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热工水力学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中国实验快堆
r1 和 r2 是在运行工况下包壳的内半径和芯块的外半径,但是它 们并不等于设计燃料元件时所选定的数值。原因是在运行中燃料 元件温度的升高,包壳和芯块都会发生热膨胀。在高燃耗下芯块 还会发生肿胀。此外,在压水堆主冷却剂回路的压力作用下,包 壳沿径向也有弹性变形。所有这些,都会使间隙的厚度发生变化。
这种模型认为,燃料芯块与包壳发生接触,并不是平面与平面的吻合,而是表面上
一些突起点的相互接触.如图图 4—3 所示。
在接触点之外,表面间还存在有气体。因
此,芯块与包壳间热量的传递应该包括:
中国实验快堆
3.2.3 间隙传热系数的三种计算方法 采用气隙导热模型; 采用气隙导热和接触导热混合模型; 采用经验数值。
中国实验快堆
3.2.3.1 气隙导热模型
该模型假定燃料芯块位于包壳的中心,它们互不接触,在它
们之间存在一个同心环气隙。热量通过间隙主要靠气隙导热
而不是靠气体的对流传热。
由于间隙的厚度很小,计算通过环形间隙的导热时可以
hG :
qS hG (TS TCI )
(4—11)
式中 qS 是燃料芯块表面热流密度,W / m2 ;hG 是间隙总的传热系数,
W /(m2 C) ,也叫间隙热导;TS 是芯块表面温度,℃;TCI 是包壳内表 面温度,℃。
中国实验快堆
3.2.2 间隙传热系数影响因素
随着反应堆的运行,裂变气体越来越多,气隙 内混合气体的热导率会降低。 在反应堆运行中,包壳和芯块的热膨胀和辐照 肿胀,使间隙尺寸随着运行工况而改变; 在运行过程中芯块与包壳可能发生接触.热量 可以通过接触点传导,还可以通过接触点以外 的表面间的气隙传导。而对这种传导作用有影 响的参数很多,关系也是很复杂的。
采用平板导热公式(3—1A),即 qS kG (TS TCI ) /(r1 r2 ) ,它与
式 qS hG (TS TCI ) 比较可以得到:
hG
kG r1 r2
(4-12)
式中 kG 是间隙内混合气体(包括氦、氪、氙等混合气体)综合热
导率,W/(m ℃),它的计算方法请参阅《核反应堆热工水力
堆Hale Waihona Puke Baidu传热
燃料元件传热 及温度分布
中国实验快堆
1 基本假设
1.1本章介绍棒状元件的传热和温度分布。 燃料元件的形式与反应堆的堆型和用途有关。 随着反应堆的发展,燃料元件的形式也在不断 发展。燃料元件的形式大致有板状、棒状和管 状。 压水堆电站主要是棒状燃料元件,某些研究堆 和压水堆也用板状燃料元件。
3.2燃料芯块与包壳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传热
3.2.1 间隙传热所用模型
棒状燃料元件的UO2 陶瓷燃料芯块与锆合金包壳之间存在间隙, 在该间隙内充有氦气,以及随着反应堆的运行后燃料释放的裂变
气体氪、氙等这些混合气体的热导率 kG 很低,并且随着燃耗的加
深,裂变气体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多,气隙内热导率进一步降低。 因此,即使气隙热态间隙G 很小,也会使气隙的温差高达二、三百 摄氏度,从而使燃料芯块温度大幅度提高。所以,棒状燃料元件 的气隙热阻是很大的,不能忽略。在计算时,把燃料元件的芯块 和包壳间的间隙可以看作是一个没有内热源的薄层。芯块产生的 热量通过这个气隙时,主要靠导热的作用。用下式定义间隙热导
中国实验快堆
3.1燃料芯块内(有内热源)的导热和其横 截面上温度分布的计算
1 r
d dr
r
dT dr
qv kU
0
(0r a)
T (r)
qv 4kU
r2
C1 ln r
C2
r 0,
dT 0 dr
r 0 , T (0) T0
T (r)
T0
qv 4kU
r2
(0r a)
TS
T0
qv a 2 4kU
这种模型对于新的或燃耗较低的元件棒是合适的。但是燃 料元件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辐照和热应力作用下使芯块碎裂、 肿胀及包壳的蠕变等,芯块与包壳的间隙会全部或部分接触,显 然这时再采用气隙导热模型就不合理了。因此,提出了间隙导热 和接触导热的混合模型。
中国实验快堆
3.2.3.2气隙导热和接触导 热混合模型
匀性和中子自屏效应)。但要注意 (或 qv )沿整个燃料元件
轴向 z 是变化的;
(3)当分析计算一段比燃料元件全长短得多的微元段 z 时, 可以忽略 或 qv 在 z 内的轴向微小变化; (4)在燃料元件包壳内和冷却剂内不释热。
中国实验快堆
2 圆柱坐标系中的导热微分方程
中国实验快堆
3棒状燃料元件的导热和其横截面上温度 分布以及包壳外表面向冷却剂传热
沿棒状燃料元件的轴向 z 任取一短段 z ,如图 4-2 所示,该元件段的周围被 相同条件的冷却剂所冷却。设燃料芯块的半径为 a ,燃料热导率 kU 常数, 包壳厚度为 c,其热导率 kC 常数,燃料芯块表面和包壳内表面之间的间隙 为G 。根据本章开头所作的基本假设和忽略元件的轴向 z 和周向 的导热, 则该段燃料元件的导热属于一维稳态导热(只径向导热)问题,并用圆柱 坐标系的导热微分方程来描述。
中国实验快堆
(4—4) (4—5) (4—5A) (4—5B) (4—6)
(4—7)
根据热平衡,在稳态条件下,在 z 段内通过半径 a 的圆柱面
导出的热功率 QS 应等于由该半径 a 的柱面范围内燃料产生的 总热功率 Q ,即
QS Q qv a2z
(4—8)
将式(4.2—4)和式(4.2—5)合并后,可以得到用燃料中心 线上的温度T0 和燃料表面温度TS 表示的 QS 的另一种表达式:
中国实验快堆
1.2 分析计算的基本假设是:
T
(1)只分析计算稳态工况,即 t
0;
(2)在燃料元件的任一横截面上,中子注量率 或体积释热率
qv 都认为是常数。这是因为燃料元件的横截面积比整个堆芯的
横截面积小的多,可以忽略中子注量率 或体积释热率 qv 在元
件内的径向( x 和 y 方向)分布的微小变化(即忽略截面不均
QS 4zkU (T0 TS )
(4—9)
或者
ql
QS z
4 kU (T0 TS )
(4—10)
式中 ql 是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燃料芯块长度上导出的总热量,称
为线功率,W / m。上式表明,ql 只是燃料内温降 (T0 TS ) 的函数,
而与体积释热率 qv 和燃料芯块半径 a 无关。
中国实验快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