
探究4
①老子和郭象的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之间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韩非和董仲舒言论的不同在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动的;黑格尔和杜林的言论的不同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②前三位的观点属于唯物辩证法思想,后三位观点的思想属于形而上学的思想。
③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析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训练案答案
1——4CAAA
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