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读书笔记 回归教育的起点——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读书笔记回归教育的起点——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我深切地感受到,当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焕发自我潜能,发挥自我价值、成为最好的自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李希贵校长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对我们教育者提出诸多期望,希望我们换一种理念、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学生,用教育的智慧和力量正视教育的本质,为创建让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而努力。

我们常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句话作为教育的目的挂在嘴边,把这句话作为评判自己教育行为合理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确实,身为教育者,出于本能去爱学生,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努力,是做教育的职责所在。可我们都知道,学生是一朵朵来自不同家庭的花苞,他们需要的是适合自己呼吸系统的氧气和水分,他们在学校这块土壤里,早开、晚开或者不开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者要承认这种个体差别的存在,不依靠外力施加给他们歧视,不进行统一的修剪,才是教育该有的眼光。

《面向个体的教育》让我明白教育和学习一样,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耐心去做的事,我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多看到身边的榜样,多读读经典,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进行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

《面向个体的教育》,看到书名我马上想起了孔子的“因材施教”说。在物质发达的今天,“因材施教”并没能在学校里很好的实行,大多数的学校里还是实行统一管理。我们忽略了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思想的个性差异的教育规律,没有看到孩子们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而浇灭了他们对自我成长的期冀。

一、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面向个体的教育》中第二章《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其中的观点“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令我触动颇深。我们都知道,学生拥有着独立的个性和独立

的爱好,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他们不是统一标准的产品,他们本就是独立的个体,适度张扬自己的个性本就是教育所应该带给学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悟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老师更应该做的是把握方向,给予学生指导。

李希贵认为“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他说:“一旦放手,校园里教育机会随处可见,而管理的缰绳一旦勒紧,教育便无从下手。如果我们天天盯着孩子,不让他们发生问题,其实只是掩盖了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看不见的问题走上社会,把这些祸根留给了未来罢了。”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对学校的课程捆得太死,学生无法选择,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无法落实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因。作为教师应该要充分的信任学生,不要以点盖面,以偏带全,学生某一方面不行,不代表他别的方面也不行,适时的给予学生自主的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加以充分的发挥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应该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

体验,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创新,这样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才会有价值。

李希贵提醒老师们:“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要“站在塑造不同个性、培养多元发展的各类人才的立场上”,让学生有权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二、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就是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育者要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我们大家的共识,更是一种教育责任。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在教育的发展史上,从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对所有学生、所有学习

内容都适合,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适合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且不断完善,是教育者要追求的方向。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李希贵校长说“不同的学习内容应当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同一个课堂里,教师可以试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地主动

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学生的想法时时处处得到呵护,创造的幼芽随时得到浇灌的时候,他们的成长必定令人由衷欣喜。

三、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走进校园,目的是为了学习,尽管很多学生对学习现有的课程学习并不是非常感兴趣,但还是愿意到学校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追根求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同伴!处在儿童阶段的孩子,拥有一批合得来的朋友和同伴,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习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事情。

在学校的课堂上,不管教材多么精美,不管老师多么尽心尽力,总有孩子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可是如果我们把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学习模式

放进课堂,学生最终的完成效果都远远胜于独立完成。我想这就是同伴的力量,尽管这个同伴是教师随机分配,学生被动接受的,但是两个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总会变得比一个人更有趣,让孩子动起来的动力就越大,因为学校是一个可以为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所以身为教师,要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只有每一个个体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安全,也只有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做着适合自己的事情,这个世界才能够处处充溢着活力和幸福。”“每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逐渐学会自律,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之学会自主生活。”“当他们作为一个个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的个体参与到集体生活之后,个体和集体都会更加有力量。”

现行的班级建制的授课方式,虽然让很多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但实际上却很难满足学生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的同伴。我们做社团课,建立兴趣小组,让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更满足了学生选择志同道合的学习同伴的需求。对于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应该做到心里有数,针对他们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