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题报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开题报告
24.陈二平. 解析张爱玲笔下“无爱母亲”形象的根源[J]. 中国校外教育,2010,22:58.
25.沈婉蓉,吴素萍. 另类的人性与别样的真情—解读张爱玲《心经》[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5:119-121.
26. 李昫男. 论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和解——重读张爱玲的小说《心经》[J]. 名作欣赏,2011,32:118-119+122.
27.闫石. 女性欲望的分裂与张扬——对张爱玲《心经》中女性形象的再认识[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60-6.
28. 谷铭. 沉重的忧伤淡淡的温暖——解读张爱玲的《心经》[J]. 学语文,2013,01:44-45.
29. 杜玉镇. 沉重的心灵表现——张爱玲小说《心经》中人物心灵的错乱表现[J]. 语文学刊,2004,09:25-28.
30. 宋菊梅. 《心经》中错位的爱[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02:30-32.
31.王佳慧.童年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母亲形象[J].今日科苑,2008,18:184.
32. 张丽斐. 张爱玲遗作《小团圆》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3. 张竹赢. 论张爱玲小说变态心理的描写和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4. 柯灵.遥寄张爱玲[A].金锁记[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35.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A].张爱玲文集[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36. 张爱玲.谈女人[M .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37. 平路.伤逝的周期——张爱玲作品与经验的母女关系[M .杨泽.阅读张爱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8.徐敏. “金锁”下的人生——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形象简析[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6:75-53.
39.奇恩暎. 张爱玲《金锁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0.孙正军. 可憎可怜的疯妇——试论《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03-105.
41.施一蓓. 金锁下的灵与肉——曹七巧人性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1:13-14+125.
42.杨青.从《私语》到《小团圆》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的母亲形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90-92.
43.贾林逸. 人性、神性和魔性的同构——曹七巧形象的另一种解读[J]. 名作欣赏,2010,23:95-96.
44.何永贤.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丑的揭示[D].延边大学,2006.
45.卢升淑.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46.张爱玲:《金锁记》,出自《传奇》,山河图书公司1946年11月增订本.
47.袁良骏.《张爱玲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1.
48.陈坤.母爱的缺失——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审母”情结[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49.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文集》[M](卷二)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50..张爱玲.《小团圆》[M].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2009-04-01.
51.蒋浩. 沉淀于无声处的灵魂喧嚣——浅析张爱玲《心经》[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81-82.
52.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A].张爱玲.《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卷》[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158-174
53. 余逊涛. 《桂花蒸阿小悲秋》的原型分析[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66-70.
54. 李玉杰. 逆风“飞扬”中的“安稳”姿态——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对“底层写作”的启示[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05:15-16.
55. 吕盈盈. 对抗与合谋:论《桂花蒸阿小悲秋》女性叙事的分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35-38.
56. 王露浛. “娘姨”的两副面孔——从《海上花列传》、《桂花蒸·阿小悲秋》看旧上海的“娘姨”[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35.
57. 黄梅. 重写与颠覆[D].海南师范大学,2011.
58. 沈双. 张爱玲的自我书写及自我翻译——从《小团圆》谈起[J]. 书城,2009,05:51-58.
59. 林幸谦. 张爱玲“新作”《小团圆》的解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04:160-175.
60. 张伯存. 离散中追寻生命踪迹的自我书写——论张爱玲小说《小团圆》及其晚年的文学书写[J]. 枣庄学院学报,2009,04:1-7.
61. 邓昭祺. 张爱玲自传小说《小团圆》索隐[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52-60.
62. 王学谦,刘洋. 冷峻的悲悯,纠结的同情——对张爱玲《小团圆》情思内蕴的分析[J]. 文艺争鸣,2011,01: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