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v10

合集下载

华为 10G PON FTTH方案

华为 10G PON FTTH方案
128 60 km
Class B+: 28dB ClassC+: 32dB
NRZ GEM
10G GPON(G.987&G.988) 10G DS / 2.5G US
1575-1580nm DS 1260-1280nm US
256 60 km
N1 : 29dB N2: 31dB E1/E2: 33/35dB
GE/10GE/TDM
新建10G GPON网络
10
G
G
G P O
P O N
N
WDM1r Splitter
GPON ONT
10G GPON ONT
从物理上将10G GPON和GPON网络分离,方便管理和业务统一规划,网络物理结构清晰。
01 02
GE/10GE/TDM
10
G
G
G P O
P O N
N
Splitter
规格 8 10G GPON ports Tx: 10G; Rx: 2.5G 80G 2004, 9216( jumbo frame enabled) 128K 40 km 1:128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Supported
回波损耗
NGA to Com
GPON to Com NGA to COM @OLT GPON to COM @NGA
尺寸 (H×W×D)
连接器
Description 1260~1280 & 1524~1660 1300~1320 & 1480~1500
≤ 1.2 ≤ 1.4 ≤ 1.0
≥30
≥25 ≤ 0.5 ≥ 50 ≤ 0.2 ≤ 0.1 ≥ 45 Module: 130×24.8×151.4 Subrack: 132×533×198 COM : SC/APC NGA/GPON: LC/UPC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移动网O M 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B u l k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F u n c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版本号:3.0.020××-××-××发布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本规范是《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二项的子项。

该系列标准预计分为三部分:基本原则、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北向接口部分和直连网元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项,其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基本原则2)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功能需求3)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分析4)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资源模型5)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CORBA设计6)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文件格式7)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DN和Filter的约定8)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补充说明文件9)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接口性能指标10)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直连网元本规范为《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是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相关建议、3GPP 相关建议以及对象管理组织OMG的有关规范,并依据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10G PON技术的标准及关键特性

10G PON技术的标准及关键特性

10G PON技术的标准及关键特性近几年,不断增长的IPTV、视频游戏业务对带宽的巨大需求推动着宽带技术的发展,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也离不开宽带网络的支撑。

作为主流的光接入技术,EPON/GPON不能满足未来面对每户100M-1G的带宽需求,PON网络迈向10G的趋势不可逆转。

未来宽带业务将会以多媒体、视频点播、互动游戏为主要特征,伴随着大流量、大宽带业务的开展和普及,EPON和GPON已无法满足未来宽带业务发展的需要,现有PON口带宽将会出现瓶颈。

1、10G PON技术发展背景在PON出现至今的近二十年发展史上,已形成了窄带PON、APON/BPON、EPON和GPON等一系列产品。

目前下一代PON 接入技术的标准主要为10G EPON 标准和10G GPON 标准。

2、10G EPON 标准及关键特性10G EPON 国际标准规定了10Gb/s下行、1Gb/s上行的非对称模式和10Gb/s 上/下行对称模式两种速率模式。

同时,在沿用1G EPON的MAC和MPCP协议的基础上,扩展增加了10Gb/s能力的通信与协商机制,而对1G EPON的底层进行了重新定义,以专门处理10G EPON 10G上下行数据,而避免MAC层及以上各层的改动。

10G EPON最大的特点是:扩大了EPON 的上、下行带宽,同时提供最大达到1:256 的分光比;充分考虑了与EPON的兼容性问题,实现10G EPON与1G EPON 的兼容和网络的平滑演进。

高带宽。

10G EPON 提供了10Gb/s下行、1Gb/s上行的非对称模式和10Gb/s 上下行对称模式两种速率模式。

在前期可以使用非对称模式;随着业务发展导致上行带宽需求增加,可以逐渐采用对称模式。

大分光比和长距离传输。

目前10G EPON采用高功率预算PR30/PRX30时,最大可以支持1:256 分光比下20km的传输距离或者1:128 分光比下30km 的传输距离。

(技术规范标准)PON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PON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 1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V1.0)2010年12月- 2 -前言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 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包括四部分:(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 -目录1范围..................................................................... -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5 -3.1术语和定义.................................................................................................................. - 5 -3.2缩略语.......................................................................................................................... - 6 - 4接口规范概述............................................................. - 8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 9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 9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 9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 10 - - 4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中国移动Gb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Gb接口IP化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A-006-2021 中国移动G b接口I P化技术标准C h i n a M o b i l e G b o v e r I P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2009-8-19发布2009-8-19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范围 (1)2.标准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概述 (2)5.网络业务功能〔Network Service〕 (3)寻址〔Addressing〕 (3)5.2 子网业务功能〔Sub-Network Service functions〕 (4)5.3 NS负荷分担 (4)5.4 资源分配〔Resource Distribution〕 (4)5.5 NS-VC管理 (4)接口要求 (5)6.1 协议版本 (5)6.2 接口类型 (5)6.3 接口数量 (6)7.性能要求 (7)7.1 QoS要求 (7)7.2 冗余备份要求 (7)8.操作维护要求 (8)8.1 对BSC设备要求 (8)8.2 对SGSN设备要求 (8)8.3 NS-VC配置要求 (8)9.承载方式兼容要求 (9)对BSC设备要求 (9)9.2 对SGSN设备要求 (9)10.后续演进要求 (9)可平滑升级支持Gb Flex (9)10.2 SGSN应同时支持Gb接口和Iu-PS接口IP化 (9)11.编制历史 (10)前言本标准规定了BSC和SGSN设备的Gb over IP技术要求,供Gb IP化实现及现网应用参考。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Gb over IP业务功能描述要求,接口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维护要求、组网、承载方式及后续演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要求。

本标准是BSS IP化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A-004-2021 中国移动A接口IP化技术标准[2] QB-A-005-2021 中国移动Abis接口IP化技术标准[3] QB-A-006-2021 中国移动Gb接口IP化技术标准本标准由中移技﹝2021﹞239号印发。

10G-PON技术

10G-PON技术

10G PON技术10G PON的价值: 更低的带宽和运营成本、更多的业务和应用相对于目前成熟的EPON/GPON技术,10G PON技术主要特征是:提供最大下行10G的带宽、分光比最高可达1:256、传输距离可达60公里、可向下兼容现有PON终端、封装效率高达97%,光器件的功耗更低、对ODN的线路监测更灵活等等。

10G PON不仅能降低每Bit的传输成本,而且可应用的场景也更多,如LTE的回程、商务楼宇接入等等1.PON简介2.FTTH、三网融合的简介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是指利用光纤媒质连接通信局端和家庭住宅的接入方式,引入光纤由单个家庭住宅独享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指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配线网)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分支器)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目前PON技术主要有APON、EPON 和GPON等几种,其主要差异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二层技术。

国内目前主要应用为EPON GPONODN负责连通OLT与所属的ONU。

ODN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

ODN由用户光缆、无源光分路器、光交接设备、光分纤设备和光缆接头及用户终端盒组成,上述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而略有差异。

用户光缆按用途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和引入光缆。

表1 分光器典型插入衰减值 分光器类型 1:2 1:4 1:8或2:81:16或2:161:32或2:32FBT 或PLC ≤3.6dB ≤7.3dB ≤10.7dB ≤14.0dB ≤17.7dB 光纤衰减取定: 1310nm 波长时 取0.36dB/km1490nm 波长时 取0.22dB/km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取定: 0.5dB/个;光纤熔接接头衰减取定:分立式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08dB/每个接头;带状光缆光纤接头衰减取双向平均值为:0.2dB/每个接头;冷接子双向平均值0.15 dB/每个接头;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无源光分配网络中最远用户终端的光通道衰减核算,采用最坏值法进行ODN 光通道衰减核算。

烽火ANM2000北向接口TL1(电信集团规范)说明2010

烽火ANM2000北向接口TL1(电信集团规范)说明2010

集团PON EMS北向接口TL1技术说明书文件编号:FH/XXSJ/200410/2010-xxx文件版本:拟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目录目录 (2)1 概要描述 (5)1.1 业务开通接口 (5)1.2 综合测试接口 (6)1.3 综合告警接口 (7)1.4 资源查询接口 (9)2 接口格式说明 (10)2.1 格式说明概述 (10)2.2 输入命令消息的格式说明 (10)2.3 确认消息(A CKNOWLEDGEMENT M ESSAGES) (11)2.4 响应消息的格式说明 (11)2.5 返回错误码定义 (13)3 TL1命令描述 (14)3.1 会话控制 (14)3.1.1 登录PON EMS(LOGIN) (14)3.1.2 退出PON EMS(LOGOUT) (15)3.1.3 握手命令(SHAKEHAND) (15)3.2 业务开通接口 (16)3.2.1 VOIP端口激活接口 (16)3.2.2 VOIP端口去激活 (17)3.2.3 VOIP端口语音业务配置接口 (18)3.2.4 LAN端口激活接口 (21)3.2.5 LAN端口去激活接口 (22)3.2.6 LAN端口带宽配置接口 (23)3.2.7 LAN端口添加到组播接口 (24)3.2.8 LAN端口从组播删除接口 (25)3.2.9 LAN端口配置IPTV业务信息接口 (26)3.2.10 LAN端口配置VLAN信息接口 (27)3.2.11 LAN端口删除VLAN信息接口 (28)3.2.12 DSL端口激活接口 (29)3.2.13 DSL端口去激活接口 (30)3.2.14 DSL端口带宽配置接口 (31)3.2.15 DSL端口添加到组播接口 (33)3.2.16 DSL端口从组播删除接口 (34)3.2.17 DSL端口配置IPTV业务信息接口 (35)3.2.18 DSL端口配置VLAN信息接口 (36)3.2.19 添加ONU接口 (38)3.2.20 删除ONU接口 (39)3.3 综合测试接口 (40)3.3.1 PON业务 (40)3.3.1.2 查询网元设备信息(LST-DEVINFO) (42)3.3.1.3 查询单板信息(LST-BRDINFO) (44)3.3.1.4 查询ETH性能(LST-LANPERF) (46)3.3.1.5 查询PON端口信息(LST-PONINFO) (47)3.3.1.6 查询ONU配置信息(LST-ONUCFG) (48)3.3.1.7 查询ONU状态(LST-ONUSTATE) (50)3.3.1.8 查询光模块DDM信息(LST-OMDDM) (52)3.3.1.9 查询PON链路质量(LST-PONPERF) (54)3.3.1.10 查询ONU UNI端口MAC地址表(LST-PORTMACADDRESS) (56)3.3.2 语音业务 (58)3.3.2.1 查询语音质量统计信息(LST-VOIPINFO) (58)3.3.2.2 查询MG配置(LST-MGCFG) (60)3.3.2.3 查询MG接口信息(LST-MGINFO) (62)3.3.2.4 查询端口传真参数(LST-FAXINFO) (64)3.3.2.5 查询POTS端口信息(LST-POTSINFO) (65)3.3.2.6 语音端口激活接口(ACT-VOIPPORT) (68)3.3.2.7 语音端口去激活(DACT-VOIPPORT) (68)3.3.2.8 外线测试(MELT) (68)3.3.2.9 内线测试(TEST-POTSCIRCUIT) (71)3.3.2.10 呼入仿真测试(TEST-CALLEESIMULATION)(可选) (73)3.3.3 DSL (75)3.3.3.1 查询ADSL端口信息(LST-ADSLINFO) (75)3.3.3.2 查询ADSL端口性能(LST-ADSLPERF) (79)3.3.3.3 查询ADSL统计信息(LST-ADSLSTAT) (81)3.3.3.4 查询VDSL端口信息(LST-VDSLINFO) (83)3.3.3.5 查询VDSL端口性能(LST-VDSLPERF) (86)3.3.3.6 查询VDSL统计信息(LST-VDSLSTAT) (89)3.3.3.7 激活DSL端口(ACT-DSLPORT) (91)3.3.3.8 去激活DSL端口(DACT-DSLPORT) (91)3.3.3.9 SELT测试(SELT) (92)3.3.3.10 DELT测试(DELT) (93)3.3.3.11 查询DSL端口PVC信息(LST-PVCINFO) (95)3.3.4 LAN (98)3.3.4.1 查询LAN端口信息(LST-ONULANINFO) (98)3.3.4.2 查询LAN端口性能(LST-ONULANPERF) (99)3.3.4.3 查询LAN端口限速(LST-LANCAR) (100)3.3.4.4 激活LAN端口(ACT-LANPORT) (103)3.3.4.5 去激活LAN端口(DACT-LANPORT) (103)3.3.5 IPTV (103)3.3.5.1 查询组播配置(LST-IPTVCFG) (103)3.3.6 告警 (104)3.3.7 VLAN (105)3.3.7.1 查询VLAN转发情况(LST-VLANFWDINFO) (105)3.4 综合告警接口 (107)3.4.2 启用告警过滤功能接口(ACT-ALARM-FILTER) (107)3.4.3 禁用告警过滤功能接口(DACT-ALARM-FILTER) (108)3.4.4 修改告警过滤配置(CHG-ALARM-FILTER) (109)3.4.5 查看当前告警过滤配置(LST-ALARM-FILTER) (110)3.4.6 获取告警接口(LST-ALARM) (111)3.4.7 告警确认接口(ACK-ALARM) (115)3.4.8 告警确认取消接口(UNACK-ALARM) (116)3.4.9 告警清除接口(CLR-ALARM) (117)3.5 资源查询接口 (118)3.5.1 查询OLT设备信息接口 (118)3.5.2 查询ONU设备信息接口 (120)3.5.3 查询机框信息接口 (122)3.5.4 查询板卡信息接口状 (124)3.5.5 查询媒体网关信息接口 (127)3.5.6 查询语音端口信息接口 (129)3.5.7 查询组播业务信息接口 (131)3.5.8 查询DSL端口信息接口 (133)3.5.9 查询LAN端口信息接口 (135)3.5.10 查询端口VLAN信息接口 (138)3.5.11 注册资源变化通知接口 (140)3.5.12 取消资源变化通知接口 (141)3.5.13 查询资源变化通知接口 (141)3.5.14 资源变化通知接口 (144)3.5.15 资源全量导出接口 (145)3.5.16 查询资源变化通知 (146)4 附录1 ONU类型 (148)5 附录2 盘类型 (149)6 附录3 告警列表 (149)7 附录4 参数列表 (152)7.1阻抗参数 (152)7.2外线测试结论参数 (152)7.3呼入仿真/呼出仿真测试结论参数 (153)7.4呼入仿真失败原因参数 (153)7.5呼出仿真失败原因参数 (153)7.6DSL传输模式参数 (153)1概要描述TL1(Transaction Language 1)作为流行的接入网管理协议,已在烽火通信的接入网平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烽火通信EPON设备TL1接口的作用范围与使用方法。

电信epon-ems功能要求-备注

电信epon-ems功能要求-备注

EPON-EMS功能要求i2010-10-10本文便于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已在本文的基础上作了分析备注.18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3)18.1 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要求 (3)18.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 (4)18.2.1 EMS通用要求 (4)18.2.2 EMS的配置管理功能 (8)18.2.3 故障管理要求 (14)18.2.4 性能管理要求 (17)18.2.5 安全管理要求 (20)18.2.6 日志管理 (23)18.2.7 策略管理 (23)18.3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 (23)18.3.1 SFU和SBU型ONU的远程管理实现方式 (23)18.3.2 HGU型的ONU远程管理实现方式 (24)18.3.3 MDU和MTU型的ONU远程管理 (24)18.4 ONU本地管理系统要求 (31)18.4.1 基本要求 (31)18.4.2 配置管理要求 (31)18.4.3 性能管理要求 (32)18.4.4 故障管理要求 (32)18.4.5 安全管理要求 (32)18操作管理维护要求EPON系统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OLT和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

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主要通过EPON网元管理系统(EMS,即设备网管)进行。

ONU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本地管理,一种是远程管理。

本地管理一般是指维护人员利用PC机通过本地网管接口(专用的Console口、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串口等)对ONU进行本地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

远程管理则是由系统管理员通过EMS系统实现对ONU的远程管理,内容也包括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方面。

ONU的远程管理又有多种实现方式:● OLT作为网管系统的代理,通过IEEE802.3规定的以太网OAM方式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由ONU实现SNMP功能,网管系统通过SNMP协议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由自动配置服务器(ACS)通过Broadband Forum规定的TR-069方式对ONU进行远程管理。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V1.0)- 3 -2010年12月- 4 -前言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 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包括四部分:(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 5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目录- 6 -1范围............................... - 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8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0 -3.1术语和定义- 10 -3.2缩略语- 11 -4接口规范概述...................... - 14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16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16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17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18 -- 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10G EPON解决方案

10G EPON解决方案

10G EPON解决方案一、技术背景EPON技术简介: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采用点到多点的结构,将光纤延伸至用户终端,提供高速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服务。

10G EPON的提出:随着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EPON技术已难以满足高带宽、低时延的需求。

因此,10G EPON应运而生,它能在单一波长上提供更高的带宽,满足未来几年不断增长的网络流量需求。

二、系统架构核心组件:包括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和无源光网络(PON)等部分。

工作原理:OLT作为接入网的汇聚层设备,通过PON接口与多个ONU相连,形成星型或树形网络结构。

波长规划:10G EPON采用特定的波长范围,以便与现有的EPON系统兼容。

三、性能特点高带宽:支持高达10Gbps的传输速率,满足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低时延:由于采用无源光网络,时延非常低,确保了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的稳定运行。

长距离传输:可在较长距离上保持信号质量,支持更广的覆盖范围。

多业务支持:提供多种服务质量(QoS)保证,支持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业务。

四、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技术挑战:主要包括高成本、互通性和标准化等问题。

解决方案:通过研究降低成本的技术、推动互通性测试和标准化工作等手段,逐步克服这些挑战。

五、应用案例与分析案例一:智慧城市建设:10G EPON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高清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等系统提供了稳定、高带宽的网络支持。

案例二:企业园区网络:在大型企业园区,10G EPON构建了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满足了企业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需求。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说明10G EPON在满足高带宽需求、提升网络性能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六、未来发展与趋势技术演进: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EPON系统将进一步升级,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融合与协同发展:EPON将与5G、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网络架构。

中国联通固网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及接口规范v10

中国联通固网终端远程管理系统技术及接口规范v10

1中国联通企业标准QB/CU xx-xxx中国联通固网终端远程管理系统和接口技术规范China Unico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ixed Network Terminal Remote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rface(V1.0)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目录目录 (II)前言 (II)1 范围 (2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2)3 缩略语 (33)4 总体原则 (33)5 远程管理系统架构 (44)5.1 远程管理系统的网络位置 (44)5.2 远程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44)5.3 系统南向接口与协议要求 (55)5.4 组网结构 (66)6 终端远程管理应用场景 (66)6.1 RMS的管理范围 (66)6.2 不同终端管理方案 (77)7 远程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88)7.1 RMS系统性能和状态管理 (88)7.1.1 资源监视 (88)7.1.2 软件管理 (99)7.1.3 数据管理 (99)7.1.4 时间同步 (99)7.1.5 系统日志管理 (99)7.2 RMS系统安全管理 (1010)7.2.1 安全策略管理 (1010)7.2.2 角色管理 (1010)7.2.3 帐号管理 (1111)7.2.4 分权分域管理 (1212)7.2.5 系统管理用户登录管理 (1212)7.2.6 在线用户管理 (1313)7.2.7 网络安全管理 (1313)7.3 RMS报表统计管理 (1313)7.3.1 缺省报表 (1313)7.3.2 报表定制 (1414)7.3.3 报表输出 (1414)7.4 终端拓扑管理 (1414)7.4.1 终端发现和识别功能 (1414)7.4.2 终端认证功能 (1414)7.4.3 分组管理 (1515)7.4.4 终端信息管理 (1515)7.4.5 业务代码管理 (1717)7.5 终端配置功能 (1919)7.5.1 终端参数配置 (1919)7.5.2 终端软件升级 (2020)7.6 终端性能和状态监视功能 (2020)7.7 终端故障管理功能 (2020)7.7.1 告警功能 (2020)7.7.2 告警呈现 (2121)7.7.3 告警处理 (2121)7.7.4 故障检测和诊断 (2121)7.7.5 告警信息要求 (2222)7.7.6 告警日志 (2222)7.8 终端软件版本/配置文件管理 (2222)7.8.1 版本/配置模板管理对象 (2222)7.8.2 版本/配置模板操作管理 (2222)7.9 终端日志管理功能 (2323)7.10 终端报文跟踪功能 (2323)7.11 快速诊断工具(可选) (2323)7.12 在线终端信息更新功能(可选) (2323)8 南向接口要求 (2323)8.1 连接管理要求 (2323)8.1.1 终端首次连接RMS (2323)8.1.2 终端设备非首次连接RMS(终端设备发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业务端到端-测试题库-L1

全业务端到端-测试题库-L1

12 L1
14 L1
1011018 多选 1011019 单选 1011020 单选 1011021 多选 1011022 单选 1011023 单选 1011024 单选 1011025 单选 1011026 单选
1011070 单选题 1011071 单选题 1011120 单选题 1011121 单选题 1011122 单选题 1011123 单选题 1011124 单选题
以下网管的告警操作不会对网元下发命令的是 ()
在网络不稳定或者断纤倒换有大量告警产生时, 目前所有版本的网管均表现为响应速度较慢,容 易引起死机,以下哪些对告警的处理措施不可以
中国移动的省内环网通常采用哪种系统混合组网 方式()
四个网元组成STM-16两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网上最大业务容量为()
复用段保护环,主要适用与以下哪种业务类型 ()
1011013 单选题 下面哪些不是传送网分层之一()
1011014 多选题 1011018 单选题 1011020 单选题
在资管系统中,根据传送网分层、分割的原则, 以下哪些是中国移动传送网的组成部分( )。
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
项编号

B-01.1
相关专业 基础网络
知识
权重 20%
百分制占 分
知识点
1、大传输、大核心、大无线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网 20 络架构、关键技术;
2、主要网元类型、接口等
序号
等级
1
L1
2
L1
3
L1
4
L1
5
L1
6
L1
编号
题型
1011001 单选题
题目内容
SDH传输网最基本的同步传送模块式STM-4,其 信号速率为()kbit/s

PON接入技术

PON接入技术

PON接入技术目录第1章 GPON的概念及原理 (1)1.1光接入网概述 (1)1.1.1光接入网概念 (1)1.1.2光接入网的目标 (1)1.1.3光接入网的应用类型 (2)1.1.4光接入网的发展趋势 (3)1.2PON基本概念及原理 (3)1.2.1产生背景 (3)1.2.2 PON简介 (3)1.2.3 PON的组成 (4)1.2.4 PON原理-数据传输过程 (5)1.2.5 PON的关键技术 (6)1.2.6 XPON简介 (7)1.3EPON技术介绍 (7)1.3.1“最后一公里”概念 (7)1.3.2 EPON产生背景 (7)1.3.3 EPON概述 (7)1.3.4 EPON技术简介 (7)1.3.5 EPON光网络要求 (8)1.3.6 EPON的特点及优势 (8)1.4GPON技术介绍 (9)1.4.1 GPON产生背景 (9)1.4.2 GPON概述 (9)1.4.3 GPON技术简介 (9)1.4.4 GPON光网络要求 (9)1.4.5 GPON特点及优势 (9)1.5EPON\GPON性能比较 (11)第2章 PON组网及应用模式 (12)2.1FTT X 及PON组网 (12)2.1.1 FTTx PON多业务承载方案 (12)2.1.2 PON多业务承载保障措施 (13)2.2FTT X PON网络规划 (14)2.2.1组网模式与带宽计算 (15)2.2.2网元规划 (17)2.2.3 ODN网络规划 (20)2.2.4网络资源规划 (21)2.3FTT X PON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模式 (24)2.3.1新建住宅小区的基本原则及模式 (24)2.3.2新建商业楼宇的基本原则及模式 (25)2.3.3现有局点扩容的建设模式 (26)2.4PON应用案例 (26)2.4.1 陕化集团GPON应用 (26)2.4.2 西安城市皇冠EPON应用 (30)2.4.3项目差异分析 (32)第3章数据配置 (34)3.1华为GPON基本宽带业务数据配置 (34)3.1.1 组网图 (34)3.1.2 数据规划 (34)3.1.3 OLT数据配置 (35)3.1.4 ONU数据配置 (40)3.2华为GPON VOIP业务数据配置 (42)3.2.1 组网图 (42)3.2.2 数据规划 (42)3.2.3 业务配置流程 (43)3.3中兴EPON数据配置 (45)3.3.1组网 (45)3.3.2 OLT数据配置 (45)3.3.3 ONU(ZXDSL F822)数据配置 (50)3.4IAD设备数据配置 (59)3.4.1产品简介 (59)3.3.2产品分类 (60)3.3.3 IAD组网 (61)3.3.4 IAD连线方式 (61)3.3.5产品特性 (62)第4章 PON设备安装及施工要求 (66)4.1设备介绍 (66)4.1.1 PON设备外观 (66)4.1.2设备及附材验收 (69)4.2机柜安装 (69)4.2.1室内机柜安装 (69)4.2.2网络箱/室外机柜安装 (70)4.2.3防雷接地 (70)4.2.4常见不符合要求网络箱示例 (73)4.3设备安装 (75)4.3.1设备安装 (75)4.3.2设备线缆布放 (76)4.3.3安装后检查 (79)4.3.4加电试验 (79)4.3.5 ONU设备常见安装问题 (82)4.4光缆线路施工要求 (87)4.4.1光缆线路施工规范 (87)4.4.2光缆线路终端及跳纤布放施工规范 (88)4.5网络测试 (88)4.5.1光功率损耗的测试 (89)4.5.2光回波损耗(ORL)测试 (89)4.5.3链路特性测试 (89)第1章 GPON的概念及原理1.1 光接入网概述1.1.1 光接入网概念光接入网指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用于用户网络接口与相关的业务节点接口之间,全程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或者以光纤作为主干传输媒质、以金属线或者无线作为用户末端传输媒质,采用各种承载技术的一系列信息传送实体所组成的全部设施;具备支持现有宽带业务、窄带业务以及扩展,支持未来业务开展所需的承载能力,并可经由网络管理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

EPON、GPON、10G EPON技术及成本对比

EPON、GPON、10G EPON技术及成本对比

PON技术、成本分析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3月目录一、PON技术简介 (3)二、EPON、GPON技术对比 (4)三、EPON、GPON、10G EPON应用场景 (6)3.1 GPON技术较EPON技术更适用于FTTH场景 (6)3.2 目前10G EPON技术适用于FTTB场景 (6)3.3 电信运营商对PON技术的选择 (8)四、FTTH建设中EPON和GPON成本分析 (9)4.1 成本分析模型 (9)4.2 成本对比 (10)一、PON技术简介PON(无源光网络)是指(光配线网)中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

一个无源光网络包括一个安装于中心控制站的光线路终端(OLT),以及一批配套的安装于用户场所的光网络单元(ONUs)。

在OLT与ONU之间的光配线网(ODN)包含了光纤以及无源分光器或者耦合器。

OLTONU1ONU2ONUn 1:n无源光分路器ODNSNIUNI IF PONIF PONSNI:业务节点接口UNI:用户网络接口IF PON:PON专用接口PON系统结构主要由中心局的光线路终端(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包含无源光器件的光分配网(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用户端的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ONU/ONT Optical Network Unit /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组成,其区别为ONU直接位于用户端,而ONU与用户之间还有其它网络,如以太网以及网元管理系统(EMS)组成,通常采用点到多点的树型拓扑结构。

在下行方向,IP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由位于中心局的OLT,采用广播方式,通过ODN 中的1:N无源光分配器分配到PON上的所有ONU单元。

在上行方向,来自各个ONU的多种业务信息互不干扰地通过ODN中的1:N无源光合路器耦合到同一根光纤,最终送到位于局端OLT接收端,类似于点到点的结构。

瑞斯康达EPON配置手册_2008-04-27_

瑞斯康达EPON配置手册_2008-04-27_

2.3.1
带外管理接口配置 ............................................................................................... 12
2.3.2
带内管理接口配置 ............................................................................................... 13
EPON 配置手册
Release ISCOM 5000 系列 Raisecom ROS 4.1 2008-04-27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直接向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产品的用户,可与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各地办事处或用户服务中心联系,也可直接与公司总部联系。 读者如有任何关于产品的问题,或者有意进一步了解公司相关产品,可采用下列方式与我们 联系: 公司网址: 技术支持热线: 86-10-82883110(7*24 小时) 技术支持传真: 86-10-82885200, 010-82884411 技术支持邮箱: help@ 客户投诉热线: 86-10-82884499-600 公司总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 11 号彩虹大厦南楼 2 层 邮政编码: 100085
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iscom5000系列epon配置指导版本v10011硬件环境12命令行的模式13获得帮助14使用历史命令15使用编辑属性1021pon系统概述1022系统文件管理11221配置数据文件11222系统启动文件1123管理接口配置11231带外管理接口配置12232带内管理接口配置1324配置数据维护1531pon协议配置15311配置加密模式15312配置最大往返时间16313fec功能配置16314上行dba配置16315下行限速

EPON,GPON,10G EPON知识汇总

EPON,GPON,10G EPON知识汇总

=300M*32=9600M
EPON
GPON
10G EPON
是否满足 PON 口下行带宽要求 不满足
不满足
满足
满足带宽的最大分光比
1:32
每 PON 口可覆盖用户数
768 户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得知,相同用户带宽需求的前提下,10G EPON 每 PON 口可覆盖更多的用户数。覆
盖相同用户数,10G EPON 技术能提供更高的带宽。因此,10G EPON 主要用户 FTTB 升级场景。由于芯
收敛比可按实际情况调整计算。
3.2 目前 10G EPON 技术适用于 FTTB 场景
假设 FTTB 以下场景:采用 24 口 MDU 型设备进行 FTTB 建设,收敛比按照 25%考虑,基于分光比 1:32
起始计算。
①用户带宽需求 5M,则每台 ONU 上行带宽=5M*24*25%=30M,每 PON 口下行带宽=30M*32=960M
Anything Over GEM AES-128(美标)
fixed、assured、best effort
Fixed assured、Non_assured、 best effort
LLID+IEEE 802.1P
GEM_PORT/T-Cont
CES 国际标准:PWE3/MEF8
G.984.3(Native) 或 CES
EPON 协议栈
4
OAM 层:使用 OAM 协议数据单元,管理、测试和诊断已激活 OAM 功能的链路;定义了 EPON 各种告警 事件和控制处理
多点 MAC 控制:使用 MPCP(多点控制协议),实现点对多点的 MAC 控制;实现在不同的 ONU 中分配 上行资源、在网络中发现和注册 ONU、允许 DBA 调度

10G EPON

10G EPON

10G EPON技术相比有很大优势。

目前各厂商也在积极投入10G EPON的研发,产业链将很快成熟。

因此10G EPON是适合于下一代宽带接入的理想技术.10G EPON波长分配接入网建设的最佳选择——10G EPON解决方案2009-07-10无源光网络(PON)技术以其节省主干光纤和局端设备光接口、在高密集用户区域成本低、高标准化程度高、业务透明性较好、网络配置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成为未来宽带光接入主要接入方式,并且近年来已经成为目前各国运营商首选的宽带光接入技术。

虽然EPON/GPON能够提供1G/2.5Gbps的下行带宽,但随着IPTV、HDTV、双向视频以及在线游戏等大流量宽带业务的逐渐开展与普及,每用户的带宽需求预计将以每5年一个数量级递增并有加速趋势,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每用户的带宽需求将是50~100Mbps。

无论是EPON还是GPON,现有的PON口带宽都将出现新的瓶颈,因此FSAN和IEEE组织均在积极探讨下一代PON接入技术的发展走向。

10G EPON把光纤接入网络上、下行带宽提高了10倍(达10Gbps),且与1G EPON方案的网络协议和拓扑结构兼容。

10G EPON的标准IEEE 802.3av规范的制定从2006年开始,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完善,目前已趋于完备,主要的技术内容及细节已经确立,该标准计划于2009年9月正式颁布。

随着业内PMC、Vitesse、海信等芯片厂商陆续发布支持非对称和对称式10G EPON芯片以后,中兴通讯也在2008年底推出了全球第一台非对称10G EPON产品,并成功进行了业务演示。

10G EPON的整条产业链为该标准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打好了基础。

相对而言,下一代GPON技术和标准的制定进程缓慢,主要原因:(1)由于GPON标准仍旧处于更新修订之中,导致GPON的互通性不尽如人意,成本难以下降,GPON的实际商用部署也远远小于EPON。

中国移动集团最新EPON设备规范201010

中国移动集团最新EPON设备规范20101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E P O N 设备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E P O N e q u i p m e n t s o f C h i n a M o b i l e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10-10-11发布 2010-10-11实施QB-B-005-2010目录前言...........................................................................................................................................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 EPON系统组成 (4)4.1.参考配置 (4)4.2.OLT (4)4.3.ONU (5)4.4.ODN (6)4.5.线路速率 (6)5. EPON协议要求 (6)5.1.协议栈 (6)5.2.PMD层 (7)5.3.RS子层 (7)5.4.MPCP协议 (7)6. EPON业务能力和设备类型 (8)6.1.业务能力 (8)6.2.ONU设备类型 (8)7. 设备接口要求 (8)7.1.OLT网络侧接口 (9)7.2.ONU用户侧接口 (9)8. PON基本功能 (10)8.1.ONU设备认证功能 (10)8.2.数据加密 (10)8.3.FEC (10)8.4.光链路检测功能 (11)8.5.断电通知功能 (11)8.6.长发光ONU的检测 (11)8.7.动态带宽分配(DBA)功能 (11)9. OLT技术要求 (12)9.1.业务Q O S (12)9.2.L2功能要求 (13)9.3.网络安全相关功能 (16)9.4.以太网OAM功能 (17)9.5.上联IP业务级联功能 (17)9.6.OLT设备可靠性要求 (17)9.7.OLT设备功耗 (18)10. ONU技术要求 (18)10.1.业务Q O S (18)10.2.L2功能要求 (19)10.3.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功能 (20)10.4.WLAN接入功能 (20)10.5.以太网OAM功能 (21)10.6.V O IP功能 (21)10.7.可靠性要求 (21)10.8.其他要求 (21)11. 性能要求 (22)11.1.PON接口容量 (22)11.2.业务性能 (22)12. PON的保护 (25)12.1.保护倒换方式 (25)12.2.保护倒换配置 (25)12.3.保护倒换性能 (26)13. 同步功能要求 (26)13.1.EPON设备同步要求 (26)13.2.TDM业务同步要求 (30)13.3.时间同步要求 (32)14.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33)15. 其它要求 (33)15.1.环境要求 (33)15.2.电气安全要求 (34)15.3.设备功耗要求 (35)15.4.设备散热要求 (35)16.编制历史 (35)附录A (标准性附录)EPON设备PON接口指标要求 (36)附录B (资料性附录)EPON 光模块1000BASE-PX20+光接口特性 (40)前言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采用PON技术的有线接入网,为网络规划与建设、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网络维护和运营等提供技术依据。

PON北向接口数据项目设计说明书20170925

PON北向接口数据项目设计说明书20170925

软件设计说明书PON 北向接口数据项目1 概要本模块将5529 SDC 提供性能数据转换成移动2016 北向规范定义的文件要求。

2 需求简述2.1 输入数据输入数据位于本地FTP 路径下(即,不涉及任何网络或远程读取操作),是来自5529 SDC的性能数据,一般每15 分钟提供1 批(由第三方负责通过ftp 协议上传至本地FTP 路径下)。

每个OLT 两个tar.gz 包,分别是历史性能数据和当前性能数据。

文件名格式类似下图:每个tar 包文件中,是一系列以逗号作为字段分隔的csv 文件:其内容类似如下图:2.2 输出数据输出数据也放入本地ftp 的指定路径下。

输出数据的格式即为移动统一的规范,采用CSV格式(竖线分隔)。

每个tar 包(即一个OLT)对应的输出文件有10 种,每种的输出文件的字段定义参见文档:输出文件的样子.xlsx,样子如下图:2.3 接口数据接口数据含公共信息和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字段参见相关数据规范。

公共信息如下:No 字段名称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取值或说明1. 数据生成时间TimeStamp 时间开始生成数据文件的时间戳。

2. 时区TimeZone 字符串时区信息,如:北京时间为“UTC+8”。

3. 统计周期Period 数字测量统计周期的分钟数,如5、15、60 等2.4 数据格式传输、IP 专业OMC 性能测量文件必须采用CSV 格式(竖线分隔)。

无线、核心网OMC 性能测量文件优先采用CSV 格式(竖线分隔),可以采用XML 格式。

要求同一个空间粒度的测量项必须在同一数据文件中。

CSV 格式(竖线分隔)要求:1、第一行数据是公共信息。

2、第二行数据是字段名称信息,每个字段用ASCII 字符竖线“|”进行分隔。

3、第三行开始是具体数据,每条记录一行,每个数据项用ASCII 字符竖线“|”分隔。

4、在每行的行尾不加分隔符“|”数据样例:TimeStamp=2015-06-11 05:08:00|TimeZone=UTC+8|Period=15UID|UserLabel|startTime|ConnEstabAtt|ConnEstabSucc1301HWWX2CELA12ZA1|589832|2015-06-11 05:00:00|18|171301HWWX2CELA12Z45|589833|2015-06-11 05:00:00|259|258性能测量文件中如果含有“测量-子测量”嵌套格式,对于可规范、可枚举的子测量(如“分失败原因统计”)应直接扩展为测量;对于不可规范、不可枚举的子测量(如“分TA 测量”)应单独形成测量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V1.0)
2010年12月
前言
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 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包括四部分:(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
(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
(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
(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目录
1 范围 (4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4)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3.1 术语和定义 (44)
3.2 缩略语 (55)
4 接口规范概述 (66)
4.1 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77)
4.2 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77)
4.3 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77)
4.4 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7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1)自动激活系统:
是中国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逻辑模块存在于其他系统中),所有网元统一由自动激活系统接入,包括SS、SHLR、AS、AAA、IPTV平台、视频监控平台、ONU、OLT,实现业务自动开通。

2)综合测试系统:
是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逻辑模块存在于其他系统中),由该系统发起PON接入网的测试,通过接入PON EMS或无源光网络集中测量系统等手段,实现对设备、线路等网络故
障原因诊断及例行监测。

3)综合告警系统:
是中国电信业务的后端运维支撑系统,综合告警系统接收PON EMS上报的PON网络告警,进行告警压缩,并向操作人员提供统一的界面以进行告警的浏览、查询、确认等操作,同时系统可根据自动派单规则将PON网络故障上报到服务保障系统进行处理。

4)PON EMS (PON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指PON接入网的网元管理系统,实现网元设备的统一管理,包括数据配置、故障诊断、性能统计等管理功能。

文中未作说明的EMS 均指PON EMS。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文。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FTTX Fiber to the X光纤到X
BOSS 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ing System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FTTC 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公司/办公室
FTTH 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庭用户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宇
SFU Single Family Unit单住户单元
MDU Multi-Dwelling Unit多住户单元
MTU Multi-Tenant Unit多商户单元
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单商户单元
HGU 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
VoIP Voice over IP IP语音
IPTV IP Television IP电视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终端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
DSLAM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LAN 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
MSAN Multiple Service Access Network综合业务接入网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CPE 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 用户侧设备
ITMS Integrated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综合终端管理系统
UNI U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
SNI Service Network Interface业务网络接口
STB Set Top Box机顶盒
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
OAM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 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
4接口规范概述
图1:PON网络IT支撑系统总体架构
本技术规范涉及的PON EMS北向接口包括I1、I2、I3、I5接口,各接口说明如下:
I1接口: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接口,提供PON业务自动开通功能。

I2接口:PON EMS与综合告警系统(服务保障系统)间的接口,提供PON网络告警主动上报、告警同步等功能。

I3接口: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综合测试系统/模块)间的接口,提供PON业务故障诊断、例行监测等功能。

I5接口: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接口,提供PON网络设备信息、业务配置信息查询等功能。

图1中所示I4接口为无源光网络集中测量系统北向接口,负责对ODN网络中的光纤、光缆、分路器等无源设备引起的各类故障进行快速、有效的定位和测量。

集团公司正在组织相关测量系统的现网试验,将另文下发指导意见或接口规范。

对于FTTX组网模式下没有使用e家终端的,PON EMS 负责管理;对于FTTX组网模式下使用e家终端的,由EMS网管配置e家终端的PON相关参数,由ITMS配置e家终端的三层网络及相关业务参数,具
体内容参见ITMS的相关文件。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PON EMS业务开通接口(I1)是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接口,主要实现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业务配置信息的交互,满足PON网络中FTTB、FTTH等不同场景下语音业务、宽带业务、IPTV业务自动开通、拆除、暂停、恢复、修改、移机的需求。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业务开通过程、配置内容以及PON EMS与自动激活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接口协议进行定义。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PON EMS综合告警接口(I2)是PON EMS与综合告警系统(服务保障系统)间的接口,主要实现PON 网络告警的主动上报,在具备综合告警系统的省份,该接口直接与综合告警系统相连,在不具备综合告警系统的省份,该接口可与其他服务保障系统相连。

通过PON EMS该接口上报的告警主要包括:网络层面的各类主要告警(MDU及以上),如OLT设备板卡与电源模块等各类硬件故障告警信息、MDU软硬件的严重告警、异常掉电告警、主干光纤中断告警,以及MDU的环境参数和相关告警。

在条件具备的省份,10000号可直接通过调用综合告警系统接口,为实现群障拦截与工单派发提供所需的告警信息。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PON EMS与综合告警系统间接口的功能、接口协议及PON EMS上报告警的类型、格式进行定义,同时提出对PON EMS及资源系统的要求。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PON EMS综合测试接口(I3)是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综合测试系统/模块)间的接口,主要用于网络维护人员对于PON网络故障的诊断测试、网络监控人员对于网络质量的日常监测、10000号对于用户故障的预判。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综合测试系统/模块)间的接口功能、接口协议进行定义, 同时提出对PON EMS的要求。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PON EMS综合信息查询接口(I5)是PON EMS与服务保障类系统间的接口,主要用于实现网络服务质量、服务保障等OSS系统查询PON网络信息的功能,综合性网管也可以用它来进行信息查询和网络拓扑展现。

本接口规范主要对对PON EMS综合信息查询接口的功能、接口协议进行定义。

各北向接口具体功能要求、协议定义见各接口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