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号1. 考古调查中应注重的问题1) 做好考察前准备工作查阅古文献和考古期刊。
摘抄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找出要勘查的地点。
2) 调查路线确定到达调查地点后,向当地居民了解附近有什么古迹和出土过什么古物,当地博物馆或文化馆和私人收藏的古物都要查看,方可决定调查路线。
3) 实地勘查时,仔细观察地面上的现象。
4) 在调查过程中做好文字、绘图、照相,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采集样本,以供在室内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采集样本的要求:a.一般小件器物(石器、骨器、玉器、铜钱器等)要全部收集。
b.沉重的大型器物如石刻,不便运走的,应做好有关记录,交给当地的行政单位保管。
c.陶片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为标本(标本要有标签)。
2.考古发掘中应注意的事项1) 考古调查中发现的遗址或墓葬选择遗址或墓葬标准如下:a 除了建设工程急需的地点外,要选择有利于解决考古学亟待了解问题的地点。
b 遗址中所包含的遗迹和遗物较为丰富且有丰富性、代表性。
2) 考古发掘中的地层研究a 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文化层”b 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年”3.遗址的发掘1) 发掘方法:①探访发掘适用于发掘整片遗址,是最常用的发掘遗址的方法。
②探沟发掘适用于时间很短的试题,以了解遗址的地层情况,也用于解剖城墙的结构和修筑情况。
2) 考古发掘记录方式①文字包括发掘地点(一般为字母编写),记录者姓名、记录时间(年、月、日)各层的遗址和遗物,地名的划分,每层所显露的现象及出土物,各层的时代与断代的证据或说明,遗迹的尺寸和结构。
②绘图居住遗址的绘图,包括各探方或探沟的1个侧壁的剖面图和每一文化层的平面图。
文化层中如果遗迹分布密集,还需绘制遗迹分布图(平面图)③照相遗址发掘前的地貌情况,发掘的过程,地层的剖面,遗迹的平面分布,遗物出土情况等,都要照相记录下来。
4.墓葬的发掘1) 发掘古代墓葬的目的①研究种族的体质特征创造某一文化遗存的人们属于哪一种族,可以通过墓葬中的人骨来鉴定。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9、掘工作,对认识洛阳地区的仰韶文化和商殷、两周、汉唐各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是一项基础性的、有意义的工作。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开掘法:探方,考古开掘作业的基本开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开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开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开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假设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开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开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开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开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开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比照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
考古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考古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1.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调查、发掘、分析和研究与过去人类行为和生活有关的物质遗存,来达到认识人类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2.文化遗存(人类行为的直接产物):生态遗存(人类行为的派生物、相关物);遗迹和遗物1).遗物: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应有各类打制石器、骨器和竹、木器等。
但竹、器易于腐坏,很难保存至今。
故旧石器就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最主要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种类大大增加,有磨制石器、玉器、陶器、骨器和少量的铜器等。
2). 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3).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旧石器时代遗址一般规模较小,遗迹的种类较少,多以居址为中心。
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两类:居址类型和非居址类型.3.4-1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4.4-2 打破关系: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物的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5.4-3 共存关系: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
6.何为考古遗存?手工制品(石器、陶器等)遗存(房址、墓葬、寺庙等)自然遗存 (植物、动物骨骼等)7.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按地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时间: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内容:环境考古、气候考古、农业考古、科技考古、水文地震考古、民族考古、边疆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钱币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8.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与地质学: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从地质学中引进的。
《考古学概论》课件
考古学是研究并解释过去人类文明及其演变的学科。通过现场工作、文献研 究和数据分析,考古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信息,对文化保护和旅游业也 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文明的学科。通过挖掘遗址、研究遗物和文献,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起源、进化和文化 发展。
考古学的历史和发展
1
古代考古学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和收藏。
2
现代考古学
18世纪以来,考古学逐渐从探宝和收藏发展为一门科学。
3
当代考古学
利用先进技术和跨学科合作,我们在考古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进展。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1 考古调查
通过勘探和调查发现潜在 的考古遗址。
2 挖掘和采样
对遗址进行系统性挖掘和 采样,收集遗物和遗迹。
3 文献研究
研究历史文献和记录,理 解文化背景。
考古学的现场工作
挖掘工作
考古学家在遗址上进行精细的挖 掘工作,寻找隐藏的文化遗产。
遗物发掘
发掘遗址中的古代器物,揭示过 去文明的面貌。
现场记录
记录挖掘过程和出土文物的详细 情况,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考古学的文献研究
史书和档案
研究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 还原过去的历史事件。
1
清洗和修复
对考古出土的文物进行清洗和修复,保护其完整性。
2
分类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
将文物分门别类,并进行专业的鉴定工作。
3
展览和保存
将文物陈列在博物馆和展览中,同时进行长期保存和保护。
考古品的鉴定和分类
鉴定工作
通过专业技术和研究,确认文物 的真伪和时代。
分类标识
将文物按照形状、材料和功能等 特征进行分类。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马利清。
《考古学概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考古学基本理论、考古学发展简史、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方法,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考古发掘成就研究状况。
全书立足于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力求系统、扼要地阐述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研究方法,全面反映中国当代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充分吸收中国考古学界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适于高校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相关专业人员及初学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考古学与考古学史
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四章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五章夏商周考古
第六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第七章隋唐五代考古
第八章宋元明清考古
后记。
第一章考古学概论
11月4日,《每日新闻》记者请藤村新一观看了22日清晨的那段录像。 看过之后,藤村新一瞬间崩溃,只说了一句:“一言难尽。”接下来, 事态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据藤村新一交待,他主持过的42次考古 发掘均有伪造,那些曾被日本考古界、媒体津津乐道的“数万、数十 万年前的石器”都是经他打造后埋入土中,再“发掘”出来的。日本 列岛的人类史可追溯到70万前的说法纯属捏造,事实上,最多只能追 溯到4万年前。 此次事件引发了日本各界的“大地震”,藤村新一的“考古”生涯宣 告结束,而日本的旧石器考古也进入了最难挨的寒冬,其研究状况至 少倒退30年。 考古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但为什么会出现像藤村新一这样的造假 者呢?有学者指出,日本考古界的主流学术观点无形中对藤村新一的 造假活动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因符合所谓被希望的 方向而被处处放行。另外,长期以来日本考古界只重发掘、忽视研究 的倾向,以及学科体制自身的封闭性、缺乏积极的学术批评等,都起 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考虑应用的时候,要将考古学的 范畴放宽,所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是考古学的范畴,都是我们应用的资料。
考古学的发展简史
历史背景 萌芽期 约从1760至1840年 形成期 从1840至1867年 成熟期 约从1867至1918年 发展期 从1918至1950年 继续发展期 约从1950年至今
四川省重庆市铜梁人,革 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级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 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 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 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 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 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 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 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 战斗的胜利,年仅26岁。
考古学概论总结
考古学概论总结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考古学概论的总结,仅供参考: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和文物,来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考古:通过实地发掘和调查来获取考古资料。
2.类型学:通过对文物的形态、装饰和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分类和比较,来研究文物的发展演变和文化交流。
3.地层学:通过对遗址中不同层次的堆积物的分析,来确定遗址的年代序列和文化演变。
4.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通过对古代人类社会的结构、经济、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三、考古学的研究领域
1.史前考古: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2.历史考古:研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3.人类学考古:通过对人类骨骼和遗物的研究,来了解古代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生活方式。
4.科技考古: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四、考古学的意义
1.了解人类历史: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2.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3.推动社会发展:考古学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对考古学概论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古学概论 (自动保存的)
1、商周族墓地的演变2、列国城址的形制布局3、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制度和礼乐制度的演化4、青铜器的繁荣与铁器的出现以及各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5、秦始皇陵的考古收获6、西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形制布局7、隋唐五代中小墓葬8、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各代的都城与陵墓调查发掘的主要成果9、商品经济、货币与中外海陆贸易10、各朝都城演变11、各个时期考古学的主要方法1、p155 p1746、隋唐长安城的形制布局:P294 长安城的平面布局P297总体特征8、一、汉长安城(1)汉长安城为内城,城内主要为宫殿以及百官衙署,百姓大多居住在东门、北门外,渭河、禁苑、漕渠共同担任外城的功能。
(2)城内实行里坊制(3)街道长短不一,宽度一致,方轨十二(4)商业活动集中于“西市”“东市”(5)城市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与尊崇方向。
二、汉、魏洛阳城(1)东汉洛阳城仍为内城,城内主要由南宫、北宫两大宫殿群组成(2)北魏省南宫,改建北宫。
铜驼街具有城市中轴线特征。
外城形成。
三、隋唐长安城(1)先规划,后建城(2)有内城、郭城。
“筑城以卫军,造郭以居民”(3)实行内、中、外三朝制度(4)仍实行里坊制四、北宋开封城(1)三重城,宫城、里城、郭城(2)取消里坊制,商业区出现在交通便利沿河、沿桥、近城门地带五、元明清北京城(1)从金中都到元大都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梁河水系(2)元大都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特征(3)明代南城的发展与“凸”字型城市轮廓的形成内城由旗人居住,属满蒙汉八旗分区管辖宋明以后城市形态有了很多变化:(1)以唐代规整的旧州县城为依托,以运河桥市为中心,形成与市河平行的商业街,并沿运河岸而伸展,运河与平行市街构成城市新的成长轴线(2)新城城墙的轮廓不再趋于规整。
旧城受封闭的市坊制约的规整十字街区与自然发育未经规划的新市街对比强烈。
宋代以后城市外围的商业市镇发达,往往形成子城。
明清时期随着江南近代化进程与城镇的发展,大量唐宋以来的草市与农村聚落转为市镇,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经济结构。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仅供参考建议与ppt配合使用)Chapter 1 What's Archaeology考古学: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学科性质:人文科学。
特点: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手段①对象、手段不断发展。
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依托。
②内容、方法多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区别于文献。
③客观、确凿。
④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研究对象: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凡是能够说明和复原古代社会的材料对于考古学来说都是有用的,自然也就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予以适当分类:实物资料(遗存)遗存(名、3举):包括遗迹、遗物和自然遗存。
遗迹: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固定而不可移动的遗存——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宫殿、寺庙、作坊、窖藏、洞穴、城堡、矿坑、灰坑等。
遗物:形体较小而可以移动的遗存——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礼器、装饰艺术品、货币、铭刻、文书、人类化石、骨骸等。
自然遗存: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能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农作物、家畜、采集和渔猎的对象及矿石、玉石、动植物遗存等。
以研究时间分1、史前考古—历史考古:以文字的发明为界限。
共性: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
差异性:遗迹遗物的性质不同,研究方法有异。
史前考古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则必须与历史文献相配合,同时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
从断代来看,史前考古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历史学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研究。
2、史前考古-原史考古-历史考古(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自然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
《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
《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考古学概论》是为历史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讲述中国考古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考古学定义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框架、整体结构体系和发展线索,加深对中国考古学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理解。
并能够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分析和运用考古材料,运用考古成果研究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授考古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内容等,使学生了解到考古学并非历史学的分支,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历史学的工具,而是一门与之并列的独立学科。
通过对考古简史,考古学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等方面的阐释,使学生能够掌握考古工作和考古研究的方法,运用考古资料为历史研究去服务。
(四)教学时数每周4学时,共72学时。
(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播放教学录像,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参观,配合学院的考古实习安排课程内容。
二、本文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考古学和考古学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命名方法以及考古学独特的手段和方法论,考古学与其它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考古学的几个基本定义(2学时)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学科定位和考古学的局限性。
第二节考古学的学科体系(4学时)考古学的四大分支体系:时代性、对象性、技术方法性、国别地域性第三节考古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2学时)考古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考古学史教学要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考古学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古代金石学、近代考古学和现当代考古学,以及各个阶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重点掌握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的环境和根本原因,探讨其机构和实践渊源。
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欧洲古物学的发展(2学时)欧洲古物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考古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考古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物质文化遗存,通过发掘、分析和整理古代遗迹、遗物以探索和重建人类历史的科学。
2. C14测年法:C14测年法,又称放射性碳测年法,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一种绝对年代测定技术,利用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碳14衰变的速率来确定生物体或其遗存的年代。
3. 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考古发掘是指在考古学者指导下,对具有潜在考古价值的地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揭露、记录、收集和保护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的过程。
4. 文化层:文化层是指在遗址的地层堆积中,由古代人类活动形成的包含文化遗物和遗迹的特定层次,反映了某一时期人类生活的痕迹。
5.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是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并出土的,能够反映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文化艺术水平的实物资料。
二、填空题1. 我国最早的一部考古学专著是《______》。
(答案:《中国考古学报》)2.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______文化等。
(答案:龙山文化)3.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______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
(答案:长江上游)4. 考古学家通过对______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动物骨骼与植物遗存)5. 在考古学中,______是一种用来观察、测量和记录遗址地貌、遗迹分布的重要工具。
(答案:全站仪或RTK等测绘设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
A. 红山文化B. 大汶口文化C. 商周文化D. 马家浜文化答案:C. 商周文化2.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陶器年代的相对测定()?A. C14测年法B. 地层学C. 热释光测年法D. 树轮年代学答案:B. 地层学3.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著名考古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周口店遗址C. 半坡遗址D. 良渚遗址答案:B. 周口店遗址4. 下列哪个遗址揭示了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证据()?A. 河姆渡遗址B. 半坡遗址C. 牛河梁遗址D. 陶寺遗址答案:A. 河姆渡遗址5.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古代建筑研究B. 古代社会制度研究C. 古代生态环境研究D. 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答案:D. 当代艺术创作研究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或方法()。
考古学概论 文档版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所讲的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考古学的学科分支,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古调查、发掘、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一、“考古学”一词的由来二、考古学的定义(一)国外的定义1.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定义2.英国学者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的定义3.英国学者迪克逊(D.B.Dickson)的定义4.英国学者戴维•克拉克(D.Clarke,1937——1976)的定义5.英国学者皮戈特的定义6.前苏联学者A.B.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7.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的定义(二)中国考古学家夏鼐的定义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人工遗存二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遗物三是采用自然科学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四、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认为考古学研究有四个基本目标陈淳在《当代考古学》一书中介绍了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考古学三大目标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考古学担负着写续篇、修国史、建体系的重大任务第二节考古学的分支一、按时代标准划分二、按照研究的手段和特殊对象标准划分三、按地域标准划分第二章考古学学科的发展第一节欧美考古学史一、古物学二、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熟1、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母森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标志近代考古学的诞生2、法国考古学家布歇·德·彼尔特(1788——1868)在索母河河口的阿布维尔任税务官,从事业余考古调查3、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22——1890)发掘希沙立克的特洛伊古城、迈锡尼公元前16世纪的王室竖穴墓——标志考古地层学的形成4、瑞典人古斯塔夫•奥斯卡•蒙德留斯(Gustav Oscar Montelius1843——1921)对考古类型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标志考古类型学的形成三、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思想遂成为时代潮流,对考古学的影响很大。
考古学概论
踩在三叶虫上的脚印
三、考古学的性质
1.学科属性:考古学的学科属性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绝大多数 认为属于人文科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广义的历史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其与狭义的历史学的主要区别 是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研究的时间起点和任务也不同。在欧洲 归于人类学和美术史,即史前考古学属于人类学,历史考古学归 属美术史。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A.与历史学的关系 一方面,考古学是对历史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考古 研究离不开历史学。 B.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民族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古钱学、古建筑学、物理学、化学、年历学等学科的关系。
六、为什么要学习考古学
1.作为理论历史的实践; 2.了解文字出现以前的史前时期历史; 3.了解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历史; 4.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补充古地层学是指借用地质地层学的研究原理,在考古发掘中科学 地取得实物资料的方法。 A.考古地层的含义和形成原理 考古地层,又称文化层,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包含有人 类活动遗存的土层堆积。 B.地层关系,又称层位关系,是指遗迹和文化层之间的先后关系。 最基本的地层关系有叠压关系、打破关系和共存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层相互重叠称为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 的形成原理,同一地点的文化层,如果未经扰乱,下层的形成年 代必然早于上层形成的年代。 晚期形成的遗迹破坏早期形成的文化层和遗迹称为打破关系, 在具有打破关系的遗迹单位中,打破者的形成年代晚于被打破者 的形成年代。 共存指同一时期、地域,处在同一文化层上各个遗址、遗迹的关 系。
考古学概论
事繁勿慌, 事闲勿荒。
一、考古学概念
“考古学”一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来的,如英文Archaeology ( [ɑrkɪ‘olədʒi])等,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最初是指古代史的研究,后来指美术古物的研究,到19世纪才泛 指对一切古迹和古物的研究。 在我国,“考古”一词最初出现于《水经注•滱水》:“考古知 今,事义全违”。这里的考古是指考证古代的事物。北宋时期, 出现了专门研究古代“吉金”(青铜器)和石刻的“金石学”, 其中吕大临于1092年刊印的古器物图录取名为《考古图》。这里 所说的考古,实际是指古器物研究。清末民初,金石学的研究领 域扩大到各种古代器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器物学,已接近近 代的考古学。以考古调查和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最初产生 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在我国出现。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导言: 原始社会的考古夏商周时期的考古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秦汉时期的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一、考古学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 : 1]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一词是从希腊文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为“Archeaology”,它出自于古希腊字“Dpycos”(古代)和“Aolyos”(科学),意为“古代的科学”。
在国外有“古迹学”、“古物学”等一些译法,我国将之译为“考古学”。
何谓考古学呢?简而言之,考古学就是根据实物的历史材料研究人类历史过去的科学。
2]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物质,而且主要是社会物质,只有少量的自然物质。
具体来讲,一类是人类本身的化石、遗骨,以及与当时人类共存的动、植物遗骸,二是经过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质,即物质史料,它是考古学研究对象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但有一些物质史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如太平天国的武器、印玺以及一些革命文物。
在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历史范围上迄原始社会,下至于元代,明清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这是因为明清留下的遗址、遗物相当多,记载周详,有史可查、有物可证,但是明清的瓷器又属于考古学的范围,明清的有些遗物也要视其价值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属于考古学的范围,如陵墓。
3]考古学的分类: 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很多,至今无法统一。
按物质形态分,可分为石器时代的考古、青铜器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按社会形态分,可分为原始社会考古、奴隶社会考古、封建社会考古;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古工作者往往将考古学分为普通考古学和专门考古学,前者包括考古学通论以及各方面材料和考古方法的一般知识等,后者为较深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它又分为众多的种别,如铭刻学、古钱学、印章学等等。
二、考古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及学习考古学的必要性: 1.考古学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考古学可以订正历史文献资料之谬误三、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1.考古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考古学与应用技术及工艺的关系四、中国考古学发展概况: 1.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 2.西方考古学者来华时期 3.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4.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1].中国考古行为的原始时代:自商周之际开始,经过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约千余年长久时间方始具规模,人们称之为考古学的发生时代。
考古学概论(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考古学概论_文档版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所讲的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考古学的学科分支,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古调查、发掘、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一、“考古学”一词的由来二、考古学的定义(一)国外的定义1.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定义2.英国学者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的定义3.英国学者迪克逊(D.B.Dickson)的定义4.英国学者戴维•克拉克(D.Clarke,1937——1976)的定义5.英国学者皮戈特的定义6.前苏联学者A.B.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7.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的定义(二)中国考古学家夏鼐的定义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人工遗存二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遗物三是采用自然科学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四、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认为考古学研究有四个基本目标陈淳在《当代考古学》一书中介绍了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考古学三大目标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考古学担负着写续篇、修国史、建体系的重大任务第二节考古学的分支一、按时代标准划分二、按照研究的手段和特殊对象标准划分三、按地域标准划分第二章考古学学科的发展第一节欧美考古学史一、古物学二、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熟1、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母森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标志近代考古学的诞生2、法国考古学家布歇·德·彼尔特(1788——1868)在索母河河口的阿布维尔任税务官,从事业余考古调查3、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22——1890)发掘希沙立克的特洛伊古城、迈锡尼公元前16世纪的王室竖穴墓——标志考古地层学的形成4、瑞典人古斯塔夫•奥斯卡•蒙德留斯(Gustav Oscar Montelius1843——1921)对考古类型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标志考古类型学的形成三、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思想遂成为时代潮流,对考古学的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
北欧古物学家借用近代分类科学中另一具有鲜明进化论特征的生物学核新方法(生物学分类学方法)划分了北欧史前文化的阶段与分期。
北欧古物三期说实践与组成为近代考古学类型学的直接源头,而且开创了通过实物遗存阐明人类文化的考古学宗旨。
7、新考古学:在经历了进化论考古学、历史主义考古学之后,自20世纪中期开始在美国率先兴起了用系统论方法解释文化变迁过程的新考古学派,其理论主张也被称为过程考古学。
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宾福德和英国的克拉克。
基于对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满,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应解释过去的事情何以会发生,并设法研究清楚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而不仅仅满足于再现过去和简单地说明以往发生的事情。
还认为考古学家必须把文化看成是人们在一个文化体系里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留下了人工制品,考古学家的任务是根据这些静止的人工制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推断人类的动向,通过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了解和掌握人类文化发展动力的一般法则。
在放法上,新考古学改变传统的归纳推理法,先建立理论或假说,再利用一系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使用考古发掘,来进行验证。
它注重环境考古学的研究,运用民族学的成果。
认为陶器、石器等文化遗物不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重视类型学的研究和描述方法。
中期在美国率先兴起的用系统论方法解释文化变迁过程的新考古学派,其理论主张也被称为“过程考古学”。
新考古学的主张:认为人类的文化由数个亚系统所组成,想了解文化,需要仔细研究每个亚系统。
认为考古学资料与现生族群之间的联系,具有可靠的关联性,因此可以利用民族志类比的方式,为考古学重建文化增添证据。
反对精细研究单一文化的面貌,认为了解文化变迁的过程比了解文化本身更为重要。
认为文化是因为适应(adaptation)而变迁的。
重视科技方法。
重视理论模式在考古学研究上的应用,重视遗存从制造、到使用、到废弃、到形成考古堆积、再到转化为考古资料,这一系列过程中,其性质的变化。
在方法上,新考古学认为只有演绎法才是科学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先建立理论或假说,再利用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验证,保留与事实相符的部分,摒弃矛盾的部分,对假说进行修改和补充,然后在收集资科进行验证。
强调结论的得出不应该来自于个人的经验和权威,而应在逻辑实证的框架之内,而且结论本身必须是开放的、可检验的。
8、苏秉琦: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事业的指导者和大学考古学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对中国的考古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对宝鸡斗鸡台陶鬲的研究,是我国学者首次通过分型定式寻找单种器物间的不同演化轨迹、确定年代的考古类型学实践,标志着在地层学基础上的类型学在我国的诞生,成为日后我国考古类型学提高发展的基础。
1954年主持了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沿线的发掘工作,对认识洛阳地区的仰韶文化和商殷、两周、汉唐各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是一项基础性的、有意义的工作。
在《洛阳中州路(西工段)》(1959)报告的结语中,对东周墓葬的分期研究,为建立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奠定了基础。
发表一系列文章,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提出了中华文化六大区系理论。
9、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家,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方近代考古学正是训练的学者,主要著作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
先后发掘昂昂溪、城子崖、两城镇、殷墟和后冈等遗址,推动中国田野考古走上科学轨道。
在新石器时代和商代考古方面卓有成就,曾首次从地层学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主持侯家庄商王陵区的大规模发掘,又最早对龙山文化作综合性论述,预见该文化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类型。
50年代后任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曾主持编写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
其论文收入《梁思永考古论文集》,未完稿的侯家庄王陵区发掘报告在台湾省辑为《侯家庄》出版。
10、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11、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
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高峰。
另外出土陶器也相当细致。
大致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为代表,晚期以良渚、雀幕桥遗址为代表。
12、殷墟文化:中国青铜时代文化。
指以殷墟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西北郊的洹河两岸,面积约24万平方米。
商代自盘庚迁都至纣王(帝辛)亡国,都以此为都,共历经8王12代,273年。
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
遗址发现于本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已获得丰富成果。
殷墟玉器和青铜器是当时高水平的技术及艺术的集中体现。
*文字是殷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陶器、青铜器及卜骨上都刻或铸有文字。
特别是刻字的甲骨出土最多,现已发现的就达16万片以上,它对商代考古、历史及*古文字学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殷墟文化是商代晚期文化的集中代表,它标志着中国当时已进入灿烂的文明时代,体现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特殊风格和特征,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3、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测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断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则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北京大葆台1号墓等。
14、热释光:是晶体受到辐射作用后积蓄起来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重新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结果。
15、《考古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考古季刊。
前身是30年代的《田野考古报告》和40年代的《中国考古学报》,由中央研究院历史寓言研究所出版1册,1953年改称现名。
先后由夏鼐、王仲殊、徐苹芳任主编。
内容包括田野考古调查发掘报告,考古研究专题论文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
二、简述(一)简述考古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二)简述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1、以首次发现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最常见的做法,这是夏鼐先生所提倡的命名原则,目前我国大部分考古学文化的定名都遵循此原则。
2、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时期典型文化遗存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实际上是第一种定名方式的变通。
如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等。
3、以具有特征性的遗物或遗迹,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如最初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印纹陶文化”等等。
现在并不提倡这种定名方式。
4、以古代文献中的古族、古国名称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用这种方式对汉代以前或边疆地区的文化进行定名,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并不提倡。
(三)简述考古地层学的主要规律。
堆积叠加关系规律(叠压者晚于被叠压者)、堆积打破关系规律(晚期人类活动的以及,打破早期的地层或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打破者晚于被打破者)、堆积物包含物时代约束规律(地层形成的年代,晚于或等于地层中最晚包含物的年代;包含物相同的两地地层,时代相近)(四)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人类文化遗产的形制演变有规律、成组合,有些规律能被人发现。
文物形制演变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形制演变有社会性,因而不是单一的。
(五)简述田野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
由上而下,由晚及早,平剖结合,逐层下掘,逐个堆积单位清理,直至深土。
(六)简述树轮年代的测定方法及其在考古学应用中的局限性测定方法:是一种利用不同区域内树木年轮生长形态的统一性与规律性,对考古遗址出土木头标本进行断代的方法;首先,采集样品,视情况或采木材圆盘、木材钻心。
第二、打磨样品使年轮结构清晰可见。
第三、用树轮系统进行测量获取年轮图谱。
第四、将所获年轮图谱与已建立标准图谱相比断代。
树轮法的局限性:1、它仅适用于热带以外地区的树木,那里季节的明显变化可以产生清晰的年轮,而热带树木通常不能。
2、对树轮直接断代,它限于这样一些树木:a、已经提供了一个从现代开始上溯的主序列;b、确实被古人利用过;c、样本已经有足够长的记录以供专门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