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3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3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 留针

处理 出针 平卧保暖 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

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处理 放松(精神 局部)
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
针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引 起
原因 针刺过深,刺伤肺组织,空气进入胸腔

处理 出针,半卧位休息;


对症处理:镇咳、消炎; 严重者抢救

预防 注意针刺方向、角度与深度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症状 刺伤脑脊髓、周围神经

原因 手法太重、刺激时间太长

处理 及时出针、轻者静卧休息、


重者送神经科抢救

预防 手法宜轻柔,刺激量宜小
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 1.操作方法 2.临床应用
三、病位深浅刺法
(一)毛刺、直针刺和半刺 ----为刺皮之法。
1.操作方法 (1)直针刺法 (2)半刺法 2.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二)分刺、合谷刺和浮刺
---为刺肉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操作方法 (1)分刺法 (2)合谷刺法 (3)浮刺法 2.临床应用 3.注意事项
出 原因 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
血 和
现象 疼痛 肿胀 皮肤青紫
皮 处理 按压 冷敷 加压包扎 热敷
下 血
预防 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
症状 出针后患者遗留酸痛、

毫针刺法中职

毫针刺法中职
详细描述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和评价,包括对各种临床研究、实验 研究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毫针刺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06
毫针刺法的教育与培训
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是培养毫针刺法技能的重要 阶段,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 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毫针刺 法技能。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行针的手法
采用提插、捻转、刮柄等行针 手法,以激发经气、调节气血

得气与补泻
根据治疗的需要,掌握得气和 补泻的技巧,以达到治疗的目
的。
针刺后的护理
留针时间
根据治疗的需要,合理安排留针 时间,以保证治疗效果。
出针的技巧
医生应掌握正确的出针技巧,避免 出血和疼痛。
患者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针刺后应注意保暖、避免 剧烈运动等。
经络学说
毫针刺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刺 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
气血学说
气血学说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毫针刺法通过调节 气血运行,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 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毫针刺法 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来治疗疾病。
毫针刺法中职
• 毫针刺法概述 •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的科研进展 • 毫针刺法的教育与培训
01
毫针刺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毫针刺法,也称为微针疗法,是 一种使用极细的针具刺激人体穴 位的治疗方法。
特点
具有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等特 点,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毫针刺法的实训结果报告

毫针刺法的实训结果报告

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毫针刺法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实践体验以及实训效果。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毫针刺法实训,学员们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总结。

一、实训目的毫针刺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等功效。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员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中医针灸学院实训室实训设备:毫针、针具消毒器、酒精灯、针灸床、人体模型等实训师资:经验丰富的针灸讲师三、实训原理毫针刺法是通过将毫针刺入人体特定穴位,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实训过程中,学员学习了毫针刺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穴位定位、针刺手法、针刺深度等。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开始前,学员们学习了毫针刺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穴位学、针刺手法等。

通过理论课程,学员们对毫针刺法的原理和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操训练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开始了实操训练。

实训内容包括:(1)穴位定位:通过人体模型,学员们练习了穴位定位的方法,掌握了常见穴位的定位技巧。

(2)针刺手法:学员们在讲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不同针刺手法的操作要领,如直刺、斜刺、平刺等。

(3)针刺深度:学员们掌握了根据不同穴位特点调整针刺深度的技巧。

(4)针具消毒:学员们学习了针具的消毒方法,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3. 临床应用在实操训练的基础上,学员们在讲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临床实践。

学员们分组进行,每人负责一个患者的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学员们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穴位定位、针刺操作,并观察治疗效果。

五、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本次实训,学员们对毫针刺法的理论知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解释针刺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操作技能提高情况在实操训练和临床应用过程中,学员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大部分学员能够熟练掌握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和针刺深度等操作要领。

针灸毫针针法实验报告

针灸毫针针法实验报告

针灸毫针针法实验报告引言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针灸疗法中,毫针针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疗法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毫针针法的实验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

实验方法实验目的- 研究毫针针法的操作技巧- 观察毫针针法对实验动物的生理和病理指标的影响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例如小鼠)- 毫针- 生理盐水- 实验仪器设备(如电子秤、显微镜等)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的准备:- 使用健康的实验动物,年龄、性别一致- 在实验前一天开始对实验动物进行无菌饲养...(省略部分内容)结果与讨论经过上述实验的观察和测量,得到了一系列数据和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毫针针法对实验动物的体重和食欲无明显影响。

2. 毫针针法能够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更活跃和良好的社交行为。

3. 毫针针法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脂水平,表明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4. 毫针针法能够改善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表现出较低的炎症指标和更高的抗氧化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毫针针法在促进实验动物的健康和改善其生理状况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

这一结果与现实临床应用中的观察结果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毫针针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仅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人体实验和临床观察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毫针针法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其在促进实验动物健康和改善生理状况方面的疗效。

实验证实了毫针针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18). 针灸毫针针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杂志, 10(2),56-60.。

毫针刺法临床的应用

毫针刺法临床的应用

一、选择题(一)A型题1 •透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B •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C. 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D •直透法:斜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E.以上均不是2 •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

此法为()A. 直针刺法B .半刺法C.分刺法D .合谷刺法E.恢刺法3. 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

此法为()A. 直针刺法B .半刺法C.分刺法D .合谷刺法E.恢刺法4. 用短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得损伤血络、肌肉,迅速出针而不留针。

此法为()A. 直针刺法B .半刺法C.分刺法D .合谷刺法E.恢刺法5. 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内深入。

此法为()A. 直针刺法B .半刺法C.分刺法D .合谷刺法E.恢刺法6. 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B. 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C. 进针后,一般可用提插捻转D. 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E. 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7. 下面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A.耳门B .听宫C.听会D .下关E.翳风8. 在针刺手法上,眼眶内的经穴应()A.速刺B .轻、慢,不可提插捻转C.进针超过1.5寸D. 可作中等度提插E.先捻转后提插9. 胸椎棘突下穴位的操作是()A. 直刺B .斜刺C.向上斜刺D .向下斜刺E.平刺10. 极泉穴进针宜()_A .应向下斜刺0.5〜0.8寸B .缓慢刺入0.2〜0.5寸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缓慢刺入0.5〜1寸D. 用手扪住腋动脉,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E. 针刺深度1〜1.5寸11. 章门进针宜()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B. 可向上斜刺0.5〜0.8寸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上方,缓慢刺入0.5〜1寸D. 直刺0.5〜1寸E.直刺,针刺深度1〜1.5寸12. 天突穴进针宜()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B .缓慢刺入0.2〜0.5寸C. 应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D. 用手扪住胸骨柄,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E. 应稍向内下斜刺,针刺深度1〜1.5寸13. 晕针现象,除什么之外,都可以发生()A.指针B .三棱针C .火针D .电针E.毫针14. 下列晕针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A .患者平卧,头部垫高B.注意通风、保暖C. 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D. 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醪、内关、足三里等穴E. 可灸百会、关元、气海(二)B型题A.齐刺法B .围刺法C.扬刺法D .傍针刺法E.合谷刺法1. 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2. 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A .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C.恢刺和关刺D .短刺和输刺E.以上均不是3. 出于《灵枢•官针》,刺骨之法是()4. 出于《灵枢•官针》,刺筋之法是()A .向上斜刺B .治疗面瘫可以互相透刺C. 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斜刺D. 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E. 以上均不是5. 水沟、素醪()6. 地仓、颊车()A.晕针B .滞针C.针后异常感D .损伤脑脊髓E.弯针7. 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是()8.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是()(三)C型题A.毛刺B .直针刺和半刺法C.二者均是D .二者均非1. 刺皮之法是()2. 刺肉之法是()A. 短刺和输刺B .合谷刺及浮刺C.二者均是D .二者均非3. 刺皮之法是()4. 刺筋之法是()A .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侧斜刺B. 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非5. 水沟、素醪()6. 迎香()A .沿皮刺B .斜刺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非7. 治疗脱肛取长强穴,其操作方法是()8 •治疗脱肛取百会穴,其操作方法是()A •精神紧张B •体质虚弱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非9•晕针的原因主要是()10. 滞针的原因主要是()A.气短胸闷B .眩晕恶心C.两者均可D .两者均非11. 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12. 晕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四)X型题1 .运动针刺法选穴原则一般是()A.病在上取之下B .病在下取之上C.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D. 病在中,取之外E.病在左取之左,病在右取之右2. 病位深浅刺法包括()A .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C.恢刺和关刺D .围刺法E.扬刺法3. 局部多针刺法包括()A.半刺B .围刺C.齐刺D .分刺E.扬刺4. 根据有关古籍记载,孕妇禁针的穴位有()A. 合谷B .昆仑C.三阴交D .石门E.肩井5. 晕针的处理方法是()A .立即起针,给患者饮以温开水或糖水B. 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C. 可灸百会、足三里D. 给患者安置头高脚低仰卧体位E. 仍不省人事,脉弱者,可采取急救措施二、判断题1. 透穴刺法临床主要适用于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顽固性头痛、胃下垂、痹症、痿证等。

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

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

⑦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芒针疗法 一般采用26号、28号,5寸、7寸、1尺长的长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两手配合,将针缓缓刺入。头面、胸背部用横刺,腰臀、肘膝部用斜刺,腹部用直刺。针刺方向和深度,常以取得针感为度,不可盲目过深,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人胖瘦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反应,消除恐惧心理,求得相互配合。尤其要注意防止针刺意外,老人、小儿、体弱、孕妇忌用。本法有取穴少、针刺深、刺激量大等特点,临床可用于中风偏瘫、癫狂、痹证等。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切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症,均可用毫针疗法治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①针刺时医生必须专心致志,审慎从事,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患者反应,体会针刺后的情况,尽量做到能控制刺激量。
②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惟一编选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经穴模型直观教学之先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毫针刺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验证毫针刺法的疗效,并了解其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毫针刺法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针尖极细,仅有0.1-0.2毫米,使用时需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操作。

毫针刺法可以直接刺入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内部进行治疗,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

三、实验材料1. 毫针:直径为0.1-0.2毫米的不锈钢细针;2. 实验动物:10只健康小白鼠;3. 实验设备:显微镜、注射器、消毒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有材料消毒处理,确保操作环境干净卫生;2. 实验操作:(1)将小白鼠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2)A组小白鼠使用普通针灸方法进行治疗,B组小白鼠使用毫针刺法进行治疗;(3)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组各自进行3次治疗;(4)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小白鼠的体重、行为、食欲等变化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五、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和数据比较,发现使用毫针刺法的小白鼠在治疗后身体状态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更佳,食欲增加等。

而使用普通针灸方法的小白鼠则没有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毫针刺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针灸方法,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毫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并对所有材料进行消毒处理;2. 毫针操作时要细致耐心,避免损伤动物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3. 实验前要对所有操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训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八、参考文献1. 《中医针灸学》,李兴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 《针刺治疗学》,王春生,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中医针灸刺法灸法学习题

刺法灸法学暮染岚烟作品第一章刺法灸法学概论1.什么叫刺法灸法学?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怎样?4.针刺起源于什么时代?简述针具的演变?5.复式手法烧山火等首载于哪一部着作?6.奠定刺法基础的着作是哪些?标志刺法昌盛的着作是哪些?简述各自的主要内容?7.简述灸法的起源?灸法盛行时期的重要着作有哪些?8.简述常用的非艾灸法?一、选择题(一)A型题1.针刺起源于(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秦汉时期2.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分肉之间病症的针具是(A)A.圆针B.圆利针C.长针D.大针E.鍉针3.最早记载艾灸法的文献是(D)A.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B.《曹氏灸方》C.《备急灸法》D.《孟子·离娄篇》E.《黄帝明堂灸法》4.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着作(B)A.《灵枢》B.《针经指南》C.《金针赋》D.《针灸大成》E.《神应经》(二)B型题A.艾条灸B.灯火灸C.间接灸D.温针灸E.天灸1.以上属于非艾灸法的是(B)2.以上属于腧穴药物敷贴法的是(E)A.十二字手法B.下手八法C.阳中隐阴D.青龙摆尾E.进水泻法3.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4.以上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D)A.苍龟探穴B.赤凤迎源C.子午捣臼D.青龙摆尾E.白虎摇头5.以上不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的是(C)6.以上属于“治病八法”的是(C)(三)C型题A.间接灸B.实按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以上属于艾条灸的是(B)2.以上属于艾炷灸的是(A)A.电针B.水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3.以上属于毫针治疗技术的方法是(D)4.以上属于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的方法是(C)(四)X型题1.以下属于《内经》九针的针具有(ABCD)A.圆针B.锋针C.大针D.长针E.皮内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主要包括(ABCE)A.腧穴特种治疗技术B.灸法技术C.针刺技术D.推拿技术E.特定部位刺法技术二、判断题1.《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强调左右手配合行针。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简介 •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 毫针刺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01Leabharlann 毫针刺法简介定义与历史
定义
毫针刺法是一种使用极细的针具 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以达 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历史
毫针刺法源于古代中医,已有数 千年的历史,是针灸疗法中的主 要方法之一。
刺激相关穴位,调整气 机,缓解哮喘症状。
胃痛
刺激足阳明胃经相关穴 位,疏调胃气,缓解胃
痛。
外科疾病
01
02
03
04
颈椎病
刺激颈项部相关穴位,舒缓肌 肉紧张,缓解颈椎病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刺激腰部相关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肩周炎
刺激肩部相关穴位,舒缓肩部 肌肉,缓解肩周炎症状。
网球肘
刺激肘部相关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网球肘症状。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冲任,治 疗月经不调。
痛经
刺激相关穴位,温经散寒,缓 解痛经。
乳腺增生
刺激相关穴位,疏肝理气,缓 解乳腺增生症状。
产后缺乳
刺激相关穴位,促进乳汁分泌 ,治疗产后缺乳。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刺激相关穴位,发散表邪,治疗小儿感冒。
禁忌症
对于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毫针刺法治 疗。
02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针具选择
01
02
03
毫针的材质
选择不锈钢等材质制成的 毫针,以保证其坚固、耐 用和安全。
毫针的规格
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 规格的毫针,包括长度、 直径和针尖形状等。

第十一章针刺法讲稿

第十一章针刺法讲稿
(三)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以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腹抵住针体下段,指端紧靠穴位。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屈曲亦随之下压,将针刺入皮肤,一般用于短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
3、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七)留针法:针刺得气,施行补泻后,将针留置在穴内,称为留针。
1.留针的作用:加强针刺感应,延长刺激作用。留针以候气至,中途行针还有调气作用。
2.留针的时间: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腧穴位置而定。一般病症施术完毕后出针或留针10~30分钟。特殊病症可延长留针时间,如急性腹痛,角弓反张,持续哮喘等。老人、小儿、危重病症不宜久留针。
4、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5、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6、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六)刺激的强弱与留针的久暂
1、刺激强度:判断刺激的强度是依据患者的针感。强刺激是指通过行针,使针感加强到患者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弱刺激是指患者仅有轻微针感;中刺激是介于两者之间,有能被患者接受的明显针感。根据个体的具体反应,灵活运用针刺手法。
2、针刺补泻:补法,是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泄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取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达到补虚泄实、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提插补泄: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泄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捻转补泻:补法,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按顺时针捻转;泄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按逆时针捻转。…平补平泄,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提插法 2、捻转法 (四)留针与出针
单式补泻手法
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中风病
1、“醒脑开窍法”
主穴:内关
水沟 辅穴:极泉 三阴交 委中

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晕针: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由于精
神紧张、体位不适、针刺刺激太强等,患者 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汗出、 晕厥等。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让患者仰卧,头部放低,可指掐或针刺水沟、 素髎、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涌泉等 急救穴,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毫针刺法
湘潭市中医医院 成建平
概念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
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 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 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物品准备
一次性针灸针 75%酒精(安尔碘)
物品 准备
消毒棉签
消毒干棉球
滞针: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或针刺后患者因
疼痛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进针后患者体位 变动,使肌肉纤维缠绕针体,导致行针时或 留针后针下滞涩,行针或出针困难,使患者 感觉疼痛。应嘱患者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 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 针。
弯针:由于手法不熟练,或针下碰到坚硬的
组织,或留针时患者体位变动,或因滞针处 理不当,使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 行针及出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应停止行 针,将针顺着弯曲的方向缓慢退出。

针灸治疗—现代急症刺灸法

针灸治疗—现代急症刺灸法

九、围刺法
围刺法,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一种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疗效目的的刺法。本法也是古代扬刺法的发展。围刺法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多针,每一穴区或部位的针刺数,均超过4根,多则数十根,意在增强刺激量;二是围刺,即以病变部位(或穴区)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性针刺。所以,它既和周围仅刺4针的扬刺法不同,又和在一个点或面上集中或分散刺的丛刺法也不一样。
适应病症
本法主要适用于颈、肩、腕、腰、膝、踝等部位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尤以急性扭挫伤为佳。一般来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好。
十二、腕踝针刺法
腕踝针刺法是在腕部和踝部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它是在《内经》有关皮部理论的启发和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腕踝针刺法的探索虽早在本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正式作为一种刺法由上海市针灸工作者提出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则是在70年代初期。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及急腹症的治疗。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肠梗阻、急性扁桃体炎等。
四、穴位激光照射
穴位激光照射亦称激光针灸、光针法。是利用激光器所发出的受激幅射光照射穴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自1973年应用于临床之后,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最近数年,在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穴位激光照射仪主要为氦氖激光仪和二氧化碳激光仪,急症治疗多用前者。穴位激光照射具有无痛、无损伤、无菌等特点,易为病人所接受。
2.气至法
进针后,将针尖指向病所,缓缓送至一定深度,向四方探寻提插,幅度稍大,频率宜快,多可得气。再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朝病所方向捻转角度应大)、震颤抖动之法,促使针感向病所放射。与此同时,关闭与病所相反端经线,即以拇指压迫该经所循之肌肤,使针感不往反方向传导。须注意针感不能过强或过弱,以中等强度并出现酸、麻或困的得气感最易引发“气至病所”。如上法不理想,可参照试用前所述之“气至病所”手法。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毫针刺法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毫针刺法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对象在刺激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为毫针刺法在临床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实验对象在实验前未接受过任何毫针刺法治疗。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对象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并告知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然后,对实验对象进行毫针刺法操作,记录下实验对象在刺激前、刺激过程中和刺激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3. 数据记录,利用生理监测仪器记录实验对象的生理指标变化,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实验对象的心理变化。

三、实验结果。

1. 生理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毫针刺法刺激后,实验对象的心率和血压出现了短暂的变化,但随后恢复正常。

另外,部分实验对象在刺激后出现了皮肤红肿和瘙痒的情况,但均在短时间内消失。

2. 心理变化,问卷调查显示,实验对象在接受毫针刺法刺激后,有一部分出现了放松和舒缓的心理状态,而另一部分则出现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均未出现明显的异常。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毫针刺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且在一定范围内。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毫针刺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但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选择和操作。

五、实验建议。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毫针刺法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不同人群的适用性。

同时,还可以结合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毫针刺法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初步探究了毫针刺法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建议。

毫针刺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毫针刺法对人体的影响与作用,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器材:毫针、针刺模型(模拟人体穴位),电子脉搏仪、电子血压计等。

2.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

3. 实验流程:(1)对被试者进行身体检查,排除不适合参与实验的人员。

(2)将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3)一组接受毫针刺法处理,另一组不进行处理作为对照组。

(4)对接受处理的组进行毫针刺法实验,按照针刺穴位的规定进行刺激,检测被试者的脉搏与血压数据。

(5)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1. 毫针刺法处理组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的脉搏明显变化,有的脉搏变得更强有力,有的则减弱或平稳。

2. 血压方面,毫针刺法处理组的被试者血压普遍下降,但变化幅度不一。

3. 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显示,脉搏和血压数据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1. 毫针刺法可以对人体脉搏和血压产生影响,改变其运行状态。

2. 毫针刺法对个体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穴位刺激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3. 毫针刺法可通过调整人体脉搏和血压,起到治疗作用。

实验讨论与不足:1. 实验样本数量较小,结论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2. 仅针对健康人群进行实验,对不同病症的效果尚未进行研究。

3. 实验结果没有长期观察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进一步研究方向:1. 扩大实验样本规模,增加实验对象的数量,以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2. 结合病例研究,探究毫针刺法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效果与机制。

3.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深入研究毫针刺法对人体的作用机理。

报告撰写人:XXX。

毫针刺实训报告

毫针刺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毫针刺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毫针刺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针灸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针灸实训室实训设备:毫针、针具盒、消毒液、无菌棉球、酒精灯、针盘、人体模型等。

三、实训原理毫针刺法是针灸学中常用的一种针刺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整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次实训主要围绕毫针刺法的以下原理进行:1. 腧穴理论:人体有特定的穴位,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气血理论:人体健康依赖于气血的运行,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包括刺入深度、角度、速度、力度等,正确运用针刺手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实训前,学生需了解毫针刺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熟悉实训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训操作:(1)选穴: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2)消毒:用酒精棉球对穴位进行消毒。

(3)持针: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针柄,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身下端。

(4)刺入: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刺入深度根据穴位和病情而定。

(5)行针: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采用提插、捻转等手法进行行针。

(6)出针:行针结束后,缓慢将针拔出,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学生需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包括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改进措施。

五、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毫针刺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对针灸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正确选择穴位、消毒、持针、刺入、行针和出针,操作过程规范、熟练。

六、实训总结1. 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了毫针刺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学生对针灸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穴位的选择、消毒、持针、刺入、行针和出针等环节的操作逐渐熟练,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毫针(普通针刺《20穴)

毫针(普通针刺《20穴)

普通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普通针刺即毫针技术,是指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科等各种常见疾病。

二、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见表1、表2)。

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面、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

者用得最多。

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操作前准备、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操作前准备(1)要求: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2)用物:治疗盘、消毒液、棉签、无菌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干棉球、纱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屏风(3)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调节适宜的温度,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必要时屏风遮挡。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5)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6)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2.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3.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二)分刺、合谷刺和浮刺
为刺肉之法。《灵枢·官针》:“分刺者,刺 分肉之间也”;“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 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浮刺 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1.操作方法:(1)分刺法;(2)合谷刺法; (3)浮刺法
.
24
(2)合谷刺法

.
25
(3)浮刺法
.
2
透穴刺法

.
3
(一)操作方法
1.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对侧相 对应腧穴透刺,并促使双穴得气。
表里经穴透刺:内关透外关治胸痛、胸胁 挫伤;太溪透昆仑治肾虚牙痛、跟痛;
阴阳经非表里经穴亦可透刺:悬钟透三阴 交治偏头痛;如阳陵泉透阴陵泉,以治膝 痛、胁痛;
直透法刺激量大,体弱畏针者慎用。
1.操作:(1)恢刺法;(2)关刺法
.
28
恢刺法

.
29
2.临床应用
适用于肌肉、肌腱及关节部的疼痛性疾病 及关节活动障碍。
.
30
3.注意事项
3.1 施术时须掌握方向、深浅,因肌 腱附着处血管丰富,有关节软骨及滑 膜囊等组织,刺之不慎易致血肿、剧 痛甚至影响关节屈伸。
3.2用恢刺法时须深刺后再将针退至 浅层,然后方能活动关节,以避免滞 针、弯针和折针。
刺法灸法学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
1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一、透穴刺法 又称透针刺法、透刺法,指一针透达两个
或多个穴位,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 金元时期医家擅用透刺法,如《扁鹊神应
针灸玉龙经》谓:“偏正头风痛难医,丝 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 穴世间稀”。 透刺法分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三种。
.
15
扬刺法

.
16
2.临床应用
适用于寒邪凝滞、经络气血痹阻所致的疼痛、 麻木肿胀,病变范围较大、病位浅表者。如 风湿病、腱鞘炎、腰肌劳损、神经损伤性疾 病致痛者。
.
17
(四)围刺法
是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 的针刺方法。
1.操作方法:用毫针直刺病变中心,再以 多针斜刺或平刺入皮肤,使针尖指向中心。 刺入深度应据病变部位、性质而定。
1.操作方法:(1)毛刺;(2)直针刺法; (3)半刺法
.
20
直针刺法

.
21
半刺图

.
22
2.临床应用
主要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泄泻;亦可用于 肢体麻木、关节扭伤、面瘫患者恢复期部分 无腧穴分布区域亦常用半刺法刺之;对斑秃、 脂溢性脱发者亦常用半刺法。
对部分浅表痛病者可直针刺法。 3.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医者在得气后指导活动 身体某些部位并同时施行手法。
阳两经的病症 (2)斜透法:病变涉及相邻经脉穴位。 (3)横透法:头面、胸背、四肢皮肉
浅薄处、邻近有血管、深部有重要脏 器;病邪位于浅表疾患。
.
6
临床运用
2.临床特点 2.1精简用穴; 2.2对难以直接针刺的部位可选定方向
深透刺,归来透会阴治遗尿,秩边透 归来治前列腺炎等; 2.3 增强针感; 2.4促进气血运行、针感向病所传导。
.
4
操作方法
2.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病 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并促其得气。 如曲池透手三里、太阳透悬厘等;
3.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 腧穴透刺,用于头面皮肉浅薄处针刺, 如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上星透 前顶、肾俞透志室等
.
5
(二)临床运用
1.适应范围 (1)直透法:病变涉及肢体表里、阴
.
7
(三)注意事项
3.1 视患者体质施针,体弱、年老者慎 用,孕妇、婴儿禁用;
3.2 手法宜轻巧和缓; 3.3 注意避开血管,胸腹部透刺应避免
刺伤脏器; 3.4 以得气为度,忌粗暴施针。
.
8
二、局部多针刺法
《灵枢•官针》傍针刺、齐刺、扬刺; 现代围刺法等多针刺法属此。
(一)傍针刺法 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先直刺一针,
3.注意事项:以针刺至骨膜为度,注意至骨 膜部不可强行再插入。
.
35
报刺法

.
36
豹纹刺法

.
37
偶刺法

.
38
赞刺法

.
39
四、运动针刺法
概念:在得气后,医者配合患者活动肢体某 些部位,随其活动情况而施行不同手法,以 调动患者潜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特点:针刺期间注重患者守神。
.
40
运动针刺法
.
31
(四)短刺和输刺
为刺骨之法。《灵枢·官针》:“短刺 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 以上下摩骨也”。“输刺者,直入直出, 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1.操作:(1)短刺法;(2)输刺法
.
32
短刺法

.
33
输刺法

.
34
2.临床应用
适用于各种骨病、肢体疼痛麻木。如颈腰 腿痛、骨关节炎。
.
12
齐刺法

.
13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痛点固定、压痛明显且病 程缠绵的病症。如肱骨外上髁炎、肩周 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四肢部骨性关 节炎等。
.
14
(三)扬刺法
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 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
1.操作方法:《灵枢·官针》:“扬刺 者,正纳一,傍纳四而浮之,以、神经性皮炎等范围较大病变。
.
18
围刺法图

.
19
三、病位深浅刺法
依据病变部位的解剖结构不同而实施深浅不同 的刺法称之。
(一)毛刺、直针刺和半刺:刺皮之法。《灵 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 也”;“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 如拔毛状,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
26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肌肉、软组织层病痛。 注意事项:浮刺宜浅,分刺、合谷刺宜直入
肌肉深层施行相应针法。
.
27
(三)恢刺和关刺
为刺筋之法。《灵枢·官针》:“恢刺, 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 也”;“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 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 渊刺,一曰岂刺”。
再在其旁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
.
9
1.操作方法

.
10
2.临床应用
适于痛症位置相对固定者。《灵枢·官 针》:“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 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
11
(二)齐刺法
即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 (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方法。
1.操作方法:《灵枢·官针》:“齐 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 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 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