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_地形地貌

合集下载

山西概况——精选推荐

山西概况——精选推荐

⼭西概况⼭西概况⼀、历史⽂化⼭西历史悠久,⼈⽂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化遗产,迄今为⽌有⽂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

⼭西历史⽂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对华夏五千年⽂明产⽣了巨⼤影响,也使⼭西成为地⽅⽂化特⾊最浓厚的地区之⼀。

⽬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以前的地⾯古建筑物70%以上在⼭西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物有119处之多。

⼆、地形地貌⼭西省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治区毗连。

国⼟⾯积15.6万平⽅公⾥,⼈⼝3392万,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

⼭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地、丘陵、⾼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境内⼤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以上,⼭地丘陵占总⾯积的2/3以上。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系。

三、⾃然资源1.矿产资源⼭西矿产分布⼴、种类多、储量丰富,⽬前已发现的矿种120余种,探明储量的62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34种。

煤炭、煤层⽓、铝矾⼟、耐⽕粘⼟、珍珠岩、镓等储量居全国⾸位。

⼭西素有“煤乡”的美称,已探明煤炭储量2600亿吨,占全国的1/3。

煤炭品种全、品质好,⼴泛分布于⼤同、宁武、西⼭、霍西、河东和沁⽔六⼤煤⽥。

2.⽔资源全省年均⽔资源总量约98.3亿⽴⽅⽶,地下⽔资源储量约85.98亿⽴⽅⽶,可采⽔资源约35.82亿⽴⽅⽶。

汾河为⼭西境内第⼀⼤河,全长695公⾥。

省内已建成700多座⽔库,总库容量45亿⽴⽅⽶。

3.⼟地资源⼭西尚有可开发的后备⼟地资源262.9万公顷,其中宜农⾯积30万公顷,宜林⾯积97.2万公顷,宜牧⾯积135.7万公顷。

4.野⽣动物资源⼭西野⽣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已发现的陆栖动物439种。

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动物71种。

省鸟褐马鸡为世界闻名的珍惜鸟类。

5.植物资源⼭西共有⾼等植物182科、2700多种,有红⾖杉、⼭⽩树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3种。

四、经济发展⼭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业基地的⽬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三山西农业特点——“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无论从省内看,还是从在全国的地位看,山西都只能算是农业小省.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众多特色农产品.山西省是知名的“小杂粮王国”,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量也居全国前列;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在国内外市场,山西的陈醋、小米、芦笋、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小”农业向特色、生态现代化农业迈进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建立了粮经牧加协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特色农业不仅在国内外叫响品牌,也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受食品安全危机的影响,生态农产品是现代消费者和将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发展生态现代化农业是山西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的困惑1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这主要是农产品市场、渠道不够,农产品贮存设施、农产品营销冷链建设不足和农产品营销中税收运输优惠不利等.2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目前农产品营销大部分是农民出生,过去多为生产兼营销,现虽有一批小商小贩发展成专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但多缺专业培训,很难融合现代营销,将农产品生产、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的复合人才更是难找,这与我们的农业大国格格不入.3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成本偏高,农产品市场营销规则有待规范.当前我国虽然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生产、销售的系列标准和认证体系,但是标准使用、建设、管理需要花很多费用,农民承担不起;此外,市场竞争不公平、农民利益得不到保护、流通环节不畅、优质不优价现象普遍存在.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农民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很难,生产和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上部分农民素质和自我保护不够,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不知如何分析、判断、鉴别,只凭主观判断,往往不能有效进行市场细划和准确的产品定位,造成大路货居多、同质化严重,往往是人家赚钱后跟着学,结果再出来的产品却不被市场接纳.5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有关农产品贮运保鲜科学技术跟不上,造成农产品浪费严重,农产品营销附加值得不到体现.6零散的经营模式,造成农产品缺失市场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针对目前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板块化抓布局,组织化抓生产,品牌化抓营销”的思路.近年来,各项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有龙头支撑,有基地带动,有协会组织,有大户经营,有加工营销的发展新态势,但品牌化的营销还未能实现,尤其是生态农产品的营销.农产品营销、品牌营销还是一个空白,买的西瓜就是西瓜,至于什么牌子、什么特点,一概不作描述,应该卖出的好价钱卖不回来.在当前如何带领农民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营销技术,把农产品营销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高度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之所在.三、煤炭转型期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煤老板们涌进“乔家大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介休焦炭大王阎吉英出资开发绵山发展旅游业,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绵山也早已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之地,其旅游人数、经济效益位居山西省众多景区前列,据说旅游收入曾一度超过了五台山……如今,众多煤老板加入了发展山西旅游业的行列.“人说山西好风光,搞煤炭时没有太多体会,当静下心来去参与景点建设时才发现,山西的文化底蕴竟是如此丰富,中国70%的民间故事出自山西,各个地方都有发展旅游的机会,虽然不如开煤矿赚钱,但却是一件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业.这是目前众多煤老板的共识.■从“掠夺绿色”到绿色工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煤老板开始投资绿色材料和绿色农产的加工与投资.■“小杂粮王国”有望“复辟”山西小杂粮产量丰富,包括荞麦、燕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被誉为“小杂粮王国”,这些作物不仅具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兼具保健价值,在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煤炭业在山西的兴起,产区不成规模、没有产业龙头,一度要大力发展的小杂粮产业被荒废了多年.如今,这项产业已经被一些煤老板看中.小杂粮广种薄收,因此比一般的粮食作物要更具价值,但优质品种和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匮乏,目前好多煤炭企业的投资人准备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上,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做成当地小杂粮的龙头企业.“山西的小杂粮世界闻名,如‘沁州黄’已经形成品牌,对外出口大多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广受好评.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产业,只有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保证产业的重新崛起.”四、农产集散中心的意义农产集散中心是一种大整合、大展示和大物流的创新营销方式.资源整合原理告诉我们,零星资源一经整合,就可以转化为优势资源.唯有充分整合各个方面的零星资源,使之构合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完整系统,我们才有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的客观基础.同时,专业的营销团队也是建立相应的大市场格局必不可少的条件.专业的营销策划团队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其营养价值和营养配餐、营销策划、销售实施连为一体进行现代科学的整合创新营销,不仅能提高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创立生态农产品的品牌,也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的消费指导,对生态农产品营销和居民健康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构建直达终端的农产品大市场体系.五、具体营销方式六、加盟营销体系标准。

(完整版)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完整版)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2007-04-27 11:42:50)转载标签:关于山西植被一、自然条件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侧,黄土高原东缘。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省境四周山河环绕,东和东南绕太行山和河北、河南相邻;西、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相毗连。

疆界轮廓约呈一由东北向西南华侨的平行四边形。

南北界于北纬34°34.8′~40°43.4′,东西界于东经110°14.6′~114°33.4′之间。

总面积156 266平方公里。

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制约植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地貌山西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占40%,丘陵占40.3%,平川、盆地占19.7%,最高五台山,海拔3058米,最低垣曲黄河谷地,海拔185米,其最大高差28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与东侧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和西侧海拔1000米左右的黄河峡谷两岸的高原相比,显示出山西高原整体隆起的地形。

在整体隆起的高原中,由北向南排列着一连串断陷盆地,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1000~1100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

中部的断陷盆地将整个高原分割成东西山地。

东部以太行山为主,由北而南,包括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海拔大部分在1500米以上。

西部以吕梁山为主,由北向南,包括七峰山、洪涛山、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石千峰及龙门山,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

南北长550公里;管涔山以南统称吕梁山。

晋西黄土高原,位于吕梁山以西,北起内长城,沿黄河东侧与吕梁山之间的狭长地带。

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地面覆盖着10~13米厚的黄土层,局部地区黄土层厚达70~80米。

由于长期流水冲刷,把高原切割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高中地理选修-魅力中国 05魅力山西

高中地理选修-魅力中国 05魅力山西

平遥牛肉
山西煮制面食品种丰富,制作多样,大体可分为五十余 种,如细如发丝的拉面,刀飞面舞殷削面,游龙戏水的一根面 等。制作方法有擀、拉、拨、削、压、擦、揪、抿等几十种, 所用原料除小麦面外,还有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 莜麦面等,调料上自鸡、鸭、鱼肉、海洋,下至油、盐、酱、 醋,不一而足,所以山西面食有“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 吃”的历史。到山西做客一年365天,可以品尝到天天不重样 的丰富美味的面食。
太原
太原为山西省会,有“龙城宝地”之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 化名城,建城已达2500多年,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荟萃。 太原是中原的北大门,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无数历史遗迹。既有被岁 月重新雕琢的古老石窟,也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种寺院。还有繁华的“迎泽 大街”和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范例奖”的汾河 公园。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 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这里有著名的“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 “新石器文化遗址”、“许坦型文化”等。 太原,三代京华,五朝陪都,九个皇帝从这里起家,成就英雄豪杰无数。
武则天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曾有六七 位妇女临朝执政,但只有武则天跃 上了皇帝宝座,享受了“万国衣冠 拜冕旒”的殊荣。 武则天,山西文水县南徐村人, 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3年), 卒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的则天圣母庙,位于武则天的故里 文水县城北部南徐村。这座祀庙规 模虽不大,但遗存的建筑却不少, 有正殿、乐楼、配殿、回音亭等。 千余年来,这座我国历史上惟 一的女皇庙闻名于古今。1985年山 西省与文水县对此庙宇重新修缮, 并在山门前立武则天塑像一座。
水塔

山西土壤

山西土壤

山西晋中土壤——褐土摘要:山西晋中地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形复杂。

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也是本省主要地带性的土壤,广泛分布于二级阶地以上的阶地、丘陵和低山。

其成土母质富含石灰,成土过程处于脱钙阶段,是具有黏化和钙质淋移淀积特征的土壤。

褐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与果树等生产基地,合理保护这些土壤,发展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是发挥这些土壤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山西晋中褐土主要特征开发利用与改良一、山西简介,我的家乡——晋中地区山西处我国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南北狭长,气候类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因偏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大陆度在60%以上)。

山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脉起伏,高低悬殊,水平气候与垂直气候交织在一起,各地气候差异甚大,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干燥寒冷。

土壤是在气候、植被、地貌、成土母质、时间因素、人为活动等诸多因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由于本省纬度,海陆位置和成土环境条件,使得本省气候错综复杂,植被变异和更替明显,因而导致了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晋中地区位于山西省中部,介于东经111°25′~114°08′20″,北纬36°39′36″~38°05′24″。

全市土地总面积16428km2,由于受汾河及其支流的切割,加之太行山、太岳山的南北横卧,沟壑纵横,地形复杂。

海拔最高处太岳山脉的石膏山顶2566.6m,海拔最低点灵石县南关镇石桥村汾河河道中心仅580m,相对高差1986.6m。

从地貌类型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土石山区,面积12041km2,占总面积的73.3%;二是黄土丘陵阶地区,面积2771km2,占16.9%;三是冲积平原区,面积1616km2,占9.8%。

从地面主要物质组成的土壤来看,主要类型有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浅色草甸土、盐碱土等五大类,土壤质地松散,易受冲刷侵蚀。

从土层厚度看,土石山区极薄,呈小斑块分布;黄土丘陵阶地区土层较厚,一般5~20m;冲积平原区土层亦较厚,一般1~5m,底层多为沙土和砾石。

山西地理环境

山西地理环境

2、五台山脉
主山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位于五台县、繁峙县、代县之间,因由5个平台状的山峰 组成而得名。北邻滹沱河谷地,西南与系舟山相接,东与 太行山合为一体。山脉呈北东走向延伸,长约130千米。 主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山西省第一高峰,也是华 北地区的最高山峰。五台山四周群山层叠,北麓坡度陡峭, 南麓倾斜徐缓,间有许多山间断陷盆地。属于该山脉的共 有56座山。
清漳河和浊漳河在河北省涉县交漳镇合流后称为漳
河,它是河北省与河南省的界河,在河北省境内注入海
河的支流卫河。
a
30
a
31
四 、气候
a
32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 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 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 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 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各种地貌类型占全省面 积比重:
山地:72.0%
高原:11.5%
各类盆地:16.5%。
a
7
a
8
a
9
东部山地区以晋冀、 晋豫交界的太行山为主干 ,由恒山、五台山、系舟 山、太岳山、中条山以及 晋东南高原和广灵、灵丘 、阳泉、寿阳、长治、晋 城、阳城、垣曲等山间小 盆地组成。

恒 台山






太 行
a
26
桑干河。桑干河在省境东北部,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的天 池,上源叫恢河,至朔州市与源子河汇合后称桑干河,流 经大同盆地,至阳高县出省境,在河北省境内注入海河的 支流永定河。在山西省境内流长252 千米,流域面积达 55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黄水河、浑河、御河等。

山西省的地理知识

山西省的地理知识

山西省的地理知识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

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 以上。

以山西平面地图看,是一个斜长方形,由东北斜向西南,东西宽约 290公里,南北长约 550公里。

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山西,山脉很多。

山脉延绵起伏,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雄险巍峨。

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

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

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

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

山西境内河流很多,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注入黄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

汾河纵贯全省.是省内的主要河流,它发源于宁武县,全长 761公里.是仅次于渭河的黄河第二大支流。

桑干河、滹沱河。

漳河也发源于山西.汇入海河水系。

母亲河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

忻州、太侯、临汾、运城。

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

山西省的自然条件与植被分布规律(2007-04-27 11:42:50)转载标签:关于山西植被一、自然条件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侧,黄土高原东缘。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省境四周山河环绕,东和东南绕太行山和河北、河南相邻;西、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长城与内蒙古相毗连。

疆界轮廓约呈一由东北向西南华侨的平行四边形。

南北界于北纬34°34.8′~40°43.4′,东西界于东经110°14.6′~114°33.4′之间。

总面积156 266平方公里。

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制约植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地貌山西是一个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占40%,丘陵占40.3%,平川、盆地占19.7%,最高五台山,海拔3058米,最低垣曲黄河谷地,海拔185米,其最大高差28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

与东侧海拔不足100米的华北平原和西侧海拔1000米左右的黄河峡谷两岸的高原相比,显示出山西高原整体隆起的地形。

在整体隆起的高原中,由北向南排列着一连串断陷盆地,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1000~1100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

中部的断陷盆地将整个高原分割成东西山地。

东部以太行山为主,由北而南,包括六棱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海拔大部分在1500米以上。

西部以吕梁山为主,由北向南,包括七峰山、洪涛山、云中山、芦芽山、管涔山、黑茶山、关帝山、石千峰及龙门山,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

南北长550公里;管涔山以南统称吕梁山。

晋西黄土高原,位于吕梁山以西,北起内长城,沿黄河东侧与吕梁山之间的狭长地带。

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地面覆盖着10~13米厚的黄土层,局部地区黄土层厚达70~80米。

由于长期流水冲刷,把高原切割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

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

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清楚,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风光。

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存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百年中国看,千年中国看,五千年中国看〞。

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立成就,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局部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

有的可游览欣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数黄河,是、两省的天然分界限,流经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

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山西大同地质

山西大同地质

二、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湖东车站位于山西省大同县倍加皂镇境内,为大秦线上的一大型编组站,车站中心里程为K23+530。

(二)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属山间盆地地貌,地势起伏不大。

高程一般处于1010~1017m之间,地上现为库房、铁路、荒地、田地等。

(三)交通概况拟建工程位于大同市大同县湖东车辆段,附近分布有多条乡村道路,交通网发达,交通便利。

(四)气象特征工程建设场地处于大同盆地东部,大同盆地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温和短暂,秋季凉爽,温差较大,冬季寒冷,降雪稀少。

据大同气象局提供的资料,历年平均气温6.4℃,一月份平均为-11.8℃至-12℃,最低可达-30℃;七月份气温,平均为21.9-22℃,最高达39.7℃。

1955年-2005年多年平均降水量378.6mm,最大年降水量579mm(1967年),最小年降水量212.8mm(1965年)。

最大日降水量为464mm(1976年),最大小时降水量为54.4mm(1985年),历年一次最大降水231.8mm(1967年)。

年内分配上,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5%。

年蒸发量为1900-2100mm,为降水量的3-4倍。

多北风和西北风,一般风力4-6级,最大8-10级,大风多发生在春季,最大风速可达20m/s。

冰冻期为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下旬,长达170天以上。

(五)季节性冻土深度段落划分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140cm。

(六)地震动参数区划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划分,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三、地层及构造(一)地层岩性据本次地质调查、钻探及挖探资料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在勘探孔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杂填土、填筑土、素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砂质黄土、粉质黏土、中细砂、粉土层。

山西地理环境特点与山西人特点

山西地理环境特点与山西人特点

山西地理环境特点与山西人特点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前者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后者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

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全面的和巨大的。

一、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第一,地形完固。

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第二,物产丰富齐备。

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

正是“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

第三,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北部游牧,中部农耕,南部游耕。

山西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第四,处在汉族和游牧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

长期与北部的匈奴、蒙古族交互并存。

第五,与首都相邻。

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

六大古都依次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山西处在北京与西安、洛阳之间,这种屡在首都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不具备的。

二、经济、政治、文化影响(一)经济影响——铸就晋商。

晋商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山西具有盐粮铁等资源的原因。

同时,与明代北部边防形势以及山西的军事地理位置直接相关。

另外,还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错居杂处,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关。

——能源重化工基地。

由于煤铁等资源丰富,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

(二)政治影响——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强。

长期比邻首都,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

——首都安危之所系。

离首都近,对首都的安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历代王朝都注重山西地区的军事建设,屯驻重兵,委任重臣,储粮备边,使山西成为王朝的军事重镇。

——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

山西是游牧铁骑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这里是保国安民的战略据点;一旦政权衰弱崩溃,手握重兵的将军往往趁机割据一方。

山西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

山西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

山西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人文底蕴的省份。

山西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包括山西的位置、地貌特征、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山西的人文地理。

一、山西的位置山西地处华北平原的西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临河北省,西连陕西省,南接河南省。

山西位于黄河上游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由山地和盆地构成。

二、地貌特征1. 山地地貌:山西境内有五岳之一的恒山,以及大量的山脉,如太行山、吕梁山等。

这些山地地形起伏,山峰林立,林木葱郁,是登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的天堂。

2. 盆地地貌:山西还含有多个盆地,如中条山盆地、晋东南盆地等。

这些盆地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三、历史文化1. 历史悠久:山西作为一个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省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古代,山西就是中原文明和北方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

2. 文化名人:山西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文学家欧阳修、史学家司马迁、将军岳飞等。

这些名人为山西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四、名胜古迹1.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山脉。

山上有众多的佛教寺庙,风景迷人,深受游客的喜爱。

2. 平遥古城:被誉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3. 榆次古城: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古城。

榆次古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是了解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

4. 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中国南北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电影《活着》的取景地。

这座大院保存完整,展示了传统山西建筑的独特特色。

总结:山西人文地理的知识包括了山西的位置、地貌特征、历史文化以及名胜古迹等方面。

山西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厚人文底蕴的省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通过了解山西的人文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 西 省 情 概 况

山西省情概况自然地理一、位置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

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二、面积、地形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

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三、主要山脉、河流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

四、气候特征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

山西省地热

山西省地热

山西省地热(温泉)分布规律1.山西省地形地貌特征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

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

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

全境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

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

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

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

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

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

山西境内六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

2.山西省地质构造概况山西省在地貌上为高原,境内群山连绵,河沟纵横,地形十分复杂,与华北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坦地形相比显然不同。

但纵观全区仍明显地可分为东部山区、西部山区和中部狭长盆地三大部分。

东部山区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展布。

西部山区自北而南有芦牙山、云中山、吕梁山等山脉展布。

中部盆地则有运城、临汾、太原、大同、灵邱等一连串狭长盆地展布,并有汾河、津沱河、桑干河三大河流从中经流。

这些山脉和盆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在总体走向上均呈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斜列展布。

山西省行政地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

山西省行政地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

山西省行政地名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作者:李艳萍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6期摘要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

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

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能指示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并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

根据地理特征命名的地名最为常见,也是主要的地名命名方式之一。

地形地貌类的地名不仅保持时间久远,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关键词地名行政地形地貌中图分类号:P217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laceNames and Topography in ShaanxiLI Yanping(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anxi 041000)Abstract It is a specific geographic entity referents and a symbol of certain area.Place name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named object's space position, specify its type, but also often reflect the local geographical or cultural geographic features. Place names ar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can indicate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flec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geography.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features named place name is most common, but also the main way of naming. Landform type names not only maintain a long time, and loved by the people.Key words names; administrative; topography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黄河中游地区,东邻河北,西临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导游面试综合知识问答

山西导游面试综合知识问答

山西导游面试综合知识问答一、山西的地理特点及旅游资源山西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

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等。

以下是一些山西的地理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介绍:1.山西的地理特点:–地理位置:山西位于中国的黄土高原,东临河北,南接河南,西邻内蒙古,北濒呼伦贝尔市。

–地形地貌:山西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大部分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地带。

–气候特点: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2.山西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山西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五台山、云冈石窟、黄河壶口瀑布等,这些景点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地质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历史遗迹: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有许多历史遗迹值得一游,如平遥古城、木塔寺、壶口瀑布等。

这些古建筑和遗址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

–文化景观:山西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如山西蒙山大佛、山西博物院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山西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二、山西的特色美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省,山西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

以下是一些山西的特色美食的介绍:1.面食类:–刀削面:山西的刀削面是一道非常有名的特色面食,面条宽而薄,煮熟后口感筋道,配上各种调料和蔬菜,非常美味。

–汾阳手抓饼:汾阳手抓饼是山西的传统小吃,饼皮薄而酥脆,内馅丰富多样,有肉类、蔬菜等各种口味可选。

2.面点类:–面茶:面茶是山西的传统面点,一般由面粉和各种配料制成,口感独特,有辣味和香味,非常适合早餐食用。

–烧卖:山西的烧卖是一种传统的面点,由面粉和肉馅制成,蒸熟后香味扑鼻,口感鲜美。

3.火锅类:–山西涮羊肉:山西的涮羊肉是一道非常有名的火锅菜品,选用上等的羊肉片,搭配各种蔬菜和调料,入口鲜嫩可口。

–壶底烤肉:壶底烤肉是山西的传统火锅菜品,以猪肉为主料,佐以各种蔬菜和调料,烤熟后肉质鲜嫩多汁。

以上只是山西特色美食的一部分,山西还有许多其他美食等待您的发现。

山西概况

山西概况

山西概况一、地理位置山西位于华夏腹地,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山西”,简称“晋”,北接长城与内蒙古相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依太行与河北为邻,南面与河南相接,地理构成大致东北高西南低呈平行四边形,南北纵长680公里,东西宽约380公里,全省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700万左右。

二、地形地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全省东北高西南低,东西为山地,中部盆地贯穿,全省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省内河流贯穿,大小河流有1000余条,可谓是“表里山河”,省内主要高山有: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五台山、恒山、中条山等等,自北而南的盆地分布依次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晋东南盆地。

流经省内的主要河流有:黄河(省界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汾河(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全长713公里,蜿蜒曲折,山西的“母亲河”)、沁河、涑水河(运城地区)、浮沱河(朔州地区)、桑干河以及漳河七大河流。

三、气候条件山西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矿产资源山西以煤炭著称,全省118各县,有94各县地下有煤,91各县有煤矿,据统计山西煤炭储量为8700亿吨,现已探明储量为27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30%,有“北国煤海”之称。

五、历史文化“三十年历史看深圳,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山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作为华夏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

最早的尧舜禹曾在此定都,尧都平阳(临汾),舜都蒲板(永济),禹都安邑(夏县),现在还有尧庙、尧陵、舜帝陵庙、禹王庙等建筑。

早在西周初年就有关于山西的记载,“剪桐封地”这一佳话流传至今,晋国号更是从那时已有,一直沿用了600年之久,山西正式进入历史舞台源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重耳于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大败楚成王,统一了中原,开创了晋国霸业,侯马为晋国故地。

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山西地形地貌特征

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山西地形地貌特征

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山西地形地貌特征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那么你知道山西地貌怎么形成的吗?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山西地形地貌特征。

山西地形地貌特征1、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从全省范围看,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也称两山夹一河,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以及哺育山西儿女的黄河支流汾河谷地。

地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丘陵的隆起,中部为一列串珠式盆地沉陷、平原分布其间。

由北向南排列依次为大同盆地(海拔1000~1100米)、忻定盆地(海拔800~900米)、太原盆地(海拔700~800米)、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和运城盆地(海拔400~500米)。

省境地形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

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据初步量算,全省的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地形各占40.0%、40.3%、19.7%大体成4-4-2分布;而各地市分布比例状况又相去较大,分别是:雁北地区45.8%、31.0%、23.2%;朔州市34.5%、34.3%、31.2%;忻州地区53.5%、36%、10.9%;吕梁地区42.4%、49.3%、8.4%;晋中地区45.3%、38.0%、16.7%;太原市56.8%、25.5%、17.7%;阳泉市34.9%、64.6%、0.5%;临汾地区29.2%、51%、6.2%;长治市35.9%、44.3%、19.8%;晋城市37.5%、51.3%、11.2%。

平原面积虽小却又是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集聚区,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有限,制约了耕作业的发展,广阔的山丘陵,适合林木与草坡发育,为林、牧业提供了充裕的基地;加之山区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又为工业及副业开拓了前景。

从而有利于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

2、地表黄土广布地面侵蚀强烈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随着地势起伏和下伏基岩地形的影响,黄土又集中成片分布在吕梁山脉以西的晋西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 地形地貌
一、地形地貌
在伟大祖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可以看到在华北平原西部,有一个轮廓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省份,那就是山西省。

这个平行四边形,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河北省相邻,西面以黄河为界与陕西省相隔,南面则以黄河与河南省相望,北出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其整体位置在北纬34。

36~40044、东经110。

157~114。

327之间,南北长约670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总面积约15.62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4%。

山西雄踞于黄河中游左岸的黄土高原之上,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布满其间,山地、高原回互相连。

因表里山河、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京师(西安或北京)的重要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

山西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除了若干岩石裸露的峰峦,绝大部分地貌为黄土覆盖,或称山西高原。

高原内起伏不平,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丘陵占80%还多,平原台地略近20%。

全省最高点为五台山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西阳河人黄河河口处,海拔仅180米。

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米1,222,在全国、在华北地区显隆起的形貌。

在隆起的高原中部,为一连串断陷盆地。

以贯通南北的同蒲铁路为中轴,由北向南贯串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共五大盆地,像一串糖葫芦。

另有长治盆地在山西东南部的沁潞高原区,旧称上党盆地。

一系列的盆地将山西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东南部是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为主体的山地高原区;西部是吕梁山、云中山、芦芽山等山脉及相连的黄土高原区。

六大山脉如下:
太行山脉 北接五台山,南接晋城市南境,长约350公里,宽约40~50公里,最高海拔为2000米以上,盘亘于山西与河北、河南三省的交界地带,是三省的天然分界线。

太行山脉被许多河横切割断,形成许多著名的山口和关隘。

苏东坡诗称"太行由来天下脊"。

恒山山脉跨有大同、朔州、忻州三地市,是桑乾河与滹沱河上游的分水岭,也是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的界山。

西南则与云中山相接,向东则延展至河北境内。

恒山主体长约250公里,宽约20公里,海拔约1700~2400米,最高峰为代县境内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恒山号称108峰,气势雄伟,被尊为中国五岳中的北岳,又名元岳、阴岳、紫岳。

狭义的恒山主峰在浑源县,海拔2016米,山腰建有北岳庙,主峰西侧的磨峪口有凭险而筑的悬空寺,系北魏时所建。

五台山脉在山西省东北部,又称华北之脊,跨繁峙、代县、原平、定襄、五台、忻州、盂县等县市,北瞻恒山,南望系舟山,东接太行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150公里,宽约30~50公里。

五台山以五峰得名,中日翠岩峰,西日挂月峰,东日望海峰,南日锦绣峰,北日叶斗峰。

海拔在2400~3058米之间。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

因其气候高爽,夏无炎暑,又称清凉山。

太岳山脉 亦称霍山,位于山西中南部,山势缓和,东接沁潞高原,北邻太原盆地,南接临汾盆地,北起介休县的绵山,南达浍河连着中条山.0主峰海拔2348米,山脉整体长约300公里,宽约20。

50公里,是汾河与漳河、沁河的分水岭。

太岳山森林茂密,为山西主要林区之一,古代这里享有"中州重镇、帝都屏障"之称。

中条山脉位于山西西南部,东起垣曲县的舜王坪(历山),西至永济市的首阳山,北接太岳山,南抵黄河岸,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170公里,宽约10~30公里,海拔为1200。

1900米。

山体东段较宽阔,顶部平坦,如高山草原;中段呈阶梯状;西段则山势挺拔,以海拔1825米的雪苍山最高。

唐韩愈诗云:"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法法去,柏松在高岗。

"
吕梁山脉 位于山西中西部,由北而南包括管涔山、黑驼山、芦芽山、云中山、关帝山、起云山、紫荆山、五鹿山、天高山、龙门山,向南探入陕西省境内,大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在山西境内长约400公里,宽约40~120公里。

此段山脉形势高峻,又分东西两列,东为云中山,西为管涔山和芦芽山,两列之间有静乐盆地。

芦芽山是山西最好的林区;中段关帝山山高林密,亦系林区;南段山势渐低,吕梁山末端的龙门山,近东西走向,被黄河穿切,有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及峡谷。

六大盆地如下: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北部,长约220公里,宽约20~40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是山西最大的盆地。

包括大同市、朔州市的平原部分。

盆地内东部有30多座火山丘。

大部分系洪积、冲积和湖积物。

忻定盆地 北有恒山,西有云中山,东接五台山,东南面为系舟山。

长约70公里,宽约10。

25公里,面积约2157平方公里。

冲积层分布广,地势较平坦。

太原盆地北起石岭关,南至韩信岭,东西两侧与山地相接,为本省最大的冲积平原之一。

盆地中部系汾河冲积平原,汾河于此有文峪河、潇河等支流,农业灌溉便利。

临汾盆地北起韩信岭,由侯马折向西,至黄河岸。

长约160公里,宽约20。

25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沿山前断裂带有大型岩溶泉水流出,水源丰富,便于工农业用水。

运城盆地又称涑水盆地。

北依峨嵋岭,西至黄河岸,东部、南部接中条山,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南部有盐池、硝池、伍姓湖等。

盆地内多河湖相堆积,涑水河已断流,形成700
平方公里的闭流区,是山西惟一的内流区域。

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为全省无霜
期最长的地区,宜于农业,是中华古文化的摇篮。

长治盆地又称上党盆地,位于山西东南沁潞高原中部,直接老顶山,北西南多起伏的丘陵,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

六大盆地之外,尚有不少山间黄土小盆地平原,均为主要农耕区,如灵丘、五台、盂县、寿阳、武乡、襄垣、黎城、晋城、阳城、垣曲、静乐、娄烦等县。

整个山西大致可分为三大高原即晋西黄土高原、晋西北高原和晋东南的沁潞高原。

山西的常态地貌为山地、盆地、平原、丘陵、高原,而非常态地貌则为黄土地貌和火山地貌。

黄土地貌有黄土沟(谷),主要形态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火山地貌分为火山锥与火山群、熔岩垄冈,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东部,是中国亦是世界上著名的火山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