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1 .2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数形结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解释明白;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让学生深入探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2(教材P25页例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

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

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25页例1)

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

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

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2(教材P25页例2)

分析:⑴在△AOB 中,已知AB=2.6,AO=2.4,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OB 。

⑵ 在△COD 中,已知CD=2.6,CO=1.9,利用勾股定理计

算OD 。

则BD=OD -OB ,通过计算可知BD ≠AC 。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AC 和BD 的关系,给AC 不同的值,计算BD 。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45度的坡路走了500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D A

B C

A

B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3.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

4.如图,原计划从A 地经C 地到B 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A 地到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300万元,隧道总长为2公里,隧道造价为500万元,AC=80公里,BC=60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

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B 、C 两点,

在江对岸取一点A ,使AC 垂直江岸,测得BC=50米, ∠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

2.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

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

3.一根32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P 、Q

两点,PQ=16厘米,且RP ⊥PQ ,则RQ= 厘米。 4.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24

米,∠B=∠C=30°,E 、F 分别为BD 、CD 中点,试

求B 、C 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AB 和AE 的长度。

(精确到1米)

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2250; 2.6, 32;

3.18米; 4.11600;

课后练习

1.350米; 2.2

2; 3.20; 4.83米,48米,32米;

九、课后作业 优化设计18页

C

B

P Q

A

B D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