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草原的早晨l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运用正确的发音、语调朗读并复述课文。
3.能够根据图片和句子来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张图片,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5.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大自然的描述性文字如何理解?如何描绘?2.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复习词语和句子。
2. 学习新课(20分钟)1.给学生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草原的早晨》。
2.通过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学生描述出课文中的画面。
3.请学生根据图片和句子来判断图片的意思或故事的发展情节,巩固语音、词汇、语调和语义。
3. 练习和巩固(25分钟)1.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并发挥想象力写出对未来的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快速、准确的阅读技巧。
2.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串联语文、音乐、美术等内容,彼此进行展示,推动语言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全面发展。
4. 课堂小结(5分钟)1.请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简单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人类对自然界有多种多样的表述和描绘方式,学生学习了从抽象到具象的变化过程,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更能充分体现出对画面的感受和描写,同时这样能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我还能够感受到学生们的兴趣十分高涨,学习效率很高。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草原的早晨(1)_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草主备教年课5、草原的清早一 3 课时原的师级时清早(1)_苏教版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0 个生字,授课认识 4 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觉春天清早大草原的目标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欣。
识字、写字。
经过朗读感授课授课受春天草原清早的美丽理解词句,感觉美丽风光,重点难点风光和牧民的勤劳、欢欣启示引导、谈论交流,指教法学法朗读感悟,合作交流。
导。
1、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2、学会写生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内容字:原、打教具课程学生对草原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准备资源验。
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环节一、揭穿课题。
1、师板书课题。
读准“草原”这个词。
让学生自由2、补充课题:草原的清早说说。
打开书教——————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去看看草原的清早。
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读读田字格里和田字格上边齐读课题。
过的字,要读准音,看清形,尔后在课文里找找带有生字的词读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程⑴学生听清要求后练读。
练读。
⑵检查:(及时纠正错音)原打宁原先集体读,再门指名读。
无牧民处练读课文。
动词:草原打破新绿学生发言,寂静无边牧民远处飘指名发言动2、把这些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动笔写一写。
读通句子,读了课文,你现在知道了些什么呢?(美、很喧杂)三、指导写字原打1、想一想汉字的书写规律该怎么写“原”呢?书空。
2、看看笔顺图,谁来告诉我“打”字怎么写。
3、把这两个字在书上描红,看清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所占的地址。
4、学生把这两个字描、仿、临各一个,教师巡视。
主备教年课课题5、草原的清早一三课时师级时授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春天清早目标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欣,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内容感觉授课理解词句,感觉美丽风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授课难点重点光,的勤劳、欢欣。
教法启示引导、谈论交流,指导。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草原的早晨》;2.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3.能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创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音、形、意、境的搭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感受能力;2.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一些较生僻的生字词的理解;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分配和合作方式。
教学准备1.课件;2.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3.课外阅读材料;4.课前安排好学生小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草原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让学生自由发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是什么,并说出原因;3.引入课文《草原的早晨》。
阅读理解1.整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和别样的诗意;2.分段自主阅读,并理解每句话的意思;3.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感悟”三个环节对课文进行深度剖析。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文并茂的表达大自然的手工作品;2.每个小组通过各自的努力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大作品。
课堂反思1.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2.课堂让学生讨论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进步和体验。
课后作业1.背诵《草原的早晨》;2.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完成一篇对大自然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草原的美丽和神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能、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和分工,互相信任和支持。
在课堂反思环节,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进步和体验进行了交流,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草原的早晨》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草原的早晨》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草原的早晨》【教学目标】1.能够接受、理解、背诵课文;2.掌握生字词草原、早晨、羊群,理解词义;3.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草原的描写方法;4.培养语感、感受文化内涵,在语文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草原、早晨、羊群,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状况,了解草原的描写方法。
难点:培养语感、感受文化内涵,在语文活动中体验快乐。
【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法、演讲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课后游戏。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请学生说出图片中有哪些生物;2.让学生口述关于羊群的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草原的气味,视野广阔而开阔,凉爽而清新。
引导学生思考,对羊群的喜爱是从何而来?【讲授环节】1.课文素材的填充和解读。
【体验】1.请学生到操场上画出草原和羊群的画面,并在画面周围填写相应的词语;2.学生自编双语广播剧,举办小草原文艺汇演;【归纳结论】1.学生扩充了生活经验,增长了背景知识;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3.通过游戏,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并把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作业布置】1.给家人讲述自己画的草原画面,让家人与学生分享欣赏的乐趣;2.学生根据听到的草原环境声音,画出自己所想象的草原。
【课后反思】本课程围绕草原生态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感受到自然之美,以及生活在自然中人们的所见所得。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材和活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本堂课围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把生活经验和文化积淀融合并发挥,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更为广泛的东西,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到语文学习的行列中。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原的早晨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背景《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是《诗歌赏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第一课《草原的早晨》。
该课文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草原景象,目的是要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这个自然环境;2.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包括男孩、骏马、牛群等;3.学会赏析诗歌,了解祖国大好河山之美;4.学会用自然语言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大纲教学内容1.朗读课文;2.多媒体演示;3.分组讨论。
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1.制造一些草原风光图片,让学生先看一下,随便描述草原;2.引导学生想象或者体验一下在草原度过的美好的早晨。
3.介绍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步骤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情感;2.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乘着文字漫步草原;3.教师简要讲解课文的结构及重点内容;4.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并做集体总结。
步骤三:赏析诗歌1.在不告诉学生是诗歌的前提下,学生再次朗读。
2.导师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学生在导师帮助下学会模仿诗歌形式和方式,自己创作一首诗歌。
步骤四:总结1.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2.学生利用归纳法对本堂课出现的一些关键词进行总结;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提出下一步行动计划。
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思路通过多种方式诱发学生对草原的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和诗歌的赏析,进一步加深对草原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方法朗读、分组讨论、赏析诗歌、创作、总结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自我检查和小组互评,检测本次课讲解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2.考核学生对草原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的感受和认识,以及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素养;3.提供参考答案和对学生课堂表现及自我反思的综合评价。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草原的早晨l苏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草原的早晨l苏教版教材分析:《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形,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盛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清晨的鞭声中醒来。
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
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形。
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看,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形,展现了草原繁荣兴盛的新气象。
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漂亮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文章条理清晰,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感受草原早晨的漂亮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明白得课文。
2.看图明白得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漂亮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时刻:三课时教学预备:1.学生观看家的特点。
2.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月2日总第24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看图,初步明白得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明白得课文。
2.看图明白得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漂亮和牧民的勤劳。
课前让学生了解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搜集草原的漂亮风光的漂亮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模样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
小孩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小姐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会了小池塘的漂亮,梅花山的喧闹。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五、教学策略:(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七、设计思路: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1)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2)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朗读字词和文字;2.理解并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传递的情感,了解草原的植被、动物、气候等情况。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运用语文知识;2.能够运用语言表达感受,描述草原的早晨。
情感目标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2.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课文,同时具备正确的词句语态;2.能够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教学难点1.学生没有经验,可能难以对草原的植被、动物、气候等内容感受到真正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2.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口语表达困难。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出表示早晨的词句。
2.师生一起评价和修改,不断细化,得出生活和文学中对“早晨”各种词汇的积累。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呈现背景音乐,放映有关的一些图片,鼓励学生看看图片中有哪些事物、有哪些感受。
2.教师在图片中突出“早晨”的存在,并引出关于早晨的一些感受,向学生传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三步:学习(25分钟)1.教师阅读课文,考虑如何调整声音,以增加课文的感情色彩。
2.学生们跟读,注意语音语调;3.学生们分角色诵读课文(老师可安排几个小组,每组诵读一个自己选的段落)。
第四步:感悟(15分钟)1.教师问学生都看到了些什么,认为故事中有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人?然后开始加强相互帮助、意见交流和发表意见的气氛;2.学生以“我喜欢……”为开头,谈一谈自己在文中最喜欢的段落;3.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举例说明自己在哪些时候能够看到这类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自然环境。
第五步:巩固(20分钟)1.学生集中讨论,各自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2.学生自行完成《草原的早晨》的插画,以课文为基础,描绘出中心情节的场景,着重突出出现过的形象和气息;3.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分组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引导学生针对《草原的早晨》这篇生动的课文,通过良好的互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七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识记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2.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能背诵课文,并朗读流畅。
4.能够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2.难点:通过课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并通过阅读
课文,学生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A. 学生自主阅读
1.让学生自己阅读《草原的早晨》。
2.提醒学生留意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关注主人公的行为以及情感变化。
B. 教师板书
1.教师将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在黑板上写出,以便学生识记。
2.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幻灯片,提醒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时记得使用幻灯
片帮助讲解。
C. 讲解并背诵
1.教师重点讲解课文故事情节,并让学生重复故事情节,以便能记住。
2.让学生背诵《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以便能流畅地朗读出来。
D. 学生演讲和表达
1.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事物分享给全班同学。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变化。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此次教学通过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语文词汇,并且通过学生的自发发言,加强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有了很好的效果。
但教师也需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讲解中,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讲解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这是需要教师继续努力的方向。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起点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官的体验,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与功能。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草原的早晨》,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该课文的内容。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能够正确使用生字。
3.学生能够通过画图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4.学生能够了解草原的生态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教师带领学生全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自然、流畅、优美的语言,体会出自然的美好。
2.教师逐段指导学生阅读,并按照内容概括每段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整篇课文的基本内容。
2. 词语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学习字音、字形和字义。
3. 画图表达让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内容画图,帮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理解语言文字。
4. 生态知识教师介绍草原的生态及其与人和动物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1.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互动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例如:播放一些放映草原美景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美好,引起学生保护草原的意识。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并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3. 词语学习通过欣赏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该词汇,提高学生词汇量。
4. 画图表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图,并以此来发表或讲述他们认为草原的早晨是怎样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5. 生态知识介绍草原和草原上的动物,加强学生对环保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时间内容教学方式10分钟导入互动式20分钟课文阅读跟读、问答10分钟词语学习认读10分钟画图表达自己绘画10分钟生态知识讲解、互动六、教学反思每一节课都离不开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又是教育中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方式之一。
把课文作为阅读认知和阅读技能的重要手段,具有多种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心情与行为。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语调。
3.理解并掌握关键词汇“晨光”、“蒲公英”等的意义及用法。
4.学会书写新学习的关键词汇,如“晨光”、“蒲公英”,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草原的早晨》2. 关键词汇•晨光•蒲公英三、教学步骤和过程1. 热身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可以让学生排队,一个一个地朗读课文,并带有相应的语气和情感。
2. 新学1.首先,老师向学生引入《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通过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的内容并提问,让学生能够逐渐熟悉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接着,老师重点介绍关键词汇“晨光”和“蒲公英”,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和记笔记。
可以通过显微镜或图片等教具,向学生展示晨光的效果和蒲公英长成的模样。
3.在介绍关键词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词汇的含义、用法,并策划相应的活动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总结和检查1.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进行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并展示成果。
2.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课程总结,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和策划的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
四、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的关键词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文化,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团队配合和积极参与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掌握词汇的应用和单词书写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习内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五课堂概述•课时数:一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草原的早晨》•课堂类型:听说课•授课对象:学习小组•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理解《草原的早晨》。
2.能够用普通话朗读关键词汇,如草原、野狗、黄色等。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草原的景色。
课前准备1.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准备授课内容。
2.拟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3.安排好教室环境,准备好课件或黑板笔等工具。
课堂内容1. 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你们见过草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草长得很高,有很多野花,还有一些小动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绿植和门外的草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草原的早晨》。
2. 呈现教材•教师播放格式生动、简洁、生动的音频或视频,采用语音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来向学生呈现教材。
•教师反复播放,让学生体验早晨空气清新、草色浓郁、动物活泼等气息。
•教师通过暂停视频,发问学生,询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鼓励他们再仔细观察和思考。
3. 讲解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描述草原的景色,简单易懂,易于理解。
•教师指出《草原的早晨》中存在的生物,如野狗、公鸡等。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如“黄色”、“站岗”等。
要求学生听写并背诵。
4. 感受教材•教师让学生关注并记录草原的气息和景色。
•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并理解草原上的各种动物行为,记下学生所见所感。
•教师通过猜谜游戏引导学生想象草原,联想游荡的野狗、微风扑面的感觉等场景。
5. 课堂总结•教师回顾主要论点,再次强调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教师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草原的景色。
•教师提醒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读一遍《草原的早晨》,并用普通话朗读关键词汇。
2.在课外时间观察草地上的动物,做一张草原动物图集。
3.描述一下草原的景色。
总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草原的早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草原的早晨》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草原的早晨》教案《草原的早晨》教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计算机。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
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
想去看看吗?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2)图上有什么?(3)牧民们在干什么?(4)羊儿怎么样?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
(看图理解)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
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范读。
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
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
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八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八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说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包括:早晨、草原、太阳、河流、河水等。
2.能理解课文大意,简述草原的早晨的景象,带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描写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早晨景象。
3.能用“太阳升起了”模仿太阳升起的声音。
4.能口头表达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草原的早晨,能简单描述自己理由。
5.能认真聆听他人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6.能了解草原季节变化和不同生物在草原上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带动学生想象,描述草原的景象。
2.引导学生探究草原的季节变化和不同生物在草原上的生活。
教学难点:1.课文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我表达和讨论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草原的早晨》,并把生词和短语标记出来,需要强调的是,能自己想象那清晨的景象,把描写语句用笔勾出来。
2.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老师向学生提问引入新课:•你们见过草原吗?•草原上有哪些动物和植物?•早晨的景象有哪些?3.新课学习(15分钟)1.老师放映课文视频,配合课件出现主要场景和生词图片,让学生更好理解。
2.老师解读课文,并让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自己感受那草原上的早晨。
3.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点评学生自己看到的景象:•你在想象中看到了什么?•草原上的动物会在早晨做些什么?4.疑难解答(5分钟)让学生提出阅读课文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5.巩固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模仿太阳升起的声音:“太阳升起了”,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起落式的声音。
2.老师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草原和他们所在的地方的早晨做出比较描写,促进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6.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表达出对这堂课的感受,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自己的小建议。
在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总结一下,看看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否都掌握了。
四、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主要可以感受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非常有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反思1500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反思1500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朗读、看图、听讲等多种方式,了解『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生态保护思想。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及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读中领悟文化、在领悟中体验情感。
3.情感目标(1)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意愿。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生态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启发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及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读中领悟文化,在领悟中体验情感。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及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展示草原地图和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对草原的生态环境进行关注。
(2)给学生播放《草原上升起了太阳》的视频,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全面感受草原的美妙。
2.讲授(1)呈现课文的名称,让学生猜想课文的内容。
(2)阅读课文,并按照文字描述的顺序展示草原美景的图片。
(3)针对每张图片的描述,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形容草原的美景。
(4)询问学生,在草原上能够看到什么动物,并向学生介绍草原上孕育丰富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图片及课文内容,理解草原资源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草原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3.练习(1)运用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草原的生态环境。
(2)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所见所闻,从而达到巩固课文、提高语言表达的目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范文多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范文多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语文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厂”、“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欢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
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板书:草原()的早晨)领读。
3、讲述草原: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适宜放牧牛羊。
4、谁能说说记住“原”字的办法?(用部件法记“原”:“厂、白、小”)结合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本跳着向前奔)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着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词: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指出:“宁、静”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请小朋友们互相交流。
(啪,象声词;鞭,结合插图理解)④教者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叶露出了新芽。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②指名拼读生字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五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五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草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诗意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春季早晨在草原的景象和感受。
教学重点1.聆听课文,学习《草原的早晨》的诗意描写和语言运用。
2.了解草原地区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诗意想象力。
2.培养学生对诗意描述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图片或视频资料等教具。
2.学生准备纸笔用于感性描写,绘画;课前教师可准备一些放在素材墙上,为学生提供参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本节课将继续学习《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我们先看看这幅画[ppt插入草原的早晨的图片],这幅画是你们觉得跟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观察画,老师根据画问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
老师提问的方向不够明确时,可以适当提示和指引。
2. 学习课文内容(2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或听录音[ppt插入录音],学生在跟读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辅助和指导学生的朗读,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模仿课文的语音语调、声音变化,更好地理解课文。
3. 了解课文背景(10分钟)老师通过简单的讲解或呈现图片、声音等形式来让学生了解草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是否与我们的生活有所不同?4. 教学重点:诗意描写的理解和表达(25分钟)让学生在学习《草原的早晨》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创作出的美妙诗意,启发学生的诗意想象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绘画,用自己的方式描画这篇课文中草原的早晨场景、植物、草原上的小动物等等。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引导他们进行精心而有感情的绘画。
例如,让学生画出自己所想象的草原风景时,可以让学生先静下心来,回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草原,然后确定要画的画面,进行初步的素描,并斟酌好自己的细节处理,最后再进行精细的描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并掌握生词:草原、早晨、叮铃铃、泉水、鸟儿、欢唱;2.熟练掌握《草原的早晨》内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3.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够认识并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掌握团队合作意识。
(2)情感态度:1.增强爱国情感;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诗词歌赋的热爱。
2. 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教学课件;2.画板、彩色粉笔;3.小学生练习本;4.课外资料:草原图片、草原生态视频。
(2)引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草原生态短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知方式全面掌握草原的生态环境及特点,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3)讲解1.通过课件与画板,在课前先向学生介绍课文《草原的早晨》的内容,使学生对小说有初步了解;2.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解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线索;3.采取“同步朗读又追声”的方式,让学生跟读课文,加强口语表达;4.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配合表情、动作符合角色语境及心理。
(4)练习1.在阅读后,再次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和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现实观察,与课文中的人物经历进行比较探讨;2.按照课后作业的题目和要求,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猜一猜”等方式,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行练习。
(5)巩固1.联合自然科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草原的生态特征和环境,培养环保意识;2.通过教师提问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参与草原主题的手工制作,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出落实和改进。
3. 反思该教案结合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实际,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教学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多样化的学习氛围下,在感知过程中,理解、领悟、感受、体验、创创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的早晨教材分析:《草原的早晨》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
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
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
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课文描写了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文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观察家的特征。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3月2日总第24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课前让学生了解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搜集草原的美丽风光的美丽图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谁能说说我们这儿的早晨是什么样子的?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苏州的早晨真是美极了。
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
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
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
(1)读一读生字,教学“厂字头”,与“广字头”有什么区别?(2)怎样记住字形?你会用“原”来组词吗?(3)生描红,仿写。
你到过草原吗?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
(补充课题:的早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草原的早晨)指读—领读—教学“原”。
3.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问些什么吗?(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苏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出示地图:指出苏州(只有针尖那么大)草原(内蒙古地区中国的西北部)通过对比显示草原地理位置。
简介草原的有关资料。
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二、看图感知,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
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
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4.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效果。
检查自读:鞭声黎明宁静醒蹦跳歌声新绿圈门奔向牧民们牧羊人(自读找规律—指读—开火车—领读—自读课文)响亮的黎明的铺满新绿的打破了醒来了羊儿鞭声一只只跨上追赶远处回荡着(找规律—指读—领读—自读课文)继续看图想想如果你是羊儿你被关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那么你们会怎么跑出羊圈?会怎样奔向草原的?(涌出来蹦跳着齐读)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儿这么蹦跳着涌出来你会做什么事?(跨上骏马追赶羊群齐读)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然后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指导看图,朗读感悟。
1.小朋友已经把课文读了几遍,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2.(出示多媒体课件)你能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3.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1)指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宁静:安静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设计意图:“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
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四、教学生字。
1.这么的生字中,哪些是独体字?(无、民)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它们的笔顺。
3.“无”的反义词什么?能为它们找朋友吗?4.让学生质疑。
5.师指导:民:第三笔竖提不能分两笔写,最后一笔斜钩写得要有弹性,钩要小,不能写成竖弯钩。
无: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把生字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第二课时 3月2日总第25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学文,让学生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5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表达)(设计意图:从复习巩固入手,说说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A..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
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2.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3.(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
)指导读词“铺满新绿”4.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5.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B.学习第二段。
过渡: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1.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里看出草原热闹的?2.汇报交流:(第一处)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1)出示句子: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指名读。
(2)比较句子:A.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B.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从多出的词语看出什么?(交流:第二句话中,“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奔”写出了羊儿的欢快,一只只羊儿睡了一夜又要去吃鲜嫩的草了,心里特别高兴,所以他们是蹦跳着走出来的;“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
)(3)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
羊儿关了一夜,现在终于自由了,还可吃到鲜嫩的草,你觉得羊儿心情怎样?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板书:羊儿欢)真是群自在、欢乐的羊儿!(再读第一句。
)3.汇报交流:(第二处)(1)羊儿欢乐,牧民们更高兴!看图,牧民们在干什么?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出示句子:牧民们骑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
)(2)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真快;骑马技术高;真威风。
)(3)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第二句。
)(4)看到自己的羊儿大口大口地吃着嫩草,心情会怎样?(指名学生说,小结;是啊!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板书:牧民乐)你能把牧民的开心劲给读出来吗?再读第二句。
4.现在,就让我们跨上骏马,随着牧民去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吧!(看课件,欣赏草原牧羊风光)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再读第二段,读出草原的热闹来。
)C.学习第三段。
1.听老师读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生交流。
(看到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看到了一群群羊儿在吃草,看到了牧羊人在放羊,听到了牧羊人在唱歌。
)看视频画面:草原的远景图你们看,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还有一群、那边又是一群,这一群群的羊儿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像什么?(引读句子: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3.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也传到了我们小朋友的耳朵里!(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出示:()的歌声(指名说,如:嘹亮的歌声,动听的歌声,响亮的歌声,优美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