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病例分析
1. 了解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分析病例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
3. 提供实际病例模拟训练机会,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科知识
1. 掌握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等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2. 学习专科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
3. 深入了解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三、实验技能
1. 学习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如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手段
2. 掌握基本内科检查方法,如听诊、触诊、压痛点等
3. 提高分析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的能力
四、诊断能力
1. 培养对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学习临床推理和病情评估,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3. 提高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组织专家讲座和学术讨论,拓展学生学科领域的视野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
六、教学内容
1. 内科学基本原理、临床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要点
3. 内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七、评估方式
1.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医学文献阅读,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技术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是内科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并培养优秀的内科医学人才。
内科学教学大纲Microsoft Word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内科学》二、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专科临床专业学生。
2、课程特点: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内科”的特点。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临床医学是认识和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
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内科学课堂讲授60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总计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供公共人文管理专业医学法学方向使用)1前言【课程目的】屮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系统地阐述和处理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Z—。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
【课程内容简介】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列有39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等内容。
【教学要求】学时分配:课堂讲授72学时,无课堂见习,有课间见习。
本大纲的实施以讲授为主,按大纲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学时,配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
2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肺系病证第一节感冒【目的要求】1.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耍点、以及风寒、风热、醫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2.熟悉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3.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病因及预后.教学内容】1.介绍四吋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寒、头痛、周身酸楚、脉浮为主症,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2.叙述感冒的病机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
4.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用银翘散加减;暑热感冒用消热祛湿解农法,新加香需饮加减。
并说明虚人感冒当扶正祛邪。
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授课方法与学时】1.以课堂讲授为主。
2.1课时。
第二节咳嗽【日的要求】1.掌握名类咳嗽的辨证施治.2.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肺通气为主;内伤咳嗽治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止。
3.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它脏。
完整word版,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 143L01B学分数:5周学时:5总学时: 85学时分配:理论85开课学期: 3.2开课学院:医学院英文名称: Internal Medicine适用专业: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基础医学课程及诊断学修读之后网络课程地址 :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内科学教研室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
通过内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并培养学生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
其中的实践环节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程,通过见习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提高内科学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诊查病人的能力。
通过临床见习和门诊见习来完成,掌握完整病历的书写,培养独立观察和诊治病人的工作能力,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全面培养医学生医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15第五章高血压2第一章呼吸系统总论0.5第六、九章心肌和心包疾病2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2第八、十章心脏瓣膜病及感染性心内4性肺疾病膜炎第四章支气管哮喘2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18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0.5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2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2第四、六章慢性胃炎、胃癌2第七章肺结核2第五章消化性溃疡2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第七章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2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1第八章炎症性肠病1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1第十二、十五章肝硬化、脂肪性肝病(非4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第十二章胸膜疾病1第十七章肝性脑病1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0.5第十八章胰腺炎(急性胰腺炎)2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0.5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2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18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12第二章心力衰竭4第一章总论2第三章心律失常2第二、三章肾小球疾病概述及肾小球2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4第四章肾病综合征2(2、 3、4 节)续上表: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章节授课内容学时第八章尿路感染2第十章淋巴瘤2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2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1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2第十五章紫癜性疾病(血小板减1少性紫癜)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12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7性疾病第二章贫血概述1第九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第三章缺铁性贫血1第二十一章糖尿病4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1第八篇风湿性疾病3第六章溶血性贫血2第三章类风湿性关节炎1第九章白血病3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2基本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及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内科学课程提供一个详细的框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内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
2. 目标和要求- 掌握常见的内科学知识,包括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病例中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
-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内科学的基本操作和常见疾病的处理。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患者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合作。
3. 教学内容3.1 内科学基础知识- 内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内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科学疾病分类和流行病学- 内科学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内科学的临床表现和病史采集- 内科学的体格检查方法3.2 常见内科疾病-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等-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3.3 内科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 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内科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4.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内科学基础知识和常见疾病的原理、病理生理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
- 病例讨论:通过分析真实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网络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内科学相关内容,并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
5. 课程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病例讨论、实践操作等综合评定。
- 考试成绩: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的课程。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概述内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医学生内科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内科诊疗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二、课程目标1. 系统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
2. 掌握内科学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内科学专业技能,如临床技能、沟通技巧等。
4. 培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能力。
5. 培养内科学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内科学基础知识1.1 内科学的定义、分类与发展历程1.2 内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3 内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1.4 内科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规范2. 常见疾病的诊疗与管理2.1 肾脏疾病2.1.1 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2.1.2 尿毒症的诊断和治疗2.2 心血管疾病2.2.1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2.2.2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2.3 消化系统疾病2.3.1 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2.3.2 肝炎的诊断和治疗3. 内科学临床技能3.1 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3.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4. 内科学科研与实践4.1 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2 学术写作与发表五、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2. 病例讨论3. 视频教学4. 临床实习5. 科研项目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内科学教程》2. 参考书目:- 《内科学概论》- 《内科学临床指南》- 《内科学临床技能》七、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2. 实习考核3. 学术论文评定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评估,确保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九、总结内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熟悉: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范围和发病情况。
[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难点]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简述消化系统疾病的范围及发病情况。
2.重点讲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和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重点讲述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2.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概念和检查手段。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重点]1.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
2.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难点]1.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一)介绍胃食管反流病概念(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2.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攻击作用。
(三)病理一般讲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及病理学表现。
(四)临床表现重点讲解食管内症状、食管外症状及并发症。
(五)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强调内镜检查是诊断RE最准确的手段。
并可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介绍洛杉矶分级法。
2.24小时食管pH监测。
3.介绍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滴酸试验及食管测压。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与其他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及功能性疾病鉴别。
(七)治疗1.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2.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
3.维持治疗。
4.抗反流手术治疗。
5.并发症治疗。
第三章胃炎[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急性胃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慢性胃炎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专业及相关专业一、课程简介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是研究诊治人类各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更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
从前内科学的范围很广,还包括了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由于学科的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传染病、神经病和精神病等已由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学科。
目前,内科学教研室主要承担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代谢与营养、结缔组织与风湿等8个系统疾病的教学任务,包括106学时的理论教学,80学时的临床见习任务。
即使如此,依然是临床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课、见习实习课和考试课。
内科学学习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内科学理论与临床教学着重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当然内科学理论教学还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只有这样,对疾病才能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因此,内科学的学习过程又是对大学基础阶段所学知识的复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内科学(包括理论和临床教学)的教授与掌握的情况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质量。
理论教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联系临床,重点讲授某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
临床见习则要根据临床病人的情况,重点了解和掌握某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同时,要了解和掌握临床基本操作规范,如病史的询问、体格检查、病例的书写、以及各种诊断穿刺、各种检查单的分析等,总而言之,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所学(包括诊断学所学)用于临床,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并巩固理论知识。
故此,临床见习以见、以应用为主,方法多样,不拘一格,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来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贫血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贫血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贫血的病因和形态学分类。
3、了解贫血的治疗方法。
【重点】贫血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诊断的重要性、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难点】贫血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概述:贫血的定义、影响正常值的因素。
二、分类:形态学分类和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三、临床表现:贫血时各系统的症状、体征;影响症状的各种因素。
四、诊断:1.病史;2.体检;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五、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对因治疗。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目的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正常体内铁的代谢、发病机理。
3、了解发病情况和预防。
【重点】缺铁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难点】铁的代谢。
【主要内容】一、概述: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情况。
二、流行病学三、铁的代谢:人体内铁的分布、需要量、来源、吸收、运输、贮存、再利用和排泄。
四、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铁需求增加而摄人量不足。
②铁吸收障碍。
③铁丢失过多。
2、发病机制:对铁代谢的影响、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对组织细胞的影响。
五、临床表现:1、原发病表现。
2、贫血表现。
3、组织缺铁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1、血象2、骨髓象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和转铁蛋白的饱和度、铁蛋白、红细胞内卟淋代谢)。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缺铁:体内仅有贮存铁的消耗、Hb 及血清铁等指标正常。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体内贮存铁消耗、FEP 升高、Hb 正常。
3、缺铁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 减少。
4、缺铁病因诊断。
(二)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海洋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转铁蛋白缺乏症。
八、治疗: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2、补充铁剂:口服铁剂:常用制剂、用量、用法,毒副反应,影响疗效因素,疗效,治疗时间。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造血干细胞的定义、特征。
(二)熟悉: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的定义及分类。
(三)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液学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分化及生物学特征。
(二)一般介绍:血液系统的组成,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血液学研究的新进展。
(三)内容1.概述。
2.造血系统及血细胞起源、分化、成熟、释放等。
3.血液病的分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其它。
4.血液病的诊断方法(1)病史:现病史,营养史,既往史,特殊药物史,毒物接触史,职业史和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苍白、黄疸、出血、骨骼压痛、肝、脾与淋巴结大小等。
(3)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和有关出血凝血机制检查,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电泳,骨髓检查,淋巴结和骨髓活检,同位素标记检查红细胞寿命与白细胞动力学变化等。
5.治疗原则(1)贫血:病因治疗,病理生理治疗,对症治疗。
(2)白血病与淋巴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及支持治疗等。
(3)出血性疾病:病因治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输注,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等。
6.血液学进展(1)干细胞培养对血细胞起源及再障病因学研究的进展;(2)放射性同位素及细胞培养技术对血细胞动力学的研究;(3)联合化疗,免疫治疗及细胞动力学理论对白血病治疗改进;(4)血液免疫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新技术对血细胞的辨识及血液病诊断和治疗的促进;(5)组织配型技术及骨髓移植对再障及白血病治疗的效果四.实验(讨论、见习、实习等)内容结合血细胞发育特点掌握造血系统和血液疾病的组成分类、诊治原则。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挂图示血细胞发育图、骨髓组成特点、正常血象及骨髓象。
六、思考题1、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及生物学特征。
2、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第二章贫血概述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贫血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二)熟悉:贫血的分类、贫血的诊断步骤(三)了解:贫血的治疗原则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贫血细胞学和病因分类。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篇绪论(自学)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现状及展望。
[重点及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主要内容】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社会人口老龄化、感染、变态反应因素、大气污染和吸烟因素决定了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共性与特异性。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
2.抗原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和其它。
3.痰液检查。
4.胸液检查和胸膜活检。
5.影像学:普通 X 线检查、CT、MRI。
6.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
7.放射性核素扫描。
8.肺活组织检查。
9.诊断性人工气胸或气腹术。
10.超声检查。
11.呼吸功能测定。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病因、病理、解剖和功能的诊断。
六、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2.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3.了解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重点及难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
【主要内容】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二、流行病学:了解流行病学特点。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原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
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四、病理:指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理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等。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传授内科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重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1、内科学的学习方法2、内科疾病的诊断3、内科学的进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医疗、防治和科研的展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肺炎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炎的分类(包括解剖分类、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
2、熟悉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
3、掌握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和确定病原体)4、掌握肺炎的治疗原则5、了解肺炎的预防6、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7、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8、了解军团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3、肺炎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4、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如何确定病原体5、肺炎的治疗6、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8、自学其他病原体肺炎肺脓肿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要点。
2、熟悉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脓肿的病因2、发病机理3、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支气管扩张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成为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基础的特点;症状、体征;诊断与鉴别要点。
2、了解治疗原则、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2、病理3、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肺结核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的三大环节;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肺结核的临床类型,与其他疾病鉴别要点;抗结核药的化疗原则;肺结核的诊断纪录方法;肺结核X线特点;痰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给药方法;对症治疗;咯血处理。
2、熟悉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3、了解肺结核的手术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3、病理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COP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预防方法。
2、熟悉COPD的临床严重程度分级。
3、了解COPD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必须积极进行防治。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念2、病因和发病机理3、病理4、病理生理5、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它检查6、诊断和鉴别诊断7、并发症8、治疗支气管哮喘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哮喘急性发作期及危重哮喘的处理原则。
2、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急性发作期的分度和慢性持续期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2、临床表现3、实验室和其它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并发症6、治疗肺血栓栓塞症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肺梗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以及相互关系,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和病理生理。
2、熟悉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临床分型,尤其强调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是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临床征象,要引起足够重视;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原则,溶栓和抗凝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危险因素3、病理和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诊断、鉴别诊断6、临床分型7、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心病心肺功能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方法。
认识到呼吸功能不全的处理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掌握处理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与一般心功能不全的异同点;以及治疗原则及必须的具体措施。
2、熟悉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理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原理。
3、了解肺心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病变及其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病因3、发病机理和病理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及其它检查7、诊断、鉴别诊断8、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弥漫性间质肺纤维化的定义;该组疾病的共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2、熟悉该组疾病的X线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
3、了解该组疾病的肺功能特征、分类方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肺间质的概念3、发病机制4、分类5、临床表现6、诊断要点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特征8、治疗结节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节病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要点。
2、熟悉结节病的X线表现和主要治疗方法。
3、了解结节病的分期。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结节病的病因2、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3、临床表现4、诊断、鉴别诊断5、治疗胸腔积液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与细菌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核性胸膜炎的处理方法;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2、熟悉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要点。
3、了解脓胸、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原则。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胸腔积液产生和吸收的机理2、病因和发病机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胸膜活检或胸腔镜及开胸活检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气胸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2、了解气胸的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2、临床类型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肺癌的TMN分期、常用的化疗方案。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流行病学2、病因、病理、分类3、临床表现4、实验室及其它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临床分期7、治疗8、预防及预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中枢型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不同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尤其是多导睡眠图检查的意义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的价值。
2、熟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别。
3、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定义和分类2、病因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鉴别诊断5、治疗呼吸衰竭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以及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人体影响;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血气分析对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抢救处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2、分类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特点: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分类诊断在内的特殊诊断方法。
2、熟悉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主要死因,并认识在我国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和风心病为防治重点。
认识众多的检查方法(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3、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发展和发展方向。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心血管疾病,在内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通过本系统的学习,应掌握常见心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要点,了解心血管病研究进展和防治上的成就。
心力衰竭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发病机理、病因(基本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
2、熟悉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心力衰竭的类型。
3、了解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心衰类型2、发病机理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诊疗原则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心律失常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机制。
3、了解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典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3、临床特点4、处理原则,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5、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定义、诊断标准、分级、鉴别诊断、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2、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3、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分类、定义、流行病学2、病因、机制、病理改变3、临床表现、并发症4、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5、治疗6、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
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各种实验室检查的选择、意义;冠心病的介入诊断。
3、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措施。
2、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分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的选择及作用,以及心肌梗死并发症。
3、冠心病预防和康复治疗。
心脏瓣膜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主要治疗措施。
2、熟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并发症。
3、了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