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
中外工程项目管理案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国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理念、方法与成效。
以我国某大型交通工程项目和某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其项目管理特点及成功经验,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我国某大型交通工程项目该项目是我国某沿海城市的一条高速公路,全长120公里,总投资约100亿元。
项目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 精细化管理:项目团队采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精细化控制,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2. 创新技术应用:项目引进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了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3. 人才培养与引进:项目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提升了项目团队的整体素质。
4. 合作共赢:项目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实现了资源整合,降低了项目风险。
二、案例二:某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是该发达国家某城市的一项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长10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
项目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由国际承包商负责建设。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 高效决策:项目采用项目管理委员会(PMC)模式,决策过程快速、高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标准化管理:项目严格执行国际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3. 风险管理:项目团队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和应对,降低了项目风险。
4. 信息化管理:项目采用先进的工程管理软件,实现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
三、案例分析1. 管理理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注重精细化、创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而发达国家更注重高效决策、标准化管理和风险控制。
2. 项目模式:我国工程项目多采用BOT、EPC等模式,而发达国家则更倾向于PPP (公私合作)等多元化模式。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工地安全管理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工地安全管理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度关注的问题。
有效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能够预防和减少工地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上成功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经验,以供借鉴和参考。
一、德国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德国是世界上工地安全管理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注重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另一方面重视培训和宣传。
在德国,工地安全管理的法规要求非常详细,包括工地布置、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工人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等。
此外,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培训系统,工人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复审。
同时,德国政府通过媒体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工地安全知识,提高大众的安全意识。
二、美国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美国在工地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美国的工地安全管理主要采取法规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法规,对工地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执法标准。
此外,美国注重工人的培训和教育,工人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且需要定期参加安全会议和讨论。
美国的工地安全管理还注重事故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善安全管理体系。
三、日本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日本在工地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日本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和日常巡查。
日本工地安全管理的法规要求非常严格,工地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和巡查。
日本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还注重现场安全培训,工人必须接受现场安全操作指导。
此外,日本还鼓励工地上的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四、借鉴与结合当地实际在借鉴国际工地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应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制度设计和管理实施。
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习惯和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制定工地安全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本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结合实际进行相应调整。
关于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建筑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建议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安全的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议1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保持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
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状况,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对策。
1.1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下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
我国建设工程安伞管理工作月前仍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并未真正做到行业管理。
1.2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分开管理我国安全生产和工伤保险是分开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根据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由于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分离,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双方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导致双方各自在发挥工伤预防作用和利用工伤保险促进安全生产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使管理效果受到削弱。
1.3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建筑法》中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部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难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等等。
国内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
国内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在国内,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一直备受关注,各部门和机构通过立法、制度、规范等方面不断推进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国内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制度健全:国内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重点在于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强化对建筑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与管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质量监督与检测:国内建筑质量监督和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多种质量监督和检测机制,针对工程建设、投资、验收、维修等环节,通过监管、检测、鉴定等方式维护建筑质量和安全。
3.统一标准规范:国内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采用多种标准规范,例如GB/T50329-2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09-2012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等,这些标准规范通过规范建设、维修流程,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合格。
4.实现信息化管理:国内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逐步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建筑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
在国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国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资源:国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除了通过法律、法规、标准等手段实现监管,还采取整合资源的方式,通过各个环节的协作与配合,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体系,共同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
2.科学技术手段:国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设计软件、工程质量检测仪器等,对建筑质量和安全进行科学管理和监测。
3.国际标准认证:国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借助国际标准,如ISO9001标准、OHSAS18001标准等,进行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
4.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国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借助风险管理理念,通过盘点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等方式,预防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
总之,无论国内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举措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举措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领域也不断出现创新举措,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成本。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举措。
引入信息化技术。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使用施工管理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施工进度、材料使用、质量检测等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提高了施工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利用无人机、BIM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和图像,及时监测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工作风险。
推行精细化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注重细节和流程的规范化。
通过建立施工流程图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个工序的具体要求和责任,减少了工作中的疏漏和错误。
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采取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注重施工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广绿色施工理念。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逐渐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推行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选择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材料,加强施工现场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加强施工项目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生态环境。
第四,加强安全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注重工人安全和施工现场的安全。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明确各个工序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采用现代安全监测设备和技术,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加强对承包商和供应商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质量责任体系,形成全员参与的施工安全氛围。
推动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再造。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通过制定和实施施工管理标准和规范,规范施工流程和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和成果质量。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途径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途径建筑工程安全是确保建筑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创新提升,成为行业中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创新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入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的引入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可以采用无人机巡检技术,通过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检查,实时掌握工程进展和安全情况,避免人员造成的安全风险。
此外,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大数据,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根据数据给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2. 加强培训与教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培训与教育。
工人和管理人员应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了解工程安全管理的最新政策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同时,应定期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优化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同时,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建立完善的事故预防机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4.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工程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和处理安全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为后续的安全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
5. 加强协同与合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与合作。
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同工作模式,确保工程部门、监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和配合紧密。
此外,可以促进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加强行业间的沟通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创新的途径包括引入先进技术、加强培训与教育、优化安全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协同与合作。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建筑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砖混结构和现场施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如快速、高效、节能等,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国外先进经验,并提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对策。
一、国外先进经验总结1.1 欧洲国家的推广经验在欧洲,瑞士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鼓励装配式建筑,并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瑞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提供补贴和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选择装配式建筑,在质量和环保方面进行监管以确保安全和可持续性。
另一个例子是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积极引入了现代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
他们在政府层面提高了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度,通过修订相关法律和标准,并且鼓励企业和市民接受装配式建筑的方式来满足住房需求。
1.2 美国的启示美国是另一个重要的经验来源。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推广预制混凝土建筑和木结构建筑。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政府积极支持这些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推动了市场规模化并使得装配式建筑成为主流。
二、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对策2.1 制定激励政策鉴于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国家成功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经验,我国可以学习其激励政策。
首先,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刺激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选择装配式建筑。
此外,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优先选择使用装配式建筑材料和技术也是一个有效手段。
2.2 培养专业人才装配式建筑有其特殊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为了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我们需要培养一支适应该技术的专业队伍。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高校增加相关专业课程,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这个领域。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培训计划。
2.3 强化质量监管装配式建筑的成功与否离不开质量监管。
相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并加强对企业和施工工地的检查和评估。
国外建筑安全管理经验及借鉴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国外建筑安全管理经验及借鉴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在网上查到了这样的数据:20xx年,我国生产原煤19.56亿吨,煤矿死亡事故3639起,死亡6027人。
同年,美国生产煤炭近l0亿吨,煤矿安全事故中总共死亡27人。
也就是说,我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20xx年约3人,这一水平是美国的100多倍。
20xx年,我国建筑业伤亡事故2582起,死亡2789人,相当于煤矿死亡人数的46%。
有文章说,美国建筑业19xx年死亡633人。
更新的情况虽没有查到,但由于美国高楼大厦建造数量和比例都远低于中国,死亡率也应远低于中国。
实际上,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在不断加强和改善的,特别是国外的安全管理经验得到了国人的深入研究,并不断充实和借鉴到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中。
对于国外的主要做法,归纳起来,可以说有五个方面:国家立法、政府执法、员工培训、技术支持,还有一条是保险托底。
从国家立法看,各国在安全生产方面都比较完善。
各国都颁布有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强制业主执行。
如日本有《劳动安全卫生法》,政府发布《劳动安全卫生法实行令》,劳动省发布《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则》,细化技术措施。
我国情况也是如此,20xx年颁布有《安全生产法》,20xx年颁布《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还有配套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行业方面,19xx年发布的《建筑法》专门设有“建筑安全管理”一章,国务院发布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发布有《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还有各种强制性标准、安全管理规范。
可以说,在法规体系建设中,我国是紧紧抓住,不断完善。
从政府执法看,各国的体制不同,执法强度就有了较大差别。
美国政府采取严格的日常检查制度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
尤其是对于煤矿,每天约有5000名检察员在工作场所检查;检查的时间安排可视伤害数量、员工投诉而定,亦可随机抽查。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国内外对比与借鉴有哪些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国内外对比与借鉴有哪些建筑工程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项目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建筑交流日益频繁,对国内外建筑工程设计规范进行对比与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安全标准方面来看,各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标准极高。
他们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详细而严格的要求,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体系的设计以及抗震计算方法等。
而在我国,虽然也高度重视抗震设计,但由于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不同地区的抗震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抗震设计规范,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在防火设计规范上,欧美国家通常更加注重火灾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通道的设置。
他们对建筑物内的逃生路线、楼梯宽度、防火分区等有着严格的规定,并且在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上也较为严格。
相比之下,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在某些方面还有待加强,例如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的规范,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欧洲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德国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着明确的要求。
他们鼓励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对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通风系统的节能效果等进行严格评估。
而我国在这方面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有提升空间。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制定更加严格的能源效率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功能和人性化设计方面,北欧国家的经验值得学习。
他们在设计规范中强调建筑的舒适性和使用者的需求,注重室内采光、通风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例如,瑞典的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保证足够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我国在一些公共建筑和住宅项目的设计中,可以参考北欧国家的规范,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打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
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了有效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行业对于安全创新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措施。
1. 安全文化建设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
只有让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能够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才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建筑工地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相结合,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氛围。
2. 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离不开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支持。
利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期进行全面的虚拟仿真,预判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 预防性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需要注重预防性管理。
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预案制定,采取措施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
例如,在高空作业中采取防护设施,针对特殊工种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及时处置突发事故,降低安全事故的扩大和影响。
4. 合作共享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需要倡导行业合作共享和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
通过加强建筑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全行业的安全水平提升。
同时,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对各个环节和工种进行指导,明确责任和权益,并进行监督和考核。
5. 持续改进和学习型组织建筑工程安全创新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学习的过程。
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通过建立经验总结机制和安全管理评估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国内外已成为衡量建筑行业乃至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从法制、经济、文化、组织、技术等方面寻求降低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使建筑安全管理至今仍呈现较高水平。
具体有五大共性特点:其一,法律法规监管严。
以美英为例,两国都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均以法制作为主要的监管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
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体系,是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政府把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以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核心,发挥法律的主体作用和标准、条例的法规作用,为建筑业提供良好的安全管理法律环境。
其二,行业自律水平高。
德国建筑业有8个非盈利性行业协会,职责是拟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
该国《劳动保护法》第7条规定:“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
”由此可见,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行业协会通过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罚款的自律行为,使这些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动被市场淘汰。
其三,各方主体责任明。
1970年,美国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其中第5节“责任”的第1条规定:“雇主必须为每个雇员提供没有对雇员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生理伤害危险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同时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根据该法律规定,业主和总承包商都有责任承担安全风险,因此,为避免日后的法律纠纷,业主在工程项目招标时,将承包商良好的安全施工记录作为取得投标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也积极参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先进经验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先进经验【导语】在当今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生产环节的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许多企业和管理者不断探索新的理念、方法和先进经验。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和先进经验,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新理念1.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要将预防措施放在首位,将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2.人本安全:关注员工的安全需求和心理健康,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3.系统安全: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4.风险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二、新方法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2.安全生产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安全生产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4.安全生产社会化: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管理。
5.安全生产绩效评价:建立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三、先进经验1.国外经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如美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日本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2.国内经验:学习国内优秀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如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中国建筑的安全文明施工等。
3.行业经验: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总结行业内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如化工行业的“两重点一重大”管理、煤矿行业的“三步走”战略等。
4.企业经验:企业内部要积极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新方法和先进经验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国内外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
从全球范围来看 . 建筑业安全事故
美 国没 有专 门的 建设 行政 主管部 格的检查 帮助和处罚 。 尽管 O HA( S 劳
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的平 均水平。以0 年 门, 3 政府对建筑活动 的管理 , 主要是通过 工部的职能部 门)认 为 ,有针对 性的工
系 ,在 法律 ,经济手段等各方面 累积 了 基础和核心 . 强调根据严谨 而详尽 的法 保证可能会受到生产 影响的公众的健康
不少经验 。
规标准和技术条例对雇主 的活动进行严 和安全; 控制危 险物质。 英国对职业健康
JX 5 0857 SX0/ 0 2
维普资讯
为例 . 全球重大职 业伤害事故总数约 为 法律手段实现的 。美 国专 门对某一行业 作现场的安全与健康计划是预防伤害事 3 .万起 , 55 而建筑 业伤害事故 为6 万起。 或市场的法规很少 ,企业行为的基本规 故的根本措施 , 并且 努力促 进安全国国情 的 则一般都受到综合性法规 行业技术标 的发展和实施 , 是又强制要求雇主严 但
措施 时的建议和指导 。
建 筑安 全 监 管 执 行 体 系
美 国对工作现场 的监察是由OS HA
要途径。发达国家 目前形成 的建筑安全
OS A是 美 国 劳 工 部 的 部 门 . 两 的监察 员进行 的。 H 有 这些监察员都有足够
管理模式是历 史经验 的总结 . 法制和体 项基本的法律功能:建立校准和通过 检 的安全 与卫 生方面的只是和经验 . 并且
安全 监 督 与 管 理 的 实 践 经验 是 , 需要 结 持等手段 以及与所有政府机构 、社会 询服务等几个方面。
合我 国建筑安全的实际情况。法律 手段 组织 、 业、 企 工人、 大众的精诚合作 , 来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摘要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针对建筑行业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如何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科学的管理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行业特点、安全现状、危险因素、控制、管理AbstractThefeaturesofconstructiondeterminesitasahigh-riskindustry.Safetymanagementinconstructionsiteisofcriticalimpo rtanceintermsofitsfeaturesandcurrentsafetymanagementsituation.Findingtheexactriskfastorsandbringthemundercontrolistheprerequi siteforeffectivepreventionofaccidents.Thecontrolofriskyhumanbeh aviorandunsafestatusofmaterials,theimprovementoftheworkingenvri onmentandscientificmanagementarethefourmostimportantfactorstobe consideredinensuringsafetyinproduction.Thesafetymanagementcanbe fulfilledbypracticallycontrollingtheabovefourfactorsandenforcin grelatedsafetylawsandregulationssoastocreateasafeenviromentfort heconstructionworkers.Keywords:industryfeaturessafetystatusquoriskyfactorscontrolmana gement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发生率仅次于矿山业位居第二,因此,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也成为经济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
Hale Waihona Puke 建筑 科 学 建筑 施工 安全管理模 式 的创新
孙 亚 泉
( 天津粮 滨投 资有限公司 , 天津 3 0 0 7 1 7 )
摘 要: 建 筑 工程 施 工的安 全 管理 , 是 建 筑 工程 的重 要 管理 任务 之 一 , 要 求在 施 工 的过 程 中 , 构 建科 学合理 的 安全 管 理体 系 , 并 对 管理 方式 和 管理 制度 进 行创 新 , 采 用有 效的 安 全 管理 手段 , 确保 工程施 工在安 全 环境 中有 条 不紊 地进 行 。 为 了 实现 建筑 工程 施 工 安 全 管理 模 式 创新 目标 , 文 章将 从 建 筑工 程 安全 管理 体 系、 安 全 管 理 方式 、 安 全 管理 制度 、 安 全 管理 手段 四 个层 面探 讨 创 新 的方 式, 为工程 施 工 的安 全 管理 工作提 供 清晰 的思路 。 关键 词 : 建筑 工程 ; 施 工 管理 ; 安 全模 式 ; 创新 1建筑工 程施工安全 管理体 系的创新 建筑工 程 施工 安全 管理 制度 的落 脚点 是企 业 ,而企 业 的运 营管 安 全管理 体系是 建筑施工 安全保 障 的屏 障 ,要 求从 宏观 的视 角 , 理, 离不 开相关 管理制度 的创 新 , 建筑 工程施 工企 业 的安全管 理制 度 , 根据相 关行政法 规和法律 条文 , 以及结 合施工现 场的具体 条件 , 深层次 是 确保规 范化施工 的安全保 障条件之一 , 对 其创新 , 需要掌 握 以下几 方 完善安 全管理 体系的 内容 , 必 须做到 : 面的方法 : 1 . 1法律法规 的融入 3 . 1建 立建筑企业 职业安全卫 生管理体 系 建 筑工程 施工安 全管 理体 系 的标 准源 自于相 关法 律法规 的规 定 , 为 了迎合 经济 全球 化 的要 求 , 劳 务标 准 的人权 状况 , 已经 开始 成 换 句话 说 ,建 筑工程不能 脱离法律 规定 的基 本要求施 工 , 《 中华人 民共 为建筑 企业需 要重点 考虑 的管理 内容 之一 , 在 国家社会 已经 被广 泛关 和国安全生产法》 是目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规范法律之一, 建筑企业 注。另外 , 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环境, 建筑企业需要参考 在构建具体项 目 安全管理体系的时候 , 需要检查立项方案 、 施工方案、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 对职业安全卫生条件进行改善, 同时提高企业的 安 全检查工作 方案等是 否违背这 些规范性 法律 的初衷 。 安全管理 制度水平 , 将 安全事故 的发生率 控制在最 低状态 。 1 . 2安全管理 机构 的设 置 3 . 2施 工安全卫生 预评价工作 的开展 建 筑工程 的安全 管理 工作具有 系统性 和专业 性 的特征 , 要求 建筑 是施 工安全监 理工作 的基 础 ,是从 本质上 消除工 程事 故 隐患 , 也 企业设 置安全 管理机构 , 并 落实人 员的科学 编制 , 保 证工程 的每个 分项 是从源 头控制事故 发生 的重 要工作 , 笔者认 为无论是新 建工程 , 还 是改 任务都有具体的岗位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将安全管理的死角缩小 建或者扩建的工程 , 都需要开展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工作, 一旦发现安全 到最小 范围 内 , 与此 同时 , 安全 管理部 门应 该立 足于工 程 的实 际 , 挖掘 隐患 , 需要即刻限期整改, 而没有进行预评价的建筑工程项目, 一律不 出工程潜 在的危险源 风险 因素 , 提前做好风 险因素 防控措施 , 这也 是安 得开工 建设 。 全管 理工作走 向规范化 的奏效措 施 。 3 . 3发 展专业型 的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中介组织 l - 3安全管理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建 筑企 业 出于成 本 的考虑 , 尤其 是 中小 型的建 筑 工程企 业 , 很难 建筑工 程 的安 全管理 工作处 于动 态管理 的状态 , 随着 建筑事 业 的 实 现施工安 全管理 成本 的全额投 放 , 以致 安全 管理工 作很 难跟 上工程 发展, 以及工程项 目 任务的调整 , 经常会产生一些始料未及的施工风险 的专 业化施 工发展 , 在采用 新 技术 、 新 材料 、 新 设备 、 新工 艺手 段之后 , 因素 , 大 多时候会 使得 工程功 亏一篑 , 譬如 某房 地产小 区的施工 现场 , 施工 安全管理 工作往往会 出现捉襟 见肘 的尴 尬局面 , 为此 , 笔者 建议 由 总承包 商将安 全防护 支架搭建 作 为分项任 务分 包给其 他施 工单 位 , 由 建筑工 程行业协 会牵头 , 尽快 建立独立 型的专业 安全管理 中介组织 , 负 于没有做好安全交接的计划工作 , 分包单位在不清楚总承包要求 的情 责承担建筑企业施工的安全管理评估、 培训、 咨询、 指导、 检验等工作, 况下就擅 自施工 , 最终 造成支架 坍塌事故 , 工 程也 因此被相关 部门责令 为建筑企业减缓安全管理工作在专业化要求方面的压力。 整改 , 由此可见 , 安 全管 理工作 需要 兼顾工 程各 个 阶段 的风险 因素 , 制 4建筑 工程施工 安全管理手 段的创新 定工程 中长期 的规 划 , 以掌握 工程的各种 隐患 因素 , 提高安全管 理工作 作 为第一 生产力 的科学 技术 , 是 目前建筑 工程施 工 的基本 要求 之 的主动性 。 但 施工 的安全 管理 , 未 能紧 紧依靠科 学 的技术 , 因此管 理手 段方 面 2建筑工程 施工安全 管理方 式的创新 忽略了大量的先进科技成果, 而继续沿袭落后的安全管理技术、 工艺和 建 筑工程 施工 安全 管理 工 作 的主体 是工 程单 位 指定 的安 全管 理 设 备 , 并不利 于安全管理 工作 的开展 。 由此笔者 提出 了以下几方 面的建 人员 , 在安全 管理方 式选择 方面 , 由于观 念 的差异性 , 以及 工程 施工 专 议 : 业化发 展速度 的加 快 , 安全管 理方式难 免会 出现 脱离工程 实际 的情 况 , ( 1 ) 重 大施 工事故 和职业病危 害的控制 , 秉 着全局性 和共性 的技 术 为此 , 建筑 工程施 工安全 管理 方式 的创 新也具有 一定 的必要性 。 视角 , 研究 施工 过程 中存 在 的危险 源因素 , 通过危 险源 因素 的识别 、 评 2 . 1安全管理 观念 的转 变 估和应对 , 形成综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2 )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工作的加 建 筑工程 施工安 全管理 人员应 该基 于工程 的实 际情况 , 结 合新 形 强 , 笔者推崇信 息 化技 术的融人 。 信 息化技术 已经开始融 入建筑行 业 当 势 的发 展需求 , 从 安全事故 事后查处 的被动 管理方式 , 转变 成为在 安全 中 , 对施工安 全管理工作 提 出了推 陈 出新 的要求 , 需要进 一步健全安 全 事故发 生之前 积极防范 的方式 , 要求 管理人 员从 思想 的层面上 , 牢 牢树 管理工作的信息网络体系, 譬如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 , 形成良好的施 立这种安全防范观念, 将安全检查管理的重点放在重大事故隐患和重 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环境。( 3 ) 跟踪国外国家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大危 险源 的预 防控制 方面 , 即 防范 于未然 。 结合 工 程 的实际 , 将参 考借 鉴 的 内容 消化 吸 收 , 建立 安全 科技 示 范工 2 . 2技术型 和专业化管 理方式 程, 开展施工危险源因素的普查工作, 并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 推出功 目前 的建 筑工程 施工 安全管理 人员 的管理 方式 , 倾 向于传统 的经 能更加 齐全 的安全 管理产 品。 验 管理方 式 , 这种 管理 方式尽管 已经在 长期 的施 工实 践 中获得宝 贵 的 5结束语 综 上所 述 , 建 筑工 程施 工安 全管 理模 式 的创新 , 包 括施 工安 全管 管 理经验 , 但容 易忽 略工程动态变 化 的客 观 隋况 , 某些 经验总结 出来 的 施 工安全管 理方法 , 未必 能够适应 工程新环 境的管理 需求 , 也未 必能够 理体 系创新 、 安全管 理方式 创新 、 安 全管 理制度 创新 、 安全 管理 手段创 模式 的创新具有 借鉴 眭和突破性 的要求 , 即需要 在继续承 有 效控制新 生的风 险因素 。 笔者认 为建筑 工程 的施 工 , 需要在积 累丰 富 新 四个 方面 。 施工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往技术型和专业型的方式转变 , 在开展工 接以往工程先进经验和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经 程施工 安全管 理工作 的过程 中 , 认 真对 待 新技术 采用 可能 带来 的专业 验的基础上 , 结合工程的实际隋况 , 采用创新胜的管理技术 , 并从体系、 方式 、 制度 、 手段几 个方面 , 予 以广泛推广 。 性风险因素, 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2 _ 3企业所 有制安 全管理方 式 参考文献 由于专 业性水 平 的限制 , 施 工安 全事故往 往集 中于中小 企业 , 这 f 1 ] 李岳徽. 探 索建 筑工程 安全 管理标 准化 在 实践 中的应 用叨. 创新科 技 , 些企业 安全管 理方 式承袭 了传统 国有企 业非市 场 化的 安全管 理方 ��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国内外已成为衡量建筑行业乃至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从法制、经济、文化、组织、技术等方面寻求降低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使建筑安全管理至今仍呈现较高水平。
具体有五大共性特点:其一,法律法规监管严。
以美英为例,两国都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均以法制作为主要的监管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
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体系,是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政府把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以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核心,发挥法律的主体作用和标准、条例的法规作用,为建筑业提供良好的安全管理法律环境。
其二,行业严身律己水平高。
德国建筑业有8个非盈利性行业协会,职责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
该国《劳动保护法》第7条规定:“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
”由此可见,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行业协会通过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罚款的严身律己行为,使这些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动被市场淘汰。
其三,各方主体责任明。
1970年,美国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其中第5节“责任”的第1条规定:“雇主必须为每个雇员提供没有对雇员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生理伤害危险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同时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根据该法律规定,业主和总承包商都有责任承担安全风险,因此,为了避免日后的法律纠纷,业主在工程项目招标时,将承包商良好的安全施工记录作为取得投标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也积极参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1998年10月,德国劳动局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的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安全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创新思路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创新思路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通过在工厂预制构件,然后在现场组装安装的建筑方式。
这种施工方法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减少了对传统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资源浪费。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创新思路。
一、国际经验借鉴1.德国的标准化流程德国作为全球装配式建筑的领导者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德国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方面注重标准化流程,通过统一设计、制造和安装流程来提高整体效率。
例如,他们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来制定规范,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认证,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执行。
这种标准化流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项目交付速度。
2.瑞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瑞典一直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未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个范本。
他们注重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并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材料。
例如,瑞典鼓励采用木结构建筑,因为木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制造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较低。
瑞典还推动通风、供暖和节能设备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实现更高的能效。
3.日本的优质控制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日本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他们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施工精度,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通过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来确保构件制造过程中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此外,日本还加大了对工人培训的投入,并引入了模块化设计概念,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
二、创新思路1.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也可以借鉴这些先进技术。
通过建立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装配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例如,使用传感器监测构件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精度,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自动调整和纠正。
这样可以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2.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装配式建筑涉及到许多不同供应商的合作,因此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种创新思路是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如建筑质量不合格、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等。
因此,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以下将从法律法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制定更加详细、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
建立完善建筑标准和规范,规范建筑材料的质量和使用,加大对质量检测及合规审核的力度。
对于质量问题严重的建筑项目,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其次,加强技术创新是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建筑企业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模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是提高建筑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建立培养高质量建筑人才的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同时,注重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年轻人从事建筑行业,引导大学生选择建筑相关专业,增强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加强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也是确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组织行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推动行业发展和规范。
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项目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建筑资质和执业资格的审核,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最后,加强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进行深入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通过国际交流,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监督管理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借鉴前人经验,推动建筑公司部门管理现代化
借鉴前人经验,推动建筑公司部门管理现代化。
建筑公司作为一个大型的企业组织,由于其复杂的业务模式和庞大的员工队伍,需要实现高效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
而在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建筑公司大都采用以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低效问题的发生,但其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如个体主义、信息孤岛、过程繁琐等。
在现代化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建筑公司应该借鉴前人的经验,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如今,先进的多维度数据分析技术,已经能够有效地对建筑公司进行全面、精确的数据量化分析。
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建筑公司可以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公司内外的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另外,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建筑公司还要注意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管理的核心不仅是数据量化分析,更是基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公司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智能化管理。
如、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种技术的辅助下,建筑公司能够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建筑公司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
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往往来自于雄厚的人才队伍。
因此,建筑公司在推动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打造出一支“知识型”、专业化、擅长运用先进技术的专业队伍。
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借鉴前人经验,推动建筑公司部门管理现代化,是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朗,即数字化、智能化。
因此,建筑公司需要更加着眼于未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妥善应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推进建筑安全管理创新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国内外已成为衡量建筑行业乃至
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从法制、经济、文化、组织、技术等方面寻求降低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使建筑安全管理至今仍呈现较高
水平。
具体有五大共性特点:
其一,法律法规监管严。
以美英为例,两国都没有独立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政府均以法制作为主要的监管
手段,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市场。
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的体系,是国家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政
府把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以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核心,发挥法律的主
体作用和标准、条例的法规作用,为建筑业提供良好的安全管理法律环境。
其二,行业自律水平高。
德国建筑业有8个非盈利性行业协会,职责是拟定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
开展工伤保险和科研教育、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对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认可、进行事故处理等。
该国《劳动保护法》第7条规定:“企业必须加入所从事业务的行业协会,并缴纳工伤保险金。
”由此可见,承包商的市场准入是通过行业协会认可,行业协会通过对安全事故频繁的企业提高工伤保险金或进行高额罚款的自律行为,使
这些企业无力继续经营,破产后自动被市场淘汰。
其三,各方主体责任明。
1970年,美国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其中第5节“责任”的第1条规定:“雇主必须为每个雇员提供没有对雇员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生理伤害危险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同时遵守职业
安全卫生标准。
”根据该法律规定,业主和总承包商都有责任承担安全风险,因此,为避免日后的法律纠纷,
业主在工程项目招标时,将承包商良好的安全施工记录作为取得投标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也积极参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
1998年10月,德国劳动局颁布的《建筑工地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业
主必须负责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采取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安全措施。
”由此可见,建筑师不仅对工程
质量负责,还要对涉及安全的重要施工方案负责。
业主委托协调员筹划建筑项目的安全措施,参与项目的总
体规划和设计,协调施工过程的安全事宜。
其四,安全保险制度新。
美国法律规定,业主和承包商的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办理强制性保险,否则将无
法从事相关的业务活动。
承包商交纳安全保费的金额与安全施工的业绩挂钩。
业绩和信誉良好,则保费低廉,施工利润较高,反之,保费高可能导致施工成本亏损,甚至会出现保险公司拒保,最终失去主体施工资格。
在这种法律规定的引导和作用下,不仅承包商的安全意识十分强烈,而且保险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也对施
工安全极为重视,积极参与施工安全管理。
其五,人员培训机制全。
德国在每个州和大城市都设立由当地政府出资创办的涉及建筑等行业的职业学校。
建筑企业需招收新工人时,则与行业协会联系,由协会发布招工信息。
从事建筑职业的新工人需与企业签订
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经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后,进入建筑职业学校学习,学制三年,学生不付学费,由与其
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支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
借鉴先进经验,推进管理创新,已成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健全安全法律体系,形成各负其责机制
迄今为止,我国颁布实施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共有30多部,由于立法时间较早,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法规的一些法理思路和具体内容已与
市场实际不相适应,难以更好地发挥执法依据的作用。
监管法制建设滞后,管理体制未能理顺,从源头上不
利于建筑市场安全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因此,建议按照国际公认的建筑业概念,抓紧启动对《建筑法》等一些法规的修订工作。
要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进一步理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突出政府职能的
社会管理方式,形成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
要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和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发展趋势,研究和制
定我国建筑安全中长期安全管理规划,增强预测性和指导性,要依法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
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二、落实工程各方责任,营造安全浓厚氛围
我国《建筑法》在第5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16条的规定中,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都是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建设单位(业主)承担的责任非常有限,在执法过程中也存在偏颇,对施工企业重约束严管理,对业主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和制约。
对各方安全主体责任的不平等对待,使业主和监理单位往往只关心工程质量、进度,
认为施工安全只是施工企业的事,因而,迫使施工单位为赶工期,抢进度,而出现漠视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
施工企业的弱势地位,最低中标价的变味走样,又使一些建筑企业特别是工程项目部的负责人重经济效益,
轻安全生产,甚至有的存在把减少安全投入视为成本节约的错误观念,以致使建筑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可见,从法律上落实建筑活动各方的安全责任,增加各方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降低安全事故的有效
措施。
三、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完备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奠基石,建筑安全管理要与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把资质管理变为
行业自律的手段。
凡有违法违规行为或发生严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三级以上安全事故)的,在依法作出严肃处罚的同时,实行退出及降级。
对年检不合格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新核定的资质等级应低于原资质等级,达不到最低资质等级标准的,取消资质。
通过资质动态管理,建立“有生有死”、有进有出的企业资质“生态”
系统,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四、逐步推行保险制度,发挥杠杆调节作用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投保意识普遍较差,这与建筑法律不健全、保险市场单一有很大关系。
《建筑法》第
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而对国际普遍通行的建筑工程一
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雇主责任险等强制险并没有明确规定要求。
我国即将推行工伤社会保险,但这项举
措没有覆盖建筑业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因为工伤保险是以在册员工为受益对象,而建筑业从业人员多为农
民工,所以应大力推行《建筑法》规定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规定施工单位必须以工程单位参加投保,通过实施这一类似于雇主责任险的法定制度,一方面既保证从业人员的利益且有利于事故发生后的社会稳定,另一
方面利用市场经济手段着力加大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引导力度。
五、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努力提升队伍素质
由于建筑劳动市场的不健全,成建制、有资质、有实力的劳务企业凤毛麟角,因而企业雇用的农民工大都属
于“散兵游勇”,流动性大,大量农民工没有经过相应的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就开始进行施工作业,不
懂得职业劳动保护技能,又不知晓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致使施工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必须切实做好
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全体施工现场员工的安全素质,把安全业务培训和岗位职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
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岗后教育相联系,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建筑企业主要负责人、建筑师(项目
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全部通过培训,从而构建完善的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确保生产
经营活动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